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啟示錄》讀書心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啟示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啟示錄》讀書心得

《啟示錄》讀書心得1

近來讀的《心靈啟示錄》給我的感觸特別深。細想想自己在教學中與孩子之間的點點滴滴,我有了許多與往日不同的感觸。

一、 人世間最寶貴的財富---智慧與道德

如果你真心愛自己的孩子,請把儘可能多的智慧與道德給我們的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讓我們感受到中國的家庭教育與美國的家庭教育完全的不同。對於美國父母來,重要的他們為孩子做了什麼;對於中國父母來說,重要的是孩子為父母爭了光沒有。基於這一認識的不同,中國父母中的相當一部分,在成為世界上最無私的父母的同時,也不覺得淪為世界上最自私的父母。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到為孩子終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這個基礎應該就是----智慧與道德。擁有了足夠的智慧,輔之以良好的道德,孩子才能在一生的發展中有可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一個有可持續發展動力的人。

文化在塑造人的文明靈魂與文明形象時,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智慧和道德,智慧是人類文化的最高結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衡量尺度。道德是用以規範社會關係的,是每一個個體籍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文化在於育人。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也就是文化教育。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做人先於做事,人性重於靈性,情感重於智力,正是體現了文化育人的要旨。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對孩子約束的同時儘可能多的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

二、溺愛成了一種潮流,一種時尚。

教學十餘載,我發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更多的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什麼事都由他們的家長代辦。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無盡的呵護中長大。父母給孩子創造著最舒適的物質條件,但也在製造者世界上少有的孩子成長的惡劣環境----包辦代替、縱容遷就、孩子優先、物質優先、重知識輕品質等,尤其是中國的部分母親,她們對子女的愛可以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來概括-----“母雞的愛”。溺愛孩子的父母,有可能成為葬送孩子美好前程的角色。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在多變的社會中很難適應其中的變化。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

“藏起一半的愛給自己,奉獻一半的愛給子女”,這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中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父母提供的家庭環境影響著孩子的命運。藏起一半的愛並不是自私的行為,而是給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學的愛。作為父母,我們平時儘量多讀一點教育方面的書籍,與孩子共同交流成長過程中困惑,走進孩子的心靈,更多地從精神上關注支援他們。畢竟物質的需要與精神的需要都是必需的,精神的需要有時甚至高於物質的需要。

綜上所述,我們學校推行的誦讀經書的活動是必行的。

《啟示錄》讀書心得2

產品管理的三個工作,本書圍繞這三大塊去寫的。

人員:定義團隊成員的角色和職責。

流程:反覆應用的步驟和成功的實踐經驗。

產品:富有創意的產品具有的鮮明特性。

現代軟體的產品團隊:

產品經理,評估機會、定義產品。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功能與設計結合,滿足使用者需求。專案管理,制定計劃、跟進進度。開發團隊,產品開發。運維團隊。產品營銷人員。

團隊人員配比:五到十名開發配備一名產品經理,十人以上的開發團隊需要配備專門的專案經理。

如果產品經理定義的產品沒有價值、不具備可用性和可行性,那麼無論開發團隊多麼出色也無濟於事。

產品管理與專案管理:

產品管理的職責就是探索(定義)有價值的、可用的、可行的產品;而專案管理則關注如何執行計劃以按期交付產品。

優秀專案經理的七個特點:

工作緊迫感、善於捕捉問題、思路清晰、用資料說話、果斷、判斷力、態度。

產品管理人員與軟體開發人員相互促進,開發人員幫助完善產品定義,並確認產品開發是否可行。

設計產品的基本功能,開發進行再完善,進入開發階段就不要再進行突發奇想的點子。

產品管理上給開發人員預留20%的自主時間。

1、產品經理與開發人員的關係:

