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說課稿1.7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麗的感情。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親情的豐富和多樣,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風箏》寫作者童年時,在自己的偏見和無知支配下,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自責,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弟弟的伶愛,洋溢著人情美。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文章,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多樣的主題:兒童教育,批評封建教育思想,親情,自我解剖等。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新課標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們不要以一箇中心思想去框死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多角度去解讀文章。《風箏》一文難點很多,需要學生字斟句酌的基礎上,反覆探究方能理解文章,這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教材。課標把語文定性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風箏》筆觸細膩,情感悽婉,可用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藉以體現人文教育觀。

【學情分析】

親情血濃於水。我們也把兄弟稱為手足。而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居多,無兄弟情同手足的情感體驗。加之,他們年紀小,涉世未深,不懂情為何物,讀了文章難起波瀾,難以產生共鳴,有的學生只能體驗溫馨和美的親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維度很難兼顧。新課標則剛剛試行,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還不能應用自如,特別是農村學生傳統思想定勢根深蒂固,反映在學習上自主性不強,探究能力差,不善質疑。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遵循三個難度的要求、我將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積累字詞。

2、培養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朗讀──質疑──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瞭解兒童的教學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兄弟手足的親情,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教法和學法】

1、我準備採用總體教學法,問題導引法,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

傳統語文教學把一篇美文活生生地肢解得支離破碎,甚至曲解,誤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新課標7~9年級教學要求: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整體感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有益的啟示。因此,我採用整體教學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的不同需求,分層教學法是因材施教的一個體現,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水平出發設計一系列問題,導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最終完成對文章的理解。通過以上分析。我的總體教學思路是從質疑開始,要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要鼓勵質疑問題,再進行合作探究,過程可分為三步走:從整體──區域性──整體,聽讀──朗讀──精讀,從預習──合作探究。

2、學法:

教學是師與生的雙邊互動,是平等的對話,我遵循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為主線,合作探究是關鍵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⑴ 主閱讀,教學中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的閱讀,要求學生在反覆的讀中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

⑵ 互動合作探究(討論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應該平等、融洽地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探究議題,並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⑶ 聯絡生活法,語文教學應根植於現實生活,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悟來閱讀本文。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六個階段)

一、課前預習

1、查資料,瞭解魯迅其人其作。

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利用工具書落實生字詞的音義。

此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利用和檢索各種工具書。

二、揭題

大螢幕展示風箏圖片,說說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配樂朗讀,整體感知: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事,你聽了有那些感受?(此過程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通過朗讀、合作探究

過度質疑:風箏是春天的信使,看見風箏人知常情是愉悅,而我為什麼感到驚異和悲哀?請同學自讀課文從中尋求答案。大螢幕出示思考題:

1、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2、弟弟喜歡風箏嗎?找出依據,他為什麼沒有反抗?

3、事隔多年,魯尋訊怎樣看待此事?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三個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就完成了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整體感知。

教學小結:

作為兄長的我,小時候放風箏是沒有出息的孩子所做的遊戲,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他的嚴格要求。現在反思起來,當年為落後觀念所支配,對弟弟進行精神虐殺。魯迅對自己的行為是深深的自責。不因當年自己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樣的沉重。可見他嚴於律己,敢於自我解剖的精神。

過渡:這篇課文難點教多,需要同學們多角度理解,只有多角度理解才能感悟文章的深刻的內涵,獲得思想的啟迪。

請同學把課前準備的疑難問題和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並針對這些問題反覆朗讀課文。四人一小組合作研討。

課件展示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當我看到關於討論兒童行為的書,為什麼是一種不幸?

3、當我看到兄弟驚異的笑著說,為什麼我不是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4、為什麼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

5、怎樣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教師引導:第一題:比較北京與故鄉放風箏的令。

第二題:聯絡懲罰一詞。

第四題:無法補過

第五題:不僅說天氣還說內心深處的悲哀。

此環節是文章的重難點的突破口,老師要認真引導,學生要反覆探究。

四、密切聯絡生活: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每一小組可選一題目討論交流

課件展示:

1、如果你的弟弟,你會採取這種方法嗎?

2、如果說你是弟弟你會採取怎樣的行動?

3、你認為哥哥愛弟弟嗎?

4、你對孩子玩玩具有何看法?

