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說課稿2.9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抽到是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它是人教課標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安塞腰鼓》借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啟發對生命的體悟和思考。

由於本文是西北漢子忘情地、狂野地傾斜激情的安塞腰鼓,帶給人們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昇華,適合在大聲地朗讀中,體會它恢巨集的氣勢和鏗鏘的節奏,所以,設定了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滲透朗讀方法的指導與實踐,因此,也把學會朗讀的方法和技巧作為又一個教學目標。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確立了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意圖是:在朗讀中,習得朗讀的方法和技巧,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突破的方法是:教師先示範,再讓學生學讀,通過反覆實踐,掌握朗讀方法,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

根據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我主要依據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短板,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的要求,確立了朗讀法。朗讀的過程也是品析的`過程,在朗讀中,適時地帶動語言的品析,因此,又採用了品析法。

為幫助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的突破,將課堂教學的線索,用ppt展示出來,清晰而直觀。

基於教法,學生學法的構思是:學生先朗讀,初步體會和感受,然後由教師示範、引導,完成朗讀品析。這樣做的意圖是:學生先朗讀,形成朗讀初體驗,這種體驗或是美好的,或是遺憾的,都會在教師的示範和不斷地實踐下,得到優化。這樣選擇的依據是《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要重視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作者及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短板,確立了朗讀法。學生只有與他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分享,才能取長補短,最終得到進步,因此,採用了合作學習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匯入環節:從特點、成就、影響出發,迅速引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面兩個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說初讀感受環節:此環節的意圖是:關注學生閱讀文字後的最初感覺,也是對的整體感受。主要構思是:先做示範,然後讓學生表達。為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徵,一方面對活動進行示範,另一方面,從課文中找詞語、短語和句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話可說,從而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

說朗讀感受環節:此環節的意圖是:教師先對的脈絡進行闡釋,主要是明確5—27段的重點,只有朗讀好這一部分,才能真正體會安塞腰鼓的氣勢。然後在示範與實踐中,習得朗讀方法,最後,對課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進行擴充套件,表達朗讀後的體悟。主要構思是:先闡釋思路,明確方向;然後朗讀實踐,體會特點;最後句式說話,表達感受。為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採用示範、引導,反覆實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展。

在學生的朗讀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感》(板書:夏感 樑衡),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談談這一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說教材:

《夏感》是一篇洋溢熱情抒情散文,篇幅不長,語言優美雅緻,行文調理清晰,作者立意新穎,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日裡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勞作情景,流露出對夏的喜愛之情。

王榮生教授說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感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篇課文雖然不長,但細細品讀,我覺這篇課文值得教的內容非常多。結合本文特點和我對七年級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描寫夏季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對對夏的喜愛之情。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學生心理和知識水平,我將“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再來說說教法與學法。

修改的20xx年修訂的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主動積極的思維。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本節課教法上我準備採用1:朗讀法。要求學生讀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感情基調。讀出樑衡散文剛健的風格。2.點撥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中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思維,排除障礙,突破難點。3.聯想想象法。課文寫夏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生動的,鼓勵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課文夏季自然景色的情境中。

葉聖陶先生說“凡教者必期達於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所以學法上我採用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新問題,逐步解決問題。

此外,這節課我會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說教學過程。

教學重在過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安排為匯入新課------初讀課文-------品味賞析------小結課文、佈置作業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課文匯入有許多方式,本課是一篇文質優美散文。首先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我拍攝的幾張校園中一年四季照片,有玉蘭花開的春季,有學生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的夏季、滿地落葉的秋季,有白雪皚皚的冬季,配上班得瑞的音樂《寂靜之音》,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匯入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從古至今一首首優美的描寫四季的的詩句,讓學生誦讀,在學生美好的氛圍中,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並說明理由。在學生的熱烈的回答中過渡到本課的學習:“在作家樑衡的筆下,夏季是什麼樣的呢?作者對夏季抱有什麼態度呢?今天讓我們一同來欣賞樑衡的散文《夏感》。”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文章篇幅不長,我播放優美的課文朗讀,要求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夏季景色,讓課文描寫的綠色的樹林、翻滾的麥浪、匍匐的瓜苗、彎腰勞作的農民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在聽讀後,帶著自己的美好感受自由朗讀課文。此後,媒體呈現問題:“夏季給作者什麼樣的感受?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季的?”師生明確第一段總寫了作者對夏的感受——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分別寫了自然之夏、農人之夏。師生討論課文段落的劃分,理清文章的層次,文章共分三個層次,結構上是總分總方式,文章第一段總領全篇,最後一段總結全文。最後提問:“在作者筆下,夏天是熱烈、緊張、急促的,作者對夏天懷有什麼感情呢?”這樣的教學流程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過程進行的。新課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三、品味賞析。

