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說課稿4.59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本課以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為指導思想,以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為設計目標,強調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和能力的培養,使每個學生在健康和諧的運動中,主動創新和學習,建立寬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

球類是學生喜愛的專案,它具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而體前換手運球國中水平四的內容,是籃球的基本技能,是擺脫防守的簡單有效的方法,也是學生容易掌握的技能。授課班級為八年級(2)班,40人,班級學生身體素質較好,籃球基本功也較好,對籃球基本技能--直線運球能熟練掌握,再根據該年齡段學生的好動,好學、求知慾強、模仿力強的特點。因此,選擇體前換手運球為教材,並將課的重點定為按拍球的部位,難點定為體前換手的時機。遊戲中,我設計了籃球投準的練習,即發揮了創新意識,又可提高學生的新鮮感,能夠使學生對已學的籃球的基本投籃動作進行鞏固,並能提高學生對投籃的興趣。遊戲的重點定為同學間的團結協作。

根據以上特點特定以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85%以上的學生能初步瞭解體前換手運球動作要領,區分直線運球和體前換手運球的不同之處,並且在實踐中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瞭解。

2. 技能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80%學生能掌握體前換手運球動作,20%學生能較好的運用體前換手運球,並能在有防守的情況下合理利用體前還手運球。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力爭勝利的競爭意識及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和心理素質

二. 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分層次教學法,主要在體前換手運球教學過程中體現。採用遊戲競賽法,主要在籃球投準中體現。學生則主要有在運球練習中的自我創新學習,在體前換手運球的模仿練習及探究性學習,在遊戲中的合作性學習。

三.說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收心熱身、愉悅心身” (10分)

1. 上課開始,學生整隊,師生問好,我用激勵性語言匯入教學

“誰能講出自己熟悉的籃球明星” 如:姚明 易建聯 科比 麥蒂 保羅等

“如果有機會你願意當籃球明星嗎” -------願意、想

我抓住學生的求知慾望的心理,告訴學生每一位籃球明星都要通過艱苦長期的訓練,要想成為一名籃球明星必須練好基本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心理。

2. 個性練習。學生每人一球在籃球場內做各種運球練習,包括學過的和看到過的。如: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換手運球、跨下運球、後轉身運球、背後運球等等。要求大膽嘗試,大膽創新,教師積極參與,形成互動,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 運球遊戲,在規定時間(2分鐘)內讓學生在籃球場內隨意運球,在自己不失球的情況下,爭取打掉別人的球,看誰打掉對方的.次數多。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球性,在自己保護好球的情況下,眼睛看其他同學。

4. 學生散點站立面對老師練習球操:體轉、俯背、壓腿、腕踝關節、彈撥球、繞環、拋球擊掌等。

第二階段:“育心強體、增智促技” (30分)

(一) 體前換手運球 (18分)

用途:在快速運球行進中,當對手堵截運球前進的路線時,突然向左或向右改變運球方向,藉以擺脫防守。

動作要領:運球前進中,右手拍擊球的右外側面,使球從體前彈向左側,同時右腳內側迅速登地,向左側跨出,並立即改用左手拍球的後上方,迅速向前推進。

1.複習直線運球,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後上方)

2.學生分四組嘗試練習過障礙物,如:單手變向、後轉身、體前變向等

3.教師講解示範本課所要學習的過障礙物的動作即體前換手運球動作要求

學生分組練習體前換手運球過障礙物,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右外側)

巡迴指導糾正,優秀學生示範。學生自我評價。

4.嘗試在不同速度中的換手運球,以解決、提高學生對體前換手運球的時機判斷。

5.設定不同難度的障礙(障礙物間隔距離和數量),使學生靈活運用所掌握的換手運球技術動作

6.在有防守情況下練習體前換手運球,教師先示範,使學生對由固定障礙到有人防守的技術動作形成動作表象,學生試探練習。

7.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原則,採用分層次教學,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以自由選組、換組。分4個難度:

a.慢速過障礙物2個的練習

b.快速過障礙物2個的練習

c.過障礙物多個的練習

d.過有防守隊員的練習

(二) 遊戲——投準 (12分)

說明:用籃球投向地面劃的圓圈,以第1接觸點為準,取規定的分值。男生5米線,女生4米線。同圓心,1分圈半徑80cm,2分圈半徑50cm,3分圈半徑20cm。

1. 嘗試各種方法投準。 如:單手、雙手、前拋、後拋、仍等等

帶著問題,得出結論:哪種方法最容易得分

2. 投準比賽:分4組,每組10人,5男5女,每人輪流3次,看哪組累計得分最多,多者為勝。(2次)

