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說課稿6.05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簡析:

《愛如茉莉》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文章雖然用樸實、簡潔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院照顧這一普通小事,卻在字裡行間都釋放著那清新含蓄如茉莉般的芬芳與光澤,根據教材特點和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目標要求,本課時教學,應在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特別是細緻入微地品味感悟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中,感受父母那平淡中見真情,無聲中撼人心的那份如茉莉般的真愛。上述目標在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中得以落實。

一、初讀回顧,明確任務。

由於這是第二課的教學,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閱讀基礎,本環節教學教師注意相機引導學生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談初讀課文的初步感受。當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本課時的主要任務,那就是真正的走進文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真正領悟,爸爸媽媽那如茉莉般的愛。

二、巧妙選擇話題

開頭映兒與媽媽對真愛和認識的抓住,這一矛盾點,引出為

教師挖掘出媽媽認為她與爸爸的愛如平淡無奇的茉莉,而映子由一開始感到可笑到被愛怔住,最後由衷發出“愛如茉莉”的感嘆這一情感的巨大變化。”把“為什麼爸爸媽媽的愛如這平淡無奇的茉莉?”作為對話話題,既是作者的思路,又是對話展開的線索,符合認知規律。

三、圍繞話題,尋找細節,感悟真愛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根本上說,言語理解就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一種對話過程。圍繞著上述對話的話題,學生默讀課文6-18節,圈畫、批註文中能夠體現“愛如茉莉”的細節描寫,教師不失時機滲透默讀方法的指導,呈現了一個真真實實的.生本對話過程。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交流體會。通過“買餃子”這一平凡小事,引導體會平凡中見真情,平淡中見真愛,學生從中感受到真愛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情真意切。

觀察病房裡動人的畫面,先讓學生初步感受那溫馨靜謐 的場景,抓住爸爸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爸爸那默默的,涓涓細流般的真愛,如茉莉般散發的縷縷幽香,沁人心脾。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刪去一些去詞比較句子表達效果,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抓住“麻木”一詞體會媽媽與爸爸的愛是相互無怨無悔的付出,是無私的奉獻。

通過對“鑽”字的感悟,學生與映子的感受進一步產生共鳴,那無奇的愛,深深地打動我們的心,振撼著我們的靈魂,文末“愛如茉莉”的感嘆既是映子又是學生心靈流淌的心聲。該教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步一步地沉浸於字裡行間。學生的心靈浸染著墨韻書香而悄然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自然地融合一體。

四、再現場景,創寫詩歌。

語文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使學生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化、轉換,進而運用個性的言語表達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此,老師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轉換的平臺,以愛如茉莉用詩一般的語方再現課文內容,作恰如其分的引領,學生從文字細節中感受到的真愛,心中那湧動著的涓涓細流,化成跳躍著真情的文字,流瀉於筆端。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到山下去看樹》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7課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介紹了邊防戰士最大的願望就是到山下去看樹,讚揚了邊防戰士向胡楊樹一樣堅強、無私,令人肅然起敬。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本課二類生字以及有二類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將軍緩緩的抬起手來,給我們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戰士們的堅強品質。

2、過程與方法

(1)感受雪地高原的惡劣環境。

(2)體會戰士們為什麼渴望到山下去看樹,感受戰士們的崇高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常年駐守在冰天雪地的戰士們熱愛生活、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激發學生對戍邊戰士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與關鍵

感受常年駐守在冰天雪地的戰士們熱愛生活、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

三、說教法

賞析詞句法、感情朗讀法、創設情境法

四、說學法

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人們把解放軍叔叔稱作“最可愛的人”,你認為他們的“可愛”體現在哪些方面?(抗洪搶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打擊外敵,守衛家園;駐紮邊疆,捍衛國土……)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寫了一群“可愛的解放軍戰士”,他們的願望是——(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歸納成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到山下去看樹?戰士們在山下看到了什麼樹?)

