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說課稿2.6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好!我非常榮幸能有機會來萍鄉衛校參加說課面試,我叫××,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騎桶者》,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對本課教學設計進行說明。敬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騎桶者》是人教版高中文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第八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教學目標是理解“虛構”對於小說表達的重要性,瞭解“虛構”“事實”“真實”“想象”這些概念的區別與聯絡,培養學生在寫作中的虛構能力。《騎桶者》是小說虛構藝術創作中的典範作品,其創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最艱苦的一個冬天的真實情況:缺煤;一個窮得買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闆借煤,他不是拎著空煤桶走著去,而是騎著桶飛著去的,結果是,他沒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闆娘的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因此,結合新課程標準對小說閱讀的要求以及本課自身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我確定了以下以下三個:

1、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

(2)領會小說的創作主題

(3)理解“虛構”對小說表達的重要性

2、教學重點:領會小說的創作主題

3、教學難點:理解“虛構”對小說表達的重要性

4、課時安排:一節課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互動活動,依據這一教學原則和具體學情,我決定採用問答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大膽闡釋,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完成本課教學。課前將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紹資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2)煤店老闆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有沒有聽到騎桶者的呼喊?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設計:幻燈片展示騎馬、騎牛、騎自行車、騎掃帚、騎竹馬等圖片,並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有看過或聽說過騎桶飛翔嗎?

設計目的是:結合日常生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作者簡介

設計:學生來講,老師引導,幻燈片展示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認識作者和解讀作品,培養學生知人論世的思維方法。

內容:弗蘭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奧地利小說家,1883年7月3日出生於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後轉學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遷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

卡夫卡長期擔任公司職員,21歲時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寫作,他不以發表、成名為目的,只是想用寫作來排除自己內心的苦悶。他短暫的一生給後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寫完的長篇小說《城堡》《審判》《美國》和以《變形記》《判決》《地洞》《飢餓的藝術家》為代表的幾十部短篇小說。卡夫卡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奠基人),是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創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經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於是,對社會的陌生、孤獨和恐懼,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卻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體現了“現代人的困惑”。

(三)課文分析

1、設計:學生默讀課文,五分鐘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熟悉課文,為下面深入分析文字打下基礎。

引導學生緊扣小說文字的'同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2、問題一:這篇小說,同學們課前都預習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概括一下小說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問答法)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小說故事情節發展,明確小說故事情節的虛構性,提高學生對小說文字的細讀能力。

明確:天氣寒冷,家裡無煤,窮得買不起煤的“我”想去向煤店老闆借煤,“我”不是拎著空煤桶走去,而是騎著空桶飛著去的,結果是,“我”沒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闆娘用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幻燈片)

3、問題二:小說主人公“我”認為煤店老闆娘看見了自己,而煤店老闆娘卻說“我什麼也沒有看到,什麼也沒有聽到”,那麼老闆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這個人、有沒有聽到“騎桶者”的呼喊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理由。(學生討論,自主發言)

設計目的:幫助學生體會虛構寫法的藝術效果,理解虛構對小說表達的重要性。採用課堂討論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這一問題的解決,也為下面分析小說創作主題進行鋪墊。

明確:兩者皆可,並用幻燈片展示。

(1)聽到看到的理由:小說中寫道,“她當然馬上看到了我”,“她把圍裙解了下來,並用圍裙把我扇走”。

(2)沒有聽到看到的理由:

①“我時常被升到二層樓那麼高,但從未下降到齊房屋大門那麼低”,老闆娘上來後,沒有抬頭看,因此,她沒看見“我”,如果她看見“我”了,發現“我”騎著桶在空中飛翔,會感到新奇,說不定會用煤來換“我”的桶;

②“它們和剛才聽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鐘的聲響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樣地使人產生了錯覺啊”,可見,“我”的喊聲和鐘聲混合在了一起,老闆娘以為“我”的喊聲就是鐘聲;

③老闆娘解下圍裙扇也可能是老闆娘覺得圍裙上有毛線絨想通過扇這個動作把毛線絨抖掉。

4、問題三:同學們,你們認為小說的創作主題是什麼?(學生討論、學生討論)

這樣設計是因為:引導學生歸納和挖掘小說的創作主題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所在。

老師引導:如果老闆娘的確看到了“我”並且拒絕給“我”一鏟最次的煤,那麼她的確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闆娘沒有聽到看到,那麼,老闆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這樣,作品的內涵就更豐富了。

板書學生髮言的答案:揭示貧困者的窘狀和有產者的自私無情;表現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社會的冷酷;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不交流。

