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莫高窟作文(12篇)

作文1.2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莫高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莫高窟作文(12篇)

莫高窟作文 篇1

“駝鈴陣陣,羌笛悠悠,來自西域的中原的商旅們,跨越漫漫沙漠,險阻的山脈,將來自西域的奇珍異寶和東方的絲綢交易在一個叫做敦煌的地方。”這樣繁華的場景無數次出現在我的夢裡。

而今天,千年以後的我行駛在茫茫的戈壁灘,去聆聽當年的故事。雖然還沒有到莫高窟,但我的思緒早已飄到千年前。

行駛不久,我就到了莫高窟,我拿著兩個月前預定的門票隨著人流進入景區。因為莫高窟目前是由國務院直接管轄的,為了保護文物不被人為破壞,每天的遊客控制在六千人以內,所以我今天還是比較幸運的。

進入景區後首先觀看了一部關於莫高窟歷史的記錄片。從中我瞭解到有一個叫做樂樽的和尚經過這裡,忽然看到天空佛光萬道,以為是佛在召喚他,便在這山頂的`懸崖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在裡面雕了一尊彌勒佛像。從此以後,後人紛紛開始效仿樂樽和尚在這裡開洞造窟,歷經一千年。

觀完影片後我來到了最為壯觀的九層樓。剛來到九層樓,就被它雄偉的氣勢所震撼。進入洞窟,眼前一片昏暗,當手電筒的光束照進來時,一尊碩大的佛像毅然出現在我的眼前。大佛身披袈裟,慈眉善目,天庭飽滿。身高26米,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室內佛像。

經過千百年的侵蝕,佛像的五官、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但依然受到後人的敬仰。依後人推測該佛像以女性化的形象展現更多的是表達當年武則天的形象。

環繞四周,每一面牆壁都有著精美的壁畫,據說在莫高窟有著4萬多米的壁畫,在這個洞窟中壁畫展現了眾佛講法的場面,無數的飛天在空中環繞,她們美麗妖嬈,能歌善舞,有的從天而降,婀娜多姿;有的反彈琵琶,輕撥銀弦;有的輕歌曼舞,那靈動的手臂如同幽幽水底的細長綿軟的水草。我抬頭仰望這些壁畫深感千年前藝術之精湛。雖然經過時間的洗禮,壁畫的色彩有些斑駁,但依舊能感受到當年畫匠們的點睛之筆。

隨後我又來到了第一百五十八窟和藏經洞。隨著落日西下,我離開了莫高窟,在遠處眺望,我彷彿看見了千年的歲月更替,聽到了輕輕的誦經聲,時時縈繞在耳邊。

莫高窟就這樣一直存在於這片遙遠的大西北,茫茫砂礫中無數的智慧在閃爍。而我期盼著若干年後帶著別樣的心情重遊此地。

莫高窟作文 篇2

歷史的浪潮一尖高過一尖,狠狠的拍打著那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夕陽久久的掛在莫高窟的牆頭,不忍離去。彷彿要為我們證明什麼,又好像要為我們哭訴什麼。是啊,他是當年不公平交易的唯一見證,他是當年那醜惡嘴臉和那呆滯表情的唯一見證。

攔車的人最終沒能攔下,瘦馬踏過他同樣瘦弱的身體,他沒有流淚,只是默默的看著遠去的馬車和那茫茫黃沙頂上依舊孤單的殘日。久久,沙漠中留下了兩道淡淡的'車轍。一場雨,什麼都沒有了,曾經的歷史,曾經的騙取,全被這場雨沖刷的乾乾淨淨,雨過天晴,卻留下了層層的屈辱。王道士的塔依舊佇立在莫高窟的空地上,歷史的浪潮曾經道經這裡,可沒有沖刷掉臭道士身上的汙漬,也沖刷不掉。無數仇視的目光,一個受傷民族流血的傷口,在他看來,很無所謂。他很委屈,很茫然。是啊,他不過是一介平民,一個畏畏縮縮的農民。莫高窟慘白的洞壁顯得刺眼,誰又能想到那厚厚的石灰下是幾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地上那扭曲的泥人讓人心碎,誰又能想到那滿是裂縫的泥巴是幾千年民族藝術的精髓。而王道士只是用手抹了一把汗,憨憨的笑著,卻不知手上的石灰粘到了臉上,現在自己是個花臉的罪人。

