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1.28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下午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拉薩謠》,這是一堂歌曲教學課。今天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闡述。(寫課題)

教學內容與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 《拉薩謠》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藏族風格的歌曲,全曲共四段。歌曲旋律明快,歌詞上口。本課是開學後的第一課,它既對以前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又對新的學期提出了新的有難度的要求。而本單元又是開篇單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分析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五年級的學生。一方面,這一階段的孩子對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掌握仍處於初級水平,需要老師循序漸進,幫助他們積累音樂經驗。另一方面,他們對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給予正確引導的關鍵時期。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分析學生的時間情況,他們正處於生理、心理快速發育期。根據其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一下三點:

1、能力目標 通過聆聽、模仿、聽辨等方法,使學生能自信、準確地演唱歌曲,並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來,瞭解我國的民族音樂。

2、知識目標 通過對比、探究等方法,培養學生聽辨、分析歌曲的能力,並逐步提高學生的表現歌曲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和體驗音樂,讓學生了解和喜愛藏族歌曲,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和體驗藏族歌曲的特點,並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藏族歌曲襯詞的掌握,歌曲樂段的劃分及區別是難點。

教學方法

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綜合教學需要,本節課運用提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示範演奏法、對比法和討論法等,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在學法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引導學生感知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內容,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情趣鋪墊 匯入新課

一堂課的開場很重要,好的匯入就像唱戲時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就先叫坐兒,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所以一上課,我就用創設情境法進行匯入,先從學生感興趣的“旅遊”話題匯入、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到西藏去旅遊,不過要答對問題才能坐上去西藏的火車哦。我再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課前蒐集到的與西藏相關的知識;當學生答對了所有的問題後,播放孩

子們喜歡的具有藏族風格的歌曲《坐上火車去拉薩》,歌曲一下子就把學生們帶到了神祕而古老的拉薩。這樣,使孩子們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主動地、快樂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 層層深入 合作學習 ——這也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音樂離不開節奏,節奏就是骨架。所以,這個環節我選用了節奏作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活動。學生會根據我節奏卡片上的歌曲襯詞按照規定的節奏讀出來,而且是邊聽邊讀。一組是:拉—薩—, 拉呀 拉哩 薩—;另一組:呀 拉 嗦 嘞,拉呀 拉哩 薩—。通過對這些不同節奏的反覆練習,使學生們能熟練的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及歌曲的襯詞。 新課標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所以在節奏練習的過程中,我將採用引導示範法進行教學。我會有層次、有梯度地對學生進行滲透和引領,如:由指名——小組——全體;由慢速——快速;由單一節奏——變換節奏等等,讓學生的學習呈現出螺旋上升的.學習狀態,從而突破教學中節奏這一難點。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本環節,我突出了“聽”為先導的學科特點。在前面已經初步聽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復聽,但不是枯燥、乏味的反覆聽,而是將聽貫穿於模仿、體驗、探究等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邊聽邊對比感受、聽辨歌曲不同的旋律。而後讓學生獨立劃分樂段,我會採用對比法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讓學生對比聽四個樂段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由於樂段不同的地方已作為節奏練習過,所以學生很快地劃分出四個樂段)另一方面,我還將採用遊戲法,通過師生互動——旋律接龍的形式來試唱曲譜。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為準確演唱歌曲及初步瞭解藏族歌曲的旋律特點奠定了基礎。 在做了這麼多的設計之後,學唱歌詞也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第三環節 創作表演 昇華情感

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深刻印象, 在同學們的視覺和聽覺獲得極大享受時,我將引領學生們一起學習有關藏族的舞蹈動作,並在其中提煉出四個經典的動作,邊聽音樂我邊領跳四個藏族舞蹈動作。然後提供給學生們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利用剛學的舞蹈動作分組編創,讓孩子們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充分的表現出來。並評出最佳團隊獎,頒發獎品。

板書設計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它使學生通過視覺獲得知識資訊。這節課我的板書非常簡潔,就是附點四分音符,它的節奏較難掌握,我寫上“知了”一詞,學生通過模仿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節奏,這樣的板書突出了教學的難點,學生容易記憶。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嘗試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及多媒體教學等手段,讓學生在反覆聆聽過程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歌曲,力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理解在設計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敬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評委老師!

