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總6篇

說課稿1.0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總6篇

說課稿 篇1

速度說課稿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之一,是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在運用的一個基礎概念。它是對國中學習過的速度知識的一個延伸,也是我們今後學習運動學的一個基礎。所以,無論是從知識本身,還是從知識外延性來看,本節知識都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1.2教學目標:

通過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同時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教材出發,我確定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

1) 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我確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①理解速度的定義,

能正確運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②知道速度是向量,知道速度的單位。③理解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並掌握其計算方法。

2) 通過對學生認知能力和基本現狀的分析,我確定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

新舊知識的結合以及例題和例項的引導,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

3) 高中階段的同學有一定得理性認識基礎,對學習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對知

識的渴望也不同於一般的學生,因此我確定的情感與態度目標是:通過所學的速度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物理知識的強烈願望,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教學重點、難點

高一的學生已經能夠獨立進行學習,對知識也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同時他們具備了一定得感性認識基礎,但他們理性認識還有所欠缺,往往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要遠遠強於理性思維能力,所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1)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

速度,平均速度以及瞬時速度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2)我確定的教學難點是:

①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②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2.教學過程:

2.1組織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引起學生注意。

2.2組織新課

我將舉出兩個例項,讓同學們思考,並引導他們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又提問:“那現在請問大家,運動員甲和汽車A誰跑的更快呢?”這時學生陷入疑惑之中,因為他們所學的知識與現在解決問題的需要產生了矛盾,這就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此時我再點出主題:“這樣為了比較運動的快慢,我們就引入這節課要學習的一個新的內容—速度”從而順理成章的匯入了新課。

2.3進行新課

我通過直接提出的方式,提出速度的物理意義,讓學生很容易理解到速度道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物理量。

在學生對速度有了新的印象後,我再對引入的時候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求物體單位時間內的位移,我們就比較出了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引出我要的講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速度的定義。

速度的定義既是重點於是難點,因為國中的時候,學生們就學習過速度,國中的定義是路程與發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所以為了讓同學們能夠理解速度的定義,可以通過一個例項來講解,讓同學們思考,討論,然後讓他們回答問題,這樣他們就能夠比較容易從常規思維能力向理性思維能力的轉化,進而理解速度的定義是:“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

速度是比較運動快慢的一個物理量,這裡可以通過定義來匯出它的計算公式再對公式進行分析,介紹速度的性質,是一個向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接著向同學們介紹速度的單位,包括國際單位和常用的單位。

接下來就是引入平均速度,這是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在引入的時候可以利用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例子,分析他不可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就要給剛才算出的速度一個新的名稱,這就引入了平均速度的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 2位移S和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同時要提醒同學們在計算平均速度是的注意事項,平均速度必須由定義來求解,必須指明是計算的那一段位移內的平均速度。

接著,分析平均速度,因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一段位移或一段時間內的運動的快慢,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物體在每時每刻運動的快慢,那我們怎樣來描述物體在每時每刻的快慢呢?這裡又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就引導學生得出瞬時速度的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速度。並講授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

直接講解瞬時速度的大小就叫做瞬時速率,並讓學生看書上的圖2-10,並介紹瞬時速率的測量方法,通常可以由速度計來測量,還可以通過幻燈片向同學們介紹其他的一些瞬時速率的測量方法。

2.4 小結練習

完成這一項之後,本節新課內容就結束了,我又向學生舉出一個緊扣本節新課內容的例題,讓同學們計算平均速度,通過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最後讓同學們思考問題,讓他們在問題的思考中學會所學知識的簡單運用。

2.5 佈置作業

完成小結,讓大家回去後複習這節課的內容並完成課後作業2,3題。其中2題考察學生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定義的理解。3題考察學生對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理解和計算並考察速度的向量性質。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烙餅問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基礎性就體現在為其他學科提供了學習的思想內容和主要通方法,這也是課標與眾不同之處,增加了一些數學思想方法的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但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烙餅問題就是通過討論烙餅時怎樣操作最省時間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從中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教材情景圖中展示的資訊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2、通過學具模擬烙餅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並能尋找規律。

