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論語》讀後感(15篇)

論語2.7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後感(15篇)

《論語》讀後感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就是:孔子說:“顏回的品德真好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很簡陋的巷子裡面,一般的人忍受這種困苦憂愁,而顏回卻不改他的快樂之心。顏回的品德多麼好呀!”

孔子說的對,我的`境遇比顏回好一千倍,但是我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經常發脾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比如上次踢足球,對方的人拉我,然後用手把足球扔進球門去,我的怒氣好像熊熊烈火一樣在我的拳頭上發洩了出去,把劉光耀的腰給打傷了,後來我後悔萬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但我只知道我打傷了劉光耀。

不過,看完這篇論語後,我以後再不會了,我會笑看人生的!

《論語》讀後感2

背完這整本書,裡面的教誨讓我過目不忘。在生活中,我也能用到。比如: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以前就有一次去同學家寫作業,沒有告訴家長,家長急得要命。我看完這句話,就在心底想著:以後去哪兒都要告訴家長,出去也一定要有方向。

《論語》讀後感3

這一則短短的語錄讓我瞭解到了學習的態度:實事求是;在探求學問或瞭解事物時,應取誠實的態度,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這也讓我聯想到了孔子,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請孔子判定誰是誰非,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但是這兩個小孩並沒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實事求是。

作為中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於後世的人們一直有著指導意義,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受益。

朋友,多讀一些好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心動不如行動,試試看!

《論語》讀後感4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本書,共二十篇。它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記錄了一條條充滿智慧、發人深省的語錄。《論語》集中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內涵:首先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其次是人格的塑造即自我修養;再次是學習;最後是先進的教育理念。《論語》中的思想博大精深,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它用簡潔的語言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吧!

《論語》讀後感5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髮生。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於庭”,孔子聞之大發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論語》讀後感6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群眾語言為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著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論語》讀後感7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啟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讀後感8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裡,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只要不越於原則,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論語》讀後感9

論語中,孔子的`許多至理名言值得我讀書筆記600字們學習,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等。這些都是對我們有用的話。我們要學習孔子熱愛學習的精神,爭取也當一個謙謙君子。

《論語》讀後感10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冉有也問道:“聞斯行諸?”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麼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讀後感11

‘論’理論,理論人生,理論人生滄桑百態,理論孔子儒家思想,理論學而篇,理論為攻篇,理論子罕篇、先進篇、李氏篇、衛靈公篇、子張篇、微子篇等。

自古文學家孔子,受萬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門生隊排長龍。

自然理論乎,名言乎,不少矣。

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去攻讀鑽研邪說,那就有害了。

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也有當事人反對之論,唯女子乃小人難養也,可是例時上千年,出了多少女中豪傑,真是多乎,精乎。

《論語》讀後感12

讀了這本書之後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增加了不少見識。

子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告訴我們:“李密自幼好學,勤奮,在地方負有名望,多次下詔要他現任要職。這時他的祖母已96歲了,李密珍惜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美好日子,不忍心遠離祖母。文章讀來催人淚下,感動了皇上,同意他暫緩徵詔,還讓當地官員提供贍養他祖母的生活費用,待他祖母去世,又特准他在家服喪後,再出來做官。”

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讀書,卻從不認真讀書,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孔子真是一個大學問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記住他的教悔。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太深奧了,我也看不太懂。聽媽媽說,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書。通過論語我知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質是現在人中少有的。他教會我們如何接人待物,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

他能被我們後人稱為“聖人”那都是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的.經驗和思想,跟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論語》讀後感14

五年級這一年,白老師讓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世界的瑰寶,裡面有許多條,值得我們國小生學的.。

在這裡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愛護同學,還有老師,因為這裡面孔子寫的特別好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還有,“巧言令色,鮮亦仁。”等

總之這本論語我一定要堅持背下來,那樣做什麼事就不會小雞肚腸、埋怨別人了。

《論語》讀後感15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它寫得真好。它裡面收集了很多很多古代名人說的有意義的話。它的格式是這樣的:先是用古代的'話來說,再是詞和字的意思,然後是用現在的話的說法,最後是評析。其中我喜歡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木,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矢人也。”

這本書,讓我懂了很多,比如說是:“學習要經常練習和複習,要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順從師長。我還懂了古代流傳下來的名言名句,就是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