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藝術創作工作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1

人們熟知蘇東坡的一句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其實,東坡還說過:“有道而無藝,則物雖形於心,不形於手。”胸中之竹,畢竟不等於手中之竹。王國維所說的大家之作“其辭脫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畫的所謂“一揮”,都是學化於才、熟而能巧的結果。齊白石早年臨摹金農的畫作,惟妙惟肖;為了畫好昆蟲、魚蝦,他長時間地觀察寫生。老人的畫,那幾片葉莖,看似粗獷隨意,卻搭配得那麼精巧,你要移動一點點都不行。這些,充分說明“大家之能得心應手,正先由於得手應心”。傅山說“寧真率、毋安排”,不是說不要謀篇佈局、意在筆先,其意應是“極有佈置而了無佈置痕跡”,徐青藤的這句話透露了天機,正像韓退之詩中所描繪的那樣:“草色遙看近卻無”。

東坡論書“無意於佳,乃佳耳”。學習書畫的人,沒有不想自己的筆下呈現佳作的。長期艱苦地學習訓練正是“有意於佳”的真實寫照。但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於具備一定水平的書畫家來說,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意筆交融,心手兩忘,從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於佳”只是基礎,“無意於佳”才是境界。一個為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而改變初衷討好買主的作者,他丟失了藝術家最為寶貴的東西,又怎能產生真正的佳作?劉熙載早已指出,“書非使人愛之為難,而不求人愛之為難。蓋有欲無慾,書之所以別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處,而在其無意處。戴熙說:“有意於畫,筆墨每去尋畫。無意於畫,畫自來尋筆墨。有意蓋不如無意之妙耳。”陳曼生也說:“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有時,有意著力的地方,偏偏導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戰術上,雖屬錦上添花;在戰略上,已是畫蛇添足。

即便是優點,過分地強調或表現得不是地方,也會變質變味。惲南田論畫“習氣者,即用力之過”,強調“寧恆見不足,毋使有餘”,正是這個道理。相反,區域性的瑕疵,有時並不妨礙作品整體的成功,恰如黃庭堅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中國書畫注重功夫,熬出來的功夫。宜乎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淺嘗輒止,一曝十寒。學生抱怨老師:您老是要我夯實基礎,別人的.牆已經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師對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歲月的力量不容忽視,《書譜》所謂“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哲理深刻。以為別人幾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幾年、幾個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藝術學習、藝術創作和藝術發展自有其規律,這些規律又是無情的。違背規律的催長、“打造”和走捷徑,只會得到與初衷相反的結果。

從較長的時間看,書畫家們對藝術的追求,好比接力賽,更像是“馬拉松”。起跑時人頭攢動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卻已不多,能打破紀錄者更是寥寥。那些開始不久就在領跑的選手,往往難以“領”到最後,甚至難以跑到終點。有人說“贏在不該贏的地方,比輸在不該輸的地方,輸得更徹底”,不無道理。

一種藝術風格、一種個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們的認可,更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陸游在《學書》一詩中說得好:“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須具備這樣的眼光和氣度,不計較一時一事,而能夠“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不懈、自甘寂寞。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2

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探索適合於自己特點的風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是對自己嘗試性的作品充滿興趣,卻又不時地懷疑和否定。探索,否定,再探索,這樣反覆地進行著。從生活中搜集創作素材是創作的原則。回憶起過去許多年裡,常常是帶著一個概念下去,帶著一些為概念蒐集的素材回來。把自己的感情管制起來,這樣就無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帶著一把感受以外的尺子,在生活中量來量去,要發現可畫的題材實在比沙裡淘金還困難。

去年秋天,我橫穿了幾千裡的錫林郭勒大草原,通常認為這地區是內蒙古牧區的典型。這裡沒有高壓線,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機,生活是流動的。然而,正是在這些並不先進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著的形象和它們呈現出的色彩,構成了草原上特有的美。空曠的天然牧場,多變的景象,質樸憨厚的牧民,古老的蒙古包,牲口拉著生活必需品的各種車輛,乘騎的馬、擠奶的牛,平凡的勞動場景以及牧民們淳樸而真摯的情感。我懷著由衷的興趣和激動心情,畫出了一批作品。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的,每個畫家對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偏愛,形成這種偏愛是有多種原因的。除了客觀條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畫家的情感和各種修養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現方式也因人而異。從離開美術學院走上工作崗位時起,我就開始在藝術創作中有意識地從我們民族文化中吸收營養。油畫引進後,要成為中國的油畫,這個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議題了。其實,我覺得爭論的意義遠不如實踐更實際些。

