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1.0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國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教學重點是誦讀古代詩文,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本課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朗讀詩詞的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領會詩詞所表達的強烈的真摯的情感,培養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總目標以及第四學段(7-9年級)閱讀目標的相關內容闡述和國中語文第四冊教學參考書中對此課的教學重點提示。

二、教法

情景創設法、設疑導思法、討論法

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中興趣學習觀、主體性學習觀以及啟發性學習原則。

三、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依據:根據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和課程目標要求。

(二)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藉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依據:根據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及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和人本主義學習觀。

(三)課堂結構

趣味匯入、誦讀感知、;深入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熟讀背誦,合作配圖

(四)教具

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在有條件下)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XX國小的音樂教師XX, 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節生動有趣的音樂課。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國小音樂西師版第三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以“雪花飛舞”為題,安排了唱歌、表演、欣賞、創編活動等教學內容,以三拍子的歌曲為重點,引發學生對雪花、雪景、雪夜的嚮往,特別是我們重慶的孩子,對於漫天飛舞的雪景、銀裝素裹的世界裡,可以盡情的參與各種各樣的冰上游戲,是十分的憧憬,這也教育學生熱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大自然。兒歌的歌詞來自於歌曲《雪花》,它針對孩子的好奇心,介紹了雪花的形狀。歌曲《堆雪人》則是一首四三拍、一段體的兒童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感強,適合低年級孩子表演,而且特別適合集體舞表演,它表現著孩子們齊心協力堆雪人的歡樂情景。

二、學情分析:

大家都知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重視過程與結果並重和音樂課對學生的音樂實踐。針對二年級學段學生的直觀思維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激發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體驗音樂的美感。此外,這一

學段的學生基本能夠說出他們所聽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能夠自然的流露出相應的表情或作出體態的反應,能夠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並且還能配合歌曲節奏用簡單的形體動作表演。

三、教學內容:

本單元共分三課時,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包括有:能用不同的情緒朗讀兒歌《雪花》,體驗兒歌的意境以及歌曲《堆雪人》的表演唱,隨著音樂即興的創編動作,進行情景表演;讓孩子瞭解雪花形狀、特徵和冬天雪地的遊戲活動。

四、教學目標

這樣兩個非常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內容,我希望孩子們能在這堂課達到我所制定的三個教學目標。首先是情感目標,讓孩子懂得熱愛大自然,感受冬天美景,體驗冬天裡歡樂愉快的遊戲和培養團結友愛的精神,這是孩子一種情感的表現;其次是知識目標,能用柔和與歡快這兩種不同的情緒朗讀兒歌,學唱並表演歌曲《堆雪人》,感受歌曲歡樂的情緒,體會三拍子的強弱韻律,這是孩子通過這堂課所學到的音樂知識;最後是能力目標,感受、表演雪地遊戲的意境和歡快情緒,培養孩子即興表演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由於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讓孩子們感受三拍子強弱韻律並隨著音樂節奏表演和有感情的演唱成為了本課時的重點,但怎樣根據音樂的不同情緒朗讀兒歌,怎樣才能有節奏的表演歌曲以及歌曲中一句表現雪人外型的難點樂句則是本課時我將要解決的難點。

六、教法:

所以,本課時我採用情景教學法,選用兩段不同情緒的音樂配合兒歌朗誦,體會漫天雪花的美麗冬景,同時匯入雪地遊戲“堆雪人”,讓孩子在愉快遊戲的同時,感受歌曲三拍子的強弱韻律和快樂的遊戲情景。

七、教學流程

配樂兒歌朗誦《雪花》和歌曲《堆雪人》的表演學唱是本課時的兩個重要板塊。我將怎樣實施我的教學環節呢?

