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說課稿2.09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地位:

“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看似簡單,但它卻深深影響運動、運動和力、機械能的學習,因而理解本節的內容對後面的學習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教材內容:

教材先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機器的運轉、車輛的行駛、奔流的河水……。“瞬息萬變的世界裡,物質的運動是非常普遍的”,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也就是說運動是永恆的。普遍存在的永恆的“運動”中同時存在著“靜止”,這個觀點是一個重要的科學觀點,也是學生建立科學世界觀的基礎。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認識自然也是教學中應側重的方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參照物的概念。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過程與方法: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性對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重點: 參照物的概念、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難點: 認識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

這一節的知識點與生活聯絡緊密,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儘量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動手,多總結。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創設情景、分組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並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能力。

三.說學法:

運動,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研究運動,應該說還是初次,探究這方面的知識,能使學生獲得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因而通過本節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更為重要地是讓學生感悟科學的觀點及科學的研究方法。由於國中生的思維出於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期,本節教學可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將一些場景生動再現,使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依託,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視訊資料《運動的世界》。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聯絡到本節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觀看完畢教師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運動的?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學生根據老師提問進行思考並舉例。

(二)、新課講授(本環節設計四個探究過程,將教材的知識點一一展開)

討論探究①:你們剛才所舉例子中靜止的物體真的不動嗎?

這個問題激起學生的心裡衝突而使學生主動思考,敘述各自的看法,討論,而後明確: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

討論探究②:你們剛才所舉例子中說有的物體靜止,有的物體運動,你是如何判斷的?

由於物體的運動、靜止是學生提出來的,問他們是如何得來,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討論,慢慢分析得出是通過看這個物體所處的位置是否改變的方法得來。從而得出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播放視訊《運動的描述》,加深對機械運動概念的理解。

討論探究③:你們是如何判斷物體的位置是否變化的?學生實驗:把課本平放在桌子上,課本上放一塊橡皮,推動課本使它在課桌上緩慢移動。思考回答:

(1)選取橡皮為標準,桌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的?(2)選取課本為標準,橡皮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的?(3)選取課桌為標準,橡皮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通過學生思考、實驗、討論,得出結論:物體位置是否變化是相對於某個物體(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物理學中的參照物。播放視訊加深對《參照物》概念的理解。

討論探究④:剛才的實驗中,當我們選擇的標準不同的時候,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同了,可見,物體的運動情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講述法國飛行員二戰期間在高空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的故事。

由於這個事件比較罕見,能夠馬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引發思考。提問:飛機在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麼能夠抓住高速飛行的子彈?學生能夠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飛行的,老師繼續啟發學生考慮它們速度的大小關係,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對靜止。通過這個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三)、拓展練習

練習1、2是兩個動畫,由於在課堂上某些場景不好展現,設計兩個趣味動畫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手動操作,來變換參照物,使學生對物體的運動過程有清楚地認識,讓學生討論並練習。加強對參照物的理解。

練習3:介紹成語故事《刻舟求劍》問船伕可能找到劍嗎?從物理的角度解釋為什麼?練習4:為什麼順風時有時會感覺到無風;有時雖然沒有風,但騎在摩托車上卻感覺到風很大?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現象,培養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說出生活中其他的可用本節知識解釋的現象。對於學生的舉例教師要給予鼓勵 。

(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談這一節課對“運動的描述”有了哪些認識?讓學生歸納敘述本節的主要內容、判斷方法,使學生對本節內容形成知識體系。

(五)、佈置作業

教材練習1、2。補充練習:某年的春節晚會上,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名演員正在蹬一輛固定在舞臺上的自行車,他身後的大螢幕,是一望無際的田野,畫面一直在動。當鏡頭拉近後,觀眾都感覺這名演員爭飛馳在田野的小路上,根據這個啟示,假如你是攝影師,你如何讓兩名演員在飛馳的火車上打鬥。

通過這個練習,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體驗學物理的樂趣。

五、說效果

本節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物理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活躍了課堂氣氛,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所。在課堂中教師不再是一個主講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和學生一起去感覺、認識、探索、分析、概括,和學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重視了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加強了學生間友好相處的心態。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這個知識點,部分同學能夠當堂掌握,對於接受能力差的同學,可能還理解不透,教師應在刻下多輔導,並設計相應的練習進行鞏固。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輔導員老師們:

大家好!

