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合集10篇

說課稿7.8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說課稿合集10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 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 今天我的說課題口是 《人體的組成》 是河北人民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課的學習內容。 本課教師要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構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 包括其名稱和大致的解剖位置, 運用類比的方法, 理解由細胞、 組織、 器官到系統的結構層次關係,藉助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激發學生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內容, 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從土個維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o

知識與技能口標:

1、 能在自己的身體相應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統。

2、 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體的系統、 器官、 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係。

3、 能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胞, 並能描述細胞形狀。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用類比的方法舉例說明人體的構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藉助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 激發學生探索生命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 類比等方法初步認識人體的組成o

為完成教學目標, 突破重難點, 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 知識前測, 匯入新課

新課伊始對學生已有知識做一個前測活動o首先提問學生人體從外觀形態上可分為哪兒部分,然後鼓勵學牛在 張紙上將自己所知道的人體的內部器官閨出來或寫出來o教師通過觀察分析學生的完成情況, 很容易對學生已有相關知識有所瞭解o 讓學生把想象中的人體內部器官的樣子畫山來, 實現學生思維的可視性, 在瞭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

二、 活動感知:

通過類比、探究等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能在自己身體相應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的系統;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人體的系統、器官、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係o 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突破重難點。

活動一: 認識人的器官名稱及所在位置

1. 讓學生將自己所畫的內部器官與教材第 20頁圖進行比較. 然後對照閣將人體內部的主要器官在口己的身體相應位置指出來n

2、 出示課件h 理解一器官: 肝臟、 胃、 肺、 心臟等。系統: 包括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迴圈系統等。

3、 在學生對人體的主要內部器官有所瞭解庇 告訴他們教材中的每幅圖都表添一種系統, 讓學生對人體的枸成先有一個總體的、 概括的`瞭解o

4、 出示課件 2。 在分析人體的結構過程巾, 根據學生的實際, 自然地將話題轉到忙單元研究的建築物的結構上, 從而引領學生對建築物和人體的構成作類比研究。

5、 指導學生認識人體的迴圈系統, 將人體的結構層次逐一與建築物的結構層次進行類比, 可以鼓勵學生回答圖中細胞相當於樓房結構中的哪 一部分, 組織、 器官分別相當於樓房中哪個部分口

通過類比, 逐漸認識到細胞是人體的基本結構口 出示課件 3。 “某某細胞組織m"器宮…"系統”是人體構成的基本層次。 用類比的萬法去分析, 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6、 仿照剛學到的方法將人體的結構或身體內任意 一個系統與某種機器或植物進行類比, 強化對人體基本結構的認識o

例 如 :

鐵分子一各種形狀的鐵塊一各種零件一各種作業系統一機器

7. 教師引導學生: 通過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說說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啟發學生說出細胞o

活動 2: 觀察細胞

l. 與人體一 一樣, 構成其他動物、 植物生命體的基本單元是細胞o 關於細胞你都知道什麼?

學生交流n

教師小結: 細胞非常小, 想想我們用儡卜麼工具觀察它們?

引出觀察細胞的丁具: 顯微鏡。

2. 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

〈1) 出示課件4、 介紹顯微鏡的構造n

(2) 出示課件 S咖9。 向學生介紹顯微鏡的用法。

(3) 觀察細胞口

步驟:

〇將細胞的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o

@調節顯微鏡 直到能看清楚細胞為止。

固觀察細胞, 並描述自己看到的細胞形狀。

學生分組觀察各種細胞的裝片, 並把自己的觀察結果畫下來口 激發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積極性o

4、 當確保每位學生都看到洋蔥表皮的細胞後, 再根據學校實際提供學生一些其他動植物的細胞標本進行觀察o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結果畫下來並進行描述.與同學交流,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細胞的形態、

種類多種多樣。 出示剩下的課件, 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細胞的神祕。

5. 教師小結: 絕太多數生命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o 有的結構簡單,

只有一個細胞; 有的結構複雜, 由數億個細胞構成o 人體內的細胞不斷地吸取氧氣和養料, 排出二氧化碳廢物, 為人體的牛命活動源源不斷地提供物質和能量o

三、 全課總結, 拓展延伸。

本節課, 你都有哪些收穫? 這一問題培養了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 也對知識有更好的整合o 再把課上的只是延展到課外, 讓學生去探索科學史為有趣的知識, 培養學生熱麥科學的情感。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板書設計:

人體的組成

人體的內部器官

心臟、 肺、 胃、 肝臟、 大腸、 小腸、 腎臟、 腦

人體的主要系統

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迴圈系統、 神經系統

顯微鏡的構造o

教學效果及教學反思: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這一基本理念, 針對 《人體的組成》 這堂課, 讓學牛知道人體各部分的名稱和人體的基本結構, 以及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並觀察細胞結構知識。教學手段, 講課與體驗結合, 重點是指導學生運用觀察, 類比等方法,認識人體的組成。 並在自己身體上找出內部結構各個器官位置o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構成人體內部的器官圖, 有所瞭解後, 告訴他們教材卟啪每幅圖都表示一種系統o 老師根據背景資料內容簡要告訴這些主要系統的名稱口這樣做口的是讓學生對人體的結構先有一個總體的, 概括的瞭解o 在分析人體的結構過程中, 知道人體的每個器官之間, 系統、 器官、 組織和細胞之間的關係口 然後, 啟發學生對人體與建築物結構層次作類比, 增強學生認識的靈活性。 鼓動學生回答圖中細胞相當於樓房結構的哪一部分。老師解釋人體內部結構層次組織、 器官分別相當於建築物結構層次樓房n 圖中細胞是人體的基本結構口 互相連線在一起的器官就像建築物一樣, 環環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口 人體的各個系統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絡, 使人體成為 一個統一 一的整體, 幫助學生通過類比o解釋後, 再次讓學生觀察、 引導, 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在觀察、 提問、 設想、 動手實驗、 表達、 交流的探究活動中, 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九 培養兒童的科學態度、 學習精神和科學思維a 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全過程口

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 但缺乏靈活性、 學習習慣較差o 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 理解不甚深刻, 運用能力差n

在今後, 我不斷學習, 以課改精神為指導, 認真探討敦材, 明確教學目標, 研究學兒 反思自己的教學觀點、 行為, 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科學課, 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 o

說課稿 篇2

一、說自己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號參賽選手**,來自**學校。我本次說課的主題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選材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二、說課標

《國小科學課程標準》前言的課程性質部分就明確提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是啊,國人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不能再讓外國人說我們中國的學生都是高分低能。而要提高國人的科學素養,國小階段的科學教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難道我們能讓這決定性作用的一環在我們手中荒廢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上好科學課呢?

