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譯及賞析

詩詞作者

《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譯及賞析

盧綸(唐朝)

原文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詩人盧綸的組詩作品。這六首詩通過寫將軍發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懾敵、奏凱慶功、宴舞狩獵等場面,表現了邊塞真實生動的軍旅生活與將士們英勇無畏的性格情懷,將邊關將士英勇善戰豪情滿懷的磅礴氣勢描繪得生靈活現,躍然紙上。全組詩既是一個整體,而每一首又都能獨立成章,內容豐滿,寓意雋永,氣勢雄闊。

翻譯:

死寂之夜,烏雲遮月,天邊驚起一群大雁。原來敵軍首領趁著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領輕騎一路追殺,紛紛揚揚的一場大雪,已經灑滿了將士們的弓刀。

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景象。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絕,雖然受和詩的限制,但他卻善於運用這種詩體。這種詩體本不必須遵用詩律,五七言皆可,但盧綸憑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絕組成了這部如畫的佳作。這六首詩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讚美之意。

組詩第三首,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雄壯豪放,雖是中唐時期的作品,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退。“月黑雁飛高”,是寫景,這樣的景是難於刻畫的。“月黑”,則茫無所見;“雁飛高”,則無跡可尋。雁飛而且高,是由聲音覺察到的。這樣的景,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正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時間,又烘托了戰鬥前的緊張氣氛,直接逼出下句“單于夜遁逃”來。單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這裡借指敵軍統帥。敵軍在夜間行動,應當有各種可能。然而詩人但謂“單于夜遁逃”。詩至此,顯示出一股豪邁之情。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夜色的掩護倉惶逃遁。“夜遁逃”,可見敵軍已經全線崩潰。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己軍必勝的信念,足令讀者為之振奮,於上句造成的神祕氣氛中,發一驚採。敵酋遁去,己軍縱兵追擒,這是自然的發展。儘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察覺了。三、四句寫己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欲將輕騎逐”,是追兵將發而未發。不用大軍而僅派“輕騎”,絕不僅僅因為快捷,同時也還顯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彷彿敵人已是甕中之鱉,只須少量“輕騎”追剿,便可手到擒來。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雖然站立不過片刻.而大雪竟落滿弓刀。“大雪滿弓刀”一句,又發驚採,將全詩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潔白的'雪地上,一支輕騎兵正在集結,雪花頃刻便落滿了他們全身,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早就滿懷著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幅非常動人的畫圖:在靜謐中蘊藏著吶喊,在昏暗中醞釀著閃電。雖然是在漆黑的夜間,勇士們被白雪勾畫出的英姿仍然是“煥爾觸目”。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讀者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雖然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啟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象,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不是沒有尾,那尾在雲中,若隱若現,更富有意趣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