我曾經想從年畫中吸取點東西。建軍五十年時那幅《講形勢》就是這種嘗試。整個畫面減弱了光的影響,色彩更純一點,運用了許多裝飾圖案。建國三十年美展的《牧馬人》也是一種嘗試,主要是運用了一些有變化的線,色彩上用了較淡的、弱的對比,這樣好突出線。有擠壓出的線,勾出的線,粗筆逆鋒推出的線,刮刀抹出的線。後來,試著在風景畫中吸收大寫意的韻致和對形的認識與處理方法,想畫得有點神、意。但中國畫中那種意到筆不到的情趣總是出不來,畫人就更棘手了,畫面上的素描稿,用顏色畫起來就填上框子了。回想起過去看過老國畫家們的花鳥、山水寫意畫的作畫過程,覺得他們對所描繪物件的形與神是吃透了的,下筆的時候,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胸有成竹,然後落筆成形,以形寫神。每個區域性之間都是有機地聯絡著的,都服從一個總的神韻和節奏的要求。在這總的要求下,這種筆味墨趣也自然能運用得當了。另一個特點是不離開表現物件而搞筆墨趣味。每放一筆,是筆墨,也是形的一部分。油畫如能吸收這種技藝,並結合油畫的`色彩造型,也許會出現新的面貌。

大量地連續地作畫,對我的實踐很有好處。不斷地畫,不斷地思考,隨時調整自己的畫法,隨時補充一些新的設想,隨時試驗。首先,很認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圖,把畫面的構圖安排,人物的形象特徵、神情、動態都考慮成熟,再設計色彩關係等,當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數後,動油畫刷子就大膽了,也主動了。這次的人物畫《春》、《隔代人》、《奶桶與姑娘》,就是這種嘗試性的作品。

為了使畫的物件更樸實、更粗獷一些,我從民間木版水印畫(灶王爺、門神等)和泥娃娃之類民間工藝品中借鑑塗色辦法,許多人物畫上都有這種痕跡。《姐妹》一畫的用色追求感覺上的飽滿,巧合了民間“黃、紅、綠、桂(品紫)”的色彩組合習慣。兩個小姑娘的腰帶、頭巾正好是這四種顏色,其它都是純白與灰。當然那四種有純色感覺的顏色是經過調配的,這樣就有點鄉土氣了。

這些嘗試是二十年前學習的繼續,六十年代初的油畫研究班的教學,培養了學員們探索的風氣。我願意繼續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和不斷地進行探索。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3

長期以來繪畫創作的本質一直是畫家研究和探討的主要問題,畫家總是會在創作題材、形式上煞費苦心。怎麼才能創造出優秀的繪畫作品是畫家一生都在研究的問題。畫家的個人品質和生活情趣影響著畫家的繪畫表達形式和語言。

在藝術的世界裡,畫家的氣質往往決定了畫家繪畫作品的藝術語言;畫家的情感與智慧決定了作品的好壞,可以說氣質與情感

智慧是繪畫作品創作的基礎。

每一個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每一幅畫都表達了畫家不同的內心情感。可以說畫家的每一幅畫都是不可複製的,是獨一無二的。在繪畫藝術實踐中,有什麼樣的氣質,就會有什麼樣的繪畫語言。可以說氣質決定了畫家的繪畫語言。首先,獨特的氣質來源於獨有的個性和獨有的成長環境。凡高他對大自然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具有一種如火山般狂熱爆發的個人氣概。這種熱烈瘋狂的氣質來源於他篤實虔誠的性格和不入俗流的個性情操,也就形成了他獨有的藝術氣質。凡高成長於一個牧師家庭,成年後他也成為一名牧師,在為礦區的工人祈求上帝給予他們食物時卻餓起了自己的肚子,把這種情緒用一種什麼東西表達出來呢?於是他就拿起畫筆,來描述礦工,反映他們的生活,以喚起人們去拯救自己,這樣就產生了礦區素描。