1.1開發人員幫助產品經理定義產品階段。

(1)讓開發人員直接面對使用者或顧客,體會使用者的困惑和疑惑,瞭解問題的嚴重性。

(2)向開發人員瞭解最新的技術發展動向,討論哪些新技術可以用到產品裡。

(3)讓開發人員在定義產品的初期階段參與評估產品設計,協助策劃方案。

1.2產品經理配合開發人員工作

(1)產品經理要定義的不是最終產品,是滿足基本需求的產品。

(2)進入開發階段,避免修改產品需求和設計。

(3)開發階段遇到問題,在維持產品基本功能、儘量避免修改的原則上,儘快拿出解決方案。

2、團隊組建:五位精英組成的異地團隊,勝過僱傭本地15個平庸的本地人,提高生產效率產生的價值可以輕易超過僱傭本地員工節約的成本。

3、為避免軟體架構達到功能極限,需要為技術能力預留一定的餘量。也就是避免觸及技術能力的上限,為使用者數量的增長、事務增長、新增功能預留空間,保證產品的技術架構能夠滿足團隊的要求(一般為20%)。

4、評估產品機會時,回答如下10個問題:

————產品價值:產品要解決什麼問題?

————目標市場:為誰解決這個問題?

————市場規模:成功的機會有多大?

————度量指標:怎樣判斷產品成功與否?

————競爭格局:有哪些同類產品?

————競爭優勢:為什麼我們最適合做這個產品?

————市場時機:時機合適嗎?

————營銷組合策略: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

————解決方案要滿足的條件: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繼續或放棄:根據以上問題,給出評估結論!

5、產品原則是產品團隊信仰和價值觀的總結,用來指導產品團隊做出正確的決策和取捨。產品原則可以用作團隊內部的指導工具,也可以公開給客戶、投資人、合作伙伴等,向公眾宣傳公司理念。

6、制定產品原則容易出現兩種錯誤:1、原則過於空泛,失去指導意義;2、把設計原則誤當產品原則

7、每當團隊內部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時,並非是大家對事實的認定有爭議,而是對目標和目標的優先順序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大家已經達成共識,也應該在討論開始前予以強調,最好把目標優先順序順序寫在白板上

8、產品評審團不制定公司的商業戰略,而是在給定商業戰略前提下,提出與之匹配的產品戰略。產品評審團職責:1、評估產品機會;2、決定是否開始定義產品的解決方案;3、決定是否開發產品;4、決定是否釋出產品

9、市場調研結果可以作為研發產品的依據和參考,但不能決定研發產品的方向。

10、市場研究需要了解如下幾個關鍵問題:

————誰是目標使用者

————使用者會怎樣使用產品

————使用者能想明白怎樣使用產品嗎?障礙在哪裡

————使用者為什麼選用你的產品

————使用者喜歡產品的哪些特點

————使用者希望如何改進產品,增加哪些功能

11、人物角色主要用途:

————有助於決定誰是目標使用者,也有助於決定誰不是目標使用者

————避免產品團隊把自己需求當成使用者需求

————有助於對使用者型別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序,識別需要重點考慮使用者體驗的地方

————方便向團隊描述產品的目標使用者是誰

————和產品原則一樣,幫助團隊成員達成共識

12、產品三項驗證:可行性測試(技術條件)、可用性測試(方便使用)、價值測試(使用者渴望)

13、版本更新使用者使用習慣挑戰較大,可考慮平滑部署。平滑部署三種:1、釋出並行版本,舊版本保留一段時間後撤除;2、區域性逐步部署;3、增量部署,更新項拆分成幾個較小部分逐步釋出

14、創新不是發現新問題,而是用新方法解決已有的問題。觀察人們對現有產品的不滿,是創新的最佳途徑

15、每款產品都有特定的實現模型,但使用者腦子裝的是概念模型。如果實現模型和概念模型不一致,使用者就會感到失望,找到使用者失望的地方,就找到了創新的機會

16、需要向蘋果公司學習的四點產品經驗:硬體為軟體服務;軟體為使用者體驗服務;使用者體驗為情感服務;產品為真正的需求服務

17、只有從情感的角度重新觀察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才能體會使用者的真實感受。(滿足了什麼情感需求?他們是通過什麼途徑滿足了這些情感需求)

