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說課稿4.91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教學目的:

1、瞭解外國古代、近代雕塑的藝術成就。

2、培養學生對雕塑藝術的審美和欣賞能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感受、體驗、鑑賞藝術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3、提高學生對藝術品的語言表達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介紹古代希臘、羅馬雕塑的藝術特點和近代羅丹雕塑。

2、我們對雕塑藝術的'看法。

教學難點:

如何欣賞分析雕塑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複習上節課內容,請C同學提問。

(一)、提問,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有同學知道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有哪些嗎?

學生:回答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臘、羅馬、兩河流域等。

教師:古文明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藝術,引入課題。

(二)、介紹古希臘、羅馬雕塑藝術。

學生:A同學介紹古代希臘雕塑藝術的特點。

多媒體:介紹希臘雕塑圖片欣賞。

教師:補充介紹希臘雕塑藝術。

強調希臘神話雕塑的情節性、表現力。

2、希臘雕塑裸體特點。

3、希臘雕塑創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學生:B同學介紹羅馬雕塑藝術的特點。

教師:補充介紹羅馬雕塑藝術。

羅馬雕塑的繼承性。

羅馬雕塑生動的個性特點。

多媒體:介紹羅馬雕塑藝術圖片。

小結:希臘雕塑和羅馬雕塑比較:

學生:談談感受

(三)、文藝復興雕塑《大衛》欣賞。

(四)、介紹近代外國雕塑藝術。

1、圖片欣賞:《伏爾泰坐像》、《馬賽曲》

2、教師:羅丹介紹

多媒體:羅丹作品欣賞,重點是〈加萊義民〉

學生:談談感受

介紹布郎庫西、摩爾等雕塑家作品。

學生:談談對西方現代抽象雕塑的認識。

(五)、D同學談談秦始皇兵馬俑與希臘、羅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學提問。

下節課安排:

一部分同學動手製作泥塑,一部分同學寫生活動。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美術鑑賞第16課《美在民間永不朽一一中國民間美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大問題層層遞進。通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瞭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本課知識容量大,因此我根據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傳授各知識點。理解相關概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方面要放到課文的整體精神和結構中去才能有利於課堂的深入。並藉助於本課或相關美術作品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更形象的認識,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2、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3、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

四、教學難點: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這兩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其中還有一些專業名詞。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採取“激發啟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例項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訊、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控,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訊,並巧妙匯出本科課題。要有新意,有氣勢,有激情,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志,。再給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觀欣賞藝術作品並自主探究、親手創作,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教學內容:

一、匯入探究課題(時間:5分鐘)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探究課題

播放視訊《俏夕陽》。20xx年春節晚會,以唐山皮影藝術為題材的舞蹈《俏夕陽》深受觀眾的喜愛,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節歡快喜慶愉悅的氛圍。

皮影是融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民間文藝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廣泛流傳於民間,皮影又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的藝術之根。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二)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1、感受音畫氣息由此產生共鳴,並激發學習興趣。

2、交流本課探究的意圖、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時間:16分鐘)

(一)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範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

(二)就民間美術的三種最具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

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麼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剪紙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類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刀具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烏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製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為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紛: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紛、湘繡。刺繡的應用範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麼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於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螢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粱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欣賞“五毒的小布鞋”,提問:民俗中是如何體現民間美術的?民間美術總拿民俗做文章,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學生思考並回答: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民間美術的題材與語言多有民俗依據,它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民間文化也離不開民間美術,許多民俗活動都是通過民間美術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間美術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象徵。

年畫:提問為什麼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滿足納福迎祥、永珍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型別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互動探究平臺(時間:16分鐘)

(一)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並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採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徵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豔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二)欣賞民間美術作品並讓學生給這些作品起名字,教師給與評價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教師闡述:從這堂課中我們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種類及藝術特徵,以及怎樣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有一句話這樣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通過教師啟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鬆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昇華,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通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迴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內在的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號考生。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人美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__-課-----、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內容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向大家詳細的闡述我這節課的安排。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本科的設計理念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從學生髮展為主。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教育,優化美術教育人文性的特點,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特點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筆墨大膽。自由表現意境。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欣賞-----的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抒國家之情。

