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高中美術說課稿

說課稿1.9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高中美術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年級美術鑑賞中的《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學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雕塑發展的時代背景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是對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雕塑時代背景的瞭解下,重點突出雕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雕塑圖片/錄相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到雕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著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學生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國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中國古代雕塑是個藝術寶庫及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雕塑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瞭解各時期雕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學生直觀和形象生動地瞭解有關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3、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後通過觀看圖片回答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2、要點:①知道中國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現形式。

②瞭解中國古代雕塑發展歷程。

③對其代表作品欣賞,瞭解其藝術特點。

3、教學重難點:古代雕塑呈現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匯入:提問

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雕塑?

它們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頭、金屬、泥土、木頭等。

雕塑和繪畫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雕塑是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我們用手就可以摸得著。

(直接入題)平時所說的“雕塑”,指的是什麼?

1、涵義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佔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為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儘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種類

下面兩件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從表現形式可分為圓雕、浮雕

(這裡將浮雕和圓雕以概念結合例項的形式讓學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瞭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

(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

師言:瞭解了雕塑的表現形式,那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雕塑。

⑴教師板書:概術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活動(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裡,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裡,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

①說一說:

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②學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通過岩石

的自然形態,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造力。

教學活動(二)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嚮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願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群:

甘肅敦煌石窟

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六、教師課後總述: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為鞏固他們

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戰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統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著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麼樣的特定社會環境裡,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遊離於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巨集偉、想象神氣、富於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4、課後探究作業(網上查閱)

查閱《擊鼓說唱》《昭陵六陵》的相關資料,概其藝術特點。

高中美術說課稿2

一、 教材分析

《美術欣賞》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尤其要讓他們掌握如何去欣賞、認識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和鑑賞水平。

外國現代主義繪畫是標新立異、多元化的藝術世界,從再現客觀世界轉變為表現主觀世界,表現形式也從具象轉變為意象和抽象,與傳統的繪畫藝術在觀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區別,欣賞難度較大。由於受傳統審美習慣以及我國特定的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我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外國的現代主義繪畫,特別對廣大中學生來講,這是一個陌生的藝術世界,一個急切想了解的藝術世界。隨著改革開放,我們有機會更多的接肋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展覽和作品,但人們常常是"許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竊竊私議,不說好,也不敢說不好,更不敢說看不伍,而事實是看不值。"

我們有必要對現代中學生進行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員基礎的啟蒙教育。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種類繁多、流派紛呈,表現形式和藝術理論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現有其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哲學的歷史淵源,對於外國現代主義繪畫,不僅在我國,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貶不一,眾說紡壇,要通過一節課讓學生真正瞭解和接受外國的現代主義繪畫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課的重點以轉變學生的欣賞觀念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為美術欣賞的標準為線索,通過一些現代主義繪畫的代表面家自身從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觀念和表現形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理解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特點,初步學習用視覺藝術的語言去欣賞美術作品,開拓視野,逐步提高學生對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認知:通過對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介紹,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外國現代主義繪畫,初步學習用視覺藝術的語言去感受和欣賞外國現代繪畫作品,瞭解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藝術特徵。培養學生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正確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方法

難點:正確認識和理解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二、教法運用

以教師講解為主導,啟發學生在讀、議、看、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欣賞外國現代攝繪畫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教學手段

電腦課件以及相應的投影儀等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由於受傳統審美習慣的影響,我們常用"栩栩如生"這樣的'詞彙來稱讚我們認為的

好作品。(通過提問由同學再補充幾個"栩栩如生"的近義詞,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靈活現……)

但是,我們現在從畫冊上、展覽中看到的許多外國現代繪畫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卻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這個標準去衡量了,有的畫得不象,有的讓人看不懂,這些作品還算不算優秀的藝術作品,應該怎樣來欣賞,這就是本課要與同學們一起討論的課題--"標新立異的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課題:"標新立異的藝術世界--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二)、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簡介:

教師活動:講解西方現代主義繪畫(西方現代主義繪畫,是指西方國家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繪畫中的某些流派--野獸攝、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的統稱。"現代主義"或"現代派"是和某種新的、非傳統的、區別於過去的藝術思想聯絡在一起的。)

(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

(瀏覽外國現代主義繪畫作品《吶喊》、《我和我的故鄉》、《格爾尼卡》、《百老匯的爵士音樂》、《麵包》、《內戰的預感》,介紹作品名稱、流派、作者。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各類作品的表現形式,由教師進行適當歸納:藝術分三類:具象、象意、抽象。而外國現代主義繪畫是以意象和抽象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

(提問:與傳統具象繪畫相比較,同學們更習慣或容易接受哪一類作品,用一、二句話說明一下理由。出示傳統和現代主義繪畫作品)

(三)、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特徵

(引導學生找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特徵)

教師活動:展示作品圖片《吶喊》、《我和我的故鄉》、《格爾尼卡》、《百老匯的爵士音樂》、《麵包》、《內戰的預感》

提出問題:通過這些作品同學們會發現有些跟現實的差距很大,請同學們思考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多發動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討論,讓學生樂於思考,善於總結,敢於闡述自己的觀點,使本課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總結: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特徵:

1.從再現客觀世界轉變為表現主觀世界

藝術家不再以畫得與客觀世界逼真肖似為能事,而是以描繪的物件為媒介,表現自己的情感、意趣、意念、思想等主觀世界為主,甚至包括潛意識、夢幻、夢境等,為此而將物件按照主觀意圖子以變形和抽象化處理。(作品配合)

2.表現形式從具象到意象、抽象

①客觀物象並非是繪畫藝術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觀物象的描繪反而會損害繪畫藝術,於是只有抽象的描繪才是最完美的藝術。

(四)、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

(提問:你覺得應該怎樣欣賞現代主義的繪畫作品?以畢加家《三個音樂家》為例,進行適當討論。)

(每一排由一位同學發言,希望出現一些不同意見。)

