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4篇

說課稿8.97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說課稿4篇

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沒有目標的工作,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沒有航向的船,它不可能成功抵達彼岸。思想品德課教學同樣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因此,我先說課標要求。

第一部分:課標要求

本課程總目標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旨在促進國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這個目標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和整體性的要求。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

根據本課程的性質和理念,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認識自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為經,以道德、心理、法律、國情等內容為緯,基礎明確、經緯交織、設計科學。

七下教材共分4個單元,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單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本單元體現了課標中:“認識自我”中“成長中的我”部分: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能夠客觀地認知自我,積極接納自我,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自尊自強”部分:知恥、自尊,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我與集體和他人”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尊重、幫助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與人為善。

第二部分:體例意圖

與過去思想政治教材由課、節、框、目等幾個層次組成有所不同,新的《思想品德》教材分為單元、課、框、目這樣幾個層次。

從每一單元的內部結構來看,單元下面都有一個“主題探究”。對本單元內容的總的提示,又是以一種嶄新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主題探究”之後是課題。與往常不一樣的是,課題之後並不立即接正文,而是一段引文。這樣安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引文之後接框題,框題之後接目題,目題之後用活動匯入。活動匯入之後接正文。

正文內容使用二種字型:宋體字內容是教學的結論和正確導向,要求學生懂、信、用。楷體字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二種字型搭配雜而不亂,形散神聚,相得益彰。

在正文相應位置輔設小欄目。如相關連結、名言等。

為了改變傳統思想政治課教材呆板、單一、文字過多的毛病,本教材增加了帶有一定漫畫色彩的插圖,增強了教材的可視性、思辨性,做到圖文並茂。關於篇幅,每框20xx字左右,大約一課時。

第三部分:內容結構

整個國中階段,與本單元可以整合的同類知識有:第一課我從“自尊”和“他尊”兩個方面進行整合:與“自尊”相關的有:珍愛自己的生命;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全面發展地看待自己。自強表現:自尊自愛,不卑不亢;意志堅強,不灰心氣餒。誠信做人;男女交往,自重自愛。對自己負責。與“他尊”相關的知識有:孝敬父母,讚賞寬容父母;交友原則中:尊重差異,加強溝通;禮貌待師等。行使權利時尊重他人權利;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尊重他人維護他人人格尊嚴。第二課與自信相關的知識有:相信自己,告別依賴,走向自立;碰到挫折失敗時不灰心不氣餒等;競爭中,客觀評價自己,增強信心;對待考試要有信心,增強自身實力以及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要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等。

從橫向上看,單元知識內在邏輯關係是: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整體把握和課標所確定的本課程三個基本理念,鑑於七年級學生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確定統整七年級下學期教學內容的核心概念是自尊、自強,教育主題是做生活的主人,教育目標是不斷完善人格,逐步實現社會化,進一步增強調適能力。教材安排了四個單元八課內容,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須要自立自強;要實現自強,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並實現自立自強,則必須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依據課標,本單元設立“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題探究活動和“珍惜無價的自尊”“揚起自信的風帆”兩課。主題探究活動是一個通過“快樂人生三句話”來幫助學生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的實踐活動。 “快樂人生三句話”正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本單元的要旨:自尊、樂觀、自信、關心他人、尊重他人。

第一課:《珍惜無價的自尊》由引言和三框內容組成。引言由一段優美的文字匯入,用知恥是最美的服裝的比喻,說明了自尊無價,尊人優雅,引入新課。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通過對香x迴歸祖國這一歷史事件的回顧,讓學生體會自尊帶給人的'快樂感受,引出自尊的含義。同時,介紹了自尊與知恥、自尊與虛榮的關係。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通過活動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重要他人”,進而分析自尊與尊重他人之間的關係,說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意義。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通過事例反思、分析了自尊的人具備的重要素質,即看重自己的人格和豁達,然後對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作出更深刻、更豐富的挖掘。這三框以學生生活為依託,在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編寫安排之中解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問題。

