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說課稿8.93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8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松鼠》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版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這是一篇寫物的文章,課文從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在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從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麗,從活動、搭窩這兩個方面感受松鼠的機靈和可愛。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目標指出要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三年級是學習表達的關鍵期,因此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松鼠的美麗和可愛。

2.藉助教材內容,學習有情趣地表達。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我將品讀課文、練習表達作為本課地教學重點,而學習松鼠搭窩活動特點,體會松鼠的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目標的實現需要有適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是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覺得它們首先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與文中的角色做零距離的接觸。這樣才能情感湧動,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下面,就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分四點展開說明。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於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和形象,營造歡樂向上的氛圍。情境教學以“情”為紐帶,以教師之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我是一個喜歡動感情的人,曾有人說我的每一個細胞都洋溢著激情。因為我認為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怎能調動孩子的情感,怎能讓孩子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我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讓情感流動的課堂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朗讀教學法

朗讀有助於感知語言,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抒發。本課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對比讀、引讀、表演讀等方式,讓松鼠的形象和生動的語言留存在孩子的記憶中。

3.懸念教學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巧設懸念,能激發學生趣學、樂學。在《松鼠》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看誰的記憶力最強”、“誰找的最快”、“誰能用上書上沒有的詞”、“誰能讓畫面活起來”這些富有懸念性的鼓動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讓教學過程“變苦為樂”。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獲得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的實踐活動。《松鼠》一課是以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說課稿》,

平鋪式安排的。我在每一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都設計了小練習,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培養。

三.說學法

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自主發現。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感悟。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原本屬於孩子的一切。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的內容是孩子們自己發現的。請記住,別告訴他,他會知道的更多。此外,還對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表演等的學法指導。

四.說教學程式

1.動畫,營造氛圍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動畫演示,帶著孩子們進入森林樂園,讓他們和松鼠打招呼。可愛的餓松鼠一下子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學生暢談對松鼠的印象,表達對松鼠的喜愛。

2.記讀,感受形美

在教學松鼠外形這個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讀——記——說——讀”的教學環節。初讀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記住你認為非常關鍵的詞語,接著以競賽的形式說出松鼠各部位的特點,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麗。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體現“活”,更重要的是十分有趣,孩子們能在趣中學,同時還能起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3.探究,文中尋密

教學松鼠搭窩這個片段時,我借“這樣就﹍﹍”這個句式,讓學生在熟讀這個自然段的基礎上,去發現松鼠搭窩背後的祕密。充分給學生讀的時間,充分給學生髮現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充滿童趣的回答中,我們不僅看到學生對松鼠機靈的感悟,也讓我們看到兒童靈性的迸發。

4.想象,化靜為動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是出自陸游筆下的兩句詩,這兩句詩引發了我的思考。在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松鼠活動情況時,我不是大費周折地製作動畫課件,而是就書取材,藉助多媒體將課文插圖呈現,抓住“追逐嬉戲”這個詞,通過想象,讓孩子們用上書中沒有的動詞來說一說,讓圖中地松鼠鬧起來,動起來。將課文插圖那靜止地畫面轉化為富有動感的語言描述,融理解、想象、表達等能力訓練於一身。

五.說教學片段

六.總結

各位老師,讓學生享受語文時我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在今天這堂課中,我著力體現一個“趣”字,洋溢一個“情”字,讓學生在愉悅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讓我地課堂成為學生享受語文的樂園。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22課,這是一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進一步深化了“堅持才能成功”這一單元主題,同時又是這一主題的總結與昇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的觀點,並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艱苦奮鬥、克服困難、成就事業的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的複述課文

2、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3、瞭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脈絡以及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三、說教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節課採用以下的教學法、輔助教學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融會聲、圖、文並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後學習。)

3、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並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

課分為兩個課時完成,這裡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給大家一個機會,誰願意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談自己的理想?”以這個問題匯入,然後送給學生一把開啟理想大門的“鑰匙”,從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回答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從中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等出示滴水穿石的圖片,學生回答後提問水滴有個自然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的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再問雨水有什麼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雨水和水滴,你們更喜歡誰,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的能力。

2、學習典範,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水滴力量雖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也有許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由此透過水滴石穿這種自然現象,聯絡到人類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小節的學習。第三小節以並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容更適合於學生自主性學習。於是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進行學習,評價激勵學生在剛才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把自己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進行交流。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學生理解“滴穿”、“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後,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藉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銘記啟示,感情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理解“銘記”,帶著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著眼於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現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絡實際課後寫一篇讀後感。