《啟示錄》讀書心得3

可以將產品的開發開發分為人員、流程和產品三塊。

人員是指負責定義和開發產品的團隊成員。

流程是指探索、開發富有創意的產品時,反覆應用的步驟和成功的實踐經驗。

產品是指富有鮮明特性的產品。

好產品的具有如下規律:

1、產品經理任務是探索產品的'介值、可用性和可行性。

2、定義產品需要產品經理、互動設計師和軟體架構師通力合作。

3、開發人員不擅長使用者體驗設計,因為開發人員關注的是實現模型,而使用者關注的是概念模型,最終開發出來的產品則所欲表現模型。

4、使用者體驗設計就是互動設計、視覺設計(硬體上,叫工業設計)。

5、功能(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者體驗密不可分。

6、產品創意必須儘早地、反覆地接受使用者試用和反饋,獲取使用者體驗。

7、為了驗證產品的價值和可用性,必須儘早、反覆地請目標使用者產品創意。

8、採用高保真的產品原型是全體成員獲取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者體驗的最佳方式。

9、產品經理的目標是在最短時間把握複雜的使用者需求,即確定產品的基本要求—價值、可用性和可行性。

《啟示錄》讀書心得4

不能說《啟示錄》不好,但對於初入行者來說,可能過於巨集大了些,很多篇章看過去沒有什麼感受,只能說道理上是不錯的。可能是作者所站的角度太高了,所說的很多東西只有資深的產品經理才有體會。所以,個人覺得這本書應該是資深產品經理的啟示錄。對於初入行者,可能蘇傑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更適合一些。起碼,能夠幫助入行者在實際工作中輕鬆一些。

當然,並不是入行者從中完全無法獲得任何提升。個人認為,對於入行者來說,比較重要的是能夠立馬在實際中能夠運用的東西。而《啟示錄》本身則如書名而言,更多是給人觀念上的一種“啟示”。對於初學者來說,更多是理念和視野上的開拓。

在《啟示錄》中,讓我有所感觸的在於以下一些觀點。特記錄,以加深感悟。

1、產品經理的主要職責分為兩項:評估產品機會、定義要開發的產品。

2、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從細節上定義開發團隊開發什麼產品。市場營銷的職責是對外宣傳產品。

3、產品管理的職責是探索(定義)有價值的、可用的、可行的產品;而專案管理則關注如何執行機會以按期交付產品。

優秀的專案經理的七個特點:工作緊迫感、善於捕捉問題、思路清晰、用資料說話、果斷、判斷力、態度。

4、為了評估產品機會,產品經理應回答如下十個問題:

(1)產品要解決什麼問題。(產品價值)

(2)為誰解決這個問題。(目標市場)

(3)成功的機會有多大。(市場規模)

(4)怎樣判斷產品成功與否?(度量指標和收益指標)

(5)有哪些同類產品。(競爭格局)

(6)為什麼我們最適合做這個產品。(競爭優勢)

(7)時機合適?嗎(市場時機)

(8)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營銷組合策略)

(9)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解決方案要滿足條件)

(10)根據以上問題,給出評估結論。(繼續或放棄)

5、所有的專案,不管是開發新產品,還是改善原有產品,都屬於產品機會,與新舊無關,關鍵是哪個機會更好。

6、產品原則是對團隊信仰和價值觀的總結,用來指導產品團隊做出正確的決策和取捨。它體現了產品團隊的目標和願景,是產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形式上看,它是一系列明確的、體現團隊特色的產品價值總則。制定產品原則意味著決定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哪些原則是根本的、戰略性的,哪些是臨時的、戰術性的。

7、在做產品決策之前,應該先確定決策要解決什麼問題,讓大家再一下幾個要點上達成共識:

(1)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

(2)要為哪類人物角色解決這個問題?

(3)產品要達成什麼目標?

(4)每專案標的優先順序是什麼?

8、合理地利用市場調研工具和方法可以回答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誰是目標使用者?

(2)使用者會怎樣使用產品?

(3)使用者能想明白怎樣使用產品嗎?障礙在哪裡?

(4)使用者為什麼選用你的產品?

(5)使用者喜歡產品的哪些特點?

(6)使用者喜歡如何改進產品,增加哪些功能?

