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曹仁簡介

曹仁

曹仁簡介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與張遼、徐晃、夏候淵、張郃並稱曹操手下五大良將。

曹仁是曹操堂弟,少年好弓馬,任俠放蕩。黃巾農民起義後,豪強紛紛起兵割據,曹仁暗聚少年千餘人,活動於淮、泗之間,後率眾歸曹操,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初平四年(193年),曹仁隨曹操在封丘擊敗袁術,曹仁斬獲頗多。

同年,曹操的父親前太尉曹嵩曾在琅玡(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躲避戰難。秋,曹操駐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時,派泰山郡(今治奉高,今山東泰安東)太守應劭前往迎接。曹嵩攜帶家眷和鉅額資產,僅運載金銀珠寶綢緞的車子就有百餘輛。徐州牧陶謙為結好曹操,派駐陰平(今山東棗莊南)的都尉張闓,率騎兵200人沿途護衛。士兵們見財起意,在華縣(今山東費縣東北)、費縣交界處,發動突襲,斬殺曹嵩及曹操幼子曹德,劫走全部金銀財寶。曹操得悉,大為慟痛,本即欲略取徐州,遂遷怒陶謙,留荀彧、程昱守鄄城,興師討伐,聲稱欲報殺父滅子之仇。

曹仁也隨軍征討,率騎兵為先鋒,攻破陶謙部將呂由。曹操大軍也連克十餘城,曹仁與曹操以迅猛之勢進擊彭城(今江蘇徐州),陶謙被迫率本部兵馬迎戰,大敗。曹仁又率軍攻費、華、即墨、開陽等地,陶謙派將求援,為曹仁所敗。陶謙退到郯縣(東海郡治所,今山東郯城西北)固守,並遣人告急於青州刺吏田楷。田楷與劉備率軍來援。曹操攻郯縣不克,轉而攻取慮(今安徽泗縣東)、睢陵(今江蘇睢寧)、夏丘(今安徽泗縣),大肆屠殺男女數十萬(一說數萬),致泗水為之不流。但由於曹操進行殘暴的屠殺,致大失人心,所佔郡縣,後均叛變,佔領徐州的企圖未能實現。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征討呂布,曹仁率軍另一部攻克句陽,生俘呂布將領劉何。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曹操將漢獻帝迎回許昌(今河南許昌東)。曹仁因作戰有功,被升為廣陽太守。但曹操見曹仁有勇略,沒讓其赴郡,仍留軍中督騎兵,隨曹操征戰。

建安三年(198年),建忠將軍張繡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陽),與荊州牧劉表聯合,成為曹操控制中央朝權的心腹之患。是年正月,曹操親統大軍南征張繡。曹仁率部在另一路配合曹操,俘男女三千餘人。曹操軍至淯水(今河南白河),張繡率部投降。但曹操強佔張繡之嬸(張濟之妻),使張繡受辱而懷憤在心,突然襲擊曹軍,殺曹操長子曹昂,曹操被流矢射中逃走,校尉典韋戰死。曹操收集殘兵敗將,退至舞陽(今河南舞陽西北)。張繡率騎兵追來,時曹軍新敗,士氣大衰,曹仁陣前激勵將士,軍心重振,最終擊敗張繡。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為消滅依附北方袁紹的眭固,親率大軍進抵黃河南岸,派曹仁和史煥率先渡過黃河,向駐軍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的眭固進擊。眭固恐懼,分兵一部留守射犬,自率兵北上,向袁紹求援,行至大城(今址不詳)時,猝然與曹仁、史煥部眾遭遇,眭固兵敗,被史煥、曹仁擊斬。曹操隨即率軍渡河包圍射犬,守軍投降。曹操還軍敖倉(今河南滎陽東北)。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初期,原依附於曹操的劉備叛曹,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袁紹集兵南下,屯兵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派劉備領兵自延津繞道趨汝南地區,使襲擾曹軍後方根據地許昌。七月,汝南黃巾軍首領劉闢等,歸附袁紹,起兵反曹。袁紹令劉備率軍援助劉闢,各郡縣多起兵響應。劉備在汝、潁地區不斷襲擾,許昌以南吏民不安,局勢動盪。當時,袁紹兵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欲尋曹軍主力決戰。曹操難以從前線抽調兵力對付劉備,甚為憂患。曹仁獻策說:“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三國志·魏書·曹仁傳》)。曹操納其言,遂派曹仁率領騎兵出擊,果然,袁紹部眾不聽從劉備指揮,倉皇應戰,在汝、潁之間(今河南魯山東、寶丰南、葉縣西北一帶)地區被曹仁的精銳騎兵擊敗。被劉備襲佔的諸縣皆收復,使許昌等地局勢趨於穩定。