(2)課後蒐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在聯絡。體現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瞭解本課所講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目標專一 成就事業

愛迪生

齊白石持之以恆 實現理想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愛心國小的趙秀華,今天由我完成說課任務。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生動感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旅居國外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采用回憶的寫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著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即:教“我”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著梅花的手帕。最後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學情分析】

1、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外祖父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託的物件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3、通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年級學生應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識字不應成為教學的重點,在本課教學時,應將重點放在對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語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設計理念】

以教材為依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充分開展師生對話,在對話中交流,在對話中成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品詞析句,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

3、拓展閱讀思鄉詩,積累語言,積澱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流程】

本課時的教學分以下四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瞭解內容,初悟情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學習完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圍繞“想象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幾件事?魂在課文裡指什麼?”來認真讀課文,在充分閱讀整體感知。

第二環節:品讀言語,體會情感:

此環節重點抓住課文中圍繞梅花來寫得的三件事,展開學習,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學生彙報,教師點撥。重點讀13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和通過梅花寄託的愛國之情,結合所學,舉例說說中華民族有骨氣的人,讓學生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是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愛祖國的這種感情。從中領會課題“梅花魂”的含義。

第三環節:激情結課,昇華感情:

為了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課末以誦讀《我的中國心》來激起情感的高潮,激發學生深刻領會外祖父的愛國情和思鄉心。

第四環節:讀讀寫寫,積澱情感:

通過背誦思鄉詩來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感受。

【說板書設計】

板書將圍繞梅花回憶的幾件事一一列出,並在其中體現單元的訓練重點,即首尾呼應,同時再現結構,清晰、明確。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第五組最後一篇課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裡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文共有5個自然段,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總寫:只有兩句話,總體概括介紹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突出她環境的惡劣及她的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分寫:第2-4自然段,選取了莫高窟中的三個典型代表“彩塑”、“壁畫”、“藏經洞”來記敘,寫得形象、生動、逼真,再現了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喚起讀者對我國藝術珍品的熱愛之情。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總寫:以作者的感受總結全文,突出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中生動、傳神的詞語和優美、靈活多變的句式也很多。所以,《莫高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生字新詞,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三、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教學重點:讀書指導,抓住重點詞句,瞭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2.教學難點: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四、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共振,和課文一起心跳。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五、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本節課中將採用“情景教學法”、“閱讀感悟法”、“直觀教學法”、“揣摸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說學法

1、用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

2、注重以讀為本,提倡自讀自悟、自主合作、自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通過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解讀文字,獲得思想啟迪。

七、教學流程

一、 激趣匯入

課前組織教學談話:(讓學生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學生說)老師也很喜歡旅遊。有一個地方令老師非常的嚮往,但是一直都沒機會去。所以,今天我想誠摯地邀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不過老師希望大家在旅途中能有出色的表現,能接受我的邀請嗎?好,現在咱們就馬上出發,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18課,一起走進《莫高窟》,一起走進祖國西北邊陲的莫高窟。(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檢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詞語,要求學生正確認讀。第二部分為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第三部分為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佛”。

2.檢查書寫生字,讓學生從紅色字型裡面選一個容易寫錯的字,上臺描紅。做到以學定教。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讓學生提煉出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們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研讀交流

1、品味“彩塑”

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讀自悟。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臥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閱讀體會彩塑的惟妙惟肖,學生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昇華。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讚。如果你是遊客,會怎樣嘖嘖稱讚?如果你是外國遊客,又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裡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裡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讓學生帶著問題“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在組內合作學習,然後以組為單位彙報學習成果。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群,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描寫飛天的句子,一步步引導學生讀出層次感。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資訊科技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巨集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

3、體味“藏經洞”

“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資訊”丟擲話題,讓學生勾畫。並結合著出示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著,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悟

同學們,莫高窟的文物已經所剩不多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投身於保護敦煌,研究敦煌的歷史使命中去,因為——

(出示最後一自然段)齊讀。

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五、課外拓展

1.引導學生課後蒐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詢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為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2.讓學生把課堂上的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後寫下來,以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 根據送別的過程和內在的情感變化,可把文章理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兩人借賞景藏別情,這裡流淌的是纏綿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舉杯話別,這裡勃發的是奔放的熾熱之美;第三部分是寫李白觸景吟詩,這裡展現的是不盡的思念之美。

2、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1)首先說“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技能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 情感目標: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其次說教學重、難點:

鑑於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教學重、難點主要確定為兩個:

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3)最後說教學準備:

準備簡單課件,主要用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

二、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通過上節課反覆讀課文,你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什麼情感?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嗎?