另外,課標裡還提出了科學課程的六條基本理念,因時間關係,我不能一一解讀,我想強調其中一點,那就是“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徑就是實驗。所以,在此我鄭重說明我的一個觀點,也是我本次說課的主題,那就是“上科學,就要做實驗”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熱”的第三課《液體的熱脹冷縮》為例說說為什麼上科學,就要做實驗。

三、說教材

《液體的熱脹冷縮》在“熱”這個單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對前一課的延伸,又是為後兩課作鋪墊。前一課《給冷水加熱》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冷水加熱後由沉變浮,但重量並沒有變化,那變化的只能是體積。由沉變浮,體積應該是變大了,而通過給加滿水的試管口套上氣球皮加熱觀察,發現氣球皮會鼓起來,但液體受熱膨脹的現象並不是非常明顯。而我們這一課將通過另一個實驗來明顯看到水受熱後,體積在逐漸膨脹。當我們通過這個實驗研究和認識了液體的熱脹冷縮後,下兩課再研究氣體和固體的熱脹冷縮就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了。

四、說目標

通過本課的活動,要讓學生得到以下收穫:

科學概念(也就是知識與技能)方面:

1、知道水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受冷時體積要縮小(4℃以上),我們把水的這種體積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都具有和水一樣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科學探究(也就是過程與方法)方面:

1、引導學生改進和利用實驗裝置,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等現象。

科學態度(也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意識到嚴格地實驗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2、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是常的生產和生活中。

五、說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水和其它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而教學難點則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裝置來驗證液體的熱脹冷縮,並能通過改進實驗裝置來達到讓實驗現象更加明顯的目的。

六、說學生

《科學課程標準》六條基本理念的前兩條都是關於學生的。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指導。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解訓練更有效。

鑑於以上理念,我們在上課以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情況和科學知識儲備情況(前概念)。如果是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以多讓他們自己思考和設計,而對於沒有經常做實驗的班級,可能就要多作指導了。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我們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我班上一共有72人,我就分為12個組,每組六個人,一位組長(即總監督和協調員),兩位操作員,一位記錄員,一位彙報員,一位記時員(需要計時的實驗中,不計時就是觀察員)這讓每個孩子就都能有效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來了。

七、說教法

前面已經說到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所以在本堂課上,我主要的方法是實驗探究法,另有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則主要是親自實驗,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彙報評價。

八、說準備

我校很多老師都不願意上科學課,因為科學不像語文數學那樣只拿一本書就可以去上課了。不說分組實驗,就是演示實驗一般都要提一籃子,甚至要請學生幫忙才能去上課,這可見科學課是最需要準備也最難準備的課。如果你不準備,就這樣去空講,那還叫科學課嗎?我要把這節實驗課上好,我事先就要為我的12個組每組準備一個1000ml的大燒杯,一個燒瓶(最好是平底燒瓶),一個帶孔橡膠塞(大小能塞燒瓶口),一根玻璃管(最好插入橡膠塞中),一個水槽,一小瓶紅墨水,一根橡皮筋,一支溫度計,一瓶酒精。而老師除了要準備一套上面的器材來演示以外,還要準備兩到三壺開水,一盒未喝帶管的牛奶。

九、說過程

因為本課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不能孤立地進行,應該先複習聯絡前一課的內容。

(一)、複習引入

上節課:給冷水加熱→上浮→膨脹→不明顯

那怎樣才能明顯地觀察到水的體積膨脹了呢?

(二)設計實驗裝置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先指名請學生說一說他是怎麼想的。然後老師口渴了喝牛奶,可一不小心,只輕輕一捏,牛奶就從管裡流出來了,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嗎?我們能不能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在裡面裝水(引出燒瓶),找一種器材代替牛奶盒管,讓瓶裡的水膨脹一點,管裡就能明顯看到(引出玻璃管),那就這樣直接把玻璃管放入燒瓶中行不行呢?當然不行,因為這樣要漏水,所以還要用一個橡膠塞,讓玻璃管從中間穿過去。結合桌上現有的器材,引導學生得出畫出實驗裝置圖。

問學生,水是透明的,方不方便觀察,如果不方便,可以怎麼力,引導學生想到給水加色(如滴紅墨水)。教師把瓶塞塞在裝了水的燒瓶口上,注意不要漏水(檢查一下)。這時問學生,為了便於後面觀察液麵有沒有變化,我們應該怎麼辦,可能有學生說作記號,然後就在玻璃管液麵處作上記號(系橡皮筋),最後放在大燒杯裡。

(三)用水做實驗

因為老師不示範,可能很多學生在組裝器材是會遇到困難甚至產生意外,所以老師先示範了,然後讓每組的學生像剛才老師那樣把實驗器材組裝好,放在桌子上。而開水是很燙的,不能讓學生自己倒,以免發生意外,所以讓學生把組裝好的器材放在桌子邊上,老師一組一組地加熱水,請孩子們觀察並記錄下來。加熱水前讓同學們把溫度計也放入燒杯中觀察,並指導學生可用畫圖的方法記錄,也可以用文字和數字來記錄。

(四)交流討論

實驗一段時間後請幾個組的彙報員來彙報小組實驗的發現和收穫。儘可能引導學生說準確,說清楚。(開始不面慢慢上升,然後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後來停止上升,最後慢慢下降。)

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體積變化,那我們能不能從水的體積變化推測水的冷熱呢?例如:把同一個裝置放入甲燒杯中和放入乙燒杯中液麵高度不同,那液麵上升高的溫度應該高些,液麵低的溫度就該低些,這就非常像我們用來測溫度的溫度計了。

最後形成科學概念: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五)用其它液體做實驗

剛才我們研究了水的熱脹冷縮,水研究了之後,你們有什麼問題和想法嗎?可能很多同學就會提出想研究其它液體,如酒精,牛奶,食用油等。那我們就選擇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進行再次實驗(每兩個組做一種)。

實驗之前觀察裝這些液體的瓶子,為什麼沒有裝滿呢?引導學生用本課知識進行思考,從而得出液體熱脹冷縮需要空間,所以不能裝滿的結論。那是不是真的這樣呢?馬上用實驗進行驗證。(這時燒杯中的熱水已經變冷,所以應該倒入水槽中,由老師重新加熱水。)

(六)總結

我們做了水、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醬油的實驗,它們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是不是可以說所有的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那我們應該怎麼說呢?(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十、說評價

請同學們自己說說自己這節課學到了什麼,學得怎麼樣?你認為哪一組學得最好?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九年級的語文教師薛春英,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語文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下面我將從以下六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說課流程:

一、設計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三、學情分析

四、教學目標 五、教學模式 六、教學過程

一、設計理念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學習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融入我們學校的課改理念,採取“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孟子的經典之作,它闡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提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感情強烈、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有一定基礎和能力,通過孟子上一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學習,學生對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本課把重點、難點定為“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本節課學習任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五、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所採取的是“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獨學,二、對學群學,三、組內展示,四、班級展示,五、整理學案、達標測評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提前一天發導學案,讓學生充分預習,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課文朗讀情況、理解情況。

