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成功勵志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1:曲博:“叫個鴨子”以後會成為一個外賣品牌

曲博認為,好品牌、好產品、好服務,這就是他們理解的網際網路思維。

我在百度負責大事件及節日營銷,在世界盃前期我們做了很多市場調研,因為一直在做人與服務的連結,當時就想策劃一些跟人與服務相關的活動,也瞭解了一些餐飲方面的市場。我有一個朋友上一屆世界盃的時候自己做了個酒吧,賺了不少錢,所以我覺得今年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做點事兒。

我之前學過廚子。我有一個叔叔是白洋澱人,他17歲開始出去去湖南、湖北那去做生意,很擅長做烤鴨,但他對於單品的營銷沒有太多的經驗,我去跟他聊了聊這些東西,他很感興趣然後就決定一起做。正好我們有這樣的資源和配方,跟幾個朋友聊了聊大家覺得還不錯,於是開始做一些嘗試。

當時除了鴨子也想過其他東西,比如羊肉串之類的。但羊肉串的問題是,如果不是現烤出來現吃就不好吃。北京烤鴨在外賣上有很大的弊端——剛出爐的時候是最焦的。我們的產品跟它有一些差異,而且比它簡單,不需要捲餅、蘸醬這些複雜的過程,拿起來就可以直接吃;它還可以隔夜再食用,只需要簡單的加熱就可以。

在產品還沒出來之前,我們就在祕密裡做了一些推廣,發現效果很不錯。產品出來後,更多人開始關注我們。

我們跟黃太吉不太一樣,黃太吉主要線上下鋪設店鋪,但我們不會,做的很輕。我們的做法就是自提或者外送,在店裡可以直接設定透明廚房。之前我們做外賣,後來發現很多單都送不過來,一是遠,而是飯點的時候單比較密,也有很多顧客會說能不能直接去拿取,我們結合這樣的需求開了一家自提點,就在黃太吉的店鋪旁邊。當時我也找赫暢聊了聊,赫暢當時是說想把那條街做成網際網路思維的一條街,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在鴨子製作這塊,我們按照比例去調配料包,再統一送到工廠去醃製,醃製完之後就拿回來自己烤,由大廚控制火候。

現在我們大概每天能接到100只左右的訂單,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是主要的傳播渠道,未來可能會自己做一個官網。自提店開設了之後,一天的產能有400到500只。我們也在做鴨子周邊的產品,比如鴨脖子、鴨舌這些,這些出來之後,可以提高使用者的黏性。

做所有東西產品肯定是最優先的一塊。我們現在的回單量在60%以上,基本上吃完了大多數人都會再吃,我們的微信一開始是個人號,5000往上就不能再加了,現在慢慢轉向服務號。

現在我們還處於一個豐富產品的階段,通過重複購買的顧客反饋進行產品迭代和完善,先抓住核心使用者。未來我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去建立一些顧客體系,比如說望京這一塊,使用者的點單量非常高,未來或許可以把這些人拉到一起做一些社交,包括線下可以在望京去選出一個鴨王,讓他就負責蒐集這塊區域的需求。

目前團隊有28人,配送有10個左右,使用者運營那有5個人,接下來還會繼續招配送人員。我覺得顧客的第一手資訊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包括我們的服務T恤都有“鴨子走了”“跟鴨死磕”這樣的產品文化,有很多專門做配送的公司找到我們,但我們在前期都沒用,未來可能會考慮跟配送公司嘗試著去合作。

我們前期主要專注做鴨子,在後期,“叫個鴨子”有可能成為一個外賣品牌。因為現在外賣的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後“叫個鴨子”有可能就是送個外賣的意思。

“叫個鴨子”是6月18日開始做的,7月底融資就Close了。我們的投資人王中磊,他找過來跟我們說,看到這個品牌之後就哈哈大笑,說我一定要投資這個,太有意思了。除了王中磊之外,投資人還有李明遠、天圖的朱擁華。

我覺得大家一直都在說網際網路思維,可是到底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我重新給它定義了一下:網際網路思維就等於自傳播性,只要自傳播性做好,在網上就不怕沒有傳播;包括產品也得好吃。產品好吃再加上品牌和服務,就會形成自傳播。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2:大學生在校首次創業賣餃子 5年幹10種職業

離畢業只有半年的時間了,張天一卻連一份簡歷都還沒投出。在身邊的同學四處奔波、“狂筆狂面”的時候,張天一正在各個高校進行著自己新書《90’s不為烏合不從眾》的籤售和分享會。這也是他新晉的身份——作家和自由演講人。從藝人經紀人、保險推銷員、創業老闆,到現在的作家、演講人,在校園的五年裡,張天一來來回回折騰了不下十份職業,也因此在北大BBS上一夜走紅,被戲稱為“北大十業哥”。