2. 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構圖,筆墨的分析與嘗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豐富多彩。

本著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 難點是

我說課的`第二個部分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本的根本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法,引導發現法,演示法。設疑提問法。

我說課的第三個部分是學法指導。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獲得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樂趣。所以本科我主要採用的學法有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我說課的第四個部分是教學過程。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換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會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我精心設計的一下幾個教學環節,

1, 首先是匯入課題

用多媒體投放。。。。提出問題,由此匯入本科課題。進而引發學生活動。領會新課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愉快的接受課題、

2, 環節,講授新課

用多媒體投放。。等讓學生欣賞,來感受。。的意境,其中,重點分析的是。。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幅作品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確他們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提高自學能力和鑑賞水平,運用討論的方法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和自然。在教學活動中,能很好的進行創作活動。

3環節,用幻燈品播放幾組。。圖片。分別運用講解,討論,提問的方法來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創作活動。

4課堂小結。我主要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鞏固所學知識。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5分鐘之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我說課的最後一個部分是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簡潔大方,清晰明瞭,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明白。

總之,我這節課的設計是緊緊圍繞著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展開的。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符合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都能以高漲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活動中去。來感受藝術的薰陶。盡情發揮其創造力。這樣。師生便在這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與學的任務。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年級美術鑑賞中的《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學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雕塑發展的時代背景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是對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雕塑時代背景的瞭解下,重點突出雕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雕塑圖片/錄相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到雕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著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學生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國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中國古代雕塑是個藝術寶庫及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雕塑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瞭解各時期雕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學生直觀和形象生動地瞭解有關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3. 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後通過觀看圖片回答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2、要點:①知道中國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現形式。

②瞭解中國古代雕塑發展歷程。

③對其代表作品欣賞,瞭解其藝術特點。

3、教學重難點:古代雕塑呈現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匯入:提問

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雕塑?

它們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頭、金屬、泥土、木頭等。

雕塑和繪畫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雕塑是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我們用手就可以摸得著。

(直接入題)平時所說的“雕塑”,指的是什麼?

1、涵義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佔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為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儘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種類

下面兩件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從表現形式可分為圓雕、浮雕

(這裡將浮雕和圓雕以概念結合例項的形式讓學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瞭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

(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

師言:瞭解了雕塑的表現形式,那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雕塑。

⑴教師板書:概術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活動(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裡,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裡,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

①說 一說:

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②學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通過岩石

的自然形態,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造力。

教學活動(二)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嚮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願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群:

甘肅敦煌石窟

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六、教師課後總述: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為鞏固他們

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戰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統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著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麼樣的特定社會環境裡,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遊離於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巨集偉、想象神氣、富於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4、課後探究作業(網上查閱)

查閱《擊鼓說唱》《昭陵六陵》的相關資料,概其藝術特點。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組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充套件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通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說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臺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 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再創生活

互 動

師 引導體會說出問題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裡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臺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說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臺繪一次,並說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臺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為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臺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說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說並茂,叫兩個學生上臺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臺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臺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闡述了靜物構圖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教材是溝通教師和學生的橋樑,因此我對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我所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模組,本課是建築藝術欣賞單元的開篇,分為四大部分進行展開,第一部分圍繞“什麼是建築藝術”展開,探討建築藝術的基本屬性、表現方式和特徵。第二部分圍繞“建築有哪些型別”展開,即探討建築所包括的種類。第三部分進一步深入探討“建築藝術有哪些特性”,即建築藝術的基本屬性。第四部分圍繞“建築藝術有哪些語彙”展開。通過本節課學習,為之後的建築藝術學習內容起到很好的先導作用。

二、說學情

深入分析教材後,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對生活有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有部分學生對中國著名建築有過參觀,也有很多同學通過各種媒體形式瞭解建築,有著自己的印象與感觸。由此,對建築藝術的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具有很強的求知慾,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多的採用教師引導,然後拋磚引玉的方式展開,聯絡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建築藝術,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建築藝術概念和分類,能自主分析其藝術特徵,學會使用建築語彙進行欣賞,懂得欣賞建築藝術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描述、討論等方法,運用建築語彙描述、評價建築藝術作品,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為了課堂教學能夠達到最優化,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分析建築的藝術特徵,歸納建築藝術語言。