這是教師第一次對學生獨學情況的調查。

(二)匯入新課

創設情境匯入,由“臥薪嚐膽”的故事和美國一個自然保護區內鹿與狼共存的'故事匯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四)合作探究(對學、群學)

1、學生通過對學、群學解決在獨學中提出的疑惑。

2、探究問題:

(1)、體會作者的思想觀點。

(2)、結合作者思想,聯絡個人的經歷,思考憂患意識的現實意義。用“讀了這篇,我明白(懂得)了 的道理。”句式組織語言。

本環節進一步落實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難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問題探究拓展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從語文小課堂走向了生活大課堂,喚醒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增強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五)組內展示

組員展示合作探究中的成果及交流課前蒐集到的辯論材料。

這一環節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因此,語文課堂更是要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現實、關注社會。

在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教師巡視指導或聽取組長反饋,準備大展示。

(六)班級展示

1、由各組組長組織,在組內選一人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彙報。本組組員可以補充。其他組組員也可補充或提出疑問。

2、辯論:

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這個觀點為辯論題目,贊成和反對的雙方各自陳述理由,展開辯論。

此環節不僅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更增強學生自信心,辯論使學生認識到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出人才,關鍵在於個人自身的主觀願望和努力。這樣更能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客觀理智的從容面對生活中的逆境與順境。這一環節的設計更有利於難點的突破和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六)整理學案、達標測試

學生整理導學案,用雙色筆在導學案的“收穫與反思”一欄中寫下了本節課的收穫與有待提高的地方。

達標測試進行背誦檢測,由組長負責檢查背誦。

教師要進行“三查”:瞭解學生背誦情況,尤其關注中下等生。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美版)《義務教育美術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第十一課《我的收藏卡》,其課型為綜合探索練習。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藝術作品中的動物》《頭飾設計》等課所學的美術裝飾知識與裝飾技能,將生活情景引入美術課中,通過為自己的藏品設計製作收藏卡片的活動,瞭解各類器物的收藏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美術的實用性與裝飾性,同時,也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興趣起到推動作用。收藏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一種學習,它涉及文化、藝術、歷史、地理等許多學科領域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造型表現上的飛躍。它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交流與製作瞭解收藏卡的佈局與型別。

技能目標:通過選材、佈局歸類、折剪貼畫自己或與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冊大小合適、設計合理的收藏卡,並能進行美化和裝飾。

情感目標:通過鑑賞和交流,體驗設計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收藏卡的整體設計與美化,使學生設計出分類新穎、裝飾性與體驗性為一體的作品。

難點:選材與佈局的設計。

第二部分:教法、學法

1. 教法: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直觀動作性思維,為了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本課具體採用了:收集整理法、欣賞分析法、直觀教學法、合作交流法、激勵競爭法等。

2.學法: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賞圖、評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等方法達到學習目的。

第三部分:教學程式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我實行了開放式教學,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積極生動地參與。

(一) 課前收集(鍛鍊資料的採集能力。)

(二) 匯入

(三)新授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得讓他們通過觀察探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等實踐活動實現自我的發展。

1毖芯刻教鄭自主感悟。

出示課題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展示自己的寶貝,讓學生共同觀察、探究,讓學生去觸控,去介紹,去詢問,去交流。(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鑑賞能力,並在交流過程中學會給收藏卡分類,同時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2焙獻餮習,自主探究。

“當你展示、交流時,怎麼才能瞭解它的產地、來歷、你對它的呢稱、它的特別之處呢?”我引導學生從三方面進行小組自主討論設計製作收藏卡的要素,突破本課重難點:

(1)根據年收藏物品的大小、品種,你想做一種什麼樣的收藏卡比較合理?

(2如果要為你的收藏卡作記錄,收藏卡中該有那些內容?

(3)要製作一張新穎、美麗的收藏卡,這些內容該如何安排?

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課本作品的多種不同製作方法,以及解決同類型的一批藏品的收藏卡的設計方法,拓寬學生思路。採用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各組提出自己的方案等方法,讓學生積極交流,互相激發新的創作靈感。

(教學中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交流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

(三)學生實踐操作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製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製作,還是集體完成一張或一本收藏冊。想選擇什麼方法、什麼材料來做。還要提出製作要求:(1)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立刻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2)有好方法、好經驗,也可以告訴大家。

(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好習慣,在其過程中,增進同學友情。)

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指點學生不會做的時候可以問同學或問老師,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四)作品展示交流

這也是我這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遊戲“猜一猜”分析藏品主人的情趣愛好。

(採用遊戲方式,欣賞、交流、評價學習成果,感受美術活動的實用性。)

(五)評價小結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欣賞:

(1) 你的收藏卡充分展示了你的藏品的特點了嗎?

(2) 你發現誰的收藏品很有趣,激發了你的收藏願望?

(3) 你覺得誰的收藏卡設計得最合理,最漂亮?(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美術能夠美化生活的價值,體會感悟美術和生活的關係,進一步提高鑑賞與分析能力。增強健康的收藏興趣,提高審美品位。)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交流與製作瞭解收藏卡的佈局與型別。

技能目標:通過選材、佈局歸類、折剪貼畫自己或與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冊大小合適、設計合理的收藏卡,並能進行美化和裝飾。

情感目標:通過鑑賞和交流,體驗設計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收藏卡的整體設計與美化,使學生設計出分類新穎、裝飾性與體驗性為一體的作品。

難點:選材與佈局的設計。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熱愛藝術品的情感,對藝術鑑賞活動的興趣。

(五)材料準備

收藏品、繪畫用具、剪刀、膠棒、尺子、設計用草稿紙、各種媒材(各色彩紙、布等)。

(六)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

2、展示交流

(1)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見到名式各樣的卡片,請大家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節日賀卡設計精美,有漂亮的圖案;資料記錄卡,採用表格形式簡單清晰;服裝品牌卡顏色鮮豔,設計大方……

這些各式各樣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們都在幫助我們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學習。

3、欣賞討論

教師向大家介紹一種收藏愛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種記錄藏品資訊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想法自行設計製作。

討論:

(1)你能從這些收藏卡中,知道這些同學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嗎?

(2)誰也有收藏喜愛物品的習慣?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為自己的收藏品製作一張收藏卡呢?

4、設計應用

組織學生分析:

(1)你想設計一種什麼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佈局?

(2)收藏卡上記錄哪些內容?你想用什麼方法、什麼材料製作?

(3)你覺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點可以借鑑?

(設計時可以借鑑課前我們收集的卡片,並要有所創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繪畫、拓印,還是照片的方式體現?

