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國小科學說課稿4篇

說課稿4.07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科學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國小科學說課稿4篇

國小科學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鐵生鏽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2、認識鐵生鏽變成鐵鏽是一種化學變化。

過程與方法:

1、懂得運用控制變數的方法設計實驗探究鐵生鏽與哪些因素有關,在實驗中能確定自變數,並控制無關變數。

3、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物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控制變數在鐵生鏽實驗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證據證明鐵生鏽是不同於鐵的物質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對鐵生鏽的原因作出猜測,並能設計實驗來證明猜測。

2、認識鐵生鏽變成鐵鏽是一種化學變化。

難點:

1、能正確設計變數控制實驗並能在實驗中控制無關變數,探究鐵生鏽的條件。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具準備:

鑷子、鐵釘、水、課件、一次性杯、保鮮膜、未生鏽的鐵片、鏽蝕嚴重的鐵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鏽的情景,引出課題。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鏽的圖片)課前老師收集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怎麼了?你知道它們都是用什麼做的嗎?(板書:鐵生鏽了)

師:請你們回顧一下,生活中你見過有哪些常見的鐵器有生鏽現象?(二)、活動一:觀察鐵鏽

(1)鐵生鏽是什麼變化?請說說你的理由?

(2)那鐵生鏽到底是什麼變化呢?我們必須找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請各組按要求進行研究。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觀觀察它們有什麼不同?

2、從金屬的特徵進行比較?

3、把研究結果填在記錄單上。

(3)觀察鐵片和鐵鏽,並做好記錄。

(4)彙報交流。

(5)通過我們的觀察和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那鐵生鏽是什麼變化?

小結:我們尋找到的證據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鐵和鐵鏽是不同的物質,所以鐵生鏽屬於化學變化。(板書:鐵鐵鏽)

(三)活動二:探索鐵生鏽的原因。

過渡:鐵生鏽好不好?有什麼不好?

(1)學生交流鐵生鏽的危害。

(2)視訊介紹鐵生鏽的危害。

過渡:鐵生鏽危害那麼嚴重,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既然我們想讓鐵不生鏽,那我們就要先研究鐵生鏽的原因。課前同學們都對鐵生鏽的原因進行了猜測,你們猜鐵生鏽與水、酸和空氣有關,你們設計的.實驗合理嗎?下面我們要請其他組的同學來評一評。每個小組都會拿到不是自己組的實驗,請根據評價表上的兩個問題對他們小組的實驗進行評價。(PPT展示問題)

(3)小組圍繞教師的兩個問題互評小組實驗。

(4)彙報交流。(教師用板書引導)

(5)用不同顏色的筆修正完善實驗方案。

(6)小組領材料實驗。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六、板書設計:

鐵生鏽了

鐵鐵鏽

化學變化

問題:鐵為什麼會生鏽呢?

猜想:鐵生鏽與

空氣

國小科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以外有生命嗎》是蘇教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宇宙》中最後一課,也是《科學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部分在蘇教版教材中的最後一課。本課引導學生由近及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去探索“外星生命”,主要是喚起學生對宇宙的好奇心,不是要讓學生探究出什麼結果,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實際上對於外星生命,人們一直都在不斷猜想他們的存在,科學家感興趣,國小生同樣很感興趣,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從各種途徑瞭解了很多這方面的資訊,有的比教師知道的還多,但不少是小報的“道聽途說”,沒有確鑿的證據,甚至很多就是虛假的,因此需要讓學生有依據地推測,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各種資訊,學會甄別。

2、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瞭解人類對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動。

科學探究:能查閱相關資料(藉助網路或書報),根據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推測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能條理清晰地有依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能設計向外形星系介紹地球情況的資訊卡。

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增強學生了解宇宙奧祕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重點難點

重點: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難點:查閱整理資料,製作幻燈片,有根據地介紹自己的觀點

二、說教法

1、教法分析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認為存在有外星人,在加之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使得孩子們更加相信這些事情。那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本課試圖為國小生撩起“外星人”的神祕面紗,激起他們探索其他星球是否有像人一樣的高階智慧生物的慾望,並鼓勵他們大膽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了,投入到探索宇宙奧祕的活動中去。

2、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中準備採用如下的教學思路: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分析各星球的生命跡象——發揮想象,畫一畫心中的外星人——解讀人類名片——拓展延伸,嘗試製作名片。

環節一:教師播放一段有關UFO或者有關外星人的視訊,讓學生觀看,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時引出“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環節二:在研究是否有生命的存在首先要知道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所以教師要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一知識點。然後去分析各個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以讓每一小組選擇一個星球進行研究,因為這裡會用很多的資料,所以我們在課前一定要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星球的資料,教師也應多做些準備,以備不時之需,而且教師準備應該是有結構的材料。研究之後的彙報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介紹,對於不同的意見,聽完後提出質疑。

環節三:探索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的研究是一項長期的研究,而人們對於外星人的猜測和描繪仍然存在,學生對於外星人也是充滿了好奇,在他們充滿想象的頭腦中,肯定對外星人有著無數次的勾勒,所以我們設計讓將心中的外星人畫出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猜想一下,如果他們真的存在的話,他們的生存環境應該是什麼樣?

