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說課稿7.83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加以說明,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是國中數學一節十分重要的內容。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一個回顧和延伸,又是以後學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基礎,同時它還進一步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圖形遷移能力;並且通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滲透了化歸思想。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綜上所述,本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應用意識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八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內的絕大多數幾何概念及定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條件中,又有許多頗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因此,由教師組織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不僅成為可能,又可以作為國中幾何知識綜合能力的一次檢驗、一次再提升!

二、學習目標分析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經過探究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並能靈活運用。

2、能力目標:經歷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推理論證的能力。體會在證明過程中所運用的歸納、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活動,去觀察、猜想、分析,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勇於思考的好習慣。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這節課通過“觀察—猜想—驗證—說理—建模”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新知,根據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將本節課的重點定位為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兩種判別方法。難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的理解和應用,突破難點的關鍵是:採用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及化歸的教學思想。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本節課通過設疑—引探—交流—運用—小結的教學方法,在教法上突出了三個特點:動、變、引

1、動(師生互動):給學生足夠時間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與老師共同探究判別方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變(多層變式):通過多種交流手段(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和師生交流),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3、引(適當引導):在教學中對思維受阻的地方,教師通過層層鋪墊,給予必要的引導,做到“引而不灌”,教師的引是為學生更好地學。

通過這三個方面師生雙邊活動,最終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落實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學法分析

為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親身體驗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著重培養了學生對待事物要大膽猜想的習慣。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猜想—論證—歸納這一學習過程,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之上自主建構新知。

四、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共分為三個環節:設疑匯入、探索新知、回顧反思。下面我將從每一個環節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和教學目的控制等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設疑匯入:

老師檢查學生的作業(自制平行四邊形),通過學生的手工製作,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制平行四邊形,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瞭解平行四邊形的特性,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老師檢查完學生的預習作業後。用一連串的疑問匯入新課,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探索新知(本環節共分為6步:回憶舊知、大膽猜想、實驗驗證、定理證明、小試牛刀和我是老師)

1、回憶舊知

2、大膽猜想

猜想是數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由問題你能判定自己的製作的模型一定是是平行四邊形嗎?讓同學們大膽猜想,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的猜想,肯定猜想成果,不論對錯。培養學生養成對待任何事物都要善於猜想的習慣。(教師可提示: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3、實驗驗證

四人一小組,每組發若干小棒,根據我們的猜想試著擺一擺,看看擺出的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展示部分學生的實驗成果。並由此得出正確的猜想。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實驗得到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體驗數學發現和研究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

教師提問:說明一個猜想命題是錯誤的,只要舉出反例即可。如何說明一個猜想命題是正確的呢?引導學生得出:還需要進行理論證明。從而進行下一個環節:

4、定理證明(整個過程由老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得出定理證明的過程。)

老師總結:此證明是將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利用定義證明出是平行四邊形。整個方法是將平行四邊形轉換為三角形,新知識轉換為已學過的知識,這種思想方法叫化歸思想。

5、小試牛刀

出現兩道練習題,通過小試牛刀,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恰當的鞏固和提高。

6、我是老師

四人一小組,每兩人出一題,(要求解答本題時需用到平行四邊形的判定1或2)然後交換題目作答,判斷對錯,最後在老師的指引下全班交流。看看那組表現最好。在老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下主動地從事觀察、思考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而通過學生自己出題解答代替由老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傳統方法,由被動變主動,徹底改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

三)、回顧反思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整理。讓學生自由的發言、交流。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後繼學習的激情。

四)、評價分析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滲透。與此同時,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啟用學生的思維,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縱觀整節課,學生得到了展現風采的'舞臺,知識、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我作為教師也對新課改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此為起點,與學生不斷創新,再接再厲。

本節課主要思路:教師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逆命題入手,通過觀察、猜想、推理、討論、歸納,得出正確的判定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體會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通過展示同學們熟悉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曾經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經歷。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2、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

(2)怎樣判斷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逆命題成立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本節課深入研究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探究1: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用小釘絞合在一起,作成一個四邊形,使等長的木條成為對邊。轉動這個四邊形,使它改變形狀,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它一直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請說出其中的道理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成果。學生共識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進行解釋,但解釋的過程有的是通過三角形全等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證明(化歸思想),有的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用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得到。老師在肯定同學們積極思考的同時,強調量一量,算一算是學習幾何的初步感知階段,要想公認它的正確性,必須經過用已學的定義或定理推理說明。設計意圖:既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又讓學生明白學習幾何須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嚴密的思維能力。

