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說課稿1.2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花園》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結合“花園”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等實踐操作活動,體會“倍”的意義。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教材要求學生既學會畫圖表徵,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識地滲透形數結合的數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會用圖示或除法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 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四、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根據這個教學理念,這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 “動手操作法”。由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以激起學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從而主動探究。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並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倍數問題。把學習主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知識智慧共享的園地。

五、教學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合作、發現以及探索學習機制,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作為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擺學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景。

1、(放音樂)一陣雷雨過後,天氣晴朗了,森林裡許多小動物都高興出來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多媒體圖畫)誰來介紹一下?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各有多少隻?

(二)探索新知,構建“倍”的概念。

1、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小猴子和小鴨子的只數關係。比較兩個數除了“求和”、“比多少”的關係,還有另外一種關係叫做“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2、構建“倍”的概念。

體會“倍”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3個教學層次,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體會“倍”意,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1)第一層教學:初步體會“倍”含義。

同學們!剛才通過數一數,我們知道猴子有幾隻?鴨子有幾隻?如果我們用圓片代替猴子數和鴨子數,猴子擺幾個圓片,鴨子呢?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擺。(分2行,第一行擺猴子,第二行擺鴨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師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圓片畫一圈),鴨子的只數有這樣的幾份呢?(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讓個別學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著要求全體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鴨子擺一擺、分一分、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鴨的只數有這樣的2份,算式是: 6÷3=2,老師引導學生說: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我給學生設疑:鴨子數是小猴子數的2倍,是把什麼看作一份?再什麼有這樣的幾份?目的讓學生明確如果用“倍”來描述兩個數量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以誰為標準,也就是說把誰看作“一份”,再看與它比較的量有多少個這樣的一份。

(2)第二層教學:加深對“倍”的認識。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發現“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小雞數是松鼠數的幾倍呢?”(老師把問題板書在黑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並說出理由。

先要求學生畫小圓圈表示小雞數和松鼠數,圈一圈、填一填,數形結合體會“小雞數是小松鼠數的幾倍”,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第三層教學: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下面請同學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說一說

(4)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並嘗試解答。

讓學生初步體會應用“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升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運用“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根據課本的練習編排,我設計了闖三關練習,讓學生帶著興趣,玩中學,學生在輕鬆而又帶有竟爭性中解決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1、第一關“比速度”。

2、第二關“比高矮”。

3、第三關比記憶。

同學們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還記得最近的天氣嗎?看圖理解,尋求要解決的問題。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項,會收集、整理、描述和分資料的過程,所以本環節試圖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穫。老師歸納: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通過討論交流後,學生自己試著歸納來完成的,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回憶了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研究的成果,這樣做更體現了“過程”。整堂課的設計,由生活情境匯入,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倍”,再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倍”,解決有關“倍”的知識,最後到生活中尋找倍,層層遞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點呢?在教學時,在具體的情況中擺一擺、圈一圈的操作活動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動中突破難點時,我設計了3個層次。

(一)幫助學生理解“倍”含義。

在這個環節上,首先由學生在情境圖中收集數學資訊,並根據收集的資訊用小圓片代表小鴨、猴子來擺一擺。這些環節學生們都是可順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義時,就需要老師來幫一幫。這時我就通過和學生一同擺一擺、圈一圈來到確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個小圓片看成1份,那麼代表小鴨的6個小圓片就可以看成這樣2份,從而推匯出小鴨數是猴子的2倍。