4.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學習這篇課文,看看哪些問題是通過我們自己讀書能解決的,再看看我們在讀書中又產生了哪些新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分組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比一比哪組讀得最流利。

3.師生共同評價,並相機指導朗讀。

4.讀了課文,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並勾畫出相關句子。

2.交流。

(1)這是一座怎樣的山?

(高原一年四季飛雪茫茫,閉眼冰天,睜眼大雪,只能隔著厚厚的墨鏡看世界,滿世界除了風雪,連根青草,連只飛鳥都看不見。)

①交流勾畫出的句子,並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②補充介紹高原的氣候特點、生活條件,深入理解戰士們生活的艱苦。

(2)為什麼戰士們的願望是到山下看樹?

在交流中感受戰士們長年駐紮在冰天雪地的高原,默默奉獻生命的崇高品質。

(3)戰士們在山下看到了什麼樹?

(那粗壯的、頑強的胡楊樹啊,那枝葉密密地、寬闊的胡楊樹啊,隨同它光亮的綠色,它沖天的氣勢,還有它無聲洶湧的血汗以及脈絡的絲絲縷縷……)

指導朗讀描寫胡楊樹的句子,體會戰士們就像生命頑強的胡楊樹一樣默默奉獻。

3.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句子,體會感情。

交流:重點引導體會“將軍緩緩地抬起手來,給我們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包含的深刻含義,領悟人們對戰士們的`尊敬和讚揚。

4.齊讀課文。

(四)、拓展訓練,指導閱讀

1.出示句子:

(1)它的葉子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個淡綠色,沒有銀杏的挺拔和柏樹的優雅!

(2)那樹葉密密的、寬闊的胡楊樹呀,隨同它光亮的綠色……從此就永遠印在我們青春歲月的深處!

2.讀這兩個句子,注意比較帶點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交流。

(1)與銀杏、柏樹相比“晦暗”的灰色,形象地寫出了胡楊樹葉子長得不好看,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胡楊樹的讚揚。

(2)在高原雪山下顯得“光亮”的綠葉,是那麼的富有生機,就如戰士們年輕的生命,包含著作者對戰士們駐紮高原、熱愛生活、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的敬意。

4.小結閱讀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五)、課堂小結,昇華情感

同學們,滿對茫茫的雪域高原,所有血性男兒有願意為祖國駐守邊疆。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犧牲了自己的所有,只為了給祖國安寧,給人民幸福,他們是千千萬萬解放軍戰士的縮影。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的一節內容。這是新教材改版之後出現的一節內容,包括了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兩部分內容,由於學生在國小已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所以本節課難度不大。多邊形部分主要是對之前所學知識的一個歸納總結,而圓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為九年級的後續學習做鋪墊。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扇形並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係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3.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重難點:

重點: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扇形。 難點: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養成把數學應用於生活

實際問題的習慣.

為了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所學知識,同時配合使用自學、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感受知識的產生髮展的過程。 教學方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自學探究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答問題,然後再通過自學檢查的過程對自己的自學情況進行評定,達到迅速掌握新知識的目的。這時再進行加強訓練,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細緻。這時再通過合作探究拓寬學生的知識,最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一個由無到有,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更容易接受。

教學過程

由於本節課分為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兩部分內容,所以本節課也要經歷兩次知識的產生和解決的過程。為此,確立如下教學過程:

多邊形部分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出示幻燈片,讓學生看一看這些圖片中有哪些我們熟悉的平面圖形。學生的答案會出現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教師對答案稍作點評,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漂亮的圖片開頭,馬上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手動腦的.慾望,激發學生思維,也充分的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自學新知

課件出示導學提綱(一)自學課本P122,並回答問題。

自學結束後,找同學回答導學提綱的問題,檢查自學情況。

教師注意學生的回答中出現的錯誤,特別是線段和角的表示方式,對出現錯誤的及時糾正。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學的方式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既能夠開發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又能夠很好的完成知識記憶的目標,使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學生記憶了概念的基礎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包括兩個小題:

引導學生從普通的多邊形開始思考,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然後通過找規律的方式得出n邊形的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旨在探討多邊形的各項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猜想獲得對多邊形的進一步認識,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歸納推理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議一議。