啟發探究,總結規律: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探究1:如圖,取兩根等長的木條AB、CD,將它們平行放置,再用兩根木條BC、AD加固,得到的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成果。有的用定義,有的用判定1,通過比較兩種證明方法都可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一題多證,引導學生在運用定理進行推理的過程中,因果關係層次要清晰。

啟發探究,總結規律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探究3:在釘制平行四邊形框架時採用了下面的方法。

如圖,將兩根木條AC,BD的中點重疊,並用釘子固定,則四邊形ABCD就是平行四邊形。請你說出其中的道理?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成果。學生目前已有三種判定方法可用,通過展示,學生各有所取,然後讓學生比較、篩選最優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多掌握一個定理,就多了一個證明幾何問題的途經;多學習一些知識,就多了一把解決人生問題的一把鑰匙。知識越多越聰明。

啟發探究,總結規律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展示成果,歸納總結

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1、從邊與邊的關係: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從對角線的相互關係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範圍等),通過對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比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4、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代入知識應用環節。

設計意圖:兩道練習題由淺入深、各有側重,其中習1……習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5、學以致用,建立模型

實驗室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片,某學生在做實驗時,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圖所示),同學們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重新畫出來?(A,B,C為三頂點,即找出第四個頂點D)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課後思考:試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為下一節學習“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作鋪墊。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六、《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導中有練、有思、有研,改進教師先講知識,然後再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使講、練、思、研融合在一起,整節課學生能始終處於思維活躍狀態,讓學生充分體會快樂學習。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出現了很多的閃光點,對我的啟發也很大,真可謂教學相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教學中應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避免教學內容的過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去理解和把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推理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收穫:學生對三個判定的掌握比較好,而且由於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判定都進行了數學語言和符號語言的書寫練習,因此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在習題課上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寫出比較完整的證明過程。

不足:幾何證明題一直是學生的一個弱點。八年級的學生按照課標不要求規範的證明過程,但是考試卻要求書寫嚴格的過程,由於沒有規範的例題示範以及有關習題,所以學生的幾何證明題仍然是一個弱項,因此習題課上有部分學生仍然存在會分析,但是書寫不規範的情況,這在今後的學習中是一個需要改變和提高的部分。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大家好,我叫孫淑娟,來自長沙市芙蓉區大同國小。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夏夜多美》第二課時。《夏夜多美》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

元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為主題,讓學生體會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寫了夏天的美景,又寫了夏天的情趣,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二,說學情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在第一課時,學生已學完了生字,讀課文時能做到準確,流利,並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基於此,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要求會認的13個生字新詞,積累優美的語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邊讀邊體會夏夜的景色之美,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

並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在讀中體會夏夜的美。

感受助人為樂的精神美為本課學習的難點。

現在我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鞏固識字能力

識字仍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而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堂要讓孩子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所以我運用情境匯入法激發學生鞏固識字的興趣。天黑了,小蜻蜓要回家,誰把詞語讀準確了,小蜻蜓就能順利飛回去,誰願意幫幫它呢 孩子們讀完詞語後我說:

謝謝你們,是你們的認真朗讀讓小蜻蜓回家了!咦,它身後有隻小螞蟻在哭泣,我們一起去看看怎麼回事吧!既讓學生愉快地鞏固了新詞,又讓他們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進入第二步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的學習。

二,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

國小語文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要求中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並感受語言的優美。所以我安排了情趣閱讀,感悟夏夜之美的教學環節:

在感悟夏夜景色美這一部分,我先採用教師範讀法,讓學生通過聽老師讀,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又運用直觀形象法,用課件展示夏夜的美景,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在此我通過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我看到了——的——加深了學生對夏夜景色美的感悟,而且積累了語言文字,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低年級語文教學以朗讀為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文的重點,但由於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較低,所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有一定困難。我採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聽讀,理順文意;指名讀,理解詞語;自由讀,感受獨特體驗;師生合作讀,男女伴讀,分角色讀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朗讀情趣,又提高了朗讀能力。

2,通過生活經驗的遷移讓學生產生共鳴。比如文中睡蓮與螞蟻的第一次對話,小螞蟻說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了!我指導學生如果是你