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文章運用了豐富的`擬人句和生動的動詞,王榮生教授說教學要教學生看不到的東西。我展示兩句話:這是一篇動詞使用精美的文章;這是一篇修辭使用精美的文章。我先給學生呈現一個例句:“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我問學生能否將文中的“凝”字換成“砌”,引導學生思考,師生討論交流,“凝”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凝”的事物是流動的,而“砌”是缺乏詩意的表達,顯得生硬而且與綠煙搭配不妥。好的文章是讀出來的,我要求學生去朗讀這個句子,注意節奏的停頓,語氣舒緩,我示範朗讀,“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再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幾份幽靜和詩意。

備課中,我預設了“潛”、“撲打”“匍匐”等詞,讓學生充足的時間中,互相交流學習,品味這些詞句的精美和情趣。

此外,我採用了變形閱讀的方法,改變句式,變文為詩,增加教學的情趣。例如我將第二段文字通過變形,成為一首精美的小詩,媒體呈現如下:

夏天

芊芊細草/漸漸長成一片密密的厚發

淡淡綠煙/凝成一堵黛色長牆

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

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

配上悠揚音樂,我先範讀。再請學生自己朗讀這首小詩,要求學生注意詩的朗讀節奏語調,面帶表情把小詩讀得富有情趣。將朗讀與語言品味結合起來,學生真正走入文字,感受到語言和感情之美。

四、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最後我讓學生小結課文,想一想,通過本文學習,你感受到了什麼?學到了哪些賞析文章的方法?帶著作者對夏季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吧!

作業的佈置有兩道題,一是課下繼續誦讀文中精彩語句;二學習本文寫景方法,用生動的動詞寫幾句擬人句。作業佈置體現了將所學的知識由課內向課外遷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整個教學的紀念碑。板書設計我追求簡介、直觀、實用的原則。我把這節課的課文內容和教學重點呈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印象。

夏感

樑衡

夏季的景色 夏季的人物活動

精妙的動詞 生動的擬人句

對夏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對《夏感》這篇課文的說課,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手段、說教學程式四個環節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選編的幾篇文章,從不同側面向學生展示了多種藝術形式,對於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劉成章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凝練、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黃土高原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對中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結合文章特點,依照《課標》要求,針對我任教的學生基礎較差,欣賞、品味語言能力較低的實際,我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聽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積累字詞。

2.品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宣洩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覆等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4.體會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所歌頌的生命力量,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是互動的一體化過程,基於以上教材、課標、學情分析,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朗讀法貫穿始終,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讀、品、評、思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

三、說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輔助手段,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既可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又可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圖片並提問:這是什么表演?

學生答後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哪裡嗎?

明確後匯入:“今天我們將隨本土作家劉成章一同走進腰鼓之鄉,去領略那動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書課題和作者)

(這樣匯入自然、貼近生活,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順利進入學習新課環節)

(二)學習新課

我設計四個版塊:將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層層解讀。

第一板塊:瞭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黃土高原地圖,指出安塞縣位置。

(使學生了解安塞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為理解文意做鋪墊)

2.接下來出示安塞腰鼓簡介。瞭解安塞腰鼓的起源、藝術形式及社會地位。

既然“安塞腰鼓”被稱為“天下第一鼓”,可見其藝術表演魅力非同一般。讓我們共同欣賞一段原生態的安塞腰鼓表演。(觀表演視訊)

看後問:你有什么感受?(學生會說: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等)(讓學生觀其形,聽其聲,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為進一步探究課文鋪平了道路)

3.接下來出示作者簡介,及本節課學習目標。

第二板塊: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板塊從“知內容、明結構、指導朗讀”入手,多角度對文字進行初步感知、解讀。

我安排“視訊聽讀”,並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展開與文字對話:

1.請用“……的安塞腰鼓”對作者眼中的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用文中內容回答)

2.本文用什么語調來讀?全文都這么讀嗎?(顯然不)哪部分比較明顯?請選讀一句或一段來讀。(目的是指導朗讀,把握文章結構)