珍貴的國寶文物,瑰麗的五千年文化,就這樣渺無聲息的漂洋過海,到達了東京,彼得堡,倫敦,巴黎。沒有任何人阻攔,沒有經過所謂的邊關,沒有經過檢查,徑直飛到了國外。只有王道士滿臉的笑容,與那腰帶上綁著的沉甸甸的銀袋在外國人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道士終究是道士,農民終究是農民。在哀嘆文物流失的同時,不禁又慶幸國寶流到了國外,否則,不過是再多出滿地的破磚爛瓦,多出滿洞的石灰。歷史的天空依舊黑暗,只有那慘白的日光無力的照射著王道士的圓寂塔。秋風穿過密密的叢林,卻在這裡駐足了,似乎想看清墓碑上的歷史,銘記這個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專家們來來往往的穿梭於莫高窟,無奈的用拳頭捶擊著那個塔,但是那個道士卻在一旁冷笑“我已經死了,你再用力也無所謂。

歷史沉默了,久久,敦煌的石窟中才漸漸傳出一聲哀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中國。

莫高窟作文 篇3

他開始動身了,餘先生來不及阻止他,我也來不及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王道士到底是來了,他背對著歷史,我看不到他的眼睛,揣測不出他作為一個凡人的內心。餘先生說他穿著土布棉衣,畏畏縮縮,原是一個逃荒的農民。我說為什麼要“畏畏縮縮”呢,有人要傷害他嗎,還是正因為沒人傷害他才使得他如此恐慌? 道士,當了佛教聖地的家,在莫高窟,敦煌文物藏在那裡,或是葬在那裡。

大漠孤煙,它們寂寞得如同守護他們的僧侶。直到有一天,等來了命中註定的“伯樂”—斯坦因。是的,一疊銀元,成交,五箱經卷。餘先生說他怕自己的筆會不沉穩,所以只能簡略地說。說年份,說人物,說交易雙方的“貨物”,沒有說盈損。他怕自己承受不住,更怕後人承受不住,這一刻不能沉穩的豈止只有筆! 籲—,車隊出發了。餘先生說斯坦因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但我不相信斯坦因會在乎那個流血的民族,在他看來那鮮血淋漓的傷口也許是咧開的豔脣,是在感謝上帝敦煌文物終於等來了“知音”,而他則是成全中華文明的英雄。不知那頭拉牛車的黃牛是否因為這次的貨物多了幾分歷史塵埃的重量而比以往走的緩慢些。 合上書卷,掩面沉思。這是一場文化的苦旅,那個苦旅的道士真的是個罪人嗎?我聽不到回答,這次連歷史也犯了難。他只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農民,是來逃荒的.,來時沒有任何惡意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他的飢餓命令他走下去,走下去。

或許正是莫高窟看到了他的苦難,也看到了自己在大漠中無望的未來,才自動裂開一條縫,將自己所有的寶物全贈予他,以便讓它們逃離這寂寞荒涼的沙漠。而它們自己也寧願漂洋過海,浪跡天涯,再不願忍受這被遺棄冷落的日子。這原本只是一場可愛的賭氣啊。 既然是賭氣,那麼氣消後,哪怕再不羈的遊子也會思念故土吧。敦煌文物此時一定在倫敦博物館裡焦急地等待著我們接它回家,可回家的路是如此的遙遠,而我今生最怕的就是讓人失望兩次。只是於我又能做些什麼呢?只好站在泛起淡淡青苔的拐角處,撫摸著莫高窟古老的傷口,輕輕安慰道:莫高窟,莫高哭。

莫高窟作文 篇4

大漠黃沙,夕陽向晚,帶一路風塵,匆匆趕到敦煌。感慨時光輪迴之餘,心中總有一種刺痛,總要想到那面崖壁、那些洞窟、那些哀怨又彷徨的歷史碎片。走絲路,怎能少了莫高窟;到敦煌,怎能不憶《道士塔》?

