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孔子的作文2篇

作文7.85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孔子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孔子的作文2篇

關於孔子的作文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開創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人物事略]

盡善盡美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讚美古代樂舞《韶》和《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示形式給以高度讚揚外,對其表示周武工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安貧樂道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身:“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只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君子固窮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準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徒被圍閒,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絃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同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閒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身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佇立於尼山腳下,望著滾滾遼河,觸景生情,禁不住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於司空見慣的流水綠波之中發現了深奧的道理,沮喪的情緒也如水般流去了。後來莊子在《莊子"知北遊》中也有類似感嘆:“人生天地間,如白駒之過隙,忽忽而過。”形容時間流逝得非常快,這也是“白駒過隙”的來歷。

苛政猛於虎孔子路過泰山,見有一位婦女在墳瑩旁痛哭哀號,於是詢問。婦女回答說:“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裡沒有苛捐雜稅的暴政。”孔子對隨從的弟子們說:“苛政對人的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待價而沽孔子游說諸侯,想得到重用,卻四處碰壁,十分感傷,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貢得一美玉,來問孔子,是要收藏,還是找個識貨的賣掉。孔子大聲嘆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意為:賣掉吧,賣掉吧,我正等著識貨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賞識自身的人才會出來效勞出力。

[名家點評]

1.(戰國)孟子: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2.(漢)司馬遷: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己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3.(唐)唐玄宗: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檻奠,當與夢時同。《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4.(明)朱嘉: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5.(明、清)顧炎武:道統三王大,功超二帝優。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車服先公志,威儀弟子修。宅聞絲竹響,壁有簡編留。俎豆傳千葉,章逢被九州。獨全兵火代,不藉廟堂謀。老儈當庭發,清洙繞墓流。一來瞻闕里,如得與從遊。《謁夫子廟》

6.(現)錢穆: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聖人。

[素材運用]

話題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資料加工: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開創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身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規範,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假如他

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保守的脈絡,而是以保守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永遠的蔥鬱永遠的中國》節選)

話題2:挫折

資料加工: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示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身的撫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節選)

話題3:理解

資料加工:

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脫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說這裡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關於孔子的作文2

話說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紀90年代,仍幹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這一方面是為了發揮餘熱,另一方面也是為生計考慮。

晚年的孔子混得並不瀟灑。儘管他曾出過國、講過學、著過書而且知名度也頗高,但終因不懂英語、不懂俄語、不懂日語,外語職稱考試總是過不得關,所以在大學裡總是評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後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後,閉門思量多日,最後回到故鄉,重操舊業辦私學,既託親朋好友,又到銀行貸款,最後湊了數百萬元,創辦了孔氏中學。學校掛牌那天,當地政界要員和其他社會名流都紛紛登門祝賀,當地報紙還發了頭版頭條。由於孔子的號召力很大,生源不錯,聘來的教師水平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孔氏中學的教育質量不錯,升學率也一年高過一年。每到招生時節,更是門庭若市,熱鬧非凡。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20世紀末的某一天,主管單位來電話,召孔子赴教育局開會,傳達上級指示私立學校也要實施素質教育,不能再搞“應試教育”,私立學校也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能再搞題海戰術。

由於這次會議很重要,縣裡的一位領導也到會講了話。這位有些盛氣凌人的年輕領導說,“‘減負’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痺大意,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都要抓好這項工作。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過去,孔夫子在《論語》一開篇就強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有道理的。學習確實需要反覆溫習,反覆溫習的目的是為了有所得,是為了溫故而知新。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讓學生‘習’下去、‘溫’下去,那不是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嗎?所以,我今天鄭重建議,‘習’的次數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們一定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學率,一手抓‘減負’。縣裡統一規定,國小生作業量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如果誰加重課業負擔讓學生喝了農藥上了吊,教師開除,校長撤職,學校關門,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說實話,孔子還在大學任教時,就對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有所耳聞。自己回鄉創辦私立學校以後,也一再告誡任課教師不要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要在事半功倍上下工夫,他甚至不再在公開場合宣傳自己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名言。

