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說課稿2.52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說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藏戲》。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概述

這篇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比喻句概括介紹藏戲的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藏戲的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選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2、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藏戲的形成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體會藏戲的特色以及藝術魅力。

難點: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4、課時安排

整課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課為第二課時。

5、教具準備:藏戲的ppt課間及藏戲的視屏片段。

二、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閱讀實際情。

況,主要採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字之間的互動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讀書、思考、交流時間。採用現代教育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激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落實到實處。

三、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直接匯入。

1、(播放藏戲視訊片段)問同學們這是什麼圖片(生回答是藏戲),這時板書:藏戲並說今天我們就走進課文《藏戲》,去了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吧!

2、介紹藏戲(出示藏戲知識幻燈片)藏戲是以民間歌舞形式來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表演藝術。藏語叫“阿吉拉姆”,“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都是藏族人民對藏戲的暱稱。

(二)聽課文閱讀(播放閱讀課件),讓學生弄清文章是從那幾個方面介紹藏戲的,用自己的話說說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它有什麼特色。(生會回答:講了藏戲的形成、開山鼻祖唐東傑布、藏戲面具的特點,講了它的發展等)在此教學環節中,留給學充足的讀、思、議的空間,促進學生與文字以及學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初步感受藏戲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美麗的藝術特色。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總結每段段意。

(1)讓學生閱讀第一至三自然段,並指明生回答,這段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學生會回答:藏戲是帶著面具演出的;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一部戲可以演出三到五天。)再問學生這三個自然段有什麼特點?(生答:反問句)

師小結:對這三句都是反問句,以三個反問句開篇,先聲奪人,強調了藏戲的三大特點:藏戲是帶著面具演出的;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一部戲可以演出三到五天。這種寫作方法叫反問開篇法。(板書第一部分用反問句揭示藏戲的特點。)

(2)師讀4—7自然段,要求學生思考本段告訴我們什麼故事?(生答:唐東傑布的故事)再問唐東傑布有哪些傳奇色彩?(生答:唐東傑布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原因、怎樣組織戲班子去籌錢修建58座橋樑的故事。)那們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哪個自然段講了唐東傑布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原因呢?(生回答:第五自然段。)因為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樑,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於是,年輕的僧人唐東傑布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為民造福。對非常對這句話用精煉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說明了唐東傑布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間接地歌頌了他為民造福的高尚品質。

接著問那唐東傑布為了實現自己的巨集願,又是怎樣做的?

小結:對這部分講了唐東傑布在雅魯藏布江上建造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開山鼻祖的故事。(板書第二部分藏戲的形成)那麼老師想問你們知道唐東傑布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時利用用幻燈片介紹唐東傑布及展示唐東傑布的畫像。

藏戲之神——唐東傑布(1385—1464)著名建築師,藏戲的開山鼻祖。藏民歷來把他看作是創造藏戲的戲神和修建橋樑的鐵木工匠的“祖師”,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西藏過去的民間藏戲活動中,都把湯東傑布作為戲神來供奉祭祀。藏戲演出場地中心都供有唐東傑布塑像或唐卡畫像,開場戲也主要是祭頌唐東傑布的內容,看戲的觀眾捐贈東西時,也首先要向唐東傑布神像獻哈達。在西藏許多寺廟裡也都供奉著他的塑像或畫像,向他叩頭祈祭的人絡繹不絕。

四、板書設計

我國常見劇種簡介。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

豫劇: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臺,當地稱為“靠山吼”。因為河南省簡稱“豫”,所以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

越劇中國傳統戲曲形式。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地。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演員初由男班演出,後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五:教學反思

《藏戲》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都比較強的民俗散文。這篇課文條理非常的清晰,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尤其是在學習藏戲的特點這部分時,有部分內容是寫藏戲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價值判斷和是非觀念。老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學生可以輕鬆的理解這部分內容。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本二年級上冊第19課。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平時都可能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故事:李麗上美術課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園園借,林園園不借給她,她只好用藍鉛筆畫樹葉,林園園看了後羞愧地臉紅了。故事內容淺顯,孩子們容易體會情感:我們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不能自私。因此學習起來並不困難,只要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確的理解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確的理解課文內容,從中體會出道理。