掉在水裡上不了岸,你是什麼心情 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小螞蟻的焦急,害怕了,讀得很出色,第二次對話讀出小螞蟻的感激也是如此。

3,通過評價引領學生讀得更有感情。有小朋友讀蜻蜓飛呀飛。我評價學生:你讀得真好!輕輕的緩緩的,就像小蜻蜓揹著小螞蟻小心地飛

過很多很多地方……其他小朋友馬上就帶著自己的感情美美地朗讀起來。在這個環節,讓孩子們盡情與文字對話,加深理解,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4,通過表演吃透文字詮釋情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語文課堂應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根據一年級

學生好動的學情,我採用了情境表演法加深孩子們對文字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運用。在這美麗的夏夜裡,公園裡靜悄悄的,大家都睡著了……老

師的朗讀穿針引線地使故事情節自然發展。很多學生讀透了文字,表演得入情入境。而在表演完後的評價過程中,我提問你為什麼覺得睡蓮姑姑

表演的好 ,小朋友回答因為她顯得很想幫助小螞蟻了。通過這樣的評價,學生再一次咀嚼文意,更加體會到了小動物互幫互助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薰陶,提升學生品格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講到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所以語文課堂上老師要注重

培養學生的情操。在讀透了文字的基礎上,我通過提問星星為什麼高興地眨著眼睛 來提升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各種小動物的行為說說

這個夏夜的開心事,理解比夏夜景色更美的是助人為樂的精神,體現了閱讀的層次性,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我佈置本課作業為:畫出你心中的夏夜美景,並在旁邊寫上一兩句話,讀給你的夥伴聽。

(這樣的作業體現了學科間的整合,拓寬了學生想像的思維空間。將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延伸,讓其個性在繪畫與解說中充分張揚。)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實踐練習活動熟悉、掌握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方法(商一位數)。

2、初步掌握用整十數除的試商方法和豎式的書寫格式,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4、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試商,會用這兩種試商方法進行筆算。

5、步掌握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

6、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7、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出發估算,並說明估算的思路。

8、通過學習、探究,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國小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後階段,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

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把它安排在筆算之前教學。為了解決試商這個關鍵問題,教材按照計算的難易程度分兩段編排:①商是一位數。主要解決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突出基本的試商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②商兩位數。對於試商的方法,本單元主要採用“四捨五入”法,即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著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去試除被除數。這種試商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試一兩次就能確定出一位商。在教學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基礎上,教材還注意教學在特殊情況下,靈活地運用試商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

2、能熟練的進行試商和商的定位。

3、培養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方法試商的能力。

難點:

1、掌握估算的方法,並正確進行估算。

2、確定商的位置及試商方法。

3、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

四、具體例題分析

1、P78、79頁例1是口算除法。(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80÷20=4注重學生說演算法:演算法一:想乘法做除法,20×4=80,所以80÷20=4。演算法二:8÷2=4,所以80÷20=4。在“想一想”中,83÷20≈( )80÷19≈( ),讓學生自主思考,最後教師要引導方法:先估除數成最接近的整十,再估被除數,然後用口訣能計算出來。120÷30= 的方法同上。

2、P81-82頁的例1是筆算除法1商是一位數的除法(1)(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92÷30=在這個例題(1)中重點解決試商的.方法和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商寫在什麼位置)。例題(2)140÷30=重點解決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通過兩題分析、歸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3、P84頁例2是筆算除法1(2)(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例題(1)84÷21=是把除數“四舍”後試商的教學。例題(2)196÷39=是把除數(五入)後試商的教學,注意這裡有一個調商的過程,要放手讓學生探究如何調商最恰當。

4、85頁例3是筆算除法1(3)(除數不是接近整十數的除法)140÷26=,這裡涉及到兩次調商的過程。把“26”看成“30”來試商,大了,再把“26”看作“25”來試商。可能有的學生還會把“26”看作“20”來試商,這裡要引導學生從第一次試商後的餘數來觀察試商也行。所以本節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節課還要歸納出:每次除得得餘數要比除數小。

5、P89頁例4是筆算除法2商是兩位數的除法。例題(1)576÷18=要讓學生知道除數是兩位數,先用“18”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57”,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例題(2)930÷31重點在於除到十位餘下的數是0怎麼辦?(不夠商1就商0)。在這節課中通過回憶“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討論: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歸納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完整方法。

