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說課稿2.81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課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徵和特性,並會給三角形畫高。

2、能力目標:學會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的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教學難點:給三角形確定高和畫高。

(四)教具準備:三角板、課件、數學用具盒、幻燈片

(五)學具準備:三角尺、數學用具盒、圖紙。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我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建立新型的教學結構。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獨立探索,再讓學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概念的自主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2、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法,我主要採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建立學習成就感和信心,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秉著新課標的精神,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為“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訓練,拓展延伸——質疑反思,總結評價”,努力構建探索型的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好嗎?(同學們都拍手稱好)

故事講完後,由壞狐狸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昨天房子被我推兩下就塌了,而今天怎麼推也推不塌呢?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深思不解的情況下,教師順水推舟地引出課題,並板書:三角形的特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A:三角形的定義

師:先請同學們拿出數學用具盒開啟釘子板,在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請同學們在圖本上畫一個三角形;最後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數一數、摸一摸三角板的角和邊,並說一說你對三角形的認識。師生總結三角形的定義。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用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這樣一來,既打通了數學與生活間的無形屏障,又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歡鬆的心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問題的懸念,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這裡主要是回顧學生對三角形原有的認識,起到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時,教師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B:認識三角形的特徵

先讓學生自學書本第81頁的內容,並畫出三角形的各個部分的名稱,再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拿出並指著自己的三角板向同伴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C:三角形的高的畫法

請學生自學書本第81頁的內容,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義。並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索嘗試畫高;然後,教師示範講解三角形的高的畫法;最後出示練習,讓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

D:三角形的穩定性

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三角形,然後質疑:“這些三角形有什麼作用呢?”接著讓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通過對比、推拉三角形與四邊形,交流對比結果並歸納出結論: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鼓勵學生學會自學,獨立思考,在同伴面前敢於發表意見,與同伴們分享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是在學生已學會了畫平行四邊形的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自學並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去獨立思考、去逐步探索,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並通過練習,使學生對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重難點。

這個環節是根據新課標“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理念設計的,主要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師:現在哪位同學可以回答壞狐狸提出的問題呢?

“為什麼昨天,我推兩下房子就塌了,而今天怎麼推也推不動呢?”

(三)深化訓練,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三角形。

A:出示掛圖,讓學生去觀察並聯系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的三角形,再說說它們的用處。

B:做生活的小能手,老師的椅子總是搖晃不穩,誰能幫老師修理一下,怎樣才能更堅固呢?

2:輔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的1、2、

第1題,說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名稱,並各畫出一條高。

第2題,圍籬笆。“哪種方法更牢固,為什麼?” 一個問題,既打開了學生心中的疑惑,又達到了一個前呼後應的效果。將生活實際與一種情景聯絡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周圍的事物。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三角形的特性,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現“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生活化”的理念,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這些有序而多樣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學過的知識,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有趣的數學在學生們的積極主動的探索中顯得更有味道。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3:發揮想象,巧擺七巧板

A:出示課件,(並播放輕鬆的音樂)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欣賞平面圖形組合圖,並觀察它們組成了什麼圖形?

B:小組合作,擺出七巧板,讓學生髮揮他們的想象,用不同的圖形拼出一幅圖,再進行小組評比。

(四)質疑反思,總結評價

師:今節課你掌握了什麼?

學生在小組內談收穫,評價得失。

課堂總結。

創設情景可以渲染學習的氣氛,也可以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小組合作學習既體現了團隊的精神也使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讓學生在組內談收穫、評得失,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精簡明瞭,突出重點,體現本課時的內在聯絡,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的認識。

數學說課稿 篇2

××老師的《抽屜原理》一課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筆放入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放進2枝筷子”,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資料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2)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讓學生互相爭辯,再由學生自己想辦法來進行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屜原理。另外,本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的學習行為,積極參與自學、交流、合作、展示、補充、互評、提問、質疑、反思等的學習過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3、 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教學中教師注重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前老師設計一個遊戲:“學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至少有兩張。”這是為什麼?學生很驚訝。於是,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總想接開其中的奧祕。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商討之處:

學生對“至少”一詞的理解還顯得有些欠缺,學生僅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對“至少”一詞的指向性還不明確,就我理解,“至少”應該是指的在每一種情況中出現的最大數中的最小數,而有學生卻理解成是每一種情況中的最小數。如何讓學生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還需探究。

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根據課本第9頁至第10頁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能力目標: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徵。

3.情感目標:廠家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並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教學難點:

在設計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徵。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方法:

兩先兩後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將結合欣賞與紅製圖安排過程,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

板書課題

二、欣賞圖案。

1.看一看:出示課本的教學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2.議一議:看到這些圖案,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怎樣組成的?

3.欣賞: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學生欣賞美麗圖案。

三、設計圖案。

1.塗一塗。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中的塗一塗的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中的塗一塗的第2題。

2.做一做。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完成設計任務後,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中做一做的第2題。

四、鞏固練習。

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第10頁數學萬花筒中的內容,再讓學生按照圖示的方式試一試,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題學習《從資料談節水》,是人教實驗版數學八年級(上)教材第十一章《資料的描述》的第三節。這一節是在學習了用統計圖表描述資料以後的一節活動課,它是對七年級第四章《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及本章資料的描述等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對所學的有關資料處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統計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通過對資料的直觀描述儘可能多地獲取有用的資訊,同時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及環保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新課程理念和認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鞏固處理資料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能靈活選用統計圖對具體問題的資料進行清晰、有效地描述,並獲取有用資訊並作出合理決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團結合作、互相交流的學習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合理處理資訊,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學生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資訊,激發學生的節水及環保意識。

3、重點和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統計觀念。

(2)難點: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資料並獲取有用的資訊,並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

二、學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課的班級,應該說學生的數學素質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參與數學活動,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學習基礎較差,會被動參與,因此應激發學生參與活動學習的興趣,使之獲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枯燥的資料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採用激趣法:恰當收集選取圖片和視訊資料,為課題學習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巧妙設疑,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分層安排活動,能力強的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完成,能力差的'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學習擴充套件資料供學生瀏覽。這樣可讓所有學生有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儘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功,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就感。

四、教學形式和課前準備

本課題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前也收集了一些有關水資源的資料,準備直尺、鉛筆、圓規、量角器等作圖工具。

五、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說明

新課引入

資料展示(投影)當前世界淡水資源及我國有關缺水的形勢的資料圖片問題:(1)看了這些圖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瞭解世界及我國有關水資源的現狀嗎? 藉助圖片展示,是學生對我國國有資源現狀有直觀感受,觸發他們的節水意識!

探究新知活動一:

閱讀課本80頁的“背景資料”,從中收集資料,畫出統計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1) 地球上的水資源和淡水資源分佈情況怎麼樣?

(2) 我國農業和工業耗水量情況怎麼樣?

(3) 我國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變化趨勢怎麼樣?

(4) 根據國外的經驗,一個國家的用水量超過其可利用水資源的20%,就有可能發生“水危機”,依據這個標準,我國1990年是否曾出現“水危機”?

學生閱讀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收集全班同學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頻數分佈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描述這些資料,並回答下列問題:

(1) 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個範圍的家庭最多?這個範圍的家庭佔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佔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3)全班同學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數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標準,這個平均數是否超過用水標準?

(4)如果每人節約用水10升,按13億人口計算,一天可以節約多少噸水?按BWR標準計算,這些水可提供給1個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還可以得到哪些資訊?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開展調查實驗活動)

活動三:資料展示:(投影)我國水資源利用情況的有關資料,討論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課堂小結:

1.當前水資源狀況,

2.節約水資源帶來的價值,

3.節約水資源的辦法

佈置作業

整理本節課內容,統計相關資料;查詢有關“節約水資源”的課題報告;並分析課題報告的寫法。

通過具體資料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現狀,更深刻體會節水的重要性!