——是為序

踏過歷史的霧靄,我久久佇立。

望著被晨霧籠罩的莫高窟,內心有一絲猶豫;我在想,是否真該原諒他。

天還早,王道士定然還沉浸在昨日的快感中。緩緩抬腳,輕輕邁步,我極力壓抑著內心的憤懣,生怕再次驚醒那位歷史的過客。

獨自徘徊在鳴沙山前,藉著微弱的晨光,迫切地想去探訪那樂尊和尚被佛光招引而鑿的聖蹟。

最終未能如願,我還是晚了:

一片狼藉,殘破的佛像橫七豎八地散落地上,凹陷的牆面、粉白的牆體無聲地宣讀著他的罪過。

我顫巍巍的手輕輕拂過洞壁,心中陡然一驚,刺痛的燒灼感從指尖傳來:那是粉壁下悲傷的呻吟與哭泣,那是歷史無言的吶喊。慌忙退回兩步,腳下只剩下半個頭顱的佛像正用那溫婉智慧的獨眼注視著我……

佛有佛性,慣看紅塵輪迴,所以不悲不喜;凡人凡心,面對屈辱歷程,能否輕談原諒?

耳畔依稀傳來了北魏工匠和大唐畫工勞作的.聲音,慢慢地又幻化成操著蹩腳漢語的洋人,他們嬉笑著將一尊尊佛像裝上駝車…

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如夢,色彩斑斕;如詩,氣迴腸。伴隨鳴沙天籟,化為紅塵滾滾……

有人說,讓時光吹散歷史的霧靄吧,目光要長遠,遊,還是要旅的;物,還是要購的。

可,王圓籙那碩大的腦袋如此清晰地映在眼前:他正坐在經卷上興奮地數著銀元;不時地拿起一枚用力一吹,迅速放在耳邊:清脆的聲響伴著諂媚又得意的笑容傳得很遠…

我該原諒你嗎,屈辱的製造者?

四周還是一片沉寂,初升的朝陽透過山體映照在崖壁上,公元366年的佛光似乎又出現在敦煌戈壁上。我定定神,拭去額上的冷汗;緩緩起身退出了這個洞窟。

透過朝陽的金光,我從一扇破門的縫隙中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王道士還在沉睡,瘦小的身軀蜷縮著。洋人的銀元似乎並沒給他的生活帶來多大變化。

我猶豫著是否叫醒他。他那麼卑微,那麼渺小;一個只知道賣經卷,買白灰,刷壁畫的潦倒的道士,我又能說他什麼呢?讓他猥瑣的身軀擔負這沉重的文化鉅債嗎?我撇撇嘴,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天終於放晴了。

鳴沙山、佛龕洞連同王道士那蜷縮的身軀、破舊的氈房都籠罩在金黃的日光中,進入了下一個輪迴。

但願,下一輪迴的鳴沙山沒有王道士……

莫高窟作文 篇5

莫高窟是偉大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位於甘肅敦煌。它建於十六國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到現在已經大約過了1700年。經過近20xx年的風沙,窟內的塑像壁畫早已看不清原來的相貌。

在這個承載了千年歷史石窟群中,“九層樓”是敦煌石窟的標誌性建築,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一尊高約35。5米的大佛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嚴的感覺。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延載二年(公元695年),禪師靈隱共居士陰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它住在那高大的九層塔中,髮髻漫卷,悠然自得。右手上揚,意思是拔除眾生的痛苦;左手平伸,意思是滿足眾生的願望。眉間一點硃砂痣,眼眸平和,灰色的面板用金粉包裹盡顯雍容華貴。衣服垂直下落,線條分明,層層布料的曲線雖僵硬卻逼真,佛祖包容世間萬物的心境頓時呈現在古老的線條中。大佛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聖,根據大乘佛經描述,彌勒成佛後,將帶來一個極為祥和、富裕的美妙世界。

芸芸眾生自窟底抬頭仰望,在崇高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更覺佛的至高無上和無盡含藏。

第257窟中,忠誠的護衛守護著佛像。佛像坐在一個半鈴鐺狀的小房間內,頭上的龍雕圍著色彩斑斕的花紋,栩栩如生,正要向遼闊的天空騰飛般。房間內壁畫著眾人祈福的景象,每個小人神態各異,衣物色彩也互不相同,依稀可以看出是各地虔誠的高僧。窟內的牆壁上畫著數不盡的小人,它們都盤腿坐下,手臂放在腿上,表情嚴肅,好像正在舉行什麼儀式。門旁牆壁上的人,神態或誇張,或矜持,每個人彷彿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

在遙遠的唐朝,第148窟建成了。窟中一尊側躺的大佛,它面型豐滿,眼睛微眯,一副享受的樣子。面板被歲月鑄成了古銅色,左手放於右腿之上,一副安然入睡之態。衣服的大紅色早已斑駁不堪,但衣服紋路柔軟,似乎能隨身體起伏而變化。它的身上站著許多小人,它們雙手合十,斜穿寬袖大袍,神情不一。這個窟是由唐代敦煌世家大族李大賓之家所建,於盛唐大曆十一年開鑿。然而這千年之後,佛像卻依然安眠於此。

莫高窟文化至今已經傳了1700年,它給了我們無比的震撼。它凝結著老祖宗千年來的汗水與智慧,它令每一個華夏人民為之驕傲,自豪!