此環節的設計是體現新課程的人文教育觀,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加深感悟

學生自選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反覆朗讀,進一步深刻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並用一小段文字對文章進行總結。

教師鼓勵並總結:《風箏》不僅表現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會有很大的收穫。通過學習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這些感悟和收穫都能指導你們的學習和生活,讓你們感情更真摯、純真,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延伸,比較閱讀

閱讀《滿天的風箏》,試與課文比較,說說它們蘊含的感情有何不同。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嫦娥奔月》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意在讚頌嫦娥心地善良,舎己為民的品質。本文一共八個自然段,處處充滿神話的想象,語言優美,且嫦娥奔月的全過程脈絡清晰,使得故事顯得十分生動精彩。尤其是第五、六自然段,描寫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下仙藥飛天成仙,離開親愛的丈夫。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於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嫦娥偉大的獻身精神。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篇課文分為兩個課時,今天我說第二課時,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情境教學法、閱讀指導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舎己為民的品質。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把握后羿、嫦娥、逢蒙的性格特徵。

2)、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意境美。

二、說學情

神話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具有民間特色,絕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非常喜愛且充滿熱情。因此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況且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三、說教法

為了達到上述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學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閱讀指導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多渠道接受資訊。

教學用具:錄音帶、插圖、多媒體課件。

四、說學法

這節課,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用“讀—思—劃—議”的學習方法,逐段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其方法,形成能力,達到自求得之的目的,而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五、說教學流程

(一)匯入課題,整體感知。

1、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2、課文是一篇神話故事,裡面包含了哪兩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感知形象。

1、讀悟“后羿射日”部分。

(1)、后羿是怎樣射日的?自讀“后羿射日”部分,圈出表示后羿動作的詞,仔細誦讀,體悟后羿的力大神勇。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后羿射日”一節。

過渡:由於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贈給他一粒吃後能昇天的仙藥。可是后羿捨不得離開妻子嫦娥,就把仙藥交給妻子嫦娥儲存。這事不知怎麼被后羿的弟子逢蒙知道了。

2、讀悟“智鬥逢蒙”一節。

(1)逢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課本上的一個詞語概括。

(2)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表現逢蒙奸詐貪婪的詞語。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逢蒙奸詐貪婪的本質。

(4)面對奸詐貪婪、窮凶極惡的逢蒙,一般人會怎樣?嫦娥呢?朗讀文中的有關語句,說說讀後的感受。

(5)思考“嫦娥心裡想,讓這樣的人吃了仙藥,不是要禍害更多的人嗎?”這句話的意思,試著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去表述。

(6)聯絡上下文,想象嫦娥和逢蒙周旋的場面。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描寫嫦娥的語句,重點指導描寫嫦娥動作的語句。

(8)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讀描寫嫦娥和逢蒙的部分,感知人物形象。

過渡:嫦娥為了不讓鄉親們遭受逢蒙禍害,毫不猶豫地一口吞下了仙藥,飄飄悠悠地昇天了。

3、讀悟“嫦娥奔月”部分。

(1)自讀“嫦娥奔月”一節,說說本段文字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再讀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地善良。

(3)請朗讀能力強的同學美讀本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插圖,想象嫦娥奔月的畫面。

(4)教師在音樂聲中用第一人稱範讀本節,請同學們閉眼體會嫦娥飄飄悠悠、昇天成仙,不忍離開人間的感覺。

(5)師生接讀課文。

過渡:嫦娥救了鄉親們,卻拋下了深深愛著她的丈夫。后羿不見了嫦娥會怎樣呢?

4、讀悟“后羿追妻”部分。

(1)請帶著焦急、痛苦、無奈的感情讀“后羿追妻”部分。

(2)默讀課文,在表示后羿動作的詞語下面標上點。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5、齊讀“思念期盼”一節,讀中感受鄉親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

(三)默讀全文,迴歸整體

默讀全文,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畫、演這個神話故事。

附板書設計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后羿:力大神勇

嫦娥奔月 嫦娥:善良機智

尋妻想念 逢蒙“奸詐貪婪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國中幾何教學的開篇,在此之前,學生習慣於數字運算,從本章開始由數量轉入到空間形式,從具體運算轉入到逐步進行演繹推理的學習。而本節又是幾何教學的入門課,如何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幾何產生興趣,是學習本節的關鍵,為今後系統學習幾何知識做好心裡準備。