6、P93頁例5是研究商變化的規律。第一組集合題讓學生體驗商變化的規律:被除數不變,除數變化,商也發生變化;除數不變,被除數變化,商也發生變化。第二組用一個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明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五、習題分析

重點分析練習十七的相關習題。

第一題,完成表格時一方面是複習我們剛剛學過的筆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複習“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

第二題,完成表格時一方面是複習我們剛剛學過的筆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複習“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

第三題,分析數量關係很總要。

第四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再交流方法,這裡要引導學生用商不變的規律完成。

第五題,先出示前四個小題,讓學生回答,並說說計算方法。然後再出示後四小題,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

第六題,讓學生觀察討論,這裡實質上是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使計算更加簡便。這種方法值得推廣。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中國石拱橋》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所以,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的,要理清說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2、能力目標:瞭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區域性以及時間從先到後的順序,培養學生理清說明順序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三、學情分析

對於有一點文學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他們說出抓住怎樣的特徵來介紹事物的不難,但是在前面沒有系統地接觸過說明文這種體裁,要他們理清說明順序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有難度。

四、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五、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區域性以及時間從先到後的說明順序。

六、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需2—3個課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時(40分鐘)

第一步:(5—10分鐘)

處理預習作業,出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圖片,由學生觀察並說出這兩座橋的共同特點:都是拱橋並且歷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課《中國石拱橋》,來欣賞由橋樑專家為大家介紹的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

第二步:(10—15分鐘)

學生自行閱讀課文,並處理文中的陌生字詞。同時思考所提問題(作者抓住了中國石拱橋的哪些特點來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另外,作者使用哪兩座橋為例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第三步:(10—15分鐘)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相互討論對以上的問題有了大體一致的結論,老師再對此做出評論。並同時介紹文中所出現的說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學生來朗讀。

第二課時(40分鐘)

第一步:(10—15分鐘)

通過對文章主體的把握,再來閱讀3—8自然段,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區域性以及時間從先到後的說明順序。

第二步:(10—15分鐘)

再對第9、10自然段進行閱讀,分別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內容。體會說明文結構安排的清晰與嚴密,同時學習語言的精煉。

第三步:(5—10分鐘)

通過對全文的把握,由學生自行完成對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七、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一)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二)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5

大家好,我是東鐵匠營第一國小的文竹。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2冊《圓柱和圓錐》第一課時——《圓柱的認識》。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圓柱的認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課程標準中對空間觀念的描述主要表現在:“能夠由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檢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 這不僅是一個思考過程,也是一個實際操作的過程。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圓柱與圓錐》的第一課時,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立體圖形等知識,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幾何知識的活動經驗和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體圓柱的基本特徵。它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學習圓柱表面積、體積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學情分析:

圓柱形狀的物體在實際生活中大量存在,並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圓柱。

為了更準確的把握學情,我設計了前測題,如下:通過前測題①②③可以看出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圓柱有直觀的認識,能從眾多的幾何體模型中準確地辨認出圓柱模型,86。2%的學生能列舉出身邊圓柱的實物。通過④⑤看出約有40%的學生能夠利用已經學過的長、正方體的經驗,通過用展開求面積、用底面乘高或轉化的思想求體積等方法刻畫圓柱。

(三)我的思考:

藉助學生能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和學習立體圖形方法上的經驗,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操作中探究,應用中拓展,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目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體驗用數學思想探索問題的樂趣。

圍繞課程標準對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情分析所呈現的問題,我確定“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為教學重點,將“圓柱的側面與它展開圖之間的關係”作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主要環節和設計意圖。

為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在做一做中揭示課題,建立模型

1、從生活實物抽象出幾何模型——揭示課題。

首先通過“找一找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讓學生進行回顧。接著說一說:“你對圓柱有哪些瞭解”,找出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狀的?再利用課件演示由實物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的動態過程。從而揭示課題:圓柱的認識。

這部分我的設計意圖是:從已學知識引入,引發學生聯想生活中的圓柱實物,進一步從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

2、做一做,感知圓柱特點——建立模型。

學生通過兩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做一做”——教師已根據每組學生的情況,為各組準備了不同的.學具袋:長方形和兩組大小不同的圓,正方形和兩組圓、平行四邊形和兩組圓。學生需要藉助已有的經驗,利用四邊形和一組適當的圓進行圓柱體學具的製作。

