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宋教仁簡介

二次革命

宋教仁簡介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1913年發動的討伐袁世凱的一場戰爭,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

南京臨時政府結束後,產生了全國統一的中華民國,北洋系軍政集團領袖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初,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國民黨在正式國會的選舉中贏得勝利,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準備組織內閣。厲行獨裁的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執政,派人收買凶手,於3月20日晚在上海滬寧車站暗殺宋教仁。革命黨人迅速協助租界當局捕獲凶手,宋案真相大白,國民黨理事長孫中山動員起兵討袁。但由於實力不足,國民黨的軍事領袖黃興遲疑不決,主張法律解決,孫中山的革命動員受到挫折。4月,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達成兩千五百萬英鎊的大借款(見善後借款),獲得了戰爭經費,遂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5月初,北洋第六師、第二師在湖北都督、副總統黎元洪支援下相繼入鄂,統制湖北地面,並監視江西。6月,袁世凱又下令罷免堅決反袁的贛督李烈鈞、粵督胡漢民、皖督柏文蔚,三督相繼被迫下野。

孫中山面對革命黨人不戰而走的屈辱處境,憤懣萬分,決心冒險起兵。在孫中山的動員下,李烈鈞於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討袁軍,宣佈江西獨立,於12日向進駐九江的北洋第六師發動進攻,拉開了二次革命的戰幕。7月15日,黃興在南京宣佈江蘇獨立。隨後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以及重慶等地也相繼宣佈獨立,加入討袁行列。以江西、江蘇為主要戰場的二次革命全面爆發。但是,討袁軍倉促上陣,孤立無援,連國民黨的多數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因此,這場革命很快就遭到挫敗。在江西戰線,北洋第一軍於7月25日佔領湖口,8月18日佔領南昌。在江蘇戰線,討袁軍於7月16日至22日間在徐州地區與北洋第二軍和張勳所部會戰失利,直退南京。上海討袁軍進攻北洋軍駐守的製造局屢攻不克。其李烈鈞舉義討袁之地——江西湖口餘各省動員起兵遲緩,湘、粵、閩北援之師遲遲不發。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域性動搖,各地相繼取消獨立。不久,南京第八師等部下級軍官及士兵重新舉起討袁的大旗,於8月11日宣佈恢復獨立,士兵們義憤填膺,人自為戰,與重兵雲集的北洋軍展開了頑強的血戰。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敗。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場保衛辛亥革命成果的戰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繼承了武裝鬥爭的光榮傳統,不畏強權,英勇奮戰。它的失敗也充分暴露了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的軟弱性。

標籤: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