2、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瞭解幾何研究的物件,結合例項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3、教學難點。

學生在國小已經學過許多圖形知識,但大都是直觀形象的,主要屬於感性認識階段。在本節教學中關於體、面、線、點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的教學也應從直觀教育入手,不易較多上升理性認識。因此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深淺尺度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生情況。

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也正是由代數運算向幾何推理過渡的較好時期。在國小學習的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從本節開始進行幾何教學是切實可行的。我所任教的班級是界首一中開展“現代化小班教育”的遠端實驗班,通過前階段的教學,學生已經初步具有自學能力和分組討論的經驗,這為我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保障。

三、教學目標。

七年級幾何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素質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結合起來,為創造性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中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貫徹更為關鍵。因此,結合本節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初步瞭解幾何研究的物件。瞭解體、面、線、點以及幾何圖形、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概念。

(二)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間觀念。瞭解學習幾何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瞭解幾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行“認識來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集體觀念。

四、活動設計。

為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更好的得到貫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創新教育、主體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學觀,採用自學、討論、精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學生髮現問題、思維受阻、缺乏勇氣時進行引導。五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分為回顧、自學、討論、精講、練習五個階段。

(一)回顧內容。

1、本學期前三章知識要點:

第一章 有理數的性質與運算第二章 整式的概念與加減運算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與應用小結:這些知識屬於數與式的運算,像這樣的知識稱為代數知識。

2、在國小裡也學習了與圖形有關的知識(如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等),像這類與圖形有關的知識,我們稱為幾何知識。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共同探討一些簡單的幾何知識。ppt展示展示幾種常見幾何圖形教師引導,學生口答,教師歸納教師引導 此階段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體會幾何與代數的關係奠定基礎。

(二)自學內容。

請大家閱讀課本第95頁至96頁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描述體面線點的意義。

2、瞭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3、幾何學研究物體的哪些性質?

ppt顯示自學提綱學生獨立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通過此階段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討論內容。

學生分組討論:

1、交流自學心得。

2、探討點線面體的關係。

3、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係。ppt顯示討論主題學生分組討論,組長主持,學科代表流動指導,教師巡迴輔導 此階段教學,學生行動、思維都較為活躍,為情感目標的落實提供機會。此時教師應注意課堂氣氛的調節,防止主題偏離。

(四)精講內容。

結合討論情況,教師精講:

1、幾何學的起源:幾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介紹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

2、幾何學的研究物件: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三種性質。

3、點線面體的關係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4、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5、學習幾何的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動畫展示足球→球體茶杯→圓柱體…利用幾何畫板的跟蹤功能顯示點線面體的關係教師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項 在此階段,結合學生討論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從而突出重點。

(五)作業內容。

1、列舉出三個你生活中反映點線面體關係的例項。

2、查閱歐幾里德與《幾何原本》的有關介紹。

3、瞭解中國古代數學中的幾何成就。課外進行,通過圖書資料和因特網查閱學生自主進行可分散,可協作 通過學生完成練習,體會幾何與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生搜尋資訊的能力,使學生的資訊素養得到培養,通過了解我國古代數學成就也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六)設計說明。

1、板書設計 幾 何幾何來源於生活……幾何研究物體的……點動成線 ……螢幕展示 這樣設計便於突出知識目標。

2、每個學生都具備創新的幼芽,關鍵在於要不斷扶植和鞏固學生想成為發現者的願望,並藉助於一定方法來實現他們的願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3、在教學中,加強幾何教學與資訊科技教育的整合,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也有利於激發學習幾何的興趣。

以上使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P117-118例1和例2及“做一做

題目,練習二十八的第1-3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億以內的四則運算、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3.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呈現為:

(1)複習分數的初步知識,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

(2)通過把長度單位分米改寫成用米表示的分數,把貨幣單位幾角改寫用元作單位的分數,說明這些分數還可用小數來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學生初步認識十分之幾的分數都可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

(3)初步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理解小數的含義,並掌握一位小數讀、寫法。

本課題的知識結構這樣有層次地呈現,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利於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4.教學目的:

我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而確定的:

(1)本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結合元角分和米、分米、釐米的知識來認

識一位小數,並理解小數含義,掌握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由此,可確定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運用直觀手段,分析歸納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十分之幾的一位小數表示,培養學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理解小數含義,把某些分數改寫成小數,提高學生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

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可作為它的情感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數。

(2)通過理解小數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應用意識。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觀點。

5.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鍊,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教學時,先運用遷移法,複習與新知有關的知識,為學生的新舊知識架橋鋪路,使學生的思維迅速進入最佳狀態,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學例題時,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絡,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歸納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在教學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學生愉悅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講練結合,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體會,有助學生技能的形成。

三、說學法

“由教材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教學策略告訴我們,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絡不可分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如教學例1時,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接著讓學生嘗試學習例2,遷移類推出任何十進分數都可用一位小數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數含義。把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誘發為活動狀態,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導課,以舊引新。

1.談話: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見到這樣的數:如小明身高1.5米,體重為

36.5公斤……像1.5米、36.5公斤這些是什麼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學習,先複習一些有關的知識。

2.複習。

①P117的複習題。

②1米=( )分米 1元=( )角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 ,就是 米;3份是1米的

就是 米。

這一步通過設定懸念,激發興趣,巧妙地引入舊知識的複習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絡,為學習新知做充分的準備。

(二)加強直觀,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先投影1米長的尺,並標出各個分米的點。引導學生識圖並回答: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長几分米?1分米以米作單位是幾分之幾米?(板書1分米是 米)。然向學生說明:1分米作單位時,除用 米表示外,還可寫成0.1米(板書)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寫法,讀作零點一米。

(2)啟發引導學生看圖說出3分米是 米,還可寫成0.3米,並依次說出6分米和9分米用分數怎樣表示,還可以怎樣表示?

(3)引導小結: 米可以寫與0.1米, 米可以寫成0.3米, 米可以寫成0.6米, 米可以寫成0.9米。十分之幾都不夠1米,都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4)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單位如何表示?”全班討論,反饋,教師小結:4分米寫成0.4米,1米是整米數,先成1,然後在1的右下角點個圓點,最後寫4,合起來就是1.4米,讀作一點四米。

這部分練習,目的是通過運用所學知識,加強認識十分之幾的分數與一位小數的聯絡,使學生寫與的小數有“根基”,進一步準確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

3.教學例2。

(1)提出1元是幾角?(板書1元有10角)

(2)由學生嘗試完成:

1角是 元,還可以寫成( )元

2角是 元,還可以寫成( )元

5角是 元,還可以寫成( )元

全班反饋、訂證。

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十分幾元,不夠1元,也可以寫成零點幾元。

(3)提出:小強有1元3角錢,以元作單位,可以寫成( )元。

由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並說明理由。

這一部分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已有例1學習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遷移法類推出 元, 元, 元還可以寫成0.1元,0.2元,0.5元,深化理解了任何十進分數,都可用一位小數表示的認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類推出遷移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4.抽象概括並揭示課題。

①教師說: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像0,1,2,3,……,都是整數。像 , , ……都是什麼數?(分數)

我們現在學的一種新數,像0.1,0.2,1.3,1.4,……都是小數(分行板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小數的初步認識”(並板書課題)。

②提問:我們今天是把什麼樣的分數寫成小數的?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

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零點幾的小數,反過來零點幾的小數都表示十分之幾。

教學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進一步加深對小數的認識,理解小數與分數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表達能力。

5.小數的讀寫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小數與整數的區別,指出小數中的小圓點“.”叫小數點,讀作“點”。

(2)由學生自學P118小數的讀寫法。

啟發提問:a.寫小數時,整米、整元的數寫在哪裡?十分之幾米、十分之幾元的數寫

在哪裡?

b.讀小數時,小數點左邊和右邊的數各怎樣讀?