後袁紹派部將韓荀欲趕截曹軍糧道,結果在雞洛山(今河南密縣東北)被曹仁大敗,保護了曹軍西道補給線,從此袁紹在也不敢分兵出擊。不久,曹仁與史渙等去截袁軍糧車,結果燒其糧谷,大勝而歸。

建安十年(205年)十月,幷州刺史原袁紹降將高斡趁曹操北征烏桓,在幷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發動叛亂,扣押上黨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南)太守,派兵屯守壺關(今山西長治北),抗拒曹操。曹操先派將軍樂進、李典討伐高斡,不克。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正月,曹操以其子曹丕留守鄴城,率領大軍親征高斡。曹操下令:“城拔,皆坑之”(《三國志·魏書·曹仁傳》),結果圍攻壺關三月未克。曹仁對曹操說:“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三國志·魏書·曹仁傳》)。曹操乃悟,從其計,壺關遂降。後高斡自往匈奴求援,匈奴單于不救。高斡與數騎南奔荊州,欲投靠劉表,途中被上洛(今陝西商縣)都尉王琰捕殺。幷州之亂遂平定。曹仁因功被封為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仁隨曹操平定荊州,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同年十月,曹操欲吞併江南、統一天下,與孫劉聯軍在赤壁(長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交戰,結果大敗而歸。曹操封曹仁為徵南將軍,留曹仁與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今湖北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奮威將軍滿寵守當陽,引軍北還。

曹操撤軍後,孫權命周瑜、程普統兵數萬,與曹仁隔江相持。吳軍前鋒數千人剛至,曹仁登城而望,招募勇士三百人,派部將牛金與吳軍作戰。吳軍人多,而牛金人少,遂為吳軍所圍。時長史陳矯等在城上,見牛金等垂危,盡皆失色。曹仁大怒,令手下取馬來。陳矯等說:“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三國志·魏書·曹仁傳》)!曹仁不理,披甲上馬,率其麾下數十名勇士出城。相距吳軍百餘步時,迫近護城河,陳矯等以為曹仁當在護城河上觀察戰場形勢。誰知曹仁渡過護城河,殺入重圍,將牛金等救出重圍,時餘眾沒有全部突圍,曹仁再入重圍,殺退吳軍。陳矯等望見,大驚,曹仁回城後,歎服道:“將軍真天人也”(《三國志·魏書·曹仁傳》)!曹軍皆服,曹操也非常讚賞,轉封曹仁為安平亭侯。

後周派將軍甘寧襲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對江陵形成側背威脅。於是,曹仁分兵圍攻甘寧,欲奪回夷陵。甘寧向周瑜求援,吳將都擔心救援夷陵,造成江陵空虛。而吳將呂蒙則認為解圍釋急不需太長時間,10日之內定可擊敗圍攻夷陵的曹軍,返回江陵。在此期間,由淩統率兵繼續與江陵曹軍對峙,必可無虞。周瑜採納他的建議,親率主力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繳獲戰馬300匹。吳軍隨即回師渡江,進軍北岸,構築營壘,向江陵發起進攻。此時,孫權為策應周瑜攻勢,派兵包圍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於孤軍無援,在近一年的交戰中屢戰失利,損失甚重,遂被迫放棄江陵城,退往荊州(今湖北襄樊)。周瑜佔領江陵,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從此吳軍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帶。