第三階段:“穩定情緒、恢復心身” (5分)

學生成4隊做放鬆練習(瑜枷),配音樂,以達到穩定情緒、恢復心身的目的。最後進行小結,對本課的練習效果進行評價,對學生的成績給予肯定和表揚,提出今後注意事項,從而結束本課教學。

四.場地器材

一個籃球場 41個籃球 錄音機一臺 障礙物(標誌杆)12個

五、課的預計

本課平均心率大概在 130—135次/分。練習密度為40%左右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知識內容: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理論依據,又是複名數與小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歸納、推理及遷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難點:如何發現這個規律和當移動小數點時,小數位數不夠怎麼處理的情況。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同時在本節課中我體現了四個注重

1、注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因此,教師要把學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誘發學生參與思維活動的興趣。

2、本課中有兩處體現:

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西遊記》中孫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金箍棒的長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可以從兩個角度回答,可以結合情境、還可以結合資料來談,進而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個資料有什麼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既遵循了激發了學生參與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誘發學生的思考,想揭密的問題意識。

探究規律這個環節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剛剛同學們發現,小數點位置發生變化了,小數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藉助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當代人要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益和質量的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

在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小數點位置的變化與小數的大小有什麼關係時,都是小數不便於觀察、比較小數的大小變化,然後引導學生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這樣便於比較。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當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們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來幫助解決,這是數學學習常用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同時也是學習方法的指導。

3、注重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本課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練習,旨在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變換呈現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同時也防止學生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養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在本節課我設計了數學小遊戲1234,移動小數點的位置,使學生觀察小數點是怎麼移動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規律,同時還解決了補0的問題。

另外還設計了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四種題型。這樣不僅使學生靈活的運用規律,達到熟練的程度,同時還藉助練習題使學生對新舊知識加以區分,例如:判斷題:把0.3擴大10倍是0.30 ( )這道題使學生對小數的性質和這節課所學習的規律進行區分。這樣解決的不僅僅是幾道練習題,而是使學生將相關的知識、技能得以綜合運用,使學生藉助有限的題目,達到無限的思考。

4、注重培養學生自評互評意識。

學生應該學習著自評和互評,評價要多發現他人的優點,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使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學生也可以評價教師,這就更有利於融洽師生關係,掃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障礙,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創設出一個更加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

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回答,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說明,我並沒有馬上給予否定或指正,而是給學生留有餘地,讓回答問題的同學有自我評價反思的機會,同時給其他學生思考、補充或糾正的空間,這樣,在學生的自我評價,互相補充完善的過程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儘可能多的發展。由於,我個人的能力有限,經驗不足,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指點和幫助。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抓住小說三要素,品味多味枸杞豆”——談《三個枸杞豆》一文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三個枸杞豆》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童年趣事》一組文章中的一篇小說。本單元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童年生活。由第一單元的寫人篇過渡到記事篇。讀寫重點是“記事寫人線索要清楚”,其讀寫訓練要求是第一單元“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的延續與發展。

本篇作者藉助那令“我”一生為之改變的“三個枸杞豆”,闡明瞭人生歷程改變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文中,三叔的一生給我的看迪是:只有抓住時間,人生才會有價值,絕不能見異思遷,知難而退,否則將一事無成。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例文是一篇小說,應抓住“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展示教學,我確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脈絡,能簡述故事情節。

2、分析人物形象,從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三方面,全面理解三叔的形象。這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3、結合人物形象分析及文中的環境描寫,理解三個枸杞豆的內涵,理解三叔一生的悲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本文內容較為淺顯,語言較為生動,而且本單元已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月跡》兩篇記事性文章,針對文字特點和單元安排,我採用“自主閱讀簡述情節、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研究文章主旨,仔細品味生動語言”這樣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

1、串講故事,理清線索

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巧設問題,三叔給我畫了一幅畫,就是三個“O”,第一個O代表什麼(塔),含義是什麼(建築家之夢);第二個“O”代表什麼(書),含義是什麼(文學家之夢);第三個“O”代表什麼(樹),含義是什麼(生物家之夢),然而三叔最後一事無成,請以“三叔的夢”為題,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簡要敘述故事梗概,請扣住“夢想之初的絢麗”“夢想實現過程中的見異思遷”“夢想破滅後的懊悔頹唐”。