做一做的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既為後面的探究環節提供了學具,又經歷了由“面” 到“體”的過程,為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這一難點提供素材。同時“用長方形長和寬兩種不同的圍法所製作出的圓柱也不相同”這一直觀現象,也為後面探究圓柱的高進行了滲透。

3、彙報交流中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長正方體認識時,我們研究了哪些方面?(根據調研學生會說:各部分名稱、特徵、表面積、體積等內容),那麼圓柱我們需要研究哪些方面呢?(結合學生說的內容進行板書)

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等方式,交流圓柱各部分名稱是什麼?之後,由教師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高的名稱。

在介紹高時有意選取兩名分別用同一種長方形的長和寬圍出的不同高度圓柱,提問:你們製作的這兩個圓柱有什麼不同?學生會說出:高不同。追問:哪裡是圓柱的高?再利用課件加以演示 。

引導學生回顧研究長、正方體的幾個方面,為進一步研究圓柱做方法上的引領。同時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二)第二環節:在合作中自主學習,掌握特徵、 發現關係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梳理以往研究立體圖形的經驗和方法,引導學生,要想知道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我們就必須要先來弄清楚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四人為一組,開展合作探究

首先由教師出示合作提示:

(1)結合製作好的圓柱,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量一量以及說一說的方式,交流歸納圓柱的特徵。

(2)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3)圓柱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圖形?側面與底面、高之間有什麼關係?

3、彙報交流(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結合彙報內容進行課件演示。)

彙報(1):學生結合一年級對於圓柱的認識及直觀操作,能夠較準確的得出圓柱兩底面面積相等的結論。

彙報(2):在引導探究圓柱有無數條高這一特徵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證明圓柱的高相等的。(學生可能通過測量或利用平行兩個底面間距離相等進行證明)再通過出示掛麵、牙籤的圖片與課件動態演示相結合的方式,深化學生的理解。接著展示“硬幣、水井、小棒”圖片拓展學生頭腦中高的概念——厚度、長度、深度就是高。將圓柱的高的定義進行外延,更好的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的一篇精讀課文《和時間賽跑》。

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以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而引起的巨大悲痛開篇,通過爸爸的一席話,聯絡“我”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漸漸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在和時間賽跑中,“我”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從父母的啟示、自己的親身感受,把抽象的時間變成了能覺察到、並可以在行動中把握的東西,從而形成珍惜時間的觀念。

圍繞本組教材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這一專題,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賽跑、憂傷、持續、安慰、日月如梭、雖然、狂奔、暑假、受益無窮、將來、假若”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感知、感悟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3、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情感目標:

4蒐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結合三年級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學習重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時間珍貴。

這樣確定目標及重難點,體現了語文課程 “三維目標” 的整合,加強語文實踐。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形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本課運用“聯絡生活識字法”、“以讀代講法”、“突破重點法”、“採用讀寫遷移法”等多種方法來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避免繁瑣的分析,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讓學生充分地讀,注重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絡,符合楊再隋教授所說的:“語言教學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應撞擊兒童心扉、震憾兒童心靈的活動,兒童敢想、敢喜、敢感、敢恨、敢怨,並用自己獨特的體驗方式,以獨自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些新理念告訴我們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創新學習的主旋律(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獨立閱讀)關鍵在於教給學生技巧,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而成為學習語文的終身能力。我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訓練學生“自讀自悟” 、“抓重點段”、“邊讀邊圈點畫”、“品詞析句法”“朗讀法”等感悟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達到學會學習,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說教學程式:

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一環,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把課文分為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大意,圍繞課文重點讀悟理解課文,訓練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課時積累語言總結寫法,讀寫遷移,小練筆。

下面著重讀讀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

首先激趣導課,探求新知。

導課、板書課題《和時間賽跑》、齊讀課題、扣題質疑(看了課題你想說些什麼?)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這樣導課揭題很自然地帶學生走進文字,讓學生扣題質疑,說說發現,使學生產生懸念般的閱讀期待。

接著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瞭解大意。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安排了讀四遍課文:

一讀自由讀,劃出生字詞,把字音讀正確、讀通順、流利。掃清閱讀障礙,檢查生字讀音。

二讀課文,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檢查學生讀準字音,評價讀。

三讀課文 放錄音,要求認真聽錄音裡的老師讀(欣賞)。

四讀課文 即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大意。

這樣設計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正如宋代朱熹所提出:“凡讀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同時符合課標提出:“各個學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讀懂了課文主要寫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