流程一:首先我想利用孩子們都很感興趣的謎語 “雪花”匯入兒歌,通過我對冬天美麗雪景的'描述,啟發孩子對雪景的想象。在這樣柔美的氣氛中,孩子們會很有感情的朗讀兒歌,邀請著這美麗潔白的雪花,初步感受了雪景。

流程二:接著,我將引導他們安靜聆聽我所選的第一段背景音樂《平安夜》,這樣一段以小提琴為主奏樂器的音樂,悠揚的琴聲,寧靜柔和的旋律,孩子們邊聽邊想象雪花這時在天空中是一副怎樣的畫面,並結合自己所想到的畫面隨著音樂的感覺,用柔和的聲音來朗讀這首兒歌,體驗著冬天雪地裡平靜的一面。“那當我們在雪地裡盡情的遊戲時,聽聽這段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又是怎樣的感覺呢?”孩子們邊聽第二段背景音樂《鈴兒響叮噹》,邊想象著雪地的各種遊戲,再次用另一種歡快愉悅的心情隨著音樂朗讀兒歌,體驗著雪地裡激動高興的另一面。這樣設計的目地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所帶給兒歌朗讀時的不同感受,創設了一個漫天雪花的情景。

流程三:接下來我將進入本課時的第二個板塊——歌曲《堆雪人》

的表演學唱。帶著孩子們剛才體驗雪地遊戲的歡快心情,這時他們已經進入一個雪地情景的想象,我就順著這樣的情景,在初聽歌曲時先設問:一起聽聽這群小朋友在雪地裡做什麼遊戲?讓孩子初步體驗了歌曲的意境。為了讓他們初步感受歌曲三拍子的“強弱”韻律特點,我利用打擊樂器碰鈴來模仿他們在冬天聖誕節裡所聽到的鈴聲,這樣就能很自然的用碰鈴Ⅹ — —這種節奏為歌曲伴奏。另外我選用了與風聲很接近的打擊樂器沙錘作為歌曲弱拍伴奏樂器,並讓孩子分組用兩種樂器的節奏進行伴奏,再次的熟悉歌曲並感受節奏韻律。

流程四:為了將三拍子韻律特點貫穿於歌曲的演唱中,我將難點樂句單獨提出讓他們邊按節奏讀歌詞邊表演,一起表演出雪娃娃胖乎乎可愛的形象。我預想這時課堂氣氛肯定會非常的高漲,因為表演對於孩子來說,本來就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再加上他們模仿表演的雪人形象又非常的可愛,這樣的處理既解決了歌曲的難點樂句,又規範了他們的表演動作。接著這樣快樂的表演,我將邀請7名小朋友和我一起圍成一個圈隨著歌曲表演堆雪人,目的是為了做一個示範。這時再將全班分成8個小花,以小組為單位帶上我準備的紅色雪人帽,一起隨著音樂有節奏的、在冰上盪漾的感覺表演堆雪人,一起進入一個冬天雪地遊戲的集體舞表演情景中。

流程五:最後,我帶著孩子們將這樣歡快的心情用歌聲表達出來,在一個“堆雪人”表演會上熱鬧的結束本課時。在這堂課上,他們既感受了冬天的美景,體驗了歡樂愉快的雪地遊戲,學唱了好聽的歌曲,培養了他們表演時動作的協調能力和團結友愛的精神。

總之,整堂課我儘量貫徹新課程標準和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改課題,將素質教育及和諧、活潑教育貫穿始終,給孩子創設情景,讓他們在活躍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愉快學習。

當然,課上肯定有很多不足之處,也敬請各位老師提出最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瑞恩的井》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加拿大一個6歲的小男孩瑞恩為了實現讓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潔淨的水的夢想,額外幫家裡做家務來攢錢造井,他的事蹟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終於,瑞恩的井建成了。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瑞恩的愛心、決心和執著,感染著每一個人。

教學要求

1、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心的精神世界

3、培養學生瀏覽、篩選、處理資訊的能力

4、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有意義的人生觀、價值觀

5、激勵學生超越自我,實現夢想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

2、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有意義的人生觀、價值觀 激勵學生超越自我,實現夢想。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體驗自學課文的過程,體驗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

三、 說學法

整個教學過程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教師適時指導。鼓勵學生運用多讀,多思、多寫、多說的邏輯順序進行學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注重優等生對學困生的幫扶工作,使學困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進步。

四、 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課文 教師提問

1、我們在“地球家庭”這個單元了認識了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你們的心目中都是怎樣的孩子?大家來說一說!