國小低段從文字中體會情感(道理)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習技能的培養。《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裡要求1—2年級的學生掌握基本識字,標點的同時還要能在閱讀方面:“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口語交際中能與人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在這樣“道理”不是很難懂的文本里,我們可以採用讓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課文的中間部分剛好是以對話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進而在這個環節上讓學生進行自主體會,讓文字與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對話的同時,還學會去體會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情感,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鍛鍊和積累。並初步學習記敘文的敘事方法:起因、經過、結果,為孩子們今後進入中高段閱讀學習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礎。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目標:

1、認識“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區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重點和難點

1、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區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課程安排

第一課時:1、讀書和拼寫生字、詞語;並掌握生字基本結構和拼音。

2、能讀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課時:1、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區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說說自己的體會。

學法:

基於這樣的理解,針對本班學生的學情:第2課時教學時宜採用:本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與文字進行一次深層次的對話之後,將之轉變為課堂設計的大框架,試圖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生成師、生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字,注重學生的動態生成和能力培養。故我今天重點說的是第二課時內容。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上節課我們都已經把文章好好地讀了幾遍,有些同學也能說出課文裡的故事了,可是老師還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文章的題目是“藍色的樹葉”呢?樹葉都是綠色的,可它是誰造出來的?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讓學生在把握課堂基本內容之後開始深入瞭解課題。學會讀文章先從質疑課題開始。)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那我們一起來重新走進文中的美術課堂,來看看她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2、研讀第1自然段

指名讀

重點感悟出: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事情

(讓學生體會敘事文章的開頭可以交代這樣的資訊,還可以看出此時的李麗正在需要幫助,從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讀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語言

研讀第一次對話

(1)、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預設)林園園明明畫好了,為什麼說‘我還沒有畫好呢?

(活的課堂應該是教師、文字、學生之間對話生成的課程,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地預設,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活躍)

(2)指導讀李麗與林園園的第一次對話,(分角色朗讀)

“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體會李麗有禮貌、請求、商量的語氣

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沒畫完呢。”———————隨機理解“吞吞吐吐”,什麼叫“吞吞吐吐”,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什麼情況下會“吞吞吐吐”。進而體會林園園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說的心情。

(學生體會新詞又通過聯絡生活來體會,並表達出來,對詞語的理解會更深刻。對人物的做法的對錯會有所判斷。)

研讀第二次對話

a、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

b、引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李麗請求、誠懇、和小心謹慎的語氣,體會林園園不樂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讀:感悟對話,引導互換讀

研讀第三次對話

小組合作讀,想一想:你從哪裡體會到什麼?

整體感悟三次對話,感受心情小組討論併發言。並回顧全文,你是重點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讓學生體會出來之後,回到全文中去總結重點詞句,鍛鍊閱讀能力)

4、感悟結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們在李麗的身邊聆聽了這個對話的全過程,我們的內心有什麼想說的嗎?孩子說感受: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嗎?當時你們是怎麼做的?

(讓學生與文字對話,產生共鳴,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價值觀得到薰陶。並在口頭表達上也會有所鍛鍊)

5、總結全文,概括框架

我們來重新看看今天學的文章題目:藍色的樹葉

明白為什麼樹葉是“藍色”的嗎?(題目是結果)—————學生說出:是李麗沒有綠鉛筆(原因)————她可以解決綠鉛筆的問題嗎?去借筆沒借到。(經過)

教師配上板書(學生概括的語句)

同學們把這三句話來概括後進行排序:

1、李美術課時,李麗沒有綠鉛筆畫樹葉(原因)

2、麗向林園園借筆,但她不願意借給她(經過)

3、李麗就用藍鉛筆畫樹葉(結果)

總結出這篇寫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經過——結果。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到我們寫作文中去。

(學習語言不光是為了識字認詞,薰陶我們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時候學時為了學以致用。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緊緊扣住“三維”來進行學習,並特別注重閱讀能力地培養是我本節課的目的。)