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1、使學生學會用優化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各種數學活動,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通過探究,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帶來的喜悅,使學生逐步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3張炳的方法。因為烙餅問題就是通過討論烙餅時怎樣操作最省時間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從中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而掌握3張炳的方法問題是烙餅時最節省時間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熟練掌握,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烙3張餅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通過烙餅得出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如何讓學生從烙不同張數的.餅得出烙餅得規律。這是學生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的一個質的飛躍,也是邏輯推理能力向創新意識的飛躍,因而我認為教學難點是通過烙餅得出規律。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我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教學方法上,採。直觀演示、動手、引探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力求每人都有不同的發展

2、學法: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1)在具體的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來構建學習方法。

(3)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程式

本著“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設計了六個板塊的內容:

第一二個板塊是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目的有兩個:一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二是為本節課的難點做鋪墊。

第三四板塊是自主探究,優化策略。

這一部分內容通過“操作感悟——抽象內化——鞏固應用”三個片段,使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沿以下四個步驟:“兩張餅的烙法(基礎)→三張餅的最佳烙法(難點)→雙數餅、單數餅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雙數餅:兩張兩張烙;單數餅:兩張兩張烙+最後3張餅交叉烙(優化)進行探究。

1、探索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優化的數學思想只能是“滲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說只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理解,而不能僅僅靠傳授。因此,本課中蓄勢----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礎的方法,自認為運用得恰到好處。例如,圍繞“烙2張餅最少要花6分,為什麼烙1張餅與2張餅所用的時間一樣多呢?你們是怎麼想的?”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會烙2張餅是用足了空間,而烙1張餅浪費了空間和時間,為探索烙3張餅埋下了伏筆。

2、學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動機的,如果總是在教師的命令之下被動探索,那麼效果是不會好的。要讓學生主動探索,產生探索的源動力,關鍵就是要把握認知衝突,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索的全過程中。本課中,探索烙3張餅的最少時間,就是運用了“初步嘗試暴露問題,再引導重新操作”的策略,學生的探索積極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時請學生回憶一下,“1個餅和2個餅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麼?”的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操作,謎底終於被慢慢揭開----原來只要不讓鍋浪費空間,就可以做到時間最少。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滲透數學優化思想,不是靠幾道題目的講解和練習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隨時隨地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在運用中逐步培養和提高應用意識。本節課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體某次烙餅的最佳時間為終極目標,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在後繼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方法,自覺應用。例如,探索了3張餅的最佳方法,在討論烙5張餅時,學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張和3張進行思考,因為都有前面的結論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於“零起點”去進行從頭探索。同樣,在7張、9張時推廣應用,逐步探索得出規律。

第五六版塊是總結內化,拓展應用。

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在烙兩個餅、三個餅的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烙更多的餅,把學習過程層層推進,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並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本課的點睛之筆還在於課末的生活化應用。眾所周知,烙兩個餅、三個餅是研究統籌思想的精典範例,但如果僅侷限於此,還不夠深刻,至少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課末我安排了“為媽媽設計烙餅方案”的環節。通過圍繞“要烙 15 個餅,怎樣烙時間最省”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把 5 個餅看成一份”,從而把新問題轉化成舊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構建起烙餅策略的數學模型。

說課稿 篇3

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叫xx,來自xx。我的教學物件是水平二、三年級,內容為:乒乓球正手發平擊球,第2次課。

乒乓球被譽為我國的“國球”,具有廣泛的普及性,而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容國團,就是我們珠海人。所以乒乓球在珠海,深受學生的喜歡。在活動中不僅可以發展速度、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提高精細化動作和時空感知能力,還能培養競爭意識和冷靜果斷的心理素質。