3、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小朋友,同學們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了,能告訴老師他叫什麼名字嗎?

4、教師板書:瑞恩 教師繼續談話:瑞恩是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的六歲小男孩,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瑞恩,走進他的心靈深處,一起學習他的故事——《瑞恩的井》。 (設計意圖:使學生充滿信心的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 )、彙報預習情況

1、交流課前摘錄的生字詞和好詞。

2、教師出示課件:募捐、捐助、募集(他們是什麼意思?)

3、出示有關課文內容的填空題: 瑞恩是( ),他從老師口中知道( ),他還知道打一口井需要( )。於是,他( )掙到了70美元。可是這錢不足以打( )。在( )的幫助下,瑞恩開始了面向整個加拿大的( ),他的同學也加入捐助的行列,他們還與非洲的孩子( )。兩年後的.( ),8歲的瑞恩和媽媽來到( ),這裡有一口( )。當地的孩子們( )瑞恩的到來。現在,瑞恩的募集活動( ),那些錢將被用來( )。

4、根據同學們填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段。 (設計意圖:對學生預習能力的檢測,同時也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檢測。)

三)、默讀課文,談“知道”

教師將各大段分給各小組,各小組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找到最值得一說的內容,在班級上彙報。 (設計意圖:使學生充分享受自主權以及獲得教師與同學肯定的成就感,同時也使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會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必要性。)

四)、學生再快速讀課文,質疑提問

1、學生提問,學生回答。

2、教師提問;

①瑞恩的井——為了這個痛苦的社會。

②我希望非洲每個人都能喝上乾淨的水。 (這兩句話你如何理解?)

③小組合作交流彙報。 (注:這兩句話是本文的重點,如果學生在彙報中已經對這兩句話加以自己適當的理解,教師就沒有必要再出示這兩句話了!)

3、“我希望非洲每個人都能喝上乾淨的水”。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兩次!讓我們一起來做瑞恩讀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瑞恩的內心世界。(出示課件) 面對老師介紹的非洲孩子沒有水喝,瑞恩默默地對自己說—— 面對當地居民的真摯感謝,非洲孩子們灑下的熱淚,瑞恩更加堅定地對自己說—— (設計意圖:對學生不能夠深刻理解的內容,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的理解。)

五)、 感情薰陶、拓展訓練

1、教師談話:一個六歲的加拿大男孩,在他的身上有著怎樣的高尚品質?請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寫一段話評價一下瑞恩。 (學生暢所欲言)

2、教師再次談話:瑞恩這麼棒,這麼讓同學們崇拜,那你們想不想更深的瞭解他呢? (出示有關瑞恩的資料)

3、教師繼續談話:其實像瑞恩一樣為他人著想,為他人獻愛心的善舉,在我們這個“地球家庭”中有很多,你們能說一說嗎?

4、同學們的一字一句,讓老師感動,讓老師深深的感受到你們也是一個個充滿愛心的孩子。那麼就讓我們一邊看圖片一邊唱起“愛的奉獻”這首歌,感受“愛”的力量吧!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與寫話的形式,使學生深入瞭解主人公瑞恩得那個神品質;圖片與《愛的奉獻》這首歌的同時播放,使學生感受愛的力量,愛的偉大。)

六)、作業

瑞思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你的夢想是什麼,又如何實現呢?以“我的理想”為題寫一篇作文

(設計意圖:對自己人生價值的一個定向。)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本節內容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併為後面學習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規定和教材內容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1)說出種子的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原因。

2、能力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鞏固調查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蒐集、處理和加工資訊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培養: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1、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說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分析

1、 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體現探究學習

教材安排是先探究菜豆、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歸納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再通過種子與孢子的比較,最後得出種子植物能成為陸生植物優勢種類的原因,在 實際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課前佈置學生調查本校的植物種類,並查閱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並通過實驗驗證,這樣把本節課設計成了一個的探究式教學過程,容易使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更加主動、迫切,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 運用類比,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在學生觀察掌握了豆類種子的主要結構後,提出問題:“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中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引導他們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 體現開放性,拓展課堂教學