2、走進人物,分析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說三要素之關鍵,也是小說教學的重要環節,小說中的兩個人物,一老一少,兩次相遇在同一片小樹林,相遇前後,人物發生了迥然的變化,請用圈劃寫批註的方法,仔細分析文中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的片斷,然後回答兩個問題。

①三叔與年少時、老年時人生態度有何不同

②我在遇到三叔前後有何變化

(三叔年少時,虛度年華,知難而退,淺嘗輒止;老年時,分秒必爭,知難而進,深入研究。)

(我遇到三叔之前,厭惡學習和老師,貪戀大自然;遇到三叔後,珍惜陽光,發憤圖強。)

3、領會主旨,品味多味枸杞豆

本文中環境描寫很有特色,山青水秀的小山溝,藏著各種昆蟲、長著各種植物的小樹林,像金色絲綢的陽光,形如金盤子的太陽,紅色的枸杞豆,冒失的蝴蝶等,描寫得較為生動有趣。結合上一板塊人物形象的分析,再細細品讀這些景物描寫,頗有深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比如文題三個枸杞豆,含義十分豐富。

生命的句號

三叔 一生一事無成

已經西沉的太陽

多味的枸杞豆

如金子般的大好時光

我 逐漸升起的朝陽

一切事物的起點

4、課堂小結,扣住一個“三”

陽春三月,我在小樹林邂逅三叔,瞭解了三叔的三個失落的願望,他給我三個枸杞豆,讓我明白了從三個O出發,不斷追尋一、二、三;以至無窮,山間、小樹林是我的玩場,更是我人生的教場,從這裡出發,我終於成為一名植物學家。

生命的句號

塔 三叔 一生一事無成

失敗 三 多 已經西沉的太陽

個 味

書 夭折 枸 枸

杞 杞

放棄 豆 豆 如金子般的大好時光

樹 我 逐漸升起的朝陽

一切事物的起點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的第2課、本單元有5課。本課是在上節課認識了固體的性質之後繼續對固體放到水裡的現象展開研究。學好本課既能讓學生了解固體在水裡的沉浮、溶解現象。也能通過科學探究注重實證性來進行科學精神、科學品質培養。為下面更好學習科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1、說教學內容。

本課主要是組織學生研究把固體放到水裡後的現象、學生能用語言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樂意與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並能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去認識和描述觀察到的某一固體在水裡的一些現象、從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交流能力。本課具體安排了四個方面內容:

(1)、把常見的固體放到水裡、讓學生知道固體在水裡有的上浮、有的下沉。

(2)、把常見的固體放到水裡、讓學生認識到固體在水裡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3)、把固體從水中分離的幾種方法。

(4)、通過結晶分離鹽製作彩色樹枝的小實驗、進一步理解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和分離知識(這部分是拓展活動)。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型特點、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能夠認識固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和溶解現象、並能夠用文字、圖表等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

知識與技能:知道哪些固體放到水裡可以沉或者浮、哪些固體可以溶解。知道固體與水混合或者分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願意與同學合作與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認識到科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要學會學科學、用科學、培養科學意識。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年級的學生對固體的沉浮有模糊的認識、對溶解和不溶解都不太瞭解、大部分學生基本都是根據生活經驗去判斷、三年級的學生還處於探究的起始階段、所以再探究過程中要多加引導。

教學重點:浮沉、溶解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溶解的概念。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對固體在水中有的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能夠描述固體的沉浮現象、但不能夠正確描述出溶解現象、對把固體與水分離的現象、學生很少注意到、特別是蒸發分離、學生沒有感性認識;做結晶分離實驗學生會感興趣、但是不能自覺地深究其中的科學道理。

2、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探究性學習是科學《標準》中提倡的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觀察、動手實踐的機會、把學生真正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經歷“發現-肯定-否定-再否定—再發現”這樣一個不斷衝突、不斷修正的過程、建立物體的“沉浮於其自身的大小、輕重是無關的”這一科學概念。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鍛鍊兒童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又把比較法、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興趣和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態度、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A:提出問題——學生猜測——實驗驗證——結論(固體的沉浮現象)

B:教師實驗——學生觀察——學生描述——結論(固體的大小、輕重沉浮現象)

C:提出問題——學生預測——實驗驗證——結論(固體的溶解現象)

D:提出問題——研究方法——實踐應用(固體與水的分離)

