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語言運用

清除應用文寫作的教學盲點


應用文是相對於文學類寫作的文體而劃分的概念,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處理公私事務時使用的一般具有固定或慣用格式的文體。實用性是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而應用文寫作充分體現了這點。如果說書面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應用文的寫作將直接關係到文祕人員和公民個人的辦事效益。因此,在現代生活中,應用文的寫作,無論是對機關文祕人員,還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對於正求知的青少年來說,學習其寫作尤顯必要。
但反觀現實,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似乎並不看重,大有忽略之勢。應用寫作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盲點。清除盲點,推陳出新,大力推動應用寫作教學的發展,已是當務之急。依我看來,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三不”觀念,大力恢復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地位
雖說中學語文教材並不乏應用文方面的內容,編排上也佔了一定的份量,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呢?往往是一晃而過,猶如蜻蜓點水一般,為的是應付了事。有的甚至於拋在一邊,聲稱這種文體是“祕書”的專利。倘若細究其中,當是“三不”觀念在作怪。何為“三不”?即不好教,不好學,不好考。因應用文寫作特定的物件、內容和形式,其寫作方式相對固定、規範。於是,不少教師只不過抓篇範文,生搬硬套,給學生弄幾個條條框框而已;學生呢?認為文學性不強,枯燥乏味,學得沒勁。寫時也就鸚鵡學舌,依葫蘆畫瓢,根本翻不出什麼新玩意;至於考試嗎,大家似乎也達成了共識:不好考,不好考,那乾脆不考吧!皆大歡喜。於是乎,綜觀數年中大學聯考試題,竟也真的難尋其蹤影呢。
與此相反,近年來,許多公司、企業在聘請員工時,不管是口試,還是筆試,都十分注重考查應用文的寫作。而咱們的昔日弟子呢?不會寫求職書,也不會簽訂合同或協議,更不知如何推銷自己,能不敗下陣來嗎?讀了幾年書,有的學生不會寫信,就連寫個請假條,也是錯誤不斷,笑話百出。如此種種,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能不心痛,能不有愧嗎?轉變“三不”觀念,清除應用寫作的教學盲點,大力恢復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地位,是勢在必行。
二、明確教學目標,促成學生應用寫作的飛躍
布盧姆說:“目標是預定的教學效果。”教學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可測的目標控制,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而應用寫作教學就帶有極大的盲目性、隨意性。不少教師胸無成竹,在教學法上沒什麼可行的計劃,往往是憑主觀行事。對於各年級、各時期、各章節,究竟要學哪些知識點,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也沒有準確的評價標準;不同時期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也極為模糊、抽象。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將教材固有的知識內容與訓練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系統排列,循序漸進,逐步達標。
學習是個系統工程。學生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有一個量變而質變的過程。於此,我們不妨對中學的三年應用寫作教學進行大致的規劃:前期,讓學生學習掌握一些常用應用文體的特點和格式,做好讀書筆記,摘抄成功範文,學會寫請假條、申請書、書信等;中期,從形式到內容,對學生的寫作方式、寫作行為等進行指導、規範,並能模仿範文創作,會寫計劃、總結、調查報告等;後期,進一步學習各種應用文體的特點和格式,推陳出新,進行自主性創作。並能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三、加強範文指導,正確處理寫作的規範性與創新性
應用文有其特定的物件、內容和形式,由此決定了應用寫作的規範性。如訊息就得包括標題、導語、正文、背景和結語;寫總結要回顧工作,擺出成績,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指明方向等。應用文的規範性,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範文指導。利用範文稿的示範性、指導性,讓學生進行模仿性訓練。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範文不一定就是名家名篇,身邊的,報刊雜誌上的,甚至於教師的躬親示範皆可。
應用文有一定的規範性,但又並非一成不變。社會日新月異,資訊萬變,全新的技術革命帶來了寫作觀念、寫作行為、寫作過程和創作思維的轉變。正所謂“周有舊邦,其命維新”。我們應緊跟時代步伐,進入開放型、實用型與價值型的寫作。要擺脫傳統寫作的樊籬,引爆創新思維的火花,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精神與能力。如有個學生寫了個找鑰匙的尋物啟事,就頗具創意。他先畫了幅喇叭與鑰匙的漫畫,然後賦詩一首:
鑰匙呵,你在哪裡
鑰匙呵,我的小鑰匙,
你在哪裡喲,你在哪裡?
你可知道,我在想念你,
你的主人在想念你!
幾天不見,
可我依然記得你的身影——
三長兩短,外加一隻小兔子。
好心的人喲,
誰能如我願?
高二(3)班劉小二
文章集漫畫、詩歌、應用文於一體,集文學性與趣味性於一身,這比單純的套用格式是高明多了。應用文要求客觀、規範、科學,但它並不排斥文學的其它味道。當然,創新並不是一味出彩,而應結合特定的物件、場合,在法定的規範下靈活地推陳出新。
四、結合生活實際,學以致用,促使寫作過程的系列化訓練
學以致用,巧學活用。應用寫作教學得面向社會生活的直接需要,面向未來工作的實際需要,化知識為能力,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用”是目的,“寫”是核心。只有通過系統科學的“寫”的訓練,才能具備“用”的能力。
系統的訓練首先必須抓常規的訓練。除加強一般的課堂訓練外,還要讓學生養成寫作的習慣,如有事請假,要寫規範的請假條;學期前後得寫出計劃、總結;設計一些生活模擬訓練,諸如採訪、招標、產品推銷、現場解說之類的活動。讓學生結合實際,不時作文,解生活之需,又提高了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系統的訓練又突出表現在寫作過程中的系列化系統訓練。這裡要注意處理好系列和系統的關係。寫作是一個資訊的選擇、改造、利用和新資訊的產生、組織、傳輸的過程。從材料的積累、選擇到加工,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我們要從單篇的文章寫作走向成套、成組的系列寫作。如寫一篇調查報告。學生就不僅僅是寫一篇了事,而應寫一系列文章。像寫作前後的調查計劃、調查活動、調查總結,以及調查蹤報道等。從寫作前的準備、寫作過程,再到修改、講評,都大有文章可做。這些文章做好了,學生是大有作為的。
為了保證學生系列化寫作的實施,教師就不要過多地指手劃腳,以免束縛學生創作的思維。多給學生一點寫作的自由度,如寫作時間的寬鬆,讓學生能從容地完成系列化活動。沒有時間上的保證,就沒有質量上的保證了;寫作內容的寬廣,讓學生自由選擇課題,進行自由創作。學生一旦放開了手腳,你會發現學生的思維是如此地活躍;寫作方式的開放,讓學生擺脫思維定勢,自主創新寫作。
“忽如一夜春風來,創新之花遍地開。”在新的形勢和新課標的要求下,讓我們一起大刀闊斧,披荊斬棘,清除盲點,推陳出新,以使應用寫作更好地推動語文教學,更好地服務於生活。
注:本文獲中山市創新論文二等獎,末發表。

清除應用文寫作的教學盲點

作者簡介:丁聲揚,男,漢族,大學本科,中學語文一級教師。1994年畢業於江西贛南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任學校職中部文科組科組長,校《教學通訊》主編之一。組建了學校科級教學課題——“前四後四”單元格教育模式的探索,負責校德育子課題——特色班級文化的研究。在《中山日報》、《雜文報》、《職教論壇》、《職教通訊》、《中國教師報》、《文學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網發表過文章。多篇文章獲市級以上獎勵。
聯絡地址:廣東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學校 丁聲揚 編52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