9、探索(定義)產品的過程則要回答以下問題:

(1)採用什麼樣的技術來更好地解決產品需要解決的問題?

(2)設計什麼樣的使用者體驗?

10、人物角色又稱為使用者特徵記錄(userprofile),是指通過與使用者溝通交流,確定典型的目標使用者型別,在理解各類目標使用者的特徵的基礎上簡歷的人物原型。其主要用途如下:

(1)人物角色可以用來篩選重要的產品功能。

(2)產品團隊常常把自己的需求當成使用者的需求,團隊討論問題時,使用人物角色可以避免犯這樣的錯誤。

(3)使用人物角色有助於對使用者型別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序,識別需要重要考慮使用者體驗的地方。

(4)有了人物角色,可以方便地向團隊描述產品的目標使用者是誰,他們怎樣使用產品,他們關心產品的哪些方面。

(5)人物角色可以幫助團隊成員達成共識。

11、理想的產品說明文件應該滿足以下要求:

(1)應該完整地描述使用者體驗——不只是使用者需求,還包括互動設計和視覺設計。

(2)產品說明文件必須準確地描述軟體的行為。

(3)產品說明文件必須以某種直觀的方式把產品資訊和產品行為告訴所有人。

(4)產品說明文件應該可以修改。

只有高保真產品原型可以滿足以上要求。

12、產品團隊應該定義只滿足最基本要求(價值、可用性、可行性)的產品,簡稱基本產品。只設計基本功能的產品可以把複雜度降到最低,把開發時間減到最少。

13、不要一味地新增功能

14、避免更新產品導致使用者反感。為了將新版本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可採用集中措施:

(1)通過公告、群發郵件、線上教程等方式提前通知使用者。

(2)加倍做好測試工作,避免出現問題。

(3)如果更新版本會影響大規模的.使用者,應該採取並行部署或則增量部署的方式來降低風險。如:釋出新版本,邀請感興趣的使用者來使用,並保留舊版本一段時間;區域性逐步部署:首先在某個範圍內更新版本,逐步擴大區域;增量部署:將更新分割成幾個較小部分逐步釋出。

15、對於有特殊需求的產品,產品經理應該與客戶一起梳理需求,發現問題的本質,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其次,看看能否在保持產品通用用途的前提下,設法滿足客戶定製產品的要求。

16、成功的產品往往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只是新瓶裝舊酒。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新瓶”做得更好、更方便、更便宜,改變了消費者對“舊酒”的印象。

17、消費者購買產品大多源於情感需求(注:對現如今的多數產品都是如此)。明確目標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後,問問自己誰還能滿足使用者的這種需求。他們才是自己真正的競爭對手。許多情況下,競爭對手並不是創業型公司或大型入口網站,而是大眾的線下生活方式。

18、產品經理關注日常生活裡那些讓大眾煩惱不堪,有不得不應付的事情。如果產品經理能解決這些問題,一定能打造出成功的產品。

19、根據消費者的情感特徵,分為技術愛好者、非理性消費者、理性消費者、超理性消費者和觀望者。

20、關注失望、不滿、憤怒等一切負面的情緒。在馬斯洛的金字塔底端的是最基本的人性需求,這些需求涉及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只要充分挖掘這些情感,產品離成功就不遠了。

21、產品經理時刻應該考慮的問題:

(1)產品能吸引目標消費者的關注嗎?

(2)產品的設計是否人性化,是否易於操作?

(3)產品能在競爭中取勝嗎?

(4)我瞭解目標使用者嗎?實際開發出的產品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可嗎?

(5)產品是否有別於市面上的其它產品?

(6)產品能正常執行嗎?

(7)產品是否完善?使用者的印象如何?銷售業績如何?銷售任務完成是否順利?

(8)產品的特色是否與目標使用者的需求一致?產品特色是否明顯?

(9)產品值錢嗎?值多少錢?為什麼值這麼多錢?使用者會選擇更便宜的產品嗎?

(10)我瞭解其他產品團隊成員對產品的看法嗎?他們覺得產品好在哪裡?他們的看法是否與我的觀點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