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說課稿1.29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說課稿 篇1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在哪裡說課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教材分析

詩歌《風在哪裡》選自江西省幼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大班下冊《清涼一夏》這一主題,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風的存在。詩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風的情境作了巧妙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柳樹翩翩起舞,花朵頻頻點頭,草兒輕輕晃動”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能夠豐富孩子的詞彙。

詩歌鮮明的結構特點,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二、說目標定位: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這三個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教學重點)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教學難點)

3、激發幼兒欣賞,瞭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三、說活動準備:

有了目標的定位,精心的課前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讓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景物有所瞭解,所以課前我利用散步和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中一些物體的景象,讓幼兒親身感受風的存在,為詩歌教學的開展積累了知識經驗,奠定了情感基礎。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風在哪裡》、詩歌圖譜以及背景音樂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觀察具有形象性和直觀性,多媒體課件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恰好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感受詩歌的美。

四、說教法和學法

孩子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有趣的東西所吸引,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積極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我將根據詩歌內容和孩子學習的特點,運用提問法、視聽講結合法、詩歌跟誦法、交流討論法,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詩歌的內容,通過感官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五、說教學過程:

在活動過程方面,我認為,教師在進行新授詩歌時,不能只是簡單的教唸詩歌,而應注重調動孩子情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他們主動地、愉悅地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而將自己內心的體驗大膽的表現出來,於是,我把活動的過程定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播放颳風的聲音,引出主題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就給孩子創設了一個自由想象的活動空間,並進行提問,引導幼兒知道我們除了用耳朵聽到風的聲音,那麼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呢?從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帶著疑問去探究風的景象,為最後的仿編奠定了一個基礎。

第二個環節:理解、記憶詩歌內容

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孩子感受詩歌的美,接著利用詩歌圖譜,讓幼兒理解和記憶詩歌內容,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點。此環節的目的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鼓勵孩子們去朗誦,表現。符合《指南》中所說: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第三環節:仿編詩歌

放多媒體課件,用“當我……那是……”仿編詩歌

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培養了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的語言豐富,鞏固了詩歌的句式,調適了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氣氛和個體參與的機會,使活動生動、有效,幼兒成為真正活動的主人。此環節突破了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個環節:活動延伸

孩子們是最希望老師對自己的成果表示讚賞、肯定的。所以我會尊重孩子仿編的每一個詩句,以賞識的語言稱讚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然後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到戶外體驗風就在我們身邊的感覺,拓展幼兒經驗。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觀察和表現的慾望。繼續豐富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為繼續仿編提供支援。

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銜接自然、互相滲透。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逐層深入並拓展。使整個活動氣氛熱烈,幼兒思維活躍。在教師適當的清晰的語言,動作指導下不斷地探索、發現並表達交流。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通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悅性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風”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指南》的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敬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只在於容貌,而在於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學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美麗”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以“美麗”帶動學生縱觀全文,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層含義,因此我確立本節教學目的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中所體現出來的卓越的思想品質。

3、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讚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難點:從具體的事例中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就是居里夫人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二、說教學思路:

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更多地考慮到學生對此文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全部流程都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分為四大部分:走近居里——解讀美麗——昇華美麗——書寫美麗。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在這一節課中始終都處於啟用的.狀態,得到思維的鍛鍊,享受思維的樂趣。

三、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走近居里。激發學生解讀居里的興趣。

2、解讀美麗

主要讓學生理解“美麗”的多層內涵。要求學生先在文中去尋找描寫居里夫人美麗的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對重點語句進行品析,領會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對“美麗”的理解。這一步驟鍛鍊學生理解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居里夫人的美麗重點在“內在美”,即:堅強執著,獻身科學,淡泊名利,懂得 “美麗”的具體表現。

3、昇華美麗

最後從理解課題進一步提升對美麗的認識。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思索,居里夫人的“美麗”已成為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流傳至今,還要繼續流傳下去。

4、書寫美麗

課文的教學還應重視學生學習課文後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引導學生說出來,寫下來。因此,讓學生書寫美麗,從心靈深處敬重像居里夫人這樣獻身科學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靈》是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當代作家舒藝的一篇隨筆,分別從時間和空間上展開聯想,著力描述若干個大都市中人與動物精靈同生共處的景象,主旨鮮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應當與鳥、魚、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的強烈願望。語言韻味悠長,講究形象生動和情理兼美,具有鮮明的語言特色。細細品味,在認識社會、體味人生、提高修養等方面給人啟迪。編者將其安排在第五單元,人與環境單元,單元主題是培養學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價值取向和人文情懷。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體會作者寫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時激情滿懷,寫動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卻時滿腔感傷,進而領悟作者所傳達的深意: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靈也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人類應與之友好相處。

二、學情預估

1、文中一些詞語,尤其是一些成語和特定語境中的特別詞語,學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課前做一些預習工作,例如:居高臨下、肆無忌憚、無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見慣、“孤城寡人”、“與狼共舞”。