這是他的一張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線條是那樣粗重,實在拙笨,但恰到好處,。阿爾的明麗日光、太陽的兒子向日葵金燦如火的花盤使凡高發瘋,純純的土黃、中黃、檸黃直接上到畫面上,純色勾出的線條是狂熱激情的噴發,至今我們還被那瓶金黃燦爛的向日葵激動著!凡高的個性語言就是在他獨有個性氣質與自己情感撞擊的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其次,獨特的氣質直接對應獨有的情感世界,個性的.情感豐富強化了作者的氣質,更完善了個性的藝術語言。八大山人是我國著名的花鳥畫家,他是前明帝室之胄,對明王朝懷有無限眷戀,對滿清王朝有著骨子裡的反感,因此,形成了他避世孤傲、蔑視清庭的個性氣質。他畫的水鳥或仙鶴眼睛都向上翻著,甚至他的怪石也如同人一樣露出蔑視之態,這獨特的個性語言符號讓人過目不忘。當人們看到八大的畫,不必看署名,便一目瞭然。由此可見,在繪畫藝術創作中,對於一個畫家,有什麼樣的個性氣質就會有什麼樣的個性繪畫語言。

俄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的:“藝術是情感的傳遞”,缺乏情感,畫面會覺得生硬,“匠”氣十足,作品空洞乏味,變成了被動的描摹。”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應該能與參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所以,“真情實感”是藝術作品感染人的關鍵所在。這裡的真情實感是指不忸怩作態,而是自然生髮的作者的創作衝動。畢加索在血淋淋的國內戰爭時期,揮汗創作的鴻篇鉅製《格爾尼卡》,雖然運用了立體分析的手法,但那對戰爭控訴,那如西班牙凶殘牛頭對生靈蹂躪、踐踏,人民在哀號的表現,讓每個欣賞者都被拉回到那個時空中,把他對和平的熱愛對內亂者的控訴之情凝固於畫布之上,至今都會讓人為之感動。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江南水鄉作品,把我們從作者情感物化的畫布上帶到了秀逸迷人的江南水鄉,那鮮明的白牆黑瓦和水中的紅魚、小舟讓人自然聯想到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的優美自然風光,這源於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種“低頭思故鄉”之情結與“舉頭望明月”之思緒,在他舉頭握畫筆之時的強烈思鄉、戀鄉、愛鄉之情感宣洩於畫布上,所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使多少人為其作品放大瞳孔!真情感於人,真情出於人,人所共知,人所共有,這才是繪畫作品真正打動人類靈魂之所在。畫家正是結合自我的情感取向,開動自己的智慧頭腦創造自己的藝術語言的。林風眠創造了中西合壁的獨一無二的繪畫新風格,新語言,是中國當代著名的繪畫大師,他對中國畫中特有的墨線非常感興趣,同時又痴迷於西洋油畫凡高的如流淌式的狂熱色彩表現,巧妙地將二者結合起來。藝術創作的本質所在,就是畫家把自己的真情感與獨有的智慧相融合,也即把自己的情感與智慧凝固於畫面上,去感染人,讓人在賞心悅目中進一步欣賞畫家智慧的哲思與創造。

每一個畫家擁有不同的生活體驗,不同的情感世界,所以,

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繪畫語言及繪畫形式,可以說繪畫作品是畫家個人品質情感與智慧的綜合體現。一個畫家要想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應該不僅僅在繪畫技能上鍛鍊自己,還要培養個人的藝術修養,要熱愛生活,用心去體會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4

四年快接近尾聲了,心想著自己這四年來的繪畫作品,感覺在校基本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去繪畫的,作品中幾乎完全沒有自己的感想,同時那一大堆都屬於寫生作業說實話交作業也就是為了得到老師的好評所以每次考試作業很認真的畫給給老師點評。

不過這次系裡的畢業創作可是費了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認真著手的。在畢業創作還未進行時我那時就考慮繪畫一幅油畫油畫風景,不過一般我覺得像我們這麼大的男生都喜歡繪畫一些美女,不過為了打破世俗我在找素材上花費了很多時間。首先找了一幅滿足大眾化的漂浮荷葉,我將這素材給了相應的指導老師讓他們給於指導,老師看了說這種素材很適合但是可能會花的很平淡。時間過的很快應為外出自己耽誤了創作時間學校即將要交畢業作品,這加快了我尋找素材的速度,猛的某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張新意的圖片《蓮花組圖》,這張圖片看上去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荷葉。看到了這些荷葉荷花我的繪畫興趣來了,創作的激情也隨之到來。隨後又找了大量關於荷葉荷花的圖片。

