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說課稿7.61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園中班英語下冊內容:《My bag我的書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準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七個方面作具體闡述。

一、說教材

教材來源:《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於開拓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我所選的內容《My bag》是幼兒園中班英語教材中的一個單元主題。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My bag》活動中所涉及的英語單詞都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經常看到、接觸得到的,因為孩子的學習離不開文具。而且這些內容在孩子們經驗範圍之內,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孩子們生活中也會有很多機會練習。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到本班幼兒的英語發展水平,我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及對教材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標:

(一)學習與文具有關的單詞:bag (書包) 、book(書)、pencil(鉛筆)。

(二)通過看、聽、說、以及輕鬆、自然、愉快的英語遊戲設計等方式,讓幼兒初步掌握單詞的發音方法,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朗讀單詞。

(三)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體驗活動快樂。

三、說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教材,目標定位,考慮到孩子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通過實物、圖片識別所學單詞。通過多媒體課件、遊戲體驗,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掌握單詞的準確發音方法。

四、說準備

為了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空間準備:讓幼兒圍成半圓形入座;

物質準備:課件、 圖片、書包一個、鉛筆和書。

五、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用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要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一)直觀教學法:利用各種形象圖片、實物,讓孩子直觀形象的去認識單詞。

(二)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幼兒又有好動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適當的遊戲,使幼兒能在快樂的遊戲中輕鬆學習。

(三)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給孩子創設故事教學情境,讓孩子投入的學習英語。

(四)賞識教育法:在活動中我注意鼓勵與表揚幼兒的每一次進步,培養孩子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六、說學法

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設計了以下學法:

(一)視聽法: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及實物展示的方式提供讓幼兒看、聽、說的練習機會,加強直觀印象。

(二)體驗法:為了讓幼兒加深對所學單詞的印象,我採用了遊戲“什麼文具不見了”讓幼兒親自體驗遊戲的快樂,同時讓他們始終包保持濃厚的興趣去認知。

七、說教學過程

其活動流程為: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師幼問好——熱身運動——新內容呈現——遊戲活動——複習鞏固。

(一)師幼問好環節:創始英語環境,用簡單的英語進行對話,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Are you ready?等

(二)熱身運動環節:次環節能使幼兒迅速興奮起來,自然的進入學習新知的情景。因此在熱身運動時我讓幼兒做律動(Finger play)

(三)新課呈現:

1、聽故事,學單詞。

(1)教師出示玩具(小熊)和小朋友打招呼,接著教師講小熊收禮物的故事。激發小朋友的學習慾望。

(2)教師邊講故事邊播放課件,逐一展示圖片和單詞並讓幼兒跟讀。要求幼兒注意發音方法。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朗讀單詞。

2、玩遊戲,記單詞

(1)遊戲一:《什麼文具不見了》

遊戲玩法:老師把書包(bag) 書(book)、鉛筆(pencil)等依次放在桌上,讓小朋友用英語說出文具的英文名稱。

老師快速將其中一個文具藏到身後,問:“什麼東西不見了?”然後小朋友根據不見的文具說出英語單詞,說對的有獎品。(讓更多的幼兒參與遊戲。教師及時表揚和鼓勵表現好的幼兒)。

(2)遊戲二:《光榮榜》

玩法:將全班分成兩組(男孩、女孩分別為一組),教師利用圖片讓下面組員說出圖片的英語單詞。單詞說對多的組員獲勝。

3、單詞鞏固:

教師根據《我愛我的幼兒園》這首歌曲的旋律創編英語歌曲:Bag bag 是書包,book book 是書本。Pencil pencil 是鉛筆,小朋友們要愛惜!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什麼,並讓幼兒在學習生活中靈活運用。

2、組織幼兒和所有老師說再見:Goodbye —teacher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季節特點,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使幼兒體驗動手操作帶來的愉悅。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工活動的興趣,通過幼兒親手設計製作扇子的過程,潛移默化的讓幼兒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我設計了《扇子搖搖》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根據各自的意願和方法裝飾不同的扇面。

2、體驗搖動扇子時的涼快感覺。

【活動準備】

1、每人自帶扇子一把。

2、各種不同形狀的扇面,用來製作扇把的冰糕棍或方便筷人手一根,雙面膠、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教師出示企鵝圖片: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他想給生活在熱帶森林的動物送禮物,讓他們感到涼爽,你們猜他會送什麼呢?(引導幼兒想出各種降溫的方法)噢,原來是扇子啊。

二、認識扇子。

(一)各種各樣的扇子。

師:瞧,企鵝送來這麼多扇子。(帶幼兒欣賞扇子)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搖一搖。

——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看到的扇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你看到的扇子它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

——說說扇子的結構,介紹扇面和扇把。引導幼兒觀察扇把的位置。

——你搖扇子有什麼感覺?我們什麼時候要用到扇子?