接下去,圍繞重點(讀悟課文)精讀課文

1、為了進一步學好課文提醒學生運用哪些學法好!學生可能會提出“讀、想、劃、議”等,而後運用這些學法圍繞“我”為什麼“著急”“悲傷”,又為什麼“高興”“快樂”?自讀自悟課文劃出有關的詞句。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

3、全班反饋交流,理解重點詞語:“憂傷、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句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結合板書。

4、指導感情朗讀,提醒學生讀好時間的流逝,朗讀聲調應緩慢些,低沉些,帶有一絲淡淡的哀愁。體會“我”跑贏時間的快樂心情,這時,朗讀的聲調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讀中要有一種跑在時間前面的喜悅。長句子注意停頓,儘量讀好,且形式多樣。師範讀、指名讀、分組讀、賽讀、挑戰讀,讀出對時間的珍貴和與時間賽跑的快樂之情。

5、小結。

這樣教學,抓住課文重點,回憶學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懂課文。朗讀時還把競爭和挑戰引進課堂,做到在讀中有所感悟,讀中訓練語感,儘量讓學生感情朗讀,正如崔巒提出:“讀要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三、指導生字書寫,本課“我會寫”的生字13個。難寫的字點撥: 賽、贏 、暑。 寫好字學生會終身受益。

最後佈置作業:1、繼續訓練有感情朗讀課文.2、讀有關珍惜時間的課外書。

說板書設計:

永遠不回來←和時間賽跑→跑贏了時間

↓ ↓ ↓

著急悲傷 獲得成功 高興快樂

學法:讀 找 思 議

板書是課文的縮影,應力求精煉(提倡“月朗星稀”是一種直觀手段,加深感悟課文的內容)突出重點,昇華情感,達到與作者的情絲共鳴。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龍興中心校的教師趙燕,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荒地》。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荒地》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西師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五課,是一首充滿樂趣的兒童詩。它把一個深刻的道理,用淺顯生動的文字,以兒童詩的形式表現出來。詩中主要講了幾種小動物為在一塊地上種什麼爭來爭去,大家只說不做,結果那塊地仍然荒著的事,告訴學生光說不做將一事無成的道理。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幾種小動物是學生常見的,因此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和願望。

2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是學齡初期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可愛。但注意力不夠集中,遺忘性較大。而這些小動物是他們常常見到的,接觸到的,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和一些習慣,但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絡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3、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綜合化,生活化和人文性的發展趨勢,為能進一步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與道德素養提升的有機結合,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1個新部件,會寫4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課文,積累和運用新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及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明白光說不做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4、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標對低段閱讀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認識本課的生字、書寫生字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兒歌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學生應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為進一步深化落實“終身學習”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等教育理念,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次教學活動我打算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教法:直觀教學法:在生字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聯絡生活中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等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表演朗讀法:品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情,使學生的朗讀更富感情色彩。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學法:由於低年級學生的遺忘性較大,所以在學習時,讓學生通過對生字的比較,利用自主發現,合作探究的方法記憶字形;品讀課文時,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利用表演朗讀法,入情入景的.朗讀。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現代教育媒體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優勢,為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課前,我精心收集動物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作了如下準備:

1、生字卡片 。

2、多媒體課件。

3、讓學生了解小動物的他生活習性。

四、說教學過程:

新一論教育理念積極倡導: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交、共進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資訊傳遞的動態過程。根據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的教學活動過程設計如下:

(一)、觀看情景圖,激發興趣,質疑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開課,我就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荒地圖展現在學生眼前,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瞭解到荒地的含義,我以“想知道地為什麼荒著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以進入新課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新課標提出學生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在課文閱讀中識字,為此,我先讓孩子們自讀課文,以讀準字音,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以激勵的語言鼓勵孩子們把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同桌互相讀一讀,以“比一比誰最先和漢字娃娃交上好朋友”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學生通過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等。根據一年級孩子遺忘性較大的特點,為了鞏固孩子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生字直觀的展示出來,以多種形式鞏固字音。而字音的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音又是一個難點。我以“你想提醒小朋友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難點,師生一起解決。此時,我點出已經歸類的漢字課件,師生一起突破難點;在字形的記憶上,學生已經會用加一加,減一減等多種方式來記憶生字。在同學們充分說的基礎上讓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充分的體現了合作學習;對字義的理解,以找好朋友、擴詞擴句讓學生在運用中理解字義。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首先,師配樂範讀文,要求學生在聽的時候找出有哪幾種小動物,以促使學生聽得認真、仔細、感知課文內容。