來源於同學們身邊的資料更有說服力,同時讓同學感受到節水應從我做起。

自由發言,各抒己見;把數學和生活聯絡起來,是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學知識,培養理性思維能力,加深對資源現狀的理解。

學會整理、歸納所學知識;分析課題報告。

六、自我評價

這個課題學習,應該用比較長的時間,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問題進行學習、探究。這需要學生的充分準備,然後可安排學生一起進行探討、交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這個課題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各方面才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數學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用一位數除》的教學內容。在這一單元中《兩位數被一位數除》是單元教學中的難點。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學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口算表內除法的基礎,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已具備同化新知的基礎。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了這一內容後,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學習除法的分步計算的算理,從而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式。體現了義務教育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定基礎這一理念,是學生在以後學習和工作中解決複雜問題的基礎。

學情分析: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計算任然是他們必須掌握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但相對於幾何課的有趣生動,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抽象,不容易掌握。班中的同學往往喜歡在課上做練習題,而不願意理解計算的算理。然而沒有算理的支撐,計算往往會出現很多錯誤。因此對於《兩位數被一位數除》這節課,我將它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先通過情景設計與具體活動操作探索兩位數被一位數的分步計算,從而為第二課時豎式計算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 通過現實的情境及具體操作活動,探索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分步計算方法。

2. 理解除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計算問題。

3.在探究算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除法算理,並能夠寫出分步算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首先通過整十數除以一位數、表內除法和有餘數的除法練習,進行復習引入,為本節課作鋪墊。

404=

364=

505=

265=

606=

166=

163=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整個新授環節我分為三個層次,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算理。

1、情境引入,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探究764的計算方法。

媒體出示情景:小胖有76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小夥伴,每人分到幾支鉛筆?請學生以小棒代替鉛筆分一分。這個設計可以讓學生體會先分捆,再分根,兩次分的商相加就是最後的商的方法。教師以填空的形式將分鉛筆的方法和計算的式子記錄下來,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為之後計算商有餘數的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除法題作鋪墊。

每人先分得()捆,就是()支。

□4=□ 餘下()支,每人再分得()支。

□4=□ 合起來每人共得()支。

764=□ 學生在分一分的過程中,初步理解算理,提高學生自主思考,有條理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想象分鉛筆的過程,得出765和766的計算方法和結果。

藉助上一個環節的實踐活動。在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不借助教具,同時在被除數不變的情況下,想象兩位數被一位數除有餘數的除法計算過程。並寫下分鉛筆的整個過程以及相應的算式

每人先分得(1)捆,就是(10)支。

505=10 餘下(26)支,每人分得(5)支,剩(1)支。

265=51 合起來每人共分得(15 )支,剩(1)支。

765=151 每人先分得(1)捆,就是(10)支。

606=10 餘下(16)支,每人分得(2)支,剩(4)支。

166=24 合起來每人共分得(12 )支,剩(4)支。

766=124 媒體呈現分步計算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三個算式中被除數和三個算式中商的關係。以此得出總結:兩次分的被除數相加就是要分的總數,兩次分的商相加就是最後的商。總結出計算方法後,教師出示714一題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直接寫除分步算式,並複述分小棒的方法,再次強調先分捆,再分根的重要數學思想。

3、小組討論763的計算方法。

不同於之前的除法算式,763需要學生嘗試拿出更大的整十數去分。可能有部分同學會先拿出3捆分,再拿出3捆分,這樣的思考過程應當給予肯定,並鼓勵學生思考:能否直接拿出6捆分給3人,每人分得2捆?這樣整捆的只要分一次就可以。

整個新授環節層層深入,學生在情境中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從而理解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分步計算的算理,完成教學重難點的任務。

三、練習鞏固

在練習環節,我出了這樣四組有層次的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新知。

726=□

783=□606=□

126=□

675=□□

954=□□

□5=□□□=□

□5=□□

□□=□□

□3=□603=□

第一組是兩位數被一位數能夠整除的除法,我提供了計算的過程與方法,學生只需填入計算結果;