老師小結幻燈片展示創作主題:小說用一種虛幻的手法寫出了一個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剷煤而遭到驅趕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現實社會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關愛、缺乏溝通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控訴和批判。

四、佈置作業

1、分析“騎桶者”、“煤老闆”、“老闆娘”的人物形象。

設計目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說創作三要素之一,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字細讀能力和對“虛構”的理解程度。

2、如果主人公“我”不是選擇騎桶去借煤,而是拎著空桶走著去借煤,故事情節又將如何發展?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在思考中釋放想像力,真正將“虛構”手法學以致用。

五、板書設計

騎桶者

卡夫卡

一、作者介紹

二、故事情節發展(理清結構)

決定借煤——生活拮据

到達煤店

騎桶借煤正式借煤

慘遭驅趕

三、“老闆娘”到底是否看到騎桶者、是否聽到他的呼喊?

四、創作主題分析

六、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2

一、說背景: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著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故事。然而作為國小生,我們卻對少數民族瞭解甚少。新疆的7、15事件更讓我們領會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盼望通過本次主題隊會,讓同學們瞭解民族的差別,親熱各個民族,體會民族的文化,瞭解民族融會與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二、說目標:

1、意識目標:學習民族知識、瞭解民族風情,民族政策,準確對待民族牴觸,從而進一步加強作為當代中學生咱們該為民族發展,祖國的富強盡本人應盡的義務的意識。

2、 行為目的':學生能自發保護民族團結,酷愛國度,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行動。

3、 感情目標: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導,使每個學生對民族常識的懂得有所進步。

懂得尊重民族風氣,學習一種民族代表行的文明情勢,親自體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育學生民族友愛的情緒。

三、說籌備:

1、召開會議闡明舉行這次班會的目標及意思,主持人男女各一名、文藝委員組織編排歌曲、舞蹈、口風琴演奏、詩歌朗誦。

2、收集少數民族服飾,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政策的材料。

3、老師準備好課件。

四、說流程:

各小隊報告人數 出旗 唱隊歌 活動正式開始

一、 匯入:

賴雨欣: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著她永不停息的對美

好幸福的追求,展示著她永不磨滅的對民主富強的探尋。

謝向陽:她延綿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有著56個優秀兒女,在我們遼闊富饒的祖國大地上快樂的生活著。請聽歌曲:《娃哈哈》口風琴演奏

賴雨欣: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合:我們大鎮二小也是一所民漢合校的學校,在這裡,我們各民族同學,互尊互愛,互幫互學,團結友愛,共同進步。

二、 活動開始:

賴雨欣:四(3)中隊手拉手主題隊會現在開始。下面請欣賞四(3)中隊的麥爾古拜帶來的舞蹈《新疆山水美》

賴雨欣:你們誰能說說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指名回答) 謝向陽:這五十六個民族分佈在祖國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習慣。

賴雨欣:為了互尊互愛,今天在這裡讓我們互相瞭解一些民族風俗吧! 你們知道那些民族的節日?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指名回答) 謝向陽:請欣賞謝向陽為我們帶的詩朗誦《我們都是一家人》

賴雨欣:有句名言說得好“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它和水泥和石子、水混合在一起,它比花崗岩還堅韌”。

謝向陽:讓民族團結之路永不停息,愛心的浸潤,攻無不克。團結的力量無往不勝。

合: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但我們心連心,血濃於水,我們堅信誰都離不開誰,誰都需要幫助和關心。 賴雨欣: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團結互助、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一家人。 合: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擰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道閃電,一束火炮;聚在一起,我們就是整個太陽,整個星空;站在一處,我們就用心靈結成信念不倒的牆。讓我們凝聚一心,攜手並進,共創我們美好的明天!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的友誼,讓我們互相交朋友吧!

謝向陽:下面讓我們來共同唱響《和諧新疆》(合唱)來結束這次愉快的隊會。

下面請中隊輔導員,為這次主題隊會作總結。

中隊輔導員總結:今天是四(3)中隊在這裡成功的開展了《民族團結手拉手》主題隊會,同學們在各種表演中表現的都很好但是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讓我們在這所民、漢、學校裡,互尊互愛,互幫互學,共同進步,讓我們的友誼之花越開越豔。 呼號 退旗

活動結束

三、說後果:

通過《民族團結手拉手》的主題隊會活動到達教育目標,提高學生們團結友愛的意識,共同學習,共同幫助,增強各族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進各民族學生的友誼。

四、說創意:

整個活動以“民族團結”為基調,民族歌舞大家唱(演),民族政策大家談等程式,包括歌曲、詩歌、舞蹈,口風琴演奏等活動,旨在引起學生興致、樹立學生的民族團結的意識。整個活動力求人人蔘加,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加表演,踴躍思考問題並建立民族團結意識。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高中二年級籃球進攻基礎配合之一_傳切配合,耐久跑。本課確定,傳切配合為主教材,耐久跑為輔教材。

(二)地位和作用

籃球傳切配合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進攻基礎技術,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傳切配合是兩三人之間有目的,有組織攻守合作行動的方法。其特點是參與的人數不多,一般是在區域性地區完成,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意性。但它是組成全隊戰術的基礎,也是非常有效且運用最廣泛的戰術配合。重點是橫切,縱切,隔位傳切配合(空切)難點是突然性的切入,及時的傳球

耐久跑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為高二年級50名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傳切配合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橫切,縱切,隔位傳切(空切)等各種技術配合;9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二,說教法

1,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多媒體手段,以直觀式,誘導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模仿從多媒體欣賞配合教師的講解到學生自主練習,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

2,耐久跑採用圖形跑的.方法,使內容豐富,增加趣味性

3,整堂課採用收,放,鬆,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三,學法指導

學法上採用小群體分散練習形式,加上教師的共同參與,提倡互助互學,在學習過程中,穿插多媒體示範和教師的示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身心準備階段 (10分鐘)

基本內容學習階段( 30分鐘)

身心放鬆階段 (5分鐘)

(一)身心準備階段

1。師生問好,宣佈課的內容和提出相關的要求,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之進入課的良好狀態。大概2分鐘時間。2。匯入熱身:A: 專門性準備活動大概3分鐘時間B:學生在音樂的節奏下練習球性,認真練習a。 頭,腰部及弓步繞球b。 原地跨下"8"字繞球c 行進間跨下"8"字繞球d 原地運球e 自運球練習。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集體合作認真參與,課堂氣氛活躍,這有助於感情的融洽和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為進行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心理準備。大概5分鐘時間。

(二)基本內容學習階段

1。傳切配合視訊欣賞

2。兩人一組縱切配合練習:

示例(1):如(圖一)所示,4傳球給5後,立刻擺脫對手向籃下切入,接5傳來的球投籃。

A:啟發誘導:持球隊員被防守隊員防守,這時持球隊員該如何處理

B: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積極思考探索,尋求答案並回答問題

C:請一位同學進行看圖講解

D:各組進行練習實踐:由小組長召集把準確路線畫出,再和組員明確一下,然後進行練習。要求:上籃可自由發揮,可運用所學動作或自學動作,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適時請動作較好的學生進行示範,激勵其它同學上進。

3。兩人一組橫切配合練習

白6號將球傳給8號後,擺脫防守切入籃下接8號回傳球投籃。

4。兩人一組隔位傳切配合練習(空切):

無球隊員掌握時機,擺脫對手,切入防守隙區域接球投籃或做其它進攻動作

示例(2):如(圖二)所示,白隊6號將球傳給隊友8號,同時白5號擺脫防守切入籃下,接8號傳球投籃。

5。三人一組綜合練習(橫切和縱切)

示例(圖3) 參加者分三組,④與⑤各持一球,④傳球給⑥後從右側切入接⑤傳球投籃。⑤傳球給④後,橫切接⑥傳球投井下石籃。④,⑤投籃後自搶籃板球傳給本組的另一人。按逆時針方向換位,連續進行練習。

6。耐久跑

8分鐘 分四組進行練習,由小組長負責與組員一起商討耐久跑方式,圖形跑是利用籃球場地的端線,中線,邊線,3分線等場地線。進行各種路線跑,教師觀察指導。

(三),身心放鬆階段

最後是人體活動由動態恢復到靜態的部分,隨著老師在音樂中完成放鬆操,自我放鬆,忘卻疲勞聽音樂放鬆操,可以使學生身心疲勞得到恢復,這大概3分鐘時間。課快結束時,學生自我評價本節課學習的情況,教師做個小結。再提醒體委收拾器材,宣佈下課。大概2分鐘。

五,教學評價分析

(1)進攻選位距離近,攻擊範圍小,配合難以成功。

(2)假動作不逼真,不合理,真假變化慢。

(3)切入跑動不側身,不看球,路線不合理,攻擊 性差。

(4)配合隊員傳球不及時,而且隱蔽性差。

六,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峰。

七,課堂情感氛圍

1,激發興趣;

2,積極思維;