5、作業要求

每人為自己的藏品製作收藏卡,要求設計新穎、佈局合理,並有一定裝飾性。

積極參與活動內容,大膽發表個人見解。

自主創造,精心製作。

6、展示交流

遊戲:組織同學將收藏卡與藏品的順序打亂,每個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張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規則:隨意請一名同學展示收藏卡並大聲朗讀內容,有相應藏品的同學立即舉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學從外觀及內容等方面迅速甄別的收藏卡可以獲得最佳創意獎、最佳選材獎、最佳設計獎、最佳組合獎……

7、拓展成果

(1)你對自己製作的收藏卡滿意嗎?有什麼改進意見?

(2)你喜歡誰製作的收藏卡?為什麼?

(3)你覺得收藏活動有趣嗎?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4)你今後還想繼續進行收藏活動嗎?

反思:

實踐證明,課程標準提倡的開放式課堂教學理念配合這一課的內容展開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共同製作,教師積極引導、參與討論製作等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相互交流、博採眾長,創作出各種既有是實用性有具有審美價值的佳作。

同時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學生在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時,出現了分工不協調、主動參與性不平衡等問題。改革教學,形成學生合作、探究、自主性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首先轉變教學理念,真正認識改變教學方式的意義,明確什麼是合作探究、自主性學習,然後分步培養,逐漸養成。

說課稿 篇5

《獨果》是三年級下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小榮一家在面對一個百年未遇的獨果時三代人互相禮讓,都不肯吃“獨果”的事,體現了一家三口的濃濃親情。全文是按“發現獨果(起因)――互讓獨果(經過)――共享獨果(結果)”的順序安排材料的,開頭敘述簡潔生動,事件的主體部分寫得詳細而生動,特別是對話部分個性鮮明,親切自然,讓人感受深刻,結尾含蓄雋永,耐人尋味。我設計教學過程時緊緊圍繞“情”字,著重滲透多種朗讀方法,指導學生讀出人物的“情”,感受人物的情,期間創設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板書來幫助學生梳理關係。依託文字語言,為學生架設語言坡度,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過程設計說明

(一)揭示課題,瞭解獨果通過果實累累的橙子樹畫面來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獨果”的第一層意思:獨果,一棵樹上唯一的一個果實。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感知獨果的第二層意思:獨果,在傳說中具有獨特神奇的功效,同時培養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三年級的學生連貫說一段話的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這裡的`板書架設了坡度,可以幫助他們把話說清楚,在學生完整介紹獨果傳說中神奇功效的時候,教師可以注意引導學生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來介紹。

(二)研讀“發現獨果”,感受驚喜怎樣才能讓學生讀出我和奶奶的驚喜呢?這裡著重滲透了一種朗讀方法,也就是通過提示語裡的動作、表情,以及對話中的表點符號來讀好句子。

(三)研讀“互讓獨果”,感悟謙讓這裡創設了一個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個部分人物關係比較複雜,怎樣才能讓學生說清楚呢?架設了三個坡度:第一步是讓學生靜心默讀,在默讀中整體感知,第二步是指名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梳理請關係,第三步再是讓學生根據板書來完整概括地說。5-11節寫了三代人之間是怎樣互相謙讓獨果的,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展開敘述的,怎樣讓學生理解故事、讀出人物對話時不同的語氣呢?主要採用了給人物語言新增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的辦法,讓學生走入課文情境,進行角色體驗,然後再輔以演一演、想象說話等形式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從而讀好課文。

(四)研讀“分享獨果”,昇華情感“從此,屋子裡流淌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先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飄逸”的意思,理解了句子表層的含義後,通過範讀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一個小小的橙子所散發出的香味真的能充滿一個屋子?真的能一直保持這樣濃的香氣嗎?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自己就能體會到,屋子裡飄逸的更是家人之間濃濃的關愛之情。

(五)板書設計上述板書按以下步驟出示:

1、在揭示課題,瞭解獨果階段。學生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獨果神奇功效的詞語,適時板書:聰慧過人、延年益壽、能治百病。同時,點撥學生用上這些詞語連貫地介紹獨果的神奇功效。(作用:三年級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這樣的板書假設了坡度,可以幫助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2、在梳理全文,把握脈絡階段,師生配合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用精簡準確的詞語概括出圍繞著這個神奇的獨果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交流後板書:發現——互讓——共享。(作用: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為有條理地複述課文作鋪墊。)

3、在重點研讀,感悟謙讓階段,啟發學生讀讀相關內容,說說一家人究竟是怎麼互讓的?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隨機板書:我 奶奶 媽媽 (作用:這裡創設了一個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個部分人物關係比較複雜,這一板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清關係,同時也讓學生根據板書來完整概括地說,無形中掌握了複述的技能,)這一板書的整體外觀是一個橙子,緊扣了課文中獨果是橙子的含義。同時,又像一顆紅心,象徵著小榮一家人與人之間真摯的關愛之心,傳達教學的情感目標,直觀地顯現文章的脈絡,精當地突出教學重點,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和整體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藝術性與實用性達到統一。

二、重點難點突破

1、強調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這篇課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一個互讓獨果的故事,故事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來讀懂它,因此,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強調了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輕聲朗讀來讀懂獨果傳說中的神奇功效;通過靜心默讀感受三代人是怎樣互讓獨果的。再如對詞語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聯絡上下文、詞素組合、情境表演等多種方法來進行自主理解。

2、依據文字語言,進行紮實的語言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學科的特定任務,因而語文教學必須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教學設計時,依據文字語言,創設了較多的語言實踐活動。比如兩處“概括表達”,一處是學生找出獨果的神奇功效後,讓他們根據板書來進行完整介紹,這時候就引導學生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來進行表達;另一處是讓學生概括地說說互讓獨果的故事,由於人物多關係複雜,學生不可能一下子表述得很清楚,所以通過板書來幫助學生梳理清關係。這樣依託文字語言,架設一定的坡度,就能比較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尋找課文的空白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教師要精心鑽研文字,善於發掘文字中的“語言訓練點”,儘可能地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說多想多練。本課教學在兩個地方創設了想象說話的訓練:一個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猛地,奶奶想起了什麼似的”,那麼奶奶究竟想起了什麼呢?這是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進行想象說話的很好契機,既可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可以反饋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三、教後反思 我分析了教材,發現這篇課文在對話的描寫上,有著明顯的提示語,如:在描寫奶奶的語言時用了“驚奇”、“叨唸”等詞語,能不能運用這些“提示語”來進行朗讀訓練呢?教學中,許多學生在朗讀訓練中體會出了人物的品質,也感受到了語言之美。我想,在有著明確的提示語的課文,就可以根據提示語進行朗讀訓練比較理想。方法是首先要先讓學生深入理解這些提示語的意思。若在沒有理解這些提