環節四:如果有外星人的存在,那我們和他們的聯絡的方式就成為了一個難題,教材中出示科學家用太空探測器中攜帶的人類照片和地圖等地球名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並試著解讀這些地球名片,教師可以多蒐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比如:經過特殊處理的“地球之聲”等。通過解讀這些地球名片,讓學生理解地球名片的科學性、必要性。

環節五:教師談話:“地球名片是人類向外星人介紹地球的一種方式,那你們想不想自己製作地球名片來介紹地球或者介紹自己呢?”這樣一來激起學生製作的興趣。

3、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路教室(或準備充足的書報資料)、投影儀

三、說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一)提出問題

1、我這兒有一張神祕的圖片,給大家看看。展示UFO圖片。由它你想到了什麼?

2、真的有外星生命嗎?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對學生所說與爭論不作具體評價)

1、學生觀察,交流。

2、學生交流自己所瞭解的資訊(可能不一致,甚至差別很大,發生爭論)。

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先讓學生說是要了解學生的已知,學生所說的可能有些是“道聽途說”,有可能所說的不一樣還會發生爭論,引入討論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二)討論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1、大家說了這麼多,意見也不一樣,如何推測外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2、一個星球上要存在生命,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3、根據學生的交流擇要板書,小結。

學生小組討論生命存在需要具體的基本條件,全班交流,相互補充。

討論交流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是為下面根據不同星球的環境條件判斷生命存在的可能提供,避免人云亦云,照搬書本結論。

(三)自主查閱資料,研究太陽系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1、外星生命有沒有?下面就請大家先從我們的太陽系入手,藉助於網際網路查詢有關太陽系其他天體的資料,瞭解它們的環境,根據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小組討論,做出推測。

教師巡視,指導。

2、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嗎?依據是什麼?

3、教師點評、小結。

1、學生分小組(4到5人)分別查閱太陽系的其他天體資料(根據學生的知識情況可除了行星、常見衛星外還可包括矮行星、彗星等,要儘量找到最新資料),進行推測,並製作成簡單的幻燈片以備交流。

2、按順序讓學生演示自己的幻燈片,展示查詢的資料,說出推測及依據(火星及月球要聯絡到最新的發現),可相互質疑。

六年級學生已經能比較熟練地上網查閱資料、製作幻燈片了,掌握了更好的工具就要學會應用。要求學生儘量找到最新的資料是讓學生關心科技的最新進展,人類的探索無止境,“盡信書不如無書”,這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

(四)瞭解人類對地外生命的猜測與研究

1、雖然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還沒有找到答案,也沒有人見過真正的外星生命,但人們還是作出了自己的猜測和描繪。比如著名的E.T.

播放一段外星人的影像、圖片資料。

2、你能描繪一下你心目中的外星人模樣嗎?

教師點評(不作否定性評價)。

3、如果需要跟外星人聯絡,該怎麼辦?需要介紹哪些情況?

實際上科學已經做了(展示地球名片),你能看懂多少?

介紹地球名片的含義。

科學家還採用電波、黃金唱片向外傳遞資訊,課後大家可以查閱瞭解一下。

1、觀看“外星人”,並交流自己所瞭解的資訊。

2、描繪想象中的外星人,展示並交流(語言或繪畫)。

學生互評。

3、思考採用的方式、需要介紹的內容,全班交流。

觀察地球名片,交流自己從中獲得的資訊和感悟。

有的學生看過不少關於外星人的科幻片、動畫片,比如E.T.、星際寶貝等,這些形象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都是外國人想象出來的,有人說中國是一個缺乏想象力的國度,所以要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去描繪心目中的外星人,教師重在鼓勵,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五)拓展

如果發現了外星人,請你給他們寫封信介紹我們的情況,別忘了,他們可不懂人類的文字哦!