由於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利用課件出示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朗讀。首先,出示第一句話,圍繞商量一詞展開教學。“它們商量什麼呢?”課件出示幾種小動物的對話,分小組扮演各種小動物,讀出商量的語氣,“可是它們商量的結果不一樣,它們怎麼樣了?”課件演示幾種小動物爭吵的情景,通過直觀的情景演示,引導學生讀出幾種小動物爭先恐後發表意見的語氣。在此基礎上,我請小朋友們戴上動物頭飾,表演讀,把整節課推向高潮。“想知道最後的結果嗎?”課件出示最後一句話,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此時的心情讀出遺憾的語氣。根據小孩子樂於助人的心理特點,孩子們都有了想幫小動物們解決問題的想法,我讓他們充分的討論,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如何使這塊地不荒,激發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看法的勇氣。感悟光說不做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這節課的生字教學,我準備讓學生寫“兔”字,在這個字裡有一個新部件角字頭,這也是學生最易寫錯的一個字。寫之前先請學生觀察它們的筆畫結構和佔格特點。師先範寫,生再書寫。而點是學生最易遺漏的,我利用課件直觀的展示一個錯誤的兔字,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加深記憶。

五、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主要採用小朋友們感興趣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背誦課文。

由於本人經驗不足,在本節課的設計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你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得到提高,謝謝!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蜘蛛開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蜘蛛開店的過程,它渴望簡單,害怕麻煩,結果沒有開成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應該堅持,要迎難而上,有始有終,不能怕麻煩,害怕困難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實現如下目標:

1.會認“蹲、寂、寞”等15個生字,會寫“店、決、定”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的過程中,瞭解課文內容,明白蜘蛛的改變。

在瞭解蜘蛛的變化的基礎上,明白做事要迎難而上,有始有終的道理。

教學的重點、難點:認“蹲、寂、寞”等15個生字,會寫“店、決、定”等9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為:在瞭解蜘蛛的變化的基礎上,明白做事要迎難而上,有始有終的道理。

三、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屬於低年級,他們的認知水平較低,心理可塑性較強。對於學生們來說,蜘蛛開店害怕麻煩,沒有堅持精神比較容易懂,而且課文篇幅不長理解起來較為容易。

四、說教法

1.引入法

蜘蛛的三次改變是課文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這三次改變的引讀,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重點,更有利於學生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感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培養他們科學的價值觀。

2.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

重點句子和詞語是那些能體現課文內容,人物情感的句子、詞語。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幫助他們理解蜘蛛的心理變化,把握蜘蛛的性格特點,從而對學生進行教育。

五、說學法

引導學生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識記生字的'時候,我讓小組同學互相討論識記生字的好的方法;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把握人物的情感變化。

六、說教學過程

1.趣味引入

運用圖片、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2.初讀課文,感知文字

首先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並在此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精讀課文,感悟文字。

為了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們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從而理解蜘蛛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有所感悟,並從中受到教育。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文字所體現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現實,把所學的東西融會貫通,成為自己認知水平的一部分。

5.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清楚明瞭,貫穿全文,能夠很好地為文字服務,讓低年級的小朋友們感知文字,並有所感悟。

七、說預期效果和課後反思

預期效果

這篇文章的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同學們在感知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並融會貫通。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們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楓橋夜泊》是北師大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單元《我們去旅行》的拓展閱讀《古詩二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詩人張繼創作的一首名垂千古、萬口傳播的行旅詩。本詩通過詩人在江南遊歷,夜泊楓橋時,對眼前殘月西沉、烏鴉哀鳴、霜華漫天、漁火愁眠、夜半鐘聲、孤舟搖曳景象的描繪,真切自然地抒發了他跨越時空的羈旅之愁。教材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正是讓學生在讀詩悟詩中,體會古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薰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也有一定的熱情。而且已積累了許多不同內容的古詩,如《夜雨寄北》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的大意;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出門在外,夜宿孤舟上的愁苦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感悟詩境,品味詩韻。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愁苦之情。

