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春》讀書心得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讀書心得

《春》讀書心得1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讚美青春的頌歌。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緻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裡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象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

相比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

一是春風的柔和。

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

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溼潤的空氣裡醞釀”。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線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春》讀書心得2

在圖書館找書時無意中看見了巴金的《春》。沒有看見《家》就只有《春》和《秋》。我沒有認真完整的讀過這三本書,只是知道大概講了什麼故事。

沒有讀過《家》,但也沒有影響到我讀《春》。這部小說很好讀,完全沒有像讀有的作品那樣讀的無趣或讀的費勁而讀不下去,相反我讀的很順暢,完全吸引了我投入了書中,隨著書中主人公們的情緒或喜或悲。

雖說之前也讀過像舊社會,舊禮教,舊道德殘骸人民特別是青年男女的書,卻在當時完全不能理解那時青年的做法,想法和結局。只有當我讀《春》的時候,在某一刻,就好像是頓悟一樣,我的不理解完全消失了,我能夠體會到他們的無可奈何,他們的身不由己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我讀完這部小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理解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舊的,落後思想對於人民的思想、行為禁錮是極其可怕的,而想要反抗想要突破那個禁錮是很困難的。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某些思想方面仍舊受著禁錮而沒有衝破逃離出來,等待著我們去打破。

《春》讀書心得3

讀了巴金《春》後,其中的體會是:春天是給那些懂得開拓進取的人,能夠衝破一切陳腐的思想和障礙,戰勝困難,戰勝自己生活中的強者。

我在圖書館找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巴金的《春》。沒有看到《家》只有《春》和《秋》。我沒有讀完這三本書,但我知道大致的情況。

沒有過讀《家》,但沒有影響我讀《春》。這本小說很容易讀,它不像其他作品那樣枯燥難懂。相反,我讀得很流暢,書中的內容完全吸引了我。

《春》是一本關於高公館裡。高覺慧離開後,他的妹妹高淑英被迫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

這個人喝酒賭錢抽菸,坑蒙拐騙偷一一俱全。淑英不願意,再加上她親眼看到婢女婉兒嫁給馮樂山後,每天都捱打捱罵,還不得不伺候馮老夫人。

惠嫁給鄭國光後,被他們折磨致死。淑英打定了主意,到上海去投靠三哥覺慧。

雖然我讀過關於舊社會、舊倫理、舊道德的書籍,特別是關於青年男女的書,但我完全無法理解當時青年的做法、想法和結局。當我讀到《春》的那一刻,就像頓悟一樣,我的不理解完全消失了,我能感覺到他們的無奈,他們的不由自主,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讀了這本小說,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了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落後思想對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是極其可怕的,是難以抗拒和衝破的枷鎖。

即使在今天,我們的思想仍然有某些方面是被鎖住的,沒有被打破,等待著被打破。

《春》讀書心得4

我曾經去哈薩克牧民的氈房做客,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只記得繽紛的花氈、滿桌子的糕點和因為語言不通只能面對面微笑示意的氈房主人了。直到最近,聽迪瑪希唱的《Daididau》,讀李娟的《羊道·春牧場》,文學和音樂施展神奇的魔力,喚醒了我記憶深處的往事,我雖然記不清當年的經歷,但是當時的感受卻像幾分鐘前剛剛體會過一般。只不過我對哈薩克牧民的認知是淺薄的,李娟的書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民族,他們與大自然共生,生活更加不易。城鎮已經藉由機器和社會分工,將個人的生活工作最大程度地簡化了,而遊牧民族的男女老少,無一不參與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幾乎自給自足,他們周而復始的放牧遷徙,每一次都是挑戰和冒險。也許正是因為生產方式原始、物質相對貧乏,遊牧民族將可利用的資源都工具化了,駱駝之於遷徙,羊群之於生計,狗之於牧羊。反觀作為城鎮居民的我們,就特別有閒情逸致去感嘆駱駝的調皮和羊羔的可愛,更有無盡的愛和關懷給予作為家庭成員的狗(讀完《春牧場》的同一天,我正好看了電影《A Dog’s Purpose》),所以我心疼摔個大劈叉、鼻子受傷流血的駱駝,《精絕古城》的安力滿大叔對駱駝多好,所以我無法忍受懷特斑因為缺乏勇氣過河而慘遭遺棄的命運,亦不能理解哈薩克牧民對狗的嫌棄和虐待,哪怕表現出一絲絲親暱都如此的吝嗇。