3,協作互助;

4,守紀,緊張,奮進,活潑

八,場地器材設計

場地:結合我校場地小的特點,場地佈置做到小而精一場多用。佈局面做到規範合理,便於教師的操作和學生的練習。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孔子游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本課是一篇遊記,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著弟子到泗水河畔遊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動一課,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心,洋溢著師生間濃濃的情誼。孔子趁“泗水河正漲春潮”之際,適時組織弟子“遊春”,並以“水”為話題,敘物明理、潤物無聲,善教至極;隨後與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濃至極。辭章俱佳、意境深遠,發人深省、回味無窮。

二、說設計理念

課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論水,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段的教學過程中,我以“孔子做為大教育家,對水有怎樣的論述呢?”引出“水是真君子”的觀點,而後提出問題“水有哪些品質?哪個些詞語能表現出水的高尚品德?”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重難點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其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水的高尚品德?”我採用了聯絡舊知、聯絡生活實踐,仿照例句補充水的其它品質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順利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體驗,提高探索學習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8自然段。

2.感受泗水河邊的醉人春景,理解文中第8自然段中孔子話語中所蘊含的道理。

3.領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感受師生間濃濃的情意。

四、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匯入新課

生交流在教過的老師中,哪位老師留下的印象最深,哪個方面印象最深。

(二)學習“賞春景”。

1.思考:孔子的課堂在哪裡?和我們現在的課堂比一比,孔子的課堂沒有什麼,有什麼?用“ ”畫出來。

2.繼續想象,練習說話。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3.再次齊讀第二自然段,學生領讀補充的句子

(三)學習“論水”

1.思考:孔子為什麼說水是“真君子”?

2.自由讀第八自然段,圈出關鍵的詞語。

3.生自由朗讀,並圈畫。

4.交流

5.練習說話:仿照寫一句水的其它品性。

(懂忍讓、有胸懷……)

6.齊讀第八自然段。

四、學習“言志”

1.讀一讀子路、顏回、孔子的志向,是否發現了水的影子?

2.談自己的志向。

3.孔子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

(五)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課後寫一篇習作《一節印象最深的課》。

五、說板書

孔子游春

有德行 無私仁厚

有情義 溫文爾雅

真君子 有志向 百折不撓

善教化 求真、善、美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學大綱中的基本要求: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必須能夠領會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加水稀釋以及與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還有物質的量濃度應用於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能夠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化學1》第一章第二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四課時。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這部分內容不僅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重點內容。通過本節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國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a、理解並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別與聯絡。

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資訊和加工資訊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成團結協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係,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點、難點及其依據: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並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為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將構建“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同時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分析:

為了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本節課採用主體探究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力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採用實物展示、問題探討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等多種手段,並將生活中各種常見溶液作為課堂教具使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化學來源於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三、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學生,經過九年級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並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及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但國中到高中的銜接過程中,學生對國中接觸的某些概念如 “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高中自主學習方法的運用、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尚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因此在本節課的概念學習中,主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並進行團體合作學習,以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祕感和乏味感。

四、教學程式:

1、總體設計:創設情景,引入課題(5分鐘)→自主探究(25分鐘)→拓展延伸(5分鐘)→課堂反饋(5分鐘)→課後作業。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於課堂。因此,課前事先讓學生準備或自己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溶液的標籤,如常見的口服液、消毒液、眼藥水、酒、礦泉水等標籤,另外教師還要增加一些實驗室常見的溶液,如鹽酸、NaOH溶液等,讓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標籤歸納表示溶液組成的多種方法:v/v 、m/v 、n/v、m/m,從而教師引入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之一-物質的量濃度。

(2)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主體探究式學習認為: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新知識。

採用主體探究式學習,學生不再把“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從課本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質的量”、“溶液的質量”、“溶液的體積”等基礎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相互協作來獲取新的概念。

學生首先自主閱讀課本感受概念,然後在三個具體例項中運用概念。

計算下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1、 1molNaOH固體溶於水,配製成體積為1L的溶液。

2、 1克NaOH固體溶於水,配製成體積為1L的溶液。

3、 1molNaOH固體溶於1L水配製的溶液。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學生亦是如此。這次設計的三個階梯式練習,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第一個練習意在讓學生體驗“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表示式,達到能初步構建概念的目的;第二個練習意在鞏固前一節所學知識“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間的換算”,達到新舊知識融匯貫通的目的;第三個練習意在強調“單位體積溶液”與 “單位體積溶劑”的區別,同時回顧質量的加和性與體積的非加和性,達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

