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論語優秀讀後感(通用13篇)

論語7.57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優秀讀後感(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優秀讀後感(通用13篇)

論語優秀讀後感1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這本書裡講了許多人生道理,每個道理都有一個故事、一幅插圖,圖文並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帶著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論語》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為了幫助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為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說:“你不要和他玩,他仗著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是啊,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放縱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這個暑假,我沒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學習,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再三提醒下做作業、看書。

書中還說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就是說學習要勤奮,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勤奮努力+方法+講究=。也是說明勤奮是學習的首要因素,勤奮是精神,更是方法,要勤學、勤記、勤思。子曰:“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幹,就要要勤奮學習。說得多好啊,我也要以這句話為我的座右銘,陪伴我今後的學習之路。

故事裡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我也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通過自己的勤奮、自覺取得好成績。

論語優秀讀後感2

從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時只是背誦,現在再來看,這一小段話蘊含著許多道理。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

上學時,每天都會接受新的知識。不會複習的我每次都在考試中失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除了學會溫習之前的知識,還要知道怎麼學。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現在學習知識,都是自滿的,自認為良好,事實上,並沒有學到許多知識。學知識要做到虛心求教,在學習上精益求精,不斷完善,全方位汲取營養。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當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應當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還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先知道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學習在第二位。

講到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說:“他父親在世時,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論語優秀讀後感3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這次的作文課上,我們賞讀了《論語》這本書,我從中獲得許多感悟。

以前,我總是認為古人的經典文章很深奧,讀不懂。而讀這本書時,我就像坐在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身旁,和他面對面交談,不斷地汲取知識的營養。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是啊,“反省”是一件多麼重要而且必要的事呀!只有不斷地通過反省,我們才會及時發現錯誤,並且加以改正。正如上個星期日,表姐到我家玩,我不小心打碎她心愛的水晶星星瓶,卻撒謊說是小貓弄翻的。現在想來,我感覺自己是個多麼不誠實的人!交而不信是多麼要不得!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表姐,並向她道個歉。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不斷地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告訴我們,應該不斷向有長處的人學習,拜他們為師。當然,看到有缺點的人,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缺點,如果有就需及時改正。比如我們班的陳雨萌同學有很多長處,如唱歌,舞蹈,鋼琴,書法等,我應該多多向她學習,讓自己的品性更高;而我們班的梅子珊同學有害羞的缺點,我恰好也有這個缺點,所以我要改正,讓自己變得膽大、自信,做一個勇敢自信的孩子。

《論語》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的床頭,裡面的經典句段,給我帶來了真理無數,時時讀來,獲益匪淺!

論語優秀讀後感4

簡潔而經典的句子是中國古詩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我以為,在中國古代文明的珍寶中,《論語》就是其間精品之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正人乎?”貧窮的人仰慕富豪,由於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於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憂慮錢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可是,就如孔子說的,高興的事有許多:學了又經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開心嗎?

有情投意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不仇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正人嗎?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兄弟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現在的大大家,更注重物質化的國際,卻疏忽了中國的傳統觀念:忠、信。曾子提出的自省辦法,卻恰似給咱們亮了一盞明燈:我每天屢次反省自個,為他人就事是不是鞠躬盡瘁了呢?同兄弟往來是不是做到誠篤可信了呢?教師教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溫習了呢?

我的課外英語輔導班教師從前給咱們講過一個有關她的學生的故事。那個學生學習極好,很受同學與教師們的期待,可是卻有同學發現那個學生偷同學們的筆和錢,從此,那名學生開端被同學們排斥,最終不得不轉學。

這正驗證了孔子的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品德永遠是做人的榜首,想做一個受人期待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這些就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句子。

讀《論語》,令我收穫頗豐。往後,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才智,讀懂這其間的做人道理與處事辦法,品味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論語優秀讀後感5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說幾個人在一齊行走,那麼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這天,是同樣具有教育好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說吧,在這個60人的群眾裡,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能夠使我這株置身於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為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才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論語優秀讀後感6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認為,國學經典才是我們語文學科真正所學習的,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範疇,我們必須要認真閱讀這一部學習的典籍。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從書櫃中找到這本書,揣摩一下內在的文字。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簡單意思就是三個人裡面必定有一個是我的師傅,而經過我們的揣摩以後,得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在學習方面,要學會謙虛,告訴我們一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所以我認為,《論語》不但教我們學習的知識,還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處人遇事。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幾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我們真的應該多看一看這些古文,讓其他人對你刮目相看!這也是對現在國中階段文言文的一個練習。