3、課文是怎麼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隨著課文來細細體味。 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品味“賞景藏情”

1、“依依惜別”這幾個字我們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對於即將分別的好朋友來說卻是那麼沉重,開啟書,自由讀1、2小節,邊讀邊注意體會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

2、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中有個字耐人尋味,是“藏”字。

(1)兩位好朋友藏的是什麼?

(2)他們是怎麼藏的呢?(借觀賞景色藏惜別之情)

(3)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1、2小節中有一個描繪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來。 *我們要善於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通過 “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

*說得真美,誰來讀讀看?

*李白把這“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景象合起來稱為“煙花”,這是長江邊三月間特有的景象。[副板書:煙花三月]

(4)可惜呀,“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我們再回到“藏”字上面來。現在思考:兩位好朋友為什麼先要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藏起來呢?3、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裡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後,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後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品讀“對話敘情”

1、不忍別,終須別呀!引讀。

2、如果說兩人剛才還在“賞景藏情”的話,他們現在是在“對話敘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對話裡蘊含著深深的依依別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深入到課文的字裡行間,用心品味,然後說說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依依別情?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1)還沒分別就想見面,可見難捨難分。指導讀。

(2)引用王勃詩句說明人雖分但心相連,說明珍惜友誼,同時含有寬慰之意。

(3)把友誼比作長江的波特,說明友誼深厚,彼此珍惜。指導讀。

(4)引讀李白開頭的話,你從這些語句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什麼?為什麼“敬仰”呢?

*人品:補充李白另一首寫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讀,說大意。

*詩篇:“譽滿天下”。什麼叫“譽滿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詩,讓我們感受一下他的“譽滿天下”嗎?

*怎樣敬仰:稱呼“孟夫子”、“您”,當作兄長和老師。

*指導朗讀:李白前面這兩句話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誰來讀?為什麼李白開始要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別”的原因)

4、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5、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體味“吟詩抒情”

1、兩位好朋友說不完的離別情,道不完的朋友誼。可是,俗話說得好,“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最後孟浩然就要上船遠行了,李白是怎樣做的呢?自由讀第4小節。

2、讀了這一小節,你又一次感受到兩人之間的依依別情了嗎?特別通過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

相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佇立”、“凝視”等詞語的內涵。

3、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嗎?(配樂)

4、此情此景,不僅我們被打動了,就連江邊的景物也被打動了。同學們請看——[媒體5:播放動畫]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緒萬千!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下面這段話說完整嗎?先自己試試看。

[媒體6:想象說話]岸邊楊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鷗點點,好像 。雖然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想。

再指名說。(第2、第3位同學配樂)

5、同學們,作者本來是寫李白與孟浩然兩個人物之間的惜別之情,為什麼要寫到楊柳、沙鷗、藍天、春水這樣一段景物呢?

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6、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4小節,再來感受一下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運用配樂朗讀渲染情感;運用電腦動畫再現情境;運用想象說話體味深情。三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目的鮮明。同時又滲透了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指導。

7、引讀第5小節: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吟詩抒情] 8、你能吟一吟這首詩嗎?(出示古詩)[媒體7] 指名讀,齊讀。

9、文中說,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麼叫“膾炙人口”呢?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它應該也像一位兄長和老師,飽含深情地為你描繪一幅幅動人的美麗畫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誠摯的人間真情。你能聯絡前面的所學所悟,說說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指名說。

(1)“煙花三月”寫出了春天的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詩人佇立江邊,凝視遠方,看著白帆漸漸遠去,一江春水流向天邊的畫面;

(3)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4)文中第4小節說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白帆”,詩裡卻說是“孤帆”,這是為什麼呢?當時的長江是一條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隻,為什麼說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裡,只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我”的眼裡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別好,表面寫“船孤”,實質寫“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詩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這種孤獨並不是狹隘消沉的,君不見“滾滾長江天際流”,這是何等的奔放大氣啊!)