第二環節:發聲練習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如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直觀形象進行教學,使學生最終達到情意的表現,在發聲練習中,我採用了《我學小動物叫》的練習曲,教師唱前半句,小朋友唱後半句,要求聲音乾脆。例如:

1 2 3 4 | 5 - | 5 3| 1- :||

老師:小貓 怎樣 叫 (學生)喵 喵 喵

小鴨 怎樣 叫 嘎 嘎 嘎

這樣練習,不用過多的理論講解,學生就會把小貓、小雞、小鴨??各種聲音來表現得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第三個環節:節奏遊戲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音樂遊戲的方式進行節奏教學,因為遊戲對每一個兒童都有極大的吸引力。如:這是本節課的節奏練習 ①X X? ② X X X ③ X? X ④X 0X

(多媒體出示瓜園圖畫)冬瓜、南瓜的上面都放了一些節奏,哪個小組回答的正確,老師就獎給他小紅花。教師一一將冬瓜、南瓜上的節奏翻過來,教師先演示,全班打一遍,再指名小組打,打得對的小組同學獎勵小紅花,打不對的同學也給予鼓勵,並請別的同學幫助。 第四環節:學唱新歌

在教學本歌曲時,我用聽唱法教唱歌曲。

1、初聽歌曲,瞭解歌曲的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

播放歌曲《冬瓜和南瓜》,學生初聽歌曲後,對歌曲只是個初步的瞭解,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內容,讓學生走進歌曲,為更好學習歌曲打下基礎。老師問:豐收時農民的心情怎樣,那這首歌的情緒是:

2、唱一唱旋律,教師彈奏歌曲的旋律,學生跟唱,跟唱時要求加上柯達伊手勢。(柯達伊手勢是藉助七種不同的手勢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音階唱名,在視覺空間上把音的高低關係具體表現出來,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音高概念。這種教學方法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音高化成有實際高度的“音階手勢”,並讓學生在具體視唱曲中,把旋律線化成手掌的實際位置高低。)

3、讀一讀歌詞,通過歌曲的節奏型朗讀歌詞,如邊拍手邊念 圓圓的橘,圓圓的橘----讓學生輕鬆掌握歌曲中的難點節奏:X X?和X X X

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4、引導學生體驗歌曲的情緒,利用多媒體再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5、唱歌詞,教師示範,引導學生有表情的歌唱。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裡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從教材內容分析,該文寫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一事,憤怒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蹟圓明園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表現出對東方藝術、對亞洲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氛圍中併為作者的強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課是該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以戰爭為主題,學習這一單元,可以瞭解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惡醜的兩個極端。本課則是憤怒譴責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學習這篇課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進而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改理念,結合本文的特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與過程目標:比較閱讀,體味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情感態度目標: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培養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難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鑑於以上分析我確立教學重點為: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瞭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難點:辨別本文中讚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二、教學設想與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處理)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點、難點。本文立場鮮明,“讚美圓明園”“譴責侵略者”兩大板塊內容互相獨立,共同支撐著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學習這篇文章,不必拘泥於“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閱讀模式,可以將文章自然切分為兩個獨立整體比較鑑賞,在比較中感受侵略戰爭的罪惡,探究雨果的遠見卓識。在形成鮮明的感受之後,再進行深層反思,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絡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這節課我將採用質疑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其中以誦讀、討論為重。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將貫穿課堂始終,再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體味語言特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個性化閱讀的同時,告訴學生如何從集體中汲取智慧。

五、教學程式設計:

(一)匯入新課:我準備這樣匯入: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於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戶人家中的僕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後,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於是,他發憤圖強,終於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於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僕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講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設計這一匯入 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又形象地講出了課文地有關內容,為這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文中對比鮮明、精彩的語句細細體會。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準備設計以下問題:1、雨果怎樣讚美圓明園?語言有什麼特點?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麼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雨果是這樣讚美圓明園的: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語言上充滿感情,語句凝練優美,富有感染力。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譴責態度。用了反語這種修辭手法: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讚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穫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讀者初讀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對作者評價圓明園的真切的認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強烈譴責侵略行為的痛快淋漓。本環節的設計就是抓住學生的這第一“感點”,感情朗讀,直接進入文字,形成對比鮮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三)中國是被掠奪的,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在強盜統治的國度裡,發表自己的言論,沒有一點奴顏媚骨,仗義執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氣的。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能不能引導學生想到這一點,收穫大不一樣。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以下問題:1、同學們,如果說,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學生可能回答,我會原諒他的,再給他一次機會等類似的內容。)2、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表現了他什麼樣情感和性格特徵?學生四人 一小組討論、交流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然後由四人一小組的小組長派代表回答問題。爭取做到人人蔘與。師生共同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點。之後教師作歸納小結。人類的立場上,(這裡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他有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他認為“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這一環節中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資訊,在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四)拓展延伸:當年雨果以一個藝術家對人類文化的珍視,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責,歷史的煙雲已消散,我們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應該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我準備補充擴讀材料《哭泣的圓明園》。這篇擴讀材料,寫出瞭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前、廢墟上,歡笑嬉鬧的人群,作者發出“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的吶喊。

(五)佈置作業 :1、學習了本文後,同學們不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語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內心世界,請你也用書信的形式,給他寫一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後的感想。提示:(1)你如何評價雨果的觀點?他的胸懷和品格對你有何啟發?(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你是怎樣看待的?

(3)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一個多世紀來中國有了什麼進步?

2、結合擴讀材料《哭泣的圓明園》,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學生在以上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作業 第一題的設計,與雨果對話,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昇華思想感情。第二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清醒地認識歷史,增強歷史責任感。

說課稿 篇3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節《軸對稱圖形》。

教材分析

《軸對稱圖形》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徵、初步形成了空間觀念的基礎上教學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特性的許多事物,也為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認識,為此教材在編寫時十分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建立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兩個概念,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並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和創造生活中的美。為了更好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對教材適當調整,以貼米奇的耳朵遊戲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關素材開展數學活動。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一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通過觀考、實踐、發現,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培養審美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教學的本身轉化到了更加專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讓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學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準確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準確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及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尺子,米奇頭像,軸對稱圖形圖片和常見幾何圖形。

學具準備:剪刀,尺子,已學的各種平面圖形紙片一份。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實現的恰當性論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生能根據文字、圖片、視訊等資料的描述及在實地進行考察,感受身邊正發生著的變化。

②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網路和實地探究我們身邊事物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分析比較和實踐考察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追尋海寧皮衣等身邊事物的歷史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歷史的存在,以歷史的觀點理解身邊的一切,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傳承文明的精神。

為了保證目標實現的恰當性:我們努力做到一個避免、兩個結合。

1、我們在任務佈置上——避免貪多求全我們在任務的佈置時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精’字上多做文章,充分考慮時間因素,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而新課程要求採取範例式敘述方式,儘量貼進學生生活實際,本節課只以探究海寧中國皮革城的皮衣為主的一個任務就是基於這些考慮設計。

2、在教學方法上追求兩個結合教法上教學課堂和空中課堂相結合;學法上自主學習和實踐考察相結合。

二、網路適用性論證——三個考慮。

1、考慮教材適用性 《身邊的故事》適用網路,因為:

①七年級的《社會與歷史》是從我們生活的歷史和環境,抓住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來構畫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進而讓學生了解社會是怎樣的,本單元是從歷史的維度展開,而本節課是從學生身邊的故事來反映歷史,以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事例為案例,如家庭、衣食住行等,我們選擇海寧皮衣這一學生所熟悉而感興趣的案例。“變化”是這節課的關鍵詞,僅憑教材資料,沒有網路豐富資訊的支撐是無法很好解決好這一重點的。

②這是一節學生的歷史與社會的綜合實踐課,而學生全體親臨現場受到交通、安全等各種因素的限制,而網路可解決這一難題。

2、 考慮學生操作性我校七年級學生具有求知慾望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表現慾望強的特點,能比較熟練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資訊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這給學科與資訊科技整合進行教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另外通過綜合實踐課的學習具備現場的採訪和實踐能力。