李娟說自己的憐憫派不上用場,在野性的曠野中生存,沒有力量,不夠堅毅,就只能陷入豐富而無用的情緒裡,寸步難行,所以扎克拜媽媽他們很少表露情緒。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情緒起伏最明顯的時候就是搬家的時候了,除了務實的李娟,其他人個個都盛裝打扮,穿最貴重最好看的新衣服,把值最錢的家當放在最顯眼的地方,騎著駱駝,趕著羊,浩浩蕩蕩,一路上驕傲地炫耀富裕和體面。他們值得這樣的快樂和驕傲。

《春牧場》描寫遊牧生活和往來的牧民,而《城裡的姑娘阿娜爾罕》這一章我覺著有些許微妙。在這兒,李娟猜想沙阿爸爸和扎克拜媽媽對這個獨自生活在城裡的女兒阿娜爾罕是“稍帶敬意的”,“畢竟自己放了一輩子羊,從來不敢設想離開羊群后的生活。但這個女兒卻能”。“大家都暗地裡欽佩她,信任她,並且微妙地依賴著她”。而我作為讀者,則明顯感覺到,對來自城市的李娟,扎克拜媽媽他們有時候愛理不理,特別是在勞動的時候。一個是生於牧區,去城市發展,另一個是生於城市,選擇在牧區生活,為什麼要差別對待呢?除了親疏以外,這也許和扎克拜媽媽他們對遊牧瞭如指掌,對遊牧之外的世界並不熟悉有關吧。

“羊道”系列的書我會繼續看,哈薩克牧民生活……我傾向於遠遠地遙望和祝福,他們的遊牧生活和我們的城鎮生活無需相交。

《春》讀書心得5

看到《新京報》刊載的20xx年獲獎熱銷書評,就在網上買了排名第一的《羊道——春牧場》,網上確實買一套書,我只是想先買一本看看。誰知這本小書很快就吸引了我。她帶你到了遙遠荒漠的新疆北部的遊牧地區,看到了世上少有的一支較為村正的遊牧民族。正如李娟所說,他們一年之中的遷徙距離之長,搬遷次數頻繁,令人驚歎。

李娟自述中說,“關於描寫哈薩克遊牧民族的文字堆聚如山,....所有這些文字都是描寫他們與我們的不同,這些文字在製造距離,而我更感動於他們與世人相同的那部分。相同的歡樂,相同的憂慮與相同的希望"。

春牧場是描寫作者在扎克拜媽媽家生活,從吉爾阿特居住地到塔門爾圖草原,不斷遷徙.....最後看到冬庫兒的一段生活經歷。作者以羊道為主線,是因為遊牧民族是以養羊為生,隨著四季變化,他們追逐太陽、牧草、溪水....,順從自然界,與羊為一體、為自己創造安寧富裕生活。字裡行間能夠感受到草原、戈壁灘生活非常艱苦,他們沒有怨言地承受著,當陽光灑下,大地甦醒時,他們只有短暫的歡愉,就又投入到勞作中,年復一年。

李娟文字細膩,有人評論說,“她讓日常生活童話,也讓童話變得日常,多少奇觀和平淡,成了她送給你的萬花筒”。

嚮往那我們永遠去不了的地方,就讀書。

《春》讀書心得6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單純,主題明朗,語言優美,人們往往把它解讀為一篇“春的讚歌”。其實這是一種誤讀。

《春》與朱自清眾多的寫景抒情散文一樣,看似晶瑩剔透,一目瞭然,但它卻像一杯醇酒一般,蘊涵了綿長而清洌的韻味與芳香,要真正品嚐出它的滋味並非易事。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讚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澱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併成就他的治學。“荷塘月色”無疑是經過了悽苦的靈魂掙扎之後,找到的一方幽深靜謐的自然之境,曲折地體現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則使他的夢的世界走向了一個開闊、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後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續、轉化、提升。但不管這兩個世界有多麼不同,它們都源於朱自清的一種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春》確實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細讀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這樣一種感覺:這是一個大病初癒的文化人,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編織著自己的理想之夢。這是一個經歷了“心靈煉獄”的知識分子,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中,他沉醉其間,詩情聯翩,感受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心靈衝動。他從時代的“十字街頭”撤退下來,又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總覺得,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溼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春》讀書心得7

讀《羊道 春牧場》是因為女兒遊了新疆,在她旅程中與她的互動、從她的朋友圈、到後來看了她的遊記,都提及了一個名字:李娟。於是我去了趟圖書館,一口氣借了李娟的四本書。(這裡還有個題外話:以前找書都是在圖書館借閱廳的公共電腦查詢的。這一次居然找不到電腦,原來放電腦的那個位置空空如也。倒回前臺詢問管理人員,答曰,微信掃碼關注,自助服務! 哈!與時俱進!)

