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說課稿6.08K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說課稿 篇1

【活動設計】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詼諧的樂曲,形象突出。它分為AB兩段,A段表現小老鼠走,B段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A、B兩段融合在一起較好地表現了小老鼠可愛、調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設計本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遊戲情境,熟悉樂曲,用自己的動作、姿態結合音樂去表現小老鼠、泡泡糖這些來自生活的又比較熟悉的物件,從中體會音樂遊戲的快樂,感受音樂的魅力,豐富情感體驗,提升藝術表現力。同時,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4—5歲幼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表現慾望,根據中班幼兒藝術活動的目標,結合新《綱要》中藝術活動的目標,從而把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1、嘗試用有節奏的語言、動作結合音樂大膽地表現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愛形象。

2、在表演中體會音樂遊戲的快樂,並從中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有玩過泡泡糖的經驗、音樂、PPT。

【重點難點】

1、能結合音樂有節奏地學小老鼠走。

2、大膽、誇張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動教法】

新《綱要》藝術領域指導要點中指出: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據幼兒好模仿好遊戲的心理特點,積極創設語言環境、遊戲化情景,大膽充分地運用豐富誇張的肢體語言去感染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針對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活動過程中應用了故事法、遊戲法、示範法、發現法、問題法、激勵法等,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活動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提示,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模仿,愉快地參與遊戲,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創編動作,並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幫助自己表演。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

謎語來匯入整節課堂,活躍氛圍,讓幼兒首先擁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環節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為解決第一個教學難點做了鋪墊。

二、欣賞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韻律活動就是用有節奏的`動作、姿態結合音樂去表現音樂形象。首先,教師用故事匯入法,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姿態將一個有趣的故事展現給孩子,讓幼兒對將要表現的音樂形象和音樂背景有了一定的瞭解,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力。

三、隨音樂玩遊戲: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兒的注意點上,教師一句“現在,我們就變成這隻可愛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熱鬧去吧!”隨即引發了幼兒的表現欲,滿足了幼兒好遊戲的心理特點。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並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樂。

四、探索A、B段動作。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之一就是在A段音樂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動作,因為音樂是三拍子,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表演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們採取了運用語言線索的對策幫助幼兒記住動作,為A段音樂配上了“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的兒歌,以此來解決教學障礙。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這個動作,提問“小老鼠說到哪個字的時候停下來看的?”把動作進一步細化,活動的重難點之二是對B段音樂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師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教師、同伴手、面部表情的變化,引導幼兒怎樣用誇張的動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時,為了避免拉泡泡糖動作的單一,引導幼兒對泡泡糖到處粘的現象進行大膽創新動作。在A、B段動作的探索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模仿、思考、相互學習,從徒手練習到配樂表演,逐步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遵從了循序漸進和啟發開放的原則。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過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師都給幼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覺中幼兒提高了音樂欣賞和表現能力,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在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宣洩的滿足,把活動推向高潮。在活動中,結合了環保教育,幼兒在表演的同時,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從中還可以延伸出更多具體的環保主題,生成更有價值的系列活動。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優秀短篇小說,文章篇幅長,結構複雜。課文寫小凡卡被爺爺送到城裡當學徒,受盡了種種磨難,想急切回到鄉下,卻實現不了這個小小的心願,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內容以凡卡寫信的順序(準備寫信-寫信-寄信)安排,並有兩處插敘(憶守夜、憶砍樹)、多出細節描寫和意味深長的結尾(以夢結尾,含義深刻)。

【學情分析】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比較久遠,學生需要提前對舊俄國沙皇統治時期的有關背景知識進行深入瞭解。就文章內容而言,語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達的樸實真切,學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文章篇幅較長,結構複雜,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幾條主線,做到入情入境,深刻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師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的情境,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促進學生思想的提升。

【教學理念】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語文教學貴在要喚醒埋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使它們藉助文字,跟隨語言文字、跟隨教師情感,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兩個靈魂的相交與相遇中,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彰顯學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張力,涵養生命的性情。本課教學活動始終是稟持著這樣的人性化教學理念設計的。

【教學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提供一個方向,設定一種梯度,引領學生思維進入一種更加深刻、更加廣博的境界。設計時注重啟發式教學,處處設疑,層層引入,並結合了小組自學、小組討論、小組探究以及開放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凡卡的神態、動作、聯想,瞭解凡卡的內心世界,感受凡卡悲慘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4、激發學生思維,觸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對凡卡強烈的同情心和對沙皇統治的憎恨。

【教學重點】理解寫信內容,瞭解苦難生活,感受內心痛苦,體會悲慘命運,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插敘、對比、襯托這種複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表現方法。

【教學準備】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明確任務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俄國作家契科夫寫的《凡卡》一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九歲的凡卡在聖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凡卡為什麼要給爺爺寫信呢?板書:想回家

二、情境導讀,直奔重點

1、凡卡在信中寫了什麼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信的內容,當你讀到哪兒心有所觸動感到憤怒、傷心、疑惑……的地方作上記號,把你的感受批註在旁邊。

2、小組交流感受

3、集體交流

生:學徒生活 乞求爺爺帶他回家 莫斯科的情況

師:凡卡的學徒生活怎樣?

