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說課稿2.7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洩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可見,“稱讚”的效果是多麼神奇啊!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2、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三、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喜歡閱讀。”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一上課,我就創設了動物王國的情境,我興致勃勃地說道:“今天,老師特別高興,昨天我去動物王國做客,和許多小動物做了有趣的遊戲。臨走時,國王聽說我今天要見你們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可高興啦!特意派來兩位大使來我班做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的到來,好嗎?”在學生熱烈的掌聲中,在一雙雙好奇、驚喜的眼神中,我把小刺蝟、小獾請上了黑板,匯出了課題《稱讚》,成功地點燃了學生學習新課文,閱讀新課文的慾望和熱情。

(二)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生字認寫分開後,認的多,寫的少,如何讓學生輕鬆地識記生字呢?我嘗試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並教給一定的識字方法。首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出不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請教書上的“樹葉老師”,熟讀生字。然後用遊戲形式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帶音節讀,去拼音讀。為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我還設計了 “小刺蝟”和“小獾”的名片,通過看圖片,閱讀短小的兒歌,既讓學生認識了這兩種小動物,又復現了本課的生字。緊接著,讓學生尋找生字的規律識記生字,如 “蝟”“獾”都是“反犬旁”,這類字往往形容四隻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這樣,學生就觸類旁通了

(三)、以情激情———學生擋不住真情的魅力

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教師首先必須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真情流露,才有心靈交匯。在處理初讀課文這個環節時,我讓學生一邊欣賞生動有趣的畫面,一邊聽老師範讀。

範讀一結束,就有同學舉手說:“老師,聽了您的朗讀,我覺得自己好象就在大森林中,和小刺蝟、小獾一起採果子、做板凳呢!我們可以讀一下課文嗎?”

學生受到老師範讀真情的感染,也跟著搖頭晃腦、眉飛色舞、甚至手舞足蹈地讀了起來。

(四)、讀中悟意,讀中悟情

朗讀是二年級學生一項重點訓練專案。為此,我引導學生從課文找重點詞句,採用自由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然後讓學生加上表情讀、動作示意讀、同桌對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讚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好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身臨其境地朗讀,體驗人物的心情,我組織學生在文字上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演,並隨機採訪小演員受到稱讚後的感受。

就這樣,我通過範讀、評讀、角色扮演、小組朗讀大比拼等環節,讓學生一步一步漸入佳境,在創設的情境中,在扮演的角色中,找到了感覺,抓住了感覺,體驗到了欣賞的快樂,稱讚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朗讀的快樂!

(五)、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體會了刺蝟和小獾之間稱讚帶來的變化後,我又為學生設計了實踐平臺:自己選一個家人、朋友,發現他的優點,誇誇他的優點。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說,理出了人間的真情美,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維,培養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另外,我注重課內外的遷移,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學會稱讚。學完這課後,學生寫的日記非常感人,有的寫道:“媽媽工作了一天,做好了飯,我和爸爸連聲稱讚,飯菜真好吃!媽媽激動的說:“真的?”高興得不得了!還有學生寫:“媽媽有時對自己很失望,認為自己當媽媽不夠合格,這時候,女兒就說,媽媽你已經做得夠好了!讓自己的媽媽找到了自信。”等等。

回想上課的過程,我發現還有許多不足。如在講到小刺蝟的稱讚帶給小獾自信這個難點時,如果更深入挖掘一下,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當你有點洩氣的時候,你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和稱讚嗎?那時你心情怎樣?這樣,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能理解“洩氣”、“自信”的具體含義。同時,學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別人做得好,需要稱讚,別人做得不好,更需要鼓勵”的道理。

雖然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但是這篇課文留給學生的是無窮的思考。同樣也留給老師們一些啟示:請用理解、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尋找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松鼠》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版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這是一篇寫物的文章,課文從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在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從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麗,從活動、搭窩這兩個方面感受松鼠的機靈和可愛。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目標指出要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三年級是學習表達的關鍵期,因此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松鼠的美麗和可愛。