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由引言和三框內容組成。引言通過一首自信的詩歌,說明了自信是什麼,自信的重要性和自信的作用,引入新課。第一框“我能行!”。教材通過事例分析和活動,表達出“自信”這種心理品質中最核心的含義: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引導學生體驗自信的感受,正確區別自負、自卑和自信。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主要分析了只有自信才有助於成功,即自信是成功的基礎,成功離不開自信,而自負和自卑使人遠離成功。第三框“唱響自信之歌”,主要講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鼓勵學生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這三框同樣是遵循“是什麼”、“為什麼”、“ 怎麼做” 的編排順序。

第四部分:教學建議

根據本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關注生活 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課標提出:“體驗行為和後果的聯絡,知道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後果,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講解“虛榮與自尊”時,我通過視訊《無知的青春 虛榮的代價》啟發學生思考:看到畫片中濃妝豔抹的陪唱女郎,我的心情非常的沉重,她們大部分是80後,甚至是90後,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她們走上了這條路呢?讓學生去感悟:用青春和尊嚴去換取短暫的物質財富,這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虛榮的危害,遠離虛榮,做一個真實的我。同時,我運用網路論壇上的熱點:一名收破爛的老人不小心劃破了一年輕女子的牛仔褲,因拿不出對方要求的50元賠償,老人下跪十次,一個被50元踐踏自尊的女人!讓學生去體驗自尊無價,尊人優雅。

2.精取素材 遷移深化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學《揚起自信的風帆》時,我選取了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節目,告訴學生聾啞人的精彩表演獲得了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一等獎,這說明了聾啞人的自信;同時我還播放了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男子110米欄冠軍的精彩鏡頭,引用了劉翔 “中國有我,世界有我” 的名言。由於選取的話題學生比較關注,感興趣,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積極參與,認識到自信有助於成功,也認識到要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與實力,唱響屬於自己的自信之歌。

3.自主學習 善於反思

新課程下,學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學習的主人。一方面,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善於思考等方面的素材。講解“看到進步與長處”這一目時,我採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在小組內每人都說別人的優點,被說到的同學在卡紙上記下同學所說的自己的優點,然後交流分享感受。並引導學生聯想:你還想具有哪些方面的優點或長處呢?促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主動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最後請學生儲存好自己的卡紙,在以後的日子裡在上面繼續加上自己的新優點。另一方面,我採用我校教學案模式:預習導學、感知生成訓練、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目標測評以及小結與作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4.創設情境 體驗情感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於對道德知識死記硬背,而在於體驗和實踐。教學“超越自負,告別自卑”時,我與學生學跳手語舞蹈《我真的很不錯》,幫助學生,尤其是自卑的學生重塑自信。結束後讓學生再閱讀教材第22頁上的相關連結──《也許你想成為》,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的的確確地得到情感上的陶冶,在活動中成長。同時,在學完“我能行”這一框後,我採用“寫給爸爸媽媽一封信”的形式,讓學生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第五部分:評價方式

課標要求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而我們在評價學生時,往往選取了“考試”一種,只注重了理論的考查,忽視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行為的考查與評價,因此評價應做到多元化,特別是實踐化。《課標》中提到了“觀察、描述性評語”等六種評價方式,從考試評價來看,對於七年級知識考查的題型為單選或簡答,對應課標中“瞭解”、“理解”、“體驗養成”的內容要求。教學中,我抓住作業這一環節,採用描述性評語,與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在評價中找到積極進取的力量。此外,我還採用演講的方式,如教學“做自信的中國人”時,我先讓學生查閱資料,瞭解我國目前各行各業的發展情況,並設想自己就是某一行業的傑出代表。根據大家的選擇,按行業分組,每組推選一名參加“中華未來英才大聚會”的演講。演講結束後,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了成為未來的佼佼者,現在我應該怎麼做?”幫助學生將思考的結果和自己的實際行動結合起來。最後鼓勵學生把演講的感受以黑板報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其它評價方式中的“談話、成長記錄”等幾項內容,我認為只要我們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幫助班主任把每學期都要搞的這些工作制度化、量化,並加入到思想品德課的學生評價中去,就可以對每位學生有一個更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了。

