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1500字(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1

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現在很多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心理教育”從課外引進到課內,納入學校教育的總體規劃之中,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主要採用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通過自身感受獲得他們所需的知識的模式。然而在心理活動課的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一些需要探討的問題。比如: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還是全由老師包辦、代言;學生參與活動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形式的還是實質的,是區域性的還是全體的;學生在活動中是自覺地體驗、領悟,還是光湊熱鬧,只為娛樂,這些問題直接涉及心理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我認為所謂“活動”是以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動,是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和形式中,積極主動參與並充分體驗。如何讓心理活動課真正活起來,如何讓學生主動動起來,這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我認為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認識活動課,把握“四是四非”

1、心理活動課是預防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而非心理疾病的治療。據專家調查,中國小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發展性問題(即伴隨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和交往範圍的擴大出現的問題)和障礙性問題(屬心理疾患)。從總體而言,多數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健康的,約有10%左右的學生存在發展性問題,而存在需要心理治療的障礙性心理疾病的學生人數不到1%。這點說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應是以預防和發展為主。

2、心理課是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發展良好心理品質為目的,而非純知識理論的傳授。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主要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其重點在於指導學生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教學模式宜採用生活經驗型,以解決學生身心發展和生活學習中的問題為主,讓學生了解有關自身發展的心理學基本知識。但要求教師本人不僅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還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行為特點,防止教學純理論化,脫離學生實際。

3、心理活動課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而非解決個別心理問題,要把心理活動課和個別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輔導區別開。心理活動課的教學是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來設定系統的培養目標、實施計劃的,雖然在相對固定的基礎上要求有靈活變化,但不是無計劃地就問題論問題。

4、心理活動課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領悟,而非娛樂遊戲。心理活動課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但不應為了迎合學生興趣,而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樣、氣氛的熱烈。不恰當的活動形式不僅會淡化、削弱活動課知識的含量,而且易造成活動目的模糊,課堂紀律混亂。

二、設計活動課,堅持“兩依據、兩注意”

“兩依據”是:①要有心理學的理論依據。心理活動課不同於主題班會、團隊活動,它有心理科學的特點,所以活動的設計要以心理學知識、心理訓練方法為依據。比如考試後,活動課和主題班會都會進行考試分析,班會內容無非是:總體成績分析、年級比較、表揚進步、鼓勵落後、總結經驗等;而心理活動課的內容是:成績歸因、ABC情緒理論輔導、挫折教育等,二者在內容上有很大區別。②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為依據。心理活動課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其所需,解其所惑,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內部動機。比如:考前進行復習方法、考試心態的輔導,運動期間進行挫折教育、自信心的輔導,這些都倍受歡迎。

“兩注意”是:

①注意設計活動不能完全參照參考書,生搬硬套。心理教育活動課不宜照搬他人經驗,因為即使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處於不同地域、不同型別學校,其心理特點也不完全一樣,所以設計課程不能照搬參考書的訓練步驟、活動方式進行。心理教師可根據自己學校及學生特點,制訂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適合本校學生的心理活動課方案。②要注意抓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活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思維方式、意識水平不同,教師應據其心理特點設計活動。比如:低年級的學生競爭意識強,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涉及到個人的某些問題時,雖然心裡明白,但不願意當庭講出來,此時如採用集體討論、自由發言、自我陳述等形式,效果就不會太理想。

三、實施活動課,貫徹“一為主、四解放”

心理活動課的目標,是通過一系列活動內容來體現的。活動實施的情況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為了讓課堂活動開展得生動而富有成效,在組織活動中應注意做到“一為主、四解放”。

“一為主”是活動要以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驗為主線。活動的實施能否達到教學目的,學生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沒有學生的參與就不能稱其為活動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是活動課順利進行的第一保證。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教學的安排者、活動的參與者。

為了更好落實“一為主”,需要做到“四解放”。

一是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多想一想。教師不僅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設定問題的內容,還要注意給學生留下個人自由思考的空間,不設定惟一解決問題模式,要鼓勵個性化的創新思維。比如在情緒輔導的問題設定時,設計成“當你考試不理想時感到傷心失望,不過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這樣想xx你的心情會好一些”,不如改為“遇到xx事,我感到傷心失望,不過換了一個角度看問題,現在我這樣想xx心情好多了”。這樣稍動一下,多一問就增大了學生的思考空間,而變“你”為“我”就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是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多說一說。要創設開放的課堂氣氛和利於溝通的情緒背景,給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時間,鼓勵他們主動回答問題。通過靈活改變活動方式,提供有利於學生髮言的機會,解放學生的嘴巴。

