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作文1.9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執教國中語文的教師,20xx年5月13,我很榮幸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作文教學的培訓會,感覺真是受益匪淺。二位專家的闡述,使我的作文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裡,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絡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國小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國小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1

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三、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湧動、激情盪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抄襲的弊端。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前些時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國小語文教師在學園路國小聽課,本次培訓的內容是新課標中的作文教學。國小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作文教學的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國小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每次翻開國小生的作文字,仔細閱讀就會發現,作文內容大同小異,假話、空話、套話連篇,語言貧乏,缺少真情實感。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的指導方法不當,作文設計理念陳舊也是其中之一。單一的形式,重複的題材,統一的要求,撲滅了學生寫作的激情,扼殺了他們想象的能力,以至於學生覺得作文難、作文煩,漸漸地失去了作文的興趣。

二、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理念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三學段的相關表述是 “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再強呼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這三種教學基本型文體。可見在整個國小階段,學生不再拘泥於用哪種檔案來進行寫作,他們所要做的是隻要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寫出最想說的話就行了。這樣無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習的寫作慾望。

新課標明確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並在每一個學段做出強調。如第一學段要求“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學段要求“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內容”;在第三學段中提出“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把學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來看待,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寫作的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導向更加鮮明突出。

4.改進評價體系,煥發個性光彩。

為了保證學生習作的個性化和獨特化得到發展,新課標提出作文教學的評價建議,強調“語言表達水平是重點”。可以說,作文教學的評價體系左右著作文教學的方向。隨著作文教學評價標準的轉換,學生作文定會一改內容、題材大同小異的弊端,而煥發出個性的.光彩。

三、新理念下作文教學的探索

(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愛上寫作。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新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首先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文熱情,以興趣為先導,逐步讓學生愛上作文。可以採用給漫畫配文、故事續說、我的悄悄話、出版《我的文集》等活動,充分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慾望。一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注重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讓學生首先愛上寫作,樂於寫,這樣還愁以後寫不出好文章嗎?

(二)開放習作命題,讓學生有話可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由於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合。

(三)鼓勵放膽表達,讓學生自由馳騁。

放膽表達,拓展創新思維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範圍,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命脈題材,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他們的內在潛質,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從寫好“兩記”入手,讓學生積累語言。“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彙、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不會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的作文水平應該會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參加這次作文教學培訓,真的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瞭解了國小語文作業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教學工作的不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了解一些語文理論知識,還要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文精神,從而將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老師要有很高的藝術欣賞能力和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和生活中的美,引導他們感受和創造美。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以下感受:

一,教師應該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為了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不斷地注入活水。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渴望知識的孩子,教育他們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讓我更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和提高。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加強學習不僅是專業方面,也是各個領域。在豐富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更好地適應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和討論。教師應堅持終身學習和教育的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我們不能把老師當成謀生的職業。通過這次走進名師的課堂,他們可以感嘆自己思維敏捷、語言風趣、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和豐富的教育經驗。……激發了我內心的心絃,觸動了我思想的深處。這個學習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充電機會。

三,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盡。這些話說明作文來自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入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雨讀書,聲音入耳;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讓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

。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裡,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絡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國小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國小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副教書育人的重擔。

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4

回顧十天的培訓,時間雖不長,但內容豐富。十天來都是縣學科帶頭人給我們上課,既有通俗易懂的理論指導,又有實實在的實踐反思。在這培訓期間,學員們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跟隨老師們的思路,探索著數學教育的真諦,汲取著嶄新的理念,學習著充滿智慧的新方法。下面簡單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實驗中學的黃新浩老師給我們解讀了《國中數學課程標準》、分析瞭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和如何做好課後教學反思以及與我們共同探討了山區國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對策。這幾個問題給我的體會最深。其中在解讀《課標》時使我明白了很多的東西,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如何能駕馭課堂,以及上好一節數學課要樹立四個意識和三個能力,關鍵看對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要改變以前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終實現《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認為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要密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絡,讓數學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數學。在如何做好集體備課和課後教學反思這一問題上,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明白集大家的智慧和觀點才能使一節課更完美。

俗話說得好:“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四方友,成大氣候。”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朱熹曾有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的更新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要有樂學的態度,才能使自己具備廣博的知識基礎和嫻熟的教育教學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學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總結——深化——修正——獲得,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法寶。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尤其要注重對教學經驗的科學反思。不是有這麼一個等量關係嗎——優秀教師=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所以教學反思的目的在於增加教師的理性自主,使教師對其實踐信念和實踐的因果決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識,從而使教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在“學困生”的轉化對策的問題上,首先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明白“學困生”不是“壞學生”;然後從三個方面去闡述“學困生”轉化的對策,

一、思想上應該高度關注、關愛“學困生”

二、行為上要關注“學困生”

三、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困生轉化。用他自身所碰到的例項給我們講解,使我們以後更知道如何面對“學困生”的問題。就如陶行知所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實驗中學的黃慧珍老師和陳春林老師分別給我們講解了《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環節》、《作業相關的問題及考試相關的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裡她是從六個主要環節來給我們分析、探討;特別是情景創設這一環節她用自身實踐中的體會展現給我們,使我耳目一新,原來匯入新課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更為形象。在作業問題上陳春林老師是從作業的佈置、收批、評講三方面給我們講解,其中作業的佈置需遵循五大原則,作業的收批需要注意六個環節,作業的評講也需遵循四大原則;特別是作業收批的第五個環節批改記錄:記錄典型錯例和解題多種巧妙的方法及作業評講的第四原則:分享一些同學的新穎解法和巧妙思路;給我們的啟發很大。在考試問題上陳春林老師是從考試內容的確定、考試的要求、考試的改與評三大方面給我們分析利與弊。還有福和中學的白煌成老師和盧敏芳老師分別給我們闡述了《從高中數學教學看初高中教材銜接》、《說課的意義和方法》。這兩個專題對我們鄉鎮中學教師來說都很少去考慮過的,我們只知道考什麼學什麼,不會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只知道把一節課備好、上好就可以了;不會從多方面來反思這節課怎樣傳授給學生最有效果。課程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教學效率是課改的第一生命;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教師睿智之根在思想中,教師成長之根在課堂中,教師發展之根在教研中”,這更能體現本質教學的學習過程。

通過此次培訓,參訓學員在積極參與中真切地感受、領悟了新課程的理念,轉變了思想認識。開拓了專業視野,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

昇華了專業理論水平,提高了教學的技能和水平,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加快了專業成長的步伐。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將培訓期間學到的教育教學理念紮紮實實地應用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及專業素養,努力推動我縣鄉鎮中學數學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