第六部分:課程資源

除了教材之外,本課程可利用的資源有學校圖書館和多媒體等,此外,我們還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身上的資源,善於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熱點,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等。如講授“我能行”一框時,我運用《星光大道》無臂男孩李金凱的事蹟:在20xx年年賽上,金凱口叼毛筆寫下了“幸福”二個字,送給《星光大道》。讓學生去感受一個陽光男孩兒,一個失去雙臂,但內心充滿自信,樂觀和堅強的男孩兒。又如在講授“維護人格最重要”這一目時,在學生懂得維護人格對自己所代表的國家、集體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圍繞我校校訓──禮信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和點評讓學生明確:“尚禮”就是崇尚禮節,遵守道德規範;“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即創造文明、和諧、平安的校園。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自己能為學校的發展做些什麼,有哪些好的建議等。我認為,只要我們教師具備一雙慧眼,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

這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通過準備這次比賽活動,使我感悟到,要想做好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一方面要準確地把握課程標準。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教材。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引導者。我們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課程的建設者。我們不僅是教育者,更是學習者,並且要向學生學習。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中的第19課,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博格。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時候創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卻得到了父親和母親“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這件事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語言、動作和神態,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情感體驗聯絡十分密切較容易理解,不過也有一些含義深刻但具有啟發性的語句需要學生結合自身加以感悟。

本片課文重在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並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7個生字,讀寫15個生字詞;理解“一如既往”“揚揚得意”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說說父母為什麼會對巴迪的詩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3、通過文中對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的愛,感受愛的不同方式。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作者是怎樣逐漸瞭解了父母兩種不同方式的愛。

(四)教學難點

體會巴迪對父母的愛的理解,讓學生感受愛的不同方式。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學生很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作者的心情。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具有強烈啟迪性的句子,既是學生學習、理解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情感爆發的源泉。

對教師而言,本課的教學,應引導學生以讀為本,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學習,談自己情感體悟,讓課堂真正動起來。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將以討論式教學為主,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著重以師生、生生探討合作學習,加強師生、生生以及與文字之間的對話。

教師通過“引導—誦讀—體悟—拓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用“明確要求—精讀文字—體會情感—昇華情感”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四、說教學程式

(一) 課題匯入。

抓住“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對加引號的反義詞,請同學們理解引號的作用和反義詞的運用,齊讀課題,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讀掃除閱讀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提出為什麼會有“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並通過概括主要內容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二) 講讀課文前半部分(巴迪童年時期)。

1、 讓學生找出文中父母在面對巴迪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時有什麼反應?並在小組內討論這些語句分別運用了那些描寫方法,在此基礎上體會巴迪父母親對巴迪不同的關懷。

2、 引導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敘述巴迪童年時期的部分。

(三) 講讀課文後半部分(巴迪少年、成年時期)。

1、 少年時期的巴迪對待父母的評價態度有什麼改變?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15自然段,小組討論找出答案。在這部分講解“不得不承認”的雙重否定句式。

2、 成年時期的巴迪對父母的評價又有什麼新的認識?結合課文第16自然段找學生談談自己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整合正確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愛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為感情昇華做鋪墊。

3、 讓學生仔細品味課文最後一段,找出喜歡的或是不理解的語句,談自己的理解。(著重講解“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和“我從心底裡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回憶並講述自己身邊的看到的、聽到的或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巴迪的事例,結合自身實際,體會實際生活中“鼓勵”和“警告”兩種不同方式的愛。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

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影、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

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影(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影(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麼猜不著?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

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影,積累經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影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絡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就清晰了,教學與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字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意義深遠。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在賞析語言中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在理解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位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麼?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並說說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為什麼丟羊?為什麼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做,為學生學習指明瞭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麼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隻羊,為什麼還會丟第二隻?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麼?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絡,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麼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裡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麼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絡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錶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在這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鍊了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

7、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麼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麼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後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麼?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麼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絡,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麼說?養羊人又會怎麼回答?

2、同桌表演後指名上臺演,並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麼後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汙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絡實際,體會寓意。

七、拓展補充

1、“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原來出自於一個八字成語,後面還有四個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他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讀讀記記)

2、這句成語出自哪裡你知道嗎?

(簡介《戰國策》)《戰國策》是戰國時代歷史資料的整理,書中所記載的時代,上至戰國初期,下至秦朝統一六國,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出示故事)

4、積累抄寫

標籤:說課稿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