關鍵在於要學會用視覺藝術的語言來欣賞外國現代主義繪畫。 (放錄影片《視覺藝術語言的構成》)

(放投影片文字)

"藝術所要表現的是人們對於生活的種種獨特的感受,當我們面對一件藝術品的時

候,重要的並不在於去弄明白它描繪的是一件什麼東西,而在於去體驗作品歷引起我們內心的感受是什麼。"

(請同學前後左右四人互相討論,分析和欣賞課本中提供的圖例,每小組推一位同學準備發言:①首先,哪一幅最能打動你,讓你最感興趣。②作者想表現什麼,這幅面給你帶來什麼感受。)

(從學生自身出發講述自己的感受,也檢查對本課學習理解的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穿插介紹作品和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時注意引導學生用視覺藝術的語言來談感受,調節課堂氣氛,及時發現討論中的熱點。)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課初步和欣賞了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瞭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為評價的標準,學習了用視覺藝術語言去分析作品,這還剛剛是開始,西方現代主義繪畫中確實有消極、荒誕和藝術趣味不健康的東西。還要進一步學會鑑別和欣賞,開拓視野,逐步提高審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藝術魅力。

列寧說過:"一句話,那一切科學的(正確的,鄭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

(六)、板書設計

1、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簡介

2、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特徵

3、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欣賞

高中美術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戰爭與和平》是湘教版美術鑑賞領域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的第六課。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欣賞與戰爭有關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了解美術作品本身的特點,瞭解戰爭與美術作品的關係,感悟戰爭的殘酷,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同時學會鑑賞美術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

二、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能用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會更多的採用教師引導,然後拋磚引玉的方式展開,鼓勵學生合理運用不同的美術鑑賞方法,聯絡生活實際理解作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欣賞優秀的中外藝術作品,感受藝術家源於戰爭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初步瞭解戰爭與美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討論,體會藝術作品的特點,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今天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增強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瞭解作品的內容、形式和特點等,探究藝術作品與戰爭的關係。

難點:理解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不斷學習與更新著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美術學習之間建立聯絡,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將基於以上的考慮,結合美術學科的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採用討論法、提問法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交流協作,因此,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準備

同時為了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還準備了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等。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為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匯入新課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強大的動力。為此,我將利用多媒體展示長城的圖片和紀錄片,引導學生認真觀看並談一談觀看後的感受及其對長城的瞭解。揭示課題《戰爭與和平》。

通過視訊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長城的雄偉壯觀,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視訊,簡單介紹兵馬俑的概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兵馬俑的圖片並提出問題: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兵馬俑的兵種和職級都不一樣,你們來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兵馬俑的色彩、製作方法和裝備上有什麼特點?製作兵馬俑的原因是什麼?通過這種針對具體的提問,同學們能夠更有目的的進行欣賞,同時找到問題的答案:兵馬俑是由步兵、騎兵、弓箭手、將軍等兵種組成的。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顏色豐富、亮麗,光彩奪目(現在大部分已經看不到了),兵馬俑主要是給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過這隻地下軍隊保衛他。

接下來,我會繼續展示兵馬俑面部的細節圖,並提出問題:兵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麼特點?學生通過細緻觀察得出結論:兵馬俑的面部形狀各異、五官各有特點,都不一樣,非常生動傳神。

我趁熱打鐵繼續出示圖片《大衛》和《聖德列薩祭壇》請同學們與兵馬俑作比較,並說出中國雕塑的特點,同學們經過觀察、思考,不難得出答案:中國的雕塑注重整體,在細節上不做精緻刻畫,生動傳神等。

在這個環節我結合學生的已有認知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並且層層深入,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兵馬俑的認識。

環節三:總結解釋

而後我將展示委拉斯貴支的《佈雷達的投降》,提出問題:畫面描述了怎樣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欣賞思考後回答,教師總結:藝術作品對於戰爭來說不僅僅是歌功頌德,更重要的是藝術家通過畫面表達對戰爭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們客觀清醒的看待戰爭。學生若有所思,我繼續發問:戰爭有什麼影響?學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靈塗炭。教師總結:戰爭對藝術家的創作也有影響,在干擾藝術家創作的同時也讓藝術家反思戰爭。由此,我們也在課堂推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戰爭的本質是什麼?它是毀滅、破壞和長久的苦難。以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後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課程接近尾聲,我繼續展示西漢銅鏡和李公麟的《免冑圖》,提出問題:從文字和畫面的內容上來看,你們覺得古代的這些藝術家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們爭先恐後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戰爭,祈禱和平昌盛。

擁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夠得到和平呢?這個振聾發聵的問題讓同學們沉思良久,最後異口同聲的說: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為玉帛。

通過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戰爭與和平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啟用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階段我先帶領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重點知識,再次引導學生感悟藝術的美,並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請他們回到家後蒐集有關戰爭的資料,用文字或者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定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通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 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通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裝置、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通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說教法

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通過包括網路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影象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法: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1)說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國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絡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說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資訊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8課(不同的歌聲)說課稿,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四、說程式

(一) 體驗與感悟 (二) 暢談與交流(三) 理解與探究(四) 歸納與總結

匯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說說你的聽覺感受;

(一) 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 說說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 說說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說說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閱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 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 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 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 登臺展示並說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 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式都圍繞著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 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臺,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術說課稿5

1.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高中《書法》的第一課內容,在學習當中,介紹書法的五種書體:篆,隸,行,楷,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書法的五種書體有基本的瞭解,增加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鑑賞能力。

本課主要學習的是篆書的基本知識。

2. 教學目標

① 讓學生知道書法的五種書體。

② 讓學生能夠認識分辨五種書體的具體表現形式。

③ 通過學習篆書,讓學生對篆書有基本的瞭解,從而加強對書法的興趣,提高對書法的修養和鑑賞能力。

3. 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對篆書的發展歷程和流派風格以及各種風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書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