找到這些圖片立即列印到手,買好了相應的繪畫材料工具,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到了位。首先我看了這原始圖片作了相應的構思,心想繪畫時不能按部就班要畫出自己的思想,畫面面一定要有個吸引別人的轉地方。在繪畫過程中我省略了很多東西把一些次要的統統都去掉。構圖完成後,型打好後就是上顏色和刻畫。我沉思了好久後決定畫面以綠色為主,整幅畫面以藍綠色調為主,這樣突出淳樸的風俗。在刻畫細節方面我思考的最多在荷葉刻畫上我根據場景需求將枯黃的荷葉蓮蓬荷花刻畫成主體,其次我都是統統粗略的帶過。在描繪枯黃的荷葉時我心裡很矛盾,心想究竟是畫水墨畫樣子還是寫實型別?經過一番斟酌,最終決定採取水墨感覺,這樣更能充實畫面內容。接著就是荷花,這些荷花都是很新鮮的,當畫到這裡時我想到的就是將鮮嫩的荷花跟蓮蓬枯黃的荷葉做對比,這樣加強了畫面的對比效果。不過在繪畫那麼多的荷花的時候我只將幾朵做了深入刻畫其中以單獨在外面的那些刻畫最深入。

繪畫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看著畫面就覺得有點不足,感覺畫面對比度不夠,吸引度不強。通過幾天的停手思考終於想到了一些方法,一個想法就是將畫面分組成兩幅組圖各有特色卻相互關聯而且有過度效果。一幅畫面以成熟的荷葉蓮蓬將凋落的枯黃荷葉為主,而另一幅則以含苞待放的鮮嫩荷花初生的荷葉尖為主。由左到右逐步變化。讓兩幅組圖更具對比與吸引力。

荷花在我國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傳說農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古稱荷花為“六月花神”。荷花,不驕不躁,宛如一個飽讀詩書的女子,處事坦然自若,遇事信心倍足,在她面前,再名貴的花兒也得甘拜下風。她清爽脫俗,不妖不豔,象一個高貴的小婦,靜靜地為丈夫守候在家門。

我喜歡荷花,因為它美,不論是海棠般的紅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還是那雪一樣的白荷花,都那麼美。它到哪兒,就會給哪兒增添一絲幽雅。

蓮與文化關係最深的是中國。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贊。周敦頤還在《愛蓮說》中把蓮和各種型別的人物聯絡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從古至今,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在中國文學裡,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蓮也有許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見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中國畫以荷花作為夏天的標誌,在中國的瓷器、地毯和戲服上也常繪有荷花。荷花盛開是豐收的預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麗景色。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2米,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中國有許多與蓮有關的話語,蓮子代表連生貴子,藕為佳偶。並蒂蓮代表一對戀人,藕斷絲連是指男女雖然分手,但情意未絕。

據說在公元五世紀,南齊東昏候“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因而後人稱美人之步為蓮步,又稱女子之纖足為金蓮。

沒有別的'植物可以像蓮那樣把亞洲各種不同的文化和諧而完美地融在一起。

荷花是中國繪畫藝術不朽的主題,古來就有“清除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雅句來形容荷花的清新之美。中國畫家更是以不同的筆法詮釋和演繹了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荷花藝術,將荷花的恬靜溫雅之美髮揮到了極致。儘管一些新銳的藝術家,在創作國畫作品時,藝術效果還不夠穩定,但是他們也為中國的繪畫藝術增添了新鮮的血液。

西方也有不表現荷花的經典油畫作品,寄予了人們對荷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印象畫派。克勞特—莫奈(1840—1926)法國印象派畫家在這些一流的印象派畫家中,我願舉出克勞德·莫奈,他吸吮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乳汁,在對周圍事物的禮讚中,他成長起來,並將日臻成熟。

