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35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選35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

抱著試一試,失敗也是一種收穫的心態下,我申請了一個課題《防震減災校本探究課的探索與實踐》,最終很幸運申請獲得了批准。在欣喜之餘,卻也不免產生了很多憂慮。因為之前自己從沒獨立負責過一個課題,對於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如何完成課題報告等毫無頭緒。但是,在區教院的重視之下,我們每個申請者都獲得了專業的教師指導,而在導師的幫助下,我們在開展工作時也變得有的放矢了,懸著的那顆心也逐漸地放了下來。而在這一年的研究過程中,我也深刻地體會到了開展課題研究的好處。

一、有利於嚴謹工作作風的養成

課題研究講究科學性、嚴密性,而這種特性有利於教師養成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從而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一些我認為是很簡單,學生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就採取簡單指導之後便讓學生開展活動,但是真正實施後卻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學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當時便歸責於學生的能力差。但是,現在想來實際責任在我,我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忽略了對學生的必要指導,而這也正說明了我工作作風還欠缺嚴謹。自從開展課題研究之後,我開始逐步養成全面考慮各方因素,不再想當然的考慮問題,而是做好事先的調查,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情況,更有效地、科學地開展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有利於學術素養的提高

經常聽有些教師講:教了國中自己就變成了國中的水平,教了高中自己就變成了高中的水平。由於教學壓力、生活壓力等等原因,能夠靜下心來讀本書,已經成為了很多教師的一種奢侈行為。但是我們都知道,做課題時查閱資料是免不了的事。這時出於課題研究的需求,你就會尋找時間閱讀大量的相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這種主動的、理解基礎上的理論學習,必然將促使教師在學術素養上的提高。而通過這一年的研究,我不僅學習了很多先進的理論知識,同時也一掃原先對理論書籍的偏見——枯燥與乏味,而是逐漸習慣閱讀它們。

三、有利於“智慧型”教師的塑造

素質教育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再停留於過去的“經驗型”,而是應該向“科研型”、“專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師轉型,而開展課題研究無疑將有利於“智慧型”教師的塑造。原先在進行教育教學時,總是憑藉著經驗,知道哪些知識該採取哪種方式來進行教學?哪些學生該採取什麼方式來進行教育?總停留在經驗的套用上,而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在開展課題研究後,我便有意識地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對一些好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歸納,尋找其中的規律,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手段,最終探尋出更好的解決方法。這些大大促進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夠逐步向“智慧型”教師的最終目標靠近。

總之,我覺得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上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開展教科研的實踐,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

學校要教出好的學生,就要有好的教師。教師要成為好教師,就要從專業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入手,通過小課題研究的方式,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和教育教學能的提高,這樣才能育好人、教好書,促進學校的發展。

在開展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閱讀的小課題工作中,我體會頗深:更新教育研究理念是基礎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會指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質量靠一流的教師隊伍去實現,一流的教師靠不斷磨練去成長。我認為優秀教師的成長需要經歷三個不同階段,即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再到專業成熟。通過小課題研究,引領教師走出從角色適應到經驗積累階段,實現到第三階段的跨越,成為專業成熟的優秀教師,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課堂高效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領、快速入軌。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儘快熟悉學校環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適應,能站穩講臺,帶好班級。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多動腦筋,提出自己對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見,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積累屬於自己的帶班、上課經驗,成為研究型教師。第三步是專業引領、提升水平。教師要積極參加“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各類專業培訓活動,通過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將自己的專業從經驗總結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學科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成為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師。校本研修的形式應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即可,教師可按照安排外出參加校外各類學習培訓,也可在校內觀看名師專家講座,參加學科課堂教學研討、做課題研究、自主研修讀書等活動,在研究活動中,從學科原創教學走向關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學科教學高地,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學科教學中形成一定影響。成為教學風格鮮明,教學效果顯著,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學生、家長喜愛的優秀教師。促進課堂優質高效是關鍵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為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課堂效率來體現。因此,教師要聚焦課堂,狠抓課堂教學研究,以課堂高效和提高質量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要積極參加講研討課、彙報課、優質課和示範課等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要加強課前管理。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四個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研究學法。研究教材就是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細節上解讀教材。研究學生就是熟悉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實際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分類情況。研究教法就是通過聽、看別人的課堂教學方法,取它山之石運用到適合自己的教學之中。研究學法就是對不同型別的學生採用不同的適合自身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搞一刀切、齊步走,追求各盡所能、非同步前進。

二要加強課堂研究。課堂教學教師要以“精講精練、章節過關、主動樂學、優質高效”為主要目標,採取“三段五環節”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為:“三段”,即自主學習階段、集體研討階段、合作完善階段。具體為:自主學習階段重在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嘗試性探究學習,教師要設計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感受探究愉悅,培養學生養成質疑提問的習慣。集體研討階段主要是引導探究問題,要做到引導和牽扶,突出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習慣、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識的培養,進行合作釋疑,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基礎,從中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點、疑難點、易錯點、興趣點,並有效的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以學定教”,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合作完善階段是實現嘗試性探究學習良性迴圈的重要保障,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歸納小結、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讓學生感受收穫。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新知識、新環節、新方法、新收穫。讓所有學生在昇華中感到自身學習的提高。“五環節”,即第一環節——明確學習任務目標。教師利用每節課最後五分鐘時間佈置下節課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自主探究題目,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第二環節——自主嘗試學習。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課後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能解決的問題,自己想法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帶到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並學會發現新問題。第三環節——彙報學習情況。回顧總結嘗試性探究學習情況,課堂上同學之間交流疑難點,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第四環節——問題研討。分組討論時,本組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再思考、再探究可採取查閱資料等形式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第五環節——合作完善。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訓練題目,歸納、總結學習方法規律,形成知識結構,最後達標測試,反饋矯正。

三要加強作業輔導。課後要嚴把作業的落實關,實行分層佈置、分類指導、多種方法批改。教師要對學科正式作業定期檢查、假期作業及時檢查、家庭作業隨時抽查,並對檢查的錯誤及時糾錯,針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改正,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提高。 豐富小課題研究的內涵是保障教師師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在師德與德育能力提高方面,應從職業認同、人格修養、情感關愛、心理品質四方面入手,教師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對事業有進取心,對工作有責任感,對學校有奉獻,對學生有愛心。教師通過職業道德修養,善於發現與體驗職業生涯的尊嚴和樂趣,自覺愛崗敬業,樂於做教師。教師通過心理研究與除錯,糾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態,快樂工作和生活,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教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首先,教師在熟練掌握多種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後教知識。如果學生連最起碼的文明禮貌、遵紀守規、社會交往都做不到,那麼學生肯定對自己沒有任何約束,更談不上課堂守紀、學好知識。因此,教師先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保護自然、喜歡做事、樂於求知的興趣,再給學生傳授知識、教會學法、提高能力,實現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之間知識的輕鬆傳遞。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就是在老師的引領、指導、傳授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的過程。培養學生熱愛學科學習,掌握學科特點,建立學科學法,形成學科習慣。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讓好的習慣使學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師要用真情去關愛不同型別的學生,課堂上堅持“按時、站立、微笑、協作、文明、優質”教學,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行為示範、知識傳承、方法傳授、思想品德昇華的樂園。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質過硬的教師,才能更有效地推動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開展。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

面對課改的大潮,現代教育對我們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中學教師,將如何面對新的形勢,順應現代教育的要求,適應社會的發展呢?做為一線教師的在不斷地努力著,努力地讓自己與課改的精神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我覺得要先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要改變教師的角色。因此,我便參與了相關的課題研究學習,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習和不斷探索,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有了很多很深刻的體會。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就觀念而言,新形勢下,我們要明確:學生是一個有想法、有活力、有創新的獨立群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而並非是在預設的教育情境中指揮學生學習的領導者;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活動。就行動而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就是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注意多進行形成性評價;還要關注教學效益,並具備一種反思意識,不斷思考、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新課程改革,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改變,既是根本又是關鍵。我們的觀念轉變成功了,角色改變成功了,這才有基礎談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談成功的課程改革。剛好課題的題目與些相吻合,以下談談這次參加這次課題的幾點體會,不對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充分尊重學生 正確引導學生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和諧、互動合作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還體現在激勵和讚賞學生上,要尋求學生的閃光點,抓住以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鼓勵,使他們得到努力奮發的動機。尊重學生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這是教師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心靈對話的前提條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納學生,理解可以遵循換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納學生。再其次還要信任學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信任最能觸及學生的心靈,這樣的信任是一種激情,是一種鞭策,它的激勵是其他任何力量無法比擬的,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正確的引導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是無原則的批評和抱怨說達不到的'。

