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說課稿1.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第三章第二節“音訊資訊的採集與編輯”的內容。在第一節中,學生了解聲音表達資訊的特點,理解了聲音數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體會了數字音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考慮在《資訊科技基礎》課程中已經初步使用過Cl Edit Pr處理音訊資訊,因此第二節教材注重培養學生處理音訊資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例項展開,層層引導,目的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作用,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音訊資訊編輯和加工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另外也為今後學習多媒體作品製作奠定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課時安排:1課時。

3、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級大部分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有濃厚興趣,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但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能力層次不同,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也不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實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團隊精神的培養,且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共同獲取知識。

4、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和本地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本人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

最後提問:如果我們剛才錄製的歌曲檔案效果不夠理想,能不能進行編輯和加工,從而匯入新課“音訊資訊的採集與加工”。

[設計意圖]以上設計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和年齡特點,用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事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體現“資訊科技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一理念,讓學生帶著探究的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探究分析(5分鐘)

探究題目:音訊資訊的採集原理

探究1:計算機為什麼能採集外部的聲音並進行處理?怎樣實現?

雖然學生在“資訊科技基礎”模組中,己經學過了音訊資訊的基本操作,但是學生對於音訊的採集原理並不瞭解,因此通過教師設問,並展示音效卡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觀察主機箱,並指出音效卡的位置,同時指明各個輸入埠的名稱。然後歸納:在多媒體計算機中,音效卡是獲取音訊資訊的主要器件之一。音效卡上包含記錄和播放聲音所需的元件和電路,如模擬/數字轉換晶片和數字/模擬轉換晶片、MIDI合成器、混音器等。

高中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本堂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在完成相關任務時,比較積極主動,同學之間比較友好互助,音訊作品完成效果較好,且富有創意。學生在展示音訊作品時,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另外通過對錄製配樂詩歌朗誦時,學生對詩歌和朗誦方面又有了全新認識,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對祖國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促進了學生整個人完整、和諧的個性發展。

說課稿 篇2

1、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56-58頁的《運算律》。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第一教時,教學加法的兩條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後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利用學生身邊的事件,組成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並經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3、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理解不同算式間的相等關係,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

4、教學難點:

概括運算律。

5、教學準備:多媒體。

二、學情分析

學生從國小低年級開始就接觸過加法的驗算(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口算(數的分與合)等方面的知識,實際上對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潛意識裡已有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實際計算的時候,很多學生是能夠應用一些巧方法,使計算變得簡單而且快。所以我沒有從“零起點”展開教學。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在課的一開始,我設定一個小競賽,有意識讓孩子巧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題,讓學生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學生會提出如下的'問題:

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後繼探究的學習材料,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三)研究加法交換律

1、解決問題,初步感知。

根據“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先讓學生列式,引導得出: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可以用等號連線起來。板書:28+17=17+28。

2、觀察特例,引發猜想。

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你有什麼發現?(同桌交流並彙報)

學生一般會回答:①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但結果是相等的。

②28和17交換位置,但結果不變。

比較他們兩的結論,你有什麼要說的?

學生可能會說:

通過學生的爭辯,引出僅憑一個特例就得出“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太草率了,不妨把這個結論當做我們的猜想。(板書:猜想)

3、舉例驗證,自主探索

怎麼驗證?

生: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

師:舉多少個?(無數個)可能舉無數個嗎?(不可能)

每個同學舉3個例子,然後同桌交換相互檢查,看看他的算式兩邊的結果是否相等。

在這裡,我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規律發現的過程。一方面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了學生積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表象,進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換律。

4、觀察等式,總結規律。

5、引導學生探索加法交換律的表達方式。

教師提出:能不能用一個等式來表示我們發現的規律?同桌討論。彙報:

預設1:我們用數字(文字)

2:我們用符號表示

3:我們用字母表示

②比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發現的規律比較簡潔。

出示板書:a+b=b+a

指出:這樣的規律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

學生可能有三種表示法:①用文字(數字)表示;

②用符號表示;

③用字母表示。

數學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板書:a+b=b+a。

幫助學生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四)加法結合律

整個探索過程與“交換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於學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經驗,在這裡教師可以完全放手,稍加點撥便於引導學生完成探索過程。

1、再次出現主題圖,研究: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列式,得出(28+17)+23=28+(17+23)