3、考慮環境可行性。

①學校擁有多媒體網路教室(含多媒體廣播系統、60臺學生電腦、一臺教師專用電腦、投影機及投影幕、音箱等)。

②現場(海寧皮革城)的每一個攤位和辦公室都能上網,有攝像機,能與機房現場互動。③藉助東師理想資訊化教育平臺,專門為本課製作的自主學習專題網站。

三、網路可行性論證—教學過程與設計(一課時,共40分鐘)。

通過“創設情境、對比引入──空中課堂、合作探究──各抒已見、小荷初露──總結提高、知識內化──佈置作業、拓展探究”等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創設情境,對比引入。(5分鐘)

對比學生的家庭照片和書上近百年前的家庭照片的異同,鼓勵學生充分發掘圖片資訊,匯入新課。

網路應用:引導學生進入專題網站(利用東北師大的理想教育自主學習平臺建立“身邊的故事”專題網站,教育學生規範使用網路(如作品的上傳、疑難交流、現場的交流等)。

第二環:空中課堂,合作探究。(20分鐘)

探究皮衣的變化:結合本地產業特色,探究服飾中海寧皮衣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網路應用:

1、設立空中課堂。

多數同學在教室探討皮衣的歷史、現狀。另派出一組同學在現場進行採訪,連線空中課堂、實現兩地直接對話、互動,保證課堂內學生現場提問,交流的即時性,充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網路的強大優勢。海寧皮衣的`發展從獸衣到皮衣,從禦寒到時尚,這是20xx年海寧的皮衣展。

2、網上進行交流討論,師生、生生在交流、思維的碰撞中增進感情,調動積極性。

第三環 各抒己見,小荷初露(時間10分鐘)

各組彙報小組的成果網路應用:各小組通過網路彙報本組成果;網上釋出論點,疑難交流,實現師生、生生互動;教師進行網上指導,保證課堂有序進行.這是我們學生交流的生產工具,走進家庭中吃、住、行變化的成果。

第四環 總結提升,知識內化(5分鐘)

讓學生談談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有何感想?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從過去走到現在的軌跡,它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變化。並激勵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編出更多更美更精彩的生活故事!網路應用:網上交流討論,促成知識內化。

第五環:佈置作業,拓展探究。

課外實踐:通過查資料或向鄰里長輩真實探究我們身邊某一事物的變化歷史及其變化因素?寫出一份調查報告。

四、網路創新性論證—教學反饋。

一堂課下來,可以感受的是這堂課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實現雙贏教學本節課既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又能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激發學生興趣。瀏覽、採訪、互動、實踐活動串連了本堂課。一次次互動,一句句評論,無一不是學生智慧的表現,學生興趣濃厚。學生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使學生在生活中知識得到建構,能力得到鍛鍊、情感得到培養,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3、延展課堂空間。教學中既有課前的準備,有當堂的彙報,空中課堂的實踐,也有課後的調查,把課前、課中和課後連在一起,實現了課堂的延展性。這一切說明,資訊科技在這節課上起了橋樑的作用。本堂課,資訊科技運用的創新點是:憑藉資訊科技,拓展課堂空間,優化教學方式,建立社會大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說課稿 篇5

1、說教材。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穫。本文采用了對比的寫法,把小白兔的勤勞和小灰兔的懶惰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課文中配有四幅生動的插圖,充滿童趣,學生非常喜愛。

2、說“學情”。

通過上半學期的學習,極大多數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在識記漢字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減一減法、換一換法、形象記憶法等,能有效地幫助識記漢字。在閱讀方面,學生逐漸產生了興趣,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能讀懂一些短小、淺顯、有趣的文章,初步嚐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還保佑一部分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句子的語氣,感悟語句的含義。

3、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主要目標:一是藉助拼音這根“柺杖”來降低學習難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二是在拼讀生字的過程中,對拼音起到了複習鞏固的作用。“不加字,不漏字”是朗讀課文最起碼的要求,從一年級起就應該重點抓,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抓住對關鍵詞語的理解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能力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而不是認識性的,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展將會是一句空話。因此,把根據提示展開想像練說當作教學目標之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安排寫字的任務,目的是使學生的寫字練習經常化,做到課課寫、天天寫,描摹生字,做到少而精,既體現了新教材識字分流的原則,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但讓學生寫好字,而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說教學流程。