(二)做把扇子。

教師出示自制扇子,讓幼兒比較和別的扇子有何不同?

——你想做一把扇子嗎?你想做一把什麼樣的扇子?

——根據幼兒的想法,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步驟,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扇把的貼上位置(對稱,找中心),引導幼兒說說想怎樣裝飾扇面。

——教師提供小棒,每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紙張,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扇子,並適當進行裝飾。

——在製作過程中幼兒可嘗試搖動扇子,驗證扇子的質量,並做區域性調整。

(三)扇子搖搖。

——製作完扇子後,幼兒間相互扇一扇,說說有什麼感覺?

三、教師講評。

——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你喜歡哪把扇子?為什麼?你做的扇子在炎熱的夏天想送給誰?

四、活動結束。

我們一起把這些漂亮的扇子展出去吧。

五、活動延伸。

體育遊戲:《電風扇》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對幼兒年齡特點的分析:本次活動在教師“講述故事開頭”的前提下,引導、鼓勵幼兒圍繞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描述小動物們想辦法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想說、愛說、敢說。

3—4歲的幼兒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迅速的一個階段,他們喜歡把看到的新鮮事說給大家聽,更喜歡與他人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在與他人的對話中思維和語言得到發展。因此本活動通過提供圖片引導、創設情境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講述機會,能夠滿足幼兒的表達願望。但由於小班幼兒的已有經驗不是很豐富,因此本活動“鼓勵幼兒根據圖片線索想象、續編講述故事”是新的挑戰。

(二)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分析,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圖片內容,知道不同的小動物幫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能力目標:能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講述出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嘗試創編角色對話。(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情感目標:體驗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回帽子的快樂,初步感受續編講述故事的愉悅。

為突破重、難點,活動中,我利用了直觀的活動教具,通過觀察小動物的形象特點、情景體驗等形式,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主動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三)活動準備:

為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1.經驗準備:交流小朋友間的互助故事,體驗其中的快樂。

2.教具準備:活動教學掛圖、卡片等。

二、說教法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互動式故事教學法:本次活動中,我創造和諧的互動氛圍,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預測故事的發展,創造性的續編故事,充分尊重幼兒的心理需要,及時發現其思維的閃光點,產生心理共鳴,最終達到相互促進、共同完成故事教學的任務。

2.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藉助教具演示,給幼兒創設一個彷彿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的情景,如“小姑娘的粉色帽子被風吹到了樹枝上,小姑娘多著急啊,怎麼辦呢?”並引導幼兒模仿小動物對小姑娘說一句安慰的話,這種情境創設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幼兒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幫助小姑娘,利於內心情感與言語思維的互動與結合。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經常運用的方法。但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往語言教學過程中的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動物們會怎樣幫助小姑娘拿帽子呢?小動物們會怎樣安慰小姑娘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說學法:

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我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如:“小動物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小姑娘呢”“小動物們會怎樣安慰小姑娘?”等等,這類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在教師為幼兒創造的自由討論的空間裡,幼兒的感覺得到了任意的表達,滿足了幼兒表達情感的願望。

2.體驗學習法:我通過設定情景,讓幼兒體驗“小姑娘帽子被風吹走的著急心情”;體驗“小動物們幫助小姑娘拿到帽子後的快樂心情”,這種切身的情感體驗會比老師的一味說教效果好百倍。

3.遊戲練習法: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創編、模仿小動物的角色語言和動作,在玩遊戲過程中練習對話、豐富詞彙,達到發展幼兒語言的目的。

四、說活動過程

此環節是本次說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我組織這節活動的大體流程是:談話匯入---結合圖片續編故事---情感提升,具體展開來講:

第一個環節“談話匯入”,萌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教師神祕地說)今天我想介紹一位新朋友給你們認識,猜猜會是誰呀?我們一起把她請出來吧!(引導幼兒說:好朋友,快出來吧!)和新朋友打個招呼吧!(出示小姑娘形像)

提問:這個小姑娘長的什麼樣呀?

引導幼兒說:穿著藍色的小花裙,戴著粉色的小禮帽......。

(利用幼兒與小姑娘打招呼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交往的快樂,既激發了幼兒表達自己想法的興趣,又為接下來的續編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續編故事”, 鼓勵幼兒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像,講述出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下帽子的過程,知道不同的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激發幼兒聽故事的慾望。

我設定這樣的提問:小姑娘來到綠草地上和她的動物朋友做遊戲,看都來了哪些動物朋友呀,讓我們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

接著我出示小兔、小猴子、長頸鹿、小鳥,引導幼兒說出:一隻小兔子;一隻小猴子.......兩隻小鳥。(此環節我較好地將幼兒對數次、量詞的感知引入故事活動中,鞏固幼兒對數和量詞的認識。)

2.通過設疑、討論的方法引導幼兒續編故事,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

我首先設定懸念:小姑娘和夥伴們玩的正高興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我們來聽故事吧。