第三板塊:瀏覽課文,品讀主體,領會主旨。

這一板塊通過朗讀指導,品味句段以及仿寫訓練,側重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實現。

1.出示易錯字詞,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

2.品讀主體句段,提高審美體驗。

螢幕出示:請用“我喜歡……,因為……”這一句式點評文章。(可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小組共享,代表發言。

在探討交流期間,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促進者,要適時引導學生完成重點句段的解讀,領會主旨,體會民族文化內涵。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句:排比、比喻修辭的運用,更加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目的一是教會學生看書,讀書,一是把所想的用筆用嘴表達出來,可見,讀與寫是緊密的聯絡在一起的,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寫)我以此為契機,進行仿寫訓練:出示一組東北民間藝術——大秧歌表演圖片,要求學生模仿此段句式進行描述,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知識遷移。

我及時強化成功意識,鼓勵創新,並在欣賞老師範文後強調:有了好的內容,必須要用恰當的表現形式,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2)在品讀中我適時引出“擊鼓的後生”:重點體會“搏擊”的後面還有什么內涵?進而引出中心句,並緊緊追問:他們到底想掙脫什么?衝破什么?撞開什么?

使學生自然聯絡到陝北人們的生存環境,生髮出作者對黃土地到底是怎樣的感情的思考?

最後明確: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後生們是黃土高原人的代表。他們搏擊的不僅僅是鼓,還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貧窮落後的生活,與這片土地及自身的命運進行搏擊。只要生命不息,搏擊就不會停止!

(3)在品讀中,我適時提出在文中反覆出現,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體會其作用。明確:好一個

安塞腰鼓!此句貫穿全文,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激盪生命的讚美之情。(至此,文中重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4)學習不能滿足於課本知識,我適時引入課外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思想感情。

“安塞腰鼓撼天響,黃河古道顯輝煌”,如今的黃土高原人民早已褪去貧窮的樊籬,西部大開發的進行,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的執行,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政策的實施給西北人民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他們將用生命和力量搏擊出更輝煌燦爛的生活!

(在這一環節,學生在老師的指導、鼓勵,示範下,自然理解了文章主旨,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板塊: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出示課文總結:提煉主旨,加深感悟。

(2)作業:使用排比、反覆等修辭,進行合理的聯想與想象,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進一步體會修辭在文中的作用,提高審美情趣)

(3)最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通過《安塞腰鼓》的學習,給了我們這樣一些啟示:

“人,活的要有一股勁!這股勁是上進心,是堅強的意志,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習上,要有一股猛勁!毅力上要有一股韌勁!行動上要有一股衝勁!有勁的生活,才是痛快的生活!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股勁,去敲響自己未來燦爛美好的生命之鼓!”

(4)為了表現教學流程,啟用創新思維,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左側是學生品讀文章時的獨特感受,與右側文中兩個重要意象及一個動詞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在這古樸厚重的黃土地上,養育了這樣一群粗獷豪,頑強不屈的陝北人,也正是這樣一群人才搏擊出了這樣震撼人心的生命之鼓。

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昇華了主題。

好的板書是師生共同智慧的結晶,是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完美結合。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課題: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以及課後聯絡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身體發燒,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的許許多多的文字裡,都寫到了他的母親。母愛這個主題,史鐵生一直是牽腸掛肚的,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鋪就的,因為他對母親的理解是在母親去世以後,這使溝通成為永遠的不可能,也成為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在一種迫切的願望中,使他對母親的理解昇華為世界上最為動人的詩篇。

《秋天的懷念》便是這樣一篇懷念母親的, 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學目標: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的主題並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聯絡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操作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生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三是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一是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體悟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

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 導讀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 《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

——《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並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這一教學設計的思想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字”對史鐵生的作品、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

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 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

檢查學生的讀書預習情況為後面的學習作好準備。首先檢查學生對文中四個生詞的認讀理解

(幻燈片 詞語:(1) 癱瘓 整宿整宿

(2) 訣別 好好兒活),

再指名分段初讀課文,最後教師進行全文的範讀。在這裡教師一開始就範讀全文是想為後面文字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也為學生的朗讀、理解做好一個方向指引。

(三)品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品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幻燈片 學法指導)

(1)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請同學們默讀1、3、5節哪些是寫母親行動的?哪些是寫母親的話?哪些是寫母親的神色的?邊讀邊做好記號,圈出重點的詞、句。