第二組是兩位數被一位數除有餘數的除法,在過程中,缺少了一個被除數,需要學生自己思考;

第三組則缺少了兩個被除數,此時學生需要運用算理,思考先拿出幾十來除;

第四組就需要學生自己寫出計算過程。

四組練習,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學生藉助一定的支架進行練習,既能鞏固新知,又能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整堂課在注重算理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情景設計的動手操作,活動討論,掌握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分步計算方法。新授環節和練習的設計以分層的形式逐步進行,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果,為《兩位數被一位數除》的第二課時豎式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知識基礎。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立體圖形的拼組》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本課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辯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了,這裡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之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係。

教材例題是一個拼組活動,要求學生用立體圖形的實物進行拼組,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立體圖形拼成一個更大的或其它的圖形,如用2個正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3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狀等等,教材考慮了學生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學生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注重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但要使學生的思維再上一個層次,在腦海裡建立表象,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但有了Mp-lab教學軟體操作,就化難為易了,它將抽象與形象相結合,例如:8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通過拆分,拼組,將抽象的圖形形象化,使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間的關係,真正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用Mp-lab教學軟體進行拼擺,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1)、 通過用Mp-lab教學軟體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情感目標:(1)、通過用Mp-lab平臺進行拼組,感知幾何美和數學美。

(2)、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體會探索學習的興趣。

3、教學重點

由於一年級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所以,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通過在Mp-lab平臺上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難點

教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但難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應用圖形的拼組,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全面準確地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現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教師除了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外還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匯入法;動手操作,互動合作法;獎星激勵法。

三、說教學程式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郭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學生:“想!”我便利用mp-lab出示一張活潑可愛的機器人圖畫,還顯示了機器人的一句話:“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我嗎?”生很快說出“機器人!” 接著機器人說話了“你們知道我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組成的嗎?”學生很容易地說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這樣的匯入,目的是通過mp-lab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學生感到非常新奇,一下子被吸引了,自然地進入到了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成的是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的理念是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己。在本環節的教學設計中,我本著新課標提出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以學生的親身體驗為基礎”,大膽地調整教材,讓學生充分運用mp-lab的軟體進行操作,大膽嘗試,始終讓學生按自己的意願和喜好來拼組。

這部分內容我分為五個活動進行:

活動一:正方體的拼組

(1)師:“請你用2個正方體在mp-lab的平臺上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麼圖形呢?”學生獨立操作,很快得出能橫著拼、豎著拼都成一個長方體,還可以斜著拼,此時進行評價:你是個善於動腦的孩子,目的是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建立初步的、最簡單的空間觀念。

(2)師:“再請你用3個正方體拼一拼,看看又能拼成什麼圖形呢?”在2個拼的方法上進行讓學生獨立拼組,學生還會說出能拐彎拼,由此可見,運用mp-lab的進行操作,學生的空間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3)師:“老師想用8個正方體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你能幫幫我嗎?”先讓學生2人一組討論,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對不會的學生進行指導。

接著反饋:誰能說說你是怎麼拼的?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說方法。同時進行評價說對了的學生:你是個抽象思維很好的學生,你太棒了!

這樣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人人蔘與到操作中,在操作中感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體可以拼組成其它的立體圖形,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二:長方體的拼組

師:“我們不僅要學會正方體的拼組,還要學會長方體的拼組,你能用4個長方體進行拼組嗎?”學生獨立拼組,反饋出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還可以拼成一個正方體。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用相同大小的長方體不僅可以拼組成更大的長方體,還可以拼組成一個大的正方體,突出重點,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三:數一數、猜一猜

1、mp-lab的平臺出示用長方體拼組出來的圖形,數一數,老師用了多少個長方體?

2、mp-lab的平臺出示用正方體拼組出來的圖形,猜一猜,老師用了多少個正方體?並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猜的?