(3)形成性練習:P118“做一做”2、3。

這部分教學是在學生獲取一定知識的基礎上,初步概括出小數的讀寫法。

6.看書質疑。

(三)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根據教材的安排和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設計課堂練習,及時鞏固新知,並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使知識與能力和諧提高。為此,本課設計以下練習內容:

1.對應性練習: P118 “做一做”1。

2.綜合性練習:

(1)在( )裡填上適當的小數。

7分米=( )米 1米4分米=( )米 6釐米=( )分米

6角=( )米 7元6角=( )元 7分=( )角

(2)在0.1,0.7,0.4,4,10.1,7.4,16中:

整數的是:___________;小數的有:___________。

(3)找出下面各數的正確讀寫法,並連上線。

0.6 三點七 八點九 0.3

3.7 十點五 零點三 12.4

10.5 零點六 十二點四 8.9

3.提高性練習: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數可以寫成( ),也可以寫成( )。

(2)0.3裡面有( )個十分之一,10個0.1是多少?

以上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由直觀到抽象,力求做到有坡度,有深度,多種形式的練習,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練習效率。

(四)課堂總結:

1.我們今天學習了一種新的數,叫什麼?(小數)知道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零

點的小數。

2.還學習了小數的讀寫方法是怎樣的?

(五)佈置作業: P119 第3題,P120 第7題。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裡》。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專案,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裡》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結束了枯燥乏味的拼音學習,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裡”、“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裡)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多媒體教學;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裡”。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例項,引導學生理解“裡”。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裡的生字卡片(也可以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裡”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裡”的聲母是邊音,(這裡可以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裡”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裡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裡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援,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鬆。

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 。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童年的小花狗》通過作者對童年乾的一件蠢事的回憶,表達了對善良、寬容的王大爺的懷念之情,讓人體味到童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對整個人生的影響。

《童年的小花狗》按照“我”對小花狗的“喜愛”,王大爺對“我”的“關愛”,“我”對王大爺的“敬愛”的線索,層層推進,刻畫了一個勤勞、善良、寬容的老爺爺形象,充分表現了“我”、小花狗與王大爺之間的愛;在表達特色上,作者抓住了“我”偷小花狗時的動作神態,王大爺原諒“我”時的神態,以及“我”送別王大爺時的神態、環境描寫,細緻入微地表現了王大爺的品質和“我”對王大爺的依依不捨之情。

教學本課時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到第六自然段;第二課時教學第七到第十二自然段。

二、說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學生能夠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我”、小花狗與王大爺之間的愛,體會王大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準確理解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句子裡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執教這篇課文的教學準備:

1.收集關於肖復興的生平資料及他的作品,準備給學生推薦的文章篇目。

2.準備課件,小花狗的圖片以及街道的圖片。

三、說教法與學法

這篇文章樸實感人,語言生動,很適合指導學生在讀中學寫。因此,教學本課時我採取在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在“品讀詞句”中感悟;在“移情體驗”中感悟;在“拓展資源”中感悟。並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王大爺的品質。同時安排了圖片對比和小練筆,引導學生體悟兩處省略號的用法。

四、教學過程

1.設定懸念,激情匯入

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巴去說,更強呼叫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生命的活力,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為了幫助學生迅速進入作者內心,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伊始我用一段深情的朗誦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童年生活,鋪墊出濃濃的懷念氛圍。接著,展示了小花狗的圖片,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最後,設計“你喜歡這隻小花狗嗎?” “在作者的眼中,這還僅僅是一個泥玩具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感受小花狗的可愛和作者對小花狗的喜愛,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正是因為太喜歡這個小花狗,所以我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我做了一件什麼蠢事呢?”這個懸念,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文字。

2.品詞析句,披文入情

如何讓學生從文字中體會情感,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讀進行有層次、有目的、有方法的指導,並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當學生初讀完第七自然段並概括出段意時,我引導學生細讀文字找出作者“偷”小花狗時的動作,從“伸”“抓” “跑”“掏” 等動作中體會主人公當時緊張、害怕的心理。

隨後,我通過“初讀找文—細讀悟文—品讀賞文”指導學生抓住“我”還小花狗時的神態,體會“我”當時羞愧、害怕的心理。重點引導學生抓住王大爺的神態、語言來體會王大爺是個什麼樣的人。

3.巧妙引導,點撥生成

第十、十一自然段中有兩處省略號,含義深刻。那麼,如何讓學生體會作者這豐富的情感?我設計了三步體驗法:一初讀感知分別意;二看圖體會失落感;三想象體會離別情。

教學第十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用“我彷彿看到了,我真想對王大爺說:‘_________________。’”體會作者澎湃的情感,並抓住“湧”感受作者對王大爺的依依不捨之情。

