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潘天佑簡介

華裔科學家潘天佑:他連線了火星和地球

潘天佑簡介

今年1月,當美國的火星探測車“勇氣”號和“機遇”號先後登陸火星後,人們注意到,在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地面指揮中心,聚集著多位華裔科學家,著名深太空通訊網路專家潘天佑博士就是其中傑出的一員。

站在記者面前的潘天佑博士,中等身材,頭髮有些花白,一副金邊眼鏡,一條紅色領帶……初次見面,這位深太空通訊專家就給人留下了熱情、嚴謹、謙和的印象。

潘天佑在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已經工作30年了。他告訴記者,實驗室有很多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著很多科研專案的開發,大家分工合作,相互支援;在這裡,團隊精神很強,種族意識很淡。他說,美國宇航局的“深太空通訊網路”由3個巨型天線群組成,分別設在美國加州莫哈維沙漠的金石地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附近和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附近,3個天線群之間拉開的距離已經繞了地球的1/3,可以保證不間斷地接收火星車傳回的無線電訊號。他如數家珍般地介紹道,每一個天線群由一個70米直徑的巨型“大鍋”天線、至少兩個34米直徑的碟形天線和若干小型天線組成;直徑70米的巨大碟形天線,非常壯觀,可以把能容納10萬人的洛杉磯玫瑰碗體育場覆蓋起來。航天探測任務對精密通訊要求非常高,地面的指令要傳達到探測車,探測車觀測到的影象與資料資料要傳回地球,都要仰仗“深太空通訊網路”,今後他們的任務仍然很重,不能有絲毫鬆懈。

潘天佑祖籍廣東恩平。其父潘澤光當年是國民黨空軍飛行員,抗戰時曾與美國飛虎隊一起並肩作戰。潘天佑五六歲到香港。先後在香港伊麗莎白中學和香港大學讀書。他學習刻苦,成績名列前茅,是拿獎學金的優等生。當問及在人生道路上,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誰時,他回憶起中學時代一位非常敬業的愛爾蘭籍數學老師,經常利用課餘和週末的時間為學生義務補習數學,使他獲益匪淺,激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

潘天佑喜歡理論物理,在香港大學主修物理學專業。到美國留學時他的博士課程還是物理學,後來又攻讀了電機工程專業,1974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當時,美國宇航局正在招人,憑藉物理與電機工程的雙重專業背景他被聘用。潘天佑稱自己初到宇航局時比較注重個人埋頭研究,多發論文。後來他越來越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深感不僅要自己搞好研究,更要善於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專長,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潘天佑在深太空通訊專業領域享有崇高國際聲譽。他多次代表美國宇航局與歐洲空間組織合作,多次去法國和德國出席國際會議和短期工作,協助法德等國管理太空通訊網路。在1998年的國際系統工程學術會議上他被推舉為大會主席。由於在深太空通訊領域的傑出貢獻,他被列入權威的馬奎斯美國名人錄和世界名人錄。

潘天佑多次參與美國的太空探測專案,擔任深太空通訊系統的主管。此次“勇氣”號和“機遇”號成功登陸火星,包括潘天佑在內的華裔科學家功不可沒。他個人曾兩次獲得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有關專案獎勵。

臨別前,記者請潘天佑博士對中國有志於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年學子們說幾句話。他說,希望年輕人用功唸書,有好奇心,重視團隊合作,獨立思考,不盲從,興趣要廣泛,在科學研究之外還應涉獵點兒文學藝術。

標籤: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