莫高窟作文 篇6

是華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與神話模糊了界線;她傳承了遠古文明,把壯闊的華夏文明播揚翻騰;她詮釋了中國古老文化,舉行著橫跨千年的遊行;她濃濃地吸納了無量度的才情,因華美而矜持,因富有而遠藏。

“莫高窟是可以傲視異邦古蹟的地方,就在於她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生命,一個多麼神聖的名詞,神聖到我找不出任何詞語來形容對她的敬畏,唯恐褻瀆了她。她用累世風雨也彈拔不動的鏗鏘向我們袒露出全部的真誠,和那份不會在寒風中凝固、不會在冬夜裡冷卻的熱情。

餘秋雨先生筆下的莫高窟,如一首遙遠的歌謠,神祕的唱響,震憾了世界,那份來自心靈的迴響,驚歎於睥睨一切的文明。

餘秋雨先生筆下的莫高窟,如一陣遙遠的風,將世人滿身的塵土抖落,讓靈魂在洞窟之間穿梭,用心去感受遠離喧囂的靜謐生命。

那裡沒有世俗的流言,沒有旁人的側目,曾經灑下的汗水,早已釀造成了神祕美麗的風景,供世人瞻仰。“如果你在那裡瞻仰中國古老的歷史,你會身不由己,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所消融”。

從色澤濃厚、筆觸奔放的北魏遺存到短暫統一、文化積澱的隋朝,再到漩渦卷湧的`盛唐等多個風雲變幻的朝代,她引領著我們徜徉其中,去領略真正的人性。

“她把人性神話,付諸造型,又由造型引發人性,她是一個民族內心深處的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馳騁沙場的北方驃壯之士,裹捲成圖案的繁花,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的雕像,持劍長歌的陸游,與蘇東坡遙相呼應的辛棄疾……這無一不在印證她那擯棄了刻板的自由人性。她給我們展現了一種神人交融的狂歡,一種時空飛騰的釋放,一種宇宙意識的霓虹。在這裡,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從餘秋雨先生的《莫高窟》中我讀出了那份屬於中國人的驕傲,讀出了歷史的風韻和那份歷史的沉重感,也感受到了餘秋雨先生的文化人格和靈動的人性,一種骨子裡浸透的文化氣息。

我向往莫高窟,嚮往敦煌,嚮往大漠,嚮往那遙遠處飄來的絕響……

莫高窟作文 篇7

在七年級的寒假裡,我獨自一人來到敦煌,看到了莫高窟這一凝聚著先人的智慧和高超工匠技藝的地方,我深深地被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畫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想要了解它、親近它。

走進第一個洞窟,顏色略顯單調,壁畫上以青褐色作為底色,想必是技術相對落後的北魏了。壁畫上滿是粗獷而渾厚的線條,給人帶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在這兒稍稍駐足了一會兒,我就走向了下一個洞窟。

到了第二個洞窟,色流猛地一下渦漩卷湧,這裡有人世間所有溫暖靚麗的顏色,一條條線交匯在一起,竟然沒有絲毫雜亂的感覺,反而相互映襯,整幅壁畫都顯得栩栩如生,原來是到了大唐。最讓我沉醉的就是畫面上的天空,天空上方由遠到近,分別由淡藍,海藍和深藍色充斥,而在這三個部分的交界處又有一群南飛的大雁。我甚至能看清那大雁身上的一根根羽毛,而它的眼睛更顯得它炯炯有神。在這片顏色斑斕的海洋中,我彷彿看見了唐代的繁榮興盛和粉刷這幅壁畫工匠那細緻入微的動作和認真的神情,我的心情也隨著這幅動人的壁畫而期待起來,渴望去親近下一幅壁畫。