在結合圖片講述故事前部分之後,我設定如下問題:

提問1:發生什麼事情了?小姑娘的心情會怎樣呀?(引導幼兒體會小姑娘著急的心情)

提問2:我們快來想辦法幫小姑娘拿回帽子吧?小動物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小姑娘拿帽子呢?(引導幼兒根據圖片中小動物的特點,講述小動物幫小姑娘取帽子的過程。)

教師小結:小鳥飛到樹上,用嘴巴….,不同的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帽子有不同的辦法。

(為幼兒創設一個彷彿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的情景,能夠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激發幼兒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幫助小姑娘,有利於內心情感與言語思維的互動與結合。)

3.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模仿小動物對小姑娘說一句安慰的話,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我是這樣提問的:真是一群聰明的寶寶,想出了這麼多幫助小姑娘取帽子的好辦法,那你們說一說小動物幫小姑娘取帽子時會怎麼說?會怎樣安慰小姑娘呢?(引導幼兒說一句話,例如:小姑娘,彆著急,我會飛,飛到樹上幫你拿帽子)

(小班幼兒喜歡與他人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對話,此環節既能滿足幼兒想象和說的願望,同時過程中又鼓勵幼兒說完整話,有利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接下來我會這樣小結:小動物們都能安慰和幫助小姑娘,真有愛心。小朋友們幫助小姑娘想辦法拿帽子,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簡短的小結既是對上一環節中幼兒表現的迴應,同時也巧妙滲透了“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4. 教師根據幼兒續編的內容完整地、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同時讓幼兒體會續編講述故事的愉悅。

(在幼兒續編故事的基礎上,教師聲情並茂地完整講述能提升幼兒講述故事的經驗,鼓勵幼兒與教師一起講述,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幼兒體會續編故事的樂趣和成就感)

第三環節情感提升:體驗小動物幫助小姑娘拿回帽子的快樂和小姑娘的感動心情。(此環節大約需要 分鐘)

我先將帽子戴到小姑娘頭上,然後設定這樣的問題:

提問1:在小動物的努力下,粉紅色的小禮帽又回到小姑娘的頭上,現在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她會對幫助她的小動物們說些什麼?(我們和小姑娘一起來謝謝小動物們吧。)

提問2:小動物們的心情又會怎樣呢?它們會說些什麼呀?

教師小結:幫助別人或得到別人的幫助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幫助別人,別人幫助我們要學會感謝。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此環節主要運用了體驗教學法,讓幼兒體驗“小姑娘帽子被風吹走的著急心情”;體驗“小動物們幫助小姑娘拿到帽子後的快樂心情”,使幼兒在續編故事和創編角色對話的過程中情感也得到昇華)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著主題活動“秋葉飄”的深入,小朋友初步瞭解有關秋天的知識,特別是水果,它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它們種類繁多,但是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它們對於水果的顏色還需鞏固學習。在一次小朋友的餐後水果時,我聽見幾個小朋友在討論水果的顏色,有的在說蘋果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綠色的,最後小朋友來問我蘋果到底是什麼顏色的?為了讓小朋友對於蘋果的顏色有個明確的瞭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綱要》中提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二、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初步認識紅黃綠三色,基本掌握塗色方法。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能力的內容,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認識紅黃綠三色,能初步掌握活動中塗色的方法(上下上下或者左右左右)來塗,注重幼兒塗色技能的培養。目標(2)是情感目標,通過幫助蘋果寶寶進而讓幼兒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溫暖,獲得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此次活動的重點、難點分別是:

1、難點:能認識紅黃綠三色,在認識三色的基礎上,能在老師提供的三色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塗色。

2、重點:能均勻塗色,按活動中的方法來學習塗色(上下上下、左右左右)

在活動中通過觀看課件,利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塗色,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服務的,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生活經驗準備和知識準備: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初步認識紅黃綠三色。

2、教具的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和4棵大蘋果樹。

3、學具準備:紅黃綠三色蠟筆,蘋果輪廓圖。

五、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根據活動設計的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採用的教法有:

(1)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匯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情景創設法:利用小鳥和蘋果樹媽媽的一問一答,將幼兒引人到活動中,非常適合小班的年齡特點,極大的調動起幼兒活動的慾望。

(3)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活動中通過利用小鳥幫助蘋果樹媽媽和老師的示範,讓幼兒用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來學習塗色的方法。我把它放在活動最後,主要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老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及對個別幼兒的幫助。

2、說學法

在活動中幼兒的學法主要有:

(1) 討論法:在觀看課件中,小鳥幫助果樹媽媽的環節中,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併發言,有利於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講述能力。

(2) 操作法:這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方法,幼兒通過自我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3) 展示法:通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操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並且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

整個活動在前部分通過觀看多媒體,是老師與幼兒的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活動中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情緒參與活動。

六、教學程式

此次活動從激發幼兒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進行活動。

一、 以欣賞課件引入課題

1、課件:小鳥

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朋友,你們看是誰?(幼兒回答)

2、課件:小鳥落在蘋果樹上,果樹在嘆氣,果樹上的果子沒有顏色。

老師:小鳥飛來了,它停在一棵果樹上,它聽到果樹的嘆息聲,就問果樹媽媽:你為什麼嘆氣?