(二)輔助學生加深對“倍”的認識。

在上一個環節,學生對“倍”的含義有了一些瞭解,那麼要求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時,我就引導學生先獨立用畫小圓圈代表松鼠數和小雞數,然後圈一圈,與同桌說一說,集體反饋時,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設計了這樣3個層次的教學,對於“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後,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乘法豎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4、65頁。簡單的乘法豎式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以後學生進一步學生多位數的乘法豎式做充分的準備。在計算時嗎,學生往往忽略了豎式的擺放格式及積的位置,從而造成今後學習稍複雜的乘法豎式時的困擾。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極為重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物件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但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電教手段,利用flash軟體,設計了多個動畫畫面來進行輔助教學。大大的方便了學生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主動去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我首先出示這個畫面,並說:秋天來了,天高氣爽,請看,小天使來我們班做客了,她還帶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呢。這麼設計,目的在於點燃學生的好奇心,並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意境中來。在學生進行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做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這節課的乘法豎式計算埋下伏筆。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又出示這張畫面,小天使見大家那麼聰明,她又帶來了一個問題,觀察畫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怎麼列式?通過這樣一問,學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種算式,我選擇4*2=8這個算式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初步嘗試之後,我請做出來的同學上臺展示,並讓她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我則結合學生的方法邊板書整理邊強調:當積是8時,8的`位置應在哪?讓學生明確:積的位置要跟第二個乘數2對齊。接著讓學生認識乘法豎式中各部分名稱。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在學生初步掌握乘法豎式計算後,我趁熱打鐵,又出示這樣的畫面說:你看,小天使難不倒你們,她走了,可小猴又來了。他在問我們呢:我一共有幾個桃果?怎麼列式計算?我想學生會有以下兩種演算法: 5*7或7*5,我則強調第二種方法的算理:有5個盤,每盤7個,就是5個7,在學生理解算理後讓學生根據算式列豎式計算並彙報計算情況。在學生彙報時我追問:這個算式的積是35,是兩位數,你們是怎麼擺放的?這個環節正是本課的難點。我預想到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讓學生判斷哪種方法正確,為什麼?通過讓學生進行判斷,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積是兩位數時,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豎式計算。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升。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第一題我以填空的形式來讓學生注意積的擺放位置。 第二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 第三個練習是多項填空題,這樣的設計既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鞏固演算法與算理。激起了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回顧總結,點撥學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想今天的課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穫,能跟大家談談嗎?(這樣設計,讓學生能總結出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將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也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體驗更豐富,讓學生更加喜歡充滿智慧與感情的數學課堂)。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第三冊第16頁《需要幾個輪子》。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5和2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3的乘法口訣的學習的。教學時,可組織學生藉助擺三角形的活動編出3的乘法口訣。學生已經學了5和2的乘法口訣,已經掌握了一些編口訣的訣竅,所以3的口訣可以由學生自己整理。較多的時間應用在熟練口訣和算式上。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決的編制過程,會用三的乘法口決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能夠發現乘法口決的排列規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

編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訣,記憶3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理解3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並熟練運用。

教具準備:

小棒、實物展臺、多媒體課件、乘法轉盤。

學具準備:

小棒,乘法轉盤。

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是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學生通過實際的擺一擺、數一數,自己歸納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將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性教學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學情:我班的學生大多來自於農村,很多孩子都沒有乘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時,對於這一特點,要多組織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

學法:在本課的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小棒,動筆完成表格,動腦編制並且記憶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同桌練習乘法口訣對應的乘法算式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習動機,匯入新課。

我是這樣匯入的:(出示圖片兒童三輪車)同學們,誰小時候騎過兒童三輪車?

1輛三輪車需要3個輪子,

2輛三輪車需要6個輪子,那麼3、4、5、6、7、8、9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板書:需要幾個輪子)

二、實踐操作,編寫3的乘法口訣。

1、填一填

(課件出示表格)

說清楚表格的意思。每個數字代表什麼,讓我們求什麼。用三根小棒來代替三個輪子。三根小棒就組成了三角形。那麼有幾輛車就要擺幾個三角形。接下去,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棒,一邊擺三角形,一邊完成表格。全班反饋。

2、說一說,寫一寫

根據表格,一輛車有3個輪子,讓學生說是1個3。並且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先讓學生說一說編制乘法口訣注意的方面再編制乘法口訣。2輛車需要6個輪子,也就是幾個3?學生列2個乘法算式並編制乘法口訣。說一說口訣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說算式,一人編口訣,並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全班反饋。(師板書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

3、集體交流並記憶。

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3的乘法口訣。說說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發現什麼規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饋。提出問題:如果你記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麼辦?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一記口訣。

4、鞏固練習

設計了以下幾個小活動

(1)師生對口練

一個“小”字有3筆,一三得三

,兩個“小”字有6筆,二三得六。學生接著自己往下編。

(2)乘法轉盤

師轉動轉盤,生說口訣。也可以摻雜2和5的乘法口訣。

(3)同桌練習

一生說口訣,同桌說兩個乘法算式。看誰說得好。練習2-3組。

三、課後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記住口訣而不會計算或者會計算,沒記住口訣。教師及時的給以補充和總結。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3的乘法口訣)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