讀《羊道 春牧場》字裡行間非常親切,猶如自己就處身於荒野中、氈房裡、馬背上!如若在以前,坐慣辦公室格子間朝九晚五,主要作息不外是工作 - 家庭,家庭-工作的我更多的喜愛是家長裡短,應該不會喜愛這隨性從容,自由奔放的文字的。而在完全退下來,一心一意只顧小家的今天,我愛上了這份逍遙自在的鄉野日子(請原諒我忽略了遊牧民族日常生活中,特別是遷徙過程中的各種艱辛)。哈薩克牧民,逐水草牧羊的遊牧族的艱辛是南方小鎮住了大半輩子的我無法想象的。難得的是他們的那份無論到了哪裡都能隨遇而安的情懷。每一次的遷徙、每一次的長途跋涉都充滿了艱辛。

牧民們不會因為天氣惡劣、路途險惡而抱怨,大家默默無語,有條不紊地照管著駝隊,並不因為寒冷和大雨而煩躁,或貿然加快行進速度。春天,積雪從南往北漸次融化,牧人們追逐這融化的程序,追逐著水的痕跡,從乾涸的荒原趕往溼潤的深山。秋天,大雪又從北往南一路鋪灑,牧人們被大雪追趕著,一路南下,從雪厚之處去往南方的戈壁、沙漠地帶的'雪薄之處。恭敬地遵循著自然的安排,馴服地穿梭在這片大地上。或許,久居於天大地大間的牧民,心也是大的吧。讀《羊道 春牧場》有數也數不完的感動點,最為感動的是這一篇:每天一次的激烈相會。大羊和小羊是分開牧放的。

每天早上,牧民先把大羊趕遠,一直遠到一時半刻回不了家為止。然後才把小羊放出來往相反方向驅趕。到了中午時分,母羊們惦記著哺乳的孩子,急急忙忙往家趕;小羊們開始饞奶水了,也不知不覺扭頭向來時的路。就這樣,母親們和孩子們會在駐地下方匯合。那一刻!群山震動,咩叫轟天!每一個奔跑的身影都有準確的,毫不遲疑的目標,每一雙眼睛都筆直地看到孩子或母親。不顧一切!那驚狂的喜悅如同已經離別了一百年。。。兩支羊群猛地撞合到一起後,母親疾步跑向孩子,孩子奔向屬於自己的乳房。遍野的呼喊聲慢慢沉澱下去。。。多麼的激烈,又是多麼的溫馨!更多的感動在心底,在腦海中揮之不去。讀這本書,好似在童話的仙境裡,卻又覺十分的日常;好似離我很遙遠,卻又有近在身邊的親切!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去北疆走走,去牧場住住,用我弱小的雙手捧起掉落在草地上的雲。

《春》讀書心得8

讀完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我有一種深有感觸,春天是一個起點,只要你起跑就很美,未來是無限美好的。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多麼富有詩意的文章啊!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是草長鶯飛,是鮮花盛開的季節,春天是充滿生機的季節。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不禁被作者出神入化的寫作技巧所吸引,就像被帶到了世外桃源。

嫩綠的草地覆蓋著田野,孩子們在無憂無慮地玩耍。桃樹、杏樹和梨樹都開了花。各種各樣的花散落在草地上,像眼睛,像星星,還眨著眼睛眨著。“吹面不寒楊柳風”,風像母親愛撫著你,還夾雜著泥土、青草、鮮花的味道。

雨在春天是最常見,淅淅瀝瀝,像牛毛,像針,喚醒萬物——“一年之計於春”,春天能使人神清氣爽。

春天是一個開始,一切剛起頭,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就像一個嬰兒,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在成長;春天就像一個小女孩,花枝招展,微笑著,走著。

抓住春天的機會,繼續向前邁進一個新的階段,只要你肯努力,成功就是你的!以前的挫折和失落都被春風捲走了,來到你面前的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前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

春天是一條起跑線,努力工作,加油,你的起跑線一定會完美!