教學板書:19藍色的樹葉(結果)

時間:美術課上

人物:李麗林園園

1、李美術課時,李麗沒有綠鉛筆畫樹葉(原因)

2、麗向林園園借筆,但她不願意借給她(經過)

3、李麗就用藍鉛筆畫樹葉(結果)

道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說課稿 篇3

《蝸牛的獎盃》是蘇教版小語國標本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講述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這篇課文課文長短適中,但層次清楚,內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強,非常適合二年級學生表演朗讀。

我班學生中也有成績好,驕傲自大的自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正好是對他們進行一次思想道德教育。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及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方法,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惟恐、生怕、退化”等。認識 1個多音字“強”。

2、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圖文對照來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和提高學生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

3、通過感悟,引導學生感受故事的內涵,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其中目標1、2是教學的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想用兩課時進行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將圍繞“猜謎引入、設定懸念,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自主學習、書寫生字”這三個環節,引導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首先:以謎語:“雖然叫作牛,不能拉犁頭。說它力氣小,揹著房子走。”引出“蝸牛”並板書,隨即貼出蝸牛爬行圖,請學生介紹一下蝸牛。(目的是給學生強調蝸牛揹著重殼慢慢爬行的模樣,為設懸念作鋪墊。)其實很久很久以前,蝸牛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它是-----出示第一自然段,自讀,回答,(相機貼蝸牛飛行圖)。然後設定懸念:蝸牛怎麼會變成這樣的呢?學了《蝸牛的獎盃》,你就明白了,補充完課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文字。我們說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在這裡我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處理,以一自然段的內容引發學生形成新舊認知矛盾的衝突,引領學生去發現,激發學生產生與文字對話的強烈慾望。

接著,學生走進文字,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如:“蜻、強”等。逐段檢查朗讀,相機理解一些詞語。讓學生結合做動作來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甩”。對文中較難讀的句子如“第二段”,我將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重點加以指導。在讀通順、讀正確課文的基礎上,試著說說:蝸牛怎麼會變成這樣的呢?從而理清課文層次,整體感知文字的內容。我們說學生在“我要知道,因此我要讀”這一動機的導引下,初讀一定會認真、效率一定很高。只有在讀準、讀通、讀懂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的深入的對話,為第二課時的精讀感悟奠定紮實的基礎。

最後書寫左右結構的生字“膀、蜻、蜓、蜂、怕、硬”,其中“蜻、蜂、怕”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習,教師示範書寫“膀、蜓、、硬”。

下面我重點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主要安排了複習匯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書寫生字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匯入

我先複習認讀“有力、自由、遙遙領先、得意洋洋”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並相機進行正音。接著選擇其中一兩個詞,結合課文內容說句話。

第二環節:精讀感悟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於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而是通過創設情境,圖文對照,感受想象來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蘊含著的深刻道理。

我準備先創設一個飛行比賽的情境:引出文字第二自然段,讀後說說自己的體會,接著再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讓學生看圖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 “遙遙領先、甩”的意思。播放飛行比賽的動畫,有感情朗讀。有聲有色的動畫片,一方面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蝸牛遙遙領先,甩下了所有的對手”這段文字的理解。引導觀察:參加飛行比賽的昆蟲的翅膀,你發現了什麼?引出第一自然段,蝸牛贏得比賽的關鍵是----它有一雙“有力的翅膀”。齊讀一、二兩自然段,從中感悟出蝸牛憑藉自己一雙有力的翅膀在一次飛行比賽中,奪得了冠軍。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這隻獲勝的蝸牛,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那你得了冠軍以後會怎麼做呢?引出第三自然段”。著重理解:“成天、生怕、惟恐”。利用相關的語句,學生已有的經驗,理解“成天”;“惟恐、生怕”的區別上有一定的難度:我準備充分運用文字,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換位思考,讓學生說兩句話的意思,從而突破難點。