(一)猜謎引入

1.學生猜謎,出示課件“兔子”

2.請小朋友跟著陳老師把課題寫到黑板上。(板書課題)

哪位小朋友把課題讀一遍?(指名讀,然後齊讀。)

(二)結合語境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1、交流識字

師:大家讀書真投入!小白兔帶來了兩個句子,想考考同學們認字認得怎麼樣。

2、(螢幕出示)小白兔回到家裡,把地翻鬆了,種上菜子。

(1)指名讀句子(相機評價學生讀音)

(2)出示:“翻”,指名讀。翻字卡片。

出示圖片:圖上的這個人在幹什麼?——(翻地、把地翻鬆)

教師做動作:翻手

你會翻什麼?(翻土、翻身、翻書、翻跟頭、翻車、掀翻、翻臉……)

小朋友們真能幹,會給“翻”找這麼多的朋友!

(3)“把”字短語練習

出示:把地翻鬆(指名讀)

我們讀書時要“把書開啟”。你會這樣說嗎?“把”

引導學生多方面練說。

(4)齊讀句子:大家這麼能幹,把這句話齊讀給大家聽。

3、小白兔給大家帶來的第二句話是:

小白兔常常給白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

(1)自由讀句子,再指名讀。

(2)出示“澆”,指名讀。

“澆”是什麼偏旁?你還能說出幾個帶三點水的字嗎?(學生髮言)

我們發現,帶有三點水的字都和水有關係。

有水是“澆”,有火的那個是——燒。

(3)出示:“施肥”指名讀

知道什麼是施肥嗎?出示圖片簡單介紹(給植物新增肥料)。

再讀“施肥”,你記住了那個字?用什麼方法?

引導:拖與施,強調讀音不同。(引導理解施工、施展……)

肥:加一加。

(4)再讀句子。

小灰兔也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句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4、他不幹活了,餓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1)指名讀句子

(2)出示“餓”指名讀。你認識它的哪一部分?(我);左邊的這個偏旁是什麼?(食字旁)它是“食”變化而來的。生活中,餓的時候,我們也說——“飢”,吃過東西以後,我們就“飽”了。板書“飢、飯、飽”觀察。含有食字旁的字,都與食物或吃的東西有關。

(3)讀句子。

5、這時候,他看見小白兔挑著一擔白菜,給老山羊送來了。

(1)指名讀句子,相機解決“候”。

這個字讀第四聲,但在“時候”這個詞語裡面讀輕聲。

理解“候鳥、等候、問候、候補等”

(2)出示:“挑”與“擔”

指名讀。“挑”與逃、桃、跳等熟字的比較。我們發現,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新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係。

再讀“挑”,出示圖片:圖上的那個動作表示的是“挑”?

(扁擔兩頭掛上東西,用肩膀支起來。相機認識“扁擔”)

學著圖上的人物做“挑”的動作。

指名讀——挑著擔子。

(3)圖上的哪一部分的“擔子”?扁擔和掛在兩頭的東西就是擔子。一副擔子。

這位叔叔擔子裡面挑著兩個孩子,小白兔的擔子裡面挑著的是什麼?——白菜。強調讀“一擔白菜”

(4)齊讀句子。

(三)如果字寶寶從詞語裡面跳出來,單獨和大家見面,你們還認識嗎?

出示生字卡片:讀字、組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不要隨便添字、漏字、改字。

2、讀完後用鉛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檢查標號並隨機指名讀課文。

4、想一想,這兩隻兔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學生暢談後匯入寫字環節。

四、指導寫字

出示“拉、把”

1、觀察這兩個字,你有什麼發現?