2、八年級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如何讓學生走進這篇散發著理性光輝的散文,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利用神奇豐富的聯想所傳達的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師要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熟知文中所寫的都市精靈 。

2、學習生動的描寫和精闢的議論 。

過程與方法:

從有效的閱讀出發,引導學生圈點描繪都市精靈的詞句,勾畫深沉含蓄的語句,領會作者的觀點,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

情感態度價值觀:

更新觀念,樹立關注自然,善待動物,優化生存環境的.現代意識 。

學習重點: 顯露的豐富知識和具體精闢的道理。

學習難點: 瞭解神奇豐富的聯想對寫作的作用。

四、教學設想

作者要傳達的是關於“人與環境”的深邃思想,聯想豐富。為此,我的教學設計著重解決作者緣何而生感慨,這就需要立足文字,引領學生解析內容,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進行語言實踐,致力於幫助學生從文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薰陶浸染,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了使閱讀更有效,我設計了有指向地閱讀,有表情地閱讀,有思考地閱讀,有創意地閱讀等主要教學環節。

五、預習設計

1、畫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詞語,聯絡具體語境解釋(為學習課文掃清障礙,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

2、自讀課文,說明探究練習一所列七個詞語概括的具體內容。

(為整體感知課文服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掌握生字詞:

2、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1)“精靈”原指反抗上天統治的“惡魔”,課文中“精靈”指什麼?

(2)、本文圍繞哪一話題引出寫作,得出了什麼結論?

三、再讀課文。通過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解析課文內容。

1、都市精靈能給城市生活帶來哪些好處?現在它們總體上的處境是怎樣的?

2、課文展示了幾幅反差強烈的生活圖景。你能找出並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嗎?

3、 如何理解“城市裡有沒有鳥、魚、獸,倒是一個不錯的衡量標準,首先是衡量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你認為怎樣才能使都市擁有更多的“鳥”、“魚”、“獸”?

4、作為一篇隨筆,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聯想豐富,運用了哪些聯想?對寫作有什麼作用?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這一目的是讓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1、四人一組,每組讀一節。選擇最佳的讀書方式,或齊讀,或男女生分讀,或組合讀等,一人代表說說為何這樣讀。

2、選擇自己最欣賞的畫面運用勾畫圈點的方法畫出,從語言的角度加以賞析(引導學生從修辭、詞語的感情色彩、詞語的表現力、創造性等角度品味)

從學生賞析的畫面挑選關鍵詞句反覆推敲,從而品味語言的無窮韻味。

五、探究練習培養能力: 這一目的是培養學生關心學校、本地區、國內外大事,學以致用的能力。

欣賞短片《我是一隻小小鳥》,討論:

1、短片中快樂的小鳥為什麼要流淚?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鳥真正快樂起來?

2、 根據大家討論的情況,給本市市長寫一份建議書,建議城市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建設,更能使水都丹江口魅力四射,聲名遠揚。

要求:建議內容要具體,指出問題要有理有據,改進意見要切實可行。

說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講授的內容是青島出版社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夏季星空》。下面,我進行一下簡單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與《秋季星空》《冬季星空》《春季星空》組成了觀測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是在原有觀察星空的基礎上,繼續探究夏季星空又會發生哪些主要變化,瞭解夏季的典型星座,進一步探究星空變化的規律。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秋季星空》《冬季星空》《春季星空》,對星空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初步具備了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夠自主地進行星空特點與規律的探究。結合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能探究夏季星空,能交流、介紹自己在研究星空中觀察到的星座及觀察方法。

2、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星座,並參與探究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願意合作與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規律;瞭解夏季星空及其星座。

四、教學重點:

認識夏季星空中的顯著星座,瞭解一年四季的代表星座。

五、教學難點:

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對星空進行觀察,並會查閱資料、科學整理資料。

六、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1、視訊激趣,匯入新課

簡單回顧以前的知識後,讓學生觀察夏季星空視訊,並談談觀看視訊後的收穫,既激發學生興趣,又自然地引出課題。

2、交流觀察,探究星空

活動一:交流觀察與發現。我先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對獵戶座的觀察紀錄,在學生展示後,利用實物投影演示獵戶座的變化,引導學生總結出星座變化的規律。

活動二:探究北斗七星。教學本環節時,我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擺放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的變化,總結出北斗七星的變化規律。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地探究出北極星的位置不變規律。

此環節學生動手、動腦、合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步入銀河,認識天蠍

首先讓學生交流對銀河的.瞭解,並通過圖片對比,學生自然地明晰了銀河的特點。由此,學生可以興趣盎然地步入銀河,研究銀河中的星座知識。

探究銀河之後,學生知道了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在天蠍座的探究中,也由有趣的故事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進而鼓勵孩子對天空中的星座進行想像,編故事,讓孩子更喜歡去探究。