我們的祖國也像春天一樣,像一條盤旋在東方的巨龍,總有一天會“飛翔”!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刻地認識到:春天就像未開墾的土地,只要你在春天努力工作,你一定能收穫豐碩的秋天!

《春》讀書心得9

在眾多讚美春天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朱自清寫的散文《春》。它那淡雅的風格、清新的文字,令我深深地陶醉,就像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展現在我的眼前。

朱自清筆下的《春》,是從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開始了,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兒醒了,還有和風、細雨和城裡鄉下的老老少少,組成出一幅幅美妙的春景——春草報春、春華鬧春、春風鳴春、春雨潤春,春人迎春描繪得淋漓至盡,充分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中春天的讚美之情和對生活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散文中我最欣賞的句段是: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裡腳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甦,象徵著希望。我們熱愛春天,讚美春天,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豐收的果實。國小生的時代就是我們人生最美好的春天,同學們,珍惜這美好時光,努力的讀書吧!迎著春天的朝陽,走向人生的燦爛輝煌。

《春》讀書心得10

《春》,這篇文章是出自朱自清的散文。

學了《春》之後讓我對春又增加了一種說不出的喜愛文章一開始就用一組排比句把春天來到大地,帶來的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力展現無餘。而結尾,又用三句連續的比喻句分別寫出了春天嶄新、美麗和充滿活力這三個特點,完美地結束了全文。讓人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使人又不禁捧起書再讀幾遍。

《春》運用了很多的寫作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又用了很多的優美詞語,並且用到恰處,有一種錦上添花的美感。把這兩者都結合起來,那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十分吸引人的,但如果像朱自清一樣,把這兩者發揮到極點,那麼,就不只是吸引人了,而是給人一種無限享受,不由自主地愛上這篇文章。

就像《春》,這篇文章的題材可以說是很普通,就是我們經常在寫的春天,可是,他就寫得比別人更勝一籌,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那兩大點。《春》讓我得到了享受,還使我明白了一個寫作之路上的閃光點,那就是要在平時多注意積累一些優美的好詞佳句,有時候也要多去外面觀察觀察事物,積累一些寫作素材。

《春》裡面有許多句子是脫口而出的語言,既如口語,讀起來很順口,樸素中透著活力。就如同陳孝全和劉泰隆所說的一樣:憑藉豐富的想象力,使描寫物件飛騰而起,於奇思妙想中,創造了氣象萬千風格個別的畫面,把讀者引入如詩似畫的境界,獲得無窮的美的享受。我愛《春》,更愛春!

《春》讀書心得11

沒有哪本書能夠一個故事、一群人把一個民族講的清楚和透徹,《額爾古納河左岸》不能,《我的阿勒泰》不能,《春牧場》也不能。但是這些隨水草而居的牧民,在遲子建和李娟的筆下,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近他們,走近那個與自然關係最為緊密的群族。

在回京的高鐵上,我看完了《我的阿勒泰》,在陰雨連綿的週末,讀完了《春牧場》。當我讀到“這裡是荒野,所有的苦難都要承受,所有的挫折都要吞嚥”時,列車剛剛駛過濟南市區,到了一片叫不出來名字的地方,高高在上的列車呼嘯而過,橋墩下的植物已經開始枯萎凋謝,有著幾分蒼涼感。

但這樣的蒼涼與阿勒泰的荒野相比,是那麼的侷限,渺小,甚至有點情緒化。

荒野中的人更多的時候是“看天吃飯”,他們既尊重自然,順從四季規律,又不聽天由命,奮力反抗。不似城市裡桀驁不馴年輕人的狂妄宣言“天不尿我,我尿天”,更不似唯唯諾諾只求一切太平的和事佬。

《春牧場》裡,卡西救馬的片段從某個角度說明了這一特點。一匹木馬失足掉入沼澤,小馬在旁邊急的團團轉,李娟也急的活蹦亂跳,但是這一人一馬面對這樣的狀況絲毫沒有辦法。卡西回家取了套馬繩子,嘗試了很多次後還是失敗,相比之下,她還太稚嫩,無法準確地套住母馬,更別提有力氣把母馬從沼澤中拽出來。

