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五年級數學說課稿集合五篇

說課稿1.56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五年級數學說課稿集合五篇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72~73頁看課外書時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以及教學流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課時的知識前,學生分別認識了分數與小數,也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與小數的大小,而本課的內容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挑戰性和學習興趣,我對教材做了一些處理,由主情景圖改為動物爬行比賽。由多媒體出示了動物爬行比賽的畫面,爬行結束裁判出示成績,成績呈現的方式一個是用分數,一個則是用小數,然後請學生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少一些?誰就贏。本節課看似內容簡單但是牽涉到的知識面非常廣,也非常多。分數小數互化是本教材將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方法滲透在其中。一般地說,分數化為小數是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即用分子除以分母;而小數化為分數則是先把小數化為十進分數,然後再進行通分。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1、結合情景讓學生理解分數、小數相互轉化的必要性。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能正確地將有限小數化為分數,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學習分數小數互化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與人交流的意識及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將有限小數化為分數。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設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是創設多種情境以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能讓學生提煉出有效的學習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我的主要教學策略有:

1、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情景貫穿課的始終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索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的方法,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2、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3、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板書、投影相結合的方式來教授新知。

三、說教學流程

《數學課程標準》還建議:“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根據該部分知識的具體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心理特點,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為四個環節:

1、創設情景,引入新知。(3—4分鐘)

2、主動探索,解決問題。(20—24分鐘)

3、多樣練習,鞏固理解。(7—9分鐘)

4、總結應用,拓展延伸。(3—4分鐘)

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我先用課件動畫展示“動物爬行比賽”中蚯蚓與蝸牛爬行的場景,裁判員出示成績1/4時和0。4時,老虎大王犯難,不知道怎麼辦,希望同學們幫幫忙,幫國王宣佈一下誰贏了這場比賽。順勢提出國王為什麼犯難,原來出現來分數和小數,無法比較,然後通過猜想同桌互相交流估計出誰贏得了比賽。(此時進行板書)

我的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利用了學生所熟悉的情景,通過聲音與影象想結合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的慾望,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通過猜想設定認知衝突在結果不統一的情況下體會到要精確比較的重要性,為以下進行新課教學打下伏筆。

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主動探索,解決問題”中,我是這樣來引入這個環節的教學的:“剛才同學們都進行了猜想,可比賽需要一個精確的時間證明,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誰用的時間少誰贏得了這場比賽呢”國王希望你們能夠開動腦筋,和小組的同學討論交流,看誰的方法多而又準確。到時候將會被邀請為特邀嘉賓,宣佈比賽成績。(學生交流研究探討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指導)

我的設計意圖:

為學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師適時發揮“組織者”的作用抓住契機,適時點撥使學生在正確的思維指向下順利解決問題。

1、在反饋情況時學生出現的方法一般有4種,(分數化小數,小數化分數,畫圖‘把小時化成分來比較)教師利用學生的回答進行適時的調整教學。我這裡按我剛才說的順序進行教學。當學生提到分數化小數時,教師順勢質疑學生如何化,你們小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生說的時教師應該和其餘學生一起認真傾聽並教師適時的點撥,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也就是分子除以分母。在分子除以分母的關係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復習四年級下冊《小數除法》這一內容,特別強調不夠除添零的方法。因為在以前教學的時候出現忘記添零的情況,學完這一知識我設計了一些相應練習也就是教材試一試第2題的內容。我是這樣引入的,國王看到同學們學的這麼認真相信你們肯定掌握得非常好就把一部分用分數紀錄的成績拿出來,同學們想挑戰嗎?學生欣然接受挑戰教師巡視並對一些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對除不盡的分數保留兩位小數)板書分子除以分母

通過學習讓學生馬上進行練習,既讓學生更快掌握知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到新知識就能運用於生活。

2、用以上的教學方法同樣教學小數化分數,這裡有個知識點教師在課堂得著重引導學生,小數化分數的方法可以利用小數的意義(我們以前學過0.1就是1/10,那麼0.4就是4個1/10也就是4/10)通過0.04,0.004練習探索慢慢引導學生總結出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就是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得出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化成最簡分數,這裡得出的結果需要通過通分才能比較。同時練習教材試一試第1題的內容

3、當學生提到用小時化分、和畫圖的方法時,教師可表揚學生能夠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用多媒體展示這兩種方法,既明瞭又簡便。

4、學生比較出來以後全班同學一起宣佈誰獲得了這場比賽。

在第三個環節中我把教材上的多種練習情景化來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如我把題目展示在多媒體上,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同時說“動物國王看大家學得這麼好,能力都這麼強,又幫了他這麼大的忙想送給你們一些禮物,想不想要?但是這些禮物可是要靠你們的本事才能拿到的。做完一道題禮物就會出現了。有些可能會有陷阱的,要注意咯!