難點:建築藝術的欣賞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採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網路收集的圖片、視訊等。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積極參與到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活動一:激趣匯入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為此課堂開始,我將通過PPT播放不同建築連續動態圖片,請學生思考: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在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金碧輝煌的北京故宮、曲徑通幽的蘇州園林、雄偉壯觀的古希臘神廟、高峻挺拔的哥特式教堂……這些中外著名的建築,都各自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歷史,體現一個地方的特色,而它們獨特的造型和空間也深深的打動著我們。那麼,究竟什麼是建築藝術?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欣賞一座建築呢?引出課題《探尋建築藝術的特點》。

通過這種互動提問的匯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活動二:描述分析

此環節我將由淺入深依次展開:

首先,我將通過PPT播放視訊《建築的發展》,請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什麼是建築藝術?請說一說它的概念。

學生可能有如下回答:建築藝術是由空間和實體構成的藝術,它蘊涵建築形式美的規律,並通過視覺給人以美的感受,這和繪畫等視覺藝術類似。

我順勢總結:建築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建築藝術創作不可能超越技術和經濟的合理承受,需要大量的財富、技術條件、勞動力和智慧才能實現,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

接下來,我繼續追問,結合視訊播放內容再想一想建築有哪些型別?可以滿足人們哪方面的需求?

學生的回答有:巢穴、宮殿、廟宇、陵墓、民居等;巢穴、民居等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廟宇、陵墓可以滿足精神需求,宮殿兩方面都可以滿足。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建築的型別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增加的。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型別還會不斷增加,體現人類文化的不斷進步。

為了進一步探索建築藝術特點,此環節我將播放《故宮》《科隆大教堂》《蘇州園林》等建築圖片,設定小組討論,請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分析:建築藝術有哪些藝術特徵?

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如下:科學性,如科隆大教堂的飛扶壁使得建築高聳、輕盈;適用性,如我國南方民居防潮;藝術性,如蘇州園林是詩情畫意的結合;文化性,如故宮集科學、藝術、文化等為一體。

我進行總結:建築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是居住的機器”,每句都涵蓋了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因而建築藝術不僅符合一般藝術的形式美法則,還在文化內涵、科學技術等方面能做出許多獨特的'創新。

接下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探尋建築藝術語言,請學生結合收集資料觀看課本,設定開火車式問答:建築從表現手法和技巧上與其他藝術品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它獨特的個性,那麼建築藝術依靠哪些語彙表現個性特點呢?

學生依次回答有:形體、比例、尺度、均衡、節奏、色彩與質感、環境等。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無言的建築便是依靠上述種種語彙奏響著動聽的旋律。我們對建築藝術的內涵、型別、特性和表現語彙有了初步的認識。藝術源於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斷觀察和體悟,才能培養出一雙懂得欣賞建築之美的眼睛。

通過這樣分步驟的提問,逐步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建築藝術特點和相關語彙,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探究性思考能力,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活動三:總結解釋

此環節將引導學生梳理欣賞建築藝術的方法,為此我將設定自由問答,請學生依次發言: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欣賞建築藝術?

學生回答後,我進行總結:在欣賞建築藝術的獨特魅力時,被當作合乎形式美法則的藝術品,具體欣賞的角度可以從型別、造型、功能等方面入手,運用建築藝術語言進行描述、分析、解釋、評價,感受建築藝術。

此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思路,為他們解決欣賞建築藝術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

活動四:欣賞評價

深入分析之後,我設定了“學以致用”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穫。故此我將播放當地建築圖片,請學生思考問題:觀察身邊的建築,使用相應建築藝術語言進行欣賞評價。引導學生從時代背景、造型、功能、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建築的內涵、型別、藝術特點。

通過對當地建築的欣賞,進一步鞏固建築藝術欣賞方法,使學生對建築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啟用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活動五:小結作業