本節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作為探究物件,實際上適合探究的豆類種子比比皆是,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豆類種子,供學生探究,最後歸納出豆類種子的基本 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前一階段是開放的,不同小組可以選用不同的材料探究,留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空間,而後一階段則是通過交流、對比等思維的碰 撞,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探究種子內部結構的重點之一就是認識胚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為了解植物的一生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胚的各部分將來發育成什麼。小組討論設計 實驗方案,教師在給予適當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完成實驗步驟,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為下節課《種子的萌發》打下基礎。

(二)學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推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來認識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功能的,但應注意到七年級學生生物學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觀察方法及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探究實驗。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年齡段,敢於大膽猜想。而猜想是科學探究必由之路。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多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匯入新課,提出探究內容

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學校陸生植物種類有30多種,大都是種子植物。對校園中的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後,再找同學彙報蒐集到的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使學 生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了整體,通過資料學生很容易看出種子植物佔有絕對優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種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佔有絕對優勢?”教師引導學 生思考:種子植物與其它植物最大的區別?學生思索得出: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種子產生。種子具有什麼樣的結構能發育成一個新植株,不同的種子的結構是否也不 同呢?通過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二) 分組實驗,探究種子結構

1、觀察豆類種子

學生閱讀教材實驗內容,並說出觀察菜豆的步驟,師生共同總結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小組觀察自選的豆類種子,對照菜豆種子圖片來認識內部結構,要求 學生統一將各部分結構塗成圖片中對應的字型顏色。提供不同的豆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給種子染色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認識種子各部 分結構,並且樂於參與到這一探究過程中來。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不同的豆子,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有成就感,認 識到不同豆子的結構是一樣的。最後總結豆類種子的結構,從實物又回到圖片,進一步鞏固知識。

結合種子和幼苗的對比圖片,推測各部分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小組討論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有的小組說把種子種在土裡,每天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其 他小組的同學馬上說種到土裡就看不到了,應該用一個透明的杯子,把種子種在杯子一側,從外面能看到種子萌發的情況;還有的小組同學說不用土壤,放在水裡種 子就能萌發;有的小組還說用彩筆標記上這樣看的更清楚等等;再次探究這一過程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烈的討論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水平 得到提升。教師總結評價實驗方案,並且鼓勵學生課下大膽嘗試。事先準備一組種子萌發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對胚的各部分發育有更明確的`認識。

2、觀察玉米種子

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應該包括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言,其他同學評價,培養學 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課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重點提示縱切玉米種子的方法。課件出示玉米種子的切面後,讓學生猜測各部分名稱,往往對於胚乳部分學生 會猜測成子葉,這個出現錯誤的過程,正好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提醒學生注意玉米最外面是果皮和種皮癒合在一起,所以玉米是果實,習慣上成為種子。在教師指導 下分組實驗,個別小組投影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說明,其他同學評價。

3.歸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通過圖片複習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讓學生對照圖片設計表格歸納、總結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掌握比較這種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表格,培養學生處理加工資訊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強調胚的重要性。

(三)對蒐集的種子進行分類

展示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並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進行分類,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認識從區域性上升到整體,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從而有利於學生形成種子結構的完整概念。

(四)得出結論,完成探究活動

播放一段錄影使學生全面瞭解種子比孢子生命力強的原因,討論得出結論,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過程。

(五)課堂小結,點撥提高

通過課堂小結,把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知識網路。

(六)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練習:

熟悉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聯絡生產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目的是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資訊處理能力,發展和鍛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國小銜接的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運用,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突出興趣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融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異,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部分為選修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理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於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於教材的內容,迷信於教材的安排。

基於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製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現進行描述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出恰當的應答;

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鬆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幫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4) 文化目標

瞭解卡片的製作以及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標,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傑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常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他們有著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成功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它對於學生感知、領會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學生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學生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佈置學生借用yo-yo, 製作卡片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說學生、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策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於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佈置後,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幫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穫。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避免了大班教學中部分學生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國小生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複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鬆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孩子們合著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著,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快速說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複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絡的舊知識“Where is…”及“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學生,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呈現新知