二、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積極開拓學生學習活動的領域,探索學習活動的方式,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題,要吸收、要消化教師所講的知識、觀念和方法,就需要進行積極的活動,因此,學生不是消極的聽眾,不是灌輸知識的口袋,而是接受教育的主題。知識和技能作為學習的物件則是客體,教師的“教”便是主客體聯絡起來的媒介,這種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探索和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主題作用發揮的程度如何,更多取決於教師的指導是否得法。因此,教師優化教學方法,把學習主動權真正教給學生,才能真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更新教育觀念 改革教學方法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教育觀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撐。數學教師更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備課方式改變。新課程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知識應當屬於人的認識範疇,知識的獲得和掌握,都離不開認識主題的活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準備當中

就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備課。教案的編寫,傳統的已不適應現代的需要,現代的教案意味著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體,創造性的把握教材,面向全體學生。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比競爭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論課程改革強調的學習方式。將“小組合作”引入課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搭配成若干個小組,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上進互長,調動全員參與的意識,創造全員參與的條件。小組合作為學生創造了主動學習的機會,有效合作學習喚醒了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記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師角色要轉變正確

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要求我們數學老師要扮演好新的角色,陳腐不變就只有等著被淘汰。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往著多元化發展了,不僅要成為教學中主動的設計者和開發者,還要成為課堂活動中的指導者,另外還要做課堂教學動態的研究者和學習者。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只有不斷地正確定們我們的角色,不斷的探索、學習,充當好學習的促進者的作用,才能完成新課程的使命,使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總之,現在教學的發展,要求教師角色與行為的變化,這個變化同樣也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體現,這種變化已經不取決於個人的選擇,而是一種教育環境的規定,一種教學發展的趨勢,這種歷史性的變化必將鑄造一代新型的教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4

一、課題研究需要在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積累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課題的制定一定要服務於教學工作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最終我選擇了《農村國中地理讀圖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農村國中學生為研究物件,以如何根據地理課堂教學中遇到學生的讀圖問題為前提,研究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讀圖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穿插讀圖方法的講解,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為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三、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

我常常進行反思、注重細節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傑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同時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讀圖方法應該注意的事項

通過地理讀圖方法的訓練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性,但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投入其中,讓更多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貼近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圖形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讀圖、析圖。

2、要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

地理課堂中的讀圖題的難易程度的設計立足點是把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轉移到“為學生的學”上,並把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作為檢驗教學的設計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因此讀圖的設計要難易適度。過多的讀圖會使學生長時間處於低水平思維狀態,他們,尤其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過多的難度偏高的讀圖則對學生的思維帶來壓力,尤其易增加學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讀圖訓練一定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難度適中的圖形,這樣有利於為各層次學生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5

參與國中思想品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課題研究近一年來,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實。

可謂:在研究中成長、在辛苦中收穫、在學習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覺是忙碌。

一是忙於讀書。

開展課題研究,首先就要尋找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進行理論奠基;在研究過程中,更要自始至終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研究活動和實踐活動,並通過研究和實踐,驗證、補充或發展他人的理論。

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是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提升理論的過程。

這就必須讓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經典雖然益處多多,但遠沒有功利性閱讀、消遣性閱讀來的快樂,所以我常常在經抵制誘惑的艱苦的思想鬥爭中手忙腳亂。

二是忙於寫。

由於自己的文學功底實在太薄,寫作時失語現象特別多,話到嘴邊吐不出,出來的也總是詞不達意,所以寫作對我來說耗時耗力,反反覆覆,很苦悶。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一是課題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

由於課題研究注重了研究學生,又特別關注細節,這加深了自己對教學的感悟與體驗,使自己的經驗得以豐富,課堂教訓得到修正,教學的理念也不斷更新與優化。

比如原來備課多是站在教師立場上去設計與策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課變得花枝招展,而現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的需求作為載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簡潔有力,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原來聽課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表現,現在知道要將教學活動與教學情境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即“怎麼教”是服務於“教什麼”的等等。

二是課題研究規範了自己的教學行為。

自從參加課題研究之後,伴隨著理論的學習及研究的深入,上課過程中不斷地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

比如,對照由全區老師們研討形成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環節的要求,我在原來的授課中,對於諸如“複習舊課、評價激勵、匯入新課、明確目標、歸納總結”等環節並不重視,也就常常給忽略掉。

但現在由於所擔任的子課題“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後歸納總結”的研究,這些環節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

我把複習與預習相結合,先檢查後評價激勵,通過創設情景及例題解析促使學生參與課堂等等。

歸納總結習慣的養成則經歷了“由課上到課後”的過程,這些做法使我的課堂教學不再隨意、隨便,得以規範,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每進行一個步驟都需要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只有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的反思、審視自己的工作,才能發現解決課題的方法。

通過回顧、診斷自己的行為,或肯定、強化,或否定、修正。

“反思”由被迫到自覺再到成為習慣。

通過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與策略,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的行為。

四是課題研究使我敢於、樂於嘗試新的教與學的模式。

這主要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以前的時候一說小組合作,我總感覺它不適用于思想品德學科,因為我們沒有英語、數學學科那麼多瑣碎的.知識點和巨大的練習量,而且使用起來那麼麻煩,如科學分組、指導合作、培養組長、合理評價等等。

可當我的“課堂參與”子課題的研究進入到這樣一種階段:創設情境、評價激勵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學生大範圍尤其是學困生參與課堂的時候,我不得不著手使用小組合作了。

而事實證明,合作學習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人性的光輝。

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增加了學困生參與課堂的信心,創造了全員參與的條件,學習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

課題研究讓我的教學進入了全新的領域。

總之,課題研究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起點。

它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讓我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要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我還要繼續耕耘,繼續收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6

有自理的意識,才能進行自理能力的學習。那我們在實踐中,應當如何增強孩子的自理意識呢?

家長觀念要轉變:

要讓家長明確孩子雖小,但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已經可以自己吃飯、穿簡單的衣服等,作為家長要堅持引導孩子自己去完成,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切莫代勞。

要讓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家長面對幼兒不可避免的失敗,千萬不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以免挫傷幼兒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要以鼓勵、引導、示範等正面的方式進行,用榜樣法、提示法、表揚法、示範法等方法進行教育。

教師工作要積極:

教師積極的語言暗示幫助幼兒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幼兒的自我評價往往是建立在成人對他的評價的基礎上,教師的評價對他們自我意識形成影響至深。在幼兒行為沒有發生時,給予一個正確、積極的暗示,幼兒的.行為會向著這一暗示的指向去做。

用積極的評價,強化幼兒的行為。在培養幼兒自理意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給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不斷地肯定他們,使其形成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建立起自信,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實踐。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通過集體表揚、物質(小紅花)獎勵、家庭宣揚等形式進行鼓勵,讓孩子樹立“我能行”的意識。我想在這樣反覆培養的過程中,孩子的自理意識會不斷的增強,從而轉化為積極主動的行為。

幼兒生活自理意識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鍊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緻的指導,積極向上的鼓勵,結合家園同心,相信孩子的自理意識會有很大的提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7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這一課題的提出源於對目前國小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一方面“作文難教”已是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多年來,作文課的程式一般是都是老師佈置作文題目,提出寫作要點,向同學介紹寫作技巧,寫作格局,提供優秀範文,學生開始自己作文,最後教師批改,講評作文。作文的方式大多為命題作文。從形式看,這樣的作文課的重點過程是“寫作技巧”,目的是“展示優秀習作”。可現實中常常是老師講的口乾舌燥,作文上硃砂點點,可是學生卻“啟而不發”。另一方面,學生也總是覺得“作文難寫”,一寫作文就“頭疼”。教師佈置作文題目,學生就感到無從下手,這樣,教與學都陷入了僵局。其實中高年級的習作“癥結”如果從低年級下手“治療”,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提出“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

1、課題概念的界定

情境教學:情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的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寫話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學段目標與內容”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其中關於“寫作”這個方面的提法又略有不同。第一學段(1—2年級)中的“寫作”又被稱為“寫話”。

本課題“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聚焦於課堂,主要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情境寫話教學,促進低年級學生由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語表達,從而培養學生樂說,樂寫,敢寫,會寫的能力。

2、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理論價值

①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認為,人的認識活動不僅僅是接受和再現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主體變革客體的現實的實踐活動。寫話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為指導,激發學生想要表達的慾望,加強語文實踐,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②現代語文教學論

國小語文學習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課堂上教授學生需要的,感興趣的,學生才會樂於參與,主動地參加到活動中並且吸收內化,這樣的教學才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只有在情境中進行,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2)實踐意義

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成長。促進低年級學生由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語表達,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教師個人教學方面的增長。教師在課題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反思得失,積累教學案例,從而不斷進步。

3、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及文獻綜述。

在國外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教育思想裡。柏拉圖的“對話模式”被認為是情境教學的萌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著作《大教學論》裡也有情境教學的思想。書中提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中,更是十分重視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他經常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在國內,提到情境教學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吉林老師。她的情境教學開創了我國情境教學的先河,對於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李老師的情境教學通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運用感官感知形象,獲取表象,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的知、理、情、趣、志等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全過程,尤其表現出對於情感因素的重視。