正因為蝸牛成天揹著獎盃,日子一長,蝸牛變成什麼樣了呢?自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這裡我重點抓 “退化”,這個詞學生比較難理解,我準備藉助圖片,充分發揮了圖片的作用,通過演示蝸牛前後樣子的變化,讓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到原來的蝸牛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現在翅膀沒有了,已經“退化”了。本段要指導學生讀出無奈、後悔的語氣。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

讓學生觀看動畫片,老師進行講解:“老蝸牛帶著小蝸牛在草地上慢慢地爬行,他們看見天上自由飛翔的蝴蝶,老蝸牛低下了頭,嘆了一口氣,對小蝸牛說……”讓孩子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老蝸牛會對小蝸牛說些什麼?動畫的音、視、圖等效果,使學生學習的激情更高漲了,孩子們主動參與討論,積極的上臺戴上可愛的頭飾老蝸牛、小蝸牛,進行即興的表演。一組又一組的演示,使學生更加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揭示了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那就是“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

第四環節:書寫生字

我準備引導學生學習剩餘的4個生字,其中“翅”字,先教偏旁“支”,提示捺要寫得長,“羽”字寫得瘦、緊寫,要站在捺上面,“蜜”聯絡蜜蜂是昆蟲,記住下面是蟲字底。精講多練,準備留5、6分鐘讓學生寫字,同時播放輕柔的鋼琴曲,創設良好的書寫氛圍。

說課稿 篇4

一、本課在本組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義務領航員》是國標版省編教材第五冊第九版塊的第二課,在本單元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本課教材分析:

《義務導航員》講述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在一隻白海豚的帶領下海輪平安順利地通過了一條地形複雜,風浪又大,經常發生事故的海峽。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人類可愛的朋友——海豚。並在課文的第四段用了兩處筆墨寫海豚的動作,從海輪上的人們對海豚動作的不理解,到最後解讀了它的動作,從而海豚與人類心靈相通。本文的最大特點是在敘事當中描寫,使人們愛上這個小生靈,人們與大自然的和諧的關係。本課承擔的知識與能力訓練點是繼續學習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三、教學目的(第二課時):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用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為什麼說海豚是義務領航員,為什麼這是個神奇的故事。

3、懂得人類和動物和平相處、和諧互助的關係。

四、教學中著重體現以下幾點:

(一)採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從而領會課文內容。

詞語的教學是中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此時打好基礎,才能為將來升入高年級做好準備。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很多。在本課74頁就有“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學詞語”的課後題。其實如果能很好的設計教學的話,這道題可以在新授中完成。

1、字典解詞法

提前佈置學生查“海峽”的意思,並告訴學生用向字典這位不說話的老師請教,是很好的學習的方法。並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經常用到。

2、做動作解詞法。

在課文的第三段,抓住了白海豚的一系列動作進行描寫。在此處教學中,採用邊做動作邊讀文的方法學習課文內容。如“在半空中畫出了一條優美的弧線------”學生只要用手在空中比畫一下,就可以明白意思了。

3、換詞解詞法。

這種方法在課文中是常見的的解詞的方法,在本課中也繼續採用,如:彷彿、居然等詞語的教學都將採取這種方法。

4、比較解詞法。

課文描寫海豚的第一處動作的時候,用了一個關聯詞語“一邊……一邊……”,讓學生比較如果把它換成“一會兒……一會兒”行嗎?學生在比較中知道是不可以互換的因為兩者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從而明白詞語不可以隨便使用的道理。

5、反義詞解詞法。

課文中有一句:“海輪居然平安地通過了那段危險的海峽。”“危險”一詞將採用找反義詞的方法,理解“危險”的含義。

6、模仿聲音解詞法。

在教學中,汽笛的聲音將採用模仿聲音的方法理解。

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很多,在本課只涉及到一部分。在這一課時沒有針對理解詞語的方法進行總結,將在第三課時進行歸類。