依依不捨地退出第二個洞窟,我快步走進第三個洞窟。那壁畫依舊是五光十色的,但其中卻明顯地有了一絲陰暗的色彩,也許工匠也為宋朝那岌岌可危的局面而感到擔憂焦慮吧。壁畫上是士兵們出塞打仗的場面,刀劍光影交錯,士兵們短兵相接,背後是紅色大門緊閉的'要塞和城樓上的箭兵,士兵臉上的五官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而每一張臉上的表情都是不同的。看到這樣一幅壁畫,我嘆了一口氣,宋朝終究還是被元所取代了啊。我想起了辛棄疾、陸游、李清照這些愛國詩人,也想到了時代更替永不停息的真理,這種種思緒最後還是化作了一聲輕嘆,逝去的終究還是逝去了。

走完了這三個洞窟,我卻不想再看了,因為僅僅這三幅壁畫,其中讓我親近和深思的東西便已經足夠讓我去品味了。可無奈的是:我只能在這兒呆上一天,便要離開。我不得不忍住那種感覺,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一幅幅壁畫之中,儘可能在這一天中欣賞到更多更美的壁畫。

原來那一幅幅的壁畫記載的不只是一個畫面,更是一個時代的主題。而每當一個現代人去親近它時,它就會訴說出一個時代的興衰。

短短一天的時間,我又怎麼可能記得住幾個時代的輝煌呢,願下一次重逢的時候,我還能留下對你的印象。莫高窟再見,期待下次親近你時的再次相見。

莫高窟作文 篇8

莫高窟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之上。它正面朝東,前按著宕泉河,面對三危山,這裡泉水淙淙,樹木茂盛,從外觀看,三四層的洞窟都排列有致,斷崖和周邊的環境十分荒蕪自然,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莫高窟始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建於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366年,後來又經過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這11個朝代,到現在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

莫高窟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它現有492個洞窟,再加上北區的洞窟,就有735個。莫高窟的石窟群還包括:西千佛洞,現有19個洞窟;榆林窟,共有41個洞窟;五個廟石窟,現存22個洞窟,殘窟有12個……這些數字無不說明:古代匠人花費了大量的心血,我們今人才有幸看到這樣輝煌的建築。

走進莫高窟你可以發現它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反映了中國古代時期的宗教和社會情況,是壁畫、雕塑、建築三結合的立體藝術。裡面有2400餘年的彩塑,最大的彩塑高達33米,最小的彩塑像雞蛋那麼小巧玲瓏的,依舊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人體的形象有佛、菩薩力士、俗人……每個人千姿百態,有立、跪、臥……每個人神態各異,有善、威、悲、怒、剛、憨……從這些彩塑中不難看出唐代彩塑已經達到了“人物豐濃,肌勝於骨”的藝術高度。

在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發展得很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千餘個洞窟,在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被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像造像活動未受太大的影響。可是在北宋、西夏和元代時,莫高窟開始逐漸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在歷時這麼久的建造與修復過程中,莫高窟逐漸形成了如今龐大的規模,經歷千百年的滄桑時光,莫高窟無聲地講述著中國的佛教文化史和彩塑工藝史,讓人們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佛教藝術寶庫,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它,讓它大放異彩!

精彩點評:戴靖恬同學給我們講述了莫高窟的歷史和特點,尤其是著重描繪其中彩塑的形態各樣和工匠的技藝高超,牢牢抓住了最有特色的一個方面,非常好!希望能在整合資料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描繪總結,這樣讀起來也更有感染力!