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超、韓遂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曹操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先令曹仁(時為安西將軍)率諸將抵拒,並下令堅壁自守,不與其交佔。八月,曹操親統大軍進抵潼關,兩軍夾關對峙。九月,大破關中軍,斬成宜、李堪等。馬超、韓遂逃往涼州(今甘肅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在曹操親統大軍西征馬超、韓遂等關中聯軍時,河間人田銀、蘇伯煽動幽州、冀州的民眾起事,引起州郡震恐。曹操令曹仁行驍騎將軍事,率七軍平定叛亂。後曹仁再行徵南將軍事,並給了曹仁指揮軍隊的符節,屯樊城(今屬湖北襄樊),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魏王曹操治兵完畢,遂再次興師伐吳,進至居巢(今安徽巢縣東北)。由於呂蒙等的奮勇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三月,曹操見難以急戰速勝,遂率軍撤回。留伏波將軍夏侯惇統領曹仁、張遼等26營駐紮居巢,監視吳軍動向,以待戰機。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南陽(治宛城,今河南南陽)民眾苦於曹軍的繁重徭役,宛城守將侯音順應民意起事反曹,派騎兵追捕不肯反曹而逃走的南陽太守東里袞與功曹餘應。餘應被迫兵射死,東里袞被活捉。曹操命駐軍樊城(今湖北襄樊北)的徵南將軍曹仁討伐侯音。功曹宗子卿悉曹仁大軍將至,誘迫侯音釋放拘捕的郡吏、太守,並糾集同僚、部眾與曹仁軍共同圍攻宛城。次年(219年)正月,宛城被攻克。曹仁斬侯音,屠殺吏民,鎮壓了當地的反抗,然後回軍樊城,再拜徵南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前將軍關羽北進荊、襄(魏荊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陽郡治襄陽,今湖北襄樊),時曹仁駐樊城,將軍呂常駐襄陽,右將軍于禁及立義將軍龐德屯樊城北,平寇將軍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陽)。八月,大雨,漢水暴漲,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在關羽水軍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龐德力戰被俘殺。關羽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曹仁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今河南郟縣)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抵禦。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大敗關羽,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數說“今因羽危懼,可追禽也。”參軍趙儼認為:“權遨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若深入追北,權則改虞於彼,將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八》)。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訊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

黃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拜曹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並進封陳侯,增食邑二千戶,前後共計三千五百戶。追賜曹仁父曹熾陳穆侯。後召曹仁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陽)。

時孫權派部將陳邵守襄陽,曹仁與徐晃共擊陳邵,攻克襄陽,曹仁雙派將軍高遷等將漢江以南百姓遷移至漢江以北。魏文帝曹丕派使者封曹仁為大將軍。移屯臨潁(今河南臨潁西北),後又升為大司馬,督諸軍進抵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還屯合肥。

吳蜀夷陵之戰後,魏文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令其子入朝作人質,以控制東吳,被孫權拒絕,激怒了曹丕。黃九年級年(222年)九月,曹丕不顧大臣劉譁等勸阻,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孫權也調兵遣將,沿長江部署防禦。

統率中路軍的曹仁於黃初四年(223年)二月,揮師進逼濡須城(今安徽無為北),採取聲東擊西的謀略,引誘朱桓分兵救援羨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後率步騎數萬直撲濡須城。朱桓急令派往羨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臨城下。朱桓只有5000餘守城部隊,人心惶惶。朱桓向將士分析敵之不利己之有利條件,激勵必勝信心,他說:“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眾勇怯齊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馬罷困,桓與諸軍。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勞,為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也。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邪”(《三國志·吳書·朱桓傳》)!並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誘曹軍攻城。曹仁果然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又派將軍常雕、王雙等乘油船(一種塗桐油的皮筏子),襲擊吳軍眷屬住地中洲(今湖北長江枝江沱水間)。蔣濟說:“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三國志·吳書·蔣濟傳》),曹仁不聽。朱桓臨敵不懼,親自率部眾抵禦曹泰,適時發起迅猛反擊,焚燬曹營,曹泰戰敗,撤軍。朱桓趁勢反攻,斬常雕,俘王雙。魏軍臨陣被殺及淹死千餘人,曹仁對濡須城的進攻最終失敗。整個攻吳作戰也因時機尚未成熟,又缺乏準備的情況下,倉促伐吳,以失敗告終。

同年,曹仁病逝,其子曹泰嗣。

點評:曹仁治軍嚴整,依法行事。曹仁少年時行事不修行檢,後為大將,卻嚴守法令,常將刑律放置於左右,以此辦案。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鄢陵侯曹彰北征烏桓,曹丕時為太子,曾寫信告誡曹彰:“為將奉法,不當如徵南邪”(《三國志·魏書·曹仁傳》)!而且曹仁作戰時智勇兼備,尤善用騎兵,所部皆為精銳之騎。

曹仁

曹仁(168—223),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與張遼、徐晃、夏候淵、張郃並稱曹操手下五大良將。

曹仁是曹操堂弟,少年好弓馬,任俠放蕩。黃巾農民起義後,豪強紛紛起兵割據,曹仁暗聚少年千餘人,活動於淮、泗之間,後率眾歸曹操,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初平四年(193年),曹仁隨曹操在封丘擊敗袁術,曹仁斬獲頗多。