以上國內國外的研究對我做好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參考和借鑑。

二、研究依據和假設

1、研究依據

①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思維活動水平從直觀向抽象發展:低年級時,思維活動的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國小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這時學生的模仿性強,有些知識是他們通過對教師和同伴的學習活動的模仿來獲取的。在此階段如果大量的創設情境就會培養學生的形象,直觀思維,為向抽象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②《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視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總目標中提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具體建議中提到“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第一學段可從寫話入手,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2、研究假設

①、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會寫自己想說的話。

②、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③、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寫話習慣。

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水平。

三、研究物件和方法

1、研究物件

該課題研究物件為徐州市少華街國小現在二(2)班50名同學

2、研究方法

①、文獻資料法: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②、行動研究法: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通過活動,反思、總結教師情境寫話教學的組織策略,從而不斷改進教師的指導能力,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

③、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分析、歸納並整理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有益經驗,為課題研究提供典型的範例。

④、個案研究法:對班級學困生進行跟蹤分析,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1、潛心學習有關教育理論,閱讀相關文獻,上網檢索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編輯研究資料,並制定研究計劃。

(本階段研究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

2、根據現有的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開展具體研究操作。(本階段研究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7月)

(1)從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層面,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聽課調研等形式多角度收集資料,分析寫話教學中學生的現有能力狀況,找準突破口。

(2)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動,逐步完善情境寫話教學的參照標準和實施策略。

(3)通過撰寫專題案例分析和科研論文的形式,總結課題實驗過程中的成果,為今後課題研究成果的鑑定與推廣作好準備。

3、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鑑定。

(本階段研究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六、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申報課題,撰寫研究方案,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

(2)研究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系統研究課題,記錄研究資料。進一步完善課題方案,及時分析,總結,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

(3)結題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深刻反思課題研究過程,整理過程資料,撰寫結題報告,書面申請結題。

五、保證措施

我校科研氛圍濃厚,各級領導都大力支援科研課題的研究,為我研究課題提供了濃郁的研究氛圍。作為課題主持人,我將一直擔任作為研究物件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能及時得到詳實的課題資料。

六、成果形成

《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論文《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課題案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8

參加工作第四個年頭了,從來沒有接觸過課題,也從來不敢去接觸,因為我一直感覺“課題”是個遙遠的東西,不敢去觸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個課題,我才打破這種不敢去觸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嘗試一下。

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幸運兒!包括這次也是,因為當我想要去做課題,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分宜縣教體局邀請了新餘市教科所袁劍芳老師來到咱們分宜進行《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一堂講座聽下來,我真是受益匪淺。剛開始不知道“課題”是什麼?聽了講座之後,我的思路變得清晰了,甚至在課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課題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師告訴我們:“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我才明白,原來在教學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任何研究都始於“問題”(以及由問題而發生的“驚異”)。當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某種“問題”並想方設法(“設計”)在“行動”中解決問題,且不斷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時,教師也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過程中。“課題”產生的途徑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它是課堂內外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選題?選什麼題?聽了袁老師的講座,我才明白,選題是如此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選題:1、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的教學現象與問題。2、從工作中的問題、困難與缺點中去發掘課題。3、從教育改革的熱點、重點問題中去發掘課題。4、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去發掘課題。5、從對某教育現象進行調查而形成課題。

袁老師在講解選題時給我們舉了很多錯誤的課題題目例子,看到這些課題時,我當時還覺得這些題目不是挺好的嘛!聽了袁老師的講解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題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著袁老師給我們講解如何填寫課題申報書,其中,袁老師強調課題論證是整個課題申報書填寫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對所選課題及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進行評價性研究的過程。

最後袁老師給我們介紹如何給課題結項。課題結項不容忽視,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課題研究成果、整理結項成果附件、填寫結項報告書。

一堂講座聽下來,總覺得還沒聽夠,因為我之前對課題是一點都不懂,現在聽了袁老師如此用心、細心的講解,我心裡已經有了大概的構思,我會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課題做好!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參加這次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了到底什麼是小課題,如可開展小課題的研究等,結合自身實際,體會頗多。

一、瞭解到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不容樂觀

有人說,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柳夕浪)。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國小校裡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祕,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說來,中國小教師科研或者說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現狀:

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師從來就沒有真正體驗過自己策劃、設計、查閱文獻、收集資料、調查訪談、歸納探究、交流分享及結題展示等課題研究過程帶來的快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現狀二: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絡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絡,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課題往往也是“拿來主義”,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其結果只能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現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現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著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著、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所以對課題研究常常有一種“自我無力感”,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現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迴圈”。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確到底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呢?

二、學習了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如何選題及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1、 小課題的定義

小課題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以中國小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以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物件、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研究方式。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的特點

一是問題小,研究微觀問題。教育問題、教學問題和學生髮展問題;

二是過程活,過程週期短且靈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樣。

3、如何選題

瞭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型別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物件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小課題研究的過程

(1)問題階段要明確發現“有哪些實踐問題需要解決”;

(2)設計階段要回答“應該怎樣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即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採取什麼行動措施將得到什麼效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行動階段要保證“是否按解決方案採取了有效的行動措施”;採用措施去解決問題)

(4)評價階段要分析總結“所採取的行動措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解決問題的情形及還有什麼問題”等。然後,根據評價的結果開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通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敘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6、如何通過研究日誌積累資料

研究日誌是研究者圍繞著研究問題或針對某個主題對所發生的事件(行)與思考(思)進行的定期記錄。

研究日誌一般要定期進行(如每天的某個時間),但為了防止遺忘,可以及時地寫下備忘錄。 研究日誌的內容可分為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兩個方面

描述性記錄包括對研究活動的說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

描述性記錄要注重精確性和關注細節。

7、解釋性記錄

解釋性記錄指的是個人的感受、解釋、思考、推測、對事件的解說、對研究問題的反思等。解釋性記錄不能單獨構成研究日誌,它要依附於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解釋性記錄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你對事件原因的看法,第二個方面是你對你的行動及其結果的分析,第三個是對下一步怎樣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敘事中反思的內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裡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瞭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9、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小)課題研究的成果表現形式

中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這個成果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述,如課

題研究報告、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教學課例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作品和反映研究過程的各種資料。(見《關於小課題研究的幾個問題》)

要注重中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長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採取了由“課題的提出與界定”、“研究過程與實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構成的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這並沒有充分展示出這些課題成果的全貌,可以通過附錄等形式來展示。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敘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物件(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說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瞭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從這次培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長和謝老師講到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閱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

對於這次課題培訓,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講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培訓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0

一、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在研究本課題過程中,我作為主持者,更是感受深刻。為了能夠把課題做好,我找到了我校的幾位有相當教學經驗的一線老師和我一起做課題,他們在教學中是佼佼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也是全身心投入,大家齊心協力,甘於付出,不計得失,最終促使了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一定要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老師,家長,並請教了專家,最終我們選擇了《廬陵文苑,校本科程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吉安的歷史人文和白鷺洲的悠久歷史為研究物件,以如何成功地在我校展開校本課程為目標進行研究。依託歷史與社會教材這個載體,積極調整和優化課堂策略,使我們的研究成果漸漸顯現成效。

三、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們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們首先成立了課題組,對我們如何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進行了設計。由於我們的課題是校本課程的研究,所以,我們必然會用到很多的文獻。於是我們分工合作,年輕老師負責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料,而有些歷史文獻,就乾脆我自己動手查詢。在過程中,我們有精確的時間安排,確保研究的時間。

2、查閱大量資料文獻,並集中學習了廬陵精神、白鷺洲歷史、白鷺洲歷年成就和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內容,使課題組人員更新了觀念,對本課題的認識加深,明確了研究的意義。

3、發動學生一起研究。作為一線老師做課題,而且是與我校有密切關係的課題。我們還注重發動學生一起,我們開展了徵文活動,學生跑白鷺洲校園活動等。

4、每學期初根據自己的教學班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課題組確定一個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再進行了進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點。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1

我的子課題《國小數學優質生態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也在會議上接受專家的評審。經過兩年多的不斷探索、反覆實踐和及時的分析總結,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從中獲益匪淺。我不僅對練習設計有了一定的方法,而且也親身感受到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和魅力。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課題研究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所以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必須用心去做課題。對於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我們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並請教了專家,最終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課題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如果不去用心做我們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質有效。

二、做課題的意義

一是評聘職稱的需要,二是教學的`需要。通過這個課題研究活動,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教學中探究的問題。課題工作的展開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進行問題聚焦的過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嘗試去分析,去摸索解決,積累一些教學的經驗,最終沉澱為自己的東西。殊不知,這個過程中我們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過在分析、摸索中我們便善於去提煉,總結,形成文字。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很有必要通過課題研究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時通過課題研究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通過《國小數學優質生態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我真正認識到了練習的有效設計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習挖掘利於學習發展的練習設計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真正有效的練習設計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優質生態的效果,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策略一:出讓練習作業設計權,激發作業自主性。