可孔子的話現在不管用,孔氏中學的教師搞的是聘任制,後來還順應時代潮流實行學生選老師。家長一門心思想的是送子女考中專,考大學,考研,出國留學。誰能幫助子女考試取得好成績,誰就是受學生愛戴、家長擁護、社會尊重的好老師。要是哪個老師搞改革、搞“減負”,把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減下去了,家長們一千個不贊成、一萬個不答應,甚至會群起攻之,強烈要求學校讓這位教師“下崗”。所以,孔氏中學的教師暗地裡都較著勁,紛紛使出看家本領抓升學率。膽大的教師甚至公開對孔子說:“孔校長,您還是先把教育質量抓上去再說吧。孔氏中學要是一年到頭考不了幾個中專生和大學生,誰還到您這裡來上學呀?”孔子想想也有道理,升學競爭太激烈了,不重視升學率也不行啊,所以也就睜了一隻眼閉了一隻眼,沒有太把“減負”這事當回事了。

這回孔子可不敢大意了,從教育局一回來,就立即召開了全校教師大會,如此這般地傳達了上級指示,並把有關檔案照本宣科地高聲誦讀了一遍,最後明確表態,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與上級對著幹,一定要把學生的負擔減下來,誰要是在這個問題上出了事,就“格殺勿論”,絕不心慈手軟。

孔校長表了“硬”態,那些招聘來的教師自然不敢公開反對。有些暗地裡炒股的青年教師放聲高呼:“嗚呼,咱們解放了!”從此,孔氏中學早晨聽不到讀書聲,下午難見教師的影,晚上也不開日光燈了。

學生的負擔是減下去了,家長的意見卻多起來了。有位也是縣領導的家長甚至當面質問孔子:“在升學率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的時候,你‘減’什麼‘負’呀?你的孔氏中學辦不辦得下去是小事,孩子們的前途可是大事。老孔啊,你得想個萬全之策啊。”

這萬全之策孔子是想不出來的。他唯一想做的是,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教育質量的提高,但這談何容易啊。就拿因材施教來說吧,這的確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辦法。可是,過去孔子搞的是小班教學,搞了幾十年教育,才帶了3000個弟子,也只出了70個賢人。可如今孔氏中學一年就要招進3000個學生,而教師才100來人,哪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去因材施教啊!再說,不搞因材施教,孔氏中學一年也要考1000多個大學生呢。

家長的意見越來越大,使出來的對策也越來越多:有路子的家長讓子女轉了學:有票子的家長為子女請了家教;有房子的家長把房子租出去給人家辦補習班,讓自己的子女做旁聽:既沒有路子,也沒有票子,又沒有房子的家長,乾脆讓子女輟了學。

孔氏中學的學生在一天天減少,孔氏中學的老師也在一天天減少。那些有本事抓升學率的老師已被那些暗地裡不搞“減負”的學校高薪聘走了,留下來的不是退休返聘的,就是臨近退休的,或者是翅膀不硬的。

歷史的'車輪又轉了兩年,孔氏中學不得不關門大吉。有趣的是,當地那家曾在頭版頭條報道孔氏中學開辦這一訊息的報紙,這回還是用頭版頭條發了孔氏中學關門的訊息,並且有意在三版頭條刊登了孔子撰寫的論文《論“減負”的七大關係》。

在這篇長達5000字的論文中,孔子認為,在新形勢下,要科學而有效地落實“減負”精神,必須處理好“減負”與質量的關係,學生負擔要減輕,教育質量要提高,必須處理好“減負”與職責的關係,學生的負擔要減輕,教師的責任要增強,素質要提高;必須正確處理過重負擔和合理負擔的關係,過重的負擔一定要減下去,合理的負擔一點也不能減;必須正確處理減輕課業負擔和減輕心理負擔的關係,過重的課業負擔一定要減下去,過重的心理負擔更要減下去;必須正確處理“減負”與考試檢測的關係,學生負擔要減輕,考試標準要革新;必須正確處理“減負”與傳統教育思想的關係,“減負”是現代改革的潮流,但對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合理核心,比如勤學苦練、溫故知新不能全盤否定;必須正確處理家庭、學校、社會的關係,實行綜合治理,堅決杜絕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

孔氏中學停辦或者說是倒閉後的半年裡,人們很難見到孔子的蹤影。有人說孔子在臥床養病,有人說孔子在寫回憶錄《孔氏中學》,也有人說孔子被另外一家不搞“減負”的私立學校聘走了,還有人說孔子正在申辦一所新的私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