通過合作,小組共同得出答案:各邊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據學生的答案引出正多邊形的定義

各邊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共同得出圖4-23中各多邊形的名稱: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

邊形、正八邊形

【設計意圖】運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又達到了互幫互助以弱帶強的目的,使學習比較吃力的同學也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五)練習鞏固

這部分準備了三個小題,主要是對多邊形部分內容進行鞏固。

這三個題目難度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儘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爭取讓所有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練習題分成了不同的層次,這樣會盡量的照顧到所有的學生,使學習吃力的同學也能參與到問題的回答中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又讓優等生在知識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與鞏固。

圓的初步認識部分

(一) 複習引入

課件出示圖片,回顧以前學過的圓和扇形,通過flash動畫演示圓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例項讓學生直觀感受圓和扇形的特徵,再通過動畫的形式畫出圓,抽象出圓的動態定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自學新知

出示導學提綱(二),自讀課本123頁,並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樣的圖形叫做圓?

2、找出右圖中的半徑、圓弧、扇形和圓心角。

3、會讀寫圓弧。

學生獨立完成自學

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練習圓弧的寫法,並讀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學的方式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既能夠開發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又能夠很好的完成知識記憶的目標,使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學生記憶了概念的基礎上出示例1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讓學生了解這部分內容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式,加深知識的深度,提高學生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議一議。

1、如圖4-25,將一個圓分成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嗎?你知道每個扇形的面積和整個圓的面積的關係嗎?與同伴進行交流

2、畫一個半徑是2cm的圓,並在其中畫一個圓心為60o的扇形,你會計算這個扇形的面積嗎?與同伴交流。

教師對答案進行彙總,講解本題解題思路:

1、因為一個圓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個扇形的圓心角相同,又因為圓周角是360o,所以每個扇形的圓心角是360o÷3=120o,每個扇形的面積為整個圓的面積的三分之一。

2、先求出這個圓的面積S=πR2=4π,60÷360=1/6扇形面積=4π×1/6=2π/3

【設計意圖】運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又達到了互幫互助以弱帶強的目的,使學習比較吃力的同學也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五)練習鞏固

聯絡鞏固設計了兩個題目,這兩個題目難度適中,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訂正答案,注意學生的解題步驟。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練習題旨在鞏固學生圓部分所學知識,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將學生所學知識充分開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結:

今天這節課什麼收穫?

多邊形:

①多邊形的對角線

②過n邊形的每個頂點有(n-2)條對角線

③正多邊形的特點

圓的初步認識:

①圓弧的讀法和寫法 ②扇形和圓心角 作業:

課本習題4.5知識技能1、數學理解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44——45頁的教學內容。

(二)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國小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三)教學目標:

本節課是屬於“空間與圖形“的範疇,我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四點: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

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

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4、情感與態度:

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

1、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概念

2、教學難點:正確建立周長的概念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難點,依據現代認知科學理論,我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法,通過螞蟻爬樹葉,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思維的動機。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原則。

教學相長,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遵循了學生的認知思維規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進行探索性的學習,讓他們在具體情景中進行獨立思考。

三、說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於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首先用課件展示螞蟻沿著樹葉作運動的情景,並讓學生舉起手來跟螞蟻一起運動,接著提出問題:螞蟻是沿著樹葉的什麼進行運動的並且運動了多長?學生髮現螞蟻是沿著樹葉的邊線進行運動的並且運動了一週。

接著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週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然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什麼是周長”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事物出發展開教學,不但拉近了數學和學生的距離,而且使學生初步感受什麼是周長。

(二)自主探究,認識周長。

這一環節,我首先設定了以下3個活動:

活動一:

首先讓學生拿出平時收集來的不同形狀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然後請一位同學給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麼描的。並用語言講解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然後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我進行小結:不管從哪裡開始描,最後又回到起點,也就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週。接著用課件再動態演示一遍描的過程。最後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我們就將樹葉邊線一週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