2.藉助教材內容,學習有情趣地表達。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我將品讀課文、練習表達作為本課地教學重點,而學習松鼠搭窩活動特點,體會松鼠的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目標的實現需要有適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是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覺得它們首先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與文中的角色做零距離的接觸。這樣才能情感湧動,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下面,就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分幾點展開說明。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於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和形象,營造歡樂向上的氛圍。情境教學以“情”為紐帶,以教師之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我是一個喜歡動感情的人,曾有人說我的每一個細胞都洋溢著激情。因為我認為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怎能調動孩子的情感,怎能讓孩子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我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讓情感流動的課堂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朗讀教學法

朗讀有助於感知語言,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抒發。本課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對比讀、引讀、表演讀等方式,讓松鼠的形象和生動的語言留存在孩子的記憶中。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獲得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的實踐活動。《松鼠》一課是以平鋪式安排的。我在每一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都設計了小練習,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培養。

三. 說學法

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自主發現。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感悟。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原本屬於孩子的一切。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的內容是孩子們自己發現的。請記住,別告訴他,他會知道的更多。此外,還對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表演等的學法指導。

四. 說教學程式

2.記讀,感受形美

在教學松鼠外形這個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讀——記——說——讀”的教學環節。初讀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記住你認為非常關鍵的詞語,接著以競賽的形式說出松鼠各部位的特點,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麗。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體現“活”,更重要的是十分有趣,孩子們能在趣中學,同時還能起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3.探究,文中尋密

教學松鼠搭窩這個片段時,我借“這樣就﹍﹍”這個句式,讓學生在熟讀這個自然段的基礎上,去發現松鼠搭窩背後的祕密。充分給學生讀的時間,充分給學生髮現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充滿童趣的回答中,我們不僅看到學生對松鼠機靈的感悟,也讓我們看到兒童靈性的迸發。

4.巧設搶答,引起興趣

最後一段比較簡單,設幾道搶答題,學生興趣很濃,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說課稿 篇3

一、 說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主動學習。

因此,本課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以讀代講、以讀促學,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以學定教。

二、說教材

《比本領》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通過講述梅花鹿和金絲猴比本領,最後梅花鹿和金絲猴相互合作摘到樹上果子的事。使學生懂得:學習中、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是需要合作的。《比本領》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文章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告訴了人們一個人的本領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說學情與教學目標

二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有很強的求知慾,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並形成了交流、合作學習的學習習慣。

根據以上分析,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認識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詞語。

2、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3、 懂得和別人合作的重要性,並願意學習與他人合作。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隨文識字,理解文中“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重點詞語。培養合作意識。

四、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我以梅花鹿和金絲猴比本領為線索,依據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後三個環節,引導學生自由閱讀,讀出大象沉穩的語氣,讀出梅花鹿得意洋洋以及金絲猴著急的心情,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再有,根據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他們更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採用圖片、動畫演示等手段,運用談話、對比、表演、實踐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 教學本課時,我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聽、說、讀、演”等學習方法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自由閱讀、主動積累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極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六、說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實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1、播放動畫片,引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便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想一想,你從這段動畫中知道了什麼?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生動畫面的學習特點,觀看動畫片,瞭解小動物的特長,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了課文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課標強調,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生字時,我採用小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然後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調動多種感官,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讀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次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這一環節的設計,鞏固識記生字,為教學目標2“通過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體驗。

3、讀好課文,感悟品味。

語文課標中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但是低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尚淺,故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比較差,所以指導他們有感情的朗讀困難較大。在朗讀課文時,我採用由淺入深的方式指導朗讀:首先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聽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然後讓學生們抓住其中的重點詞句,如“得意洋洋、垂頭喪氣、團團轉”等,做動作演示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把句子朗讀出來,(如要讀出梅花鹿的心情變化以及金絲猴著急的心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後通過師引讀、生個別讀、齊讀、分角色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領悟課文內涵,學會與人合作。