先考慮介紹哪些內容,採用何種方式,再設計書信。

交流書信。

這是學生想象拓展與延伸。

四、教學反思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看學生能否藉助網際網路或書報查閱資料來推測地球以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二是探索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力,且後一個為重點。查閱資料的技能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要求基本掌握,只是熟練程度有些差距。想象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對於此要求不能過高,主要看學生的思維有沒有真正參與、有沒有創造性

國小科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磁鐵有磁性》一課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磁鐵中的第二課。

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麼物體。首先,學生通過對有結構的數量較多的12種材料進行預測、記錄,實驗、記錄,得出結論,明確認識到磁鐵能夠吸鐵,,從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學生認為磁鐵能夠吸引所有的金屬,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進而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去辨別一些鐵質物體,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幣,分辨出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鐵材料做的,最後讓學生用磁鐵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鐵材料做的。這是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這個探究活動指向的科學概念最明顯的是“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其實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與距離有關係等。

二、學情分析

大多數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都見過或玩過磁鐵,而且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對磁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也可能會對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不能吸引哪些物質存在認識上的模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萬事萬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會對繼續研究磁鐵有很強的興趣。以上這些都是進行本課探究學習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三、設計理念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在“磁鐵有磁性”教學中,設計了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為學生架起的建構科學知識的橋樑,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體會到科學研究就在身邊,樹立生活中處處是科學的意識。

四、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製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麼物質,不能吸引什麼物質。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製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製品的性質。

六、教學難點:知道並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製品。

七、教學策略

教法:本課教學教師主要以活動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學法:本課中學生以參加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通過動腦思考、親手實踐,得出結論的過程來學習本課。

八、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以活動形式,通過營造有趣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認識磁鐵的磁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教學內容符合教學邏輯結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讓他們在親歷活動中感受到身邊的科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發現科學的真諦。

九、教學準備

作為以學生動手探究為主的這節科學課,材料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教師只有精心挑選與準備有結構的材料,才能引導學生,使他們不偏離科學探究的目標,使探究活動有效進行。為了順利完成探究活動,我為每組準備了一塊環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鐵製回形針、鐵釘、鐵夾子、鐵製彈簧、鐵鉤碼、鋁片、銅導線、木片、紙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稱和實驗記錄單。還為實驗準備了1元的鋼幣、一枚5角的梅花圖案的硬幣和一枚鋼芯鍍黃銅的5角荷花的硬幣、兩種型別1角的硬幣、5分的硬幣,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來辨認鐵製品。每人一塊磁鐵是讓學生在找身邊的鐵製物體時用的。紙片、木片、橡膠皮、塑料片、鋁片、布片、回形針、磁鐵,是研究隔物吸

鐵用的。燒杯、回形針、大塊磁鐵是巧取回形針的遊戲用的。

十、教學流程

(一)、趣味匯入

同學們,老師現在做一個小實驗請你們看。你們看到了什麼了現象?能猜出這裡面是什麼嗎?

引出磁鐵,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磁鐵。板書:磁鐵

(二)、新課教學

1、磁鐵能吸引什麼物體?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磁鐵,知道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那你覺得磁鐵到底能吸引什麼物體?不能吸引什麼物體呢?(指名答)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呢?(做實驗)對,做實驗可以獲得確切的證據。

2、認識材料、預測

請開啟1號袋,認識一下我們的實驗材料和記錄單。大螢幕上出現記錄單。老師給每組準備了一塊環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不認識的師說明一下),你們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記錄時能吸的打對號,不能吸的打錯號,好,開始。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3、彙報

4、到底誰猜的對呢?這個實驗怎麼做呢?請同學說一說。

5、在實驗前老師給大家幾點溫馨提示,一起來讀一讀。

大螢幕出示溫馨提示:1.活動中,明確分工,觀察要仔細、認真。

2、對實驗結果和發現做好記錄。

3、鐵釘和鋁片比較鋒利,注意安全。

4、必要時可重複實驗一次。

6、有什麼不明白的.嗎?好,我的小科學家們,實驗可以開始了。

7、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8、學生彙報。大螢幕顯示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2)、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3)、你們的預測和實驗結果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你原來的觀點是否需要修正?

(4) 、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9、科學家們把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大螢幕出示: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把課題板書完整:2、磁鐵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應用

1、我們知道了磁鐵有磁性,那麼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的磁性呢?

(門吸、磁性黑板,磁鐵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幣是我們經常用到的,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6枚,請同學們開啟2號材料袋認一認這些硬幣,這些硬幣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呢?