5×3=15 三五十五

6×3=18 三六十八

7×3=21 三七二十

8×3=24 三八二十四

9×3=27 三九二十七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67至68頁"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3.通過"擺一擺""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角。

4.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踐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利用幾何畫板軟體製作電腦課件一份。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1-2支鉛筆。

一、 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一個充滿奧祕的地方,你們願意嗎?(學生答:願意)那好,請大家跟著我一起進入"角的世界".

(課件出示一組南浦大橋的圖片)首先,請大家一起觀賞一座世界有名的斜拉橋——南浦大橋。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位於我國上海市的黃浦江上,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你們看,在橋面上塔栓和纜索組成了許多優美的角,並且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成了美麗的圖案。到了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這些角的圖案顯得更加美麗。

其實,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也都有角,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去找到它、認識它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認識角(出示課題)二、 探索新知1.認識角及各部分的名稱(1)找一找

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圖)你們看!這是什麼?

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物體,在它們的表面也都有角,你能發現它藏在哪裡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點選顯示物體表面藏著的角)老師:同學們真棒!觀察得很仔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只要我們平時做個留心觀察的孩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

(2)擺一擺

雖然你們能很快地找到物體表面的角,但是如果老師要你用兩支鉛筆擺出一個角的形狀,你能辦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試一試吧?

(3)認一認

課件顯示學生擺出的圖形,同時出示另外兩種不同的擺法,引導學生找到不同之處。再判斷哪個才是角。從而讓學生知道角的基本特徵是: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用" )"在圖中標出角並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老師:你能指出剛才擺出的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什麼地方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通過擺一擺、認一認,你能發現角的世界裡的祕密嗎?

祕密之一: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2條邊組成的。

2.比較角的大小並發現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或無關。

(1)擺

過渡:通過努力,你們已經很快地發現了角的第一個祕密,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索另外一些祕密,你們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好!這次挑戰的主題是"擺",老師希望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用原來的那兩支鉛筆擺出一個比原來更大的角,有信心嗎?試試看吧。

老師:你是怎麼辦到的?誰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悅?(老師邊聽回答邊演示課件中的活動角展開與復原的動畫過程。)通過這次的活動,你能把角的第二個祕密補充完整嗎?

祕密之二: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 );張口越小,角就( )。

請你把這個祕密告訴你的同桌。

(2)比

過渡:通過大家的努力,老師宣佈:你們的第一輪挑戰成功!現在,老師要向你們發起第二輪的挑戰,這次的主題是"比".(課件出示)通過比較,根據兩種不同的情況(兩個角大小區分是否明顯)引導學生得到不同的`比較方法。(老師用課件著重演示角3與角4通過重疊比較大小的過程。)角的大小比較方法:1.直接判斷。

2.重疊的方法。

(重疊時要注意頂點和一條邊對齊)

(3)猜

對於第二輪的挑戰同學們完成得不錯,現在我們要進入最後一輪挑戰——猜。(課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兩個角)通過猜一猜和比一比,你能說說角的第三個祕密嗎?

祕密之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關。

三、 鞏固練習

過渡:同學們,你們不但敢於接受老師的挑戰,而且在挑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了挑戰的成功。你們真是了不起!

接下來,老師要看看你們能否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1. 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 數出圖中各有幾個角,並用")"標出來。

(著重講講最後一幅圖中橋洞與兩邊形成的圖形不是角及原因。圖2與圖3學生只要找到內角就行,如果部分學生能找到外角就給予肯定與鼓勵。)3. 判斷。(注意引導學生說出錯的原因)4. 擺一擺:用三支鉛筆你能擺出三個角嗎?試試看。

(讓學生各顯神通,充分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根據不同的回答展示學生的作品。)四、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或發現了什麼?與大家談談你的收穫。

啟發學生: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即興找一找。(如桌面、門窗等)老師:是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除了我們剛才發現的那幾個祕密以外,角的世界裡還有很多的祕密,老師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長大以後去探索和發現數學世界裡更多的祕密!像中國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南浦大橋那樣,靈活運用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課件出示結語)組織學生用《兩隻老虎》的旋律唱一唱,在歌聲中結束教學。

五、 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本課例充分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等活動機會組織教學。

首先通過"找一找""擺一擺""認一認"的活動讓學生抽象出角這個幾何圖形,同時瞭解角的基本特徵;其次,通過"擺""比""猜"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初步認識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本課例利用幾何畫板軟體製作了可活動、可變化的課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理解得不夠透徹。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情景引入

1、計算比賽

(1)男生和女生比賽,比一比哪隊算的又對又快.

