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4篇

說課稿3.12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說課稿4篇

說課稿 篇1

一、目標確定。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以下目標:

1、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

2、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操作活動,並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能力。

二、教材分析。

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為匯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活動中,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重點:如何讓影子動起來。

難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三、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我做了物質方面的準備和知識方面的準備。

(一)知識方面準備:

1、知道鏡子會反光,瞭解平面鏡的特徵。

2、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

(二)物質方面準備:

1、白紙、手電筒、固體膠若干。

2、烏龜、小鳥、風車、風扇等。

3、教師範例一份,應集燈一個。

四、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五、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涉及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首先我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

向幼兒提問:為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

(二)瞭解影子是怎樣的.。

為由而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幼兒發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三)跳舞的影子。

1、教師操作遊戲材料表演,幼兒觀察小鳥飛起來跳舞,但不結實操作過程。

2、為幼兒提供材料:手電、紙、小鳥、固體膠,通過實驗操作,啟發幼兒想辦法上小鳥跳舞。

3、教師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4、幼兒討論:為什麼小鳥會飛起來?

小結:要讓小鳥跳舞,翅膀之間必須有距離,同翅膀的角度折的正反合適有關。

(四)進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奧祕。

1、提供各種形象,請幼兒人選一種材料,想一想這些物體哪些部分便於活動,然後設法讓他們動起來。

2、幼兒探索,根據情況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風車轉起來,可啟發幼兒思考,風車的角度摺疊是否合適,手電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風車的活動有關。

3、幼兒講述方法並交流,引導幼兒觀察和體驗,物體是怎樣活動的?小結;當手電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是影子也發生了變化,這樣他們就跳起來了。

(五)活動延伸。

1、到戶外去尋找各種物體和自己的影子,並玩踩影子的遊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課題。這一環節調動幼兒身體各個部分,充分滿足幼兒好動的個性,是幼兒直接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認識和感受影子帶來的有趣現象。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鄉愁》是長春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詩歌,本詩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詩歌凝練的語言。余光中的《鄉愁》抒發了千萬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儘快實現的心情。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於自身的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以通過了解余光中解詩,也可以通過讀詩品余光中。考慮到一方面本詩是寫實性很強的特點,另一方面語文課文的學習首先是通過篇章完成的特點,確定本文總體的教學順序是先讀詩,然後在解詩中讀人。對詩歌的分析,注重先整體感知,再具體分析,理解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本課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愛國之情。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詩歌教學重在閱讀,通過作者對詩歌的範讀自身的簡介及談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領會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因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通過品析詩中文字詞語提煉作者情感,透過文字讀出作者在文字當中像杜鵑啼血一般寫出來的情感和其中所蘊含的悲歡離合。

二、說教法。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說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法、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

作者胸中的境界具體表現在文章,文學作品的言語情景之中,教師應採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在本課教學中通過觀看余光中朗讀《鄉愁》以及他的簡介談寫作背景,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理解詩歌情感。

2、誦讀法:

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詩歌教學重點應在讀上下功夫,本文我採取學生自讀、齊讀、余光中讀詩方式進行教學,在反覆誦讀中不斷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感。

3、點撥法:

教師是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資訊,把學生匯入“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心理學發展理論),給學生搭建“腳手架”。

三、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出令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而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我們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播放一九九二年春節晚會歌曲《鄉愁》,學生觀看後丟擲問題,這樣一首不到一百字的唱詞,曲調也談不上悠揚,為何能引起人們的推崇?(設計意圖: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認知積極性,通過音畫結合,引導學生感受愛國之情,欣賞鄉愁之美)

(二)詩歌賞析。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想要詩歌成功重要一點是情感遷移。遷移到自己、到學生身上,受感染,有感悟。就要給學生搭“腳手架”,也就是臺階,支點。

第一環節:對比賞讀。

螢幕呈現《鄉愁》全詩,同時提供學生朗讀的背景音樂《江河水》。

讀詩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要像演奏家一樣,把詩歌的潛在生命激發出來,這樣的引導學生情緒飽滿,有感染力。但還有比學生讀的更好的,那便是余光中,提出問題:余光中和我們讀的有什麼不同?

進而分析出餘先生雖然沒我們讀的激情,但在感情上多了滄桑和難以言表的哀愁,所以讀一篇文章就是通過文字讀出文字背後的人生。

第二環節:背景填充。

播放余光中簡介及他談寫作背景的資料。

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們更加了解詩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才能瞭解他的感情,學生便對詩人對詩歌的理解大大加強,在此基礎之上學生的誦讀也更有情感。

第三環節:品字煉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會學生善於思考是學校的首要任務。”“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我設定了幾個問題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1、請學生找出詩歌中表現時間的詞,作者以此寫出的四個鄉愁是並列關係,還是側重其中一個?