譭譽參半的“十業哥”稱號,闡釋了他“不為烏合不從眾”的人生態度。他說,幹了這麼多事情,就是想要找到畢業生除了“出國考研找工作”之外的“第四條路”——創業。

創業是為了“精神自由”

張天一將自己新書的出版稱之為“第二次創業”。他的第一次創業卻沒這麼有文化氣息——賣餃子。之所以會走上創業的道路,張天一給了個最現實的答案:因為錢。

“剛上大學那會兒,我還是一個愣頭兒青,整天老琢磨著思想獨立、精神自由這些事情。最後發現現實很讓人鬱悶,思想上不敢和老師頂牛,怕被老師‘記恨’;精神上不敢和父母叫板,因為他們掌握著我的經濟命脈。”

大二上學期的一天,張天一忽然有了個想法,然後給家裡打電話要錢,準備大幹一場。“我媽聽我說完之後,罵了我句‘神經病’,就把電話給掛了。”張天一現在已經想不起,當時那個讓老媽罵出“神經病”的想法是什麼了。但是這件事情卻給了他很大觸動。“馬克思是對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想精神和人格獨立,經濟必須得先獨立。想來想去,創業是賺錢的最有出息的做法。”

在此之後,張天一開始混跡於北京的各個投創圈和投資者沙龍,有時候排好幾個小時的隊,只是為了能跟投資大咖們搭個腔,抓住那幾分鐘的時間,跟對方闡述一下自己的創意。

“一開始我覺得只要有一個很牛的點子,一份漂亮的計劃,再加上一張會忽悠的嘴,拿到風投就不是夢想。後來發現自己實在是太幼稚了,所謂的好點子,同一時間想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個圈子最不缺的就是點子,最重要的是執行力。”

大二的一次思想政治課上,張天一替同學去送課堂作業,耐著性子聽了大半節課。突然間,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張天一。“現在肯德基、麥當勞這種標準化的西餐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非常巨大。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家全球有影響力的標準化的中餐企業。”

張天一靈光一現,覺得找到方向了。

學生會主席成了“餃子王”

在還沒有詳細的計劃之前,張天一就在同學當中放出訊息,說自己要做快餐。“如果不是身邊的同學一直追著問‘什麼時候到你的餐館吃飯’,我這個點子可能又要黃了。”

最開始,張天一的餐館定位是為學生提供蓋飯外賣服務。房子租好了,自己試吃了上百份蓋飯確定好了選單,大廚也請好了,卻發現自己為了省錢租下的民居,排煙排油功能根本沒法支撐起外賣巨大的排油量。

“我一開始把這件事情想得特別簡單。送外賣嘛,一個人做飯,一個人送餐,兩個人就夠了。當時連需要找個接電話的人,都沒想到。”

遇挫的張天一,根據自己的場地限制,迅速調整了戰略,決定由油煙大的蓋飯改為送水餃,並取名為“天一碗”。為了研製出菜餡的最佳定量配方,張天一跟從老家請來的廚師,連續幾天都以餃子為食。“每天包了就吃,改進了再嘗,一天平均要吃三到五頓的餃子。吃到最後,真是吃不下去了。”店中的員工都比天一年齡大,因此,天一每天都穿得老氣橫秋,儘量讓自己看上去顯得老成,顯出“老闆範兒”。

張天一至今還記得自己接到的第一筆大單。那是他利用自己在學生會工作時積累的人脈,爭取到了迎新點上的300多份外賣單。迎新前一天,張天一和大廚師傅忙活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鐘。第二天中午十一點左右,“天一碗”的餃子開始陸陸續續地出現在了各個迎新攤位上。到了十二點,還有不少外賣沒有送到。張天一開始著急了,從迎新點跑回店裡,親自當起了送餐員。一直到下午兩點多,300多份餐才全部送完。“當時把我給急得啊,人家是照顧我生意才把單交給了我,結果不但送得不及時,有的餃子送到的時候湯都灑了,只好四處跑著道歉。好在還有不少老師誇我們的餃子還挺好吃的。”

每接一筆大單,張天一都會緊張半天。“外賣是個拉回頭客的生意,第一次你送晚了,以後人家都不會吃你家的餃子了。”