三是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學生多動一動。活動課不必拘泥於課堂固定座位,可採用“扇面式”、“圓弧式”、“自由結組式”等有利於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溝通訊息、傳達感情的座位形式;也不必拘泥於學校範圍內,“紙上得來終覺淺”,要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就要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比如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其大講特講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如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到人才市場去參觀,學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是解放學生的手和腳,讓學生多做一做。目前很多學校採用的諸如此類的活動流程:“問題設定(或講故事或讀文章)――小組討論――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似乎學生參與不少,也是以學生的自我認識發言為主,然而這其中有太多的教師代言部分,而且到課堂上看一看其實際效果並不是想像中的樣子。活動的實施其實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它並無固定的模式、嚴格的結構。舉一例來說,要讓學生了解情緒的多樣性,若用提問的形式:“生活中情緒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嗎?”或是“生活中你有過什麼樣的心情?”這表面也是強調學生的自我認識,但學生的體驗不會深。不如改為情緒詞語接力賽的活動:按座位順序,一人接一人說一個情緒詞語,不允許重複、超時。也可把表示情緒的詞語寫在紙條上,讓學生抽取,按上面寫的表演,並讓其他同學猜其表演的是哪一種情緒。在課堂活動中,應儘量少用講授課中的問答形式,可將問題融於活動中,讓學生在做與動中去體會。

以上雖然強調活動課無固定模式,但實施起來一定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要組織好課堂,保證學生活而不亂,有所收穫。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剛剛起步發展,我願與從事該項事業的同仁們一道努力,共同開闢心理教育活動課的新天地。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2

心理素質是人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各項心理功能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既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環境,又能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影響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班主任,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因此,班主任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用自身的美好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係,使學生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會,從而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即通過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

三、巧用氣質型別因勢利導

氣質是不容易改造的,對於某一特定氣質型別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引導他發揮長處,同時對其表現出來的不盡如人意之處,也要表現出充分的理解,並考慮採取更策略的方法來對待。例如,黏液質的學生比較固執,如果他表現出拒絕接受某個觀點,教師不必強制他接受,而可以採取啟發或感化等方式去說服他;對於抑鬱質的學生,由於他們比較敏感,教師不要在公開場合點名指責;對於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應注意不要針鋒相對地去激怒他們。

四、提高家長的輔導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參與和配合。為此,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家長的`輔導水平,讓家長成為自己工作的得力助手。一是定期召開家長會,改變家長會班主任講、家長聽的模式,以體驗式為主,選取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讓家長充當各種角色,參與其中,親自感受,從中瞭解孩子的心理,發現自己教育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平等、民主的態度與孩子溝通交流,創設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二是對一些問題學生的家長,班主任要多與他們交流,讓他們對孩子充滿信心,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幫助孩子取得進步。三是讓一部分具有成功教育經驗的家長,向大家介紹經驗,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五、做好團體輔導工作

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師應著重進行以下幾方面團體心理輔導工作。一是學習心理輔導。各年級應有所側重,低年級側重於入學學習適應、學習習慣輔導;中年級側重於學習自信心、時間觀念的培養;高年級側重於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的輔導。二是自我意識發展心理輔導。通過“做情緒的主人、情緒調節方法、我就是我”等有關自我意識內容的輔導,幫助學生正確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點,正確地評價他人,提高學會調控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尋求幫助的能力。三是人際交往心理輔導。讓學生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學會人際溝通的原則和技巧,學會與家長溝通、與老師溝通、與同學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克服一些交往障礙,形成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必備的心理品質。

六、做好個別諮詢輔導工作

班級內可設立“悄悄話”信箱,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內心世界的平臺,便於及時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養他們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掌握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簡單方法。一是培養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瞭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懂得心理若有疑問怎樣獲得幫助。二是指導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例如:學會放鬆,使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與人談心,使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物件,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學習寫日記或週記,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3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標準具體與客觀。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人們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4

保持健康心理,提升生命質量。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生活中,要想生活的更輕鬆,更快樂,就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的成長,更好的擔負起建設祖國的偉大使命。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心理健康心得體會5