課程即將結束,我會請學生主動分享本課重點知識,並昇華情感,激發學生參與欣賞活動的興趣,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最後佈置這樣的練習:深入調查課堂上討論的當地經典建築藝術,分析建築的成功之處,寫出調查報告,並給出合理的建議。

請學生分享收穫,真正踐行“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課後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感受建築藝術的魅力。

八、說板書設計

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晰、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分析與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採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三課《走進具象藝術》。

本課內容是美術鑑賞基礎知識認知的開篇環節,向學生介紹了人類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類型——具象藝術(具象藝術的特點,功能等),由學生較能"看得懂"的藝術作品,走進美術鑑賞知識的學習,是較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

2、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高一級學生。由於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結合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認知目標。

瞭解若干中外具象藝術著作 ,掌握具象藝術的基礎知識。

(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對具象藝術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思維。

4、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方式。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探究熱情。

2、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關注社會。

(三)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重點。

瞭解具象藝術的特點(真實性,情節性,典型性)以及社會功能(社會記錄,社會干預),並能在此基礎上分析具象藝術作品,進而領會具象藝術的社會意義。

(五)教學難點。

對具象藝術作品情節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藝術的創作中,藝術家對藝術形象作典型性的處理(塑造典型的形象與典型的環境)。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1、教學方法:

結合本課教學的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引導發現法,情景教學法。

2、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

教科書中的內容主要是循著問題"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 ,"具象藝術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的 " ,"具象藝術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開。按著這樣的順序講解,容易回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式教學是相背離的。於是,我以教學重難點作為隱線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自發探究為主,適時點選知識點,使活動遊離於知識點之內,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吸收新的知識。教學步驟大致如下:

(一)教學步驟:

1、點題,故事引入。

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

3、活動:模擬情景。

(1)案情分析《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後的晚餐》(補充)。

4、小結。

5、示圖,瀏覽。

6、思考與討論。

7、作業安排。

(二)教學設想

1、環節1:點題,故事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出具象藝術最顯著的特徵:真實(客觀再現現實)。設問:其真實性可否讓照相機替代 進入第二個環節 。

2、環節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欣賞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經典的中外具象藝術作品,感受學生的興趣所在,稍微穿插對作品的講解。鎖定畫面《馬拉之死》。

3、環節3:

(1)模擬情景——“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擬。

①師:主持會場。

②生:探長。

③各小組: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案組。

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讓學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圍中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將生活典型化,藝術化的處理。

4、環節4:

小結:

(1)充分地肯定學生學積極地思考,參與,合理的推斷。對學生的評價是站在學生是否在細緻地觀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2)點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間,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關注, 引發豐富的聯想是因為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是藝術家經過精心設計的。

5、環節5:

示圖,瀏覽:活動後的思考與緩衝。學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讓他們在作品欣賞中得以補充。(轉換到藝術表現方面思考作品內容)

6、環節6:思考與討論。

(1)在分析場景,解答疑團後,換位思考:作為藝術家,馬拉的好友,你會如何畫《馬拉之死》

(2)具象藝術以其特有的方式給人以真實感,故事情節,在社會生活中你認為它有沒有意義 可結合作品說明。(深化,提升認識)

7、環節7:作業安排。

(1)根據《最後的晚餐》所提供的資訊,小組合作調查,找到出賣耶酥的人。並試著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學習法,教學反饋)

(2)在教學設計中,模擬情景為主要環節,其他的是鋪墊與有效的補充。創設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擬,為課堂的氣氛增色不少,我只是個主持人的角色,眾學生成了眾探長,每個小組成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專案組,稱呼變成這樣"請來自美國專案組的李探長為我們分析案情"。學生由觀察,理解的切入點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說明只作兩種假設:自殺或他殺,根據畫面提供的場景分析即可。在此過程中,及時肯定學生對細節的觀察,合理的分析,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探疑”的隊伍中來。

(3)對於學生知識點的把握,採用的方式是自然滲透,不羅列講解,也不在小結中體現,而是適時地"點選",使學生關注,有所領悟,藝術家藝術表現方法及特色的講解也是如此。