10、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11、讓我們把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背下來記住吧!自己背,齊背。

設計意圖:藉助“膾炙人口”一詞,引導學生回味鑑賞,從而使詩、文不再割裂,達到了“詩文交融”的境界。並抓住“孤”字這個詩眼,把整首詩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內涵,品出了檔次!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指板書)今天,我們通過對《黃鶴樓送別》一課的學習,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從開始的“賞景藏情—對話敘情—吟詩抒情”這樣一個“送別”的過程,從中層層深入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非同尋常的感情,這就是“依依惜別”之情。不僅如此,我們還從中瞭解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由來。

2、佈置作業: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後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詢一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特別注意學習文中用人物對話表達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寫作方法,好嗎?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課後作業既引導學生指向課後的閱讀積累,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課的教學資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讀促寫、讀寫遷移”。

三、說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1、試圖對“文包詩”這一特殊文體的教法作出大膽嘗試。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特有的文體,對於這一文體的教材該怎麼教,曾經引起過爭議:有人認為“詩重於文”,有人認為“文重於詩”,也有人認為“詩文並重”。本課教學避開如天平秤一般精確稱量詩文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力求做到“詩文交融”,即通過對文的感悟,達到對詩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試圖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簡約語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點:目標簡明,過程簡潔,方法簡便。

(1)目標簡明

本課教學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展開教學過程,目標簡明,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2)過程簡潔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細細欣賞、品味,假如樣樣都抓,容易犯語文教學的“浮腫病”。本課教學力爭內容集中、精要,依據教學目標作大膽取捨,做到“過程簡潔”。

(3)方法簡便

本課教學使用的大多是家常傳統手段,一些媒體的使用主要用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方法簡單,但追求高效。

3、試圖體現“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這一理念。

(1)首先,注重關鍵詞語的解讀

如巧妙引導學生咀嚼、玩味“藏、煙花三月、佇立、凝視、膾炙人口、孤帆”等詞語,賦予這些詞語以具體、豐富的內涵,使這些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立”了起來;甚至,立起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有鮮活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字立而情立”。

(2)其次,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

本課教學不僅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麼,還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是怎麼寫的,即進行了對話描寫和借景抒情寫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學寫文包詩,進行讀寫遷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是真正促進語文能力成長的根系,也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到位的紐帶與橋樑,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綜觀整堂課的教學,做到了教學設計的“簡約而不簡單”;教學過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學方法的靈活而細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14課《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並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並通過“水滴”與“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滴水穿石”和“啟示”造句。

3、瞭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4、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轉移、持之以恆的去做。

三、說教法

這是一片說理性文章,教學時可以安排讀、說、寫三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充分地讀“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然後抓住“滴水穿石”這一自然現象的形成方式,展開討論,讓學生說說從著一自然現象中,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精神,對課文中的句子是怎樣理解的。緊接著讓學生說說如果這樣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精神在人類身上存在,會有什麼樣的奇蹟呢?讀課文中的三個例子,說說他們都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是什麼讓他們能夠成功的?這裡可以設定小組學習,給每個人安排小組學習中的任務,讓學生真正的學習。課文講到這裡,可以安排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除了課文中舉的例子,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哪些類似的名人故事?這一環節,必須讓學生課前有所預習準備。幫助學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頑石”的意思。並且聯絡實際,舉例說說這段話的意思。詞語積累,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成語、俗語、諺語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

昨天我們一起去安徽省廣德太極洞內看了一種奇觀是——滴水穿石,那麼這一現象又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

2、指名讀。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樣理解這一段話的?讀出你的理解。

4、找出這句話中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

5、兩組反義詞中更突出的是什麼詞?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能讀好這一段話嗎?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什麼他能夠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呢?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我們就不難明白。

1、指名回答,說說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樣理解這一段話的呢?帶著你的理解朗讀。

3、你是怎樣把這段話讀好的?抓住了哪些關鍵的詞語?

4、你讀得真不錯,這些關鍵詞就是滴水能夠穿石的關鍵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將這段話讀好嗎?

指名讀,齊讀。

5、現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麼才“穿石”的嗎?

6、和雨水相比,雨水為什麼不能滴穿石頭呢?

三、引讀過渡。引讀第三自然段過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書中就給我們舉了三個名人的故事。

分小組學習,思考問題

1、書中介紹了哪三位名人?

2、他們獲得了哪些成就?

3、他們獲得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4、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四、課外延伸

1、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名人故事?

2、你現在能說說“滴穿”一塊塊“頑石”中的“滴穿”是指什麼?頑石又是指什麼?

3、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這樣的“滴水穿石”的經歷嗎?

4、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打算今後怎麼做呢?