4、拓展延伸

在課的結束時,我讓同學們聯絡生活實際,把聽到的、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合作成功的事例說給大家聽,使學生們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從而深化了課文的主題。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著板書為教育服務的目的,我設計了貼圖板書,不但形象生動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從以上的教學環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來源於生活,教師要善於聯絡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每一節課都生動、精彩。

說課稿 篇4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有多重》。

一、說教材

本課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認識,也是為後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先認識千克,再認識克,然後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及知識應用。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用數學語言描述身邊物體的質量狀態,並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展數學思維。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3、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些目標,在教學中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 ,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是主動參與,探究新知;三是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背一背”這個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感受輕和重,然後揭示課題,目的在於利用熟悉的遊戲情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親切感,並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堅實基礎。

2、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分4步來實施:

第一步:認識秤,瞭解盤秤的使用方法,為下面千克和克的教學打好基礎。

第二步:認識千克。首先通過稱兩袋鹽的質量讓學生認識1千克。然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1千克的物品,再說一說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說”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著通過猜一猜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哪個重的活動感知物體的質量與大小無關。這些活動不僅僅一次次強化了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更是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程度、學生體驗態度的一種資訊反饋和檢驗。

第三步:認識克。克相對千克而言,沒有那麼直觀,感覺也不會那麼清晰。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學生對千克有了一定認識的前提下,馬上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說出自己的感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對學生進行強烈刺激,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對比,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剛建立的概念得到進一步鞏固,於是又設計了找一找的活動。這一練習不僅是對新知的鞏固,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我檢查的一種深化。

第四步:認識千克與克的關係。通過稱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思考並認識兩個單位的`不同與聯絡。對“克和千克”的換算公式,通過教師讀、學生聽、學生讀、大家評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在讀和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並牢牢記在心中。

3、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為了使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創設了闖關遊戲。1、估一估物體的重量,進一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感知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不同應用。2、通過填一填鞏固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3、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操作中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最高潮,從而把本節課的感知、體驗,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以進一步昇華。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但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聲音有很多特點,如強弱對比、節奏快慢、高低起伏、音色的區別,一年級的音樂課使學生大致瞭解了聲音的強弱、長短等特點,本課的學習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教師不僅要設計好如何逐步深入的引導,還要對學生的各種說法和想法都細心傾聽,加以肯定和讚揚,讓同學能夠體驗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參與感。從心理學角度講,美術與聲音易形成色、聽聯覺,它是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活動,並相互融合得到一種創新性的新感覺。本課通過讓學生對各種聲音的聽覺感受、心理感受,引導學生合理運用點、線、面進行藝術創造,畫出的感覺最好能引起觀者的共鳴。怎樣才能讓學生從有序或無序,甚至是雜亂無章的線、色彩構成中,感悟到聲音的存在呢,我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了一次探索。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魅力,對自身的聽覺進行初步的關注和了解。

2、用不用的點、線、面、色描繪聽到的各種聲音。

3、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自我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不同的點、線、面、色表現不同的聲音。

教學難點:聲音的表現和自我感覺、自我意識相聯絡。

二、教法指導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和“啟發──引導法”,從樂器的聲音到生活中其他的聲音再到音樂為主線,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嘗試讓學生對自身的聽覺和視覺形成通感。

 三、學法指導

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用點、線、面去恰當的表現聲音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先讓學生嘗試,自由的表現,再利用大量例項和圖片欣賞分析慢慢形成一種聯覺,並通過老師示範,能夠大膽地畫出聲音,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四、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響板、碰鈴、有關聲音的錄音、音樂、範畫、白紙、彩色紙、水粉顏料。

學生準備:水粉工具、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由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作業、總結四個環節組成。

在上這堂課前上一堂預備課,認識水粉畫的工具材料,講授執筆方法,並體驗水粉的特性。

<一>、激趣匯入,設疑創作

1、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幾位新朋友,它們平時只出現在音樂課上,不過它們今天要來美術課湊湊熱鬧了。看,我們第一位新朋友迫不及待要閃亮登場了。(師拿出響板)見過他嗎?誰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1位學生敲響響板。

2、 提問:誰能敲出不一樣的聲音來?

