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詩經蒹葭翻譯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詩中的“伊人”是詩人愛慕、懷念和追求的物件。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詩經蒹葭翻譯,供大家參考!

詩經蒹葭翻譯

詩經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翻譯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詩經蒹葭賞析

《蒹葭》朗朗上口,讀後會被他那種婉轉的美所吸引,這首詩作為《詩經》中情詩的代表,對於研究古代文學具有很大的意義。

開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起興兩句本來只是簡單的應景之作,因為“蒼蒼”疊字和“露、霜”兩字的運用很快將我們帶入一個優美和諧的自然境界中去。再下來兩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以想象詩人帶著無限思念的感情,徘徊在深秋的河邊。秋風瑟, 蘆葦蒼蒼, 晨露已結為濃霜, 蒼涼悽切,引起詩人的無限情思,更觸動思念伊人的情懷,由景入情,眼前的景物也有了一絲淡淡的情愁。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再下面四句: 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央。表現出作者所仰慕追求的“伊人”好像藏身在河上的小島一樣,四周被河水阻隔,可望而不可及,表現出詩人的無奈,更加深了詩人對伊人的無限眷戀。

這首詩就三章,完全是採用白描的寫法,語言自然,並不會讓人感覺矯揉造作,平淡至極,然而,在這平淡中又可見真情,主人公對伊人的思念躍然紙上,自然之中更顯出神韻,意味深遠,深刻意味帶著真切情感,一種朦朧的美意讓每個讀者怦然心動。而我們可以看到,《蒹葭》的這一種自然之中的和諧所呈現的審美形態正是“國風”中抒情詩的主要基調,這種美的意識形態,是歷來為各美學家所推崇的。《蒹葭》還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自然優美的圖畫,,明快的自然色彩,秋天碧藍的天空。秋水碧波盪漾,蘆葦隨風而舞,水天一色,美麗景色讓人心曠神怡。近景有詩人,遠景有伊人,形象鮮明,清高淡雅,空間感、立體感一應俱全,讓人眼前疑似出現一幅中國畫。據說中國的書畫都是以線條的'流動和組合的美麗藝術,而《蒹葭》所呈現的這樣一幅水墨畫,更是將這門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不難感受到水的流動和畫面的流動。近於白描的語言, 無半點雕琢修飾, 極簡略的幾筆即勾勒出美的畫面, 似國畫中的大寫意, 數筆線條, 幾點渲染即形神兼備, 這是中國寫意繪畫從詩歌共有的一種審美理想、審美情趣。法國思想家萊辛在論述詩與畫的關係中說:文學追趕藝術描繪形象美的另一條路, 就是這樣, 它把“美” 轉化為魅惑力, 魅惑力就是美在流動之中。《詩經》的抒情詩常常先以比興的手法為我們勾勒一幅生動的畫面,再借景生情,情景交融,和諧完美地創造出美的境界和美的畫面。這種詩與畫完美結合的境界,韻味無窮,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美的感覺,而《蒹葭》正是將這種詩與畫的完美結合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