一、活動主題:

我是xx學校的大隊輔導員何xx,我說課的主題是“向誰翹起大拇指”,授課中隊是二4中隊。

二、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隊員認識到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

2、尋找身邊的學習榜樣,為他們翹起我們的大拇指。

3、對照自己的學習習慣,客觀的評判自己。

4、讓隊員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程重點

通過活動在隊員中樹立學習的榜樣。

四、課程難點

讓隊員積極行動起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前準備:

1、準備好測試題、視訊

2、提前編排“短劇表演”

3、課前瞭解隊員的學習情況。

六、活動環節:

(一)、(中隊長主持)三級彙報:

(二)、出少年先鋒隊中隊旗(奏出旗曲)

(三)、唱少年先鋒隊隊歌:

(四)、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

1、短劇表演:放學回家

情境1

小剛:“媽媽,我回來了。”

媽媽:“回來了,今天在學校好嗎?”

小剛:“好!我在班上數學測驗得了第一呢。”

媽媽:“不錯!媽媽很高興。”

小剛:“現在我去做作業了。”

小剛走到書房,開始做作業。他把今天語文老師教的課文複習一遍,找出生字,翻閱字典,非常認真。不一會他的作業全做完了。

情境2

小強:“媽,我回來了。”

媽媽:“回來了,今天在學校情況怎樣?”

小強:“媽,先別問學校的事,我想吃東西。”

(邊說邊往廚房走,開啟冰箱,吃餅乾,喝汽水。)

媽媽:“你看你,一回家就回家只想到吃,快去做作業,等會兒就可以吃飯了。”

小強:“好了好了,我就去做作業。”

小強拿起餅乾、汽水走到書房,他一邊吃,一邊做作業。過了一會兒,他嚷起來:“媽,這個生字我不認得,快來幫我。”見媽媽沒有來,小強就東看西玩,既不專心學習,也不自己查字典。

2、隊員討論:

(1)、你喜歡誰?為什麼?

(2)、像小剛這樣的行為,對自己的學習有什麼好處?小強這樣的行為對自己的學習有什麼害處?

(3)、我們應該向誰翹起大拇指呢?

這個環節,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學生喜歡的情景表演,讓隊員們在輕鬆、愉悅、貼切的事例中對比,在激烈的討論中辨別小強和小剛的學習習慣誰好誰不好。

3、觀看課堂實錄、尋找身邊的學習榜樣

(1)、觀看課堂實錄

課堂上我們的學習情況如何呢,讓我們走進自己的課堂去看一看。

(2)、誇誇身邊的好隊員。

這個環節,展示了平日裡上課和上公開展示課的視訊片段,讓隊員走進自己的課堂,站在觀看者的角度真實的評判,找出身邊的學習模範。

4、心理小測試:實話實說

在學習上你是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來做個心理小測試。(課件展示,隊員獨立完成測試題)

測試也是隊員喜歡的一個活動形式,同時也能讓隊員們瞭解自己在學習上的表現情況。對自己有一個真實的評價。

5、“智慧樹上表決心”

1、展示隊員們製作的智慧樹,

2、隊員在葉片上寫好自己今後學習努力的方向,一起裝扮智慧樹。集體加油表決心。

6、輔導員和隊員互動

輔導員:我將為誰翹起大拇指

隊 員:為我翹起大拇指

通過在智慧樹上表決心這個環節,把活動推向了高潮,讓隊員們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並有決心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

(五)輔導員帶領隊員呼號。

(六)、退隊旗

(七)、主持人宣佈活動結束

活動效果:

本節少先隊活動課有別於我們的語數等科目,做到了用少先隊組織的魅力吸引隊員,讓隊員喜歡上這樣的課,其次,讓隊員們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了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找到了學習的榜樣,再次,激發了隊員的學習興趣,鍛鍊了隊幹部的協調、組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就是課堂實錄的視訊有些短、涉及的優秀隊員有侷限。

