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禮記

禮記學記讀後感8篇

禮記2.57W

禮記學記讀後感1

那天,我讀了《禮記·學記》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這樣的兩句話:“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意思是: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地鑽研。

禮記學記讀後感8篇

這是關於教與學關係的精闢論述!確實如此,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孤陋寡聞,學識是如何的淺薄。從而激發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下去……而在教授學生知識時,自己也能從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從而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的教師確實是能做到細心鑽研教材,深入瞭解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研習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當然,像這樣的教師,他們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教學成績是優秀的。他們更能為學生做出學習的榜樣,給學生好的影響。他們自身不斷地成長,也能引領其他教師的成長,更是一個學校成長的中堅力量!他們會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敬重,也會受到社會的讚譽。像這樣的老師,真的是無愧為“人民教師”的神聖而光榮的稱號!(原創投稿,禁止轉載)

但是,也有一些人卻做得遠遠不夠……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們對自己現有的知識真的不應該滿足。要知道,時代是迅速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更新的。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儲存知識的容器,那麼不去補充新的知識,就會造成知識枯竭,思維凝滯。漸漸地,更會逝去工作的激情與職業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無聊賴地等待著退休,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情。因為,工作期間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階段。如果連工作期間,都是那樣消極怠慢,那也只能說,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的、失敗的。

作為教師,在如今的資訊時代,需要學習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學理論、教學方法、資訊科技……並且,這些還會隨著時代不斷地更新換代、充盈完善。如果我們不去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長在網路時代的孩子們。作為他們的老師,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還固守著原來的老傳統、老觀念,那真是要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無情地淘汰掉……對於新生的事物,我們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態度,再懷有觀望、消極的心理。這樣做的後果,那隻能是誤人子弟!要知道,作為教師,誤人子弟是一件多麼後怕的事情!因為教書不像種莊稼,一季沒有用心管理,沒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誤了一季。而對於一屆學生來說,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負責任、知識貧瘠的老師,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為,在知識的銜接上,如果出現了斷裂,就不容易去彌補……可見,一個不學無術的老師,給學生造成了多麼大的嚴重後果!

任何一位教師,都需要後天的成長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都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反思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去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稱職的教師。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對學生負責,對祖國的明天負責!

禮記學記讀後感2

《禮記﹒學記》道:“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意思是說,老師要學會根據一個孩子的家庭職業背景,找到這個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啟發他的智慧。

於是我想,也許可以從他的家庭關係裡面父母的職業找到突破口。我瞭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家裡還有一個小弟弟,家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媽媽性格比較急躁,平時對待孩子的批評和指責多於鼓勵和讚賞,於是,他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這些多是為了獲得別人更多的關注。

根據這個孩子的個性,我想先從他的紀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這個方面改進,獲得認可和成就感,那麼其他方面的.進步就不是問題了。

9月下旬,我在班會課上鄭重任命他為紀律委員,強調職責同時提醒他,作為紀律委員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紀律,文明用語,上課認真,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等等,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態,保證一定管好自己並做好紀律委員。

任命之後沒過幾天就是國慶假期,假期之後學堂孩子們去黃山遊學,我特別與陪伴遊學的老師們交流,留意並適當引導這個孩子的言行舉止。

遊學回來,我和所有的老師都發現,這個孩子已經明顯沒有以前那麼愛說髒話了,偶爾會有一兩次,但只要老師稍微提醒,他馬上就會主動認錯。一天天過去了,我發現,他已經不說不合適的語言了,上課坐姿也特別端正,各科作業和課堂反饋都有很大進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當眾讚賞了這個孩子,並獎勵給一本課外書。他特別開心,也許很少真正獲得過正面的鼓勵,並且被作為榜樣效仿,他的自信度和個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來了,心結打開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並願意學習和積極幫助他人,在接下來的全校一日禮儀學習評比中被評為優秀。

除此之外,班級衛生每次輪到他打掃的時候已經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僅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黑板擦得一塵不染,窗戶乾淨明亮,而且主動細心地將桌椅下面、教室的門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掃得特別乾淨整潔。

我又利用班會課讚賞他,並且激勵他:“老師覺得你不僅可以在清潔衛生方面做榜樣,還可以在學業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單詞聽寫和閱讀,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老師相信你,加油!”

