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李白的詩全集

詩詞集1.74W

1.靜夜思

李白的詩全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此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公元725年,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複,疑非一時之作。詹鍈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入長安以前(開元年間)所作。另有人認為第二首七絕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李白到廬山的夏秋之交。

4.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倫。

5.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6.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送別詩,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7.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箇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悽婉動人。

8.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發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遊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9.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

10.春夜洛陽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裡,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作此詩。

11.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訊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12.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呼叫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13.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李白看見征戰的場景,因此他感嘆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此詩就是在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14.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5.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要送行的李雲,是當時的古文家,任祕書省校書郎,負責校對圖書。李白稱他為叔,但並非族親關係。李雲又名李華,是當時的散文家,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任監察御史。李云為官的剛直、清正和不畏權貴。這首詩是在李雲行至宣城與李白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李白為之餞行而作。

16.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裡是個政治託寓,表明此詩目的在於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鬱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17.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詩人夜宿深山裡面的一個寺廟,發現寺院後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經樓,於是他登了上去。憑欄遠眺,星光閃爍,李白詩性大發,寫下了這一首紀遊寫景的短詩

18.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19.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行路難三首》便是李白離開長安時所作。

20.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21.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標籤: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