4. 教學準備

課前瞭解學生對書法的興趣程度,收集一些書法的相關資料,包括五種書體的範本,以及自己的書法作品。

二 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高中生對書法的審美認識,採用圖片演示,範本講解以及作品欣賞等,激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達到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三 說學法

教學相統一,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的,老師的教學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在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下獲得知識,得到提高。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的保持興趣,與老師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始終在積極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識,讓學生得到提高。

四 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是學習篆書的發展歷程和風格流派,瞭解篆書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的是互動參與為主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目標。

1 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書體?每種書體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學生相互交流之後,展示我書寫的幾幅書法作品,引發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本堂課程的學習目標,匯出課題——篆書鑑賞,並板書之。

2 結合範本和作品,體驗篆書學習之旅

向學生展示篆書作品,讓學生輪流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動。

引入教學內容,結合作品向學生講解。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五大類。

① 篆書的解釋

許慎“《說文解字》篆,引書也”,元代盛熙明《法書考》“篆,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篆書保留了許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裝飾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氣質,很像先秦時期的文學,包羅永珍,取之不盡。篆書的關鍵是懸腕中鋒,有助於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書法根底,從篆入手,可二者皆得,從篆書入手易獲得中鋒和腕力,善提鋒。

② 篆書的發展脈絡

篆書是最早的書體,其餘四種書體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的篆書就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週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璽等舊稱籀文,鐘鼎文,現簡稱大篆。秦朝,書同文,李斯“罷其與秦文不合者,以秦篆為基礎,對六國的篆書整理省改”,此為小篆。漢代,篆書參入隸書體勢,後慢慢的被隸書代替,鳥蟲篆,蛇龍篆屬於裝飾性篆書。唐朝,李陽冰創造“玉著篆”,宋元明幾乎沒有篆書大家,清代碑學大興,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

③ 篆書的風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陽小屯村殷商遺址出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劉鶚發現,後經羅振玉,孫冶讓,王國維,蒐集考證成為一門顯學。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龜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稱殷墟卜辭。時代大約在商代後半期,從盤庚遷都到商紂滅亡,歷時273年。15萬片,5000多,1000多,論著3萬餘人,有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貝冢茂樹,島邦男等甲骨文專家,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萬餘字,重要研究資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總稱,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戰國的所有文字,風格多樣,用筆特點各不相同,都以圓筆為主,有粗細長短變化,與小篆稍有不同,許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圓變化大,疏密虛實變化生動自然,有的整個章法錯落不齊卻協調一致,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結構,可自由選擇。

小篆

秦,“書同文”,李斯以秦篆為基礎,整理六國篆書而成。傳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嶧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鐵線篆”。特點:純正中鋒,書寫時力量和速度勻平,使轉流暢,必須功夫深厚,心平氣和,一以貫之。鄧石如,清人篆書,線條偏粗,隸書作篆,加強隸書方圓,頓挫,藏鋒,露鋒粗細變化,字形有所增長,在於起筆較重,稍頓,有時帶方筆,收筆重頓,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富有節奏。

秦篆比較含蓄,平靜。清篆跌宕,活潑,更富有精神。從大篆而來,但結構比其更有規律,類似楷書,行書的結構特點。

清篆結構特點:1形體長方,字取縱勢 2橫平豎直,布白均勻 3.上緊下鬆,時有對稱

④範本代表

大篆

吳昌碩《石鼓文》,以隸法作篆,左低右高,濃墨

《散氏盤》,行草筆意,曲折有致,隨字造形,橫勢

《毛公鼎》,筆法穩健,字形偏長,氣勢博大,縱勢

小篆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線條雄渾,隸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勁圓潤,結構平正典雅。

⑤結束語

書法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是在課外做大量的練習,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書寫,它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反映了我們國家的悠久歷史,我們應該從各方面去認識瞭解並好好的掌握,讓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學感悟與總結

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對書法課程中篆書的學習和鑑賞課,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體會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會欣賞書法,提高對書法認識的修養,完成教學的審美教育。學習我們祖國優秀的傳統經典的代表——書法,不僅僅是對學生大有幫助,同時對與我們老師也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是教學相長的體現。

高中美術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組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充套件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通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說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臺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 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再創生活

互 動

師 引導體會說出問題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裡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臺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說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臺繪一次,並說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臺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為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臺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說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說並茂,叫兩個學生上臺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臺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臺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闡述了靜物構圖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研說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級美術下冊,我研說的過程是: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說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說教材包括教材特點、編排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整合;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詳細內容如下:

一、說課標

(一)目標

美術課程總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瞭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瞭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美術課程分目標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設定。

(二)內容標準:

根據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對7—9年級學段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標準。各學習領域分別由目標、學習活動建議和評價要點三部分組成。

1、目標是課程總目標和分目標的具體化。

2、學習活動建議針對目標提出一些更為具體的、可 操作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3、評價要點則提出柱測目標達成度的要點。

二、說教材

(一)教材特點: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

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

(二)編排體例:

是由課題—教學提示—圖片與範畫的欣賞—教學內容的設定—

學習建議—思考與討論—學生作業等組成。

(三)內容結構:

本教材在內容結構編排上改變了傳統的學科知識門類劃分課

業的形式,各課內容彼此沒有非常緊密的聯絡,因此,而採用了

並列式、散點式排列而非單元式。

在本冊教材中,四大學習領域所包含的課程內容所示,造

型·表現學習領域共包含了5課,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共包含了6課,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共包含了1課,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共

包含了2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造型與表現學習領域和設計與應

用學習領域佔全冊教材的80%左右,可見這兩個學習領域在這學年段美術學習中的重要性。

(四)知識整合:

本冊教材主要圍繞著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製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知識進行的學習。

1、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2、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3、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方面: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2)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說建議

1、教學建議

(1)要聯絡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通過引導學生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遊戲方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在指導學生製作方法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作、動手體驗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獲得製作方法、瞭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隨堂教學時提供給學生,重在營造適合學生欣賞、討論、獲取知識。