2、算一算,下面的○裡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3、充分放手,讓學生探索規律。

(1)再舉兩個例子驗證下。

(2)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用簡單的語言概括起來(同桌互相交流)。

(3)用字母表示規律。

在這個環節裡,抓住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內在聯絡,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把加法交換律的學習,遷移類推到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中來。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下,逐步從觀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彙報等環節,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由於“運算律”屬於理性的總結和概括,比較抽象,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導學生獨立發現,思考、解答,有利於學生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五)實踐應用

我準備安排基礎訓練和拓展訓練兩個練習層次,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基礎訓練就是書上第58頁的想想做做1、2、4、5.

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30+28+70+45+72。通過該題訓練把一般的規律推廣到更多的數字計算中,有利於知識的深化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

(六)全課總結

四、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我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學習全過程。採用了“激趣、引探、釋疑、導練、啟思”的教學模式,以問題解決為中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5的乘法口訣》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一課是學生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乘法口訣的起始學習階段,將為進一步學習乘法計算打下基礎。教材打破了以往學習乘法口訣從小到大的順序,而是直接從中間5的乘法口訣開始學。把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乘法口訣的第一課時,是因為學生對5個5個地數比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經歷,同時也易於凸現乘法口訣的教學。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 的乘法口訣,就為學習其他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我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3個:

①讓使學生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知道編制口訣的方法。

②使學生記住5的乘法口訣,能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意義,感受我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概括並記住5的乘法口訣。

難點是:理解每句口訣的意義。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設定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與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觀察、討論、動手操作活動的學習方法,問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訣,(三)、實踐運用,鞏固深化,(四)、總結提煉,課後延伸。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口訣活動的興趣,我直接利用學生身體上的一部分“手”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手,並提出:“5個小朋友都要畫一隻手在紙上且一個手指都不能少畫。”這一設計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畫一畫,初步感知5個5個的含義,順應低年級學生的心理,而且又是運用了自己身體上的一部分,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和親切感,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激發求知慾望,提高學習的興趣。

學生可能會用5個5個地加,也可能會用乘法口訣直接計算,如果學生用加法計算,就用前面學的乘法意義,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乘法算式上來:如果學生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同時,要求學生能寫出兩道乘法算式。最後問學生:你是怎麼算出結果來的?讓學生領會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用加法是很麻煩的,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能算得又對又快,於是產生了學習乘法口訣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第二環節:自主合作 探究口訣

為了突出重點,也為了能輕易地突破難點,我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情境。在把三隻手有多少根手指寫成一個乘法算式3×5=15後,問學生:“你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表示嗎?”學生可能會說:“3乘5等於15或三五十五”。然後引導學生說出3乘5等於15是算式的讀法,三五十五是乘法口訣。那麼根據這句口訣,你還能說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3=15呢?因為這個算式的因數和積與前一算式一樣,我們就用同一句口訣“三五十五”來表示。有了“三五十五”這句口訣的基礎,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寫四五、五五這三句口訣。然後進行彙報,講一講怎麼編,都可以算那些算式?最後問:“這一隻手,也能用乘法算式和口訣來表示嗎?”,從而引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因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與其他幾句不同,放在最後學習,便於學生理解。

將這一過程寫成板書:

1×5= 5 一五得五 5×1= 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0

4×5=20 四五二十 5×4=10

5×5=25 五五二十五 5×5=10

第三環節:熟練口訣 靈活應用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1、基礎訓練: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為做後面的題作好準備。

(1)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綜合性練習: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填一填:在( )填數並說一說意義。

( )× 5 =( )

3、運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一面五環旗有五個圓,3面五環旗有幾個圓?4面呢?