我在單詞聽寫測試的前一天特別提醒他:“明天聽寫好好準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進步的!”第二天測試中,10個單詞聽寫他居然對了6個,在自然拼讀課上,如果學了20個詞,我不引導,他居然也能自己試著拼出10個以上,如果我給一些幫助,他能夠全部拼讀出來,我真的特別感動。

現在這個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和變化,這讓我找到了作為老師的成就感。我特別感謝學堂帶給我們的《禮記﹒學記》的研修,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領悟。

我深深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著無限潛能的,作為老師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的特質並適時引導和鼓勵;一個孩子只有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才能保持對大千世界濃厚的探索興趣,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好好善護孩子們最本真的東西。

禮記學記讀後感3

課堂練習,試卷中“名篇名句”題涉及到《禮記·學記》的一個句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許多同學沒有寫上。再聯絡以前試卷中出現過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等句子,我感到是時候集中學習《學記》了,於是我整理有關資料,為同學們印發了《學記》全篇,並把它作為課文來研讀。

在課堂學習中,我們除了完成詞句理解外,有意展開思考有關教育的問題,產生了不少感想,我們分幾個部分來談。

今天我們先看開篇兩段: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這兩段談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其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和“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是關鍵句,它站在治理國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來談論教育的重要意義,實在是了不起的思想。

於是我們不禁需要反思我們現在教育的問題。

第一,我們對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我們僅僅把教育當成培養人才的途徑,當作為經濟服務的手段,而忽視了教育和受教育過程本身就是目的。

第二,我們現在許多地方的中學教育已經徹底淪為“應試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學和就業,教育的過程就只剩下了做題和考試。

我們過於強調教育的功利性,重視教育的短線作用,而對於教育“培養健全的人”“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等則大大淡化甚至排斥掉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現在的教育不是進步了,而是退步了,這實在是教育的悲哀。

禮記學記讀後感4

《禮記·學記》道:“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意思是說,老師要學會根據一個孩子的家庭職業背景,找到這個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啟發他的智慧。

於是我想,也許可以從他的家庭關係裡面父母的職業找到突破口。我瞭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家裡還有一個小弟弟,家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媽媽性格比較急躁,平時對待孩子的批評和指責多於鼓勵和讚賞,於是,他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這些多是為了獲得別人更多的關注。

根據這個孩子的個性,我想先從他的紀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這個方面改進,獲得認可和成就感,那麼其他方面的進步就不是問題了。

9月下旬,我在班會課上鄭重任命他為紀律委員,強調職責同時提醒他,作為紀律委員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紀律,文明用語,上課認真,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等等,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態,保證一定管好自己並做好紀律委員。

任命之後沒過幾天就是國慶假期,假期之後學堂孩子們去黃山遊學,我特別與陪伴遊學的老師們交流,留意並適當引導這個孩子的言行舉止。

遊學回來,我和所有的老師都發現,這個孩子已經明顯沒有以前那麼愛說髒話了,偶爾會有一兩次,但只要老師稍微提醒,他馬上就會主動認錯。一天天過去了,我發現,他已經不說不合適的語言了,上課坐姿也特別端正,各科作業和課堂反饋都有很大進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當眾讚賞了這個孩子,並獎勵給一本課外書。他特別開心,也許很少真正獲得過正面的鼓勵,並且被作為榜樣效仿,他的自信度和個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來了,心結打開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並願意學習和積極幫助他人,在接下來的全校一日禮儀學習評比中被評為優秀。

除此之外,班級衛生每次輪到他打掃的時候已經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僅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黑板擦得一塵不染,窗戶乾淨明亮,而且主動細心地將桌椅下面、教室的門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掃得特別乾淨整潔。

我又利用班會課讚賞他,並且激勵他:“老師覺得你不僅可以在清潔衛生方面做榜樣,還可以在學業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單詞聽寫和閱讀,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老師相信你,加油!”