4.總結反饋,拓展生成

此環節是對全文做一個整體回顧,並歸納提升主題。我設計了“三十多年了,作者為什麼一直把小花狗帶在身邊,他帶著的僅僅是小花狗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小花狗不僅僅是一隻泥玩具,更教導我要做一個像王大爺那樣善良寬容的人”的主題。並隨機介紹了作者肖復興的作品和寫作特色,推薦肖復興的另外兩篇類似的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荔枝》,為學生的練筆歸納方法,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幫助。

五、說作業

1.課內作業:這一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寫批註,填空說話的作業,以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學習文章的表達手法。

2.課外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閱讀肖復興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荔枝》,仿照寫法寫一個人物。

六、板書設計

15童年的小花狗

王大爺 “我”

善良、寬容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形成土壤的影響因素。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課標與教材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選自人教版(20xx版)地理1第五章第二節《土壤》這一節中的第二個框題。土壤是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綜合體,也是聯絡有機界和無機界的關鍵環節。通過土壤與自然環境其他要素相互關係的介紹,引導學生較為綜合地認識自然環境。教材首先整體說明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段詳細介紹每種因素如何進行影響,並配有相應圖片,最後介紹人類活動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本節內容綜合性較強,也較為抽象,需要通過圖片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初步形成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觀念。

課程標準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土壤標本,說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這條課標要求學生需要通過觀察找到符合要求的土壤剖面或土壤標本,簡單分析闡述各成土因素對土壤形成的作用,且重在說明影響結果。根據本條標準,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相關圖片、視屏等資料,說出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並解釋常見的土壤現象。

2、通過小組根據資料討論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提高資料分析、團結協作,交流互助的能力。

3、明確人類活動與土壤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土壤這種資源合理利用的方式,逐步樹立學生可持續發展和人地協調的觀念。

根據課標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學情與教法

對於土壤,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對其都有感性認識,也能夠意識到與植物生長或農業生產有著密切關係,而對於土壤在整個地理環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則比較陌生,尤其是土壤具體的形成過程,學生們之前也並未接觸過相關知識。因此,我會採用直觀式教學的方式,通過展示大量土壤形成多成的圖片、視訊等,幫助學生理解土壤形成的過程,進而分析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學生對較為抽象的部分自然因素還不能完全進行自主分析,故可以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點。

總的來說,本節課與實際聯絡較為緊密,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土壤標本,或者條件允許,也可以帶學生到郊外實地觀察土壤剖面,增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運用理論知識解釋實際現象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我將採用設疑匯入的方式。上課伊始提問學生們每逢月底,我們總會看到一個新詞出現,它就是“吃土”。大家知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那大家又知道土是怎麼來的嗎?設定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匯入今天的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知識回顧

新課教學之前我會先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分別學了哪些土壤,然後與學生共同總結根據不同的土壤劃分依據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土壤。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的方式,幫助學生簡單溫習之前所學知識內容,並結合不同土壤引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內容,體現知識的聯絡性。

2、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首先,我會出示《土壤成土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看並思考:為什麼土壤各不相同?土壤發生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觀察圖片並得出:成土母質是指岩石的風化產物,是土壤發育的物質基礎,它導致土壤各不相同。當岩石破碎後就會成為成土母質,經過植物在成土母質中紮根,促進了土壤的進一步發育,並增加了土壤的有機含量,之後通過降水不斷滲透到土壤深處,促使土壤進一步發育。因此成土母質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和養分,影響土壤質地。

之後繼續展示《生物對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迴圈)示意圖》,詢問學生: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經過還有什麼因素影響了土壤的形成?它又是怎麼影響的?並得出生物是影響土壤發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能夠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形成腐殖質,促進富集營養元素,進而影響土壤性質。

最後會讓學生們以地理小組的方式,參照以上學習方法,結合給出不同氣候下土壤型別圖、山頂到山底的土鏈分佈示意圖以及土壤發育時間序列示意圖等資料,自學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土壤的形成?他們分別是如何影響的?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並選出小組代表進行結論分享,最後綜合各方面想法,得出結論:氣候的分佈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控制了土壤的分佈規律,其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參與母質的風化,水熱狀況直接影響礦物質的分解與合成及物質積累和淋溼;二是控制植物生長和微生物活動,影響有機質的積累和分解,決定養料物質迴圈的速度。地貌對土壤發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地貌可以影響坡度、坡向進而影響水熱組合。在自然狀態下一般100年到1000年會形成20釐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