這是作家左拉為畫家莫奈寫的詩。莫奈1840年生於巴黎,是一名雜貨商的長子。少年開始習畫,臨摩名師的作品,他經常在殉道者啤酒館中高談闊論,他在這裡的所見所聞及學會的繪畫技巧,遠勝於任何課堂的教誨。因家人不滿他的憤世獨行,而斷絕了對他的一切財力支援,只得靠朋友們的幫助,後他又不顧家人反對,與卡蜜兒結婚,生活一直窘迫。在印象派第一次畫展中,因莫奈有一幅《日出印象》的油畫,被評論家不無諷刺意味地杜撰出“印象派”這個名詞。卡蜜兒因病去世後,莫奈又與歐雪德遺孀結婚。隨後經濟條件有所好轉,畫界聲譽也有提高,但他對此時毫不吝惜的讚譽全然無動於衷,全身心投入繪畫之中。儘管晚年的視力不斷衰退。莫奈晚年在吉維尼的家中,修建了一個池塘花園,種上了睡蓮,成為他油畫創作的泉源,創作了一批《睡蓮》組畫,畫面上池中的倒影與水中的光芒相映成為一片合諧的色彩,虛實之間充滿了自然的生趣,綠色的合諧。

水面正氤氳在濃霧中,而睡蓮開放在朦朧中,不確定的弧形輪廓線顯示蓮花晃盪的動態,不同的筆觸在多維視幻覺間保持了一種生動的張力。生命從四面八方湧來,遮擋天空,繁茂得近乎粗俗,轉瞬即逝的光影與生機盎然的花葉都一同溶化在一種無序狀態之中。莫奈的花園與《睡蓮》,是他將對東方藝術的體驗轉換到花園與繪畫上,是出自對東方情境的想象。睡蓮池畔的植物,係為了可以透過水麵的反射,產生倒影,以營造幻境的氣氛。此情此景,馬拉美曾寫有這樣的詩句:“它深濃的白,包含這一個空無不可及的夢,包含著一種永不存在的快樂,我們所能作的只有繼續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腳步聲來臨前,在我走避的時候、這朵完美的花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見……”。莫奈的《睡蓮》系列呈現出超越物體的表象,直探物體本質,這是對東方思想空無的詮釋。

藝術創作工作心得5

縱觀繪畫藝術的發展,從古埃及壁畫開始,繪畫創作的一步步演變,可以看出,繪畫創作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真實的描述社會現象,作為比文字更早出現的東西,它們負責記錄,隨著時間的發展,繪畫開始有了新的目的,透視的發現與完善,讓繪畫創作更加接近於準確的表現出客觀存在的東西,也就是寫實。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對於自然風光、人像的描述精準且美妙。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攝影技術越來越完善,寫實已經無法滿足畫家了!寫實主義重點在於真實的描繪客觀事物,而人們欣賞時往往死摳細節而忽略畫作背後畫家的思想與情感,於是他們像更能表達自己思想的領域進軍!

於是印象派、抽象派等等更加大膽抽象的風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它們用色大膽,打破常規,往往讓人一眼看上去滿頭霧水不知所云;然而又是那麼的和諧美麗,畫作中隱藏著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

長期以來繪畫創作的本質一直是畫家研究和探討的主要問題,畫家總是會在創作題材、形式上煞費苦心。怎麼才能創造出優秀的繪畫作品是畫家一生都在研究的問題。畫家的個人品質和生活情趣影響著畫家的繪畫表達形式和語言。