請1-2位學生嘗試,師稍加引導學生髮出弱的聲音,並給予鼓勵。

3、 師小結:你們聽出聲音的不同了嗎?聲音是有強弱的。像響板這樣的打擊樂器還有很多,比如鼓,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打擊樂器,雖然我們課堂裡沒有鼓,但可以發明創造鼓。

老師示範一個“鼓”聲,用鉛筆敲擊講臺。

提問:你們也能發明創造一種“鼓”聲嗎?提示:藉助外物或用身體的某一部位。

4、 過渡:這些“鼓”聲好玩嗎?可是聽過之後就沒有了,誰有好辦法把它留下來?

全班學生嘗試用水粉畫或油畫棒用點、線、面中合適的一種美術語言畫“鼓”聲。

(板書點、線、形狀課前貼在黑板上)

5、 介紹自己是怎麼畫的?為什麼這樣畫?

師簡要評價學生的作品,小結:像這樣短促的鼓聲,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點表現出來,聲音強我們可以用力點或者把點畫大一點(可用大號筆畫),弱的地方我們可以畫的小些、輕些(可用小號筆畫)。

6、 揭題:通過小朋友們的嘗試我們知道原來聲音是可以畫出來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低年級兒童喜歡遊戲是天性,所以在匯入設計了遊戲環節,活躍課堂氣氛,也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降低難度,讓學生喲選擇性地初步嘗試鼓聲用美術語言表現。

<二>、由扶到放,個性創作

1、 談話:看到第一位新朋友這麼受歡迎,我們第二位新朋友也很著急要出場了。(師拿出碰鈴)

2、 提問:誰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1位學生嘗試敲碰鈴,第一次捏著繩子敲,第二次捏住碰鈴敲。

3、 引導學生了解聲音的長短:兩次碰鈴聲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碰鈴碰在一起發出的聲音是不是一下子就結束了?那我們用點還能表現出來嗎?

請2位學生到黑板上嘗試畫碰鈴聲。

師評價作品並在學生作品上示範:線條有不同的形狀,碰鈴聲開始聲音大,後來越來越小,線條可以畫的粗細不同,線條的長短也能表現出聲音的長短。

【設計意圖】用碰鈴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有長短的特點,並讓學生聯想到線條也有這樣的特點,還讓學生了解線條不僅有長短,還有粗細、形態的不同。

4、 欣賞大師作品

(1)、談話:不僅樂器能發出聲音,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聲音,繪畫大師們怎麼會錯過神奇的聲音世界呢?

a、PPT出示德庫寧的《喧鬧聲》。

b、提問:你一眼看到什麼顏色?紅色讓你想到什麼?

c、聽一聽喧鬧聲

d、師解讀作品: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片鮮豔的紅色塊,激動的筆觸像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分不清,這種感覺和喧鬧聲相通,所以就有了《喧鬧聲》這幅畫。

(2)、出示《消防車的聲音》,請一位學生模仿消防車的聲音,再聽消防車的聲音。

提問:他畫面上為什麼會出現紅色和藍色呢?想到了什麼?

師描述:不同的顏色給我們不同的感覺,紅的像火,藍的像水,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結合,彷彿看到這樣的畫面:著火了,火光沖天,消防車呼嘯而來,水從天而降,消防車的聲音和水與火的顏色巧妙結合起來。

5、欣賞同齡人作品

(1)讓學生先聽一聽這三種聲音,分別說說是什麼聲音。

(2)談話:聽完這三個聲音再看看畫面,你們來猜一猜,哪一幅是描繪的小蟲的叫聲,哪一幅是外公的呼嚕聲,哪一幅是嬰兒的笑聲?