(2)每個小朋友有5本書,3個小朋友有( )本書。

4個小朋友有( )本書。

5個小朋友有( )本書。

(3)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第四環節: 總結全課 適當延伸

結束語(師):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生答。板:5的乘法口訣]你能背出來嗎?這不僅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再次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揭示課題,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與教學目標

(一)說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人教版初六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雖歷經教材刪改,該課文仍然是保留篇目,主要原因就在於其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細節描寫,細緻入微的俠義精神刻畫,對學生了解那個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來說有著十分典型的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對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讀出體驗;作出評價”依據此標準,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的語言;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利用閱讀期待、閱讀批判等環節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指導學生實現讀出自我,讀出問題的梯度跨越,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性格,讀出作品意旨。

2、學會提煉文章精華,抓住重點段落,讀出自我感悟。

3、學會辨證看待魯提轄的行為及《水滸傳》的意義與侷限。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學會分析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性格

2、學會提煉文章精華,抓住重點段落,讀出自我感悟

難點:對魯提轄俠義行為的辨證理解。

二、說教與學

針對本課教材篇幅長的特點,教學全過程將運用預習、複述、默讀、勾畫、批註、歸納、討論等教學方法對全文進行解讀。

教學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重點部分,側重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分析為主;難點部分,以師生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小說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教師將結合啟發與講述,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完成創造性閱讀。

同時,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將通過適當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自覺的運用預習、複述、批註、歸納、討論等學習方法完成全文解讀,希望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引下,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課間播放電電視連續劇《水滸》的主題曲《好漢歌》

(設計意圖:開頭激趣相當重要,通過同學們熟悉的《水滸傳》主題歌,引入《水滸》,並介紹作家作品;另外,以行俠仗義的豪俠之士觸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學生講述梁山好漢的英雄故事,感受梁山英雄的俠義精神,再匯入教材。)

同學們聽完之後是否有熱血沸騰,暢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氣勢,讓我們慨然想見了那些“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豪俠之士。那麼,你們想到了那些人物?(逼上梁山的林沖?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還是行俠仗義的魯智深?)由此匯入魯智深。你們都知道關於花和尚魯智深的哪些英雄故事?(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引出課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板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二)、結構梳理,感知俠義之文:

(設計問題):魯達為什麼要打?怎麼打法?打的結果如何?

藉助之前的預習,結合學生的思考,依此問題進行復述。

(設計意圖:開頭設疑,以情節的發展來梳理全篇,幫助學生理清結構,以課文的複述訓練其口頭表達能力。)

(三)、標註旁批,分析俠義之士

請學生精讀全文,要求結合《范進中舉》和《孔乙己》等以前學過的小說中所運用的分析方法,把突出表現魯提轄性格特徵的內容畫上曲線,並在旁邊用鉛筆註上體現了怎樣的性格特徵。比如:性格豪爽,嫉惡如仇、火暴剛烈等。

學生以四人為小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上節課找出的內容並由教師明確魯提轄的俠義精神:

1、爽快剛烈。 2、嫉惡如仇。3、粗中有細。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勾畫與批註,落實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教學中運用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出魯提轄身上的俠義情懷在課文中的充分體現,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四)、細品三拳,感受俠義之舉

方法指導:提醒學生在朗讀文章16——18段時抓住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擬聲詞,讀出暢快之感,然後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綜合意見後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以個人讀書札記的形式出示自己的體會:

一奇在於曲盡三拳之妙。拳打鎮關西有選擇、有步驟,很有節奏感。三拳的效果,全從鄭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產生的不同感覺寫去。比喻形象,使魯達三拳,各盡其妙,絕不雷同。

二奇在於點染出魯達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處,顯示出他粗中有細,三拳就結果了鄭屠的狗命,足見他嫉惡如仇,毫不手軟。三拳打得是痛快淋漓,也正是這三拳,結束了他的“提轄”生涯,從此亡命江湖,落草為寇,最終上了梁山。

三奇在於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文中以調侃口吻暢寫三拳,讀罷之後,大快人心。

總之,“三拳”打出的是正義之拳,是俠義之氣,更是受壓迫千百年來人們對邪惡的痛恨,對正義的渴望。

(設計意圖:本步驟著重在於讀出自我,希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對關鍵字詞句的體驗探討,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說出自己對作者筆端所流露的俠義精神的體驗,)

(五)、各抒己見辨“俠義”

上文業已說到:三拳打出了魯達的俠義,打出了作者的愛憎,也打出了人民的渴望。然而,卻結束了魯達的“提轄”生涯,從此亡命天涯,落草為寇。那麼,今天的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俠義行為呢?