(4)合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補充教材。

(5)根據教材內容設定情景增強教材的趣味性。

(6)重視教師的示範。(教師的示範能清晰展示美術技法更能發揮教師的作用。)

2、評價建議

評價點:

(1) 能否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美術作品的形與色;

(2) 能否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是否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

表達方式和方法;

(3) 學生是否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在過程中是否嘗試各種技法;

(4) 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評價方法:

(1)自評方法

(2)互評方法

(3)師評方法

(4)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方法

(5)作品展覽

3、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教學裝置與器材;多媒體教學裝置;

(2)校外資源;剪紙、編制、廢棄物再利用等;

(3)利用網路資訊化;資源共享;

(4)自然環境資源;自然風光寫生等等。

以上是我對七年級第二學年段美術科目進行的“三說一看”的學習研說,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建議和指導。

高中美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階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充套件,成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後通過遊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並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採用Authorware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 :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2)常見色的色彩聯想

教學難點 :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穫。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情感昇華

互 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遊戲,讓學生通過遊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遊戲,都會思考完成遊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後在遊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絡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充套件。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後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設計遊戲時要注意遊戲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四、說注意事項

1、因為課件的匯入 環節中插入了音樂,在匯入 部分欣賞圖片時,應注意及時把音樂關上,以免授課的其它環節受到影響。

2、在"遊戲一"中,要強調學生看到螢幕上的`色彩,說出自己想到的內容時從兩個方面來想:一是實際物體;二是聯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紅色,實際的物體可以想到紅旗、血、太陽等,而聯想到的心理有熱情、危險、食慾等。

3、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色彩心理的靈活運用,如自己的服裝、校園的環境、教室的佈置等。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上游戲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遊戲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色彩心理"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3、瞭解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絡。

2.通過典型作品的介紹、分析,瞭解中國古代宗教壁畫的豐富內容和藝術成就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美術知識缺乏2對中國美術史的理解不到位

3.障礙點在於正確欣賞和理解美術知識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產生過的多種繪畫樣式,建立起中國畫的觀念。

2、墓室壁畫與同時期宗教壁畫具有同步發展的特點,相互參照、比較。

3、講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畫各種題材,如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故事、供養人、藻井圖案等在石窟寺內的佈局、相互關係,體現的宗教意義

4、宗教美術中,佛教美術居於主導地位,道教美術作品比較少,在表現形式上受佛教美術的影響,而道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石器→陶器→牆壁上(壁畫)→紙張(紙張的出現並沒有代替在牆壁上作畫,壁畫成為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壁畫是中國重要的繪畫門類,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還產生過的

講授,同性:在題材內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時期藝術在題材上的一致性。

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

(1)體現墓主人仕宦身份、經歷的禮儀與象徵物。(2)生活生產勞動場面。(3)歷史傳奇與神話故事伏羲、女媧。(4)戰爭與刑徒。

2、唐墓室壁畫(略講)P29圖片:繪畫已經很成熟(構圖有主次聚散、有空間透視、人物動物有體積)。

(給大家翻閱課本:為什麼書只講漢唐?魏晉南北朝呢?)

3、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婁睿墓壁畫》)。(視訊介紹歷史)

作品《儀衛出行與歸來圖》,墓穴的主人是當時顯赫的大將軍,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婁睿。因為地位顯赫,所以他的墓穴裡描繪的場景就更豐富。牆面的腰線一下,畫的是他生前的戎馬生涯;腰線以上,畫的是死後的想象的極樂世界。從三個角度分析。

漢唐是墓室壁畫發展的2個高峰,魏晉南北朝,由於受宗教影響,這一時期的墓室壁畫就顯得比較低調但也有傑出的`作品《婁睿墓壁畫》,在繪畫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於興起的是佛教美術,其恰好彌補了此時中國古代繪畫的空缺。

二、宗教壁畫(佛教石窟始興自印度)

剛才講到魏晉南北朝繪畫受到佛教美術的影響,此時離紙上繪畫的發達時期(唐代)還很遠,所以仍然是壁畫占主導地位,相應地就出現了宗教壁畫。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壁畫,與哦公元4世紀起至元代,北朝、隋唐時期成就最高。

1、敦煌莫高窟壁畫(本生畫,本生指釋迦摩尼本生,講的是他在生前所做的一些善事;經變畫)

2、西方淨土變

3、永樂宮壁畫(視訊介紹永樂宮壁畫搬遷)

教師歸納總結

畫像石是漢代厚葬習俗的產物。統治階級提倡孝廉,使厚葬成為與仕途升浮相關的社會行為。與此同時,死後靈魂昇天的希冀在戰國木槨墓向漢代磚石墓演變之後,更多賦予墓室以象徵意義,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環境的縮影。功利目的與"死即再生"的觀念吻合,不僅導致畫像石在墓中的數量漸多,而且規定了畫像石的功能通過它們在墓中的位置體現出來。

三、學生觀看課件,欣賞代表作品。

那麼表現記錄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除了紙、絹等形式之外還有壁畫。今天我們欣賞的《天上人間--宗教壁畫》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過今天的欣賞,同學們能對宗教壁畫有所思考授新課:

全課總結 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絡。

課外思考: 墓壁畫怎麼表現當時政治生活的?

板書

天上人間--壁畫

高中美術說課稿10

美術作品個別形象,形式要素、語言多樣化、豐富作品的藝術形象,但必須高度統一,構成二種有機整體的形式。

例如:太極圖、最後的晚餐、米洛斯維納斯。

②對立與和諧

對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徵更加明顯,更加強烈。

和諧:各個部分或因素之間相互協調。

例:黑白?