五、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本課教學試圖搭建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吟詩言、悟詩情、入詩心;重誦讀品悟,品讀感悟,從而在詩人、學生、古詩之間構建起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因此,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採用誦讀感悟,品評賞析,積澱深化的教學方法,適時藉助多媒體音樂與畫面的渲染,引領學生讀中感悟,思中明理,讀中融情,悟中升情。

六、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創設詩意課堂

上課伊始,我以《古詩二首》的第一首《夜雨寄北》“激趣”,通過師生回顧古詩表達的情感,以及誦讀“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來營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濃郁氛圍,既而匯入新課,然後,板題,解題。這樣以詩引詩,進行師生對話,架起師生文字間情感的第一座橋樑,使得學生“不覺轉入此中來”。

第二個環節:初讀詩文,感知詩意——繪“江南秋夜圖”

語文是最需要傾注情感的學科。而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讀自悟,因此在梳理詩句意思時,我沒有采用傳統的逐句講解的方法,而是讓學生首先對詩歌的意韻有一個感知層面的把握。這個環節我力求突出一個“讀”字和一個“悟”,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通過範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後一步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指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藉助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根據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找出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我在學生彙報交流時,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合作者的作用,幫助他們用自己認為最優美的語言把簡單的景象:月亮、烏鴉、霜花、楓林、漁船、鐘聲、客船……進行想象描述,並提煉整理出殘月西沉、烏鴉哀鳴、霜華漫天、漁火愁眠、夜半鐘聲、孤舟搖曳六個意象;最後讓學生自由大聲反覆朗讀,感悟這些詞語,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當學生的動情點被啟用時,我隨即小節匯入下一個環節,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再次走進這幅悽清悠遠的江南秋夜圖吧,把詞語的意韻融入詩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第三個環節:品讀詩文,體會情感——賞“江南秋夜圖”(這個環節我預設三步完成)

第一步:今夜無眠

在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中,我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為學生的品讀鋪設意境,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兩句,然後用“以詩引詩”、“以詩悟詩”、“師生接詩”的方法反覆朗讀詩句,著重體會“愁”的滋味。

這樣在誦讀中讓詩意打動學生,讓詩人的情懷感染學生,加深學生對詩人內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處奔波生髮的遊子愁、思鄉愁、憂患愁、失意愁等種種情感體驗,達到學生與詩人情感的融合,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今夜,對詩人張繼續來說註定是一個因各種“愁”而難以入眠的夜晚。

第二步,今夜愁眠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想通過拓展學生思維,編織一個跨越時空的情感磁場,讓學生從多維空間品味詩歌傳遞的人文情懷。

首先讓學生根據個人的生活體驗,發揮想象,學生可能會說出今天晚上詩人的母親、妻子、孩子都在思念著詩人;我就根據學生的語言、情感及時整理,挖掘學生已擁有的詩句,來豐富對詩人內心情感世界的理解。將無眠的詩人思念著遠方親人,遠方親人也牽掛著遠行的詩人,層層疊疊交織在一起,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所表現出來的詩人的孤獨、寂寞與無奈。

第三步,今夜不眠

我是這樣匯入這一步的:正當詩人輾轉反側之際,寒山寺悠遠的鐘聲劃破了夜晚的寂靜,有節奏地響了起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禪意的鐘聲,一聲一聲撞擊在詩人的心坎。此時,愁緒滿胸的張繼又會有怎樣的懷想呢?

學生邊議邊說,互相交流,他們可能會說出“鐘聲讓夜晚顯得更加淒涼”“鐘聲使詩人思念家鄉的情緒更加強烈”等,這時我適時點撥:這鐘聲給詩人以震撼、也給詩人以安慰。詩人出門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就如這鐘聲一樣悠遠、綿長。

這樣在讀讀、議議、想想、說說中,學生對詩人所抒發的濃厚情懷感同身受,如滔滔江水一樣滾滾而來。

最後,我設計師生共同感情朗讀古詩、昇華情感的環節。隨著多媒體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漸次再現的畫面,我和學生一起誦讀《楓橋夜泊》。讓這幅江南秋夜圖牢牢地定格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七、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節課的板書我突出一個“愁”,以“愁”搭建起詩人、學生、文字之間溝通的橋樑。板書設計如下:

楓橋夜泊

無眠——愁眠——不眠

羈旅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