以上就是我的少先隊活動課說課內容,有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說課稿 篇3

動能、重力勢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機械能概念的基礎,也是今後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證。本節內容“重力勢能”的學習也將為今後“電勢能”的學習打下基礎。教材提供了較多情景及5個問題來展開分析,著重解決了兩個問題,即如何定量描述重力勢能和重力做功與勢能變化的關係。從整體看本節內容以2課時教學最為適宜。第1課時以建立完整的重力勢能概念為重點,並初步建立彈性勢能概念,第2課時以探討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關係為重點,並進行必要的問題訓練。本課時重點就在於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而難點是對重力勢能的相對性的理解。

學生對重力勢能在國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勢能是物體舉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課引入要喚醒學生這些科學前概念,為定量認識重力勢能打好鋪墊。學生在前一節課“動能”學習中已體驗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這也為本課的研究學習打下了基礎。但估計學生對“Ep=mgh”會進行公式化處理,出現只認公式不認理的現象,故引導學生對“Ep=mgh”中的“h”正確認識顯得尤為重要。高一學生的研究探索、質疑提問能力很薄弱,通過本課在培養策略要取得一點突破。

綜上所述,本課認知目標很明確:⑴從重力勢能的定量描述、單位、量性及它的相對性中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⑵知道彈性勢能的定性描述。能力目標:⑴在小實驗設計研究中,初步會用控制變數法設計實驗。⑵在討論分析中激發質疑探究意識,提高質疑能力。情感目標:⑴小組合作學習中形成團結協作精神。⑵生活實驗中激發物理研究興趣。

為了完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設計以如下幾個環節展開:

1、創設情景,引入概念

展出三峽水庫大壩的模擬照片,教師以導遊身份進入情景,讓學生髮問,並啟發到水壩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勢能並引入課題,並由問題“建成後的三峽水庫可蘊含多少水的重力勢能?” 激發學生對重力勢能學習的迫切慾望。

通過圖片情景,培養學生提問能力,並從三峽大壩的氣勢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學生交流中回憶國中所學重力勢能概念。

2、實驗研究,形成概念

將學生分成8個合作小組,猜想並用身邊的小物件設計實驗驗證重力勢能與哪些量有關(典型有:書落手上、筆穿紙巾),而後進行小組交流,體會物體質量越大、舉得越高,物體重力勢能越大;交流中可鼓勵學生互相質疑提問,並讓學生猜想Ep與m、h的定量關係,提出定量研究的實驗方案作為課外延伸課題。藉助教材第2問內容形成重力勢能定量描述:Ep=mgh。

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質疑能力、合作精神等培養目標在此環節中充分得以初步落實。

3、質疑討論,完善概念

提供情景,物體越高,重力勢能越大嗎?展開對Ep=mgh中“h”的大討論,總結重力勢能是對於某個參考面來說的。再討論△Ep=mgh中“h”含義。從中在學生互促學習中對重力勢能的相對性有真正地理解。

4、鞏固訓練,深化概念

⑴讓學生完成教材上“自主活動”,並增加求AB間重力勢能變化。

⑵如何測算未來三峽水庫重力勢能,提出要測算的物理量和測算模型。

5、由此及彼,自學概念

小結重力勢能概念形成過程,讓學生自學教材上“彈性勢能”,並提出自學中的問題,而後大家談在日常生活中彈性勢能的利用和其危害的防治。

6、作業佈置,由內到外

必做題:P/45:1、3、5 (鞏固重力勢能概念)

選做題:⑴主題研究:設計實驗定量研究重力勢能與物體質量和高度關係。⑵主題研究:查資料測算未來三峽水庫重力勢能。 (將課堂上未能充分研究的問題有效的向課外拓展,使課外學習很好地成為課內學習的延續)。

本課較多采用的是情景討論法,教師不是簡單的呈現問題讓學生解決,而是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在強烈內驅作用下進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過程,使研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到學科課堂教學中,一節課上儘可能有實驗可操作、有問題可討論、有平臺可交流。在該教法中,教師對學生討論過程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的問題、討論點的評價要及時,並能產生激勵效應。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單元以“真誠”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一篇拓展閱讀課文,“語文天地”安排了口語交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做人要真誠,學會互相信任,不能忘恩負義。