③比例與尺度

比例包括數學的秩序,尺度是標準規範,包含體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和美的規律。(黃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農神廟、薩平婦女

④對稱與均衡

對稱就是指整體的多部分依實際或假想。對稱軸或對稱點,兩側形成等形、等量的對立關係,它具有穩定和統一的美感。

均衡是從運動規律中昇華出來的美的形式法則。

例:邊防軍

⑤節奏與韻律

節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現,有條理反覆,交替或排列

韻律:動勢、氣韻、有秩序、近似對比因素、交替重複

例:巴黎聖母院、西斯庭聖母

實戰演習:(多幅圖片)學生選擇評判

美術鑑賞的意義

A、為什麼要提高審美能力、學會鑑賞。

*馬克思說過"如果願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現代人文結構、美是人們長期積累形成的,也是藝術家長期探索形成的`規律。

中國的四大美女、羅丹雕塑的羅米哀爾、委拉斯開支作品《宮女》的侏儒、等。

從實用物品向美術作品的轉換

要求學生說說身邊的生活用品。美術作品有的實用退化,審美凸顯。(玉文化,木版年畫,月份牌年畫等)

情趣高尚,抵禦格調低下,提高精神汙染免疫力。

討論和思考:

講一講身邊事物的美

小結

美——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非常注重營造美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認識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們要學會鑑賞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高中美術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本次說課的內容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5課《進入歷史》。本課教材內容分三個層面:1.展示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繪畫作品;2.指出畫面內容及形式特點;3.不同歷史題材畫作所隱含的歷史文化特點。其中教材所選用的歷史繪畫有中國漢代畫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軸畫、現代油畫(並附有照片作為比較),西方中世紀時期的掛毯和19世紀的法國繪畫,作品均以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中心。過去的歷史事件已經消逝不見,而繪畫及其他歷史遺物卻成為展現往昔時代的最好視覺影象,這些影象有助於學生以一種更為生動直觀的方式去了解、掌握歷史。

二、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能夠深入的瞭解事物的細節,並能用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側重於從學生個人的角度去體會在成為歷史證據的同時,繪畫不是直接照搬歷史事件,而是以藝術的方式對歷史進行再現。材料的不同、風格的差異,都會對歷史的再現造成影響。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從如下三個維度進行設定:

知識與技能:瞭解分析美術作品背後的藝術語言以及美術的社會功能,掌握類似美術作品的欣賞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並能運用鑑賞方法鑑賞美術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對比、合作探究,理解美術作品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典故,能夠以專業的美術術語賞析相關美術作品,提高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理解美術作品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典故。

難點:以專業的美術術語賞析相關美術作品,提高美術鑑賞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範例教學法、比較法、合作探究法。在學法上主要通過觀賞、探討,嘗試體驗進行創造表現,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說教學準備

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視訊、圖片、學生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激趣匯入

上課開始,我會以輕鬆的談話方式開始課程,提問學生:當你想去了解歷史的時候,都會利用哪些渠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除了通過查閱史料、參觀博物館、領略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運用網路等資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術作品也是帶領我們進入歷史、瞭解歷史的'另一條渠道。順勢匯入新課《進入歷史》。

通過問題情境的設定,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帶領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我通過播放幻燈片展示作品,引導學生欣賞閻立本的《步輦圖》。針對畫面內容,向學生提出下列問題:為什麼畫面當中只有一個人坐著而其他人都站著呢?為什麼是女人來抬步輦?為什麼坐著的人比其他人都畫得大一些?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回答問題,我會總結:畫面描述吐蕃國王派使臣祿東贊拜見唐太宗,希望與大唐聯姻的場景。坐著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裝,在一群宮女的簇擁下,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來緩和戰場上的衝突,將唐太宗畫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貴以及大國姿態,整體呈現出唐初各民族之間的平等與和睦。

接下來,我與學生一起欣賞教材中的作品《荊軻刺秦王》,要求學生仔細辨認畫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構圖上的特點,同時思考問題:同樣是反映歷史事件的美術作品,為什麼該作品能夠產生一種緊張的氣氛?學生回答後,我總結:畫面場景圍繞柱子展開,畫家並不要求歷史的真實,秦始皇長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關鍵是通過刺秦王的場景為進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營造出一種歷史的氣氛。畫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間慌亂的場景。

然後,我將組織學生分組,並播放幻燈片,展示董希文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以及照片《開國大典》的圖片資料,帶領學生對比分析:油畫與歷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態等方面均做了哪些改動?為什麼?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並回答問題,我會補充:畫家在作畫時將人物的位置進行了精心安排,神態上也做了相應的藝術處理,這樣組織畫面是為了渲染開國大典這一盛事的舉辦,記錄了歷史性的一刻。

之後,講解除了一些重大的歷史時刻,還有一些美術作品中會有權利的體現,我會出示作品《瑞鶴圖》,與學生欣賞並提出問題:屋頂上這麼多鶴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師生共同總結:在古代,祥瑞和奇觀都反映著一個國家或者朝代的興衰情況。畫家截取了宮殿的屋頂,真實的為我們再現了今天早已不見的北宋宮殿的莊嚴。空中的白鶴圍繞著屋頂成一個環形盤旋,這是天下太平的象徵,對這個景象的描繪是對皇權合理性的一種強調。而宋徽宗親自畫的這幅作品告訴人們:只有作為皇帝的他才有權利享有這個奇觀。

本環節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用發現的眼睛去欣賞,並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出了一些符合學生的認知並且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寓知識於趣味之中,增強學生對相關歷史作品的認識。

環節三:總結解釋

教師提出問題:總結一下美術與歷史的關係?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看法。學生回憶作品並進行回答:美術作品反映歷史。我將總結:人類永遠有對歷史的認識、渴望和想象,除了寫下來的文字,美術的影象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透過這些影象,藉助相關的資料,能使當代的人們走進歷史,與歷史對話。

該環節通過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後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拓展延伸

我會展示《拿破崙加冕》《加萊義民》《美杜薩之筏》《大衛》,組織學生欣賞,並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回答以下問題:作品表現的是什麼歷史事件?選取的是什麼樣的特定場景?突出了哪些細節?為什麼要這樣處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或立場?小組之間討論,選出代表回答問題。必要時教師補充一些背景知識,說明美術作品與一般歷史事件的關係,從而加深學生對本課課題的理解。