說課稿 篇6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迴圈》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中的第四個內容,課時為一課 (將觀察實驗提前一節課做),在學習了血管,心臟,血液等知識的前提下,講述人體血液迴圈的相關知識,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並把產生的二氧化碳廢物運走,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而這些都必須通過血液迴圈來實現。因此,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頁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體血液迴圈模式圖,形象地表現了血液在封閉式的管道系統中的迴圈流動,學生能否讀懂這幅圖,標誌著是否掌握了本節知識。教材中還設計了一個觀察實驗和四個討論,都從不同的層面體現了本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

(二) 教 學 重 難 點:

教 學 重 點 :

1. 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

教 學 難 點 :

1. 正確理解血液成分在迴圈途徑的變化。

二、【 教 學 目 標】

(一)知 識 目 標 :

1、瞭解血液迴圈的概念。

2、掌握體迴圈、肺迴圈的途徑,體會血液成分的變化及意義。

3、瞭解血壓的概念以及如何測定血壓的方法。

1

(二)能 力 目 標 :

1、通過學習血液迴圈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2、通過收集有關高血壓、冠心病的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標 :

通過對血液迴圈途徑的學習,瞭解自己及家人的身體,以及常見的疾病,自覺養成衛生習慣和自我保健意識。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建立科學的價值觀。 【確定依據】根據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學 法】

【確定依據】1、學情: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濃,思維敏捷,但抽象思維略有不足,在課堂上,他們喜歡自己動手,不喜歡老師的空洞說教,拒絕老師將思想強加給他們。

2、生物新課程標準。

(一)說 教 法

1)導課: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突破重點與難點:1、 啟發式——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2、 直觀式——互動式電子白板。

3、 探究式——發現問題,尋求規律 。

(二)說 學 法 —— 1)分組探究法。

2)歸納總結法。

2

3)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

4)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練習鞏固。

四、【教 學過 程】

(一)課 前 準 備 :

學生:

1)準備好上一節實驗課完成的“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的實驗報告。

2)水彩筆(紅、藍兩色)、課本。

3)查閱 科學家哈維的故事——血液迴圈的發現。

教師:1)血液迴圈教學課件。

2) 一杯凝固的豬血。

3)除錯好多媒體教室的電子白板。

(二)導 入 新 課 :(大約5分鐘)

複習提問:①心臟的四個腔以及分別與什麼血管相連;②血紅蛋白的特性和毛細血管壁的特點。(目的是將與本節課內容有緊密聯絡的舊知呈現)?

各小組代表展示實驗報告——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教師作簡評。在此基礎上各小組協作完成書本P18的兩個討論和課堂練習(一)

看哈維研究血液迴圈的資料——學習威廉哈維熱愛科學的精神→學習分析資料,模擬哈維實驗→提出疑問“心臟為什麼在不停地跳動?”→匯出新課→探究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這樣置學生於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使學生注意力開始集中,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新問題的解決過程。)

【設想依據】教師準備相關的圖片及動畫,為學生探究設定情境,這樣做既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三)突出重點:人體的血液迴圈途徑(大約12分鐘)

教學課件展示血液迴圈途徑→總結體、肺迴圈的路線圖→設定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1:兩條迴圈途徑的'交匯點在哪裡?問題2:兩條迴圈途徑的相同點和區別點?→思考,尋找規律→找出規律後進行實戰演練,親手用箭頭畫出迴圈路線(做到根據血液的變化更換筆的顏色)→思維昇華,突出重點。

【實施依據】新課標中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在實現知識目標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之終身受益。

(四)突破難點:在迴圈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大約13分鐘)

觀察課前準備的一杯凝固的豬血(從顏色入手)→學生探究思考→得出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定義→再觀察血液迴圈動畫→學生尋找出迴圈途經中動脈血和靜脈血的發生變化關鍵部位→設定懸疑,“為什麼在這些部位血液成分會發生改變?”→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血液的變化”的教學動畫→完成書本P18兩個討論→設定探究問題“探究血液迴圈的意義”

【實施依據】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舊為新,有抽象的知識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再有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的完成整個知識點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並使學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點和難點的延伸:血液迴圈的意義。(大約3分鐘)

學生歸納總結→探究“血液迴圈的意義”→實現重點和難點的延伸。

(六)、課堂拓展延伸:通過讓學生自主上網查閱收集①高血壓的起因、症狀及如何預防的資料;②瞭解正常血壓、高血壓及低血壓的具體資料,如何測量血壓;③根據出血現象判斷是哪種血管出血及該如何止血。認識到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倆學生演示如何測量血壓。 (5分鐘)

(七)、課堂知識反饋(大約5分鐘)

1、請你幫幫小魚:

4

2、請繪製血液迴圈圖(用紅、藍兩種顏色彩筆) :

3、知識拓展

小明在開學大掃除中不小心弄傷了自己的腳,腳趾嚴重發炎,需要靜脈注射消炎藥(俗話所說的掛鹽水),你能說一下消炎藥到達腳止的路線嗎?

【設定依據】以習題反饋知識要點,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說課稿 篇7

1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1.1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

兩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現在高中立幾第一章最後一節,這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空間兩直線位置關係,空間直線和平面位置關係,特別是已學習了直線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而本節內容是第二章多面體、旋轉體的學習基礎,因此,本節的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1.2數學思想方法分析:

1.2.1從定理的證明過程,面面垂直可轉化為線面垂直,就可以看到數學的化歸,"降維"思想。

1.2.2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從建構手段角度分析,可以看到歸納思想,而這一思想中包含著重組的意識和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變

式,能利用它們解決相關的問題。

2.2能力訓練目標: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類比能力,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路和觀點,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2.3創新素質目標: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判定定理,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能力;判定定理及變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重組意識和能力;判定定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2.4個性品質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善於發現,獨立的意識,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判定定理的證明及變式探索

難點:判定定理的變式。

關鍵:本節課通過判定定理的證明及變式探索,著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4教材處理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建構即認知結構的組建,其過程一般是先把知識點按照邏輯線索和內在聯絡,串成知識線,再由若干條知識線聯構成知識面,最後由知識面按照其內容、性質、作用、因果等關係組成綜合的知識體。本課時為何提出變式呢,應該說,這一處理方法正是基於此理論的體現。其次,本節課處理過程力求達到解決如下問題: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發展?又如何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賦予抽象的數學符號和表示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觀事物之間簡單的和諧關係。

5教學模式

遵循教學過程是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十分複雜的動態性總體,是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下進行集體認識的過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又互為客體,啟動學生主動學習,啟發引導學生實踐思維過程,自得知識,自覓規律,自悟原理,主動發展思維和能力。

6學法

6.1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著重掌握元認知過程:

6.2使學生把獨立思考與多向交流相結合。

7教學程式及設想

環節

教學程式及設計

設計意圖

7.1 設定問題,創設情景

1.提出問題:教室兩相鄰牆面與地面位置關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驗證兩平面垂直的實際問題。2.(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教師引導)建築工人在砌牆過程中,為了驗證牆面與地面是否垂直,常用一端繫有鉛錘的線來檢查所砌的牆面是否和水平面垂直