(設計意圖:本步驟著重在於讀出問題,辨析俠義精神與法理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體現語文的人文關懷。教學以探究、合作為主,希望引導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該行為,希望也相信他們能自覺自主的認識到:在解讀“水滸精神”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普遍現象:我們往往願意接受和肯定書中綠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俠氣,而往往忽略了那些人物身上存在的思想的非理性和行為的非人道。而且,不光是《水滸傳》,現在所流行的眾多武俠作品,皆有如此傾向,視人命如草芥,小人物的生死在那些所謂的“大俠”眼中顯得無足輕重,殺戮與血腥中的俠義被人們用放大鏡渲染到醒目的程度,卻把對生命、對人性的漠視藏在背後,使得本應相互友愛的社會變得冷酷而殘忍。“一將功成萬骨枯”本就是人性異化的悲哀,更何況當人間正義淪落到只有靠非法的俠義來巨集揚的時候,人文精神出路何在?所以,我們寧願相信,在社會法制不斷完善的今天,真正的俠義是《中國農民調查》灼灼萬言的深刻披露;是瀋陽高院對黑老大劉湧作出的莊嚴宣判;是安南祕書長為了世界的安定與和平奔走呼告的人道情懷;是特麗莎擁抱愛滋患者時的從容微笑;更應該是用人間的溫情與法律的正義來代替無端的殺戮!至於魯達,至於武俠,就當它是我們在年少時做的一個奇異而刺激的夢吧!

(六)、研究性學習

同學們可從老師給出的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進行探討,充分利用如網路、圖書館等有效資源,對本課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課後研討。

1、如何學習魯達的俠義行為?2、“三拳”是審美還是暴力?3、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看水滸的藝術成就。另外,相信也希望同學們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展開研究。

(設計意圖:體現語文教學的延伸性與綜合性。)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郊遊》:

在《郊遊》的整個設計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興趣為核心,重視個性發展,張揚相互間合作,推動師生互動,加深學生對本課歌曲音樂風格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春天及大自然的熱愛的情感的設計理念,從教材、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說說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郊遊》是二年級四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為唱歌課,1課時完成。這是一首臺灣兒歌,2/4拍,由帶再現的三部分構成。一、三部分完全相同,顯得朝氣蓬勃;第二樂句因演唱景色變得柔和,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情緒上顯得抒情一些,全曲表現了孩子們手牽著手去郊遊,觀賞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美麗春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內容符合這一階段的學生身心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與前後知識緊密聯絡,為學生學好後面的知識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歌曲《郊遊》,指導學生用優美、真摯的聲音歌唱。

(2)能力目標:通過欣賞,增進學生對春天的瞭解與熱愛,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和進行創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與大自然的感情。豐富其對音樂的感受。

3、教學重點、難點:音樂教學的過程, 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用悅耳動聽的歌聲和富有情感的動作去表現《郊遊》這首歌曲,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鼓勵、幫助學生用多種形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快樂表現中學習音樂技能。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將精心組織開放而有力的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資料,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以充分的身臨其境的感受。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用聽唱法與視聽法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更好的演唱歌曲學習歌曲。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創造為目的”的教學原則,在看、唱、學、(跳)創作等教學活動中,領略歌曲之美,發展學生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律動進教室。美麗的春天景色,營造了歡快、活潑、的學習氣氛,把他們帶入輕鬆跳躍,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同時,激發他們用語言表達的願望,匯出本課歌詞,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背景音樂:歌曲《滴哩滴哩》

師:剛才聽到的歌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生:我覺得歌曲很歡快、很活潑。

生:我覺得很輕鬆、跳躍。

生:我聽到了“春天在那裡,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裡”。

師:同學們聽得真仔細,歌詞都注意到了。歌曲用歡快、跳躍的旋律歌唱了美麗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裡歡樂的情緒。

師:你們在春天裡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見綠綠的小草。

生:我看見紅紅的花。

生:我看見小鳥在唱歌。……

師:春天真是太美了,在這美麗的季節,你們想幹什麼?有什麼打算?