本環節既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又鍛鍊了學生語言評述與鑑賞的能力,培養了其合作交流的意識。

環節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對藝術中的歷史與歷史中的藝術加以小結。最後鼓勵學生在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留意以歷史為表現物件的藝術品,自己提問並尋找答案。

安排學生課後選擇一幅反映歷史事件的美術作品,要求學生在下節課口頭回答自己的發現。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定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說課稿12

一、教學背景分析

為了讓學生體會速寫藝術的魅力,我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寫作品,期望通過欣賞名作、佳作,領略其中的韻味,提高他們的審美和表現水平。

二、學生分析:

高中二年級的美術特長學生經過一學期的素描訓練已經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對物象也有一定的繪畫功底、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但在技法上還是比較薄弱。通過速寫練習,可以提高他們對線的認識,對線條的利用,增強審美感覺。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速寫的認識、學習速寫的方法以及速寫的表現形式。

四、作業內容與提示:

採用以線條為主的形式,進行人物的寫生練習。

要求:線條流暢,構圖飽滿。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每人準備人物全身照片一張。

(一)匯入課題:

師:每人取出一張32開白紙,把自己手中的照片裡的情景用線畫下來,注意整體感。

學生認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師:你們以前畫過這樣的作品嗎你們知道這是屬於什麼形式的繪畫嗎

學:線描

師總結:剛剛我們大家所畫的畫就是用線來構築形象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簡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寫種類之一的線描。

(二)欣賞範例

師:欣賞兒童畫和大師作品四幅

什麼是速寫:

看字面的解釋,顧名思義快速書寫,在較短的時間內用簡練、概括的手法,敏銳地抓取所需要表現的客觀物件的本質特徵。速寫作為記錄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實、生動與鮮活是其他表現形式難以替代的。

師:第一幅人物畫是以什麼樣的表現方式表現畫面

學:線條表現

師:第二幅兒童人物畫呢

學:線面都有

師:第三幅速寫是什麼表現方式

學:線條

一次類推

師總結:

速寫的表現方法:1、以線為主,線面結合2、以面為主3、線描

師:這節課中我們主要學習第一種表達方式,以線為主,線面結合。

講授新課:

師:速寫學習中線條的運用極為重要,同學們再欣賞幾件作品,體會線的作用與表現。

通過繪畫元素來分析(形體結構、光影明暗、空間透視、質感量感、物象的內在力量與意蘊、物理性質、人的內心世界)

學生通過專業繪畫語言的元素分析畫面,

學生1:第一幅畫面以色調為主,黑白對比明確,體積空間感強烈。

學生2:第二幅畫面不具體,主要是用線描作畫,能看出形似,感覺作者畫的比較輕鬆。

學生3:第三幅自畫像運用素描的語言來表現,結構清楚,透視正確,形象特徵突出,有黑白對比,但是比較弱。

學生4:畫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現,不太懂,有黑白對比,沒有空間變化,感覺人物內心不正常(此時學生鬨笑)

學生5:這幅畫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樹木,不是寫實類的,但是還能看出是樹木,黑白對比弱,形體不具象,空間趨於平面。

師總結:以上幾幅畫面都是速寫的種類,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主觀表現線上條運用上,可以看出線條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是造型藝術表現力的藝術語言。

(三)技法表現:

出示幾件作品學生欣賞

思考問題:1.這些作品在表現風格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2.你能給它們分類嗎

3.你喜歡哪幅作品你覺得哪幅作品中的線條最美為什麼

學生結合相關資料思考以上問題並回答。

學:比較喜歡寫實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後一幅抽象畫,好像是個人物,但是太難看了。不理解。

學: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體,是一張嘴,速寫太亂了。

師總結:

1.寫實性速寫——以展現客觀物象真實感為目標的線條繪畫。

2.表現性速寫——表現畫家對客觀物象主觀感受的線條繪畫方法。

3.抽象性速寫——為表現事物內在的精神、用純粹形式符號進行非物象化表現的線條繪畫。

速寫教學中離不開線條的表現,請同學們列舉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線(如地平線、沙灘的'波浪線、冬天的樹枝、電線、人的輪廓、山巒流水、雲彩等等)

師:這些景物中運用了哪幾種線這些線條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成組討論並回答上面問題。

教師總結:

直線——剛強

曲線——溫柔

粗線——豪邁

細線——精緻

斜線——飛躍、前進

水平線——靜止、平和

垂直線——嚴肅、動感

鋸狀直線——焦慮、不安定

師:繪畫中的線和數學中線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態、質感、明暗、虛實等特性,線之間也有遠近、疏密、前後、曲直、橫斜等對比變化。

通過上述的學習,請同學們根據你對線的感覺用筆修改你剛才的作品,注意線條的表現力

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並請兩名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繪畫內容以及採取了哪些線條的表現形式。

(四)本課總結

師:本課學習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瞭解什麼是速寫

2.速寫的幾種表現方式

3.瞭解作品中線的運用。

4.歸納了幾種線形的區別

5.注意整體把握物件和線的形態和走向。

(1)寫實性線描寫生

整體——區域性——整體

(2)表現性線描寫生:

整體觀察(區域性——整體)

老師示範:現場作畫

(五)家庭作業:

作業題目:我的同桌同學

表現形式:以線為主,以面為輔

紙張要求:16開大小一張

畫筆材料要求:鉛筆、炭筆、鋼筆等

高中美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內容、地位和作用

中國民間美術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高中美術欣賞,本課由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特點和民間美術主要種類介紹三部分構成,羅列了年畫、刺繡、風箏、玩具、編織、剪紙等民間美術。本課結合蘇州地區的特色,重點介紹年畫和刺繡。通過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使學生了解什麼是民間美術和民間美術的特點,對我們偉大民族燦爛豐富的民間美術有所瞭解,增加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能力,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民間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它獨特的形式語言。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民間藝術的鑑賞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3)情感目標: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民間美術與我們生活的聯絡;繼承民間藝術傳統,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的引導,增強民族自豪感。