第三個練習的解答過程將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此時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請代表發言。學生對此練習會有下列見解:有的同學可能會簡單地認為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有的同學可能意識到溶液的體積和溶劑的體積是不相同的,卻發現溶液的體積無法求出;有的同學可能會大膽猜測此題尚須補充、新增已知條件(當然如果這一飛躍學生無法達到,我將以“盡信書不如無書”適當引導,鼓勵學生在科學研究中要勇於質疑。);有的同學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固體的密度,則可計算NaOH固體的體積,然後與水的體積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體積;有的同學可能想到如果已知NaOH溶液的密度,通過溶液的質量則可求出溶液的體積。

整個過程中,學生們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耳朵去聽、嘴巴去說、彼此的心靈去碰撞,他們相互解答困惑,自主進行合作學習,課堂探究便能活躍起來。直到他們達成共識,共享成功後,我再給出練習所缺條件-溶液的密度,同學們再次進行計算,他們就不僅僅領悟了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還掌握了溶液體積的計算方法。

在交流評價強化概念後,趁熱打鐵我設計了幾個判斷題,意在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總結溶液稀釋和體積分割時對物質的量濃度的影響及溶液中溶質的微粒種類,即為後面的“課堂反饋”作好鋪墊,又達到昇華概念的目的,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為豐富。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從2L1mol/L 的NaOH溶液中取出1L,所取出的溶液的濃度為0.05 mol/L。

2.將2L1mol/L 的NaOH溶液加水至溶液體積為4L,所得溶液的濃度仍為1 mol/L。

3.1L1mol/L 的蔗糖溶液含蔗糖分子1 mol。

4.1L1mol/L 的NaOH溶液含NaOH分子1 mol。

5.1L1mol/L 的H2SO4溶液,氫離子的濃度為1 mol/L。

對於以上說法學生可能走入下列誤區:從NaOH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濃度改變;NaOH溶液中存在NaOH分子;H2SO4溶液的濃度與其中氫離子的濃度相等。我將請同學們相互協作,相信部分學生很快就能走出誤區,實現全班同學整體提高的願望。

探究二、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係:

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都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區別與聯絡呢?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學科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我引導同學們從概念、計算公式、單位、轉化關係等方面將兩個物理量進行對比,意在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分類的認知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整合資訊。如果有學生能較快推匯出兩個物理量間抽象的轉換關係,我將給予高度的評價,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但我預測對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轉換關係的建立都是難以跨越的鴻溝。於是我為學生準備了密度為1.38 g/cm3的40%的NaOH溶液,當他們經過具體化、形象化的轉換,再採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將所有的資料換成字母進行推導,抽象的公式隨即而生。

(3)拓展延伸:

課本知識不一定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昇華。充分利用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投影,為學生提供了物質的量濃度在工業生產、醫療保健、環境監測和科學實驗等方面的應用,使學生從中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與本節知識相關網站的連結,供學生課後進行延伸性學習,促使其萌發新的學習動機。

(4)課堂反饋:

精心設計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當堂反饋,鞏固知識、技能目標。

1. 下列溶液中氯離子的濃度與150mL0.5 mol/L氯化鋁溶液中的氯離子的濃度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氯化鎂溶液 B.450mL1.5 mol/L氯酸鉀溶液

C.50mL1.5 mol/L氯化鉀溶液 D.50mL0.5 mol/L氯化鐵溶液

2. 一種NaOH溶液的濃度為a mol/L, 密度為ρg/cm3,則這種溶液的質量分數是( )。

A.1000a/40ρ B.40ρ/1000a C.1000ρ/40a D.40a/1000ρ

3. 1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此時NaCl飽和溶液的密度為1.12 g/cm3。在此溫度下,NaCl飽和溶液中,Na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A . 0.15 mol/L B . 1.36 mol/L

C . 5.07 mol/L D . 6.15 mol/L

4. 將26.5gNa2CO3溶於水並配成500mL溶液,Na2CO3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5)課後作業:

課本第18頁第2、6題。通過作業使學生在課後能及時鞏固本節課內容,加強化學計算的能力。

另外,與學生多交流是取得資訊反饋成功的關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製造師生間的民主氛圍,通過討論、提問、批改作業、考試即能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

五、板書設計:

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

(1)符號:CB(B代表溶質)

(2)單位:mol/L (mol·L-1)

(3)表示式:CB =nB/V

2、有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簡單計算。(課堂反饋中的有關問題)

3、溶液稀釋定律:

C(濃溶液)· L(濃溶液)= C(稀溶液)· L(稀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