《修鞋姑娘》一課寫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計較報酬的多少,熱情周到地為“我”修鞋,一開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後“我”被深深地感動。讚揚了修鞋姑娘誠實、善良的美好心靈。本文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行為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好範例。進入五年級下學期,學生一般能夠較好的預習課文,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也能抓住要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進行品析、批註的學習方法也已經逐漸掌握,所以,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以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為指導,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找準課文中表示“我”對修鞋姑娘態度轉變的詞語,學習

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進行描寫的方法,並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修鞋姑娘真誠、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感悟人物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關鍵句“我”真慚愧,是她誠實,還是我誠實?是她信任我,還是我信任她?”

二、說教法:

新課程鼓勵學生對文字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基於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同時以教師的情帶動學生的情,不失時機的進行點撥指導,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

根據以上分析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活用教學策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情境激趣,探究交流,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三、說教學程式:

1、巧設疑問,激發興趣:用富有激情的導語匯入,提出作者不顧寒冷,走遍長街,尋找這位來自異鄉的修鞋姑娘,這是為什麼呢?激發了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的興趣,用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自然的將學生引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讓學生分段讀課文,隨時正音,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在回答這一整體性問題時,讓學生把修鞋姑娘如何為我修鞋的幾個環節弄清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能夠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的能力。

3、細讀課文,感悟品質。

在學生已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我及時出示這樣一個開放式的思考題:文中的修鞋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的設計是使同學們從多個方面去認識這位修鞋姑娘,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尊重了學生閱讀的多元特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含義,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情感的薰陶。課文中作者對修鞋姑娘態度變化的線索從側面烘托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內心世界。因此,接下來,我讓學生畫出表示“我”對修鞋姑娘態度變化的詞語,並把感受在句子旁邊批註,寫下來,小組交流讀書感受,並彙報。採取角色體驗的方法,聯絡上文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進而也就明白了作者苦苦尋找修鞋姑娘的原因,不僅僅是送去所欠的三角錢,更重要的是我被姑娘真誠善良的品質深深打動了。《修鞋姑娘》

4、品位語言,感情朗讀。在學生對文字有充分感悟之後,我再引導學生梳理文字中的語言特色,進行情境朗讀,採用教師範讀、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反覆品味語言中包含著的意思,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精妙。

5、回顧課文,總結收穫。課文學完了,請同學們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談談自己的收穫和感想。把學語文與學做人緊密結合起來,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6、作業設計:練習寫小片段。要求通過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表現同學某一方面的特點。主要是此處設計達到學以致用,真正做到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說板書設計:

通過分析描寫姑娘的語句,體會到姑娘“真誠、善良”的品質,“我”對姑娘態度的變化由“懷疑”到“信任”,板書簡潔明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

五、效果預設:

課堂上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品味詞句。引導學生走近修鞋姑娘,感悟真誠,真正實現了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因為尊重了個性化解讀,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附板書設計:

修鞋姑娘

“我”:懷疑—不放心—蒙上陰影—窘急了—尷尬—慚愧—保證

修鞋姑娘:熱情、周到—誠實、善良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藏羚羊跪拜》是滬教版六年級上冊《動物世界》中的第三篇。本板塊共有四篇課文,都是描寫平凡的動物,卻給讀者的心靈帶來了的震撼。本文是四篇文章中情節性最強的一篇,講述了藏北草原上老獵人和藏羚羊的故事,語言率性直白,十分動人。

針對本板塊及本課的教學重點,依據課程標準和學情,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以老獵人的視角準確敘述故事情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重點句段。

2、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反映出的心理活動,發現老獵人“跪拜”前後內心態度的變化,思辨老獵人身上的善惡源自他對動物和人類不同的價值判斷。

3、學會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重點難點

1、通過對細節描寫的解讀,分析老獵人和藏羚羊的形象。

2、感受慈善的情懷,學會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說學情

這篇文章內容淺易,情節生動,學生閱讀無障礙。預初學生目前正在學習表達方式的運用,為了強化他們對於“描寫”的認知,我在文字處理上將其作為記敘文,重點分析關於老獵人和藏羚羊的細節描寫,讓學生體會語言魅力的同時,感悟老獵人複雜的人性和藏羚羊偉大的母愛。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可以適時引導他們對老獵人的善惡進行思辨,從而認識到老獵人價值觀的變化。