1、第一題:分數化小數。學生說對後,動畫展示聲音:“太棒了!送你一

座城堡!”我給那位學生一個城堡的貼紙。

2、第二題:小數化分數。學生做對後,多媒體呈現:恭喜你了,你被選為動物王國的特邀貴賓了,並放鞭炮。

3、第三題:遊戲你說我答,主要出現常見的小數與分數,學生答錯時,課件展示:一個小孩掉入陷阱,並說:“對不起,你被迫出局了。”做對的學生就當動物王國的決策師。並有鼓掌的聲音。

4、第四題:比較大小,找朋友出示教材72頁第4、5題。學生做對時,課件呈現聲音:“恭喜你,你當選為動物王國的丞相了。”同時播放防煙花的場面。

我的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基本練習,又有變式練習,手腦結合,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開放的練習遊戲化,積極調動起學生的情緒,給學生充分探索的空間和展示的機會,也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同時,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第四個環節是“總結應用,拓寬延伸”我先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從動物王國的爬行比賽中,學到了什麼知識。(完成板書)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分數,我們想進軍分數、小數王國,它們也同樣這麼想,而且它們也已經到我們身邊了。比如:我們班的1/4的同學喜歡看足球,豚鼠剛出生時約0。15千克你能聯絡生活實際,尋找分數小數表示的資訊?與同桌說一說。

我的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及時總結回顧,察看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並昇華學生的表象認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讓數學知識迴歸到實際生活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本節課因為有了課件的應用,也為了板書的簡潔直觀,所以基本上我的板書很少。具體設計如下:

分數小數(相互轉化)

1/4小時=1÷4=2/5,0.4小時=4/10=2/5

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數轉化成分數則是先把小數化為十進分數,再進行處理。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4課時。

2、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展,統計學已成為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計無處不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的。本課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後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較複雜的平均數問題)。

3、教學重、難點:

平均數是統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徵數,它能反映統計物件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所以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本課的“平均數”又和過去學過的“平均數”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資料的總和”與“全部資料的個數”之間的對應關係就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目標

在學生計算出平均數的基礎上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並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定為:

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算術平均數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二、說教法:

“求平均數”作為一類應用題,若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積極創設真實的、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採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引導法為主,輔之以直觀演示法、設疑激趣法、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探究,去發現、構建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中的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評價,以提高解決問題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老師從各組的假期作業調查報告 “學會理財” 中得知以下一些資料:

第一組11人,在春節共收到利是11000元,

第二組12人,在春節共收到利是9960元,

第三組10人,在春節共收到利是7990元。

從這組資料,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1)第一組(第二組、第二組)平均每人在春節收到利是多少元?

(2)平均每組在春節收到利是多少元?

(3)平均每人在春節收到利是多少元?

……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思考問題有著實際的意義。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二)解決問題,思維衝突。

學生提出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逐解答:

(1)1100011=1000(元)

996012=830(元)

799010=799(元)

學生的認識剛剛獲得平衡,老師又用某一學生的解答引出衝突,第二個問題有以下三種不同的答案:

(2) 法1、(11000+9960+7990)3=9650(元)

法2、(1000+830+799)3=876(元)

法3、1000+830+799=2629(元)

誰的對呢?

學生懸念頓生,思維處於欲罷不能的憤悱狀態,迫使他們自覺產生思維碰撞,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從而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一般方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探索活動提供了動力,明確了方向,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慾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二個問題終於達成了共識,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們轉向第三個問題:

“平均每人在春節收到利是多少元?”

為了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讓學生先獨立解答,再小組交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繼續挖掘調查報告中隱藏的其他資訊,交流體會,提出新的問題:

在調查報告的第二部分的“如何支配”中,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人數 11 12 10

買學習用品總金額 330元 480元 510元

你能算算平均每人買學習用品用去多少元?