生:悲慘

4、自由朗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方面寫了凡卡的學徒生活?把感觸最深的詞句劃上記號,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著重從捱打、挨凍、捱餓三方面進行引導)

①出示幻燈片(描寫凡卡捱打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拖”、“揪”、“揍”等動詞認真加以體會,再想象凡卡捱打時的慘狀,並結合凡卡捱打的原因深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導學生從“睡在過道里”、“簡直沒有”、“一點兒”、“稀”等描寫凡卡挨凍、捱餓的詞句中進一步體會他生活的苦。

③綜合老闆、老闆娘、夥計們對凡卡的態度,從“直戳”、“捉弄”等詞中體會凡卡生活的孤獨。

5、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著重從語氣、重音、停頓、心情幾方面進行引導)

師: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憤怒,我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遭受著這樣的磨難。他承受的住嗎?因此他想念著親情,想念自己唯一的親人爺爺。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爺爺帶他回家。誰願意讀讀凡卡哀求爺爺帶他回家的句子呢?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好,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為他感到難過。

③那凡卡此時寫信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這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三、進行對比,突破難點

師:凡卡把他的痛苦壓抑在心裡,在這熱鬧的聖誕節前夜凡卡卻躲在這冰冷的角落裡向爺爺哭訴著自己經受的種種苦難,寫著寫著不禁想起了以前和爺爺在一起日子。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凡卡回憶了什麼?回憶給你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回憶部分。

生:(板書:回憶快樂)

師:鄉下生活真的就那麼美好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縮成一團兒”、“凍僵”等詞句中得出結論――鄉下生活實際痛苦)

鄉下生活既然很苦,為什麼在凡卡的回憶中確是那麼美好呢?(引導學生把鄉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進行對比,進而弄懂作者寫鄉下生活“樂”是主了襯托學徒生活的苦)

四、小結:

美好的回憶背後隱藏著什麼?凡卡的這封信爺爺能收到嗎?他回家的願望能實現嗎?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凡卡

學徒生活悲慘痛苦 回憶美好快樂

對比(社會的黑暗)

六、設計反思

我覺得要想讓學生與文字展開真誠的對話和真摯的情感流露,還需要教師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課堂構思,需要疏密相間、貫穿全文的優美語言,才會使課堂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才會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在這一點上,我不足和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這一課的具體教學中,我沒能把以讀促情中這個讀子抓住,讀的方式不多,讀的力度不夠,沒能預設到可能的教學情景,以致沒能捕捉到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素材,或者對這些突然的可教學的素材利用的不是很充分。

為了實現和落實本課所提出的一些教學設想和理念,以及凸顯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具體設計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案,反覆斟酌修改了好多次,以期能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教學理念能夠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展現給大家,雖然,在教學時想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會有許多欠缺的方面和沒考慮到的地方,懇請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教學內容包括分數加減法的含義、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連加、連減三個部分。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整數、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在三年級上冊學過的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搭好階梯。

學情分析

相對整數加減運算而言,分數的加減運算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學生對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有一定基礎。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並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基礎,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1、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的算理及含義,並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難點

能夠正確地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本節課要突出的重點;讓學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是本節課要突破的難點。

教法學法

數學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準備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使教法和學法和諧地統一在“以學生髮展為本”這一教育目標之中。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將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一、鋪墊複習、匯入新知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首先課件出示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分數單位嗎?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怎樣表示?為下面學習分數的加減法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歸納方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本節課教學中,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例1的教學讓學生理解分數加法的含義,明確算理,探索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中我創設以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小紅一家人分蛋糕為情境,體現分數加法的計算是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學生聯絡整數加法,利用類推的方法,就能理解分數加法的含義:分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含義相同,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接下來教學計算方法,提供給每一位學生獨立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思考、計算,然後再合作交流計算的過程和想法,歸納出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在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後,指導學生規範地寫出計算過程。最後,利用直觀圖,學生可以看出結果4/8就是1/2,體會用最簡分數表示結果的合理性和簡約性,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有了例1的基礎,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例2分數減法的教學,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分數減法的含義:已知兩個分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分數,求另一個分數的運算。並歸納出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觀察例1和例2,你能發現什麼共同點?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總結出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一般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鞏固內化、迴歸生活