都有扌、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

2、範寫“拉”

重點指導扌的寫法:

(1)橫要往右上斜,

(2)豎鉤要寫在橫的右半部分,

(3)提的傾斜度要大一些,不要寫得太平。

3、學生練寫。

4、指導寫“把”:重點是右半部分。

5、展評激勵

五、全課總結

5、說教法。

老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講故事引入”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課開始我以簡單地把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初步體會故事的'精彩,並留下懸念:“後來,帶回一車白菜的小灰兔沒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包菜子的小白兔卻有吃不完的菜,這是為什麼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生字時,利用“猜猜我是誰”的遊戲來鞏固字詞,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學習生字時依然興趣盎然。在學完了前三個自然段後讓學生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學生的興趣非常濃,雖然表演地並不到位,但是我想效果還是不錯的。我想,今後應該在這方面多多指導他們。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二、三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討論、集體反饋、評價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藉助拼音自學生字新詞。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6、說不足。

(1)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可是總覺得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還是扶得太牢了。

(2)課堂中一些細節的處理還不夠好,例如在讓學生讀課文時,我採用了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感覺有些亂,學生東扯一段西扯一段,課堂有些混亂。

說課稿 篇6

《槓桿》說課稿

一、教情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槓桿的概念、五要素,力臂的畫法,探究槓桿平衡的條件,槓桿的應用及分類 2.教材的地位: (1)“探究槓桿平衡的條件”是會考理化實驗考查的其中之一,要求學生掌握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槓桿平衡的條件的操作能力。

(2)槓桿的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簡單機械的基礎。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突出教學重點的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好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難點是畫槓桿的力臂。

所以本節課在鍛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辨認出槓桿,準確找出槓桿五要素。

(2)、通過實驗,歸納出槓桿平衡條件,能利用槓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簡單計算。

(3)、能對槓桿進行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和資料分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小組探究學習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力臂的畫法和槓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力臂的.畫法,學生用實驗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

(四)學情分析和教學策略: 1. 學情分析

(1)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以及這些力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槓桿是力學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2)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不喜歡老師的單獨說教,更喜歡自己動手實

驗,在實驗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2.教法、學法:

(1)教法:

講授法:介紹槓桿的五要素及畫力臂的方法

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2)學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觀察法,小組學習法

(五)課型方式:要素組合

(六)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槓桿,鉤碼,支架,鉗子、剪子、鑷子,刻度尺,線

二、教學流程: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牡丹江市第四中學數學教師—牛龍梅,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八年級下第十九章第一節第二課時《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設計的說課共分四大環節。

一、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而數學教學,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探究、合作交流,從而獲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平行線和三角形知識的應用和深化,是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備知識,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據。本課主要探究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我創設新穎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課,來激發興趣;對例題進行改編,融問題與故事於一體,來應用數學;設定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學習,從而感受數學。

因此,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力爭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並會用此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猜想、實驗、驗證等數學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發展學生演繹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通過多種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勤於實踐、勇於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對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的探究。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八年級學生幾何學習正處在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階段,對於嚴密的推理論證,無論從知識結構,還是知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我採用創設情境—大膽猜想—實驗探究—反思評價的課堂活動模式,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生動、直觀地反映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

[教師活動]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問題情境。

[學生活動] 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將被調動起來,努力試圖尋找各種途徑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可能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教學內容] 教師乘機引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達成目標與調控措施] 此處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力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深入探究

[教學內容] 請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並猜想有什麼性質。

[學生活動] 估計大多數學生能想到對角線平分,但可能忽視互相兩字,也有可能會猜到對角線平分每組對角等錯誤結論。

[教師活動] 此時教師不做解答,但一一記錄下學生的各種猜想。

[達成目標與調控措施] 形形色色的回答,能給他們不同的感受,在鍛鍊學生的觀察及表達能力的同時,併為下一步實驗探究指明瞭方向。

[教師活動] 教師將學生分成三組,拿出事先畫好的平行四邊形,按要求動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何性質。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七年級第五課《自我新期待》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部分,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發現自己的潛能》是第五課第二框,是在第一框教學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教育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展望潛在的自己。在本框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多方面的潛能,使學生對潛在的自我樹立更多的信心,和學生一起探討發掘潛能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通過教學也為第三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確立努力目標而奠定了基礎,因此,本框在第五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知道開發潛能的一些方法與要求。