學生在理解了物體的周長時,我再課件出示一些圖形?問學生“我們學會了描樹葉的邊線,那你們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進行描,描好後進行小組交流:你是怎麼描的'?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後發現,原來和描樹葉一樣,也是描了圖形的一週。我再引導學生認識:我們也將圖形邊線一週的長度叫做圖形的周長。

這一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

活動二:

學生在認識了樹葉和圖形的周長後,讓學生去找一找身邊的例子,說一說什麼是它的周長,並且用手去摸一摸。學生可能找到了課本的封面:課本封面邊線一週的長度就是封面的周長。學生也可能找到課桌面:桌面邊線一週的長度就是桌面的周長等等。學生充分的去找一找,說一說,摸一摸讓周長的意義理解的更加的深刻。

活動三:

在學生認識並且理解周長的基礎上,讓學生去量一量物體的周長。

先讓學生估計一下老師或者學生自己的腰圍是多少釐米。然後小組合作,用工具測量一下自己的腰圍。

然後讓學生展示一下他是怎麼量的。並且量出的結果和自己估計的進行比較,看看是否接近。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對比發現的學習方式,使新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分為3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訓練。

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完成課本44頁“練一練”的第1題,描出下列圖形的周長。

學生可能快速完成前面2個圖形,最後一個圖形,學生可能把汽車的輪子整個描上去,這裡應該讓學生加深對圖形邊線的理解。

2、提高訓練。

讓學生完成課本45頁“練一練”的第2題。

這題可以先讓獨立測量計算,並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三角形要量幾條邊?四邊形要量幾條邊?為什麼?瞭解求一般三角形、四邊形周長的方法。

3、拓展訓練。

完成課本“練一練”的第三題。這題有一定的難度,我將適當的引導學生是否可以把線段進行平移進行比較。然後讓學生自己思考。這一題也是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這一環節的三個層次的練習,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既概括學生的思維,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總結評價,全課小結。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還有什麼疑問?

以上教學流程設計,以學生的學習心裡和知識起點為基礎,通過引導學生嘗試、積極的探討和合理的歸納,使學生學到新知識的同時,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的教學會更加有效地啟用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方面都將得到有效的發展。

我的說課本著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倡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理念完成我的說課,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的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因此本課教材一開始就創設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分一分”的活動中產生用什麼數字來表示一半的疑問後,通過討論得出用1/2來表示一半。然後再安排“塗一塗”“折一折”“說一說”進一步體驗分數的基本意義。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題。

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學生第一次接觸過分數,在理解分數的意義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重點:1.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2.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圓形的紙

學具準備:正方形的紙 長方形得紙 水彩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的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2、過程與方法: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樂中驗。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的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難點: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分數表示物體、圖形等。

4、教材與學生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淘氣和笑笑分一個蘋果入手,引導學生討論和探索“一半”的表示方法,讓學生知道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方法是1/2。接著讓學生在“塗一塗”的過程中體會1/2還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對初學分數知識會有極大的興趣,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部分同學會有困難,讀、寫分數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在逐步的實踐探索中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

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一半要用什麼數字表示?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認識了二分之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不同的折法折出1/4,並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我在教學中將鼓勵他們採用小組活動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作到人人蔘與、人人熱情高漲,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此外,我還將把多媒體教學應用到本節課當在中,使學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分數,從而達到增加課堂容量和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五為主”即以發展為主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索為主線、以認識分數為主載。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我會與學生談話交流: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和同學玩拍手遊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採用談話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與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1/2

在上面的情境圖中引導學生思考:一個蘋果要怎樣分才公平?用什麼數字來表示一半?同桌之間商量後再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會故意拿一張蘋果的紙代替任意撕成兩半並說:“這樣也可以用1/2來表示。”從而引導學生反駁我的理解並說出“平均分”。

2. 領會1/2的含義

在已經認識1/2之後,引導學生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塗一塗”中各圖的1/2。師有選擇的投影出學生的作品。接著由學生來說一說:發現了什麼?從而達到引出每樣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進一步加深對1/2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2的意義。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突破重難點。