針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此環節設計了三組題,基礎題、中等題和思維訓練題。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我還設計了一系列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絡的練習題,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計算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力求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便於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後反思

整節課我儘量做到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能回答老師的絕不包辦代替。在教學時,充分讓學生自己探索,充分讓學生去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動手用圖示法驗證結果時,應該讓學生板演一下,會更加直觀。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的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因此本課教材一開始就創設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分一分”的活動中產生用什麼數字來表示一半的疑問後,通過討論得出用1/2來表示一半。然後再安排“塗一塗”“折一折”“說一說”進一步體驗分數的基本意義。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題。

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學生第一次接觸過分數,在理解分數的意義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重點:1.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2.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圓形的紙

學具準備:正方形的紙 長方形得紙 水彩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的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2、過程與方法: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樂中驗。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的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難點: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分數表示物體、圖形等。

4、教材與學生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淘氣和笑笑分一個蘋果入手,引導學生討論和探索“一半”的表示方法,讓學生知道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方法是1/2。接著讓學生在“塗一塗”的過程中體會1/2還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對初學分數知識會有極大的興趣,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部分同學會有困難,讀、寫分數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在逐步的.實踐探索中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

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一半要用什麼數字表示?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認識了二分之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不同的折法折出1/4,並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我在教學中將鼓勵他們採用小組活動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作到人人蔘與、人人熱情高漲,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此外,我還將把多媒體教學應用到本節課當在中,使學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分數,從而達到增加課堂容量和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五為主”即以發展為主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索為主線、以認識分數為主載。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我會與學生談話交流: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和同學玩拍手遊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採用談話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與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1/2

在上面的情境圖中引導學生思考:一個蘋果要怎樣分才公平?用什麼數字來表示一半?同桌之間商量後再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會故意拿一張蘋果的紙代替任意撕成兩半並說:“這樣也可以用1/2來表示。”從而引導學生反駁我的理解並說出“平均分”。

2. 領會1/2的含義

在已經認識1/2之後,引導學生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塗一塗”中各圖的1/2。師有選擇的投影出學生的作品。接著由學生來說一說:發現了什麼?從而達到引出每樣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進一步加深對1/2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2的意義。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突破重難點。

3.認識1/4

每個人先用自己喜歡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紙的1/4,再與小組內各成員交流不同的折法並討論為什麼折法不同卻都表示這張紙的1/4。這裡我會引導學生想出儘可能多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通過1/2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再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拓展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折法會是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給予肯定。學生可以在小組交流中分享收穫的喜悅。

4.認識其他的四分之幾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摺出1/4的基礎上,引導每個小組在已經摺出1/4的幾張紙上分別畫出2/4、3/4、4/4。然後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同時板書1/4、2/4、3/4、4/4。

5.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出:像1/4、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接著以3/4為例分析分數的寫法和讀法。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數各部分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在組內交流,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在這裡,難點得以突破,教學的各專案標得以集中實現。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具有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的練習。練習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55練一練的1、2題。

2、綜合練習:下面哪個圖形的塗色部分的1/4,在()裡面“∨”並說明其他三圖為什麼不能用1/4來表示。(題目在課件上)

3、拓展練習:判斷下面的分數表示的陰影部分對嗎?(題目在課件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多層次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把剛剛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自我總結,分享收穫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能用分數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間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自我總結中,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真體會生活中是數學與學習數學的價值。

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微型教案”能具體、直觀地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排疑解難、掌握新知識,所以我精心設計如下板書:

認識分數

把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1/2 像1/2、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

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子,最後寫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魯教版美術教材第一冊第一課《神奇的口袋》。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屬於造型表現課。工具和材料是進行美術活動的重要條件,如何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這些引導是這一節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把它定位為美術課教學中的綜合 。 探索領域,目的是想結合兒童以往的(學前)繪畫經驗,進行延伸由此引發全體孩子對學習美術的慾望。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觀察和發現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瞭解美術的各種表現形式。

能力目標:培養愛護學習用具的良好行為習慣。引發對各種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情感目標: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新的思維,加深對美術的新認識和愛好。

3.教學重點和難點

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體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教學方法

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實際情況,他們上課注意的時間短,我主要是採用遊戲,以及欣賞各種喜聞樂見的美術作品多媒體課件來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第一堂就對國小的美術課充滿興趣。