能力目標:學會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提高分析自我潛能的能力,提高自我反思、自我激勵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使大家都感受到人的潛能的巨大,從而培養熱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改理念,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認為本框的兩目內容都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其中包括瞭解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能夠對自身的潛能進行正確的評估,並學會發掘潛能的方法,學以致用,制定並實踐開發潛能的計劃。

因為七年級學生在新的學校、新的班集體中,隨著學習競爭日益激烈,學習壓力的增大,很多學生早早的失去了自信心,部分學生甚至產生自卑、厭學情緒。同時,國中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對自己提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基本問題,尤其是對自我能力等方面。因此,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哪些潛能以及如何科學、有效的開發自己的潛能,樹立自我信心,過積極上進的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通過教學也可以讓自卑、厭學情緒的學生認識潛能、發掘潛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但同時,學生對潛能不甚瞭解,潛能這一話題往往會令學生感到遙遠、神祕,更不懂如何發掘,教學有一定難度。

4、課時安排

二、說教法

1、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故事匯入法,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輔之以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使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向老師和所有同學敞開,多給學生時間用於交流、體會、回憶自身情況,讓學生從活動中提高對潛能的認識,在審視自己中不斷建構對自己信心、能力的認識。

2、教具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②四人小組準備一把小剪刀、2-3張長5釐米、寬4釐米的紙片、一段1釐米長的透明膠。

③事先排練小品《同學會》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爬山虎的腳》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裡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條理清晰,語言樸實,葉老用細緻、簡潔的筆觸把爬山虎的腳描寫得生動具體。

課文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爬山虎美麗的葉子,第二部分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這兩部分實際有著內在的因果關係,沒有爬山虎的腳一步一步向上爬,也不可能有滿牆綠色的葉子。反之,滿牆綠葉的美麗也正襯托出爬山虎的腳向上攀爬的特點。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也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到三小節,學習作者如何圍繞“舒服”、“好看”兩個詞把爬山虎葉子的美展現出來,又是如何從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三個方面介紹爬山虎腳的,以此啟發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二、說學情。

1、爬山虎這種植物對於目前高樓林立的大城市裡的孩子們來說還是陌生的。由於學生生活經驗的匱乏,讓他們通過文字來感知爬山虎的樣子、領略爬山虎的美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這個認知上的空白點,教師應予充分的預計,並讓學生在課前對相關知識進行蒐集瞭解。

2、瞭解爬山虎腳的樣子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又一個難點。學生對植物的莖、葉柄沒有清晰的概念,很難理解文中一些相關內容的描述。

3、三年級的學生大多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掌握了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在理解語句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要他們能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依然是一個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二、三小節,瞭解爬山虎美麗的葉子以及爬山虎腳的樣子。

3、通過學習,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並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緻,感受作者用詞的精準。

4、積累描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藉助提示詳細說說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多種方法理解並積累文中描寫爬山虎葉子美的語句。

2、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能詳細介紹爬山虎腳的樣子。

教學難點: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1、講練結合,滲透方法。

(1)教法:本課時中教學重點應放在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美和爬山虎腳的特點。教學時,我圍繞“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這一訓練重點進行,引導學生集中體會作者是仔細觀察,有序觀察,多角度觀察並抓住事物特點行文,並通過說話訓練等進一步鞏固方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2)學法: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

2、電子白板輔助教學。

運用電子白板拖動、即時批註、圈畫、播放視訊、音樂、呈現圖片等直觀演示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直觀感知爬山虎的美,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能借助提示詳細說說爬山虎腳的樣子,從而增加師生互動,關注課堂生成,有利於學生的認知發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媒體匯入,理清脈絡。

上課伊始,我通過聚光燈由區域性到整體展示滿牆爬山虎的圖片,直接引入新課。給人以視覺上強烈的衝擊,讓學生感受到爬山虎的多和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那麼美的爬山虎文中究竟是如何描寫的呢?