複習完後,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麼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學生們關注著事情的處理,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把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學生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學生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學生感知和領悟語言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孩子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昇華。

3. 反覆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學生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接著,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笨拙地擺弄著,總也不成功。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都爭相想上臺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說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臺,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幫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部分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後小組互相幫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學生操練的“面”和“度”,使學生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學生學習 的興趣。”此設計就抓住了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激起了學生學習慾望。該任務的設計也體現了為做而學,學了就做的任務型原則。

4. 學以致用,運用新知

在這個部分,教師首先展示課件:在優美的輕音樂中,一張張精美的卡片在眼前不斷閃現,色彩斑斕,造型美觀…… 一張完美的卡片應該是這樣的。而此時,師生手中卻只有一張事先做好的半成品卡片——全都沒有著色,而且現在每個孩子手裡只有一種顏色的蠟筆。為了使自己的卡片也色彩豐富,孩子們必須要主動向他人借筆。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任務的要求:運用所學英語借蠟筆完成卡片製作的任務;注意恰當地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同學間應當互相幫助。

此時,同學們在老師建立的一個貼近生活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的壓力,積極主動的用英語進行真實的交際。這一刻,英語不再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是成為了一種幫助他們做事的工具。這時,英語教學也跳出本學科的狹隘範疇,與美術、手工學科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學科間進行了有益的滲透。這個活動,不僅是讓教師達成了教學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更是讓教師完成“塑人”的任務—— 加強學生品德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互相幫助,懂得共同合作,懂得分享,懂得做人的道理。

5. 家庭作業,學習延伸

u 向你的父母或朋友展示你的作品,請他們做出評價;

u 教你的朋友或父母製作一張window card.

在作業佈置上,我採用了展覽式、拓展式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同時也延伸了學習的空間,給學生課後創造了機會運用英語,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做到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便於師生歸納總結。

八、歸納小結

綜觀整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為主導的原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設計教案時,我努力遵循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多樣性的評價,深思自己的教法是否科學,學生的學法是否可行……但我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責任。對於孩子們,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道德的養成、心靈的健全、人格的完整。我們通過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快樂和自信,讓每一顆心靈都感受到平等、尊重,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贏得未來。

曾在某本教育雜誌看過這樣一段話:學習從需要開始,反思從課堂開始,超越從探究開始。最後以這段話結尾共勉,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超越自己,為我校國小英語添磚加瓦!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黃山奇鬆》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於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鬆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二、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感悟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的姿態美。

三、說教法

1、創設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們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級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上課伊始,採用電教媒體出示黃山風景圖片,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緩,身心獲得了愉悅,無形中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恰當和諧的感情基調。

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圍繞教學目標,以“讀”為主線,注重引導。

3、延伸開放,拓展深化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品味“迎客鬆”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說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並加上動作)。

四、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圖片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瞭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計算機網路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1、匯入課文

以“黃山四絕”引入課文,課件出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黃山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奇鬆”則情有獨鍾,今天就讓我們去仔細觀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板書題目:奇鬆)根據題目讓學生提出疑問(黃山奇在哪兒?)(讓學生質疑培養了學生質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活動)

3、初讀感知(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朗讀課文(2)簡單說說黃山鬆奇在哪兒?

4、交流

5、精讀課文。主要採用抓住重點段也就是課文第2段引導學生自讀感悟鬆之奇。黃山鬆奇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節。讀後請同學們交流對自己喜歡的一棵松樹的感悟。這兒我主要介紹如何引導學生感悟迎客鬆之奇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討論,全班交流。

出示語句,再讀體會。

6、品讀語句,感受鬆之奇。引導學生交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到以下幾點

交流:一奇在姿態

姿態優美遒勁(理解):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二奇在生命力強

迎客鬆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800年,“飽經風霜”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鬆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想象一下:

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麼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鬱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麼瀟灑、挺秀,真是一棵奇樹!

三奇熱情好客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讓學生在網路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資訊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