乒乓球是我校發展“一校一品”的特色專案,我校的場地器材充足,學生熱愛乒乓球的程度甚至連課間10分鐘都不放過,日常校本教學時,學生非常喜歡通過比賽來展示個人的球技,而發好球是比賽中重要的技術環節。所以我將本單元設定為精品課程進行教學。

基於以上教材學情分析,我將設定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學生基本掌握正手發平擊球的動作技術,能做到發5球有3球以上為有效球;進一步的提高發球技術。

2、發展學生的反應、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3、培養合作競爭、冷靜果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而重點是:拍面控制,揮擊協調;難點為:拋球與揮拍擊球的時機。

我將通過以下流程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來達成目標:

準備部分:通過“乒乓球專項自編操”、“顛球慢跑”的練習。目的激發興趣,鋪墊學習內容以及熱身預防運動損傷。

基本部分:

(1)通過呼喝出手指,進行“顛球報數移動換位”遊戲,目的`是熟悉球性,集中注意力;同時通過滲透“123規定動作快速反應小遊戲”進行結合練習。目的是調控課堂,滲透規則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2)通過“發球比賽;比準、比穩”,要求學生一人發球,一人用礦泉水紙箱移動步伐接球,以有效發球進行自評。目的是複習正手發平擊球,減少撿球次數;檢驗在班級微信平臺佈置的親子視訊作業;更好的把資訊科技應用到體育教學。

(3)通過示範講解,請學生用IPAD為老師錄影,啟發學生觀察“拍面方向、夾肘揮拍、擊球時機”,再組織集體自評和互評練習。目的是通過評價與對比,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問題的能力。

(4)通過關注差異、學練反饋,有針對性的進行分組分層教學。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問題找到老師提供的相應練習小組,並結合練習手段背面的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如有必要,學生互拍視訊進行對比。目的是因材施教,幫助共同提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組別、手段如下:

1)、基礎組:

手段一:擊球部位不準,進行揮擊懸掛球練習。

手段二:拍面控制不好,揮臂肘關節外展及伸小臂,進行腋下夾物揮擊小地球儀練習。

手段三:擊球時機不好,進行自砸反彈球揮擊球合作練習。

2)、提高組:發球技術較好,進行連發有效球比賽。

以上過程中,通過巡視指導,視訊錄影對比,加油鼓勵,互動比賽等干預;使得教學效率更加的顯著。

(5)拓展運用——通過“實戰比賽”,要求學生用正手發球進行比賽,老師為用IPAD錄影。目的是學以致用,培養合作競爭,冷靜果斷的意志品質;同時教育學生要有勝不驕、敗不餒;尊重對手、尊重裁判、遵守規則的體育精神。課後上傳視訊到班級微信平臺,讓家長見證學生在課堂的成長。

(6)體能加油站——通過“1分鐘移動來回搬運球比賽”,目的是發展學生下肢力量和步伐的同時,增強體能。

結束部分:配樂做放鬆操,放鬆身心;小結、下課、佈置親子視訊作業。

本課練習密度約45%,強度為中上。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別擠啦》是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主題為“地球家庭”的一首詩歌。它通過對人思想感情上“別擠”和嚴防把美好心靈擠走兩方面的抒寫,表達了作者嚮往人間的美好,追求人間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寬容、善良、真誠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詩雖短小,卻給人以道德教育,使讀者受到感染,心靈得到淨化。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詩歌、背誦詩歌並模仿寫一節。

2、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詩句意思

3、通過朗讀、理解詩歌,聯絡生活拓展思維,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語言詼諧、形象生動,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由於詩歌跳躍性大,所以學習課文時可以利用詩句間的“留白”進行思維拓展,聯絡實際理解生動有趣的詩句背後意思,即作家呼籲的道德觀。

四、說教學設計:

1、聯絡生活,匯入課文。

2、初讀詩歌,把握內容。

為了不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所以在朗讀上就要下功夫。學生在聯絡生活談自己感受、收穫,都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朗讀先是“正確、流利”,在細讀基礎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礎上,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也就是體現了語文課的“讀中感悟”。(但教學中學生還是沒讀好,可能是學生感悟不到位,也與平時朗讀技巧指導有關)