1.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驚訝,困感,感到棘手;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的過程。2.我們知道,學習總與一定知識背景即情景相聯絡,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7.2 提供實際背景材料,形成假說

1.在實際生活中,建築工人用一端繫有鉛錘的線來檢查牆面與地面是否垂直,即若緊貼牆面的鉛錘的線,如垂直地面,則確定牆面與地面垂直,否則不垂直。2.緊貼牆面的線?這句話的實質意義是什麼?(學生討論,期望回答:即此線在牆所在平面)3.由此實際問題如何抽象為數學問題呢?(學生交流討論,期望回答:若平面過另一平面的垂線,則平面垂直)

1.教師站在稍稍超前於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即思維的最鄰近發展)通過問題引領,來促成學生形成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通過學生交流討論,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賦予抽象的數學符號和表達方式。

7.3 引導探索,尋找解決方案

1.如何證明上述假說呢?從已學過知識可知,只能從定義出發。2.定義的實質是什麼呢?即證明兩平面垂直的根據是什麼?期望回答:即證二面角的平面是直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做出呢?在本假說中,如何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關鍵在哪裡?(學生交流)期望回答:假說中已知平面的垂線故此垂線必垂直於兩平面的交線,所以關鍵在於在已知平面做與公共稜垂直的直線。

儘可能地揭示出認知思想方法的全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的解決方法。

7.4 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經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強調此定理的含義

促進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引導學生確實掌握"降維"的思想方法

7.5 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1.教師引導:在此判定定理中已經知道,欲證兩平面垂直,可以轉化為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進行解決。下面繼續研究,已知平面α.β,直線L考察面α,β的位置關係,引導學生利用模型演示進行觀察。命題1:如果一個平面平行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事實上此命題實質是判定定理中若平面不經過已知平面垂線時,我們給予加上此平面與垂線平行這一條件。命題2:如果一個平面與另一個平面的平行線垂直,則這兩個平面垂直。3.教師引導:若問題中,只出現平面與平面位置關係時你是否能找出這樣一個命題證明兩平面垂直嗎?學生的演示模型命題3:如果一個平面垂直於兩個平行面中的一個平面則必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1.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積累了已有探索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相互評價,共同完成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變式定義上的'建構。2.這一問題設計試圖讓學生不唯書敢於和善於質疑批判和超越書本和教師,這是創新素質的突出表現,讓學生不滿足於現狀,執著的追求。3.讓學生對教學思想方法,及其應情境達到較為純熟的認識,並將這種認識思維地貯存在大腦中,隨時提取和應用。

7.6 總結回授調整

1.知識性內容:證明兩平面垂直的方法,常有判定定理,命題1,命題2,命題3。2.對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新素質培養的小結:a.要善於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從而提練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發現作為一種意識,可以解釋為"探察問題的意識";發現作為一種能力,可以解釋為"找到新東西"的能力,這是培養創造力的基本途徑。b.問題的解決,採用了化歸降維等數學思想,體現了數學思想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c.問題的變式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創新思維活動過程中一種多維整合過程。重組知識的過程,是一種多維整合的過程,是一個高層次的知識綜合過程,是對教材知識在更高水平上的概括和總結,有利於形成一個自我再生力強的開放的動態的知識系統,從而使得思維具有整體的功能,創新的能力。

1、知識性內容的總結,可以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轉化為學生的素質。2、運用數學方法,創新素質的小結能讓學生更系統,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理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這是每堂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7.7佈置作業

反饋命師1、命題2、命題3的探究過程,並整理證明過程

說課稿 篇8

一、說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是教科板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一課《走近父母》的第一框。作為八年級的開篇課,本框題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步入八年級後,學生們在生活,學習方面比七年級時成熟了,而在人際交往中的親子、師生之間的相處,漸漸出現了所謂的“代溝”問題。這正是本框後面所講內容。所以,學好本框內容就為學好以後的有關解決“代溝”問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能對父母的生育之情,養育之恩充滿感激,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儘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

2、能力目標: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自我體驗,瞭解父母的想法,儘可能地瞭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愛父母、孝敬父母。

3、知識目標: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所付出的辛勞;知道孝敬父母是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義務;知道孝敬父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框教學重點、難點是聯絡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四、說教法

根據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孝敬父母的典型材料。

2、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對子女的愛,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敬愛之情;在情境中共同探究孝敬父母的表現,啟發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掌握應該用哪些方式去孝敬父母。

(2)親身體驗法:引導學生例舉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體驗父母的愛。

五、說學法:

新課程呼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分析歸納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學習狀態下掌握相關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1、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出示情境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背景畫面,播放歌曲《母親》,讓學生感受母親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

學生:朗讀或背誦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進一步渲染父母的養育之恩,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敬愛之情。

教師概括:同學們一首《遊子吟》道出了母親對遊子的牽掛,也道出了遊子對母親的感恩。剛才大家聽了歌曲,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感人肺腑的情景,很多同學也曾經歷過。

學生:介紹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

學生回答:(略)

教師概括:是的,我們的父母無時無刻不想著我們,無處不牽掛著我們,默默地為我們

奉獻著自己的一切。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我們要回報、孝敬父母。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出示情境二:

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孝敬父母的例子

多媒體顯示教師補充例子並概括: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必須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並明確在現代社會裡,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而且被xx確認成為法律義務。

3、孝敬父母的表現。

出示情境三:

(1)小林是一位成績優秀的學生,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馬上學習.最近學校開展孝敬父母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家能幫助父母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小林不屑地說:“學習成績優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餘的”。

(2)小剛是一名七年級學生,在學校裡活潑開朗,可回到家卻不願和父母講在學校的事,有什麼心事也不願和父母講,總是一個人獨自呆在屋裡。問他為什麼,他說:“父母只會嘮叨,和他們沒什麼好說的”。

(3)在課堂上,老師批評現在社會上一些不贍養父母的錯誤行為。小明說:“我以後工作後,每月都會給父母生活費”。每月給父母生活費就是孝敬父母嗎?

以上三人的說法對嗎?為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3—5分鐘。

學生回答:(略)

教師概括: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通過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來,同學們都知道了應該怎樣去孝敬父母。其實,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各個方面,體現在每時每刻。

出示情境四:

父母生病時—————————————

父母遇到煩惱的事情時————————

父母勞累一天回到家的時候——————

父母外出遇到大雨時—————————

父母在有些問題的看法上出現錯誤時——

父母為你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時————

父母輔導你做作業時—————————

面對父母的批評教育時———————

其他—————————

然後讓學生談自己怎樣做。

學生回答:(略)

教師概括:我們要用心領受父母的教誨和期待,誠心體量父母的憂慮和煩惱。真心關心父母的健康和心情,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了孝敬父母這個話題,從學習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父母都有真摯的感情,也都知道怎樣回報父母。

親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是啊!人都是由父母所生,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父母的養育下長大。我們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再到翩翩少年;從咿呀學語到邁進學校大門,再到學業有成,獨立於社會,父母不知傾注了多少心血和關愛。父母子女的這份深情厚愛,有什麼能超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應該永遠孝敬父母。

播放短片《孝敬父母》,使學生情感得以昇華,學生在激動、昂奮的情緒中產生行動的xx,達到導行的目的。在短片中結束本課。

佈置作業:

(1)給父母洗一次腳!幫父母做一次飯!

