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作文教學點滴談

作文7.59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教學點滴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教學點滴談

我們常說“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大重點,而“寫”又無可非議地成為重中之重,但作為學生,越是到了高年級他們就越是怕寫,覺得沒東西可寫,我們老師也怕教,覺得沒東西可教。通過這幾年教學實踐,我認識到:學生心中非無物也,難在發掘也。要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和效益,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教師要選擇學生喜歡的題目,調動積極因素,激起學生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最大程度上啟發引導學生,讓他們把作文學習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一、作文要在“讀”中積累。

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去閱讀,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者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闢學生閱讀的天地,根據學生喜歡讀書的慾望,從閱讀入手,指導學生寫課外讀書筆記,積累語言知識。引導學生從課外書、報、雜誌、廣播、電視以及網路中去搜集一些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趣味成語、諺語、精彩片斷等,進行欣賞和借鑑,並存入自己的“知識寶庫”中。要積累豐富的語言,為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如有神”助。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閱讀可以怡情,語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情理並重,特別適宜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就更能撥動他們的情懷了,因此語文老師應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審美因素,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

例如本學期我在教《春天來了》這篇作文之前,先請學生回憶有關春天的古詩,背一背,記一記;再請同學交流描寫春天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在此基礎上,我把修飾春天的詞、句和景物的特徵一一羅列在黑板上,學生寫作時有了參照物,會運用書中的語句,不會覺得難寫了。

不僅讓孩子們讀屬於自己的作品,還可以讓他們走進名家名篇,讀名著,賞名篇,給學生以閱讀的自由,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還要經常組織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好書互相介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穫”。因此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並運用到作文中去。

我想我們現在每週都會有一節作文課,但是不一定都要用來寫作文,可以讓學生來讀讀報,朗讀、背誦那些富有情趣的文章,幫助他們掌握好詞好句,從而將書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寫作時能“下筆如有神”。

廣泛地閱讀,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與書為友。

二、給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自覺養成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

春天讓學生去效遊,夏天去賞花,秋天去享受豐收的喜悅,冬天去玩雪。讓學生用一雙慧眼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用心靈去品味,去想象,進行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

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寫作的材料,不但是從看到的,還可以從聽到的一種現象做一下評議,使學生更多積累作文材料。所以,在作文教學時,一定不能脫離學生裝的認識和生活實踐。

教師還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習作的要求,有目的組織參觀、遊覽、訪問等,使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帶入課堂進行定向觀察,使學生獲取寫作素材。隨機就是要求學生課外多參加社會實踐,讓孩子們把自己很感興趣的人、事、物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資料庫。從而激發學生樂於積累知識的興趣。

記得三年級的一次秋遊,他們又是滑草又是放風箏、挖山芋、網泥鰍,開心得不得了。次日,我讓學生寫一篇關於秋遊的習作,但寫出的作文不甚理想,佳作才一兩篇。大多數同學說實在沒東西可寫,寫不出。我想那天他們是那麼的投入活動,然而一旦要他們用文字加以表達,卻為什麼清一色“寫不出”呢?我想到了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的那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學生雖然處於豐富多樣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但一到寫作文時,卻又面臨“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困境,自認為沒有可寫的東西,其實,作文並非一定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這“源頭”就是我們的五彩繽紛的生活。

正如前蘇聯教育家所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才能產生出使學生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語言。”只有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他們才會用心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寫作。

三、平時的小練筆要與口語交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口語交際要為作文做好鋪墊。課改後的教材將口語交際和作文安排在一起,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內容基本一致,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都一樣。因此上好口語交際就成了能否上好作文的關鍵所在。名師在這節課中拿一半的時間來進行作文的指導,也就是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名師首先和同學們做了一個遊戲:她念出班上一個同學的名字,由同學們對他的外貌進行描述,讓她來猜猜誰是這位同學。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一隻只小手舉得高高的。他們基本上能很快找出這位同學身上最有特點的地方,讓老師很快地找到這位同學。在快樂的氣氛中,很自然地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了培養。可是這還不夠,接下來,老師告訴學生,在觀察別人並進行描述的時候,要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來說是從上到下的順序,也就是從頭到腳的順序。說到這裡,老師又以班上的一位同學做例子進行了示範。然後,老師讓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說,互相評。這樣讓全班的每位同學都得到了一次鍛鍊的機會。再接下來,老師點幾位同學到臺前來,用剛才的方法描述班上的任意一位同學,其他同學則根據他的描述,猜出出他說的是誰。同學們基本上能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敘述,其他同學也能準確猜出。但是,名師說,僅僅這樣還不夠,我們在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總是平淡地從頭說到腳,要抓住他身上最有特點的地方。怎樣做呢?這時,胡老師播放了她準備的課件:先是孫悟空的動畫形象,其次是一隻漂亮的玩具兔子。她先讓同學們試說,然後出示自己的範文,引導學生該怎樣抓住特點進行描述。最後,老師出示了這次作文的要求:“要真實,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插圖,做到圖文並茂。”並引導學生齊讀,進行理解,並在格式方面做了一些提示,然後學生進行自由習作。約二十分鐘的時間,教學內容緊湊,老師指導循序漸進,學生思維異常活躍。我相信,經過口語交際這樣細膩的指導,絕大多數學生一定能按要求完成好這次習作。

四、堅持寫成長日記,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學生寫一句兩句開始,逐漸發展到寫三四句,再到片斷練習。教者對弱者要扶持,提供素材,回憶當天的生活,快樂的活動,有意義的事件等。到了中高年級可以獨立完成日記。作文能力是靠多練培養出來的,練的最有效形式是寫日記,也稱為小練筆。教者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要合理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尋找確定要寫的東西。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感到作文難了。

五、靈活地運用教材,儘量為學生的自主作文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練筆的興趣。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者要堅持著以教材為素材,促進學生練筆興趣的增長,做到寓趣於教、寓趣於學,充分再現文中的語言、形象、情境、感情,並以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啟迪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其內在的思想表達。七律《長征》、《第一場雪》、《鳥的天堂》等通過查資料,多媒體教學等,拓寬了語文教育的渠道,使語文教學和作文緊密地結合起來,根據教材內容確定練筆的形式,無論是改寫、續寫、擴寫、縮寫,還是想象作文,讀後感、隨筆,都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說真話、實話,心理話,表達出真情實感。

作文是生活,作文是習慣,作文是智慧,作文是品質,作文是創新。寫作教學的本質在於培養學生創造的能力,所以,其目標不應僅僅停留在學生寫出一篇文章上,而在於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