於是,卡西回家了,撿起牛糞生火,架上鐵鍋準備晚飯,等待家裡的男人回來。好在,天黑前,男人們回來了,並且成功營救了母馬,場面看上去“一切都會過去”。整個過程中,一點沒見過卡西擔心的樣子,只見她儘可能地想辦法去營救那馬,最終把馬脫離沼澤的斯馬胡力和阿依恆別克也都是無所謂的笑著好似遊戲一般的態度。他們真正的付出努力和善意,甚至沒心力去展示心急,這是一種感情的節制。

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一定無法容下這種:不表現、只真正付出努力和善意的人;不會表演,就沒有亮點。於是所有人都戴上並不喜歡的面具,跳著自己並不擅長的舞,到頭來,誰都不知道起初是誰規定的要成功就一定要會跳舞?難道下棋不可以開心、難道享受美食不可以開心、難道心無旁騖不可以開心?

在豆瓣的影評裡,看到有豆友說羨慕遊牧民族的生活。不知道她是否只看到了肥沃的水草、清澈的人心、簡明的人際關係,那些頂著風霜雨雪舉家遷徙的日子,面對自然災害無力反抗,在荒野中迷路沒有明燈,只能低頭向前的磨礪,不知道她是否能夠吞嚥。

《春》讀書心得12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作者抓住春的特點,用火熱的情感、清麗的色彩,通過有層次的、生動的描繪,畫出了生機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創造力,讚美春天的無限希望,傳遞出作者內心蘊涵的蓬勃向上、奮發創新的真摯情感。

文章沒有采用絢麗多彩的詞句,只是通過平實的語言,給大家描繪出春天到來,萬物復甦的景象,暗含著作者對當時國家、民族的期望。

《春》裡的春天是四季之首,繁花爛漫。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兒醒了,還有和風、細雨和城裡鄉下的老老少少,組成一幅美妙的春景。斑斕的色彩,芬芳的氣息,宛轉的曲子、笛聲,強烈刺激著我的感官。靜的是物,動的是人;靜的球開始滾動,動的風箏在飄蕩;春天裡的一切都彷彿有了生命。晴天也好,雨天也罷,風雨陰晴總相宜。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駕輕就熟,信手拈來,不著痕跡,朱自清為我們勾勒出一季如畫的春天。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草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裡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小草的生長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也向我們暗示,嫩綠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我們的身邊。

《春》讀書心得13

讀了巴金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讓我清楚地看見了那個時代人們對女子的輕視。

《春》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高公館裡,高覺慧走了之後,他的妹妹高淑英又要被迫嫁給陳克家的第二個兒子。這個人又吃又喝又嫖又賭又抽,坑蒙拐騙偷一應俱全。淑英本來就不願意,再加上她親眼看見婢女婉兒嫁給馮樂山後,天天被打被罵,還要伺候馮老太太。蕙嫁給鄭國光後,被他們折磨致死,死後還不能入土的慘狀。於是,淑英下定決心,到了上海投奔三哥覺慧去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那個時候簡直不把女子當人!就說蕙吧:蕙生病了,鄭國光就知道請中醫,而且三四天後才告訴蕙的家人。覺新已經提出需要請西醫,而蕙的父親周伯濤居然說我看請西醫不大妥當,西醫治內病不行!最後蕙死了,她的父親居然還向著鄭家,說鄭國光是當代奇才,是蕙自己無福消受,還說蕙是被西醫治死的!這種人根本不配當父親!淑英就不同,她雖然消沉過,但是他聽從了三表哥的話,不能聽天由命,要站起來追求自己的幸福!於是她走了,也為那個時代創造了又一個新女性。

《春》讀書心得14

關於這本書,自序寫得足夠清楚。

之所以命名為《羊道》,最初時,對有羊——或者是依附羊而生存的人們——的節制的生活方式的讚美。但寫到後來,態度漸漸複雜了,便放棄了判斷和駕馭,只剩對此種生活方式誠實的描述。

關於哈薩克的文字堆積如山,“知道了這些,又和一無所知有什麼區別呢?”