3、精讀理解,感悟表達。

在揭示課題之前先將第一節的內容分解導讀,通過問題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導學生分句體會詩句意思,並在理解詩句過程中反覆品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整個“問題導學”過程裡,老師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為理解本詩做足了鋪墊:世界之大,足以容納所有人的自由。隨著作者寫作思路的轉變,老師跟著將矛盾拋給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並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條件的,需要做出“保證”的。在矛盾激發的同時,揭示課題“別擠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擠”,學生對它的接受與體會當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聯絡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這也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一個亮點。學生們只要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所以在細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詩歌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絡起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說、隨心所欲的談,告訴學生把你讀這首詩歌時最先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人說,大家補充。學生們把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為、社會中的不道德現象甚至關於對世界的和平問題的看法都談了出來。學生們自己總結了“真誠”“寬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諧”“平等”等詞語,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應該怎樣做。

4、藉助背景資料,領悟作者情感。

5、領悟現實意義,拓展延伸

“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在多元化思維拓展的基礎上,當學生對“擠”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個表述的機會及交流的平臺,所以,就設計了寫詩的環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又可以鍛鍊其模仿課文形式進行詩歌創作的能力,還可以使探討問題的平臺延伸到課堂外與教室的牆壁上。但是遺憾的是時間不夠沒有在課堂上寫,只能做為作業回去寫。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五冊第四單元(小說單元)的一篇小說。課文是十九世紀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優秀短篇小說。小說寫的是法國的濱海城市哈佛爾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哥哥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棄浪蕩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運氣。當收到于勒發了大財並願意回來跟哥哥同住的信後,菲利普夫婦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來。當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賽島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發現了重又潦倒落魄的、*賣牡蠣為生的于勒時,夫婦驚惶、恐懼,急忙躲開。小說用菲利普的小兒子自述的口氣寫成,所以題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有力地表現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馬克思、恩格斯語)的主題。馬克思、恩格斯的話可謂一針見血。然而今天來看這部小說所表現的主題遠非僅此而已,小說也真實的反映了當時像菲利普夫婦一樣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生活的辛酸。再者,小說所揭示的這種異化了的人和人的關係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至今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小說圍繞于勒命運的`變化安排情節,跌宕曲折,富於懸念;另外小說通過人物語言、行動、表情來揭示人物心裡,細膩地刻畫人物性格。

小說語言樸實,易懂。

課前瞭解到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小說所反映地問題很容易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來理解。學生也是初次學習小說,比較感興趣。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教材無論是細膩的人物刻畫,還是巧妙的情節安排,還是深刻的主題揭示,都是值得學習、鑑賞和探討的。然而課只有四十分鐘,註定要有所捨棄,註定要有所側重。我想,學生初次學習小說,是應該讓其瞭解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瞭解小說的三要素。另外,讀小說,不僅能得到藝術的享受,更應該能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鑑於以上的理解,我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藉助小說的閱讀方法來歸納本文情節,分析人物性格。

2.認識本文所揭示的主題。

這兩個目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其中如何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發揮想象對主題進行討論是難點。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感知討論、點撥討論、梳理啟迪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努力使課堂開放、民主而有活力,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儘可能少的體現教師是學習的主導。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課題簡介作者

開頭的樸實並不影響之後的精彩。

(二)瞭解課文初步感知

不瞭解課文怎麼去理解它?課上的任務又怎麼能放在課下?所以儘管課文很長,我一定堅持要留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方式可以和學生商量。“你第一次讀了這篇小說,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點?”既是留給學生表達感受的時機,也是瞭解學生認知水平的機會。此時的表達最真實,最感性。

(三)根據學生剛才的表達,教給學生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同時梳理一下剛才學生的發言,讓其瞭解、判斷自己理解這篇小說的程度。

(四)藉助馬克思、恩格斯對小說主題的揭示的這句話來理解小說的主題。同時,理解主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按照剛才學到的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來重新閱讀小說的過程。要想弄清楚主題,就要對小說中多個人物的語言、行為、神態,小說的情節安排,甚至不甚明顯的環境描寫進行深入地討論。當然,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先不會告訴這句話是誰說的。

小說意在揭示什麼主題?