自主設計練習作業,即在一課時、一單元或者某一模組知識學習完畢之後,學生自己根據知識的重難點、聯絡點、關鍵點、易錯點等進行作業題目的設計,再利用平臺進行相互作答相互評價,以達到對知識技能的自主鞏固、融會貫通。

這種師生角色互換的學習活動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新鮮感與挑戰感,帶動其學習的參與性。教師通過觀察能比較容易瞭解到學生喜歡的作業題目內容、形式等,甚至他們對知識理解的出錯點也能間接反映出來,教師可以從中積累今後的'作業設計素材,找對設計方向。在作業題目設計的過程中,學生經歷對知識的重難點、關鍵點、易錯點等的排查與確定過程,有助於他們養成整理複習、查漏補缺的習慣與能力。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處,留住自主評價反思能力

學生的作業本上每頁都有一塊用線條隔離出的空白部分,這一小塊空白處是留給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與反思的,如同作業隨筆一樣。如對錯題的即時分析,在錯題旁邊的空白處註釋錯誤原因、錯誤訂正、預防措施;同時也可標註自我提醒強調、自我勉勵的話語。蓋一個自我鼓勵孩子的符號,也可寫上自己在做題過程中額外的收穫等等。隨學生自身的需要對這塊空白處進行充分、個性化的利用。而教師隨時對這塊寶貴的“園地”進行跟蹤瞭解,以更好地把握學情。這一小小空白處看似不起眼,卻是我們經歷了諸多摸索幸得的“寶地”。

策略三:藉助學科整合,提高數學練習興趣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似乎對科學、美術等課程的活動更感興趣,一些經常在數學學科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能堅持去完成一個美術學科佈置的橡皮泥塑,對比中,我們也在反思,也希望著數學作業能充滿這樣的魅力。於是我們儘量使數學作業的設計也能朝著趣味性、實踐性、生活化等方向發展。比如,在學習了平移、旋轉、對稱等數學知識後,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科的剪紙、摺紙活動中完成平移、旋轉、對稱等知識的實踐。學生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形式,興趣盎然。

策略四:將數學練習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

數學練習如果脫離實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了使學生的數學作業更富於生活化、趣味性,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對生活數學的認識能力。我們引入了語文學科常用的練筆方式一一日記,進行了學科整合,嘗試改變練習形式,讓學生編寫數學小日記,寫下生活中發現的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找數。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閱讀了大量的關於練習作業設計的資料,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的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我們的課題雖將結題,但探究無止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2

去年開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我開始接觸《數學文化在大學聯考中的考查與要求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地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但同時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下面我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我們有認真的態度,那事情的結果都不會差。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但對於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同時課題主持人任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就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僅我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為課堂教學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於數學文化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訪談法、調查問卷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數學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為學生提供以數學文化為背景的習題的解題方法。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我們的課題雖然面臨結束,裡面可能仍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後面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3

在蘇州市教研室的倡導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開展起課題研究,我校也加入這一探討的行列。並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在此,將最近的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與探討。

一、 要搞好課題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對國小音樂新課標的認識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識譜教學是我們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為學生的音樂實踐行為保駕護航。

二、 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為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分成三個年級段實施,分別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歲研究的內容一樣,都是識譜教學,但難易程度不同,教學形式也有異同,低年級以遊戲形式為主,學習簡單的單音唱名;中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譜;高年級學生在熟練演唱歌譜的同時,能根據中低年級知識量的累積,創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 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覆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我們的課題研究才開始一個多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4

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提高,但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為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物件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5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課題組老師在成績面前相互鼓勵,在挫折面前從不氣餒,一年的研究和實踐,使我們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們堅持歷史單元主題的教學原則,歷史單元主題教學就是從歷史學科的實際出發,根據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按知識系統進行,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主題教學。是從更為寬泛、更為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定位的歷史教學。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真正的貫徹單元主題教學理論。而新課程歷史教科書的一個單元就是一個歷史階段,是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研究課標、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備課時只著眼於某一節課的思維模式,而從單元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行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從而將某一節課的準備納入單元教學的序列之中,從整體上構思單元學習主題的教與學,以單元主題為主線來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上我們大膽嘗試,立足課堂。

其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據新教材主題教學的特點及教育教學因素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的創新理念,又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既可以突出歷史重點和主幹知識,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新趨勢。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他們投入很大的興趣和老師一起進入探討,並且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上課不用聽看書則可以的不良學習品質,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整合興趣非常大,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歸類,將歷史縱向聯絡,達到了歷史的時序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論。

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的老師教學態度和風貌也發生了改變,大家積極探索、學習研究,是教師的團隊意識空前加強,聽課、評課共同進步。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學生對歷史課也表示出了重視了,歷史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斷。雖說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環節,可是沒有做系統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沒有這樣強烈感悟。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後,我們要感謝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室,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未央區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東元路學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援,還要感謝指導老師的指點,謝謝!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6

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課題組各位成員同甘共苦、齊心協力,使課題研究工作如期進行、順利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粗淺看法:

一、結合教學實際,用心選好課題。

作為是一所建校時間不是很長的民辦學校,我校目前所招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從我縣18個鄉鎮裡招收上來的,經過這幾年的教學過程,發現這些來自於農村的學生,對英語口語表達,存在一些不想開口、不敢開口,表達能力差、語言障礙、心理障礙等等。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我們在陳子彬校長的帶領下,國中部英語老師提出了《運用多媒體優化國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其他成員技術上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援,深切感受到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隊力量對做好課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課題研究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陳子彬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最終順利完成課題的各項工作。

三、從事課題研究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有效途徑。為了完成課題研究,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收集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案例,研究應對策略,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抽查,通過在實踐階段的調查問卷分析,我掌握了很多的科學資料分析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從事課題研究工作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具有踏踏實實、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這一年我一直從事國中的.英語教學,雖然工作較忙,但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的知識面得到拓寬,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專業素質得到提高,深深體會到從事課題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把自己鍛造成為一位能理論聯絡實踐的教師。

當然,課題研究領域浩瀚無垠,我們取得的成果只能說是滄海一粟。我深感自己的知識儲備遠遠不夠、專業理論支撐不足,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不斷進步。以後,我們將進一步研究理論聯絡實際,努力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能力。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老師一年來對我們的關愛與指導。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本次小課題研究,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為課題的選擇引導著研究方向,並制約著整個研究工作的進展及研究的價值。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我只是個普通教師,任務就是教好課,教育好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

但現在參加整個小課題研究後使我轉變了看法,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作為普通的一線教師照樣可以寫出研究性的`東西。也非常有必要參與教學教研,既可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等,也能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

我們的研究素材可來源於日常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我們平常的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後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於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資訊、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同樣,我們作為一線教師,也有義務搞課題研究,教學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再將研究結果、方法、價值應用與教學活動中。

在課題研究中我感悟到:

教研素材來自教學。素材來自教學,對於老師來說,素材熟悉,易於著手,而且研究之後能將成果應用於教學中。

題目要精、小。題目決定你的研究範圍,題目太大,精力有限,能力有限,課題小才能研究透徹,才能出彩。

提前做準備。每年都有課題研究專案,申請之前,可以先了解,預定選題方向、課題範圍,提前準備素材,提前做好準備。

分工協作。課題中任務較多,要將任務明確分工,讓每個組員都能參與,都能學習。靠一個人的力量,任務太多,不易進行。

材料收集積累。最後結題需要很多平時的材料,要有意積累收集。

及時上傳資料檔案。要按要求及時提交上傳各種資料檔案。否則會被登出課題。

通過一年的小課題研究,讓自己悟道很多東西,以糾正了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解決了一些教學中碰到的難題。

課題研究是一個長期的活動,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更加積極參與課題申請、研究。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工作要進一步的深入與完善,好多未知的任務在等著我們去完成,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責任將其做得更好!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8

以前,人們一提到“課題研究”,我總覺得那是多麼的高不可攀,搞課題研究那應該是教育專家們的事情,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有點難。去年我有幸參加學校申報的市級課題研究,回憶起一年來的活動情形,心裡感受頗多。

首先,通過這個課題研究活動,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課題”,就是研究中探究的問題。課題工作的展開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進行問題聚焦的過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嘗試去分析,去摸索解決,積累一些教學的`經驗,最終沉澱為自己的東西。殊不知,這個過程中我們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過在分析、摸索中我們要善於去提煉、總結,形成文字。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很有必要通過課題研究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時通過課題研究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其次,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搞課題研究,研究的內容要口徑小一些,實在一點,密切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進行。就如我們現在的這個課題,它的每次活動,我們都是在課例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討交流,然後結合實際撰寫調查報告、寫論文、寫案例、賽課。一年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我開了眼界,對課題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