3、課件:果樹媽媽說“今天我的蘋果寶寶要去參加舞會,可是它們沒有漂亮的衣服穿,怎麼辦?那你準備給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幼兒回答)

評析(以課件的形式出現,使孩子們視線集中到畫面上,通過創設情景教學法,調動幼兒學習興趣,並且根據畫面中的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幼兒帶著好奇去觀察、思考,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也為下面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 通過觀看課件學習塗色方法。

1、課件:小鳥說“我有一種魔力,我來幫幫你”

老師提問:小鳥有什麼魔力?(幼兒猜測)

2、課件:小鳥說我有一支神奇的蠟筆,用蠟筆在果子上跳舞,果子寶寶就會有漂亮的衣服,邊跳邊說:我上下上下跳,果子寶寶變紅色,穿上紅色的衣服;我還會左右左右跳,果子寶寶變綠色,穿上綠色的衣服。

老師:(1)小鳥是怎麼樣幫助果樹媽媽?(幼兒回答)

(2)小鳥是怎麼跳舞的?(幼兒回答:上下上下、左右左右)

評析(老師採用直觀演示法、情景創設法,幼兒通過看課件和老師的提問讓幼兒對塗色有了初步的瞭解)

3、老師:那我們小朋友也來跳跳看,我上下上下跳果子寶寶變漂亮,我左右左右跳果子寶寶變漂亮(幼兒跟老師進行徒手練習,並跟老師念兒歌)

評析(這環節用果子寶寶跳舞的方式,讓幼兒學習塗色的方法,一方面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能讓幼兒更形象、更容易地掌握塗色的方法。)

4、老師:哎呀,小鳥跳累了,要休息一會,那還有那麼多的果子沒有漂亮的衣服穿怎麼辦,讓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吧。

評析(此環節以讓小朋友幫助小鳥給蘋果寶寶穿漂亮衣服,能讓孩子們更樂意地參與活動,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也能進行一次互相幫助的情感培養。)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老師示範後交代要求

老師:我們學小鳥一樣,拿上一支蠟筆在果子上,我上下上下跳舞,果子寶寶就穿上新衣服。(老師邊念邊示範,幼兒再次徒手練習)

老師:小鳥還會怎麼跳舞?(左右左右跳)對了,還可以左右左右跳舞,果子寶寶就穿上新衣服。

評析(老師通過講解示範法,讓小朋友掌握正確的的塗色技能和方法,利用兒歌讓小朋友在有聲有色中學習了技能,孩子們朗讀有聲,技能練習形象生動,逐步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老師:小朋友選擇水果輪廓圖,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為蠟筆寶寶穿新衣,注意顏色要均勻,畫面整潔,這樣水果寶寶的衣服才漂亮。(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評析(幼兒通過操作法,進行自由選擇顏色進行塗色,體現了尊重幼兒的情感,同時老師利用觀察指導法,讓每個幼兒特別是能力較差的幼兒也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同時老師也能很快明確幼兒掌握的不同程度。)

三、展示作品

1、老師:請先塗好的小朋友送到果樹媽媽這邊來,給果樹媽媽看看果子寶寶衣服漂亮嗎?(老師把小朋友塗好的水果貼在準備好的果樹上)

評析(這一環節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我們要不斷培養幼兒的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作品,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同時通過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操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並且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

2、課件:果樹媽媽高興的表情說:“謝謝小朋友的幫忙,我的寶寶的衣服真漂亮,我們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老師:小朋友真能幹,幫助了果樹媽媽,它邀請我們一起去參見舞會,讓我們一起和果樹媽媽、果子寶寶跳舞吧(幼兒圍在果樹旁跳)

3、課件:果樹媽媽、寶寶一起隨音樂跳舞。

評析(通過和蘋果樹媽媽、蘋果寶寶一起跳舞讓小朋友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

教學反思

1、從選材來看:本次活動題材來源生活,符合小班年齡特點,通過幫助果樹媽媽為情節貫穿始終,將繪畫技能自然融入遊戲中,使幼兒學的輕鬆、開心。

2、從幼兒表現來看: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觀察力、欣賞美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體驗到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幸福的。

3、不足之處:在給果子寶寶塗色時,小部分幼兒沒有很好的按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來塗,而是在果子上隨意的塗,小朋友集中注意完成作品的習慣有待於加強。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綱要》中提出社會領域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或現象感興趣,並能利用多種形式積極探索。“我長大了”讓幼兒從自身的變化來進行觀察認知,體味長大的快樂。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初步萌芽,聚合能力、發散思維、評價能力都較弱。根據《綱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為依據,將本次活動目標設為以下:

說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自己在身體、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意義。

2、能力目標:能積極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情感目標:激發期盼長大願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說重難點: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目標1為重點,目標3為難點。

說準備:

1、環境上的創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說話”因此,在主題牆的創設中,佈置一些幼兒小時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時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參加一些活動的照片,幫助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和積累。

2、物質準備

(1)、發揮家長資源,準備孩子小時候的衣物、鞋襪等。

(2)、PPT,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更直觀形象地感知長大的過程。

(3)、操作材料

說教法:

1、遊戲激趣法。遊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因此在活動中,通過“猜猜他是誰”讓孩子樂學、願學。

2、直觀演示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採用PPT進行直觀演示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將一個動態的成長過程以簡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來。

3、操作法。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讓幼兒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時候的衣服,在親手體驗中感悟自己身體上的長大,在操作中進行排序等,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新知。

4、談話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認知水平和經驗水平的限制,對於事物的認知所獲得的經驗往往零散的,通過師幼交流、幼幼交流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也便於老師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學習。

說學法:

1、觀察學習法。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自己、觀察別人,促進知識的內化。

2、分享式學習法。談話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分享學習的過程。

3、多感官司學習法。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物件。”在活動中,幼兒看看、穿穿、說說、做做,更能激發幼兒對長大的期盼。

說活動過程:

在本節活動中,遵循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則,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以遊戲激趣——直觀感知——交流討論——操作實踐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

一、遊戲激趣“猜猜我是誰”。

用照片匯入,他是我們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開始請幼兒辨別較容易的,再辨別變化較大的,請幼兒將照片與真人進行對比觀察。

小結:我們現在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通過照片和真人的對比,引出“長大”一詞,給幼兒以直觀、可感的視覺感受。

二、直觀感知自身的長大。

1、感知身體上的長大。

出示幼兒小時候的衣服、鞋襪等,進行操作練習。

讓幼兒將自己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東西,在一起操作、觀察、交流。

教師小結:請一幼兒示範穿小時候的衣服,給大家展示。身體長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長大。

播放一段幼兒小時候和長大後的錄影,進行對比觀察,讓幼兒感知自己學會了更多的本領。

3、教師進行總結,以一位幼兒從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言配背景音樂,講述幼兒的成長過程,讓幼兒在視聽結合中,感受長大的快樂,體味生命的奇妙,運用情感上的煊染,調動孩子的激情,為孩子在下面的活動中萌發說一說的願望。

三、交流討論: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想幹什麼?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建構表達的框架,讓幼兒抓住表述的要點,進行交流講述,老師要適時進行間接指導和個別指導,發揮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幫助幼兒用完整語言,清楚表述。

四、集體操作活動,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原則,進行分組操作活動。

1、小寶寶排排隊 將一位幼兒不同時期典型照片進行排序。

2、我需要的東西 將不同實物圖片發別貼上在嬰兒和中班幼兒的旁邊。

分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說說做做中,進一步感知長大,同時分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發展提高。

五、音樂活動“你別說我小”中,進行表演,結束活動。

在動靜結合的原則下,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長大的自豪。《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表演讓幼兒從情感上悅納自我,享受成長的快樂。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活動中的材料,讓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去畫一畫長大後的自己,給成長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間相互交流長大過程中的快樂瞬間。

《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被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所以在區域活動中,也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平臺。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秋天已經到了,小樹葉也由綠變黃,一個個好象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日裡翩翩起舞,一陣秋風吹來,小樹葉告別了大樹媽媽的懷抱。這是秋天最普通的現象,並結合我班的主題活動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這節音樂唱歌活動——樹葉,更深刻得讓幼兒體會到秋天的氣氛和特點。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良好的唱歌習慣和音樂表演能力。

2目標定位:

目標是整個活動的起點和歸宿,起著嚮導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立了成就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

學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3活動的準備: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難點是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二說教法

引題法:為了讓幼兒儘快的把思路集中在活動上,所以必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來拉回幼兒的思維,因此用了適宜的引題話題:秋天落葉的美景。幼兒基本能接受。

教師範唱範念法:要把一首新的詩歌或歌曲傳授給幼兒就免不了教師要進行範念或範唱,這樣能直觀的讓幼兒感受到詩歌或歌曲的美妙之處,激發幼兒想念,想唱的慾望。同時教師親切的語言又能增加師幼的感情,這也突出了師生互動。

音樂欣賞法:音樂唱歌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一首歌曲,音樂欣賞法不僅能讓幼兒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歌曲的美妙之處,又能陶冶幼兒的音樂情操,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情景表演法:不僅在活動中起到了動的一面,又能鍛鍊幼兒的膽量。幼兒在表演中更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表演法在另一方面也更加全面的詮釋了歌曲的內容,幼兒在邊跳邊唱的氣氛中能身心愉悅。