明確:

這組表現時間的詞是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相比第四個鄉愁,之前三個都是往昔的,是隨著時間推移,也就變得不那般濃重了。“而現在”的“而”的轉折以及片段視訊裡,作者在讀這這三個字時語氣較之前要沉重,語速要緩慢,同時讀前三個“鄉愁”兩個字的時候,遠不如第四個讀的凝重,那樣滄桑,所以作者有所側重第四小節。這些都是學生能夠分析出來的,老師只是給予點撥便可。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組形容詞所蘊含的深意以及四組形容“鄉愁”的意象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明確:

這四組形容詞都是形容微小的,那麼這幾個詞真就那麼微不足道嗎?學生能分析出郵票、船票和墳墓確實很小,但海峽並非淺而是很深。而作者並非認為淺,而是他希望海峽淺容易渡過,由他內心情感所左右。文學講究的是合情而非合理,也因此才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白髮三千丈”的詩句。

四組意象中郵票表明他與母親的'來往可以書信,船票表明可以通過坐船與妻子重逢。前兩個作用相同,這種鄉愁是可以聯絡見面的。可墳墓是他和母親的一個障礙,不能相見了,縱有萬般思念,也無法再對話,只能深深的祭奠。海峽與墳墓起到相同的作用,也是障礙,是隔離,但墳墓是穿越不了的,可海峽穿越就能跟大陸相見了。前者是死別,作者內心會逐漸接受,而後者則是生離痛於死別,所以這種情感在作者看來更悽楚、沉痛。

第四環節:情境創設。

講述余光中對家鄉思念的緣由。

同學們會更加理解遊子余光中對那片土地的想念,想念那片土地上的歷史,想念那片土地上的文化,現實無法穿越,所以詩歌更能傳情達意。

現在海峽真如作者期望已經變淺,可以通郵通航,余光中也終於回來了,我們一同接他回家,跟他說幾句話,此處環節是對詩歌情感延續的表達。

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從內容、語言、結構、情感等對課文加深理解,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思考的機會,然後全班同學再深情的朗讀課文。落葉終能歸根,有傳說狐狸死的時候,他的頭一定朝向出生它的那座山丘。草木尚能如此,動物尚能如此,人怎麼能忍受得了呢?回來吧!他一旦聽到可以回鄉的訊息,他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回來的!最後在余光中回家視訊的歌曲《回家》中結束課堂(設計理念: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和作者的情感體驗融為一體,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淺淺的

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思家———————愛國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在三年級“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學生認識了東、南、西、北、東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本課是四年級“空間與圖形”領域裡“圖形與位置”的知識,是學生空間觀念的新發展階段。教材在編排上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提供豐富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找準觀測點,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方向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找準觀測點,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對任意角度方向的準確描述。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基於學生基礎,教法上我採用“創設—引導—開啟”為主線的啟發式教學法,積極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空間思維得到發展。學法上讓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大膽嘗試、精心操作、互動交流的體驗式學習,主動獲得新知。

教師準備:課件、中國地圖、練習圖表。

學生準備:量角器、直尺。

四、說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激發興趣

課始,學生指認地圖上的方向,填充八個方點陣圖,並用量角器測量出東和東北等方向的夾角的度數。這樣的'開課既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方位知識、量角的操作方法;又引發學生思考“認方向”、“量角”和今天的新課有什麼聯絡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本課的知識與方向、角度有密切聯絡,找準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引導學生有效複習,便於學生在嘗試新知和練習中能有的放矢,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探究交流,確定位置

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其一般模式為:情境—問題—探索—交流—結論。圍繞這根主線,為實現教學目標,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活動。

1、觀察情境、發現問題

出示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圖,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大自然,感受空間的魅力。接著簡單介紹定向運動知識。隨後請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參賽選手,進入模擬的空間中,觀察“公園定向運動圖”,交流發現比賽關鍵是找到各檢查點的位置。於是從情景中提出“1號檢查點在什麼位置”呢?這樣,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很自然的進入今天的主題——確定位置。

2、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此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是學生掌握新知的重要時機,我採用讓學生說、議、練、想四步完成新知的探究與歸納。

(1)說一說:讓學生說說以哪點為觀測點?1號檢查點在什麼位置?學生根據已有經驗會說是以起點為觀測點;1號在東北方向(或者偏東方向),我都予以肯定。接著請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有什麼辦法知道1號點的準確方向?