(2)好好體會你所畫的詞、句的意思。邊讀邊想,從畫的詞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母愛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這裡教師順勢進行學習的引導過渡到後面的學習。

(幻燈片 學習引導)

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聚成了母愛。

史鐵生通過一個個細節描寫了母愛,細節往往是不起眼。我們來好好品位細節,想想“母愛”究竟是什麼?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環節中教師組織學生談感受,通過感知母愛是一個個細節這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重要環節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主體地位。

然後再讓學生讀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交流、討論、對話等多種學習方法好好地品悟這些細節,如文中的“擋、躲、撲、抓、笑、悄悄地”等字詞,來感受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是呵護、是擔憂、是細心。從而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新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是樸實的、真切的。如何讓學生從真切的話語中感受到母愛,讀出文字背後所隱藏的偉大母愛,這就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精當點撥,讓學生目透紙背讀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這個過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實質上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讓學生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心靈。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 (細節)

————————→

母親 我

←————————

懷 念

(四) 悟讀

這一部分主要透過作者對最後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首先讓學生明白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就是希望兄妹倆好好活。如何體會這個“好好活”是怎樣的活?教師佈置學習活動:

(幻燈片 學習活動)

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他倆去看菊花的這段話,結合平時學習、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文中菊花描寫所隱喻的話語,討論究竟該怎麼活才是好好活。

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三個字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囑託,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探詢思考,更是對我們所有活於世上之人的告戒。

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既有開放性又有創設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價值意義,無論學生怎麼回答,只要其人生觀是正確的就是可取的,並且是值得稱讚的。就如新課標所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

————————→

母親 好 好 活! 我

←————————

懷 念

(五) 回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的學習,對文字的主題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情感得到昇華。

首先教師鄭重的向學生推薦史鐵生的幾部作品

(幻燈片 作品)

史鐵生作品 《我與地壇》《病隙隨筆》《務虛筆記》

告訴學生當史鐵生用筆在他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於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在書寫著好好活。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詢,更是對“好好活”三個字的詮釋。

接著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說出自己的理解:這秋天的懷念到底是懷念什麼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學生再次齊讀課題

最後教師總結

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啟發,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侷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為此,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作為站著的活著的我們必須——好好活!

四、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是本著簡練、直觀、大方的原則來設計的。板書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母親對我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是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其中母愛是通過細節來表現的,而懷念也更是在這些細節中一步步加深體現。第二層次“好好活三個字是本文的精神主旨,無論是母愛還是懷念都是“好好活”的延伸這三個字也是作者要告訴世人,世人要向作者學習的一種寶貴的人生態度。同時這則板書也將本文學習的重點、難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白易懂。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

————————→

母親 好 好 活! 我

←————————

懷 念

五、課後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後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在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瞭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後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餘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設計思路的指導思想:這一節課,是通過聽,讓學生走進故事,感知課文;然後說,分析人物、感受成長;接著讓學生品語言,獲得語感。課堂中通過讓學生聽、說、讀、寫、思來掌握學習語文的一些規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課文內容是以成長為主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她的小說《城南舊事》,小說講述了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說,要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領悟父愛對“我”成長的影響。領悟文中的“我”對父親的摯愛,以及失去父親之後的痛楚。

2、教學目標:

①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用簡明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②研讀課文,說說文章具體寫了哪些事,理清寫作思路。

③找出經歷家庭變故後,有關“我”表現的詞句,認識生活需要勇氣這一道理。

④闡述具體體現父愛的事件,解讀人間至愛親情。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達到情感薰陶的'目的”。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3、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愛,領悟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4、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這句話的含義。

5、課時:2課時

二、說學情

本課所記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解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們正處青春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

三、說教法

充分使用“學案導學,先學後教”的課堂模式,教師要履行自己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複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反覆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合作探究法:四人為一小組,交流自己對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5、發現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學習課文之前播放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送別》,引入課文。然後簡介《城南舊事》的故事內容。

2、學習新課

(1)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驪歌、花圃。

(2)感知情節,讓學生帶以下問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①你是怎樣理解《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

②文中哪些寫眼前的事,哪些寫回憶的事?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的?

③說說下面的幾句話和文中哪幾件事相照應?

A、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學校,這是你在國小的最後一天,可不能遲到!

C、沒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小說中插敘的寫法。從而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3)分析人物

①從全文來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請用“我認為這是一個___________ 的爸爸”的句式說說你眼前的爸爸。

②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長?