(2)幫父母捶捶背,洗洗碗!

(3)用自己攢的零用錢為父母買一件喜歡的禮物!

(4)走進父母的心靈,傾聽父母的心聲!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情境創設和親身體驗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突出實效性,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活動為主,發揚教學的民主精神,並藉助多煤體,選取典型,有聲有色的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深入理解問題的自覺性。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9

一、【課標要求及分析】

本節課標可以理解為:通過對某一流域的開發建設、綜合治理過程和方法的分析與理解,初步瞭解研究或規劃流域開發建設和綜合治理的一般方法和原理。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的是一種過程與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1)可持續發展理論在區域發展中的實踐。

(2)以河流及流域為載體,幾乎承載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所有內容。

(3)大學聯考經常考察的內容。

2、教材內容的基本構成:

流域發展的地理條件(自然地理條件、人文地理條件)

三、【學情分析】

1、高二學生通過對必修1的學習已經建立起對河流的一些基本認識。而對必修2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的學習學生已有了區域的發展既包含經濟的發展更要包含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必修3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也使學生基本構建起了分析區域發展的思路和方法。

2、我們隨州市河流較多,本校學生又大多來自農村,因此對流域的開發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但他們已掌握的知識是破碎的,對本節“流域開發”熟悉但又陌生,需要通過一定的鄉土氣息濃厚的圖片、資料,使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層次。

3、另外,由於我市會考地理分數不太很高,導致學生及國中教師對地理不是很重視,學生普遍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掌握欠缺,因此上此課時應適當補充區域地理知識。

四、【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與治理為案例使學生能認識並初步具備研究和規劃流域開發和綜合治理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借鑑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經驗,分析長江流域開發的重點和採取的措施,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分析、思考、交流,嘗試用已學知識整理、分析,提高處理資料與資訊的能力。

2.創設多種問題情境,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感受知識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和規律,在活動中提高探究知識的能力,親身感受知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逐步領悟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的,強化學生科學的人地關係思想,培養對環境意識、環境道德和環境覺悟。

2、培養流域開發和綜合整治的分析能力,養成關心家鄉經濟建設的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基本內容和綜合治理的措施;流域開發建設和綜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難點:根據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措施及意義

六、【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選擇】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圖片展示,匯入新課

(在此我選擇了一組圖片,用田納西河開發整治前環境惡化、經濟凋敝、開發整治後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的景觀進行對比,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激發他們對新課學習的激情,然後通過一道問題讓學生明瞭本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使其帶著探索未知的慾望去學習的。)

承轉:以上是田納西河在治理前和治理後的幾張對比照片,美國人民是怎樣做到這些的呢?

【提問】:田納西河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程度是否相同,他們是由什麼決定的?

【轉承】要搞清楚以上問題我們必需清楚幾個概念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觀察讀圖,明確概念

【展示圖片】從圖中找出:幹流、支流(一級支流、二級支流)、分水嶺和流域。

(在學習流域的開發整治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瞭一些概念,即:幹流、支流、分水嶺、河流與流域,我採用了一張流域的示意圖,用動畫進行演示,學生通過讀圖觀察,迅速直觀的建立起這些概念、簡單明瞭,也清楚了河流與流域之間的聯絡這一難點,起到了化繁為簡的功效。)

【學生回顧,教師小結】河流水系、水文特徵

(緊接著,我又讓學生回顧了河流水系、水文特徵的有關知識,為後面的學習掃清了障礙,為他們探求新知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2、步步引導,逐層遞進

(外圍據點掃清之後就進入了學習的攻堅階段。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從複習舊知入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分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突破新知。)

分塊教學,逐層遞進:

(對本節課的核心——“流域的開發與整治”教學,我採用“分塊教學,逐層遞進”的形式,先從地理環境要素及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入手,到河流的開發與利用,進一步由“線”遞進到“面”——流域的開發方向及影響因素,基本方法與理論建立之後,就由一般到個體,即具體河流——“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與整治”的分析,最後在已突破重難點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到“長江流域自然環境特徵及對開發整治的影響上”,使他們的能力得到昇華。

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脈絡清楚,知識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教學目標的完成是水到渠成。)

對每一知識塊,細節上的處理,我採用的是以下方法:

Ⅰ、地理環境要素及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學生回顧舊知】

(1)地理環境包括哪些要素?它們對區域的發展有何影響?

(第I塊,“地理環境要素及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由於是第一章所學的舊知,因此,我採用的方式是提出問題由學生直接回答展示。)

Ⅱ、河流的開發方向及影響因素

【聯絡生活實際回顧舊知,分組討論】

vA、河流有哪些利用方向?

vB、這些開發利用方式與河流本身的哪些特徵有關?

vC、河流的這些特徵會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響?

(河流的特徵在自然地理中已經學習過,再加上“河流”就在我們身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學生並不陌生,需要的是將其感受到的,記憶中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鑑於此,我採用的是提出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在回顧舊知的基礎上分組討論、歸納。)

【轉承】“線”的問題解決了,就自然遞進到“面”的教學——“流域的開發方向及影響因素”。

Ⅲ、流域的開發方向及影響因素

(由於在思維上一下子大大擴充套件,對應的知識也顯得龐雜。因此,為了明確方向,提高課堂效率。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的是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總結完成任務。首先,我直接給出了影響流域開發的四大要素“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並引導學生逐條分析它們對人們生活、生產活動的影響。)

【小結】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Ⅳ、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及整治

(1)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徵及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

【學生讀圖,分組討論】【教師引導,重點突破】

(第(1)部分“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徵及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又是這兩塊的重點教學方向,我採用“學生讀圖,分組討論”“教師引導,重點突破”來加以解決。

首先我分別向學生展示了田納西河流域”的“位置圖”、“地形圖”、“氣候特徵圖”、“水系圖”、“礦產資源圖”,然後引導學生讀圖提取資訊,並結合世界地理中美國相關知識,自主探究,分小組討論得出各要素有利及不利的一面,在有利因素上提出其開發利用的方向,根據不利因素找出解決措施。通過這種方式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也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能力,以及辯證發展的思維方式。)

【師生共同小結】

流域發展的有利和制約要素

流域背景對流域發展的影響

【閱讀歸納】

(2)閱讀課文分析田納西河流域的人口、社會經濟基礎等社會經濟條件。

(對第二方面“社會經濟條件”由於理解的東西較少,我採用的是在提出要求的前提下,直接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歸納答案。這樣真正做到了“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老師不講”的新課改理念,也鍛鍊了學生閱讀資料,提取歸納資訊的能力,並通過最後答案的展示,訓練了學生用地理語言答題,及規範答題的行為。)

【提問】:

1、說出田納西河流域的人口和社會經濟基礎狀況。

2、根據田納西河人口和社會經濟狀況資料說出田納西河流域治理前的社會經濟狀況並分析產生原因?

