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秋日登滕王閣閱讀答案

語文9.43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日登滕王閣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日登滕王閣閱讀答案

秋日登滕王閣閱讀答案1

秋日登滕王閣

彭孫遹

客路逢易傷,江天煙景正蒼涼。

依然極浦生秋水,終古寒潮送夕陽。

高士幾回亭草綠?梅仙一去嶺雲荒。

臨風不見南來雁,書札何由達豫章?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中“逢秋”照應題目中的“秋日”,也交代了“思易傷”的原因:自古逢秋悲寂寥。

B.第二句作者觸景生情,客中逢秋令人傷感,江天一望,蒼涼的煙景,讓人倍感淒涼。

C.頷聯中“依然”“終古”兩詞,歌頌了滕王閣周遭的景色始終如一、不曾改變的美麗。

D.這首詩以情馭景,思致清婉,層次井然。從詩中可窺見作者綿麗俊逸的詩歌風格。

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複雜的情感?請簡要賞析。

15、C.“歌頌了滕王閣周遭的景色始終如一、不曾改變的美麗”錯,應為暗示自然界的變化並不顯著,而人事代謝的`變化則是非常大的。

16、①傷秋之情。“逢秋思易傷”直接表明詩人的傷秋之情,目睹蒼涼的秋景,更增添了詩人的傷感。

②時光易逝,世易時移,人事變化的傷感。“依然”“終古”不變的是自然景觀,而當初的高人逸士卻早已不見蹤影;“幾回亭草綠”有時光易逝的感慨。

③之情。首句中的“客”表明詩人客居他鄉,尾聯“不見南來雁”,因此也無由得到故園的“書札”,表達了思鄉的惆悵。

秋日登滕王閣閱讀答案2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試從形式和內容上比較上文和《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的異同。

答案:

形式上,兩文都是記敘遊宴盛會、即席賦詩的詩序,語言都講究辭采與對仗。但兩者相比,《蘭亭集序》整散結合,《騰王閣序》則更講究形式上的華美,逢句必對,辭藻華麗。內容上,兩文都從眼前的'歡宴之事寫起,然後觸景生情,因事傷懷,抒發感慨,而後又由低沉逐漸轉向高昂,表現得積極向上。最後又都收筆於眼前之事。兩文相比,《騰王閣序》所寫之景更壯麗、更絢麗、更豐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暢。另外兩文抒情的內容也不一樣,《蘭亭集序》抒發的是人生短暫的感慨,《騰王閣序》抒發的是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