遊戲法:在音樂活動中用遊戲來做一個小插曲,對幼兒來說也是非常感興趣的環節,幼兒能在自己較熟悉的旋律中進行遊戲活動,更能提高幼兒遊戲得積極性。

三說學法

傾聽法:幼兒在活動中要多次聽教師說,這就需要幼兒在活動中有良好的傾聽能力,然後來正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教師範唱時幼兒能仔細傾聽就能對幼兒學唱歌曲有非常大大幫助。

欣賞法:音樂活動就需要

幼兒能非常好的欣賞音樂,這樣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時又能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感受到音樂活動帶給他們的樂趣。

體驗法:幼兒在唱歌活動中需要自己唱出來,這就是讓幼兒自己體驗歌詞和旋律。在幼兒不斷的體驗中從而學會新的歌曲。

參與遊戲法:活動中幼兒把自己當作樹葉來進行樹的概念練習,這也對本活動進行了簡單的延伸,幼兒在音樂中同時來進行數學的概念練習,心裡比較愉悅。

四活動流程

一引題:

小朋友,秋天到了,風呼呼得吹著,馬路兩旁的樹會怎麼樣呢?

老師發現秋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都飄落下來了,看著這麼漂亮的景色,我呀做了一首詩,今天請小朋友也來學學,念念,好嗎?

二以詩歌的形式學念兒歌。出示圖片,教師範念。

1提問: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

2教師範念邊做動作,幼兒跟念。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四教師範唱,幼兒學唱歌曲。

五遊戲:樹葉。鞏固幼兒對數的概念。

五活動效果分析:

做為老師的角度,這次用音樂活動的教案來上課也是一個新的嘗試,在音樂課這一快對本人來說掌握的知識是比較缺乏,也需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提高音樂課的質量,從而達到較好的水平;

本次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唱歌慾望還是挺強的,不過由於部分教法的不當,最後幼兒的掌握程度也不是非常好。活動的氣氛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更活躍些,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思考下來完成歌曲的舞蹈動作,而不應該由教師包辦完成,這樣不利於幼兒的大腦發展,抑制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的種難點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須在下次活動中努力嘗試改變。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透過觀察發現,很多幼兒對食物的觀察不夠專心和仔細,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透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並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綱要》中提出:“教育資料的選取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必須的挑戰性;既要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根據《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指紋”作為幼兒科學教育資料,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帶給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動過程中合理定位重點與難點,運用直觀操作、總結歸納等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教學目標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資料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潛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及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潛力、發展水平與潛在潛力的差異我確立了認知、潛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如下:認知目標: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及作用;潛力目標:透過觀察進行比較各種指紋,並能說出不同;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用心性,體驗發現的快樂,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和難點(一)重點:瞭解指紋的特徵。(二)難點:透過觀察說出指紋的不同,並明白指紋的用處。為了解決重點和難點,在活動中,我在為幼兒帶給了直觀的教具和學具的同時還為他們創設了簡單、快樂的環境,這些都有利於教學重點的完成以及難點的突破。

四、教法和學法(一)教法根據目標及幼兒的實際狀況,我採用了以下教法:直觀操作法:在活動的開始透過一幅指紋畫來引入課題,給幼兒以指紋上的直觀認識;同時為幼兒帶給印泥和紙,讓幼兒自己來操作,這樣就會更加形象;在活動最後給幼兒出示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這樣也但是給幼兒直觀上的認識。總結歸納法:在“觀察指紋”這一活動環節,我將此過程分為了三個步驟,在每一次比較後教師都做出了明確的總結,這樣能夠使幼兒對指紋的特徵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環境創設法:我以幼兒創作指紋畫作為活動的結束部分,並引導幼兒將作品張貼在“指紋畫展”的畫廊裡,“指紋畫展”的創設會使幼兒更加有創作的慾望。(二)學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學法:觀察法:整個活動一向都是幼兒在透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的。統計法:在認識指紋特徵時,我讓幼兒記錄、統計自己的指紋型別,以此來更好的鞏固。

五、教學準備(一)