莫高窟作文 篇9

我常想,是什麼讓區區幾個洞穴便能讓無數朝聖者頂禮膜拜,是什麼讓藝術家只擷取一點靈感便做出驚人大作,是什麼讓莫高窟如此迷了書生,驚了活佛,震了中國。

直到我親眼看見,那三危山映照下的莫高窟。

紅日燃盡了彩霞,光的流溢和色的籠罩,讓莫高窟浮湧上了金沙。我徐徐走近。色彩並不濃重,甚而有些灰暗,想必這是北魏之風。交織的線條如同戰士的鎧甲,粗壯的筆觸猶如交錯的劍戟。亂世的家破人亡,戰爭的殘酷無情,英雄的落魄沉浮,全然凝聚於其中,讓它彷彿成了逝去賢士的一支悲歌。接著,彷彿如羽調商聲輕入急管繁弦,畫面變得強烈而奔放,這必是到了璀璨奪目的唐代。千百種色調,上萬種描繪,都無不體現唐的燦爛繁華;窈窕的舞女,宮廷的盛宴,都無不彰顯著唐的巔峰造極。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深沉,化作散粉劍氣七分目光;歷史的鼎盛,萬物的活力,成為不褪色的'燦爛綻放。再向前,色彩變得柔和起來,大概是宋的樣貌。這裡,由熾熱走向溫柔,由狂烈變得沉著,但它並不平靜。精細的筆鋒榮成色彩的漩渦,溫煦的描繪奔湧成絢爛的畫面。蘇軾在高歌“老夫聊發少年狂”,辛棄疾在拍遍欄杆,“把吳鉤看了,無人會,登臨意”。詞人的滿腔熱血和慷慨之音,於這裡終匯成一汪清泉。

我竟一時哽咽,只走過幾個洞穴,卻彷彿跨越了無數朝代,色彩化作興亡在腦海中奔騰,線條化作時代在心中激盪。只是,胸中鬱積了幾千年的興衰史,不覺有些難以壓抑的慨嘆。

滕王閣坍塌,阿房宮焚燬,歷史名跡都已殞滅無蹤跡,但莫高窟至今仍是它當年的樣子,我想大概是因為它具有穿越古今的普世意義。前代藝術家的遺留給予後代藝術家的靈感,時空交織,情懷相撞,呈現出宗教無可替代的奪目花火。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洞察歷史,參悟人性;它又是一種感召,將人性神化,又賦予神以人的性格;它更是一次聚會,將文化縱深,將傳統顛覆,將歷史匯成長卷。無數的人們蒙著黃沙,踏著荊棘,無謂的走在莫高窟的朝聖路上。張大千舉著油燈,一幅幅的汲取線條,畫作終震動中國。這裡的狂歡和無情,這裡的熱烈與冷酷,這裡的濃重和單調,都充斥著歷史,想來,大概宗教也是美育。

你好,莫高窟。與你的邂逅,讓我又一次邂逅了千百年深厚的中國。

莫高窟作文 篇10

我曾在閱讀題中讀到過莫高窟,當時還以為它只不過是一座九層高塔,沒什麼好稀奇的。但這個暑假,我親自去了莫高窟,親眼所見,這才真正領略到它的壯觀。

莫高窟開鑿於一面巨大的懸壁上,大大小小全是洞窟。聽講解員的介紹,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佛用場地,路過的商人都會在洞前拜上幾拜,以保佑自己能平平安安到達目的地。這些洞窟一個挨著一個,形狀者都是長方形的,還安了門,上面編著門牌號,數字一直編排到了700多號,而且它們中沒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洞中冬暖夏涼,還有許多的壁畫。可惜的是,這些洞窟中目前僅有400多個洞窟是對遊客開放的,剩餘的卻因為損壞嚴重,已經不允許遊客參觀了。

我滿懷好奇心走進了一個小洞窟,只覺著一陣涼氣撲面而來,讓原本繃緊的肌肉瞬間便放鬆了下來。看著眼前的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畫,我發現它們都是由綠藍粉黑四種顏色組成。僅用四種顏色卻能讓壁畫活起來,古人的畫工真令人讚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關於春節的壁畫,看著它我彷彿穿越到了千年之前,耳邊也響起了人們所發出的歡呼雀躍聲。

我又往頭頂一看,發現了窟頂的天花板上印著許多方中有圓的圖案,其中有一條盤旋的龍特別吸引人的眼球。它那犀利的眼神,彷彿正在幫助人們驅趕著惡魔。再仔細看,圖案中還有一朵八瓣花,我想,那紅色的花瓣應該寓意紅紅火火,而一旁繞來繞去的'藤蔓,則是祝福人們像它一樣步步高昇吧。

我們又來到了56號洞窟,看到了長118米的巨大臥佛。它以公主躺的姿態迎接著我們,身後還有108個小佛。這些佛像神態各異、姿態不一,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嬉皮笑臉,還有的端莊肅穆,讓人目不暇接。我還沒看夠呢,就被潮水般湧入的人群擠出了洞窟。

最後參觀的是九層高塔,誰知這個塔前的遊人比臥佛前的還要多。是什麼東西這麼吸引人呢?我走進塔內,瞬間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忍不住大叫了聲哇!原來這高塔內有座巨佛,它有多大呢,我抬頭向上看,脖子仰得都疼了,看才能看到它的頭部。據說,它足有36米高呢。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古代,人們是怎麼造出如此巨集偉巨大的佛像呢?告訴你把,古人是先把這座塔造好,然後往內部開鑿、延伸,等石佛雕刻好後,再一塊一塊的上色,這才造就眼前這雄偉壯觀的一幕。

莫高窟之旅,不虛此行,不僅讓我看到了絕美的壁畫和佛像,更讓我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

莫高窟作文 篇11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莫高窟”,其實這個暑假我們還去了月牙泉、茶卡鹽湖、青海湖、七彩丹霞、黃河鐵橋……但我最喜歡的是莫高窟!