(2)小組內交流.

2、看圖列式(12頁練習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與小組交流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填寫.

3、完成13頁練習3題)

(1)都有哪些人來買票,你還知道什麼?(說圖意)

(2)你想幫助笑笑買給誰票?應收多少錢?你是怎麼想的?

(3)與小組同學交流.

4、全班彙報.

5、完成課本13頁練習4題。

6、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介紹乘法口訣的歷史:學生讀收集的資料.

2、教學 例題

看圖用乘法口訣計算葉子的總數.

3、學習例2.小熊數圖形個數是5個5個數的,你能幫它用一個乘法口訣算出圖形的總個數嗎?

4、二年一班老師帶領8名同學去公園遊玩,每張門票6元,超過6人每張門票5元,你能老師用一個乘法口訣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

5、學生自學例4.明明家住在五樓,他每上一層樓要上8個臺階,你知道明明從一樓到家要走多少個臺階嗎?

6、全班交流彙報。

三、鞏固練習

1、每支鉛筆5角錢,紅紅要買4支鉛筆要用多少錢?買9支呢?用乘法口訣計算.

2、判斷題:

(1)每公斤蘋果5元,買3公斤蘋果用的'錢數為5×3=15(元) ( )

(2)5個5的和是20.( )

(3)2個5加上7個5的和是55.( )

(4)6個5減去1個5是5個5,用乘法表示是:5×5.( )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先說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著統計資料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 2 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 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每格表示 5 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 個代表 2 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 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 個表示 1 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圖形》是在學生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以這些知識為支撐點,把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按邊的數量統一命名為四邊形。並在此知識點上通過遷移,讓學生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多邊形做好準備,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打下紮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參與對圖形的摸、搭、數、折、剪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和交流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難點: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絡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4、教具準備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為了豐富學生的感知認識,本課我藉助以下教具輔助教學:

(1)、長方形、正方形紙張;裝有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信封;小棒等

(2)、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教學時,我採用情景教學、直觀教學、活動教學、合作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四邊形,然後此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索,認識五邊形、六邊形,從而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一數它有幾條邊的認識,這樣處理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學法:教學本課時,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看,摸,數,折,剪等活動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感知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特徵,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絡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2-3分鐘)

新課開始,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景,再現舊知:小朋友!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到有趣的圖形王國去玩,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已經認識了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這樣的匯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鞏固舊知。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認識四邊形 (10分鐘)

出示地磚圖,由體到面,說一說它們的面分別是什麼圖形?然後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出邊,接著通過摸一摸,有什麼感覺?數一數邊有幾條?親身經歷了發現邊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在於不斷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後歸納出四邊形有4條邊。為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學生進行判斷後,要求學生分別說一說為什麼有的是四邊形,有的不是四邊形。進一步加深對四邊形的理解。

2、自主學習五邊形、六邊形(10分鐘)

在學生認識了四邊形後,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自主學習五邊形、六邊形。通過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的活動,近一步鞏固五邊形、六邊形的.特徵,並遷移出多邊形。今天我們認識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或者以後還會遇見更多條邊圍成的圖形,它們有個更大的名字,我們統稱它們叫做多邊形。

接著讓學生思考: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怎樣做?

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數它有幾條邊。

(三)、動手操作、鞏固新知(15分鐘)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為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動腦數一數、折一折、剪一剪來鞏固新知,深化思維。

(四)、交流深化拓展延伸(2分鐘)

數學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數學學習不能侷限於課堂,它應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書本走向生活。我通過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師生共同梳理本課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網路。

本課的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比賽、動手操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他們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體會了圖形的聯絡和變換,發展了空間觀念。實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