(2)難點: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說學情

高一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欣賞水平,對美術作品也有了自己的瞭解和偏好。對於民間美術,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接觸,但大部分學生對民間美術這一主題缺乏深刻的認識,甚至有學生認為民間美術就是簡單粗糙的代名詞,又或者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需要民間美術等等的狹隘想法。因為有了這些想法,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可能還會有牴觸的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內容不宜講得過於理論化,而應當多結合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讓他們在體驗中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價

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對圖片更感興趣,所以本課注意從圖片本身出發,便於學生得出較為直觀的結論,而不傾向於簡單知識的傳授。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指導

根據本課性質及學生狀況,主要採取“激發啟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與組織討論,培養學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

2、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欣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等方法學習。通過視訊或實物的展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親手創作,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二)匯入新課(1分鐘)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間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瞭解中國的民間美術”作為開場。播放視訊《中國民間美術》,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對民間美術有直接的感受。

請各組根據課前預習,從預先放置的盒子中,集體討論後選出屬於民間美術作品。小組討論後結合書本知識,推薦一位評委上臺講評。

(三)講授新課

1.設定問題,引領學生欣賞

講解民間美術的定義,並提問:民間美術有哪些特點?民間美術大體有哪些種類?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學生回答問題後,對答案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後提問:同學們知道自己家鄉有些什麼民間美術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講解

選取年畫、刺繡、風箏、玩具、編織、剪紙作為素材,介紹相關藝術作品的產生背景、發展歷史和目前的發展狀況。同時解析不同民間藝術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義。

(1)年畫(12分鐘)

我國曆史名城蘇州,物產豐富,文化茂盛,手工藝美冠天下,名家備出,曾有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傑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蘊、積澱深厚,年畫深受其影響,追溯起來千年歷史。明代時,出現了木刻年畫,清,雍,乾裡,山塘街及桃花塢一帶作坊達50多家,盛極一時。作品不但遠播海內外,還對日本“浮世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時,山塘街一帶毀於戰火,年畫鋪紛紛遷至唐伯虎居桃花塢一帶,遂以桃花塢年畫命名之,[師邊介紹桃花塢年畫,邊放桃花塢年畫從古至今的社址變遷片斷],隨著國外石印年畫向我國的傾銷,桃花塢年畫深受威脅,歷經坎坷,幾起幾落,解放後,桃花塢年畫重獲新生,成立了年畫社,新社址在蘇州觀前街宮巷藝石齋內。桃花塢年畫的文化內涵及獨特的製作方法獨樹一幟。年畫作品多次到日、美、意、盧森堡等地展出,被譽為“東方百藝之花”。

引領學生欣賞桃花塢年畫的製作過程,展示作品。《一團和氣》是桃花塢年畫中影響極深,流傳很廣的傳統代表作畫面呈圓型。中央是頭戴紅花,扎羊角髮髻,活潑天真,憨態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嫗的`笑臉,身穿錦團服飾,頸佩長命富貴銀鎖,手棒《各氣吉祥》卷軸,給人喜氣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覺。在構圖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圓型,寓意“團圓”“圓滿”,表達了人們在新春佳節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諸事順道的良好的願望。請學生看完後談自己的感想。

桃花塢年畫題材內容相當豐富,除了一些吉祥喜慶之作外,還有小說戲劇類、祈福避災類、風俗時事類,比如這一幅《上海火車站》就是反映當時新事物的一幅風俗畫。同學們看完後,通過解釋和互相提問等方法上講臺介紹作品

(2)刺繡(9分鐘)

分別介紹中國的四大名繡: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

蘇繡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了,如果把蘇繡比作皇冠,雙面繡可稱是皇冠上的明珠。什麼是雙面繡呢?

[播放一段介紹蘇繡的片子] [同學們互相交流感受]老師示範刺繡的製作。

(3)風箏(1分鐘)

放風箏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集運動、娛樂於一體的活動。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風箏及放風箏的感受。

(4)玩具(2分鐘)

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是由各種玩具隨著成長的,民間玩具充滿了人們對兒童深沉的愛和美好的祝願,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加工製作,使之成為精美的民間藝術品。請學生生回憶兒時的玩具,並介紹以前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為什麼?

(5)編織(1分鐘)

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勞動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質,巧妙編織出造型優美的盤、籃、鞋、席等實用美觀的工藝品,在我國南方的竹編,勞動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澤,竹、冪的寬和窄,編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製品,造型美觀,而耐用的整體形態達到靜中有色,粗中有細,硬中有柔的藝術效果。[邊介紹邊看各地編織品的錄影]

(6)剪紙(2分鐘)

[放背景音樂《喜洋洋》]

[通過表演剪、貼、看的一系列動作,請同學們猜含義。]

僅僅靠一把剪刀在紙上剪刻,就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老師邊剪邊展示)。

3.賞析比較

教師展示一幅中國文人畫作品和一幅剪紙作品,請同學們比較二者之間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題材內容是怎麼來的?形式方面有什麼不同?(注意:教師引導學生從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創作者和作品的服務物件等方面進行比較。)學生分組討論後請代表講評。

教師總結:剛剛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畫重視主觀意趣和筆墨情趣,以筆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為文人畫家的主旨,而民間美術是一種自發性的美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中,為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美術門類。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

教師:民間美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一些風格獨特的藝術品,它豐富了我們的視覺藝術,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好好保護,繼承和發揚等。學生相互探討民間美術與生活究竟有哪些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畫面的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民間美術與其他美術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間美術特有的美。通過學生對民間美術與生活關係的探討,讓學生體會到民間美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總結(1分鐘)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瞭解了民間美術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用以美化環境、豐富民俗活動美術。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代傳承與創造的珍貴財富,蘊含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內涵。我們既要自覺保護它,更應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有選擇地將其繼承、發揚廣大。最後同學們觀看了創意剪紙作品及視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後,學生進行了課堂練習,在剛剛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創意,很不錯。