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和良好的環境,特別是良好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分不開的。在這個大環境中,教育者要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來影響和改變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通過心育與其他教育的有機結合和有機滲透,使教育目標和內容一致、方法和步驟相融,促進學生主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主動發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機結合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德,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種心理成分,這些心理成分是彼此聯絡、互相促進、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調查研究表明,人們往往不以外部影響轉變認識,而以內部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來調節自己的行動。學生品德的形成是由自外向內的傳導過程轉化為自內向外的傳導過程,由從客體到主體的轉變轉化為由主體到客體的轉變,各種德育活動的開展正好是轉化的基礎。因此,通過開展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從認識、情感、意志、行為方面進行內心體驗,是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工作有機結合

班級工作制約著班級全體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它的心理機制是模仿、暗示、從眾、認同等。有關研究表明,優良的班風對學生的心理影響非常大,具體作用是:潛移默化的鼓舞作用,行動上的激勵作用,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保護和增進作用,對精神文明建設和優良品德形成的促進作用等。針對普通中學的客觀實際,調整學生心態、樹立良好的班風應該成為班級工作的首要任務,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信心和力量,給學生髮揮潛能的機會,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特長的空間。如在班級建設中開展“自我管理、民主監督”競賽活動、評選“班級之最”活動、開設“群星燦爛”專欄等,讓人人都有受獎的機會,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

學生健康心態的形成還在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必須確立科學的學生觀。科學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成有獨立人格的人,看成有巨大潛能的人,看成“獨一無二”的有個性的人。因此,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資訊交流,把學生的“違紀”看成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採取積極樂觀和寬容的態度來調節學生的心態和行為。

學生健康心態的形成還在於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實事求是的評價,切忌千篇一律。使學生心態得到平衡,不但能加強個人或集體行為方向的引導力量,也有助於集體內部的團結和集體內聚力的加強。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和諮詢有機結合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發展,故而學校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瞭解環境,學習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技能。學校教育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應該關心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所以,心理輔導和諮詢應成為學校整體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就普通中學而言,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信仰迷茫、情感飢餓、個性壓抑、意志脆弱、少自信多自卑以及青春期困惑等問題。根據學生不同年齡、不同情況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渠道調節學生的心態,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在於早期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徵兆,以便及早進行調整。對容易出現適應不良問題或已有輕微問題的學生,應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減輕問題的嚴重性,給學生提供心理傾訴的機會、場所和渠道。學校根據年級特點建立的“悄悄話”信箱和“心靈”信箱是學生心靈的一片綠洲,在這裡學生可以傾訴心中的苦悶,吐露心靈的祕密。通過“信箱”,教師向學生們伸出了溫暖之手,一次次“談話”,給了他們戰勝自我的力量。心理輔導室的諮詢,使學生含著眼淚來,帶著笑容歸,端正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學校直接和間接輔導、諮詢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渠道,就是通過班級建立心理互助小組,拓寬發現心理問題的渠道,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使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在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是關鍵的因素之一。父母的性格特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愛的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許多事實證明,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喪失足學生心理形成障礙的重要原因,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只養不教是當前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現。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嬌慣、放縱、袒護和打罵等不良的教養態度和錯誤方式,常使孩子形成反抗、屈從或自卑的心理。

實踐證明,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主要的方式有:(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溝通,學校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的方式把意圖傳達給家長,請家長配合;或通過家長座談會的形式,講意義、講做法,談構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學校、家庭、社會等外部影響因素和制約學生身心發展的內部因素。(2)開辦家長學校,請專家進行家教講座,要求家長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給孩子創造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3)定期召開有學生家長參加的學生心理分析會、學習行為和學習動機研討會、誓師會、彙報會和理想演講會等,通過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共建孩子們通向成功的橋樑。

五、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

有關研究表明,教師決定教育結果。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能否得到緩解和排除,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人格力量的影響,以及教師的知識、能力和實際工作水平。因此,教師在問題的把握、教育方案的設計、教育目標的確定、教育方法步驟的選擇以及教育過程的匯入和實施等方面,都應巧妙地注入心育內容,認真挖掘心育因素,找準滲透點,使學生在學科教學中悟出人生真諦。如語文老師為解決班級出現的早戀苗頭,設計了這樣一節作文課:摘一個青柿子讓學生嘗味道,端一盆月季花讓學生欣賞,然後就這個情況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學生們思索著、感悟著,寫出了“不成熟的果子是澀的”、“自然綻放的花是最美的”,進行了一次青春期自我心理教育。心育學科滲透不只限於語文課,各個學科都是心育的極好場所。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小的手勢都可以給學生注入心靈上的慰藉,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動機。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在於教師必須具備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廣博的學識和精湛的技藝,以深沉的愛心、高度的責任感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在普通中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限於上述的有機結合和有機滲透,還需圍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多種媒體,才能不斷地把心育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