張天一試圖做出承諾,“半小時內送到,超過三十分鐘免單”。為了兌現這個承諾,他親自跑去現場踩點,計算好每條路線花的時間。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上,這樣一條“將時間最大化利用”的規定,卻讓員工不以為然。“他們不覺得29分鐘和31分鐘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眼裡不過是2分鐘的不同。”後來,張天一在多次無效的溝通失敗後,慢慢意識到,像他這樣一個“作坊”似的企業,最忌擺譜,管理更多需要靠人情。想讓餐館的一切流程化、標準化的想法,只不過是學生受到的“教條主義”的僵化思維,在現實中難以行得通。

關閉了生意留下了經驗

如果說拿著自己的創意在投資沙龍上四處碰壁,還沒有挫傷到張天一的熱情。那“天一碗”則讓張天一每天都在體驗著什麼叫做“在絕望中重生”。

最開始難倒張天一的是一張操作檯。在買操作檯之前,張天一一直以為淘寶是萬能的。結果操作檯繁雜的型別、多樣的材質,讓張天一在網上挑花了眼。最後決定跑去近郊的市場,看過實物之後再做決定。

“第一次去黃村的時候,開了大半天的車到了市場,才發現我們連臺面的尺寸都沒有量,等於是白白跑了一趟。”

開門營業的前半年裡,“天一碗”處於持續的虧損狀態。每天剩下的菜用不完,扔了可惜。天一不得不放下“張老闆”的身份,在菜市場上擺起了攤。現在提起那段擺攤經歷,張天一還是津津樂道。“每天都會遇到城管,中午一趟,晚上一趟,次數多了,我就總結出了經驗。我們擺攤的那條大街是個丁字路口,攤位一定不能擺在街口或街尾,要儘量往丁字路口交叉處湊,這樣城管來了跑得快。”張天一說,自己的擺攤經歷,讓他意識到城管其實才是弱勢群體,“他們怕小販怕得不得了,就算抓到了,一般說幾句也就算了。”

在虧損最嚴重的時候,張天一還曾硬著頭皮,大晚上跑到宿舍樓裡,一戶戶地敲門送外賣。“送夜宵確實挺掉價的,厚著臉皮上門問人家吃不吃餃子。有一段時間,我一晚上送夜宵掙的錢,比一天送外賣賺的錢還要多,你可以想象店裡當時是有多慘了。”

慢慢地,張天一發現,自己“作坊”所在的小區裡,開始有大爺大媽從他這裡買了水餃回家煮著吃,前天晚上凍在冰箱的餃子開始慢慢變得供不應求。張天一覺得是時候把“作坊”從地下轉到地上了。於是在20xx年上半年和年底,分別在魏公村和五道口租下了“天一碗”的堂食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的流水穩定在1萬元左右。

可是在本科畢業時,張天一卻選擇結束這樁生意。“把‘天一碗’繼續做下去,無非是開第三家第四家的問題,以後就得全身心投入當事業做,可是我還不確定這就是我未來的方向,我還想多讀書,再多沉澱沉澱自己。退一步說,以後哪天再開‘天一碗’,分分鐘都可以開起來,因為經驗學到了,這就夠了。”

90後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3:許家輝:“肆憶拍”記錄一代人的青春光影

十八歲的時候,他讀高中,因為堅持,他從班級最後一名華麗逆襲到班級前三。

二十歲的時候,他讀大學,因為夢想,他從寢室小賣部起家,把零食業覆蓋了附近的幾棟宿舍樓。

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剛畢業,因為熱愛,他從拍攝做起,旗下的“肆憶拍”記錄了一代人的青春光影。

他就是許家輝,鄭州肆憶拍攝影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20xx年年初,這家致力於服務大學生,記錄大學四年青春成長足跡的影像公司正式成立。短短的兩年時間,他們由最初的影像逐步擴充套件為影像、服裝、舞美三大類,各方面逐步走向流程化、正規化、制度化。他們是你的青春日記本,用影像記錄你的精彩年華。他們是你的私人定製潮流導師,打造美麗動人的你。如今,青春依舊,他們仍在前行!