(1)、請同學們先用觀察的方法來辨別,再用實驗的方法來辨別。

(2)、學生觀察後實驗

(3)、彙報

看來,辨別鐵製物體用磁鐵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們身邊的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呢?

(1)、組長每人發一塊磁鐵,大家找一找吧。

(2)、彙報

(三)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

1、剛才我們用磁鐵直接吸到了鐵的東西,那麼磁鐵隔著一些物體還能吸鐵嗎?

2、開啟3號塑料袋裡的物品試一試。注意記錄是能吸還是不能吸。開始。

3、彙報

4、小結

(大螢幕顯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5、遊戲。巧取回形針

(四)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2、磁鐵有磁性

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

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國小科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工具和機械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本單元認識的最後一種簡單機械。本課是依照“問題――實踐――結論――應用”的思路編寫的。課文分三區域性:1、通過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車上搬運重物的實驗,使同學知道什麼是斜面。2、通過實驗認識斜面的作用,這區域性內容分為兩段:首先認識斜面有省力作用,然後認識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3、指導同學認識斜面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體現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思想。其中“用實驗驗證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運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注意控制變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通過本課教學擬達到以下目標:

科學知識方面: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過程與方法方面: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資料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同學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地科學態度,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要以同學的經驗為起點,重視同學的實踐操作,本節著重於讓同學在體驗中學習。課前我仔細研讀教材,結合實際對分組資料進行了變通,如斜面坡度的大小改用一個紙盒的幾個不同高度的立面來控制,用一釐米寬的紙條來控制塑料板斜面探出區域性的一致性,這樣一來使同學的操作更規範易行。在教學中採用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同學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於培養同學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互動和協助,實現每個同學都得到發展的目標。為了取得合作的實效性,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小組分工明確:實驗前確定了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協調大家的工作,佈置每人實驗操作的順序。這樣大家分工明確,操作時既節省了時間,又能取得較好效果。

(2)成員輪流實驗:操作時,我建議同學每人操作實驗中的一個步驟,這樣依次輪換,做到人人有參與,人人有收穫。

(3)和時記錄:人人有實驗記錄單,既做觀察員又做記錄員,防止同學鬆懈。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先用談話法說運河橋的斜坡引出斜面,再配合教材明確什麼是斜面。教師做明確說明: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斜的平面,並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

(二)探究斜面有什麼作用

1.提問是搬油桶還是藉助斜面滾油桶到車上更省力呢?說斜面能省力光憑感覺還不行,還要用什麼來證明。

2.斜面是否省力要靠比較才幹判斷。問同學怎麼設計證明斜面是否省力的實驗呢?

3.小組討論實驗設計。根據同學的彙報,教師小結:先稱出物體(小車)垂直時的拉力,然後記下物體(小車)在斜面運動時的拉力,再進行比較。教師逐一出示為同學準備的資料,並演示組裝、分發資料和實驗記錄單。實驗要求:

⑴、由小組長分派每人操作一個實驗步驟。

⑵、把小車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均勻上行,在小車運動過程中,觀察測力計的讀數。

⑶、把觀察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⑷、彙報實驗結果:分析你的實驗資料,有什麼發現?

⑸.同學分組討論斜面是否能夠省力。

最後小結: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同學通過上一個實驗發現了同樣的物體省力情況不同。問同學答案。希望同學找到可能是由於有的小組坡度高,有的小組坡度低的原因。

接著讓同學猜測從低處到高處走樓梯和爬梯子的感覺有什麼不同?斜面坡度的`大小影響物體在斜面上的省力情況,怎樣設計實驗來證明?

2、分組設計實驗,並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

1)制定實驗計劃表(教師準備)

2)交流計劃中的要點,並進行相互修改。(坡度的四級梯度要依照先高後低的實驗順序進行,可以把塑料板搭在小車外的紙包裝盒的幾個高低不等的立面上作前三個坡度,最後最小的坡度用塑料板搭一支筆來完成。為保證對比實驗中塑料板搭在斜面以上的區域性也相同,藉助兩釐米寬的紙條使露在斜面以上的區域性和紙條寬相同就行了。)

3)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提醒:每個坡度做3次實驗,取平均值填入實驗記錄單)

四、學以致用

先啟發舉例:通過教師用線在圓珠筆上繞兩種螺旋線讓同學觀察後比較哪種螺絲更容易擰進木板中去,問同學為什麼你會這麼選擇?然後想一想盤山公路為什麼會修成“S”型。再問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

用了斜面。

最後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麼簡單機械?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缺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板書:

7.斜面的作用

斜面可以省力

坡度越大用力越大

坡度越小用力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