再次,我通過《數學教學與數學活動有效結合的策略研究》這個課題活動的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老師教育學生,尤其數學課的教學,第一、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將數學教學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數學教學的設計貫穿於數學活動中去。數學活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動

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調活動,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剪一剪、數一數等形式,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愉悅、輕鬆、快活。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我們也要特別關注學生活動過程經驗的積累,關注活動表面之下活動的內涵,讓學生付諸思考,以期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第二、我們要想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就要精心地設計好教學活動,以及考慮在活動中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好學生,上好一節精彩的課。第三、要根據所教課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型別,使課堂變得生動化,將設計的數學活動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課變得多姿多彩起來。讓學生數學活動中收穫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自主進行活動了,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9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能力,我參加了“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匯入的課題研究”課題實驗。我在同組的同事指導下,通過研 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績。現體會如下:

一、嚴格要求,務實開展。

自我申報“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匯入的課題研究”課題立項後,為保證課題研究能在科學有序的工作狀態下順利開展,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管理細則。要求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聽課,瞭解實驗的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必須準時參加課題小組學習活動。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做實驗記錄,每學期上一節實驗彙報課,寫一份實驗論文或實驗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等,做到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順利的實施本課題,我清楚的認識到必須轉變教師“角色”意識。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在改革教育同時,必須從居高臨下的主宰課堂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我非常明確: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愉悅和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積極思維,任意表達,敢於標新立異。

三、積極探索導課的最佳方案。

師生談話匯入。對於某個新知識,學生接觸最頻繁卻又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可以採取師生談話來匯入。比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可這樣談話來匯入:(師)同學們通過學習三角形面積,知到可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下面就請大家來回顧一下,介紹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

實踐操作匯入。動手操作符合國小生好動的特點,可吸引國小生 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慾望,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儘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教師精心組織學生憑藉已有知識操作學具來匯入新課。

巧設遊戲匯入。愛做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將遊戲有機地運用於課堂教學,利用遊戲的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化難為易和減輕學生的負擔,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講述故事匯入。抓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點,教師可根據實際來講述相關的小故事,以生動、風趣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描繪出一個生動、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

藉助媒體匯入。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資訊科技,使聲、色、形、動、靜發生交替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 屏材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課堂匯入法。

四、課題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實驗中,我們在導課的方法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學校組織的統考中,尤其是有關創新能力的命題,我班學生答的準確,有創新。

2、提高了參研教師的素質。近段的實驗探索,也使我校教師自覺地加強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對於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雖然我在實驗中取得了點滴成績,但由於實驗時間不長,在以後的實驗中我們還有許多解決的問題: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0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絡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通過課題研究學習深刻清楚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

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

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物件,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例項。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

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啟用思維

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為什麼?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係

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1

2007年3月29至30日,我有幸在學校領導安排下參加了湖北省國小數學課題研究活動。整個課題研究過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會上聽取了北京師範大學課程中心數學工作室副主任王明明、國小數學教科院柯尊信、國小數學副主編殷現賓等專家針對《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有效性》作報告。通過學習,使我對我們的數學課題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課堂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也獲得了教學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同時我將把培訓中取得的收穫努力運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評價在數學教學中的巨大作用。

一、29日上午我們聽取了北京師範大學課程中心數學工作室副主任王明明主題報告《關於國小數學教與學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展現知識形成過程和學生鮮活生命的體驗,怎樣在國小數學課堂上實施有效性教學是目前課改熱點問題之一。然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理論上研究的比較多,實際嘗試的比較少;表面上做得比較多,實質性研究的比較少;似像非像的比較多,真正有效方法的比較少。針對這種現象,王明明專家結合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例項,展開了一些理性與非理性冷講座。聽完她的講話使我受益匪淺,我知道了開展有效性教學,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有效性教學?只有明白這個問題,才能付之於行動。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於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是學生在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並高效率地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增長能力,獲得發展的學科學習活動。

二、在這次活動中,我領略了三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欣賞了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深感受益匪淺,他們的課堂上,無時不閃動教改之光,無處不洋溢和諧之氛圍。

三位教師分別執教了《24計時法》、《年月日》、《長方體的認識》,雖然課的內容不同,但都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和理念,主要體現在:

1、與生活實際相聯絡。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三位教師都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絡,創設生活情景,如《年月日》、《24計時法》中從學生自己的生日、值得留戀的日子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長方體的認識》設計了一個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生生的生活情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引領學生置身於快樂的數學活動之中。它消除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畏懼心理,誘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濃厚興趣,點燃了學生主動探索的導火線,同時也為學生體驗新知創造了條件。

2、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新課標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這三堂課主要是採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通過一個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生不但長了知識而且長了智慧,可以說終身受用。

三、聽取《國小數學》副主編殷現賓專家談《怎樣的案例是有價值的---例談教學案例的寫作》。

殷現賓專家說在數學文稿的寫作中,很多老師喜歡寫教學案例。因為這些鮮活的案例來自課堂,來自我們身邊,研究這些案例對我們一線老師的課堂教學具有直接的借鑑意義或者啟發作用。然而,寫好一篇教學案例,並非一般老師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地記一個教學流程,寫上幾句分析的話。其實一個好的教學案例是做出來的,有價值的案例要體現新、實、深。同時殷現賓還具體談如何寫作以及投稿的技巧:

1、選題要小、典型;

2、“借雞下蛋”;

3、能寫成片段不寫實錄,能說明問題就行;

4、抓住問題焦點,詳略得當;

6、“投其所好”。

卡耐基說:“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努力,世界上沒有不能迎刃而解的事。”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要發展自我,首先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通過聽取殷現賓專家講座使我知道寫作也是一樣,要寫得精彩,首先要活得精彩。如果平時認真學習課改精神,積極參與課改研究,留心觀察課改狀況,關注教學實踐,及時捕捉課改花絮,時時處處做一個有心人,寫下課改的點滴思考與體會,那麼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付出總有回報。

四、聽取評價課題總結。

首先聽取了湖北省國小數學新課程發展性評價研究課題一年來工作小結,隨後武漢市課題組彙報了他們第二階段的實驗成果。聽了其他實驗學校的“思考、實踐、收穫”的實驗全過程,和我校實驗相比很多相似之處,如評價內容、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工具、評價方式方法、評價結果等。

本課題實施幾年以來,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了變化,提出的問題已經能從自身的需要出發,具有一定深度和獨特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呈現多樣性,課堂質疑問難的觸角延伸到課外。幾乎每一節課學生都會有幾個問題來“考考老師”,去“問問書本”,真是“滿園春色關不住”。而且從課伊始到課末,學生冒出自己的問題,提出問題或質疑已經是學生和老師習以為常的活動。但也有不禁仁義的地方我們部分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差,學生不敢問,不好意思提問,怕被同學們看不起,等等現象普遍存在。

經過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使我真正的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課堂教學中的小小細節,從日常教育教學點滴事情做起,及時反思,及時改進,真正把新課程理念的種子播撒到教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之中,做到細微深處見真情。我相信,有了前一階段的實驗基礎和專家們的指點,在今後的實驗工作中我將帶著他們的寶貴經驗走進課堂,為課題工作進一份最大的力量。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2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能力,我校於2006年10月開展了“國小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課題實驗。我們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在全體實驗老師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一年的研究、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強化管理。

自我校申報“國小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課題立項後,首先在校內成立了以(縣)蘇立貞教研員為課題負責人,由農愉民校長為實驗課題領導小組組長,由一位主抓教研的領導為實驗課題執行組長,由十位實驗教師組成的實驗課題小組。同時,為保證課題研究能在科學有序的工作狀態下順利開展,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管理細則。要求實驗課題領導小組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聽課,瞭解實驗的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必須準時參加每月兩次的課題小組學習活動。課題工作組要在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一次初評和總評,及時交流。要求實驗教師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做實驗記錄,每學期上一節實驗彙報課,寫一份實驗論文或實驗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等,做到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同時還設立了課題研究獎勵制度。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課題研究處於嚴格管理之中,也使課題小組成員凝聚成了一個團結合作的整體。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順利的實施本課題,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必須轉變教師“角色”意識。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要求大家在改革我們的教育同時,教師必須從居高臨下的主宰課堂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我們在課題組學習中明確指出: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愉悅和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積極思維,任意表達,敢於標新立異。

三、積極探索教學環節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首先,從本課題組各學期實驗教師的實驗研究課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被教師牽著走的現象明顯少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節課的教學都力求做到:先嚐試後講解,先猜想再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例如:樑玉蓮老師執教的《長方體表面積》一課的教學,讓學生先試著為長方體做個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簡潔的辦法計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計算長方體表面積),再引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發表個人見解後,再小組合作交流,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創設出了五種之多的計算方法。這樣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獲取資訊的能力,為自主發展打下了基礎。