E:激發興趣——介紹製作方法——課後思考(結晶分離實驗)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水槽、燒杯、玻璃棒;油、糖水和清水分成三杯、乾紅棗、鮮葡萄、石塊和幹桂圓

固體材料:蠟燭、蘋果、布條、鉛筆、瓶蓋、硬幣、橡皮擦、海棉、麵粉、鹽、橡皮泥。

三、說學法。

主要是分組實驗、引導學生通過(預測—觀察—提問—思考)一系列的'探究學習方式學習科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主要是從生活中入手、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固體、然後提出問題:如果這些固體放到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引出課題。

第二環節讓學生預測以下帶來的固體、哪些能上浮;哪些能下沉。學生分組討論後把預測結果填寫在預測表格欄中。預測是科學發現的前奏、通過這樣的設計環節讓學生對固體進行預測、使學生有明確的目的進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渴望。

第三環節是分組實驗、對預測的結果進行實驗驗證。在實驗前提出了實驗注意的事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然後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學生實驗過程中方法不侷限、可以把所有的固體全部放入有水的水槽中、也可以逐個放入、學生觀察、檢驗猜得對不對、並把實驗結果填寫在結果欄裡。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學生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科學認識程式認識到固體在水裡的沉浮現象;通過精心設計材料、抓住學生好奇這一特點讓學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測、緊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交流、使學生在探究與交流中認識了固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方法各種各樣、有一起放、有一個一個放也有兩三個一起放、有的觀察、有的填寫、學生人人蔘與探究活動之中、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最後把預測結果和實驗的結果進行對比、得出結論、讓學生明確科學的結論一定要從實驗中得出。

第四環節是通過《馱鹽的驢》寓言故事、讓學生髮現問題、除了固體放到水裡有沉和浮的現象外、還有什麼現象?瞭解溶解和不溶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觀察和發現新的科學知識。然後讓學生分組用麵粉和鹽同時進行實驗、並填寫實驗表格、在學生記錄和彙報的過程中儘量引導清楚的描述所觀察到的科學現象、理解鹽在水裡的化了的現象就是溶解。此時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把固體從水中分離出來的的方法主要有蒸發、沉澱、過濾幾種、“通過多媒體播放鹽場製鹽的蒸發”瞭解蒸發。通過觀察學生之前已經做的“把麵粉放到水裡的實驗”從中認識沉澱。通過多媒體播放洗米的過程瞭解“過濾”也是一種常用的分離方法。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描述——結論”的科學認識程式認識到固體在水裡的溶解現象、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動眼觀察、動口交流、使學生在探究與交流中認識了固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並能用科學規範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實驗現象。

第五環節是讓學生回去動手製作彩色樹枝、通過結晶分離鹽製作彩色樹枝的小實驗、進一步理解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和分離知識。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能從能從板書中一目瞭然的瞭解到本堂課所瞭解的主要相關科學知識。

把固體放到水裡

↓↑↙↘↗沉澱

沉浮溶解不溶解→過濾

↘蒸發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網站規劃及站點建立》是選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資訊科技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網站規劃。這一章從增強學生的切身製作網頁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入手,基礎的介紹網頁製作前應該先準備好的一些重要事項。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具備瀏覽網頁及認識網頁頁面的佈局元素、網頁版面佈局樣式的基本技巧,這節課可以說,是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也是開始自主建立網站的一個前提準備,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二、教學目標

當前,資訊科技教學內容著重選取促進學生資訊素養的基礎內容進行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資訊科技這個基礎工具,培養學生利用這個工具進行其他學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1) 會如何規劃網站(欄目設定、版面設計);

(2) 掌握站點的建立方法,知道建立站點的作用;

(3) 會網頁編輯軟體frontpage20xx的啟動;

(4)懂得開啟和關閉站點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提高學生對網站製作流程的一個整體認識。

3.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創新、團結協作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作風、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網站網頁製作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網站的整體規劃設計;

2、建立一個新的站點;

3、啟動frontpage20xx;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課採用“教師演示----任務驅動----任務完成----效果評價----歸納彙總”的五步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

五、學法指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學習成為了學生的苦差事,不願學、不會學的.情況比較普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X。

六、教學過程(略)

七、設計說明

本節課內容以理論學習為主要部分,結合網站製作的前提注意事項,通過理論讓學生了解自己要建立網站或網頁的一個整體的流程、規劃,最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