讓行動聽從內心的聲音

當記者在肆憶拍工作室見到許家輝時,他身著正裝,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走進他的辦公室,我們發現這裡雖小但卻十分整潔,牆上懸掛著“天道酬勤”的書法裝幀,四周佈滿了精美的紀念冊,細緻、專業,正如許家輝本人在創業道路上的姿態。這一切似乎都在默默地告訴我們,他的創業成功是有原因的。“我們這個七人團隊,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攝影,也沒有一個人會PS,而且他能看到大學生帶來的廣闊市場,最終他放棄高薪就職的機會,毅然決然地選擇走上創業的道路。他當時只有一個信念:“我還年輕,即使失敗了,以後還有工作的機會,但創業的機會並非一直都有,有可能就只有這一次,只要有51%的把握我就會去做。”

本著這樣的信念,從最初簡單的拍攝寫真業務,到後來一整套完善的攝影服務,再到如今涵蓋班級文化、畢業紀念、文化潮品、晚會承接等專案,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語,正是許家輝創業精神最為真實的寫照。當初創業之前,他的團隊,七個人中沒有一個人會攝影,沒有一個人精通PS。購買裝置,租賃房屋的資金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而父親的三個問題“你見過單反嗎?你會拍照嗎?你會後期的PS嗎?”道出了父親對他創業的質疑。

但即使夢想與現實之間隔著一座又一座大山,他也要一路披荊斬棘,不斷前進,跨過山和海,去追逐夢想。

“我大學四年嘗試過很多事情。我發過傳單,做過寒假工,做過銷售,甚至還在醫院做過醫生助理,但無論是哪一種行業,都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許家輝坦言道。他喜歡嘗試,不喜歡拘泥或固步自封,每一次嘗試都讓他深思而獲益匪淺。發過傳單之後,他懂得了傳單人的感受,所以不會再拒接別人遞過來的傳單。做過寒假工後,他懂得了知識的寶貴,所以讀書更加用功。而當醫生助理那段歲月,更是讓他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所以至今他不吸菸不飲酒。青春要敢於嘗試,靜止的生活是沒有活力的,他向學弟學妹們建議不要讓寢室埋葬了你的青春,主動走出來,才能走向遠方。

在經營上他致力於“打造大學生攝影傳媒第一品牌”,堅持以質量、實惠、時尚、省時、省力為經營理念,採用“先讓顧客免費體驗,用質量贏取信任”的營銷方式,真誠地為每一位客戶服務。他堅定地說:“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們能拿什麼來換取別人的信任呢?只有真誠、優質這些東西,才能作為我們不斷前進的保障。”這一切真實地映射出許家輝的創業姿態。

的確,肆憶拍中的“肆”代表著大學四年的時光,“憶”代表著對這些日子的追憶與懷念,而合起來,正是他們的工作方式——用影象記錄美好瞬間,用影象打造每個人的專屬青春紀念冊。他們秉持“拍寫真是一種態度”的工作理念,用心地在為每一個故事每一段青春賦予靈性,他們在“發現美”與“記錄美”上特立獨行。

創新追夢路

目前,肆憶拍實行全覆蓋式代理模式,擁有清晰的業務劃分、明確的工作流程、專業的人員分工、制度化的管理機制。以“最低的價格,最好的服務”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對於未來的發展,肆憶拍正將營銷物件逐步擴大,不僅僅停留在財大,更要向外發展,以華水為基點,外聯部為缺口,向外輻射,覆蓋北大學城。但這絕不僅僅是最終目標,不久之後,許家輝和他的肆憶拍團隊將計劃實行一個終身跟蹤拍攝的專案。

20xx年,許家輝在投資建廠之前到安徽最大的畢業冊製作產地與義烏小商品城進行學習。除此之外,航拍與電子相簿等新技術的運用也是他們今年的維持舉措。經過兩年的成長,肆憶拍在畢業季時已經能夠提供一整套人性化高質量的服務。此外,他們在線上利用移動個人終端平臺在微信公眾號上為顧客提供一個作品展示的平臺,畢業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檢視肆憶拍以往的作品並對攝影師進行預約。許家輝坦言:“我們始終將畢業照當做一種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神聖儀式,所以我們對每一次的業務都十分投入、熱情。力求用最精準、最人性化的服務對待顧客。”所有的努力付出最終都會獲得最好的回報。20xx年畢業季時肆憶拍一共服務了286個班級,位於鄭州市同行業第一。許家輝對肆憶拍的未來亦是信心滿滿,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肆憶拍能最終佔領鄭州市場,甚至逐步向外發展。

目前,肆憶拍攝影公司發展態勢良好,一如既往地朝著他們的目標——大學生攝影第一品牌不斷努力著,他們用大學生特有的真誠與堅持一步步前進。下一步他們打算為顧客開展量身定做流年相簿業務,記錄一個人二十歲、三十歲、甚至六十歲的模樣。

歲月長,衣衫薄,我們的故事與時光一直很美好。那肆意年華、別樣青春,讓我們共同祝福許家輝和他的肆憶拍,留住更多生命中的美好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