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我的家鄉詩朗誦2篇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

我的家鄉詩朗誦2篇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
有如古詩吟詠著憂傷
寂寞 泛黃

回首猶見
點滴
遺落的淚痕
悄然 流淌

仰望前方
鋪展
筆墨的幻想
滄桑 消長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
有如琴箏彈奏在心上
日夜 清唱

年華輕換
情緣
卻象流水
黯然 悽愴

天長地遠
思念
正隨幽弦
拉長 守望

我的家鄉詩朗誦(2):

我的家鄉煙筒山

――歌頌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鉅變
作者:吉林省磐石市實驗中學教師楊洪春
巍峨的煙筒山啊,
它奇峰突起,高聳入雲端!
奔騰的飲馬河啊,
它波濤洶湧,滾滾向前!
在具有獨特風景的煙筒山下,
在一馬平川的飲馬河畔,
有我可愛的家鄉煙筒山鎮,  
她與全國城鄉一樣:
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
經歷了三十年的滄桑鉅變!
讓我們把歷史的日曆翻回到三十年前:
中華民族正經歷了不平凡的一九七八年——
在那以前的十幾年,我們的家鄉煙筒山――
與全國農村一樣,經濟貧窮落後,農民缺吃少穿!
回顧當年,我們的家鄉煙筒山:
論吃飯:
家家餐桌上是玉米麵窩頭,見不到大米白麵,
只有過春節才能吃上幾頓細糧,
——也稱得上是少有的家庭盛宴!
最愁的還是平時家有學生帶飯!
做母親的只能用——
高粱米仔大咸菜把孩子的飯盒裝滿!
論穿衣:
市民穿著過於“簡單”,農民服裝看不上眼!
真可謂: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還三年!
論住房:
草房比比皆是,四家擠住三間!
最優越的也不過是
五六口人的家庭擠住在小平房兩間!
論交通:
村村是泥土路,
晴天灰土飛揚,下雨天行走實在困難!
要想外出:十里八村沒有機動車,
就是能借一臺自行車也真不簡單!
大多數人還要靠兩條腿“負重致遠!”
如果要去縣裡、市裡辦事,沒有汽車,
只有乘坐火車才能實現!
論上學:
國小生也得背書包行走,
“徒步長征”十里八里不算稀罕!
能騎自行車上學者實不多見!
住宿學生,
只有靠吃玉米麵大餅,喝白菜湯來渡過一日三餐!
農村學生輟學的很多,
青壯年文盲隨處可見!
如果你是一個村裡的高中
就如同公認的秀才一樣受人高看!
大學聯考制度已被廢除,
推薦上箇中專或大專就象考上了“壯元”一般!
論學校:
初高中校舍完全是破舊的平房,
——百分之百用土火爐取暖,
最難過的是教室裡的冬天,
學生上學要起早到校生爐子,
——弄得滿屋子地凍“狼煙”!
第一節課無法上,
教室裡往往是瀰漫的一氧化碳!
論消費:
憑票購物已把人們束縛得苦不堪言:
布票、線票、棉花票、糧票、肉票、肥皂票;油票、糖票、菸酒票
手錶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到商店購物,樣樣都要票,
買點生活用品實在太難!
論收入:
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家庭收入都是低得可憐!
一個工人要養活六七口人,
而每月的工資只有四十幾元!
一個農民成天在生產隊勞動,
到年底也分不到幾十塊錢!
那樣的經濟收入本來就是顧吃就顧不上穿!
誰要是有了疾病更是沒有錢住院!
而這時更為可笑的是:
在公路兩旁, 在鐵路沿線,
在“農業學大寨”口號的籠罩下,
在極左路線的禁錮和壓抑下,
農民正在進行著所謂的“改土造田”:
這不僅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
而且造成了糧食的大幅度減產!
當時的農村現狀是:
“大幫轟”的經濟體制,
“大鍋飯”的政策界限,
使人們擺脫不了那種——
“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貨款”的陳舊理念!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
平均玉義、窮過渡的左傾路線!
沉重地摧殘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極左思潮成為束縛群眾手腳的無形鎖鏈!
十年動亂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國民經濟已處於崩潰的邊緣!