這一活動的設計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在獲得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基礎之上初步感知它們的位置關係及變化,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四:動手做一做

用一張長方形紙,你能做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動手試試看。由於mp-lab的平臺不具備三維空間的功能,所以我就讓學生動手操作。全班展示。

意圖在於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操作,使他們初步體會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五:小小設計師

1、簡單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學會了什麼?

2、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用正方體和長方體,利用今天學會的立體圖形拼組的知識來當一名小小設計師。

3、提問:你想設計出什麼圖形或模型?

4、小組合作,動手設計。

5、彙報設計的作品。

這一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充分利用mp-lab的平臺,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去嘗試,做他們想做的,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來經歷多種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空間觀念。

(三)、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由於練習六中的第三題一在第二個環節解決了,這裡重點講這一題, 這道題要用到長方體相對的面相等的特徵,因為學生從圖中只能看到長方體的上面、右面、正面,另外三個面看不到,只能根據看到的面來推測。而這個特徵,學生並沒有學過,mp-lab軟體具有左右、上下翻轉的功能,所以我用進行mp-lab的平臺進行教學,學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的結果。

設計意圖:運用mp-lab軟體具有左右、上下翻轉的功能進行教學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面與體的關係。

(四)、總結

因為空間圖形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我力爭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中。在小結之後,我設計了“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用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擺出來的圖形,想一想,說一說,你都看過了哪些?”這一步驟,還準備了幾幅日常生活例項的情境圖,讓學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用數學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培養孩子們熱愛數學、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教學反思

在立體圖形的拼組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充分運用mp-lab的平臺進行動手操作、觀察等手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在發展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節課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利用MP-Lab培養全體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因種種原因限制導致教具、學具滿足不了需要,迫使我們採用分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在小組學習中,往往只能由一個學生操作,其他同學在一旁觀看。觀看的學生失去了動手的機會,感到索然無味,直接影響到學習興趣,利用MP-Lab教學上課時,每人一臺電腦,學生自己點選滑鼠,動手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悄然增濃,真正做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利用MP-Lab教學比常規教學更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2、利用MP-Lab讓每個孩子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能得到發展。在MP-Lab這個平臺上,每個學生的操作都是富有個性的,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與需求得到不同的發展。

3、利用MP-Lab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學生在利用MP-Lab操作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僅要靠常規教學實現,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動手操作機會,自己動手去畫、移、拼、想,把視覺,聽覺,觸覺,思維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做就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

上完這節課也給我留下了思考:如何利用MP-Lab平臺進行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演變呢。初次參與這一課題組,對於我來講是個成長的過程,成長中有探索,探索的過程是有收穫的,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中,MP-Lab平臺的將會進一步提高我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說課:分數除法(一)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說教材:

本課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5頁-26頁的內容。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4/7 ÷2,被除數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4/7 ÷3,被除數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說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我認為這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藉助操作活動,探索並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2、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在分數除法算理探究中,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演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說教法:

整節課以探索為主線,考慮到學生有多處分一分、塗一塗的探究活動,而MP_lab的平均分的功能恰恰能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一個平臺,使探究變得更為樂趣和高效,於是,在教法和學法設計時,我力求充分發揮MP_lab的優勢。

1、利用MP_lab創設情境圖,設定疑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受到探究新知的必要性,以此激發學生思維。

2、利用MP_lab錄象功能展現學生的探究過程,也就是分一分、塗一塗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絡。

說學法

1、以探索為主線。

從問題的提出,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和交流的數學活動中來。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儘可能地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2、操作法

利用MP_lab(萬用拼圖板)為學生的探索提供平臺,學生自主在MP_lab將圖形分一分、塗一塗,在反覆操作和思考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3、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流程

第一層次: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通過MP_lab創設情境裁剪包裝紙,得出分數除以整數的算式4/7÷2,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第二層次: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4/7÷2,這個算式的特殊性在於分子能夠整除整數,學生容易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找到特殊的計算方法,因此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再利用MP_lab操作探究,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分子能被整數整除時,可直接去除;並舉例操作驗證這一演算法。