生:我們想到郊外去郊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郊遊》,請同學們再聽一遍歌曲,體會一下小朋友郊遊的心情。

聽完歌曲後問學生有什麼感受?總結出歌曲歡快、跳躍的特點。我這樣設計的理念是用簡單形象化的方法,一步步推進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為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2、發聲練習

教師彈琴學唱歌譜,用歌曲中較為典型的一句旋律作為發聲練習:

2/4 |

(可以用“la”或者“li”或者其他來練聲),然後老師彈琴學生唱一遍譜子。

3、學唱歌詞。

(1)請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愉快的按節奏朗讀一下歌詞。

(2)採用教唱法逐句教唱歌詞。

4、解決重點難點:

(1)首先對學生的演唱表示鼓勵、讚揚,樹立學生自信心,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然後,帶領學生隨琴學唱歌曲,找出難點即唱得不太好的地方。即 這一句,前八分後十六的節奏,和一個三度的音程這裡比較難唱。

(2)難點學習:我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將難點部分的歌詞及節奏展示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並且用打節奏和反覆教唱相結合的方法對難點部分進行學習。教師彈琴伴奏,學生完整的演唱一遍。強調學生用歡快富有彈性 的聲音演唱。

6、鞏固檢查並進行歌曲表演。

(1)可以採用多種演唱形式進行檢查:如男女生獨唱、分小組演唱、領唱、齊唱等。

(2)歌曲表演《郊遊》: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創意。學生分小組展示,教師指導並評價鼓勵。這也是學生進行表現協作的過程。

7、拓展活動:

春天是是令人陶醉的季節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人們除了用歌聲表達對春天的讚美和喜愛,還用了其他的形式來歌頌春天。古今中外有很多詩人、文學家都對春天作過不同的描述,你能把知道的告訴大家嗎?

生:一年之計在於春。

生:我會背古詩《春曉》

師:讓我們一起來品味一下詩人對春的感覺。

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模仿古人唸書時搖頭晃腦的神態作誇張表演古詩《春曉》。

師:詩人在室內聽到了春天的那些聲音?

生:詩人聽到了鳥啼聲;他聽到了沙沙的春雨聲;他聽到了春風的腳步。

師小結:詩人把他聽到的"春天的聲音"寫得太美了,那鳥聲、那風聲、那靜靜的春夜、那沙沙的雨聲讓人想起如煙似夢般的意境。

師:現在老師要求同學們學著音樂家、美術家、詩人也來表現一下美麗的春天。

提示:結合古詩詞畫一副美麗的春景畫。

8、課堂總結:

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鍛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總結:同學們真是太能幹了,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感受,老師被你們的精彩表演陶醉了。讓我們一起擁抱春天,在溫暖的春天裡快樂成長吧!師生共同演唱《郊遊》,學生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說課稿 篇6

陽澄湖大閘蟹是我鎮的特產,孩子們對螃蟹很感興趣,時值金秋、螃蟹上市,孩子們的話題也離不開談論螃蟹的有關事情。於是我們科研組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了有關螃蟹的一系列活動。也結合我園開展的市級課題“開發本土教育資源,構建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實施,主動積極地進行一系列、多樣化的活動,從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體驗寬鬆學習的樂趣。經過收集實物、圖片、照片等資料,孩子們對螃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與外形特徵,同時還萌發了各種表現螃蟹形態的慾望。在系列活動中,也製作過螃蟹,但是幼兒餘興未了;於是設計了利用多種材料製作“陽澄湖大閘蟹”這一手工活動。

1、看錄象(幫助幼兒回憶秋季陽澄湖大閘蟹豐收的景象和人們歡慶的場面,為活動的開展作情感鋪墊)

2、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螃蟹是什麼樣子的?(幼兒自由說說:由於大閘蟹是我鎮的特產和驕傲,所以幼兒能說出螃蟹的特徵,圓圓的身體、身體兩旁各有四條腿、前面有二隻大鉗子、還有兩隻眼睛。)

3、它走起路來是什麼樣的,請個別幼兒來模仿一下。

(這一環節是在幼兒對螃蟹已有了更多瞭解的基礎,所以能根據螃蟹的特徵來進行講述。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幼兒“說”的慾望)

4、觀察以前做過的幾種螃蟹(激發幼兒製作的願望)

5、出示幾種材料(絨線、吸管)以及怎樣用蛋糕盆製作螃蟹和老師的示範

(這一環節是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製作螃蟹的.前提,在講解的過程中,我也注意了啟發幼兒創新思維,一隻蛋糕盆可以剪貼出螃蟹的形態特徵、一隻杯子能不能也用這種方法來做螃蟹呢?)

6、告訴幼兒今天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多種材料,有樹葉、蟹殼、彩泥、紙條、一次性杯子、蛋糕盤、光碟等。

7、你準備選哪種材料來做螃蟹呢?並想想在你選的材料中用哪一部分來做螃蟹的身體比較合適呢?