三、說教法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理性思考,發揮他們思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老獵人是善還是惡這個問題,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討論其背後的內在原因。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在教學設計中,既要有讀、說、寫的工具性訓練,也要有思想教育的人文性關懷。讀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設計了複述和朗讀環節,讓學生細細品讀文字,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所想說所想。精讀課文的方式之一就是進行文字分析。填表格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通過表格中的相關提示,學生能夠對具體詞句進行分析,從而概括出人物形象,也體會出文字背後所傳達的深層次意蘊。學生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儘量避免簡單粗暴地向學生灌輸學習內容,而是用設問的方式引導他們去猜測、發現、質疑,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預設

針對學科特點和本課教學目標,做如下教學預設:

(一)匯入

1、請以老獵人的視角複述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二)配樂朗誦,在沉浸中觸控感動

1、圈畫出相關段落,與學生合作,配樂朗讀,並思考問題:誰感動了你?

2、填寫表格並分小組討論

(發放表格)

誰感動了你?

字、詞、句

作用(可以從修辭、動作、神情、心理等方面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朗誦營造出一個悲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悟文章震顫人心的力量。學生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也強化了對人物的理解。

(三)小組討論後回答

老獵人

1、老獵人是怎樣的形象?根據第三段細節描寫,用具體的詞語概括老獵人形象。

“濃密大鬍子”“腳蹬長統藏靴”粗獷

“油光閃亮的杈子槍”打獵高手

“朝別藏北雪,夜宿江河源”貧窮

“含淚祝願”善良

2、引導學生找出老獵人獵殺前和獵殺後的相關句子:

“他除了自己消費一部分外,更多地用來救濟路遇的朝聖者。”

“當天,他沒有出獵,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隻藏羚羊連同它那未能出生的孩子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他的杈子槍。”

3、根據老獵人前後兩種行為動作,為他補上心理活動

4、丟擲議題“老獵人是善還是惡”?

5、分析出老獵人由愛人類到愛所有生靈的轉變

藏羚羊

1、比較原文和改寫文哪個更好

原文:“那隻肥壯的藏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後衝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就從它眼裡流了出來。”

改寫:“那隻肥壯的藏羚羊並沒有逃走,只是望著他,然後向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彎曲著地。與此同時,只見兩行眼淚從它眼裡流了出來。”

2、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3、跪拜是一種禮節,即跪在地上磕頭,非常隆重。那麼藏羚羊為什麼要對著老獵人跪拜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4、這樣的母親你用什麼詞來形容她?

5、體味“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強化學生對細節描寫的認知,同時也感悟出老獵人的慈善和藏羚羊母愛的偉大。

(四)總結

1、老獵人和藏羚羊身上共有的情感是什麼?不同在哪裡?

愛。不同在於一個是對天下生靈的愛,另一個是慈母的愛。

2、老獵人最終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價值觀的變化,開始認同動物和人一樣平等。

(五)板書設計

老獵人藏羚羊

愛人類愛萬物生靈母愛

五、教學反思

《藏羚羊跪拜》是一篇情感深沉飽滿的文章。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圖讓學生沉浸在感動的情緒中,讓他們深挖老獵人和藏羚羊的形象,由此得出他們二者不同的“愛”。老獵人慈善,從愛人類到愛萬物生靈,藏羚羊作為母親有著崇高的母愛,這些人物本身所擁有的光輝就能夠震撼每一個讀者的心靈。