(4)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地關注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瞭解相應的知識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四、教學反饋。

學生注意力集中,圍繞著教學過程展開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情分析"的環節中來;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點選知識點,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作業反饋:在作業中留下懸念,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學生在作業中體現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以及感興趣的美術知識方向等等。以便教師總結反思,構思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五、教學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環節的開展,學生的興致會越來越高,有可能出現互相爭執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圍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時,在調節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適當地調整"案情分析",瀏覽圖片,小結的時間長度。

2、根據教學需要,“作業”同“思考與討論”可互換。

六、教學思考。

活動與關注的要點銜接的是否緊密,所設定的問題能否引起學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中也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班,對教學環節有所增減,有所側重。課後及時地記錄,小結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具象藝術的功能:

(1)藝術作品(具象藝術 )。

(2)認識功能,審美功能,教育功能。

(3)記錄功能,社會干預功能。

2、如何鑑賞具象藝術。

(1)具象藝術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個,一群 時間,地點,環境。

3、作品主題。

(1)《馬拉之死》。

(2)《開國大典》 董希文。

(3)《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意)。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1、開場白:

各位好!今天我來說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不缺單位,另一個是因為我參加了全市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教學比武研討會,回來後我就寫了一個總結報告向學校教導處匯了報,在這裡我準備把外面學習的經驗和收穫結合相關內容把我對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識說出來,請領導、評委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2、說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是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編寫的,供高中學生選用,共有《美術鑑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五個系列共計9本書,我校選發的教材是《美術鑑賞》,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術鑑賞》上篇第二單元第七課《新的實驗》,也是上篇的最後一課。它既是第二單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說教學目標:

① 引導學生了解20世紀中後期出現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藝術表現形態,並瞭解他們新的藝術創作理念和特點。

② 通過認知——討論探究——再認知的欣賞過程,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 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逐步樹立寬廣包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創新精神。

4、說教學重點、難點:

先說教學重點:瞭解20世紀中期以來的藝術家的多種藝術“新實驗”(現代實驗性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

再說難點:大膽發表自己對“新實驗”的感受和見解,通過討論探究獲得對新藝術的再認知。

5、說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準備採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學法。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學法:討論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學法分別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傳統教學的角色來了一個互換,教師始終是課程結構的建構者、組織者、開發者、設計者,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承載者、探索者、實踐者、創造者,學生才是教學的核心和教學的意義所在。

6、說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採用多媒體裝置和相關的ppt課件,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教材,參考圖片和相關網頁。

學生準備: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筆記本等。

7、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及目標定位

一、課題匯入 用多媒體出示波洛克“滴淌畫”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發言,波洛克在幹什麼?他的作畫方式與你以前所見的方式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他的畫中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板書課題:《新的實驗》

從波洛克作“滴淌畫”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畫家的“新實驗”的與眾不同。

二、觀察、感受、探究 第一節:學生自讀全文,自賞每一幅圖片。 第一節: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圖文,對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家的“新實驗”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和感受。

第二節:學生圍繞如下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並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髮言。

1、你對現代藝術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與交流”裡的一些評論嗎?

3、P50—52頁這麼多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歡哪一件作品?說出你的理由。 第二節: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交流 感受的同時,探究現代實驗性藝術的特點:

1、強調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意識,從而否定了藝術創作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張藝術的本質在於製造新奇,追求所謂的原創性;

3、嘗試以現成品和自然物來代替藝術品的製作過程,從而取消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

4、企圖打破藝術博物館體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張藝術向自然靠攏,以此來對抗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社會對藝術的佔有和消費。

第三節:老師引導學生將P50-52的每幅作品按現代實驗藝術的特點分類,可列出分類表。 第三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現代實驗藝術作品的重新評價,再認知。

三、拓展探究 學生欣賞現代興起的一些新美術形式:沙畫和地畫 讓學生通過欣賞進一步瞭解現代新實驗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手法、風格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四、總結 正如德國藝術家博伊斯所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裡,藝術是一個不斷擴張的概念,它與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斷地模糊”。的確,在當代似乎什麼都可以成為藝術。果真如此嗎?也許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真金”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