(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不同的材料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深入的思考,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範例欣賞也是為激趣和拓展、豐富他們的表現空間,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8、幼兒製作

(1)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用你們靈巧的小手做出多種多樣的螃蟹。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製作,提醒幼兒拼一拼擺一擺然後再做。

(這一環節以操作擺弄的方式,進行觀察、體驗、發現,從而積累經驗,提升經驗,給孩子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3)幼兒製作時,針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4)在活動中能積極探索製作的方法,專注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並提醒幼兒注意把多餘的材料放在筐裡。

這一環節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製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具有想象、創造性成分,選擇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9、展示交流

(1)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相欣賞。

(2)小結:小朋友真棒,老師為小朋友們有這麼能幹的小手高興,也為我們陽澄湖大閘蟹的豐收高興,特別是我們唯亭的螃蟹又大又肥,真是最有名了。小朋友你們高興嗎?

(3)參加陽澄湖大閘蟹們的聯歡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一環節針對幼兒喜歡老師或同件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加以關注和肯定的心理特點,讓幼兒自評、他評及師評,也促進老師和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活動結束時以參加螃蟹們的聯歡會則是對幼兒的再次激趣,同時也體驗我們陽澄湖大閘蟹的豐收之悅和自豪感。

本次活動活潑、寬鬆、互動的教育活動氛圍,不僅有利於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保持教育活動過程的連貫性,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充分開啟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促使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綜合鍛鍊。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想象盡情地進行擺弄、組建,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螃蟹,不斷髮掘出創作的樂趣,沉浸在自主選擇、主動活動的樂趣中。在本次手工製作活動中大多數幼兒表現得積極、主動、大膽,較好地體現了螃蟹的特徵。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外研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中職語文教材的拓展模組古典詩文誦讀 “詩詞四首”的第四首。拓展模組中的兩首宋詞雖都抒發傷感之情,卻風格迥異。《一剪梅》深情纏綿,《念奴嬌·赤壁懷古》恢弘雄放,兩詞分別代表宋詞婉約與豪放的較高成就,學生可在對比中加深對宋詞的感性認識。

《念奴嬌·赤壁懷古》描述了詞人被貶黃州遊“赤壁”時所見、所聞、所感,詞人懷古傷己,並不消極悲觀,凸顯身處逆境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這尤其值得自信心不強、有畏難情緒的職高生借鑑。

“外研版”教材的基礎模組和拓展模組共有七首宋詞,呈層進式編排,“古典詩文誦讀”單元強調誦讀,學生學習本課,要反覆誦讀感悟,與《一剪梅》比較不同,領悟蘇軾這首詞的風格特點,提升閱讀賞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授課物件是國際商務專業二年級2班學生。

學生特點:活力四射、思維敏捷、樂於表現、交際能力強。

專業學情: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習以英語和HND課程為主,專業課的學習中,學生養成了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因此,本課採用組內合作、組間互動的學習形式,實現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學習效果。

學科學情:學生在“外研版”基礎模組中學習了12首古詩詞,具備了詩詞知識和誦讀基礎,閱讀賞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拓展模組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幫助學生在誦讀分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詞意象,通過分析語言、意象、人物、情境,走入詩人感情世界,獲得精神的感染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意象內涵,鑑賞用詞精妙,通過對比歸納豪放詞特點。

2.能力目標:通過分析詩詞意象、語言特色,把握詞人內心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詞人複雜的情感,學習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4.教學重點:理解意象內涵,鑑賞用詞精妙,理解詞人懷古時的複雜情感,通過對比歸納豪放詞一些特點。

5.教學難點:通過分析詩詞意象、語言特色,把握詞人內心情感。

四、教法、學法、教具準備

教法:指導閱讀法、情境教學法、懸念法。

學法:誦讀品味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PPT,MP3,相關圖片、視訊、文字資料,可聯網多媒體教室。

五、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一課時,分為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兩部分。

第一部分: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定朗讀評價標準和小組學習評價表,佈置、檢查個人預習作業,把學生異質分為4組,佈置小組預習任務,檢查並指導各組整合資料。