4、課堂練習,鞏固知識

通過習題的檢測,進一步鞏固孩子的知識,讓知識內化。

5、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課堂的最後,讓孩子談自己的收穫,並說說自己還想探究哪些星空的奧祕,引導學生提問質疑,將學習探究拓展到課堂之外,對星空進行長期、有效地探索。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教材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時《噸的認識》,本課是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後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根據該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選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力。

4、加強數感訓練,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到知識,儘可能創設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教學中,通過討論交流、上網查詢、親身體驗、嘗試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於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構。

三、說課前準備

根據知識的'特點以及課堂需要讓學生課前準備:上網查資料、向父母瞭解家裡每月用水量、親自去稱自己的體重。

教師準備好教學軟體。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課前放動畫片《曹衝稱象》,學生興趣一下子高漲,結合課前上網查詢的資料,學生簡單介紹了大象的有關知識,徵對學生談到象的體重,引出單位“噸”。教師提問:關於這個陌生的單位名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積極發言,從而產生認知衝突,由此引出本課課題《噸的認識》,過渡自然,為學習新知作好了鋪墊孕伏,學生在充滿興趣與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學習,便於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體會1噸的概念。

(1)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將噸擬人化,利用課件出示噸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與噸交朋友,出示噸的展示圖:課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麵粉40袋。讓學生形象直觀感知1000千克就是1噸的概念。

(2)然後,安排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噸作單位,體現合作學習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學生回答到家裡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噸作單位,教師適時進行節約水的教育。然後課件歸納,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第二環節,感知1噸的重量。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我們迫切需要提倡“體驗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體學生跳一跳等實際活動,從抽象到表象,幫助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體會到噸是很大的質量單位。體驗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學生一起搬米時,教師點撥,讓學生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第三環節,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教學例題。

學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換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例題時,避免教師太多的講解,而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採用啟發式教學,如3噸=()千克,學生可能會想到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就是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師問: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嗎?學生答到:高階單位轉化成低階單位用進率1000去乘。從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2)完成“試一試”。

這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第四環節,拓展認識時空。

藉助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圖片與文字,如,恐龍圖、大象圖、不同時期的計算機圖,既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知識。以此設計了三道題目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考考自己的夥伴,學生在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了認識,然後留有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點選網頁查詢資料進行知識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體現網路學習模式。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題的形式多樣化,有趣味性,並聯系生活,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選擇題:配有形象的圖片,選擇正確的重量填在括號裡,加強數感訓練,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

(2)、改錯題:聯絡生活實際,帶有濃厚的趣味性,讓學生找出日記裡錯誤的單位名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是一個整合,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單位名稱的印象,正確靈活選用單位名稱。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生活中有數學。學生通過在電腦上答題,然後遙控輔導,體現網路教學的思想。(3)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動物過橋的圖片,以故事引入併產生問題:動物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麼?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認為有哪些過橋的方法?學生討論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後彙報,體現團結合作精神。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問:孩子們今天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回顧知識,並讓學課後有什麼想與王老師交流的,可以通過網路發電子郵件,也可以進入論壇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學、所獲、所思、寫成數學日記。在不久的將來,數學之星一定會從你們中間冉冉升起。

然後點選輕鬆一刻,電腦裡放出mtv兒歌,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歌聲中結束40分鐘的學習,體現了愉快教學、成功教學的思想。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級第四冊第44頁至第 46頁《1千米有多長》,我準備從以下這八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1千米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釐米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結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抽象出長度單位千米。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抽象,教材通過三個步驟幫助學生體會1千米有多長:第一步:通過同學們手拉手站成一排,體會10米大約有多長;第二步:通過全班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約要走多少步,體會100米有多長;第三步:通過10個100米跑道的長是1千米等場景,體會1千米有多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這些簡單的活動,真正體會到10米、100米的距離到底有多長。在進行認識千米教學時,充分聯絡前面100米有多長,10個100米長就是1千米,然後結合?校實際,學校操場的跑道有400米,那麼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學生體會到在表示較遠的距離時,要用千米作單位,並介紹怎樣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與米之間的關係,聯絡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

二、說學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多數學生能聯絡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困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把學生帶到學校的操場上進行教學,讓學生實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動,充分感知千米這一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對於學困生,以和他們玩遊戲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感知1千米的具體長度,從多角度來激發他們的參與,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並讓他們積極彙報自己的親身體會,達到全員參與,共同提高的原則。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直觀經驗。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感受並體驗1千米有多長,知道千米和米的關係,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拉一拉、走一走、說一說、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1千米有多長的過程,感受長度單位的實用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長度單位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找準重難點是上好課的前提,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活動中體驗千米的含義,正確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五、說課前準備

記錄單、大螢幕

六、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課教學採取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方法,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靈活地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交流中學習。

教法: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複習引入、情景激趣、引導發現、學用結合。

學法:觀察、想象、驗證、類比推理。

七、說教學流程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鞏固新知;

(四)拓展新知;

(五)總結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