(2)議一議:根據剛才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果學生提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則因勢利導,課件演示300、600;接著請學生描述1號檢查點的方向。教師說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的,也就是夾角較小的方位。

如果學生不能想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師則以合作學習者的身份,提出建議:能不能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角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呢?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說出具體的方向。

(3)練一練:還可以怎樣說

南偏東700()東偏北500()西偏南20°()北偏西80°()

(4)想一想:離起點東偏北30°的方向上有山、建築物等,怎樣才能精確的找到1號點位置呢?學生各抒己見,發現要知道距離。課件配合演示起點到1號點是1千米。最後學生說出1號點的確切位置。

通過以上步驟,學生歸納出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教師板書(方向距離)。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活動一:知識城堡

首先完成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學生先觀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經過交流,重點分析給定的400米線段的意義,得出每個小段表示的距離,知道其他建築物到小明家的距離。接著學生獨立完成書中練習,同組學生互相檢查。教師對完成好的學生提出表揚。

接著完成教科書第20頁第2題,學生觀察情境圖,發現圖中左下角出現了注有數量的線段,面對新的知識,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統一認識,最後完成練習。

活動二:生活樂園

課件呈現我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的分佈圖。教師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及瀋陽、上海等6個協辦城市成功舉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練習時,引導學生按找北京,估瀋陽,量度數的步驟進行。課件配合演示,規範學生的繪圖方法。學生深入理解“對任意角度方向的準確描述”這一難點,同時他們充分感受到位置就在身邊,所有的物體都有位置。

活動三:“海上空間”

課件顯示海上雷達站情景。教師發放練習圖表,學生根據相關的描述,將驅逐艦、護衛艦等實物圖形擺在相對應的位置。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

雷達站發現了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潛水艇。你能幫著在圖中找到這些艦艇的位置嗎?請你動手擺一擺。

1、護衛艦在雷達站北偏東600的方向上,距離是6千米。

2、驅逐艦在雷達站北偏西200的方向上,距離是5千米。

3、巡洋艦在雷達站南偏西450的方向上,距離是4千米。

4、潛水艇在雷達站東偏南300的方向上,距離是6千米

活動四:體驗天地

5人1組開展站位置的活動。1人在中間站立,其餘4人的位置根據課件上的提示或自定。學生通過遊戲切身感知位置,體驗數學應用的樂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號大約在我的東偏南450的方向距離2米的位置上。

5號大約在我的北偏西300的方向上。

3號大約在我的西偏南600的方向距離1米的位置上。

五、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請學生說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穫。通過學生自我小結,再次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並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情感。

六、佈置課外題目:請你畫一畫:站在電視塔,看見西偏南450的方向上有文化廣場,東偏南300的方向有體育場,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0的方向上,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0的方向上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內容。

《地球信箱》是湘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裡的第一課。它是一篇散文詩,作者通過新穎大膽的想象,把地球比做一個大信箱,把自然景物當做人來寫,大自然的奧祕成為書信的內容,最後寫“我”深受啟發,也加入了寫信的行列,表達了“我”希望探曉祕密,改造大自然的願望,抒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文章想象大膽有趣,層次清楚,段落分明,語言簡練優美,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和情感的薰陶。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10個,掌握部分詞語。

2、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並逐步學會通過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

2、通過閱讀地球信箱的信件,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瞭解擬人句的表達方法,體會語言美。體會總起句的好處。

五、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法:引導、點撥。

七、說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八、說教學課時: 兩課時

九、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我首先就開門見山地引入課題,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他們的問題來引入課文的初讀階段。

2、讓學生帶讀,從而發現課文裡面一些易讀錯的字,好及時糾正過來。接下來,學習生字,

辨析生字及多音字。認讀課文重點字詞。理解個別詞語,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3、讓學生再分組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課文開頭總的寫地球是______,盛滿了無數愛的信件。

然後,作者具體寫了地球信箱中的____封信,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 _____ 、 _____ 。

最後作者想加入寫信的行列,寫給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夥伴: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通過學生交流回答問題,把課文內容就梳理了一遍。讓學生把握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同時讓學生加強了讀的訓練,把握了重點。

再繼續提問,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讓學生繼續質疑,並讓學生

交流。

4、最後讓學生再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

1、 我首先提問學生:課文裡寫到了哪些愛的信件,等學生回答後,我就說:老師最喜歡“落葉”這封信,誰來讀讀?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2、 然後就重點具體分析兩個擬人句的用法,並說明自己就是喜歡這種擬人的手法,讓我們覺得樹葉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多麼可愛,多麼親切,然後讓學生讀讀,加深印象。課件出示下讀,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為下面的自學作好鋪墊。

3、 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分組讀3-5自然段,學生交流問題“這幾封信都是誰寫給誰的?”

然後在課件的幫助下,不僅解決問題,更直觀地讓學生弄懂了課文內容?然後繼續解決第二個問題:你喜歡哪封信,為什麼?達到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目的。

4、 然後,讓學生觀察2-5自然段的寫法,瞭解總起句的作用。

5、 在學習第六自然段時,重點比較了反問句和陳述句的用法,在讓學生說“汙河、荒山、沙漠、灰濛濛的雲天讓他們想到了什麼?引出一段話,再次強調擬人的修辭手法”

6、 然後點到作者的心願,達到情感目標。

7、 最後再讓學生動手寫信,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