學生準備有三:上傳個人預習作業;各組完成錄音評價任務;各組按要求蒐集整理資料,做PPT,準備課堂3分鐘發言。

預習為課堂小組探究性學習準備資料,鍛鍊合作能力、蒐集整合資訊能力和評價能力

第二部分:課堂教學

環節一:情境匯入(3分鐘)

播放全班最優朗讀錄音,展示小組學習評價表。學生聽錄音,感受韻律,進入課堂學習;瞭解各組預習情況,激發學習興趣。

環節二:感知設疑(3分鐘)

首先,學生回憶並列出《一剪梅》的意象。之後,學生默讀並找出《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象,描述其畫面。老師提出懸念:相比《一剪梅》意象的婉約,《念奴嬌赤壁懷古》豪放意象的背後會是怎樣的感情?

對比兩詞意象不同,關注意象背後隱藏的感情,實現由“文”到“情”的過渡;設疑貫穿課堂,提高學習興趣。

環節三:品讀解疑(25分鐘)

1.赤壁之景

首先,小組朗讀上闕,體會赤壁之景。之後,分析意象和語言,主要提出四個問題。其一,江水是什么樣子?詞人為什么寫江水?其二,可否將“人道是”改為“曾經是”?其三,可否改為“亂石向空,驚濤擊岸,堆起千堆雪”?為什么?其四,上闕中的意象共同體現出赤壁什么特點?最後,男生朗讀,讀出赤壁氣勢。

分析上闋,體會意象特點,理解作者用詞的豪放大氣與準確生動。明確豪放詞意象的`整體特點,提高學生的對豪放詞的感性認識。

2.懷古之情

首先,齊讀下闕,感受詞人情感。之後,分析豪放意象背後詞人複雜的情感,主要提出五個問題。問題一,周瑜是誰?問題二,詞中周瑜是什么樣子?問題三,作者實際情況如何?問題四, “笑”詞人什么?問題五,寄託詞人哪些情感?最後,全班齊讀下闕,體會詞人複雜的情感。

品讀下闋,走入詞人內心世界;對比周瑜和蘇軾的人生際遇,理解蘇軾當時處境和複雜心態,從而培養學生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對比朗讀

請課前全班朗讀最優者配樂朗讀,其他組各派一名代表配樂朗讀。得分記入小組成績。各組按朗讀標準評價,並進行點評。

通過再次誦讀,學生更好地表達出對本詞的理解;同學的點評,可以檢測學生對本文的理解程度。

環節四:歸納破疑(5分鐘)

比較《一剪梅》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引導學生從意象、意境、情感、題材等方面比較,歸納填表。通過比較兩詞不同,初步瞭解兩詞派的一些特點。

環節五:拓展閱讀(4分鐘)

同學展示整合資料:蘇軾豪放詞作品《定風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通過拓展閱讀,深入理解蘇軾豪放詞題材廣的特點。

環節六:課後作業(1分鐘)

比較學習:秦觀的《鵲橋仙》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利用工具書理解詞中的內涵,感受其中的婉約之美和豪放之氣。以小組作業形式上交。進一步理解兩個詞派的風格特點。

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追慕赤壁之景 懷古之情 傷己

(氣勢巨集大、險奇壯闊) 曠達

教學反思

1.根據學生特點和專業學習需要,課前組內分工整合資訊,課上組間展示分享資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建構了知識。

2.根據職高生自信心不強和畏難情緒,指導學生借鑑和學習本詞人文資訊——詞人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3.結合學生知識儲備和朗讀基礎,反覆品讀文字,感悟用詞之精妙和詞人複雜情感,比較兩首詞的不同特點。

在合作學習、感悟文字中鍛鍊學生的交際能力、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整合資訊能力、欣賞能力。

本設計體現了“外研版”教材“感悟文字——生成能力——指向應用”的基本理念。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是高中數學第十章排列、組合的第一節課。分類計數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是排列、組合的基礎,學生對這兩個原理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成為學好本章的一個關鍵。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計數的兩個基本原理,並能正確的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計數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面對現實生活中複雜的事物和現象,能夠作出正確的分析,準確的判斷,進而拿出完善的處理方案,提高實際的應變能力。

3、重點、難點

重點是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難點是正確運用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二、說教法

啟發引導式

三、說學法

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討論總結的學習方法。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

五、教學程式

學以致用培養能力

佈置作業

知識拓展

提出課題引入新課

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比較歸納深化概念

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學以致用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