其次,從教學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題地位,必須積極探索班級和小組、個人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採用加強小組合作研討學習的方式。本課題採用小組合作研討的形式進行教學,一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二是:可以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到創造的過程,三是: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全班交流過程,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步完成對知識的認識,有時還會受同學的啟發,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從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出發,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便於學生髮現規律的探索性材料,給了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身智力活動的內化這一特殊的認識活動去體驗數學、感悟數學、領會數學。

四、營造濃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需要。兒童好問便是這方面最有力的佐證。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探究學習,也唯有如此,我們的課題研究才能實現實質性進展。在具體的實施中,通過正面引導、樹立榜樣等手段給予落實。我們要求教師做到:

1、尊重、熱愛、信任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和關注的;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平等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特別是對暫差生,應更多一份關懷。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信任學生,才能使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開掘出創新的潛質。

2、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到凡學生能解決的堅決讓學生解決,凡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暗示,多給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機會。

4、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即指導學生怎樣當學習的主人,怎樣當好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尋找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深度;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步驟;引導學生探索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學習的規律;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使學生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引導學生總結過去,使學生學會不斷調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開展課外活動,培養自主、創新、實踐能力

廣泛開展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落實自主創新實驗的途徑。在實踐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真分析,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獨立解決問題,這實質上就是創新。為了實現“合格+特長”的培養目標,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尊重學生愛好,保護興趣,發揮特長,循循善誘,分類指導,協調發展。課外活動開展分思想教育、興趣愛好、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五大類,並建立相應的興趣實踐活動小組,努力創造條件,使廣大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做人,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寓興趣培養於課外活動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針對國小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廣泛地開展了集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勤學、會學,有創造性地學,進而達到“以學為樂”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養於課外活動中: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我們開設了科技製作、手工製作、採集標本等活動專案。實踐證明,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這些培訓,可以鍛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培養其對學習一絲不苟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3、寓創新培養於社會實踐中:根據教學的需要,我們除組織學生走向實驗室、圖書館、運動揚、博物館外,還組織學生到農村、商店等地,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增進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增長了學生才幹,培養了勞動習慣,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展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在一年的實驗中,我們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實驗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在2006年,我校數學興趣小組的學生在參加中南五省數學競賽中,蘇珊、李昌駿同學獲一等獎;黃雨情。

《實驗蘇教版國小數學課程教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我校於2004年7月申報,並被批准立項為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教科研重點課題。三年來,課題組按照課題研究計劃,依據蘇教版教材,立足於課堂教學的調研與分析,運用調查測試法、行動研究法、教學經驗總結法和個案分析法等多種方法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進行研究。採用參與式培訓方式,以實驗蘇教版教材為依託,引導廣大教師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編寫意圖,通過進行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研討、案例剖析、教研沙龍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3

參加了微型課題研究,我收穫頗多。“微型課題研究”是當前教學上的熱門話題,也是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微型課題是指以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物件,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微型課題的特點是切口小、範圍廣、方向明、週期短、投資少、收益高。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教師從自己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去研究解決的辦法。

一年來,我針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通過獨立研究,共同討論,尤其是通過上學期的《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穫和體會。以下就是我的幾方面感受: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學科研理論水平

在課題研究以前曾經一直認為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的任務就是上好課,教育好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現在自己做課題後我轉變了看法。

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於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課堂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後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於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資訊、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通過課題研究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為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著研究方向,並制約著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及研究的價值。

通過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誌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在整個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並在活動中不斷成長。課題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後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體驗著課題研究帶來的成功快樂。

二、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能力

微型課題研究實際上是一種行動研究,是行動者為解決自己實踐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行動研究是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過對微型課題研究所做的嘗試,我體會到,微型課題研究的價值可以歸結為“改進”和“參與”。在計劃——行動——觀察——評價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教師的聲音。行動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進教育實踐,不是構建教育理論。教師“參與”研究是為了科學地“改進”自身的工作,“改進”不僅僅意味著教師通過內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學行為,還意味著通過研究改變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使教師專業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擴充套件。由此,微型課題研究將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問題、體制的問題、評價的問題、考試的問題、升學壓力等方面的問題,而課外作業繁多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調研,分析論證,提出了校本作業設計的原則。該原則是:

1、控制學生課外作業的數量。

2、按知識點設計校本作業。

3、重複的題目不出,類似的題目少出。

4、難題少出,偏題、怪題、超綱的題目不出。

三、較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課題的研究的方法

1、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2、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與同事討論,最終我選擇了《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

3、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確定實驗研究物件,制定研究計劃,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對於化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通過設計、討論、試驗、修改等多種方式,精選習題,反覆推敲。設定作業時分為基礎訓練、能力提升和大學聯考連結三個部分。

4、善於積累、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都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研究留下軌跡。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5、教學相長是課題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了寬鬆的作業環境,自主權掌握在學生手裡。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通過本課題前期的實施和研究,教師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學觀念轉變了,業務能力加強了,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課題研究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關於課題的思考並沒有結束,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解決”對專業發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體驗到“經歷著的研究者”的充實與自在,體會到“撥開雲霧,喜見陽光”的幸福與快樂!此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意義上的推進,我將充滿熱情,充滿信心,在教學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4

2月26日、27日,我們聽了XX市教研室主任闞兆成同志所作的《論“十四個關係”》的報告,東平徐慶功局長所作的《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師生髮展》和XX縣新湖鄉中學王慶良主任所作的《打造高效課堂狠抓教學管理和質量》的報告,受益匪淺;對照我校的所作所為,感觸頗多。收穫最多的是三個方面:一是解決了認識上的問題,二是指出了管理上的微觀問題,三是方法上提供了模板。

首先,談一下認識方面的收穫:

1、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按考證兩個概念都不正確。應試教育應該說是傳統教育的範疇,素質教育應是素養教育,都應歸於教育這個概念的外延內。“素質教育”由於長期應用就約定俗成了。

2、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正所謂“見多識廣,經多見廣”。

3、關於什麼是課程?既然課程是有課程綱要、課程標準、教材和其他材料組成的,有教師和學生及教學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那麼除了教師的備課,講義,教學案外,學生的所作所為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業,就是學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關“教學目標”的設計,課改十年來,我第二次聽闞主任如此透徹的解讀,就是一個“實”字,實際、實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隱性的目標就是隱性的,是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

5、啟發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的關係,我認為我們仍處於“形態”階段,我們應借鑑先進學校的經驗“臨帖、磨帖、入帖”,然後根據我們的探索“破帖”,成為我們“個人”的、“個性”的成功模式。

6、揚長教育與補短教育的關係。對二者的關係我們也進行過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邊”包保制、分層評價等,但我們還沒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沒有做好的原因是這項工作實在是太麻煩,沒有形成確保制度落實的機制。

7、講考試與多元評價的'關係時,闞主任講“升學率的高低就代表推進素質教育的高低”,這對我們講,就是思想認識再解放。推進素質教育,從來沒有人講就是不要質量!分數是衡量差異的標誌,該精確的要精確,該模糊的必須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啟示:

啟示1、思路清晰、明確。

縱觀XX縣教育局徐慶功局長所做的報告,一是指出了課改的原因,二是說出了課改改什麼,三是怎麼改,四是課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麼是課改,為什麼課改,又指出了課改改什麼和怎麼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時又把實踐中的保障機制總結出策略性的認識觀點,來自學習與實踐的,令人信服。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抓住課改的核心——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以省規劃課題“三步一體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平臺改變教的方式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為平臺,改變學的方式,實踐三年來,對比新湖鄉中學的實踐探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簡單化,在沒有解決好“改觀念”,就進入了改模式、方法、評價了。或者說,還沒有完全改變觀念的時候就進入了正題,有的老師還沒有思想準備,有點“隔靴撓癢”的嫌疑,沒有思想的行動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統性差,我們的校本培訓做得不夠好,體現在培訓的計劃和程式性操作層面,培訓的內容不繫統是我們的“致命傷”。

啟示2、策略中肯,實踐性強。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膽識和堅持,敢不敢“幹”,能不能堅持幹,這應該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比對我校幾年的實踐,我覺得我們缺的正是這兩點。我們重視了師德建設,重視了積極踐行,重視了家校溝通,重視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但總覺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鑑:

“三人行必有我師”。同樣的事情,不同人去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校近幾年也進行了“學案導學”實驗,還進行了一年的“雙案”教學實驗,為什麼我們沒有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差在哪裡了?