提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它是怎麼表現的?

(3)師描述作品:夏天的田野裡、草地裡,有很多小蟲子在叫,有的在聊著天,發出“吱吱吱”的聲音,有的在唱著歌,發出“唧唧唧唧~~~~~~~~”的聲音,小蟲子們的聲音一起彈奏了一曲夏日協奏曲,這個小朋友用很多點和線條表現出了這種感覺;外公的呼嚕聲忽高忽低的,他用折線表示外公打呼嚕的節奏,呼嚕聲有點毛躁,所以我就在外圍加了一圈黑邊,而且他的胡嚕聲還是帶轉彎的呢,外公的胡嚕聲真煩人,搞的這個小朋友都睡不好覺了,於是他就咳嗽了兩聲,還真管用,外公的胡嚕聲變得越來越輕,到後來就聽不見了,你們看,它的折線也變得越來越平,到後來變成小點,最後就不見了,小作者用不同的點、線、面表現得多形象啊;這彎彎的線條越來越大,有疏有密,好像抱在媽媽懷裡的嬰兒笑聲越來越大聲,越來越開心。

【設計意圖】兩個層次的`作品欣賞主要是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找到契合點,進一步瞭解如何表現聲音,並在範畫裡學到方法。

<三>、拓展思維,樂趣創作

1、 談話:作曲家們用各種樂器在一起演奏,就變成一曲曲美妙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a、播放幾小段音樂:優美的曲子(夢幻之風)、男聲童聲對比唱、鬥牛進行曲、喜慶的音樂(步步高)。

播放完第一段音樂進行描述並用水粉示範講解:聽這音樂讓老師感覺很夢幻、顏色五彩繽紛,還能聽到風的聲音,我用色塊和線條來表現它,聽,這裡聲音變奏了,變得厚重些,我用較粗的線條。聽著這優美的旋律,我的心情也會變得很舒暢,可以把所有的煩惱都忘掉。特殊技法指導:筆頭同時沾取幾種顏料不調勻能畫出很豐富的線條和色塊。

b、引導男聲童聲音色對比:大人的聲音給你什麼感覺?小男孩的聲音你覺得怎麼樣?可以怎樣表現出他們的區別?

c、鬥牛曲欣賞,身體、手勢跟著音樂搖擺。聽著這音樂你想幹什麼?為什麼呢?(節奏強烈,短促而有力的聲音,也有長音

d、喜慶的音樂彷彿到了歡樂的節日,你想到了什麼美術語言?你會怎樣表現呢?用什麼顏色?

2、 聽了這麼多音樂,哪一段最打動你?用喜歡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要求跟老師畫不一樣的音樂。

3、 學生展開創作,師巡迴輔導。

4、 作業展評

自評:1-2位學生自己介紹畫的是哪段音樂,

互評:你要給他提點什麼建議,讓他畫的更恰當、更美?

同一種音樂放在一個展板裡,看看別人跟你畫同一首音樂是怎麼表現的?不同音樂又是怎麼表現的?學習學習新的方法。

師評:以鼓勵為主。

【設計意圖】在示範的環節老師主要講解這段音樂給我的感受,然後怎樣用點線面怎樣表現這種感受,一年級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能力有限,所以得更多地靠老師的描述、引導,欣賞幾段風格不同的音樂,讓學生多方面感受聲音的魅力,在展開創作的時候也能更好的選擇,作業也能呈現多樣化。

<四>、總結

結束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用手裡的畫筆畫出的色彩斑斕的聲音,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奇特的聲音,課後我們可以用油畫棒或撕紙的方式表現你感興趣的聲音。

【設計意圖】這堂課主要是用水粉畫嘗試畫聲音,但是聲音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表現的,學生課後可以去嘗試。