論語,它就像一盞引導我們向前的明燈,教會我們做人,論語就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優秀讀後感7

寒假,我讀了些《論語》,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我用來檢查自己加以改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虛心地學習別人的長處,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處,使自己不斷地進步。從這裡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學習,見到壞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錯誤。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偉大的孔聖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幾個孩子擋住了去路,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孩子說出了擋路的原因,孔子認為有理,見他聰明,就又提了一些問題。項橐對答如流,孔子便虛心地向他求教了!那麼有學問的孔子都虛心地向一個小孩學習,何況我們這些國小生呢?更要虛心好學啊!

觀光電梯的發明也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個酒店因原來的電梯不夠用而請來了建造師和工程師設計新的電梯。建造師和工程師一致認為在每層的樓板都要開一個孔,以便安裝新的電梯。一個清潔工聽到他們的談話,就建議把電梯建在酒店的外牆上就省事多了。建築師們眼睛一亮,連聲叫好,觀光電梯就這樣誕生了。因為建造師虛心地聽取了清潔工的意見,才有了觀光電梯的誕生。如果建造師們看不起清潔工,不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就不能誕生今天的觀光電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不斷地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的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論語優秀讀後感8

今天,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和《論語》十章,經過幾節課的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觸。

孔子雖然已經去世了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仍然是耳熟能詳,這些話仍然在影響這我們,指導著我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君子,要愛學習,樂交友,做有修養的人。現在人們依然保持這種追求,要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用自己的經歷來教導我們,要循循漸進,終身學習,還告訴我們學思結合的重要性,短短的三十八個字,孔子敘述了自己的一生,這三十八個字成為多數人都要達到的為之奮鬥的人生理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教導我們,當正義和財富發生衝突時,要堅守道義正義。君子不是不愛財,但要通過正當的手段來獲取。現在,有多少人因為貪汙受賄而被判刑,他們之中不乏都是一些大官員,他們雖說,學識淵博,單絕對不是君子。

我知道孔子頗有盛名,但在學了《論語》中的一點兒之後,我才正真意識到孔子的偉大,他絕對擔的起聖人的稱號。正因為有孔子他們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能被稱為“禮儀之邦”之一,我們的民族得以延續才有了文化紐帶。《論語》這本書的語句已經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那一串串話語早已成了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性格基因。

論語優秀讀後感9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朱熹說:“讀書要眼到心到口到”。無論怎樣讀,最關鍵的是要讀好書。

一本好的書,可以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滌,一本好的書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書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一本好的書可以讓我們受益無窮。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從內容上看《論語》包括倫理教育、哲學、政治、經濟、歷史、藝術、宗教等方面,許多內容從量上看並不多,但卻非常深刻,孔子主張仁,是要推行仁政,希望通過實行仁政,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孔子主張仁是要加強人的自我修養,孔子主張仁最基本的意思是愛人。

從體例上看,它屬於早期的語錄散文,一是口語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話,三是對華能夠體現出人的性格品質甚至氣質。

從教育的意義上看,它更是意義非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教我們如何有修養,“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教我們如何學習“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教我們要有誠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們要謙虛,“逝者如斯,不捨晝夜”教我們要珍惜時間。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很多傑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時代都酷愛讀書,以書會友,以書為樂,毛澤東常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恕不可以一日不讀”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我撲在書上,就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在書中遨遊,在書中暢想,與書攜手,讀書,讀好書。

論語優秀讀後感10

“學而”句提出了“學”的'本質,“學”之道;緊接著就是知己之樂;然後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其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順父母,愛敬兄長”。

但並不是人人都具備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無“仁”可言。當然,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在面對父母時,無論再怎麼“巧言令色”也不為過。

可是,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反省,實時檢視自己的行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來,反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答應別人的事,是否有盡心竭力去完成;與朋友往來,是否有做到誠實守信;恩師所傳之學問,是否有學以致用?