(二)長課短教,文章內容的“取”與“舍”。

《義務領航員》這篇課文是一篇敘事文,在教學時,我主要體現了長文短教的方法。只抓住兩處進行重點的教學,分別是:第二段、第三段。在第三段也只抓住了海豚的兩處動作進行理解。這樣教學的好處是避免了面面俱到的煩瑣教學,化難為易,刪繁就簡。既能理解好,也能讀好。其他部分,教學時採用引讀、齊讀的方法一帶而過,注意到了文章的整體性,又可以突出重點。

(三)運用想象,理解詞彙。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在課文的第二段,向我們簡單的介紹了一條海峽,如果僅僅從表面意義上說,他的.語言文字不足以讓人感到震驚。而本段在本課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真正感受到了了海峽的危險,才能感受到海豚的引路的重要性,既而感受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海峽的危險,我設計了想象這個環節,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聯絡生活的實際進行中,我給學生準備了海豚救人的原因的文章,可是,放在教學中總覺得不倫不類,後來經過反覆思考,我發現我們的文章太美了,它屬於感性的內容,我的資料太理性了,放在課文中太生硬了。其實,我們在乎的不是海豚為什麼導航,而是海豚與人的這份美好的故事,這種故事留在學生的腦海中,將是多麼美好的人與動物的和諧的畫面。當你理性的講出結果的時候,這種美好的感覺就完全打破了,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所以,我最後只一句點處了原因,更多的是提倡學生在腦海中留下這個美好的故事。

(四)帶著感受讀文,真正實現讀者與文字的對話。

第二學段在讀的要求上是這樣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注重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所有的朗讀都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如:學生感受到海峽的可怕後,帶著這種感覺去朗讀;感受到海豚的動作意圖後,帶著喜愛、佩服的感覺朗讀課文等等。學生的朗讀最後的結果不僅僅是正確、流利,最後能真正達到有感情。

這是這節課主要體現的幾點,至於效果,還是要讓課堂教學結果說話了。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南北氣候的差異和東西乾溼的差異,為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氣候第一部分內容。我將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四個環節進行。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紹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徵,各節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本節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徵。氣候特徵可以通過其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徵首先應瞭解氣溫和降水,而且氣溫和降水的分佈及特點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這些知識,有利於理解各區域地理環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差異。因此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佈圖,瞭解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及降水分佈特點,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瞭解我國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劃分地區;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性;

過程與方法:精心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和探索性,著力體現課改綱要中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2、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分佈地區。

3、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佈圖的技能

教學難點:有關氣候圖的分析判讀。

等值線圖在七年級上學期初步學習,但由於時間久遠,平時學習中少有接觸,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

本節課內容多,如何做到省時高效?並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興趣,本節課主要採用了競賽法和情境教學法。

競賽法:在教學手段上加以變化,就會賦予地理課堂更高的生命力。針對學科現狀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競賽這種形式容易激發學生鬥志,讓學生主動積極參於,而且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持久。

情境激趣法: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著的教材,將地理問題生活化,

更能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這一基本理念。

三、說學法: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 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用圖: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影象中獲取地理資訊、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學會探究:在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3、學會合作: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喜歡旅遊嗎?旅遊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豐富我們的生活,更能增長我們的知識,現在,就讓我們體驗一次旅行的快樂!讓我們先到祖國東南的魚米之鄉……,再去看看東南的熱帶風光……

展示我國有特色的傳統民居(江南古鎮、竹樓、北方火炕、窯洞等圖片),教師啟迪學生認識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係,在欣賞與評價中感知中國氣候的多樣性,進而匯入本章節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氣候多樣 季風氣候顯著的學習。

設計意圖:

從生活中提煉地理有關的知識,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初步感知我國氣候的多樣性,進而匯入新課。

(過渡:我還知道一條非常有趣的旅遊路線,你想去嗎?“一個人在旅遊時必須帶上知識,如果他想帶回知識的話。”,出發前看你具備這些知識嗎,教師組織競賽)

(二)競賽鬥智,知識預備

競賽形式:搶答計分

競賽題目:

1、反應氣候特徵的兩個基本要素。

2、影響氣候的因素有那些(補充人類活動同樣影響氣候)

3、在地理學習中,我們通過什麼方式瞭解各地的氣候分佈情況?氣候圖有哪些?