粉碎“四人幫”之後,國家正處在選擇方向的十字路口,
各項事業或原地踏步、或徘徊不前!
在這樣的國情之下,
在這樣的形勢面前,
有識之士為國家的前途擔憂,
人民群眾為民族的命運吶喊!
就在這時:
最貧窮的一個小山村,它就是安徽省鳳陽縣,
小崗村十八戶農民,他們為解決溫飽問題,
把家庭聯產承包的土地合同籤!
可想而知;當時他們是冒著多大的政治風險!
鄧小平同志手握如椽巨筆,在一份檔案上批示:
“承包也可以,只要能增產!”
恰在此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鄧小平同志揮動巨手,力挽狂瀾!
撥正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航船!
十一屆三中全會大膽地批判了“兩個凡是”
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當代中國,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不開放,就只能是死水一潭!
無論任何時候,發展是硬道理,
貧窮落後就沒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可言!
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神州大地拉開了改革開放的美好序幕,
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中華民族的振興注入了新的能源!
從那時起,我的家鄉煙筒山,
也同全國各條戰線一樣:
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
揚起了艱苦創業的風帆!
走過三十年的艱苦奮鬥歷程,
經過三十年的建設與發展,
看今朝!我們的家鄉煙筒山 ——
“到處鶯歌燕舞,舊貌換新顏!”
家家有存款,糧食豐收堆如山!
農林牧副漁百業興旺,改革使得城鄉鉅變!
如果你來到市場一條街裡走一走,
農副產品應有盡有,山珍海味一應俱全!
如果你進入商業大廈裡轉一轉,
各種商品琳琅滿目,讓你看得眼花繚亂!
啊!在社會主義的新農村裡
村村通寬闊的水泥馬路,
家家有寬敞明亮的大院!
家家都有拖拉機,摩托車、電風扇!
收音機、錄音機、洗衣機一點不算稀罕!
電飯鍋、電磁爐已成為普及的家電!
更不缺影碟機、冰箱、冰櫃和彩電!
手機大人學生全有,
電話家家戶戶都安!
不少農民還買了電腦上網,
學會了在家裡網上購物聊天!
論居住:
磚瓦房、住宅樓、比比皆是!
走遍全鎮也找不到草房一間!
今天如要出行:
自家就有自行車、摩托車、和機動車非常隨便!
計程車呼之即來、公交車招手就站!
大客車、公交車、計程車車都能熱情服務,
乘火車、乘汽車、乘摩托車供你任意挑選!
論教育:
學校的變化更是滄海桑田:
鎮內從中心國小到幼兒園,從國中到高中!
完全是重新建築的美麗校園
教學樓、宿舍樓、生活樓、科技樓拔地而起,
構建了教育、教學、科研的航空母艦!
教師個個都是科班畢業!
僱用民辦教師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論生活:千家萬戶,一日三餐,
餐桌上完全是大米白麵!
人們再也不用為解決溫飽而發愁,
而是要在勞動之餘抽出時間、旅遊、購物、娛樂與聊天!
街內的馬路是又平又寬,
街面上是繁華的各類商業網點!
最美麗的還是煙筒山的夜景:
縱橫的街道是詩行!彩燈是標點!
歌廳、舞廳、麻將廳等文化娛樂場所星羅棋佈,
人們茶餘飯後還可以到文化廣場娛樂、休閒!
歷史雄辯的證明:
每一項事業的成功——
都依靠黨的惠民政策的指引,
每一個成績的取得——
都離不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
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
見證了三十年的歷史變遷!
經過了三十年的改革創新,
演繹了三十年的滄海桑田!
正因為有三十年的艱苦創業,
才有了三十年後的輝煌燦爛!
放眼未來:——
煙筒山鎮人民的生活正在蒸蒸日上,
煙筒山鎮的各項事業正在快馬加鞭!
有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親切關懷,有黨中央的英明領導,
煙筒山鎮的各族人民群眾,
正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譜寫新的更加壯麗的詩篇!!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
有如古詩吟詠著憂傷
寂寞 泛黃