【注意事項】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讓每一個學生暢所欲言,避免一個學生的個人思考代替其他人的思考。通過多幅圖片呈現知識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多角度分析其成因,養成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3、土壤形成的人為因素

教師提出疑惑:除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是否也會對土壤產生影響?激發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師生探究最終得出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也極為深刻。土壤受人類長期耕作、培育,會形成利於農業生產的土壤。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設定,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發現的精神並培養學生們的綜合思維,多角度分析問題。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新課教學完之後,我會充分利用課堂資源,讓同學們結合本科所學解決課後活動題“解釋常見的土壤現象”。學生們通過運用新知可得出三種土壤現象的主導因素分別是:成土母質、氣候、地貌。其中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頁岩作為成土母質,逐步發育而來,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北方由於氣候淡熱、乾燥,一年較多時間不利於土壤中微生物活動,因而土壤有機質礦質化分解受到阻礙,有機質保留土壤中;而南方恰恰相反,氣候溼熱,一年中大多時間有利於土壤中微生物活動,因而土壤有機質大量被礦質化分解,保留於土壤中的有機質較少;洪積物和沖積物上發育的土壤具有明顯的質地分層特徵,越往邊緣顆粒物越細;發育在殘積物和坡積物上的土壤,含石塊較多。

【設計意圖】運用本課所學解決實際問題,既能在課堂上檢測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夠讓同學們意識到地理就在身邊,要能夠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且根據不同地區土壤不同,形成區域認知。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以地理興趣小組為單位,在當地採集土壤樣本並查閱相關資料,分析土壤的形成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共同總結,回顧知識點,達到對知識的再次鞏固;利用查詢相關資料的方式,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並從生活著手養成學生們用地理思維考慮問題的習慣,並運用本節課知識進行實踐,提升地理實踐力。

四、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是一篇回憶童年往事的敘事散文,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對寫作初衷,魯迅說:“是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回憶舊時的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寄一絲安慰。”文章狀物、敘事、寫人都栩栩如生,是魯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處的童年生活。課文由“我的樂園”領起百草園,寫了百草園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傳說。百草園的傳說,用成人的眼光看來並不新鮮,但在兒童眼裡,一切都新奇,確是兒童的樂園。而兒童是喜歡聽故事的,這個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給百草園抹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更豐富了百草園“樂園”的情趣。寫三味書屋時,作者選取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和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刻畫了一位嚴厲而又可敬、可親、有趣的老師。

本課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將本文《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與示範性。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文章中語言表現的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優美迷任,又蘊涵哲理,瞭解與掌握課文的表達與寫作技巧,同時通過學習文章中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時光的描摹,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根據單元要求與課文教材特點,我確定以下三大目標:

⑴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字詞,瞭解、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⑵能力目標:學會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分析散文與語段、語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標:體會童年生活的情趣,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成長,同時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3、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本學期的第一篇課文,也是本冊、本單元的的第一篇課文。在上學期的語文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單元語課文特點,因此要把指導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習慣與掌握學習方法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將美好的童年生活內容與情趣表現出來的,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與針對性的探討,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主體自主學習、合作探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為了符合新課程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順應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鬆、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教學,是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消除畏難情緒,提高學習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關鍵,將奠定整冊課文學習的基調。所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引導,讓學生達到思維興奮點從而產生樂學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也要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1、充分預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通過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來預習朗讀課文,梳理生字詞與重點字詞的音、形、義,熟悉課文。通過課後練習一至三的問題提示自學預習課文,熟悉課文內容,為課堂的學習打好基礎。這個工作也是為了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聯絡自我,啟用學習興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狀物、敘事、寫人都栩栩如生,是魯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用成人的眼光看來課文中的內容並不新鮮,但在兒童眼裡,一切都新奇,確是兒童的樂園。通過聯絡學生平時生活中的遊戲與娛樂,利用此處切入點,將學生生活感知遷移到課文內容這一新知上,利用平時生活的趣味啟用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3、發揮示範、競爭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學生處在這個年齡段,比較好勝,通過開展:預習誰最好、資料收集誰最多、朗讀誰最棒、研究誰最深、活動誰最積極等,選出學習上具有示範作用的學生,通過榜樣帶領全體來更好的學習。同時在示範性上,教師也可以通過示範朗讀等,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學生、教師的示範,通過競爭比賽,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形成學習的動力。