五、總結

是的,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引讀)你擁有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你就會成功。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編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戰”中的一個小故事。《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本單元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提升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說學情

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學生對於故事的歷史背景比較陌生,學生又對《三國演義》瞭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並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透過文字來看清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諸葛亮是怎樣草船借箭的,瞭解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並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

五、說學法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堂上以讀為主,採用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

播放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匯入課題,並引導交流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2.自主學習,理清文脈。

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對課文脈絡的瞭解,進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為下一環節的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3.合作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為避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混亂狀況,在進行探究交流時,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從“故事起因”“借箭準備”“借箭經過”“借箭結果”等幾個方面合作學習、探究交流。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進行交流彙報外,還組織學生對學習中產生的困惑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對於學生自己解決有困難的問題,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時積累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

4.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了解到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要求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課外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目的是讓學生在

閱讀中檢驗自己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以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作為本課教學的板書,板書內容簡潔,顯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看過板書就能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以及在座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

首先,我來說一下教材: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魯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句,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豐富的特產,抒發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群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下面說我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重點,結合學生的智力和年齡特點,我首先確定了教學目標:

1、認識“饒、嶼”等14個生字。會寫“藍、懶”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2、瞭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有感情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能在讀中想,讀中悟,有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絡。

說學生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和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學習課文裡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對平頂山的學生來說:對西沙群島一帶海水顏色鮮豔、異常美麗缺乏實際的感受;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以及其他豐富的海域物產,也大都缺乏感性認識。因此這些都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些難點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

再來說我的教法:

由於智障孩子接受能力較差,以及課堂容易分神等學習特點,所以,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和閱讀理解法來進行課堂教學。

一、直觀吸引,激發學習興趣

觀看有關西沙群島、海底世界的圖片、錄象。強化學生的直觀效果。當學生從螢幕上欣賞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便由衷的發出了感慨“大海真美,真漂亮!”以此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觀看了圖片、錄象,學生大腦裡已經形成了一些印象,對接下來學習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二、細讀品味,理解文章內容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和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智障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多讀,更要變著花樣讀,激起孩子讀書的慾望。所以,除了採用個別讀、齊讀的同時,我也運用了比賽讀、配音樂配畫面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讓孩子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加深對課文的領悟理解。

我的教學流程是:

一、激情匯入,感悟海底的美麗、富饒

伴隨背景音樂,引導學生觀看一段錄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戲的魚群,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龐大的海龜。。。。學生一邊觀看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邊聽我的導語,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繽紛的神奇世界之中。此刻,我抓住時機,說道:這就是富饒的西沙群島,同時板書課題,匯入新課。這種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創設意境,由畫入文的匯入方法,促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內趨力,形成學習衝動的教學效果。

二、分段朗讀,從讀中理解課文

智障孩子不如智力正常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強。所以,我班的孩子,一節課大概學習1—2個自然段。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從兩個層次入手:〈1〉你從哪兒看出海水五光十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明白課文具體描寫了海水的各種顏色,有深藍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學生把這些詞句聯絡起來,想象海水呈現的各種顏色互相交錯的景象,就比較具體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2〉思考:海水為什麼會五光十色呢?引導學生理清第1、2句與第3句之間的因果關係。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因為海底有(高聳的山崖),又有(低陷的峽谷),所以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通過這個練習,使學生懂得海水的顏色與海面的深淺息息相關,感受祖國南海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班裡只有11個學生,所以我有充足時間對孩子進行個別輔導。在分段學習的時候,我不但注重孩子的讀,更注重孩子的說。雖然智障孩子比正常孩子要差一些,但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同樣的豐富多彩。我會讓每個孩子都說說,你讀了之後,都明白了什麼?程度好的孩子,可以完整的說出各種物產和美麗景色,程度差的學生,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引領著他,我說一點,他補充一點,慢慢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就是我校一直倡導的個別化教學手段。

三、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課文的中心思想。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整節課都用來學習課文,孩子容易失去興趣。所以,在課時進行三分之二的時候,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小遊戲,讓孩子通過玩,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我將學生分成兩個尋寶英雄隊(即太陽隊和月亮隊),對西沙群島進行一次考察大比拼。看哪個小隊說出的西沙群島的物產最多,除了文中說的,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嗎?這個時候,孩子一下子就亢奮起來了。大家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後的說起來,使課堂氣氛頓時進入了高潮。通過這個小競賽,不僅讓學生在玩的同時,更牢固的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更深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衷心地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