練習:小組合作,從調查報告中提你感興趣的問題,並小組合作解答。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應用於生活,才能體現其價值及魅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他們在開放的活動空間裡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教師只是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他們的活動中,和他們平等相處,熱心幫助他們處理突發事件,並及時獲取反饋資訊。]

(四)反思質疑,評價總結。

最後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談談這節課的收穫。

[讓學生自我評價,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對課堂的拓展延伸,進一步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時“中位數”。

一、說教材

中位數的學習是在學生已學過“平均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中位數”也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個新的要求。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到:一組資料的整體水平不僅能用“平均數”來反映,在一些情況下,還能用“中位數”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資料組的整體水平和集中趨勢。

這一節主要安排了兩個內容:一是理解某些情況下,用中位數作一組資料代表,反映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合理性;二是學會計算一組資料中資料個數分別是奇數或偶數時中位數的值,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根據國小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認知規以及《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例項,讓學生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學會計算一組資料中位數的值;

2、能在具體的例項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中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交流評價的能力。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和特點,會求一組資料中位數的值上,難點是在具體情境中,解釋中位數的實際意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

1、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此方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讓學生自學可以鍛鍊學生自學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鍛鍊學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點撥指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2、合作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式

我想利用我們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來設計本節課。

一)複習鋪墊,談話匯入

1、複習求一組資料平均數的方法

多媒體出示105頁例4,談話匯入,這是某校五年級一班舉行擲沙包比賽時第3組的同學們製作的他們小組人員的成績統計表,仔細想一想,用什麼數表示第3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學生很可能想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時可以鼓勵學生求出它的平均數。

3、然後引導學生髮現這組資料中有5個同學的成績低於他們的平均數,請學生思考並小組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

4、引導學生明確,平均數高於這組學生中大部分同學的成績,是因為有兩個人的成績特別優秀,因此用平均數表示這組學生成績的一般情況不合適。哪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二)自學嘗試

1、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

預習提綱:

1)認真觀察統計圖中的資料,用什麼數來表示這組同學的'擲沙包水平呢?

2)怎麼能很快地找到這個數呢?

3)誰來給這個數起個名字呢?

2、學生思考之後,可以讓他們開啟數105頁,從書上找答案。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當學生思考之後再看書找答案,可以激發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展示交流

1、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首先讓小組中推選出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找中位數的過程,然後讓他們當小老師把他們的思路將給大家聽。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點撥指導

重點和學生理清找中位數的方法是先把這組數從大到小排列,然後找中間的數。

(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五)鞏固拓展

微機出示例5,五年級二班的7名同學的跳遠成績統計表,並出示問題前3個問題讓學生練習。

當學生都完成作業之後,再出示第4個問題,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資料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再次組織學生自學嘗試,展示交流、點撥指導,使學生明白資料有偶數個時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六)小結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通過學習得到的

結論:總結自己在小組討論和交流中的表現,來個自我評價。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69頁《稍複雜的方程(二)》。主要從“教材”、“學法”、“教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時是村單元第二節中的第7課時。在這一課時之前,學生已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作用,並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並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是對前面知識的進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內容的深化,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學會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決一些簡略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育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洽。

2、重點:學會解形如ax+bc=d的方程。

難點:理清題意,分析資料,找出等量關係。

二、說教法

教師通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這節課主要採用“觀察法”、“啟發式”教學為主,藉助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等形式,因村施教,師生互動,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同時還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學生體驗、思考、探索。

三、說學法

為了學生獲得“稍複雜的方程(二)”這部分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計算。真正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知識。

四、說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部分:

(一)、匯入新課。

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回憶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程。

(二)、講授新知。

師:出示例2掛圖,讓學生觀察,理解圖意:水果店有人買水果。梨子2.8元每千克,阿姨買蘋果和梨各2千克共用10.4千克,蘋果每千克多少元?

生:觀察瞭解資訊,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知道買蘋果和梨各2千克,每千克梨2.8元,共花10.4元,問題是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師生討論:如果用方程解決問題,可以設每千克蘋果x元。那麼題中有哪些量是等量關係呢?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板書。

(1)蘋果的總價+梨的總價=總價錢

2x+2.8×2=10.4

(2)(蘋果的單價+梨的單價)×2=總錢數

(X+2.8)×2=10.4

讓學生自己解第(1)個方程.把解的過程寫在課本上.接著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第(2)個方程的解法,教師指導。

師提示:把(2.8+X)看作一個數,兩邊同時除以2得:2.8+X=5.2,這樣學生就可依照例1的解法解方程2.8+X=5.2。

生:說解題的過程,師板書:

(2.8+X)×2=10.4

(2.8+X)×2÷2=10.4÷2

2.8+X=5.2

2.8+X-2.8=5.2-2.8

X=2.4

讓學生自己驗算,指名學生到臺上板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這部分安排二方面的內容。(一)解方程,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十三第1題。(二)看圖列方程解答,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十三第2、4題。