回首猶見
點滴
遺落的淚痕
悄然 流淌

仰望前方
鋪展
筆墨的幻想
滄桑 消長

生命中的來來往往
有如琴箏彈奏在心上
日夜 清唱

年華輕換
情緣
卻象流水
黯然 悽愴

天長地遠
思念
正隨幽弦
拉長 守望

我的家鄉詩朗誦(2):

我的家鄉煙筒山

――歌頌改革開放三十年家鄉鉅變
作者:吉林省磐石市實驗中學教師楊洪春
巍峨的煙筒山啊,
它奇峰突起,高聳入雲端!
奔騰的飲馬河啊,
它波濤洶湧,滾滾向前!
在具有獨特風景的煙筒山下,
在一馬平川的飲馬河畔,
有我可愛的家鄉煙筒山鎮,  
她與全國城鄉一樣:
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
經歷了三十年的滄桑鉅變!
讓我們把歷史的日曆翻回到三十年前:
中華民族正經歷了不平凡的一九七八年——
在那以前的十幾年,我們的家鄉煙筒山――
與全國農村一樣,經濟貧窮落後,農民缺吃少穿!
回顧當年,我們的家鄉煙筒山:
論吃飯:
家家餐桌上是玉米麵窩頭,見不到大米白麵,
只有過春節才能吃上幾頓細糧,
——也稱得上是少有的家庭盛宴!
最愁的還是平時家有學生帶飯!
做母親的只能用——
高粱米仔大咸菜把孩子的飯盒裝滿!
論穿衣:
市民穿著過於“簡單”,農民服裝看不上眼!
真可謂: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還三年!
論住房:
草房比比皆是,四家擠住三間!
最優越的也不過是
五六口人的家庭擠住在小平房兩間!
論交通:
村村是泥土路,
晴天灰土飛揚,下雨天行走實在困難!
要想外出:十里八村沒有機動車,
就是能借一臺自行車也真不簡單!
大多數人還要靠兩條腿“負重致遠!”
如果要去縣裡、市裡辦事,沒有汽車,
只有乘坐火車才能實現!
論上學:
國小生也得背書包行走,
“徒步長征”十里八里不算稀罕!
能騎自行車上學者實不多見!
住宿學生,
只有靠吃玉米麵大餅,喝白菜湯來渡過一日三餐!
農村學生輟學的很多,
青壯年文盲隨處可見!
如果你是一個村裡的高中生
就如同公認的秀才一樣受人高看!
大學聯考制度已被廢除,
推薦上箇中專或大專就象考上了“壯元”一般!
論學校:
初高中校舍完全是破舊的平房,
——百分之百用土火爐取暖,
最難過的是教室裡的冬天,
學生上學要起早到校生爐子,
——弄得滿屋子地凍“狼煙”!
第一節課無法上,
教室裡往往是瀰漫的一氧化碳!
論消費:
憑票購物已把人們束縛得苦不堪言:
布票、線票、棉花票、糧票、肉票、肥皂票;油票、糖票、菸酒票
手錶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到商店購物,樣樣都要票,
買點生活用品實在太難!
論收入:
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家庭收入都是低得可憐!
一個工人要養活六七口人,
而每月的工資只有四十幾元!
一個農民成天在生產隊勞動,
到年底也分不到幾十塊錢!
那樣的經濟收入本來就是顧吃就顧不上穿!
誰要是有了疾病更是沒有錢住院!
而這時更為可笑的是:
在公路兩旁, 在鐵路沿線,
在“農業學大寨”口號的籠罩下,
在極左路線的禁錮和壓抑下,
農民正在進行著所謂的“改土造田”:
這不僅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
而且造成了糧食的大幅度減產!
當時的農村現狀是:
“大幫轟”的經濟體制,

標籤:詩朗誦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