一差在環節處理的方法上。我們的“預習探究”環節在課上,新湖鄉中學的在課下(當課下作業處理),效益不一樣。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須過成型的課,我們沒有做到。

三差在機制運作上。新湖鄉中學比我校的機制好,他們有校級值日視導教學走課組,校本視導教學驗評組,他們的校本教研培訓落實到位,他們實行了“三包”責任制,我們沒有。我們還停留在外部,領導與被領導的傳統機制上。

通過以上分析,是不是我們就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學習就是找差距,沒有謙虛的態度,是學不來的,照貓畫虎也做不到。立足實際,要找我們的優勢,“揚長補短”,借鑑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我們正處於:營造了好的德育環境,在教科研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的教學質量是穩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質量教學”的“雙高”品牌學校20xx年建設規劃。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學教研資訊平臺資源使用與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組建學校資訊教研組,充分發揮省、市、區教學資訊資源作用,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科學利用,服務教學,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之一。

二、研究制定關於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評價管理辦法,為推進學校高效課堂的實施提供製度保障。

三、改革單元測試評價方式,分層評價學生學業水平,抓好過程管理。為落實面向全體學生,做有益的嘗試探索。

四、加強校本教研培訓。充分利用學校期刊,外出學習等形式,對教師進行一次系統的培訓學習。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學生學習小組長進行分階段的培訓,落實面向全體、(分層)因材施教的課改理念。

五、繼續開展學校文化建設。繼續開展“愛我一中、建設一中”的專題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活動育人,豐富師生生活。狠抓常規教育,常規即文化,是學校的行為文化。打造市校園文化4a級。

六、做好家校聯誼工作。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著力做好畢業生家長工作,協助學校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為學生的發展群策群力。

七、管理上下功夫。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成員要敢想敢幹,貴在堅持,要逐步培養“全員參與,全面育人”的管理新模式,學生管理仍然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上下功夫,保持已形成的好學風。教師要在管理技能上下功夫,要做學生的“指路人”,要研究“個體性資源與群體性資源的作用”,開發教師本人,學生個體與班級、年級等課程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資訊資源。

八、做好學校宣傳工作。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檢查和活動,認真總結宣傳我校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援和幫助,促進學校發展。學校各部門及教職工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教育發展的脈搏,跟上時代的發展新要求,要宣傳學校,先宣傳個人,個人就要提能力提素養。根據《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未來十年內,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擔子更重了。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5

這學期以來我們進行了關於《國小低段數學遊戲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回顧課題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具有實效。我從中受益匪淺,它不僅拓寬我的教學視野,還豐富了我的教學實踐經驗,“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的形成

課題的研究注重過程,我努力經歷著真正的課題研究過程,體會研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為了瞭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相關研究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查閱網路中的資料,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思想,努力提高自我課題研究修養。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的不同層次,必須深入地研究學生,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年齡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分組。

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情況,作出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後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各類學生都有所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他自己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後學生都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獲取成功中得到一種輕鬆、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獲得成功的慾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其中,勇於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是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不斷研究並帶領大家及時完成課題中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提出的問題,我總是進行深入思考,認真學習,積極探索,力求在實踐探索中找到合理答案。學習課題研究相關文章之後認真反思,努力應用到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如:我在教《面積的認識》時,設計了關於圖案設計的課外實踐遊戲,提出要求:一是:設計的圖案的`面積都是五釐米(既事先準備一張格子紙,每一個小格子的面積都是一平方釐米;二是:結合圖案,既該設計圖案有實際的意義。

學生積極性很高,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電扇、花瓶、山峰、花朵等。通過活動在遊戲中“做數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不僅掌握了新知識,而且還拓寬了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真可謂一箭雙鵰呀!實踐告訴我們,豐富多彩的遊戲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明顯的提升。課題研究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同時,我做到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好每節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不斷地成長、進步。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還存在不足,理論知識匱乏,制約著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待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6

本次通過參加包頭市美術課題的研究,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給我最大的感觸有,明確了小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與小課題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開展課題研究中實施的相關內容。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研究的物件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作為小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閱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期刊訂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7

從事教師職業十多年了,最近幾年對工作莫名的產生了倦怠心理,怎樣走出職業倦怠,實現自己第二次成長呢?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學習,閱讀大量的研究資料讓我茅塞頓開,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和嚮往。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不斷的學習。

在當下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必須要成為有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教師。要成為有專業特長的專家型教師只有持續不斷的學習提高,充實自己,要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有所創新。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二、要不斷的反思。

教師要做一名哲學的思考者。帶著問題去思考教育;帶著嘗試去解決問題;帶著反思去總結問題;帶著結論去驗證問題。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課題研究為特點的在崗培訓已經成為教師成長的趨勢,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

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自己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過程。自己不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為研究的物件,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反思本身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於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三、要不斷的研究。

“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

課題是開展教育科研的載體,也是開展科研的方向。課題從哪裡來?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課題確立之後,我們就要從教學的現實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借鑑最新的理論成果去開展課題研究。即“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這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這一程序是一個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交織的探究過程:科研取得了成績固然需要我們去思考,從而發掘規律;而研究失敗了,或者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

教師既是課程的消費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不同的學生也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這也需要教師具備較濃的科研意識;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職業素養的提高都離不開研究。所以,課題研究是教師使自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型”向“專家型”轉化的孵化器。通過研究,我們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8

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研究中,我輔導了《語文自主學習法》課題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課題計劃的預期結果,現將我個人輔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的體會總結出來,以便與其他研究課題的輔導教師共同探討。

一、明確“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

如果輔導教師連“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是什麼都不清楚的話,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就可能變成一種“形式運動”。我是這麼認為的,“研究性學習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觀察、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方法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利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獨立思考、資訊分析處理等多項能力。研究性學習法的研究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定課題。

定課題與寫論文可以說是同出一轍,課題定得好就可以說你的課題研究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結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或本學科與其它邊緣學科的結合等多種方法來議出一個課題,在明確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後再定出課題名稱。例如我們計算機學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諸如:利用玩遊戲進行學習,破壞學習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學習法。

三、分階段有條不絮的完成課題研究。

一個課題一般可以自己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1、議題階段

定課題、做計劃,設計出有關統計資料的表格,課題進展情況登記表等。

2、開題階段

讓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目的,研究方法,佈置以時間細化的計劃課題任務,必須完成的.階段性成果,負責人等。

3、研究階段

課題組成員按階段,按時間完成階段性課題任務,形成有關(資訊)資料處理報告,填寫有關表格。進行階段性課題總結。

4、結題階段

收集整理開題以來的各項成果和資料,進行有關的資料統計處理,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形成結題報告。邀請有關權威部門,有關專家組成員召開結題會,並由權威部門或專家組對本課題作出科學的評價。

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以上的體會純屬個人在摸著石頭過河中總結出的不成經驗的所謂經驗。不足之處有請多多指導。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9

3月11日我參加了鄉組織的課題研究培訓,感受頗多。在培訓會上,縣教研室範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報告,我鄉王校長也做了報告。現在將心得體會寫出來。

範主任的《以課題研究為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使我知道了課題就是一個問題、願景、主題,課題研究是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資料等。

我們就行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成長的需要。課題的原則一共有8個,那就是: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推廣性原則。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選題、論證、成立課題組、申請立項、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研究、結題鑑定。

課題的來源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選題一共有四個方面:

1、從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2、從教育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3、從先進的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4、從有關部門釋出的課題指南中得到問題。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課題論證是對已初步確定的課題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是課題確定的深化。

我認為搞一個課題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個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團隊,踏踏實實幹事的人。現在,我們鄉就缺少這樣一個團隊、一個核心人物,領導者、組織者誰會是這個人呢?我也同樣堅信認識比行動更重要,我們要進行課題研究,一定要首先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然後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我們要見了一個規範的團隊,不斷學習,要科學、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課堂上》的報告使我知道了教育應該是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們要然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課,一共有五個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態性(為學生為孩子上課)、有待完善,紮實、充實、豐實、平時、真實,組成了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我認為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答案,一定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愛上課堂。我們要給孩子學習的動力,我們教師自身就是一種教學資源,一定要挖掘好。我們要面帶微笑、滿懷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課。我認為我們課堂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重結果輕過程。

我們教學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讓學生去經歷、探究,我們當老師一定要的幫助學生去學習、探究,而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我們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學得愉快。環境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人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從想在開始我要接納我不能改變,努力改變我能改變的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我們鄉校長的《課題研究貴在持之以恆》的報告,使我懂得了我們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立足課堂致力於課堂改革讓自己的課堂越來越精彩。我們要像王校長一樣進行課題研究,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選擇適合的課題進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最後把簡單的事做好,持之以恆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我們正在上路……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0

在蘇州市教研室的倡導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開展起課題研究,我校也加入這一探討的行列。並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在此,將最近的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與探討。

一、 要搞好課題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對國小音樂新課標的認識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識譜教學是我們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為學生的音樂實踐行為保駕護航。

二、 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為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分成三個年級段實施,分別為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歲研究的內容一樣,都是識譜教學,但難易程度不同,教學形式也有異同,低年級以遊戲形式為主,學習簡單的單音唱名;中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譜;高年級學生在熟練演唱歌譜的同時,能根據中低年級知識量的累積,創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 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覆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我們的課題研究才開始一個多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1