(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一談,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從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1、首先讀懂題意,理清數量關係,找出等量。

2、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3、求解。

4、驗算並寫出答語。

(五)、佈置作業。(學生課外完成)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各位。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體積與容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和表面積計算,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本課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為將來學習體積、容積的單位和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使學生認識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掌握體積和容積的概念,理解“形狀變了,體積不變”的原理。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探索、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識,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並感知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建立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依據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積和容積的區別。

教學中要用到的課件、量杯、紅薯、土豆等是我這節課要準備的教具。

而魔方、粉筆盒、橡皮泥等是學生要準備的學具。

新課程標準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根據這一理念,教學中我採用實驗操作法、主體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把課堂完完全全地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採用讓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

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的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用烏鴉喝水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在學生看過烏鴉喝水的故事的影片之後,我提出兩個問題:聰明的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瓶子裡的水面為什麼會上升?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知原來是小石子佔了一定的空間,把水擠上來了。緊接著,我又提問:教室裡還有像小石子這樣佔有空間的物體嗎?哪些物體所佔的空間大,哪些物體所佔的空間小?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這節課的課題:體積與容積。

這樣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強烈慾望,也體現出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絡。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出示差不多大小的土豆和紅薯,讓學生猜一猜哪個所佔的空間大。單憑眼睛很難作出判斷,怎麼辦?我把問題拋給學生,要他們先獨立思考比較的方法,然後在小組交流,最後彙報意見。

接著我讓兩個學生上臺進行實驗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臺下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提建議):在兩個大小相同的量杯中放入同樣多的水,第一次讓學生觀察水面在哪裡,瞭解兩杯水是一樣多的。然後,慢慢將兩個物體放入杯中,讓學生進行第二次觀察,同時思考兩個問題:“兩個杯子的水面發生了什麼變化,說明了什麼?” “兩個杯子現在的水面不一樣高,又說明了什麼?”。學生在討論中明白了,物體放入水中佔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物體所佔的空間有大有小。在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的 基礎上,揭示體積的概念: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接著,我及時提問:土豆和紅薯,哪個體積大?哪個體積小?誰還能說說生活中什麼物體體積大、什麼物體體積小。並出示背投電視與液晶電視,臺式電腦與手提電腦,大哥大手機與超薄手機,它們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為什麼現在的電視、電腦、手機設計越來越薄呢?

(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實驗、觀察、交流合作等過程,深刻地感受到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不同物體所佔的空間大小不同,理解了體積的實際意義,同時感受到生活在不斷地變化。)

接下來我又引出“碗和水杯,哪個容器裝水多?”的問題,你們能設計一個方案並在小組裡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嗎?

實驗方法是多樣的,如把碗裝滿水,倒入杯中,看滿還是不滿,或者把碗和杯子裝滿水,分別倒入兩個量杯中,看哪個量杯水位高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有大有小,這時我揭示容積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為了加深對容積的認識,我再做一個演示:倒半杯水,這時候所裝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積?為什麼?那要裝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積?

(這樣設計,使學生人人蔘與實驗,充分理解比較抽象的容積的概念,並且明白:容器所容納的最大容量才是容器的容積。)

為了區別體積和容積。我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魔方和粉筆盒。讓他們比一比、說一說:它倆誰的體積大?誰的容積大?粉筆盒的體積和容積有什麼不同?

(這個片段的設計,使學生會區別體積與容積的不同,並懂得了只有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有容積,為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為了體現數學來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層次、形式多樣的練習:

一、基本練習。

這一層次有口答、選擇和判斷題。

這類題目的目的是趁熱打鐵,鞏固剛剛學習的基礎知識,加深對體積和容積概念的認識,練習的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第二層次的練習,是動手擺長方體、小組合作疊硬幣、用橡皮泥捏不同的形體,比較它們體積的大小。

動手擺長方體,目的是使學生明白擺的小正方體多,所擺的長方體體積就大,為以後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作了良好的鋪墊;疊硬幣、捏橡皮泥的練習,是讓學生明白“形狀變了,體積不變”的原理。

第三層次:提高練習

我設計了一個趣味比較:

胖子和瘦子誰的體積大?

這道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開放性思維。

四、評價體驗,交流心得。

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評價自我,評價他人,促進學生養成正確評價的觀念。

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意圖是:儘量用簡單明瞭的文字來表達重點內容。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