有人這樣理解這篇小說所揭示的主題:這部小說表現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對於這種理解你是a.同意;b.不同意;c.不完全同意;d.不理解

1.分組討論

2.代表發言

3.教師梳理

學生在討論中,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去想,去說,儘可能少的感覺到教師的存在;但在學生需要提示、幫助的時候,要能及時地抓住你的手。

這裡教師的梳理至關重要。在學生討論深入、爭論熱烈、期待老師表態的時候,教師的點撥效果會更好。一部偉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促使人思考;一堂課可貴的也是能促進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也許是課堂“留白”的藝術罷。

五、板書設計

板書:菲利普夫婦于勒“我”人物

憎恨害怕奉為福星深惡痛絕

(趕)(盼)(躲)情節

生活拮据環境

可悲?可憐?深思?

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稱讚》。下面我 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稱讚》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新教材,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稱讚》是本單繼《識字5》後的第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因為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相處得是多麼融洽!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學生更是如此,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會正確書寫8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好奇是國小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刺蝟和獾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自主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學習生字,新詞時,交流學生之間識記生字的好方法,並加以表揚稱讚,學生朗讀課文生字,新詞時,教師應首先應給予肯定,再加以糾正,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贊聲的課堂中學習稱讚的這一課文,在認識理解新詞時,提示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請教老師同學,查查字典,看看插圖,聯絡上下文理解……”,如看插圖就能正確區分板凳與椅子的不同,這樣學生在讀課文時,就不難理解做椅子比做板凳來得難。這裡提到的許多理解詞語的方法,在第三部分讀文理解時也發揮了不少作用。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抓重點語句從稱讚的語句入手。即:小刺蝟稱讚小獾的話“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話“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這兩句稱讚的話中,我主要抓住第一句“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展開,這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話,為了讓學生明白正是這句平淡如水的稱讚帶給小獾的幫助,我引導學生讀文找找“這樣的稱讚對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學生立馬就能找到“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同時也從句子中明白了稱讚讓小獾有了自信,讓小獾憑著這份自信,最終學會了做椅子。為什麼就這一句“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就能讓小獾充滿自信呢?學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先前的小獾到底怎麼了呢?這裡我就順勢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洩氣”一詞,可是同樣是這三個粗糙的小板凳,小獾看到了洩氣,然而在小刺蝟眼裡卻看到了不同,當時小刺蝟看到的又是什麼呢?此時學生在小刺蝟稱讚小獾的句子中就能馬上找出小刺蝟看到的是“一個比一個好”。這裡我緊接著問“為什麼小刺蝟不是說‘小板凳做的挺好的’而是‘一個比一個好’呢?”對呀,同樣也是稱讚的話,為什麼小刺蝟選擇了“一個比一個好”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了,這裡引導學生質疑,分析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感受到小刺蝟是“拿起板凳仔細的看了看”,“看出做的粗糙,但是做的很認真”,感受到小獾付出勞動後取得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明白稱讚別人並不是盲目的奉承,而是真心實意的,一是一,二是二,通過仔細觀察,才能真正稱讚別人,才能真心稱讚別人。這樣,文章的難點就迎刃而解了。當學生明白了這些後,再請他們來朗讀稱讚的語句,相信就能做到水到渠成,真心誠意了。

課文中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還可以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採用分角色讀、表演讀,讓學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在讀中悟,從而達到了品讀感悟,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四)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個質疑,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躍躍欲試,爭相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

又如“學了《稱讚》,讓我們也學著小刺蝟和小獾,來試著稱讚咱們身邊的同學,家人吧!”最後讓學生從生活入手,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誇誇別人的優點,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說,理出了人間的真情美,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維,又培養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