學生讀題後,我在白板上出示學習要求,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邊讀邊思考:課文哪幾節寫了爬山虎的腳?除了爬山虎的腳之外,作者還介紹了什麼?從欣賞圖片到讀課文,問題引領,層層推進,在感知全文的同時,學生很快找到重點語段。在交流時,我隨機出示,以此來幫學生梳理脈絡,理清條線。

(二)深入研讀,品讀詞句。

感知全文,理清脈絡之後,第一步,我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首先,我在白板上呈現出文中描寫滿牆爬山虎的相關語段,即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請學生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後請學生們思考:從這個語段中你對爬山虎有了怎樣的瞭解?從哪裡看出來的?有了基礎,學生們很快找到關鍵詞“滿是”、“佔了一大片”等,並聯繫上下文加以理解。而同時,我隨機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白板上圈畫出相關的詞語,使學生了解到學校操場北面牆上的爬山虎面積非常大。隨後,練習朗讀,為後文作鋪墊。

接著,我以“那麼這滿牆的爬山虎在作者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我在白板上呈現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並請同學們自由讀,並試著說一說作者眼中的爬山虎是怎樣的?經過充分的自由閱讀和思考,學生交流時,我幫學生總結並隨機圈畫出相關的關鍵詞——舒服、好看。這樣學生就一目瞭然了。

那麼,作者為什麼會覺得爬山虎讓人看著舒服呢?圍繞這一點,我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將第二自然段中需要著重講解的部分突出,而隱去其餘部分。此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弄清不同時期爬山虎葉子的不同顏色,我利用白板呈現不同時期的爬山虎葉子的圖片和不同時期的名稱,讓學生直接在白板上拖動圖片,將它們一一對應起來。通過對白板上圖片的具體操作,學生既直觀感知了爬山虎葉子的美,又將爬山虎各個不同時期的樣子深深印刻在腦海中,此時再來品讀語句,對文字的體會就更為深刻了。

那麼,爬山虎究竟好看在哪?我再次通過白板的遮罩功能呈現出相關語句。此時,學生又找到了一些關鍵詞語:“一順兒朝下”、“均勻”、“ 漾起波紋”。但是,在對這些語句理解上,學生遇到了困難,此時我就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並且進一步體會爬山虎的美。比如“一順兒朝下”是因為葉子受到重力的作用而葉尖朝下,這樣看起來就有一種別緻的感覺。比如理解“均勻”,補充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十分均勻是因為植物會盡可能地利用空隙來獲取更多的陽光,保證彼此都能得到均勻的光照。特別是在講解“漾起波紋”時,因為“漾”字較容易寫錯。我就拖出田字格,利用畫筆,描紅“漾”字。學生一邊看一邊練,進一步明確漢字書寫的筆畫和筆順,有效指導書寫。我利用無限克隆功能複製部首:三點水。讓學生親身參與,在白板上寫出相關的三點水的字。學生對課文中所說到的漾起波紋的情景不太清楚。因此,教學時我通過媒體資料的補充來填補文章空白。此處,我利用白板出播放了一段爬山虎漾起波紋的視訊。

當學生還沉浸在爬山虎的美中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伴隨悠揚清新的樂曲朗讀相關語段。讀出了形,讀出了味,讀出了神。

隨即我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總結:一直以來,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誤認為是爬山虎,而今年他留意了、他發現了,他細細地去觀察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

第二步,我組織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我請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介紹爬山虎腳的句子,用“——”劃出來。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就在文中找出了相關語句。交流時,我讓學生在白板上劃出有關句子後,我又丟擲第二個問題:這段話寫出了爬山虎腳哪幾方面的特點?這個問題對三年的學生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所以我組織學生逐句品讀。利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學習本節。

經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已經明瞭,此時出示填空,要求學生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之後,我又利用白板呈現爬山虎腳的各個部分,利用白板的拖動和無限克隆功能,讓學生邊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邊解說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通過填一填,畫一畫,說一說等練習進一步鞏固本課重點,深入瞭解了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三)總結昇華,提煉方法。

讓學生了解,因為作者注意了,留意地觀察了,才發現原來它是有腳的。因此,要想抓住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寫具體,仔細的觀察,有序的觀察,多角度的描述和表達是至關重要的。最後,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再一次對課文的1、2、3自然段進行朗讀。

以上就是我對《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說課,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