4、等溫線地圖是如何繪製的?

5、閱讀等溫線氣候圖。(以我國一月份平均氣溫圖為例,課件展示)

(1)讀出各等溫線名稱;

(2)根據等溫線形狀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

1、這部分內容是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等值線圖又是本節課難點。有必要拿出時間進行知識的重組和再現。而由競賽形式呈現,旨在化枯燥為生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是為了省時高效。為新知識學習打基礎。

2、動態再現等溫線氣候圖,重在強調重點,並在地圖的運用中化解難點。

(三)情境設計,問題探究,認識我國氣溫分佈特點

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旅行的條件,自駕遊更讓你樂趣無窮。選擇你喜歡的一款跑車,在祖國的懷抱中暢遊:

情境一:寒假自駕遊(參考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

路線:漠河—錦州—武漢—三亞

遊記:沿途你的`著裝有何變化,你看到的河流都結冰了嗎?

探究問題: 1、我國冬季氣溫分佈規律,分析成因。

2、計算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值。

3、0°C等溫線經過的地方。

情境二:七月份暑期再遊(參考圖:我國七月份平均氣溫圖)

路線:不變,

遊記:你的著裝又有何變化,你能找到比這條路線涼爽的地方嗎?

探究問題:1、我國夏季氣溫分佈特點。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等地區氣溫較低的原因。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知地理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產生了對地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

2、在探究問題中,多角度、多手段地培養識圖、用圖的地理技能。

※學生容易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國冬季氣溫南北溫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溫差不大?

(過渡:氣溫影響人類生活、生產。)

(四)圖解圖練,記憶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具體環節:

1、出示活動積溫的概念,學生理解認識

2、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劃分圖

3、競賽記圖:最快的速度判斷主要城市、地形區所在的溫度帶

4、填圖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地圖的功能,講練結合,識圖比賽旨在喚起學生的無意識記憶,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達到更高的記憶效果。

(五)旅遊見聞,感知氣候對生活生活、生產的影響。

1. 旅途中,你是在哪裡看到如下場景:柑橘園、蘋果園、香蕉園、火炕、建築物…

2. 說說旅遊中還有什麼有趣的見聞。

設計意圖:

豐富知識外延,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開放式問題的提出,啟迪學生思維。

(六)知識技能運用,小組探究我國降水的分佈及乾溼地區的劃分

情境設計:十月金秋遊:

旅遊路線:東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吐魯番盆地(旅遊叄考圖: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乾溼地區圖)

小組探究問題:

1. 沿途你們穿越了那些降水量線,總結我國降水分佈總趨勢,

2. 觀察等降水量線走向,分析我國降水分佈成因。

3. 你找到800mm等降水量線了嗎?它與我國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

4. 我國有哪些乾溼地區,你們記下了嗎?錦州屬於哪個乾溼地區?

5、東北地區東部降水量並不豐富,為什麼為溼潤地區呢?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6、旅遊的收穫真不少,這麼多精美的照片是在哪裡取的景(展示植被 旱地 水田 牧場 蒙古包 居民建築等圖片,學生辨析)。

設計意圖:

1、在“氣溫差異”的學習之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等值線地圖及分析氣候成因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2、通過小組探究、小組彙報,利於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度,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七)知識外延 人類生活影響氣溫和降水

氣候影響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你知道嗎?我們人類的活動也同樣影響著氣候。

補充資料:如溫室效應,沙塵天氣、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災害等等

設計意圖:人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讓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八)歸納小結:今天我們大江南北一番暢遊,你快樂嗎?你有收穫嗎?那麼請你談談。

設計意圖:鞏固強化,瞭解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究教學對策。

(九)回顧反饋:回顧舊知識,強化記憶。

(十)課外探究:調查家鄉的民居特色、飲食習慣、文化習俗、農業生產等及它們與氣候的關係。

板書設計:

緯度 冬季:南北溫差大

海陸 氣溫 夏季:普遍高溫 活動積溫—溫度帶

地形 氣候多樣 (青藏高原等地除外) 生活、生產

洋流 降水 :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乾溼地區

…… 蒸發量

設計意圖:網路化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完整。

說課稿 篇6

活動目標:

1 、情感目標:欣賞散文詩,體驗和爸爸在一起的愉快、安全、甜蜜的感覺。

2 、能力目標:願意用簡單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爸爸。

3 、認知目標:理解爸爸的辛苦,樂意大膽表達對爸爸的愛。

活動準備: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遊戲的圖片、《好爸爸壞爸爸》 flash 、錄音機、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散文詩。

1 、談話:剛剛我們已經認識了,我可都記住你們了,你們還記得我是誰嗎?(湯老師)以後我們就都是朋友了啦!今天這裡有很多客人,我們跟他們打個招呼吧!

2 、出示圖片,引出散文詩。

教師:我還有兩位朋友想介紹給你們認識,現在來把他們請出來吧!(出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圖片)。

提問:

⑴你們認識他們嗎?

⑵你們知道他們是什麼關係嗎?

⑶你們猜他們是在幹什麼?(玩遊戲)

教師小結:你們一定也和爸爸玩過很多好玩的遊戲,那你們都玩過哪些遊戲呢?

(可用自己和爸爸玩的遊戲來引導,你們玩過這樣的遊戲嗎?你們還怎樣玩過?鼓勵幼兒大膽說)

總結過渡:我們都喜歡和爸爸玩遊戲,我們玩的遊戲各種各樣。今天,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我爸爸》。散文詩裡說的是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在一起開心地玩各種有趣的遊戲,他們玩的是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我的爸爸》。

1 、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詩《我爸爸》。

2 、教師提問並根據幼兒回答表演。

問題:

⑴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玩過的遊戲,你記住了那一個?

――爸爸舉起我,像什麼?

――坐在爸爸翹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麼?

――爬到爸爸的大腿上再滑到腳上,像玩什麼?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什麼?騎上爸爸的脖子,就像到了什麼地方?現在誰最高?

過渡:你們想玩這些遊戲嗎?那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把散文詩裡的遊戲記住了,回家和爸爸一起玩。聽的時候可以和老師一起做遊戲的動作。

再次完整欣賞散文詩,可引導幼兒在欣賞的同時根據散文詩的內容做動作,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三、通過提問,激發幼兒愛爸爸的情感。

1 、 小頭爸爸能把小偷兒子舉的高高的,力氣真大,真了不起!你們的爸爸也都很了不起。現在,湯老師想請你們來說說自己的爸爸。告訴大家,你的爸爸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他都會做哪些事情?什麼事情做的最棒?爸爸為什麼要這麼做(辛苦)?你的爸爸這麼辛苦,你想你想為爸爸做些什麼事情讓他高興?想對他說什麼?

2 、教師說自己的爸爸,引起共鳴。

我的爸爸也是一位老師,我的爸爸每天晚上都看書、改作業,他的字寫的.很漂亮。他喜歡釣魚,也會說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經常一起打掃衛生。我喜歡我爸爸。

四、欣賞《好爸爸壞爸爸》,昇華愛爸爸的情感。

你們喜歡自己的爸爸嗎?看得出來你們都是懂事的乖孩子,老師很高興,送你們一首好聽的歌曲《好爸爸壞爸爸》,這到底是一個好爸爸還是壞爸爸呢?我們來聽聽!

欣賞歌曲第一段:你聽到這個爸爸做了哪些事情?他是個怎樣的爸爸?

教師小結:

爸爸有時候也會打我們,那是因為我們做了錯事,爸爸想幫我們改正過來,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棒!其實爸爸還是愛我們的。

欣賞歌曲第二段:現在我們接著往下聽,也可以學學爸爸在做事情的樣子。

教師小結:

爸爸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是一直愛著我們的,你們一定也都愛自己的爸爸,把你們今天說的想為爸爸做的事情,回家真的為爸爸做一做,想對爸爸說的話也對爸爸說一說,爸爸一定會非常高興。回家別忘了和爸爸一起玩玩我們今天玩的遊戲哦!

標籤:說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