3、早期人們對該流域的開發存在什麼問題?導致了什麼後果?

(以上重難點突破後,我展示了長江流域圖,要求學生分析長江流域下游自然背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以達到知識遷移、能力昇華的目的。)

(三)、知識遷移、能力昇華

(1)【讀圖分析】:長江流域下游自然背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2)具體採用以下環節解決:讀圖提取資訊→調取已知→分組討論→結論展示→教師點評。

a、長江下游地區發展農業的條件:

自然條件:

氣候溫暖溼潤;平原廣闊;河湖密集;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條件優越

社會經濟條件: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開發歷史悠久,農業經驗豐富

b、長江下游地區發展工業的條件:

有利條件: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經濟實力雄厚,技術先進,協作條件好

不利條件:

資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四)、課堂小結,學生提問:研究和規劃流域開發治理的一般方法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

(通過學生提問來引導學生主動質疑並找出教學中的不足與遺漏,使課堂變得更加完美。)

(五)、【當堂評估,體驗成功】

(基本教學目標達到後,我又精心選擇了6道題目,通過講練結合既反饋了新知,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

1.關於田納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確敘述是()

A.地處亞熱帶溼潤地區,降水豐富,各季節降水分配均勻

B.流域內多山地,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C.流域內水系發達,水量豐富,可全程通航

D.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多煤、石油、天然氣等

2、田納西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成因的組合,不正確的是( )

A、長期高強度的棉花種植→土地退化

B、礦山開採和冶煉、擴大耕地面積→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C、冶煉企業大量排放含硫氣體→酸雨汙染

D、氟氯烴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層空洞

讀3.8某河流年徑流量變化曲線示意圖,回答3-5題

3.該河流所處的氣候型別區是( )

A.亞熱帶大陸西岸B.亞熱帶季風區

C.溫帶季風區D.高寒地區

4.能正確反映該河流水文特徵的是( )

A.有兩個汛期B.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補給

C.年徑流量大D.冬季斷流是河流沒補給

5.關於流域開發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應以河流的利用與治理為核心

B.應以流域內人民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

C.應以流域內工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為核心

D.應以流域內自然資源的利用為核心

6.田納西河流域加強土地利用強度的結果說明( )

A.流域開發的重點是增加發電,提高航運能力

B.流域開發要加強土地利用,兼顧發展旅遊業,提高防洪能力

C.流域開發要保持航運、發電能力,提高水質

D.流域開發要建立和保持各方面的合理關係,保持流域的生態平衡

(六)、課後探究

地理小論文:請你為隨州市政府開發與治理府河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課後探究,我讓學生在課後通過查閱資料,撰寫地理小論文“請你為隨……”,這樣一方面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真正實踐了“學地理,用地理”的理念,也提高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道德情操。)

(七)、【板書設計】

三、田納西河的開發條件

八、【教學反思】

1、成績: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本節課在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上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突出了個性化的教學,滿足了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達到了預期效果。

2、問題:教學容量稍顯過大,學生已學知識掌握不足,特別在基礎較薄弱班級自主探究環節的進行中稍顯不順。

3、對策:應努力提高學生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

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的第一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一、教材說明

本課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先觀察一些常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觀察到的發現,從而得出觀察物體沉浮的科學方法。第二部分是完成實驗二,先預測所觀察物體的沉浮,並讓他們說說想法,然後讓學生實驗,觀察更多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從而知道哪些物體預測錯了,根據學生的討論讓學生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第三部分就是進入本課的重點探究活動,讓學生探究蘿蔔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時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狀況。從而明白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這三個部分的內容安排環環緊扣,步步深入,讓學生在探究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馬上生成一個新的問題,即進入下一個探究活動。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探究物體的沉浮上一定很感興趣。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判斷出一些常見物體的沉浮情況。也會很自然地想到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大小、輕重有關。因此學生在探究物體的沉浮時會積極投入,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動手探究後,會發現原來的認識可能有偏差。這就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明白實踐是證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及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研究方法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科學知識目標: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科學探究目標:

1、對物體的沉浮做出大膽預測,並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四、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並進行大膽猜測,以及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得出結論,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難點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與他人的合作,明白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五、材料準備

1、教師用:水槽、蘿蔔、小刀、橡皮、燒杯和雞蛋

2、學生用:水槽、一號材料袋、二號材料袋和實驗記錄單。

六、教學流程

(一)、魔術引入,初步感知沉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這裡我設計了魔術“會游泳的雞蛋”來引入新課,立刻就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這一魔術也是和本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從而能夠順利展開本課的教學。

(二)講解判斷物體沉浮的標準

在這個環節裡,我先讓學生自由闡述他們心中的想法,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判斷物體沉與浮的標準。接下來,再用課件出示三幅圖,學生分別說出每幅圖中物體的沉浮情況。其中第三幅圖的物體是懸浮的狀態,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是想讓學生知道懸浮也是浮的一種,但在國小階段是不需要出現懸浮概念的,只需要知道這種狀態也是浮就行了。這樣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判斷標準的理解情況,也能成為後面實驗的理論依據。

(三)實驗一,觀察物體是沉還是浮,確定科學的觀察方法。

教師課件出示石子、木塊、泡沫、啤酒瓶蓋這四種材料,讓學生猜測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接著適機提問:要想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有什麼好辦法呢?學生自然會想到可以用實驗來驗證。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再由學生彙報結果。其中啤酒瓶蓋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根據啤酒瓶蓋的不同情況請學生分別展示操作方法,師提出問題:哪種方法更合理呢?學生自由交流想法,師總結並用課件出示觀察物體沉浮的科學方法。

(四)、實驗二,觀察更多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滲透科學思想。

我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況,同樣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實驗,實驗後學生會發現很多實驗結果都與猜測不同,從而引導學生懂得科學真理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出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五)、實驗三,探究同種物體沉浮的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一個是觀察蘿蔔由小到大時的沉浮狀況,另一個是觀察橡皮由大到小時的沉浮狀況,目的是想讓學生明白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直觀的實驗學生能很快領悟其中的道理。

(六)、魔術揭祕

針對課前做的魔術,進行揭祕,讓學生明白魔術中其實也是蘊含著許多科學道理的。這一環節設計也能起到前後呼應的效果,也為下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

(七)、課後小結

學生先交流本節課的收穫,師做最後小結,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想法,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