我在單詞聽寫測試的前一天特別提醒他:“明天聽寫好好準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進步的!”第二天測試中,10個單詞聽寫他居然對了6個,在自然拼讀課上,如果學了20個詞,我不引導,他居然也能自己試著拼出10個以上,如果我給一些幫助,他能夠全部拼讀出來,我真的特別感動。

現在這個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和變化,這讓我找到了作為老師的成就感。我特別感謝學堂帶給我們的《禮記·學記》的研修,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領悟。

我深深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著無限潛能的,作為老師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的特質並適時引導和鼓勵;一個孩子只有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才能保持對大千世界濃厚的探索興趣,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好好善護孩子們最本真的東西。

禮記學記讀後感5

《禮記·學記》開篇說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漢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後,中國的教育哲學、教育理論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變。漢武帝在諸子百家裡選擇儒家的教學思想為國家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我們什麼?宋朝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雲:“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大道,這就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教我們平常思維的方法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處事待人接物的綱領有: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希望此書真正能幫助大家都獲得一把“啟迪心靈的鑰匙”,能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讀本及參考教材,亦同時啟迪我們父母師長們應從小注重培養兒童的德育。我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強國之本。”今天,我們給兒童最好的基礎教育無過於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儒家聖賢文化,並希望得到各界共同來參與和大力推動。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位恥。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淨土,在這裡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姐妹重圓讀書夢。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典型事蹟,“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希望我們大家能攜起手來,讓美德世代相傳。

禮記學記讀後感6

在還沒有學過《學記》之前,就曾聽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教學相長”,而在仔細學完《學記》後才真正領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這篇文章的偉大。

《學記》主要講述了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段話: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b^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禁於未發,意思是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意思相近,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積極的心態,將學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慾望在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剷除掉,並把好的一面引導給他們。結合我們自身而言,作為未來的國小老師,就一定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孩子在國小的時候是學習能力最強最需要老師引導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格就將定型,我們國小老師就應該教會他們擺脫可能會形成的惡習,學會真善美。如果發然後禁則為時已晚矣,因為不好的習慣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難再被改變了。

第二原則當其可,意思是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進行教育,掌握教育機會,不僅能讓學生學的有興趣,給他的教育印象也會比平時更加深刻。如果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那麼再學習的話就很容易力不從心了,之前吳院長也和我們說過,很多國小女教師在工作兩三年後才來考研,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即使學的再苦再累又怎麼可能學的進去呢?

第三原則是不陵節而施,意思是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每個班上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只看到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小孩,也要顧及到一些學習知識比較慢的學生,當然最好的就是知識難度能夠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教學太過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自顧自的講,毫不顧及學生,那麼這樣子的教學,實際上是毫無成效的。

第四原則相觀而善,指的是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在學校裡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而不會與人交往,沒有一個朋友,只會讓自己孤陋寡聞,但是擇友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品行不好的朋友,當然朋友也不是用來閒聊的,不過在當今社會互相切磋學術的朋友實在是不多了。

雖然《學記》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們學習效仿,作為未來的國小老師,《學記》是值得我們一生都學習的楷模。

禮記學記讀後感7

《禮記·學記》中的內容是如此寬泛,論述了教與學過程中的諸多內容,讀之受益匪淺,古今許多思想原來都源於此。

《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曰斆學半。”人們總是說學無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識是無限的,學的越多反而越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無窮。大千世界有無窮的奧祕擁有的知識越多好奇心就會越強,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自我勉勵,發憤圖強。老師教與學生學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老師在教導學生時,亦能從中有所收穫,得到新的體驗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老師教的過程也是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會發展很落後的古代,已提出了類似於今天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歎服。而反觀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填鴨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模式非但沒有進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時至今日,人們才領悟到教育的弊端,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推動個性的發展。讀了《學記》之後,在想現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種返璞歸,向原始迴歸的感覺。

如果真如《學記》中提出的那樣老師嚴格而不壓抑,使學生能夠自由發展,只加以啟發而不必全部說出,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將會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禮記學記讀後感8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自小耳濡目染,誰都能說幾句論語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些話歷經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發出智慧的光芒,為人所津津樂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淺的話語卻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在教學中我也常常用這句話教育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亂說話就會影響其他人,這樣你就是把你不喜歡做的事情強加在了別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不把自己都討厭的事情強加在學生或者是家長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學生,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告訴他們為人處世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