課後活動建議:

①調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嘗試用文字或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②收集你最喜歡的民間美術作品,嘗試用它們來佈置你的房間,談談從中有什麼體會並與同學交流。

五、板書設計

比較人文畫作品和剪紙作品的區別

高中美術說課稿14

各位專家、老師:

您們好!我是xx號選手,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美術鑑賞》第一課《學些美術鑑賞知識》。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學些美術鑑賞知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的第一課。作為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組之一,美術鑑賞課程要重在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鑑別與評價中外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其藝術鑑賞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熱愛中華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場。

(1)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範圍、性質,各門類的特點及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

(2)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通過對具體作品的典型分析,以點帶面,觸類旁通,儘量做到每課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觀點、美術規律。重在理解、貫通,養成獨立分析能力,而不在於記住個別結論。

(3)讓學生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美術現象,結合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絡

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概略地瞭解美術是什麼,包括哪些主要的門類,懂得進行美術鑑賞應具備哪些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受到審美教育。

學情分析:

大部分同學在國中時根本沒上過美術課,對美術課早已麻木,失去興趣。不瞭解其對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個人素質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經典繪畫直觀的形象和蘊涵的豐富哲理會影響人的一生。教學目的分析:

通過這堂課,我力求使學生了解美術範疇,建立“大美術” 觀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達到以下目標:

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並能初步應用該方法進行鑑賞練習。 情感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我認為本節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鑑賞的基本方法。難點是應用該方法進行練習。

教學過程:

我對教學過程的處理分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匯入

同學們在國小和國中都學習了美術,我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都喜歡哪些美術作品,並談談自己喜歡的原因。學生此時回答可能有:中國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奔馬》、張大千的《春水歸舟》等,外國有凡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不管啥樣的回答,都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主。

接著我讓學生欣賞課本插圖《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看書:1、鑑賞僅僅是欣賞嗎? 接著講述什麼是美術?它和藝術的關係是什麼?並板書: 美術的定義: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佔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美術、藝術:源於古羅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藝術,即通過手工製作的一種藝術。包括文學、音樂和戲劇等等。之後中國文藝界、教育界才把“美術”和“藝術”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藝術包含美術,美術只是藝術的一個門類,藝術還包括音樂、戲曲、影視、文學、雜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出美術的真正定義。

接著講述美術的範疇並板書:

繪畫 ﹙壁畫、中國畫、油畫、水彩、水粉畫、版畫等美術雕塑 ﹙圓雕、浮雕﹚ 建築工藝 ﹙編織、染織、刺繡等﹚書法、篆刻

我對於美術的各種型別讓學生舉例,然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⑴歷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這些著名的畫派在藝術特徵和風格上有何差異?

學生簡單表述後,我結合圖例,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藝術形式:雕刻巖畫:岩石,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從遠古時代起,它就不斷地被人類使用著,作為勞動工具,作為日常用品,也所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畫布,先民們在岩石上刻劃和塗繪,來描繪人類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們的想象和願望,這就是巖畫。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畫面內容:對動物的各種基本形狀和人手掌的描寫,表達出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樂採桑狩獵交戰紋壺》

戰國時期的雕刻作品描繪了宴請賓客、歌舞聲樂、採桑、狩獵、交戰(水戰、陸戰)等場景,請在圖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龍帛畫》

此處我設定了三個問題:a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b構圖上有何特點?c根據男子的動作猜測他想做什麼? d 該帛畫用什麼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馬》

我首先介紹該作品的歷史背景、構圖用筆特點。

承上啟下,我接著講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

我首先簡單介紹“六法”理論,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骨法用筆、

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

接著講解美術鑑賞基本方法

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縱向和橫向比較(並進行板書)

然後讓學生自己觀察,選擇一副插圖進行鑑賞,2分鐘後,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強調他們個性。

第三步是小結

美術鑑賞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鑑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為了更好鑑賞必須掌握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它的方法一般為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第四步是給學生布置作業一個課後練習題

高中美術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圍繞民間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瞭解民間美術與普通人的生活之間的重要關係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入手,讓學生認識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的審美價值與其他美術作品相比毫不遜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民間美術的一些常見形式、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民間美術與人們的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2.民間美術的主要類別。

3.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

4.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間美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它是一種自發性的美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中,為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美術門類。

本課主要圍繞中國的民間美術這一主題來展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這一傳統。教材通過大量的圖片和一些深入淺出的論述,向我們分析了民間美術的內涵以及一些相關的知識。首先指出,民間美術紮根於人們的具體生活,甚至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與人們對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密切相關。在這方面,教材就民間美術的種類以及與生活的關係列舉了若干圖片,目的是讓學生對此有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進一步指出民間美術的價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徑;

②它體現著勞動人民質樸、自然的創造力,有著專業美術不可替代的價值;

③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一些風格獨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它是藝術家們重要的靈感源泉之一。

接著,教材又進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以及它們的內涵,列舉並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項。

2、教學目標

理解民間美術與人們的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瞭解民間美術的主要類別;認識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瞭解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a .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

b.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可以找一些錄影資料來給學生觀看,尤其是關於本地民俗的資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舉的一些中國現代導演拍攝的電影中涉及到民俗與民間藝術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所具有的巨大價值。讓他們在體驗中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美術的重要門類,也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認識並且注意保護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議學生分小組來完成,去圖書館查詢本地區的資料或者詢問一些長輩。如果條件允許,在本地區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間美術形式被保留下來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集體活動的形式來進行現場調查與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運用自己製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居室,然後與同學們交流裝飾居室時的構思與所產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對本地民間藝術耳聞目染較瞭解。但對其它民族民間藝術瞭解甚少。

2、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可以運用自己製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居室,然後與同學們交流裝飾居室時的構思與所產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瞭解民間美術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促使他們瞭解多種美術形式。引導學生製作一些簡單的作品,提高他們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民間美術的一些常見形式、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能力。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式

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