空間準備: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圍桌而坐。教師操作檯佈置於前方。佈置的“指紋畫展”的畫廊。(二)物品準備:1、指紋印畫一幅;2、印泥和白紙若干;3、放大鏡(每個幼兒一個);4、雙胞胎指紋圖;5、實物投影儀一臺;6、玻璃杯、筆、電話等物;7、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8、破案小故事。六、教學過程(一)出示指紋印畫,引起幼兒對指紋的興趣。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啊?你明白這是用什麼來畫的嗎?(手指印的)真搞笑,手指也能畫出這麼好看的圖畫,我們也來印一個手指印好嗎?(讓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並給幼兒發放大鏡)分析:透過一幅漂亮的指紋畫來引出了這天的課題,同時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探索的慾望。(二)認識指紋,觀察指紋。1、認識指紋。師:請你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有紋理,有線條,像一個一個的'圈……)師: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那你明白它是什麼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指紋”。2、引導幼兒觀察指紋(1)比較自己和同伴的指紋有何不同;師: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紋和自己的一樣嗎?總結:同伴的指紋和我們的是不一樣的。(2)比較自己和父母的指紋是不是相同;師:(讓幼兒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紋圖,並和自己的進行比較)小夥伴的指紋原先和我們自己的是不一樣的,我們和爸爸媽媽長得很像,他們的指紋和我們的一樣嗎?總結:爸爸媽媽的指紋和我們的也不一樣。(3)比較雙胞胎的指紋是否一樣;師:(拿出雙胞胎的指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們都明白雙胞胎長得個性像,基本一模一樣,那麼他(她)們的指紋是不是一樣呢?總結:雙胞胎的指紋也是不一樣的。(4)教師小結: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每個人的特徵之一。分析:在“認識指紋,觀察指紋”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分層比較的方法,首先從身邊的小朋友開始做比較,之後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繼而還有一個比較吸引人注意力的“雙胞胎”身上,因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雙胞胎,所以我在活動之前先準備好了雙胞胎指紋的圖片。透過幾個層次的比較與觀察,這樣能夠使幼兒更加形象地認識指紋的“異樣性”。(三)觀察指紋的型別1、將幾個幼兒的指紋印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的型別。2、找出兩種常見指紋型別,分別給它們起名字。(鬥型,由許多同心圓構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渦;箕型,紋線像簸箕似的,有一邊是開口的)3、師:趕快用放大鏡找找看,你有幾個手指頭是鬥型的,有幾個手指頭是箕型的?(各人統計自己各類指紋的數量,鞏固認識指紋的型別)。分析:在此環節中,透過食物投影儀,能夠使幼兒對指紋認識得更清楚、直觀。最後讓幼兒自己統計記錄自己的指紋,這是一個很好的鞏固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糾正,幫忙幼兒正確認識、區分指紋的型別。(四)瞭解指紋的作用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控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麼發現。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這一點對哪方面有幫忙?(警察叔叔能夠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紋作為證據抓住罪犯。)講述簡短破案小故事。2、指紋除了對破案有幫忙,還有什麼用處?老師出示圖片--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為幼兒講解,開闊幼兒眼界。(1)指紋考勤機(2)光學指紋鼠(3)指紋保險箱(4)指紋鎖分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講述一個簡短破案小故事,這樣不僅僅何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對於“指紋破案”這一作用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五)結束部分:師: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僅能夠幫忙警察叔叔破案,還有那些高科技的產品為我們服務,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保險。不僅僅如此,剛才我們還看到用指紋添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裡。伴著音樂聲,幼兒愉快地創作,結束本次活動。分析:以指紋畫創作作為活動的結束部分,不僅僅能夠讓幼兒得到一個休息,而且在創作的過程中將科學與美術活動相融合,在激發幼兒創造力的同時,也能夠使得幼兒對指紋的形狀、特徵再一次進行鞏固。七、活動延伸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幼兒本身的探索慾望,我將本次活動的眼神設計為--“讓幼兒回去和家長一齊查資料:小動物們有指紋嗎?它們的指紋一樣嗎?”這樣不僅僅但是給幼兒繼續探索的契機,也能夠使幼兒更好的與父母進行互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火車嗚嗚叫》是一首節奏非常鮮明的歌曲,中速,勻速每個音都有配一個字,整首歌曲有4句,以8分音符為主,每句都是相同的節奏╳╳╳╳一音一字的格式幼兒在演唱中就感受到了八分音符在42拍中的旋律節奏。我班幼兒已經學過2拍子和4拍子的節奏型,所以要他們來給曲子完整打拍是很容易的。但要兩種節奏結合起來以雙聲部的方式來打拍就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將曲子同時用4分音符和8分音符來表示,不同的節奏型可以讓曲子表達的更豐滿、厚實有立體感,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同的節奏有不同的聲音效果,激發了幼兒學習打擊樂的興趣。小朋友在春遊活動中已看到過火車的外貌,聆聽過開動的聲音,這個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表達火車形象的自由舞臺。

二、活動目標: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而集體的打擊樂活動中對幼兒的傾聽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不僅要有專制的注意力,還要有與他人協調配合的能力針對這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複習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4、8分音符來同時表達歌曲旋律節奏,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

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

三、活動準備:1、曲子的節奏譜電腦課件一個。2、已學會唱《火車嗚嗚叫》的歌曲。3、錄音機一個。4、圓舞板每人一件。

四、教學方法:本次活動以乘火車的遊戲形式貫穿整個活動環節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利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將無形的音樂,用有形的動畫來表現,有利於幼兒對節奏的理解。運用單句引導,整曲練習的方法,讓幼兒由易到難掌握整首曲子的節拍。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有五個步驟1、聽音遊戲。2、複習歌曲。3、語言節奏遊戲。4、觀察節奏譜,學習用兩種節奏同時打拍。5、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