第三層次: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讓學生用探索到的方法來計算4/7÷3。此時學生髮現分子除以整數除不盡,分子除以整數的方法不適用。知識矛盾的衝突引發學生進一步觀察和思考,並再次利用MP_lab操作探究,從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計算方法。

具體環節設計如下:

(一) 舊知複習,蘊伏鋪墊

複習時安排了三道練習,引發學生記憶的再現,為學生選擇原有知識中的有效的資訊做好鋪墊。

(1)一桶20千克的油,它的3/4是多少千克?(複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出示一組資料,求各數的倒數分別是什麼 。

(二) 創設情境,理解意義

我首先創設包裝禮物的情境,並利用MP_LAB做出情境圖,激發學生興趣。

老師想用這張漂亮的包裝紙把送給媽媽的禮物包裝起來,給她一個驚喜。可是這張紙太大了,把它的4/7再平均分成2份就夠了,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麼列示呢?

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利用MP_LAB提供的正方形“白紙”充當包裝紙,先塗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7,再想一想、塗出這個正方形的1/2。教師要求學生用MP_LAB的錄象功能記錄操作過程,在彙報反饋時,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即分、塗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維方法。通過思考操作學生達成共識:4/7裡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接著讓學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同時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

(三) 大膽猜想,舉例驗證

學生通過操作,明白2/7是怎樣得到的。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剛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師讓每位學生舉例驗證,再運用MP_LAB分一分,塗一塗證明結論。

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科學的驗證可不僅僅是一兩道題就能得出結論,數十名同學會舉例出數十道不同型別的分數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數除不盡的。

(四) 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學生很快發現有些算式是無法用以上結論計算出來的,如4/7÷3,分子4除以2是除不盡的。矛盾的引發,說明“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這樣的計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為了便於全班統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如4/7÷3,此時,學生再次運用MP_LAB分一分、塗一塗,同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操作過程也用MP_LAB記錄下來。當同學們經過充分的自主操作思考後,還讓他們進行了小組交流。

根據MP_LAB操作的結果,學生髮現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時我還引導學生髮現: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4/7×1/3=4/21。比較兩個算式,學生很快發現發它們是相等的。由此,學生再一次得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數,就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0除外)。

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即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學生自己發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精彩而不在枯燥無味。

一個新的計算結論必須反覆驗證。我再一次讓學生舉例不同的分數除法算式,並再次用MP_LAB操作驗證。學生在不斷地思考與驗證中,發現了第二種計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數除法的計算算理。

以上教學程式的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對計算進行探究式教學,也是新理念的挑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操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培養了積極的學習情感,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機的整合。

三、教學反思:

我回憶這一節充滿了學生思維智慧的數學課,感悟頗深。

Mp_LAB是創設情境的一個很好的工具,課堂上,我用Mp_LAB創設出包裝禮物的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而這節課我認為最突出的地方在於充分給學生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而功能強大的Mp_LAB恰恰為學生提供了操作平臺。如果是平常的教學,教師往往採取用摺紙塗色的方法讓學生探究,但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折法不統一,不便於統一研究;折的時候由於操作失誤造成分得不夠平均,把一張紙折成奇數份數,如平均分成7份,比較麻煩,較為費時。使用Mp_LAB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新版的Mp_LAB有平均分的功能,能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操作探究任務。這節課,我比較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充分讓學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使用Mp_LAB自主探究,去尋找解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經過反覆探究後學生得出了分數除以整數、將分數通分以及乘以整數的倒數等各種演算法,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表現。而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學生經過操作思考後,都能把演算法解釋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學生的情緒帶動起來,學生更是被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所鼓舞著。我認為這樣的思維活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一次感受了Mp_LAB的強大功能對學生數學建構的幫助,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思維活動的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力爭做到評價及時、準確。促使每個學生自主地發展,逐步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