同年,曹操的父親前太尉曹嵩曾在琅玡(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躲避戰難。秋,曹操駐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時,派泰山郡(今治奉高,今山東泰安東)太守應劭前往迎接。曹嵩攜帶家眷和鉅額資產,僅運載金銀珠寶綢緞的車子就有百餘輛。徐州牧陶謙為結好曹操,派駐陰平(今山東棗莊南)的都尉張闓,率騎兵200人沿途護衛。士兵們見財起意,在華縣(今山東費縣東北)、費縣交界處,發動突襲,斬殺曹嵩及曹操幼子曹德,劫走全部金銀財寶。曹操得悉,大為慟痛,本即欲略取徐州,遂遷怒陶謙,留荀彧、程昱守鄄城,興師討伐,聲稱欲報殺父滅子之仇。

曹仁也隨軍征討,率騎兵為先鋒,攻破陶謙部將呂由。曹操大軍也連克十餘城,曹仁與曹操以迅猛之勢進擊彭城(今江蘇徐州),陶謙被迫率本部兵馬迎戰,大敗。曹仁又率軍攻費、華、即墨、開陽等地,陶謙派將求援,為曹仁所敗。陶謙退到郯縣(東海郡治所,今山東郯城西北)固守,並遣人告急於青州刺吏田楷。田楷與劉備率軍來援。曹操攻郯縣不克,轉而攻取慮(今安徽泗縣東)、睢陵(今江蘇睢寧)、夏丘(今安徽泗縣),大肆屠殺男女數十萬(一說數萬),致泗水為之不流。但由於曹操進行殘暴的屠殺,致大失人心,所佔郡縣,後均叛變,佔領徐州的企圖未能實現。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征討呂布,曹仁率軍另一部攻克句陽,生俘呂布將領劉何。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曹操將漢獻帝迎回許昌(今河南許昌東)。曹仁因作戰有功,被升為廣陽太守。但曹操見曹仁有勇略,沒讓其赴郡,仍留軍中督騎兵,隨曹操征戰。

建安三年(198年),建忠將軍張繡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陽),與荊州牧劉表聯合,成為曹操控制中央朝權的心腹之患。是年正月,曹操親統大軍南征張繡。曹仁率部在另一路配合曹操,俘男女三千餘人。曹操軍至淯水(今河南白河),張繡率部投降。但曹操強佔張繡之嬸(張濟之妻),使張繡受辱而懷憤在心,突然襲擊曹軍,殺曹操長子曹昂,曹操被流矢射中逃走,校尉典韋戰死。曹操收集殘兵敗將,退至舞陽(今河南舞陽西北)。張繡率騎兵追來,時曹軍新敗,士氣大衰,曹仁陣前激勵將士,軍心重振,最終擊敗張繡。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為消滅依附北方袁紹的眭固,親率大軍進抵黃河南岸,派曹仁和史煥率先渡過黃河,向駐軍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的眭固進擊。眭固恐懼,分兵一部留守射犬,自率兵北上,向袁紹求援,行至大城(今址不詳)時,猝然與曹仁、史煥部眾遭遇,眭固兵敗,被史煥、曹仁擊斬。曹操隨即率軍渡河包圍射犬,守軍投降。曹操還軍敖倉(今河南滎陽東北)。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初期,原依附於曹操的劉備叛曹,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袁紹集兵南下,屯兵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派劉備領兵自延津繞道趨汝南地區,使襲擾曹軍後方根據地許昌。七月,汝南黃巾軍首領劉闢等,歸附袁紹,起兵反曹。袁紹令劉備率軍援助劉闢,各郡縣多起兵響應。劉備在汝、潁地區不斷襲擾,許昌以南吏民不安,局勢動盪。當時,袁紹兵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欲尋曹軍主力決戰。曹操難以從前線抽調兵力對付劉備,甚為憂患。曹仁獻策說:“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三國志·魏書·曹仁傳》)。曹操納其言,遂派曹仁率領騎兵出擊,果然,袁紹部眾不聽從劉備指揮,倉皇應戰,在汝、潁之間(今河南魯山東、寶丰南、葉縣西北一帶)地區被曹仁的精銳騎兵擊敗。被劉備襲佔的諸縣皆收復,使許昌等地局勢趨於穩定。

標籤: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