4、自主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團結互助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並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學生自我學習的基礎上,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與關鍵性的語句、內容理解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這也符合學生的學習的實際能力與學情,也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5、創設情境,鼓勵發揮,營造氣氛。

學生在輕鬆愉悅、活躍自主的氛圍中學習,更能掌握知識,通過課件、音樂、圖畫、影視、討論、探究等手段學懂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一環一環的過渡與小結,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我學到了什麼,我還有什麼疑問”,既明確了學習重點,又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思考、尋疑、想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將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再次推向高潮。將學生直接引入自我感悟與學習的氛圍中,達到全身心的投入,達到忘我境界。

6、以疑為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以疑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散文的方法,培養學習語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後國中語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讀然後尋疑,解疑,再尋疑,培養良好的探究心理。同時學習散文根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抓住“神”――主旨,然後掌握“形”――內容的構成,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圈圈點點中養成學習習慣。

三、說教法

雖說教無定法,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是有一定的、主要教學模式或方法,根據本課的教學特點與重點,我決定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性語文教學,該方法教學時先預習瞭解課文內容,收集作者資料與平時趣味遊戲資料――情景激趣DDDD講究激勵性,初讀感悟瞭解DDDD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DDDD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DDDD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DDDD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DDDD鑑賞性,重點熟讀成誦―DDDD活動感悟、積累延伸。

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學習”,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合作探究法、創設情境法、激勵法、設疑探究法等也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自主探究性”的學,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設疑能力、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散文的基本方法是讀――抓關鍵,學習散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抓關鍵,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重點語段,讓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精讀、品讀等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尋疑、品味、成誦等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在分析課文與語段時,學會在讀的基礎上,自我先思考抓關鍵性的語句,採用劃一劃、圈一圈、點一點等方法,理解內容,在與他人合作探討研究,突破重點。

五、說教學過程

1、預習鋪墊、打好基礎

本層次是實際課堂教學的前奏,通過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來預習課文,梳理生字詞與重點字詞的音、形、義,熟悉課文。通過課後練習一至三的問題提示自學預習課文,熟悉課文內容,為課堂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鋪墊。這個工作也是為了更好的課堂學習打好基礎。

2、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景和聯絡生活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讓學生在活潑的音樂、背景動畫中說說自己以前與現在平時喜歡的活動與遊戲的趣聞,在看看課文作者童年的生活,將生活與新知學習內容相結合,從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3、初讀,整體感悟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初讀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或錄音的範讀,在自己初步讀,從而瞭解課文內容,提出初步疑問,進行體會交流,為下面的理解和探究奠定基礎。

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破重點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下位尋找夥伴,自由組合,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對重點語段,在老師的引導下,先提出問題,在握思考,再合作探究,在彙報合作成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交流辯論、達成一致,既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思維,鍛鍊了學生的說、辨、析等能力,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

5、創設情境,品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對重點語段,如:百草園趣味景物的描寫與捕鳥段落,進行品讀。通過抓關鍵性的語句、字詞,如百草園趣味景物的描寫段落,先抓過渡句,再抓動物與靜物,依照一定的順序,再讀一讀、品一品語言。而捕鳥一段可以抓抓動詞,來讀一讀、品一品,最後能夠品讀成誦。在讀的過程中配上音樂與畫面,營造氛圍,為學生創設一個誦讀的空間與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改變了傳統。促進了品讀效果,積累了語言。

6、活動感悟、延伸積累。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活動反和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學習重點。同時,通過到學校的牆根處或操場等地,也找一找趣味;通過再玩玩丟手帕、跳皮筋等憶一憶趣味等,更加體味文章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與成長,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推薦魯迅相關的文章,如《朝花夕拾》其他的文章,或魯迅經典性的文章閱讀。同時推薦關於童年趣味的文章書籍,讓學生去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六、說板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對比

樂園――――――無味

嚮往自由快樂生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惜緣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