說課稿 篇6

(設計人:教育技術11D 布魯斯·李)

各位老師,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結構體》,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課:

1、說教材

2、說教學目標

3、說重點難點

4、說教學物件

5、說教法學法

6、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理解:

本課程選自21世紀普通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規劃教材《C程式設計例項教程》第四章資料組織的第三節。

本教材通過固定模式引匯入門:用“輸入—處理—輸出”模式強化入門訓練;

使用任務驅動語法學習,用例項講解語法,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知識點分別實現。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和掌握結構體型別的定義方法和結構體變數的定義及初始化。

(2)學會和掌握結構體陣列的定義、初始化以及使用。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程式半成品修改實現結構體,幫助掌握結構體語句的語法格式。

(2)通過程式設計編寫,體驗並歸納結構體語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在學生心中建立資料儲存效率的思想。

三、說教學物件:

大一學生已經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認識新事物的能力,而且已經學習了C語言的基礎知識。前面已經學過基本資料型別──整型、浮點型、字元型,也介紹了一種構造型別──陣列,並且會引用構造出的陣列型別來實現程式的編寫。

四、說教法學法:

首先根據上節課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快速自然的引出本節課主題(結構體),採用任務驅動法提出任務,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問題、修改程式以實現對結構體的認識。中途可以適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對程式做出修改,教師在進行判斷給與學生反饋。“編寫程式”環節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照格式來編寫程式,以降低學習難度,逐步提高學生的程式設計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C語言結構體課件說課稿

(一)知識回顧,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向同學展示上節課的成功作品(未使用結構體的通訊錄程式),對程式進行簡單分析,提出問題:如果將不同型別的資料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是否更方便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發動機,引出本課知識點:結構體及其運用。

(二)學習新知,提出結構體一般形式。

1、對結構體的一般形式進行解說,對每個人的資訊進行定義以後,結構體的變數需要引用結構體的成員進行存取資料,如Table[i]。

結構體中的成員稱為域或欄位。本例中的.結構有三個成員:Num、Name和TelNum。 設計意圖:提出新知識,引起學生注意力,理解結構體語句的格式,實際操作,遇到問題,引發思考。

2、教師帶領學生運用VC++6.0軟體,按照ppt上所呈現的結構體語句格式修改上次的程式碼,引入結構體型別,執行程式碼,結果出現了錯誤,接著教師就像同學們提問:為什麼引入結構體型別後會出錯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帶領學生一起來解決問題(原因是僅僅引入了結構體的型別,並沒有實現結構體的各個欄位或域的正確引用)。

(三)學習新知,修改程式碼實現結構體內部欄位的引用。

1、通過修改結構體內部欄位的引用方法,幫助學生從實踐中學會學會和掌握結構體陣列的定義、初始化以及使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和探索學習的能力,邊改邊學。

(四)學習新知,提出結構體另外3種形式。

對結構體的另外3種形式進行解說,對每個人的資訊進行定義以後,結構體的變數需要引用結構體的成員進行存取資料,如Table[i]。

(五)學習新知,提出結構體另外3種形式。

對結構體的另外3種形式進行解說,給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

(六)課堂總結,昇華主旨。

注意結構型別的定義,結構變數的定義,結構變數的成員的引用(下節課涉及)。 C語言結構體中的成員是以定義的先後順序連續存放的。

結構體把一個物件封裝起來,設計和理解更容易。

結構體型別是抽象的,變數才是具體的。型別不佔用空間,只有例項化成了變數才佔用空間。

(七)作業安排,鞏固所學。

一個學生的學號(num)、姓名(name)、性別(sex)、年齡(age)、 成績(score) 、家庭地址(addr)等項,這些項與某一學生相聯絡。請運用結構體實現以下功能:

輸入學生資訊

按姓名排序

顯示通訊錄

設計意圖:鞏固課堂所學是作業設計的關鍵所在,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