下面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內容和要求:

聽音遊戲《去森林玩》整首曲子有六個樂句分高、中、低三個音區,要求幼兒在不同的音區做不同的動作。如:在低音區做彎腰動作,中音區:向前平衡地開火車,高音區:抬頭抬手往上爬。整個練習提高了幼兒聽音的能力,同時發展了動作表現的能力。

複習歌曲《火車嗚嗚叫》。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乘火車到祖國各地去玩一玩呀,請你唱一唱《火車嗚嗚叫》,唱的時候注意火車聲要有遠到近,聲音從輕到響,速度稍快些。教師示範一遍,幼兒演唱數遍。在演唱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歌曲的節奏。

三、單句練習4分音符和8分音符的合奏效果。在這裡主要練習四小節:╳╳┃╳╳╳╳┃

的節奏。出示課件動畫,有上下兩個畫面,上面是2拍子的煙囪冒煙的情景,一拍冒出一團

煙霧。下面是車輪滾動的畫面每半拍車輪就由原來的黑色變為紅色。兩種畫面都能分別隱藏。

在這兩種節奏中4分音符的拍打是難點,因為他不是一詞一拍的。而按照幼兒平時的打拍慣

常會把2拍子處理成╳0╳0的形式。因此我隱藏了8分音符的畫面,不從視覺上去

干擾他們,集中注意力練習╳╳┃的節奏型。為了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了乘火

車旅遊的遊戲。“小朋友,我們坐著火車出發羅,火車漫漫啟

動了,準備好了嗎?請你跟著

火車的車輪聲用╳╳┃╳╳┃╳╳┃╳╳┃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教師出示表示傷害內的東方明珠塔。並用拍手的方式示範一遍要求原來的空拍也要用手拍打出聲音來。教師用1、2給出語言速度,讓幼兒有個心理節湊,有利於整齊的打拍。幼兒練習數遍。

2、隱藏上面的畫面,出示8分音符的畫面,幼兒用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雖然一詞一拍但同樣的音樂換了8分音符後打拍的速度就快了,所以要提醒幼兒在拍手的過程中幅度要小些否則來不及。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節奏型有不同的表達效果。

3、兩種節奏一起打,同時出示兩種節奏譜,先請女小朋友打4分音符的節奏,男小朋友打8分音符的節奏,要求一邊念詞一邊打拍,用有聲的語言和畫面的變化做有形的指揮柺杖能讓幼兒將兩種節奏磨合的更整齊。以同樣的形式進行交換,在幼兒掌握一定方法和規律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如:將上海替換成北極等,一方面讓幼兒覺得有了新意,另一方面通過多次的練習能將雙節奏的配合磨合的更加協調整齊為整首曲子的演奏打下基礎。

幼兒園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

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

3)鼓勵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瞭解水果的名稱。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絡,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並組織玩《找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通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裡果核的祕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裡發現水果沉浮的祕密並進行記錄。

5、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通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6、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祕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裡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遊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裡面的祕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裡,通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裡的祕密。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祕、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二、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三、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嚐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此環節主要落實目標3

四、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此環節落實目標2

五、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10

幼兒園區域活動:我的玩具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自主玩玩具,有參與遊戲的願望。

2、幼兒能夠將玩具進行簡單的分類,初步學習與同伴進行分享。

3、幼兒能夠說出玩具的特徵及玩法,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品質。

活動名稱:我的玩具

活動目標:

1、能用比較清楚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玩具以及演示玩的方法。

2、 感受在集體面前講話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的玩具

活動過程:

1、實物激趣:

教師拿出一隻可愛的米老鼠:

——“知道它叫什麼名字麼?”

教師示範講述:

——“我帶來一隻長毛絨玩具,它叫米老鼠。”

幼兒模仿學習老師的表述方式。

2、學習交流:

教師鼓勵幼兒嘗試用“我帶來一隻**玩具,它叫**,可以**玩”的句型介紹自己的玩具:

——“誰願意來介紹自己的玩具。”

幼兒自由結伴,相互交流,教師深入幼兒傾聽他們的交流。

3、互換玩具:

教師鼓勵幼兒相互交換玩玩具:

——“你們都帶來了玩具,誰願意和好朋友交換玩?”

幼兒與同伴交換玩具。

教師巡迴觀察,提醒幼兒愛護他人的玩具。

建議與提示:

1、如果幼兒自帶玩具不夠的話,教師可用班級的玩具來補充。

2、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中心”的狀態,所以,這類活動適宜在自願地的狀態下的小範圍進行。

3、如果有幼兒不願意與同伴交換玩具,教師不要對此做強制的規定,允許幼兒獨自玩,或者只介紹不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