三、學法指導

通過猜、摸、回憶逐個認識各種各樣的美術材料,並通過試驗瞭解它們的特性。

通過欣賞、分析、交流各種材料表現的美術作品,開拓美術視野,使學生對美術充滿興趣進而對美術課充滿期待。

四、教學程式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美術,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二、匯入新課:

(一)以兒歌拍節拍的形式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小口袋真神奇:裝著紙剪和畫筆,大家一起來動手,展現多彩新天地。

出示:神奇的口袋(1、剪刀2、蠟筆3、水彩顏料4、水筆5、鋼筆6、鉛筆7、毛筆8、油畫筆9、橡皮泥10、剪刀11、毛筆12、印13、各種彩卡等)

1、誰來來猜猜裡面裝著什麼?

2、裡面還有很多寶貝呢!誰上來摸摸看,看你能摸到什麼東西.

3、哪些美術工具材料是你用過的,你都用它做過什麼美術作品呢?

小結:運用這些工具,我們可以創造出很多很多的美術作品。不信大家看一看。

(課件展示各種材料表現的兒童美術作品。)

隨機提問:你知道這是由哪種工具材料表現的嗎?同時介紹這種材料工具的特點。

例如:

油畫棒小知識 1小朋友最喜歡使用的工具,色彩鮮豔、濃烈2油畫棒比蠟筆要軟得多,而且因為是油性的,顏色之間容易混合,色彩的'變化,層次都比較豐富。

美彩色鉛筆小知識 1、最簡單的色彩畫工具,如同鉛筆一樣,比較適合年齡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來塗顏色,但塗色的時候不能用力過大,因為它的筆芯是硬性的,會在紙上留下痕跡。3、比較適合於畫輕柔、淡雅的畫面。 美術,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攝影,美術大學聯考,篆刻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攝影|美術篆刻

師小結:在繪畫過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個好助手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繪畫願望。 美術|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

(二)很多中外著名的畫家美術家也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創造出了令世界人們矚目的美術作品。大家看,隨機提問或介紹美術作品所使用的相關的材料,攝。影,

1、 欣賞中國畫、書法作品。

2、欣賞油畫作品。

3、欣賞水粉、水彩畫作品。

4、欣賞版畫作品。美術|書法|繪畫|設計|收藏|拍賣|攝影|美術高5、欣賞雕塑作品。

6、素描、速寫作品等

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發學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後在美術課的課前準備能有所重視。大家現在可以猜出我們要找的朋友

(三)怎樣愛護這些工具和材料呢?美術家論壇

課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識,進一步強調愛護工具、保護學習用品、正確使用學具的良好品質。

三、作業要求:

A、用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以體會工具和材料,及它們不同效能和特點。(可以是剪貼、摺紙、用油畫棒或彩筆、鉛筆繪畫等等)

B、儘量大膽、自由地表現,

四、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作品並評價。

五、佈置下節課工具準備。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北師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節的內容,也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內容。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它在力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基礎的地位。

2.教學目標

根據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達到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重力,瞭解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會用公式G=mg計算重力或質量。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過實驗來研究的,其研究問題的方法對今後進一步學習有指導意義,所以列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運用重力計算公式解決相關問題及時重點又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和講解法。

引導發現法屬於啟發式教學,本課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直觀演示法就是通過插圖、演示實驗、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知識由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這兩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確的講解,嚴密的推理,將達到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三、學法指導要點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節課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例項分析,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程式設計

由於八年級學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礎知識來研究常見力的,所以本節課將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按照教材的編排,設計如下的教學程式: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複習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測量工具,為學習本節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

然後利用媒體展示圖片,引入新課由於學生在國小時就知道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們對這幅圖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水從高處向低處流、蘋果或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於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利用這幾幅插圖引入新課很自然。

(二)新課教學分析

1.什麼叫重力

引入新課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和施力物體,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自學能力。

2.重力的大小

這個內容在本章第二節的力的測量實驗中已經探究過,現改為學生總結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對實驗資訊的收集及分析處理,從而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歸納總結出重力計算公式,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分析例題,書寫演算過程,同時強調解題時應注意的問題,最後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力的方向

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時先做演示實驗 ,讓學生觀察粉筆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的方向以及懸掛物體靜止時細線的方向。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掌握重錘線的應用。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圖片展示)重心在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跟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向學生出示圓形薄板和方形薄板等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演示),作出重力的示意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的概念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個點上;利用這個重心的平衡特點,(演示找粉筆重心)還能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

5、課堂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三)課堂檢測與評價

通過課堂練習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對問題分析、解決,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