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

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1

與國中生交流

讓孩子能與自己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熱切關注的問題。對於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國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是他們很強烈的願望。但對於成人尤其是父母,他們往往缺少最基本的信任,輕則有意迴避與父母的交流,重則還會與父母“過不去”。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知心朋友,需要心靈關懷,作為家長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做與孩子溝通的主動者。

1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家長要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樂趣。現在孩子因為有我這樣的家長而驕傲,將來我會因為有這樣的孩子而自豪。告訴孩子:在爸媽眼裡“你最棒”,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天賦都能被喚醒。就像開啟寶藏的口訣“芝麻,開門”一樣,喚醒這沉睡的巨人也需要祕訣,那就是“你最棒”。

2對孩子的要求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同事的孩子上九年級了,她很著急,就對孩子說:“九年級了,可得下功夫。”孩子卻很茫然,反過來問:“怎樣是下功夫?”你的要求孩子無從下手,其實你也說不清楚操作程式。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3抓住關鍵時機不放鬆

新學期開始時。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學生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學,把學習搞上去,做一個好學生。對於學生的這一上進心,家長應該珍視和愛護。這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標,他會牢記在心。

享受成功喜悅時。假如你的孩子在運動會上獲了獎、單科競賽獲了獎、文明禮貌獲獎,等等。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孩子受到委屈時。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更易於接受家長的告誡。

孩子有困難或失敗時。家長這時不是訓斥,而是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指點。家長要以樂觀豁達的精神感染孩子,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快速飛出“困境”。

他人取得優良成績時。看到別人取得好成績,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家長要抓住此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孩子一時的熱情變為永恆的行動。

高中生交流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家長如何才能做到與孩子很好的溝通呢?父母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技巧:

1要認識到成功的溝通沒有祕訣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裡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裡的人物,以此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祕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為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瞭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儘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祕密的物件,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現在的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如果說父母也是一種職業的話,那它應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因為它沒有崗前培訓,沒有崗中培訓,既不能辭職,也不能退休。“做媽媽的憑什麼教育孩子?憑經驗嗎?哪裡的經驗?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得了重病放到了手術檯上,媽媽對孩子說:‘我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我會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把這臺手術做好,但是我不是專業人士。’這多可怕!實際上很多家長每天都在做這種可怕的事情。做父母的需要不斷地學習,尤其要學習與孩子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溝通的品質決定親子關係的品質,只有把溝通這門功課做好了,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首先,因為孩子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在家裡得不到認可。孩子喜歡的東西、崇拜的偶像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孩子在家裡覺得做什麼都是錯的;當孩子要求自己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家長總是不允許,要麼就是全部被家長包辦代替了。

其次,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使孩子沒能敞開溝通的心扉。一個10歲的小男孩說他考100分的時候家裡是溫馨的,但他要是考了30分,家裡就不溫馨了。孩子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時,最需要家庭的溫暖和家長的理解,可等待他的可能是一頓批評、指責甚至暴打,他還會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嗎?”

另外,很多父母沒有與孩子溝通的習慣,不能正確認識性格不同導致的溝通方式的差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等,都會造成親子間溝通的障礙。有的家長說:“從孩子上國小一年級開始,我就要求他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再出去玩,但是現在他都上國小五年級了,好習慣還是沒養成。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家長的話呢?”這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效果不好。

如何才能提高溝通的效果

循循善誘,充分的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古語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跟孩子講道理,應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如果一味地數落孩子,責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其三,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跟孩子說理時,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大人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講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