3.認識1/4

每個人先用自己喜歡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紙的1/4,再與小組內各成員交流不同的折法並討論為什麼折法不同卻都表示這張紙的1/4。這裡我會引導學生想出儘可能多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通過1/2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再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拓展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折法會是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給予肯定。學生可以在小組交流中分享收穫的喜悅。

4.認識其他的四分之幾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摺出1/4的基礎上,引導每個小組在已經摺出1/4的幾張紙上分別畫出2/4、3/4、4/4。然後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同時板書1/4、2/4、3/4、4/4。

5.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出:像1/4、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接著以3/4為例分析分數的寫法和讀法。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數各部分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在組內交流,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在這裡,難點得以突破,教學的各專案標得以集中實現。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具有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的練習。練習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55練一練的1、2題。

2、綜合練習:下面哪個圖形的塗色部分的1/4,在()裡面“∨”並說明其他三圖為什麼不能用1/4來表示。(題目在課件上)

3、拓展練習:判斷下面的分數表示的陰影部分對嗎?(題目在課件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多層次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把剛剛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自我總結,分享收穫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能用分數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間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自我總結中,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真體會生活中是數學與學習數學的價值。

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微型教案”能具體、直觀地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排疑解難、掌握新知識,所以我精心設計如下板書:

認識分數

把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1/2 像1/2、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

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子,最後寫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選手,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滬科版第八章第四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是這樣的:

首先通過一個開放性實驗引入新課,如何不直接用手將紙片拿離桌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吸管吸氣摩擦吸管等方法,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教學生一招,用吸管吹氣,(演示)問學生: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那麼一起來探究一下。

帶領學生進入探究環節,先讓學生猜想一下:向兩張紙中間吹氣,會發生什麼現象?然後讓學生分組做下這幾個實驗看自己猜想是否正確,要求學生在實驗中注意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三個實驗共同點是吹氣,吹氣改變的是什麼?氣體流動的速度。發生了什麼現象,向中間靠攏,誰的作用?這個地方可適當進行點撥。氣體壓強。之前為什麼不動,壓強相同。之後為什麼會動,壓強變化了,而吹氣是改變中間的氣壓,所以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是不是這樣呢,我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這是一個改裝的壓強計,兩面都與大氣相連,當這端氣壓變大時,這邊液柱下降,反之升高。直接這樣做實驗效果不明顯,所以我改裝了一下,讓壓強計可以旋轉,這樣效果就明顯了,我吹氣試試,液柱升高,說明結論是正確的。通過用水流做實驗說明液體也符合這一結論。這樣就得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如果是上下表面存在壓力差呢?讓學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實驗,並讓學生分析乒乓球不下落原理,上下表面壓力差合力向上克服了重力。

克服重力,翱翔於天空,自古就是人類的夢想,看一則新聞圖片:這是一位農民通過自我努力,自制了一架飛機實現了藍天夢。飛機怎樣才能升上天空呢?給學生介紹仿生學,飛機的機翼就是仿照鳥的翅膀做成的。這種形狀有什麼功能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我做了一個機翼模型,讓空氣流過模型,觀察發現凸面流速大。為了使實驗更準確,調換一下小球的位置,(展示小球),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機翼上方流速大壓強小,下方流速慢,壓強大,上下方存在壓力差,它們的合力向上即飛機的升力。飛機就是靠這一原理升空的。再通過模型模擬實驗進行驗證。

說道仿生學我們像動物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設計了幾個應用拓展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第一個不可思議的灰鵝、水翼船、汽車尾翼;第二個草原犬鼠的空調系統;第三個飄柔廣告視訊,讓學生找出違背科學規律的地方,說明廣告是擺拍的;而且存在安全問題。河南鐵路高速發展,在這裡順便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最後再回到課前的問題,再教學生一招,看是不是很壯觀呢?地上弄得很亂,不要緊套上一個過濾網,收拾下就好了,吸塵器就是這樣製成的。

課後作業:讓學生把探究帶回家,一是不要鼓風機也能做吸塵器實驗,辦法總比困難多。二是思考有何提高實驗顯示效果。三是利用網際網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