半年來,我們課題組在不斷地學習,並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今後的研究中小組評價機制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調查進行分析,針對性的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並且我們每個月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大家在教研例會上把各自收集到的資訊彙總、分析、歸納、整理,從而得到上一階段我們實驗的真實情況和效果。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及時進行調整,通過不斷的更正,調整,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越來越得心應手,也逐漸地摸索出裡面的一些規律,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操作:

(1)科學合理分組,使學生"可合作"合作學習,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分組問題,這也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為了讓學生得到有利的鍛鍊和提高的機會,也為了讓學生進行愉快和諧、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創設快樂有趣的情緒氛圍,必須科學地構建合作小組。我們才採取的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有利於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活動進度相對統一。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性別及班級幹部分配等。同時保持組際之間的均衡性,這樣分組有利於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有利於對各組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習小組人數一般為8人,以2人為基本互助單位,根據班額大小,分成5―7組。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的問題由組長佈置分工、安排學習,小的問題2人組交流,難的問題全組解決,組內每個學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參與機會,有利於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每個小組中設有一位組長,成績好能力強的做組長,其他七人當組員,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又能節省回答問題的時間感覺效果較好。

(2)優化評價機制,使學生"愛合作"及時評價、反饋、激勵表彰是小組合作得以持久推進的重要保障。因為學生渴望得到承認,被認可,是他們學習動力的新增劑。在小組評價方面,我們採用的是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小組集體的評價。其中以小組的整體表現為主要標誌,改變了過去以個人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個人為獎勵物件的做法。主要的獎勵是激勵卡,在每學期期末成績測評中以激勵卡的多少為主要依據,學生還是比較喜歡的這種獎勵方式的。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激勵卡的發放是以小組為單位的,組長在根據組員的表現進行分配,這樣有利於促使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3)設計合理的合作內容,使學生"能合作"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也並非所有的內容都可以採用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現狀進行選擇是否該進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內容要難易適度,如果所佈置的問題太難,學生不知如何下手,不僅耽誤時間,而且會讓學生對合作失去興趣;若問題過於簡單,不加思索、輕而易舉就可得到答案。這樣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合作交流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討論價值、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問題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萬不要過於簡單。

(4)把握合作時機,使學生"想合作"

①在學習重難點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認識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也就是教學的重難點。這時教師有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小組合作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探究,有利於攻克"教與學"的重難點,同時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與協作精神。

②在操作實驗、探究問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國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試驗,通過分析試驗的結果發現、探究、總結規律。有時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這時就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挖掘集體潛能共同解決學習的問題。

③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有依據地展示出來,對學生的不同解法廣泛進行交流,並及時反饋,擴充套件學生的解題思路。

然而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像最大的問題是注重了"合作學習",弱化了"獨立思考".課堂上我發現,當要求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時,有的學生無從下手,等待著合作交流。為何造成這種現象的呢?因為在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的時候,大多數是那些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學生主導著交流的過程,能力稍差的學生則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等著別人給他提示和啟發,或者乾脆等著別人說出答案。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倡導和研究,不斷地豐富它,充實它,讓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開出璀璨的花。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2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但物質財富的增加和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素養的提高並不是同步的。

相反,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心理問題卻日顯突出。面臨著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為世界公害,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複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它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為切實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目標,xxx在名的20xx年展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研究,並建立了心理輔導中心,設定了心理諮詢室,創設了心靈環保信箱。

在領導的關懷,專家的指導,班主任的支援和配合下,本課題得以順利展開和圓滿完成。在本課題的開展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訓教師

一方面通過購買、借閱、查詢等辦法收集資料發放給相關老師學習,以提高理論水平和諮詢技能;另一方面,請有關專家和資深教師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針對班主任老師與學生聯絡最緊密,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

二、建立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室的主要任務是接待來訪的學生,與來訪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宣洩,找出學生的'心結,在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保護學生利益,我中心規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如坐班制度,保密制度等,力求分析科學化、準確化。其中,輔助運用了心理測量量表,包括人際關係量表,氣質量表及卡特爾16PF量表等。對來訪的學生我中心都設定了個人檔案,現建有個人檔案100餘份。

另外,心理諮詢中心運用卡特爾16PF量表對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測量,科學地分類整理,對特殊個案進行了分類存檔,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在接待來訪者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當前學生中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基於中心條件有限,我們採取的更多辦法是與學生交流,給他們以鼓勵和信心,有的還要與其班主任、家長聯絡,共同來關心、幫助這個同學。

三、及時進行課題小結

參加該課題的老師,每一學期要進行一次課題小結,小結包括理論學習、學習心得、撰寫論文、個案分析,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四、其他活動

針對國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校每一學年都要舉行一次“男女生青春期衛生講座”,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和人本身,防止一些不道德和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學科滲透。在思想品德課程中,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培養樂觀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

環境薰陶。我校利用牆報、板報、專刊、電影、多媒體等方式,優化校園環境,潛移默化感染、薰陶、淨化學生們的心靈。

利用每週一次的班會活動,班主任老師結合班上的事情,進行有目的的教育。針對個別學生的情況,與之進行思想交流,並加以教育。

心理諮詢中心設定了便於諮詢者與來訪者溝通的心靈環保信箱,編辦了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簡報與櫥窗,創辦了心理專刊——《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

針對以上工作,我作為該課題的參研人員,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1、本校各級領導和每位參研人員給予了該課題高度的重視,並賦予了高度的責任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由於教學任務重,各方面條件有限,影響了一些活動的深入開展。

3、培訓途徑單一,理論學習不繫統、不完善。

參研人員的培訓主要通過例會與自學來實現的,導致了無可避免的膚淺,理論書籍的不繫統導致了諮詢者專業水平不高,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諮詢中心的進一步發展,十分不利於心理諮詢的科學化。

4、通過本課題的開展,我們瞭解到現在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並著手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得一部分問題能得到解決,得到學生的信任。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習類問題:表現為學習壓力大、厭學、恐懼考試等。

(2)人際關係問題:表現為與教師的關係問題、與同學的關係問題和與父母的關係問題。與教師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師生的互不理解。與同學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不交友或交友不慎等方面。與父母關係問題,主要是因為父母與與子女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給學生造成的心靈傷害。

(3)情感問題: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困惑,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

此次課題雖然結束了,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任務卻任重而道遠。我們仍然要以飽滿的熱情繼續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耐心地幫助他們,使他們健康成長,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發揮其實際的意義。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3

我參與了我鎮《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科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於我來說,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著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字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後延伸,提高閱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為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四讀”教學模式來說,從模式的環節,內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稱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於接受更多的挑戰,為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而努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4

這學期以來我積極投入了學校的課題研究。回顧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瞭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積極吸收。通過閱讀,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後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後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著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鬆、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慾望。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勇於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課題組佈置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後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現班上同學基礎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A、B、C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複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暫困生學生;中檔題則面向中等生學生;難度大的問題,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優等生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不同的數學。同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我也在情感激勵上給予分層對待,當學生作出圓滿的、富有創造性的、有獨到見解的回答時,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很有創見”等言語;對於質量不高的回答則用“好的”、“嗯”、等詞語來表明還不完全正確,尚有討論的餘地;對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錯誤的,我則投出期待的眼神,說:“你先坐下,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其他同學回答後,再次請前者重複一遍,大家加深印象。這樣做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學大膽地答問,增強了他們主動參與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業也分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5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我對課題可謂是一無所知,也覺得搞科研是很難的,是專家們做的事。特別是作為一線老師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做的。因此最開始我不知道怎麼去做課題,只是依照老教師的經驗和列舉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體的實施過程也只是一帶而過。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習,我發現其實課題研究是與我們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通過做課題,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課題研究也是把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總結、歸納成有一定理論依據的經驗,然後再指導具體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學更有效。

通過這一年多來對《九年制學校實驗教學器材有效性使用》課題的研究,我從中受益匪淺。它改變了我以往單純的經驗教學手段,不在束縛於單純的跑、跳、投等運動技術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器材和場地,整合教師資源,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等實際情況,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課堂效果,讓學生不僅喜歡體育更喜歡上體育課。

《九年制學校實驗教學器材有效性使用》這一課題,主要著眼於教學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將學校現有的器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不浪費,不出現器材閒置的情況。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體育組團結合作,制訂了年級體育實驗目錄和分專案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方案,都充分體現了體育器材的利用,並且安排合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作為一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分著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課題研究也是提高我們自己教育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做課題要理論支撐,因此我們必須查閱、收集、學習大量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資料、書籍。這樣就會有意無意地促進了我們多看書,多瞭解最新的教育、教學資訊,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當我們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反思教學。如果長期參與課題研究,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課題研究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只要我們努力鑽研,虛心向前輩學習,課題研究就能得心應手,我們就能從中得到啟示。我會在今後的工作與學習中,端正態度,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