又想到卡西帕那些寂靜微弱的夢想和幸福,它們本如浩茫山野裡一片草葉般春榮秋敗,夢了無痕。

向北的路漫長悠遠,歡笑和淚水都被埋在風中,上天要找一個幫他唱歌講故事的人,李娟是幸運的被選中的。我始終偏執的認為,文學上的天賦真的是上天贈予的禮物,他冥冥中選中幫自己發聲的人,讓那個人的語言有鬼魅一般的神力。李娟的形容和比喻用得極其優美,渾然天成一般毫不造作。我學會了一些有趣的表達,有熱度或者寒意的形容詞。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透明的火苗轟然爆發,像經過漫長睡眠後猛地睜開了眼睛無限美好的錦衣獨行,寂寞而滿攜熱烈的希望……

這本書適合快快得讀一遍,像新疆的壯美劈頭蓋臉砸在臉上,然後再慢慢翻翻有趣的章節,韻味綿長得很。記得當時去新疆,開車的師傅告訴我們,哈薩克人討厭廣東人,因為他們拿著假金子騙牛羊肉吃,牧民傷心得很!其實哈族人很好的,就算不給金子,你路過也會邀你喝口熱茶歇歇腳,騙子真是太可惡了!

李娟的書勾起很多回憶,關於新疆的。那時候我們從那拉提離開,路上見到一片湍急的水流,枝椏乾枯,美得十分有意境,停了車,遠遠的有個孤零零的氈房,水邊一隻羊媽媽帶著小羊羔吃草。可把我這個內地人高興壞了,想摸摸小羊,但即使是小羊羔,橫衝直撞都很是有力氣,我又想又怕,終於趁著小羊羔舔地的時候小心翼翼摸了摸她的小犄角。那種心滿意足的喜悅,到今天都生動極了。

李娟也寫了很多羊,大的、小的,她這麼孱弱,竟然很是勇敢的把頑皮的小羊揪到懷裡,摸小羊的嘴脣,真是厲害啊!

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是遲子建,當初看李娟,自然而然想到是一派的風格,看完這一本,還是很不同的。李娟不是一股腦的溫暖,她有小脾氣、有孤零零、有失望,當然也有很明亮的希望,所以她是豐富的。

童年時漫無邊際的,勞動是光榮的,長大成人是迫切的。胡安西的世界只有這麼大的時候,他的心也安安靜靜地只有這麼大。他靜止在馬不停蹄的成長之中,反覆地揉練著這顆心……

這樣的相會,儘管每天都會有一次,但每一次都如同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一般。

李娟寫斯馬胡力很厲害,分羊時只消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羊。後來她也認得好幾只羊了,因為她目睹小羊初臨人世的模樣,一個個是與眾不同的。又緩慢耐心的目睹了他們的成長過程。

“伴隨”這個詞,總意味著世間最不易,也最深厚的情愫。這一切令人記憶深刻的事務,往往都與“伴隨”有關。

這樣柔軟的,撫摸人心的話很多。要再看好些本才夠,真是有意思的故事哇。

《春》讀書心得15

李娟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因為自己在那邊生活過,也十分嚮往那樣的生活,那樣的人文和自然環境,但是這本書在我翻開的那一刻,我就開始罵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良心被狗吃了。

本身書就很短,前面加上三頁,後面加上三頁空白,頁尾縮進了兩行,頁邊距也給左右縮進了兩個字空間。

這些都還勉強,最不能容忍的是標題,為什麼要豎著一個字一個字排列呢,明顯就是為了湊空間出來!一頁紙光是標題上就去了五六行~~~~~叔可忍,嬸不可忍啊~~~

你可以說是為了美觀,好,那就算是吧,可是你在標題下面空五六七八行又是什麼意思呢??讓我留著寫感想嗎??這編輯以前是個老師吧,最好設計成作文本式樣,邊上留著寫批註才盡興嘛!!

好,接著我們來看文章裡面,動不動就空一行又是什麼意思呢?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啊,那你乾脆都標註拼音算了啊,最好是下面還加上註釋。

另外書中還有不少對話,一個兩個字就是一行,有的一行字剛剛好,硬是要加上一個破折號,使之變成兩行,為了湊空間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有這本事,幹嘛不直接出版成話劇得了。

最後我再給上海文藝出版社一個建議,還可以在書中插入相關人物的照片,甚至還可以收入當事人的一些感想,或者還可以收入一部分讀者的讀後感,或許也可以在中文後面加入英文版,體現這不不朽的作品的國際範兒,這樣才叫完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