不過由於在複述故事內容之前,沒有提示學生講故事的“六要素”,他們容易冗長拖沓,花費的時間較長。在試講時,我對於老獵人和藏羚羊的分析都力爭面面俱到,但也顯得重點不突出。而且一節課時間有限,學生思考時間相對較少,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會覺得課堂節奏過快。因此我認為應該在老獵人和藏羚羊中分出主次,重點討論其中一個,深入分析。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美麗的三潭印月》是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的第2課課文,作者首先從杭州的西湖講起,告訴人們在西湖的中央有一個引入注目的、人間仙境般的小島,傳說是蘇軾發動百姓挖湖蓄水、築堤築島而成。湖水深的地方還立塔做了標記。接著介紹三個石塔的別緻造型。最後說明三潭印月名字的由來,並描繪了三潭印月天堂般的美景。文章很簡短,但作者充分挖掘與三潭印月"有關的如畫的美景、如詩的意境、久遠的歷史、精巧的設計,使文章短而不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並紮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捨教材是關鍵。因此,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為兩課時,我今天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基於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自主積累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體會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文化景觀的情感,願意瞭解景觀中的文化故事,豐富自己的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作者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像,並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三潭印月風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中設問、反問句的作用,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字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西湖的景

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三潭印月風光的美。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並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本文語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去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及想象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美麗的三潭印月》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文結合,啟發想像,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次展示一些著名旅遊景點的圖片,讓學生猜測。最後,畫面定格在三潭印月的一張圖片上……這樣用音樂、影象渲染的情境,能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愉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瞭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於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2、配樂朗讀,感知美景。

這一環節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潭印月

的。學生對於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後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品讀詞句,感受景美。

作者充分挖掘與景物有關的歷史、傳說,把寫景與敘事相結合,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在剛才的配樂朗讀中,學生初步瞭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麼回事,還了解了有關三潭印月的傳說。於是,我又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覆朗讀;並藉助多媒體展示三潭印月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帶入那美麗、令人神往的西湖風光之中,並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月色溶溶波光閃閃歡歌笑語綠樹依依繁花似錦亭臺樓閣隱隱約約人間仙境等詞語,從而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4、總結全文,感悟文法。

在語言表達上,作者兩處運用設問——湖心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小島呢為什麼叫‘三潭印月’呢起到了製造懸念、引起下文的作用,這也是介紹說明常用的表現手法。於是,我引導說:三潭印月景色優美,作者的筆觸也很優美,文中除了運用了大量的優美詞彙外,我還發現了作者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請大家默讀第二、第四自然段。由此引出兩個設問句,以及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湖心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小島呢?相傳…… (2)為什麼叫三潭印月呢?因為……

這一環節,在學生髮現問題並暢所欲言後,得出結論:

設問句是自問自答,能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設問句能引起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請同學們再讀讀下面這個句子:

每當此時,月色溶溶,燈影朦朧,波光閃閃。眾多遊人到西湖來賞月、划船,一片歡歌笑語。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

你們能從句子中感受到作者那份強烈的情感嗎?是呀,這就是反問句,問中有答,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更強烈地表達感情。

這一環節的延伸訓練,引導學生感悟文法,掌握設問和反問這兩種修辭的表達效果,並懂得遷移運用。

5、課外拓展,昇華情感。

講課至此,我小結過後,以布臵下節課的任務結束本課的教學:這節課,我們隨作者一起瀏覽了美麗的三潭印月。下節課,讓我們以不同的身份,再一次走進西湖,走進風景,走進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吧。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與教學有機整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並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及創造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再現了課文的畫面,展示的作者的寫作思路,突出了重點難點,是本節課的精華所在。

2 美麗的“三潭印月”

人間仙境 挖湖築島 造型別致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散文《落葉》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如:"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的體驗。這篇散文就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所接受。

二、說目標與重難點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

3、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等。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幫助幼兒理解新詞: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記,盼望等。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啟發提問、動作表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並掌握新詞,以突破難點.。

三、說準備

為了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圖片若干張,實物投影儀。

2、大樹媽媽頭飾1個,小樹葉頭飾若干個。

3、錄音機,錄音磁帶。

(二)知識準備:瞭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特徵。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散文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時,分層次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新詞。如老師提問:"小樹葉在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夏天又是什麼樣了?秋天又是什麼樣?小樹葉落下來後,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等等

引導幼兒欣賞散文,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二)學法

1、動作表演法: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新詞,為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理解新詞。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如學習翩翩起舞一詞時請孩子們用各種優美的舞姿來表現,而表現四面八方時則請孩子們四散站立。

2、遊戲法:活動中要求幼兒能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我則採用遊戲法,由老師扮演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在遊戲中加深體驗。

五、說教學程式:

1、幼兒交流匯入活動:讓幼兒倆倆結伴,根據已有的經驗說說春夏秋冬的樹葉名稱及特徵。

2、完整欣賞散文

介紹散文名稱,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幼兒第一遍欣賞。

第二遍幼兒邊看圖片邊欣賞散文。

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小樹葉落下來後先飄到哪?後飄到哪?像什麼?它們心裡在想什麼?最後小樹葉又飄到哪?為什麼?(幼兒根據散文內容進行回答)

3、通過動作表演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記、盼望等

4、集體朗誦並進行表演

教師扮演大樹媽媽,小朋友扮演小樹葉,體驗小樹葉快樂的情緒和愛媽媽的情感。在表演過程中著重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表現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5、遷移作品情感

通過提問引出談論的話題:"小樹葉是怎麼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你是怎麼關心自己的媽媽的?"圍繞這樣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或到集體面前談。在幼兒交流時提醒其他幼兒認真傾聽,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中國石拱橋》是現行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學習的課文絕大多數是記敘文,對說明文是陌生的,學生學習中一定會有困難,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思想準備,一定要動腦筋、想辦法,將教學設計好,把學習說明文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好說明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橋樑專家,他雖然只是向普通讀者介紹有關中國石拱橋的一般性的知識,卻顯得高屋建瓴,遊刃有餘。作者抓住說明物件的本質特點,舉例說明,要言不煩。多處運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問題,體現了作者謹嚴的治學態度。

本課的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說明文,要引導學生辨析文體,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徵;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瞭解說明物件,明確其特徵;區域性探究,趙州橋、盧溝橋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在本課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採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之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2、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程式的安排

(一)、匯入新課。

要是讓你給同學們介紹你熟悉的某一座橋,你會介紹些什麼?

(學生思考,發表觀點。引入關於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二)、確定目標。

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螢幕上。

1、辨析文體,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徵。

2、研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3、瞭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

4、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5、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第一步:辨析文體,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完成教學目標1。

1、教師給出兩篇同是寫荷花的文章,要求學生粗讀兩篇文章,並感知它們的區別。(兩文同樣寫荷花,一篇是記敘文,一篇語言平實,知識性強,是說明文。)

2、教師簡介說明文的問題特徵。(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一種問題,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型別。)

第二步:再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研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弄清楚生字詞的讀音;2、注意積累詞語。)

2、多媒體顯示趙州橋、盧溝橋圖片,聲屏顯示配樂朗讀。

第三步:三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瞭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

1、教師指出說明文是給人以知識的,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從文章中所獲得的知識。

(1)學生默讀課文,自行查詢、概括。

(2)小組討論,要求人人發言,積極參與。

(3)全班交流。

明確:本文是一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是說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紹一般石拱橋的特點:橋洞成弧形;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然後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這兩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橋作為典型例子,來說明中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最後又分三點解釋了我國石拱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的新發展。

2、區域性探究。

(1)請以趙州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①學生齊讀第四、五段。

②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趙州橋作為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橋樑,它從四方面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即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

(2)請同學獨立分析第六、七、八段,完成表格。(多媒體顯示)

代表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

趙州橋最古、距今1300多年形狀像弓、拱上加拱保持雄姿世界上最長,已使用1000多年,

結構勻稱、古樸美觀受人讚譽

盧溝橋

請四位同學依次填寫。

3、教師總結: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某一事物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就在這個事物的特徵。要讓別人認識、瞭解這個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徵來介紹。趙州橋、盧溝橋作為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的橋樑,都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第四步:完成教學目標4: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多媒體顯示: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物件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絡。

1、學生閱讀上文,初步瞭解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2、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有關趙州橋、盧溝橋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的順序基本相同。

教師總結:課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時間、結構特徵的順序來分別介紹這兩座橋的。

第五步: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多媒體顯示: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裡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

(加點的詞“石拱橋”“橋”“拱橋”能否替換?為什麼?)

2、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3、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不但”“而且”能否刪去?“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能否調整順序?)

4、《水經注》裡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加點詞能否去掉?)

5、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6、(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長的石橋。(加點詞有什麼作用?)