口頭表達訓練:請以“英子,你是好樣的”開頭,說一句或一段話。

(4)品味語言:針對學生實際,我設計以下問題:

①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為什麼?

②最能引起你的聯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讓你想到些什麼?

③你認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些語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④說一處文章的妙筆。

父親的愛是本文重點,通過學生的評價,瞭解父愛,瞭解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每個人體驗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這個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課文,讀出情感,談出感受,進而體會父親的深情,以及他對我的影響。

讓學生在說話中明白成長過程總會遇上一些挫折,為走好今後的路做好思想準備。同時讓學生再一次感悟父愛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提高,感情得到昇華。

此時,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親近文字,可以領悟作者的感情,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如文中爸爸叮囑我:“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學生可能體會到這個父親將要丟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時的那種辛痠痛楚和不放心。

(5)感悟和反思,並進行拓展訓練。

①說說自己或別人的成長經歷。

②開展“尋找父愛”的活動,口頭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感悟父愛。

③說一句精彩的讚美爸爸的話。

六、板書設計

2、爸爸的花兒落了

說一段故事 談一點感受

品一品語言 悟一悟人生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材通過兩個事例抒寫了人生的一種體驗:第一次真好!告訴人們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並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雖是略讀課文,但文章卻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閱歷。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敘議結合的寫法也很典型,可以作為寫作的典範。

2.教學要求:根據新大綱和本課的特點以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理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學習敘議結合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深入思考,反覆咀嚼,領悟文章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3.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領悟“第一次真好”的內涵。難點是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就一定要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要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習內容上以整體理解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綱》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以“點撥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出關鍵性的詞句。然後引導學生走出文字,進入廣闊的生活領域,聯絡自己的人生經驗,體會“第一次真好”的內涵,感悟豐富的人生哲理。將學生由課本遷移到課外,遷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中昇華對主旨的理解,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這節課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暢所欲言,使課堂充滿活力。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開啟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充分尊重學生,讓每一

位學生都能暢所欲言,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的表現有兩點:(1)學生認真思考,自主置疑。學生對文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時學生往往會有許多疑問,那麼讓學生將心裡的問題說出來有助於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後,我會在黑板上記下來,最後歸納他們的問題。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自己的提問又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研讀的興趣。(2)老師學會傾聽,就勢引導。只要教師善於引導,充分相信學生,他們就會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潛能。法國文學家法朗士說過:“教學的全部藝術,就是喚起年輕心靈的好奇心的藝術,它的目的是為了使這種好奇心得到滿足。”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新的課堂行為,教師在課堂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調動學生興趣,激勵學生髮展,想一切辦法讓學生愛說,會說,能說。在這節課上,我將建立一個對話平臺,讓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比如:當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第一次經歷時,往往會侷限於“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開。我會提示他們如:“我與老師——第一次受批評;我與父母——第一次撒謊、第一次欺騙;我與自然——第一次郊遊、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與科學——第一次實驗;我與社會——第一次施捨……”我相信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發掘出亮點,學生只有在有話可說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內涵。我始終用心和學生、文字進行交流,尊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不斷刺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氣氛,放飛學生個性,爭取給學生一個更為寬廣的空間。我認為,唯有讓學生暢所欲言,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說學法

根據新大鋼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指導學生先預習掃清字詞障礙,然後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讓他們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教學步驟: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歸納總結。”這五個步驟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

2.整體感知:我先對預習的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文章寫的是什麼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要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閱讀後的提問,我會在黑板上做記號,然後歸納他們的問題。

3.合作探究: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可能是多角度的,那麼,就以學生為主體,提到什麼就討論學習什麼。在此,我預設了以下幾個問題:

(1)文題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裡?抓住關鍵詞分析“好”的含義。

(2)為什麼說“第一次經驗並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刺激,使人回味無窮?”試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舉例說說。

(3)請結合你的實際生活經驗談談你對“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後明確: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新的生活領域和人生閱歷。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將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圍繞以下幾個問題思考:說課/

(1)既然第一次真好,為什麼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樣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麼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麼?通過這個環節的討論學習,學生會明白:只有隨時留心,尋找機會,大膽嘗試,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有益於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嘗試的。

5.總結歸納

我在最後鼓勵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我認為隨時總結學習中的收穫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養成自評的習慣,那麼,他們收穫的將不僅僅是知識,而是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這裡不做詳細介紹。總之,要突出重點、難點。整個板書設計要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