在藝術的世界裡,畫家的氣質往往決定了畫家繪畫作品的藝術語言;畫家的情感與智慧決定了作品的好壞,可以說氣質與情感智慧是繪畫作品創作的基礎。

每一個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每一幅畫都表達了畫家不同的內心情感。可以說畫家的每一幅畫都是不可複製的,是獨一無二的。在繪畫藝術實踐中,有什麼樣的氣質,就會有什麼樣的繪畫語言。可以說氣質決定了畫家的繪畫語言。首先,獨特的氣質來源於獨有的個性和獨有的成長環境。梵高出生於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充套件使其畫風鉅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則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梵高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邀前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瘋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這位易激動而富於神經質的藝術家,在其短暫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傑作。他的藝術,是心靈的表現。他曾說:“作畫我並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我自己”,他並不關注於客觀物象的再現,而注重表現對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論述凡高時說道:“他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對他來說,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祕的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內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種所謂表現主義的繪畫語言。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區域性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在他畫中,濃重響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極限。而他那富於激情的旋轉、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地向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紀末的時候世界正進行著一次全面的革新,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變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過去相對於印象派較為超前的梵高,此時正適應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凡高他對大自然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具有一種如火山般狂熱爆發的個人氣概。這種熱烈瘋狂的氣質來源於他篤實虔誠的性格和不入俗流的個性情操,也就形成了他獨有的藝術氣質。凡高成長於一個牧師家庭,成年後他也成為一名牧師,在為礦區的工人祈求上帝給予他們食物時卻餓起了自己的肚子,把這種情緒用一種什麼東西表達出來呢?於是他就拿起畫筆,來描述礦工,反映他們的生活,以喚起人們去拯救自己,這樣就產生了礦區素描。這是他的一張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線條是那樣粗重,實在拙笨,但恰到好處,。阿爾的明麗日光、太陽的兒子向日葵金燦如火的花盤使凡高發瘋,純純的土黃、中黃、檸黃直接上到畫面上,純色勾出的線條是狂熱激情的噴發,至今我們還被那瓶金黃燦爛的向日葵激動著!凡高的個性語言就是在他獨有個性氣質與自己情感撞擊的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其次,獨特的氣質直接對應獨有的情感世界,個性的情感豐富強化了作者的氣質,更完善了個性的藝術語言。八大山人是我國著名的花鳥畫家,他是前明帝室之胄,對明王朝懷有無限眷戀,對滿清王朝有著骨子裡的反感,因此,形成了他避世孤傲、蔑視清庭的個性氣質。他畫的水鳥或仙鶴眼睛都向上翻著,甚至他的怪石也如同人一樣露出蔑視之態,這獨特的個性語言符號讓人過目不忘。當人們看到八大的畫,不必看署名,便一目瞭然。由此可見,在繪畫藝術創作中,對於一個畫家,有什麼樣的個性氣質就會有什麼樣的個性繪畫語言。

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應該能與參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所以,“真情實感”是藝術作品感染人的關鍵所在。這裡的真情實感是指不忸怩作態,而是自然生髮的作者的創作衝動。畢加索在血淋淋的國內戰爭時期,揮汗創作的鴻篇鉅製《格爾尼卡》,雖然運用了立體分析的手法,但那對戰爭控訴,那如西班牙凶殘牛頭對生靈蹂躪、踐踏,人民在哀號的表現,讓每個欣賞者都被拉回到那個時空中,把他對和平的熱愛對內亂者的控訴之情凝固於畫布之上,至今都會讓人為之感動。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江南水鄉作品,把我們從作者情感物化的畫布上帶到了秀逸迷人的江南水鄉,那鮮明的白牆黑瓦和水中的紅魚、小舟讓人自然聯想到“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的優美自然風光,這源於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種“低頭思故鄉”之情結與“舉頭望明月”之思緒,在他舉頭握畫筆之時的強烈思鄉、戀鄉、愛鄉之情感宣洩於畫布上,所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使多少人為其作品放大瞳孔!真情感於人,真情出於人,人所共知,人所共有,這才是繪畫作品真正打動人類靈魂之所在。畫家正是結合自我的情感取向,開動自己的智慧頭腦創造自己的藝術語言的。林風眠創造了中西合壁的獨一無二的繪畫新風格,新語言,是中國當代著名的繪畫大師,他對中國畫中特有的墨線非常感興趣,同時又痴迷於西洋油畫凡高的如流淌式的狂熱色彩表現,巧妙地將二者結合起來。藝術創作的本質所在,就是畫家把自己的真情感與獨有的智慧相融合,也即把自己的情感與智慧凝固於畫面上,去感染人,讓人在賞心悅目中進一步欣賞畫家智慧的哲思與創造。

每一個畫家擁有不同的生活體驗,不同的情感世界,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繪畫語言及繪畫形式,可以說繪畫作品是畫家個人品質情感與智慧的綜合體現。一個畫家要想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應該不僅僅在繪畫技能上鍛鍊自己,還要培養個人的藝術修養,要熱愛生活,用心去體會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一般人看繪畫作品,能夠欣賞的是寫實的作品,而對看上去色彩運用像兒童畫那般純的畫和將事物分解重組的抽象畫難以理解和欣賞。這之中蘊含的畫家的情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才能夠感受。從我這個年齡來說,生活的苦難只流於紙面,我明白它在字典中的含義,卻無法切身感受到,所以對待繪畫作品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