我們一家來到了敦煌,媽媽說這是莫高窟。啊!從遠看莫高窟多麼雄偉、多麼壯麗,就像一座大的城牆!走近一看才知道莫高窟為什麼有“窟”這個字了。因為在這座城牆上有七百多個小洞窟!但是這個莫高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洞窟呢?又為什麼叫莫高窟呢?我這就告訴你!

這就要回到幾千年前了。

366年僧人“樂尊”跋山涉水來到了“鳴沙山”,看見前面金光閃耀,認為是佛在指引他,於是,他就在巖壁上開鑿了一個洞窟在裡面修行,自此,莫高窟一千兩百年的歷史開始了……人們為了紀念樂尊開創窟的功勞,後人把這稱為“莫高窟”,莫高的意思是此僧,後來人們修了更多的窟,也在窟裡修佛、修禪。

這就是它的由來!

這時來了一位導遊帶我們參觀幾個有代表的洞窟,我一進洞窟就被震撼啦!洞窟裡的佛像有的三四米、有的幾十釐米、有的六七米!窟裡的壁畫真是栩栩如生,導遊指著一些壁畫說古時候人們很喜歡畫飛天的佛像,所以我們看的每個窟牆上都有飛天的壁畫,我走到壁畫前仔細端詳,彷彿看見壁畫裡的人都活了似的飛出來跟我打招呼呢!

有一個窟的牆壁上畫著九色鹿的故事,導遊說古時候的`人不會寫字,喜歡用畫來表達有寓意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不小心掉到水裡,九色鹿救了這個人,這人答應九色鹿絕對不會告訴別人它的存在,不然就會全身長膿瘡而死!這個人回去後看見路邊牆上張貼著皇榜,上面寫著皇后要用九色鹿的皮毛來做衣服,能找到九色鹿的人有重賞!他忘了諾言,馬上將皇榜撕了下來,士兵將這人帶進了皇宮,向國王報告說這個人可以幫忙抓到九色鹿!國王馬上派人跟著這個人去找九色鹿。到了地方這人假裝掉進水裡引九色鹿出來,等九色鹿一出來士兵就要用箭射它。九色鹿說:“你就是我救過的人,你不信守承諾就要得到懲罰!”後來這人真的全身長滿膿瘡死了!

對了,莫高窟裡面最高的佛像有35。6米呢!我仰望佛像的時候內心真的只能用震撼來形容啦!

這就是我推薦的一個我喜歡的地方。

莫高窟作文 篇12

敦煌市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東鄰安西,南接阿克賽,西北接新疆,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地帶,敦煌最初立郡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為漢河西四郡之一,史曾稱“三危”、“瓜州”,自古為絲綢之路東、中段各線文匯的樞紐。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為一盆地型地形,周圍高山環繞,總面積31,200平方公里,以戈壁、沙漠和山地為主,綠州面積僅佔4.5%,有人口15萬,其中城市人口6萬多。敦煌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隆雨量39.9毫米,年平均氣溫9.3℃,盛產的李廣杏和無核葡萄,汁多個大,含糖量高,馳名中外。

敦煌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嗚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仿宋沙洲古城等旅遊名勝。敦煌市規模不大,但城市規劃整齊,旅遊飯店、商店和餐館鱗次櫛比,旅遊服務已配套成龍,六萬人的小城市已達到年接待50萬中外遊客的規模。

敦煌機場已開通至蘭州、西安、北京、嘉峪關、鄯善、烏魯木齊、南京、廣州的正常航線或定期包機航線。將來敦煌機場的改、擴建工程完成後,到敦煌旅遊會更加方便。 敦煌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現存491個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和財富。

自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了五萬多卷宗教文書和世谷文書後,敦煌藝術震驚了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由日本捐資,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