個人修身、齊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來治理國家了。治理千乘之國,有五點要素:敬慎於事而不荒嬉;取信於人而不相欺;節儉而不奢靡;愛民而不輕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當在農閒之時,以不誤稼穡。

而後生晚輩求學者,與君子“為仁人”、“行仁道”一樣的道理,當先樹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麼呢?根本為“德”。“德”包括“入”和“出”兩部分。讀後感。“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出”,包括行為做事有章法,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後由“入”的推己及人“愛眾人”,並且親近“仁人”,習“仁”之道。當根本豎立起來之後,還尚且有餘力的話,那就可以去學習詩書文章了。

後生晚輩所求之學,未必一定就得是詩書文章。倘若他能夠誠心誠意做到:見到賢人,能夠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夠竭盡全力;為保家衛國,甘願獻出生命;對待朋友,能夠做到言而有信;那麼,即便不曾學習聖賢之書,那他也必定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論語優秀讀後感11

《論語》真的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一本書,這本書記錄了孔子與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論語》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謂是受益匪淺。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同時,它還是我童年時期最早接觸《論語》時最開始學到的一章,這句話是這樣理解的:

孔子說:“學習要按一定的時間複習,這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有朋友從遠方前來拜訪,這不是很高興的事情嗎?人們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這不是很君子的行為嗎?”

說實話,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幾千年前的時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為止通用了幾千年還沒有錯的道理。就比如說第一句:“學而時習之”,我現在剛剛進入國中學習,聽到最多的話就無非是“複習”了。

無論是哪一樣學科,老師都告誡我們要定期複習,這樣才能牢記在心。第二句話也是正確的,對待朋友就要真誠、真切,朋友好心來拜訪你,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熱心迎接。

第三句話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們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雖然我也做不到那麼好,但我會去嘗試,去一點點接近那種境界。這三句話無不體現出孔子的智慧。

當然,這只是《論語》這本鉅著中的一小則文章,還有更大的奧祕蘊藏在其中,等著我們去探索、學習。

《論語》真是一本充滿了先人智慧的書本,它對你、對我都會有巨大的改變作用,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後,讓我們一起閱讀《論語》吧!

論語優秀讀後感12

這個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背了《論語》。我們每天背一兩個小段,邊背邊對照平常的行為舉止,看看有什麼做得不對的。《論語》象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每天給我們講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給了我很多啟迪。

在《論語》這部書裡,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這段。它是這樣寫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種情況要思考:看的時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聽的時候,思考是否聽明白了,臉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溫和;容貌態度,要想到是否嚴肅認真;遇到疑難問題,要思考怎樣向別人請教;發怒時,要思考會有什麼後患;看見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義。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讀到這句,我不覺有點臉紅。平時我和爸爸媽媽交流討論的時候,態度很差,經常說著說著就不耐煩起來,象一頭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顧媽媽的感受。以後,不管是什麼事情,我對爸爸媽媽態度都要好一點,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學習中,我也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有時候做事不認真,學習應付了事。美國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飛船失事,不是因為什麼重大技術失誤,只是因為有幾個螺絲沒有擰緊。有時候我做數學題錯了,不是因為不會做,只是因為草稿太潦草,數位沒對齊,算錯了。今後,不管什麼事,我都要一絲不苟。

以後,我還要經常溫習《論語》,按裡面傳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別人友好相處。

論語優秀讀後感13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論語”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們如何相處,如何努力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順他們的父母。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學習,第一個朋友從遠方來。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一巴掌不響。單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遙不可及的。因此,我想到了關仲和鮑叔雅的友誼故事。關仲和鮑叔雅小時候是好朋友。當關仲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很窮,所以他經常偷包叔雅的錢,但是包叔雅不僅不恨他,而且對關仲更友好。幾十年後,關中差點殺了他的兒子小白,因為他為他的兒子爭奪王位。

當兒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雅也成了總理。鮑叔雅不顧以前的懷疑和建議,關中可以看到鮑叔雅的心有多寬。另一個關於博雅和鍾子的友誼故事是,當鋼琴家的牙齒在荒山中彈奏鋼琴時,伐木工的鐘子可以聽到高聳的山巒和海洋的野心。薄亞很高興找到他的知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鋼琴,發誓不再彈鋼琴了。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誼是多麼寶貴和重要。這些例子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東來到我家,一開始我們相處得很好,但幾天後就結束了。我們經常為一件小事爭吵。最後,我母親告訴我們,為了做好一切,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告訴我們朋友們從遠方來。幾天後,我的朋友肖揚來到我家,我學會了和肖揚一起快樂地度過一天。生活中的友誼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了磨難之後,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友誼的價值。我從閱讀“論語”中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我必須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