7、①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

②盧溝橋寬約8米。(兩句對比,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朗讀句子,思考、體會,同桌之間交流。

教師總結: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綜觀以上例句,可以發現本文: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對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於準確。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準確”二字。

學生找語言準確、嚴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第六步: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目的是讓讀者瞭解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學習本文,須瞭解說明物件,把握其特徵;理清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既接受科學知識的薰陶,又學到寫作說明文的技巧。

第七步:課堂練習

一篇短文的閱讀。(說明表達方式的短文)交流評價。

作業:介紹當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築,要求抓住主要特徵,按照一定的順序說明。

板書:

石拱橋的特徵知識性強

趙州橋——單拱

中國石拱橋代表性特徵鮮明

盧溝橋——聯拱

語言準確、嚴密順序合理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南轅北轍》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學習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課文用對話形式敘述,人物的對話形象性很強。文體短小精悍,敘述生動,三年級學生已學習並瞭解了寓言這一文章體裁,這篇文章內容簡單,較好理解。。

二、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

B、能夠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C: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做什麼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三、說教學理念

這節課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閱讀教學。三年級是個特殊時期,由低段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閱讀階段的過渡時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性,我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重視字詞學習 雖說字詞的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個別難寫、難認的字進行輔導。這樣可以防範於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錯誤。

2、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怎樣學習寓言的方法, 讓學生以後在自學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詞中,理解轅和轍中學生是通過理解的,抓住課文南轅北轍的那個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點,我在設計中讓學生小組內競賽看誰讀得最好,設計以導演演員這樣的環節尊重學生不同的閱讀體驗。

力爭本課教學中體現由師教生學轉變為師生互學生生互學;傳授知識向促進學習轉變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積極性,及時的表揚鼓勵,用使學生對學習寓言產生濃厚的興趣。古希臘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點燃的火把。課堂上我設計當導演,當演員這樣讓學生喜歡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用嘗試給人物加上動作、神態描寫來引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努力實現這樣的一種課堂學習狀態:學生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眼發光,小嘴常開,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四、說教學流程

為完成本課的目標,我設計以下6個環節:

課前談話,揭示寓言的含義→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自由讀文,小組內競賽讀通課文→體會文字,小組合作演繹文字→拓展文字,瞭解寓言的生活意義(教育人)→聯絡實際,感悟生活

教學過程的完成,主要分以下四步:

㈠、師、生、文字之間的交流:

你讀過哪些寓言?文章圍繞哪句話展開?(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寓言故事,喚起他們對舊知的回憶,為後面教師直接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做了鋪墊。整體把握全文,梳理順序)

㈡、生生互學,老師適時點撥

1、同桌互助解決字詞問題。

2、小組競賽、互學,創造性地表演再現文字,教師給予適當地指導,

3、教給學生相互評價的能力,同桌間評價字詞的掌握,指導學生學會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當今教育之必須。教師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才得到發揮。教學中教師請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併發揮小老師的作用幫助理解,這一過程充分給足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在全體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又及時加以點撥,使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很好的貫穿整堂課的教學中)。

㈢、落實口語訓練,拓展昇華,感悟明理

1、欣賞故事《南轅北轍》,瞭解整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拓展文字的外延。

2、教師:魏王是個聰明人,當他聽了南轅北轍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樑的勸告。當今還有個別學生2300年前的古人批判過的愚蠢事情。個別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南轅北轍》現象:(個別學生不願努力,卻期盼著通過抄襲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進行兩個口語訓練:①說說你知道的當今社會《南轅北轍》的事例。

②你想對故事裡的那個人坐車人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在對古代故事意猶未盡的的欣賞中,古今聯絡再次理解南轅北轍。學生不僅懂得了道理,還明白了今後應該怎樣做。)

㈣、 佈置作業

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不少像《南轅北轍》中的那個人一樣做愚蠢事的人,希望同學們課下能找來讀讀,並在晨會上展示。

《買櫝還珠》、《杞人憂天》、《掩耳盜鈴》、《畫蛇添足》、《鄭人買履》、《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邯鄲學步》、《刻舟求劍》

這些愚蠢的人做一些事情聽起來很可笑,可是卻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希望你不僅能會讀、會講,還能用這些故事去教育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