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6個

明星、演員留給大家的印象往往是穿著價格不菲的時裝,走在紅地毯中央,在聚光燈的照耀下,享受著粉絲鮮花、掌聲和呼喚。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崇拜的明星、演員,但你知道這些明星、演員的成功不是偶然,他們也是經過多年奮鬥而獲得的。當你崇拜之時,是否有想過他們成功背後的付出。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6個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篇1:楊瀾

擁有“最具氣質女性”之稱的楊瀾帶著她培養多年的節目《天下女人》投奔新娘家山東衛視。楊瀾的知性形象開始成為另一種電視主持風格。這些年來,楊瀾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全盛時期,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楊瀾生命中舉足輕重的四個男人。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當年楊瀾找到的第一個位置就是《正大綜藝》的舞臺,楊瀾的清純形象開始成為一種全新的電視主持風格,掀起了一場屬於楊瀾的電視主持風暴。

1994年,從事電視主持僅4年的楊瀾,就獲得了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這是中國電視主持人的最高榮譽,在很多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心目中,楊瀾不僅僅是當時最傑出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當時中國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楊瀾在《正大綜藝》的電視主持生涯正式開始了,搭檔是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所以楊瀾在跟姜昆搭檔的時候,就有了說相聲的感覺。姜昆是個大名人,來正大主持節目首先就能保證節目的可看性。看過姜昆說相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一開口就是包袱。

姜昆的語言風格始終離不開相聲的定位,所以姜昆的主持詼諧幽默,包袱很多,時不時地抖摟出來一個,讓現場的人都能笑出聲來。而楊瀾卻以機敏、內秀、清晰、純情為住。這樣一來,兩個人就形成了說相聲不相聲,說主持不主持的另一種風格。要在主持的時候適當的變化一下語言的比重,就能達到左右逢源的電視主持藝術效果。這是當時《正大綜藝》風靡全國的原因之一。

姜昆對楊瀾的評價是:“楊瀾有主持天分,乾電視這行幹對了。”

一般做節目的時候,都是楊瀾開始說一個話題,然後姜昆在後面補充,兩個人一交一替把節目貫穿在一起。但有時候楊瀾也會因為經驗不足,出現一些小差錯。比如,姜昆使用相聲的語氣和邏輯,在相聲的角色裡是逗哏,逗哏就需要有人來捧哏,而楊瀾是一種正統的主持,根本不知道相聲裡捧哏和逗哏的語氣差別。有時候楊瀾一口氣就把自己需要說的話來個竹筒倒豆子,自己先痛快了再說,一回頭,才發現只顧自己抒情了,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應該給姜昆打個鋪墊。說慣了相聲的姜昆,沒有了捧逗,包袱就出不來了,於是只能重來。但是,姜昆從來沒有埋怨過楊瀾,而是根據節目的需要,往往都是楊瀾第一個開口說話,姜昆接著說下面的臺詞,這樣一看,楊瀾無意中就成了逗哏的角色,姜昆卻成了捧哏的角色,楊瀾不是在襯托姜昆,姜昆反而在幫襯楊瀾。

姜昆離開《正大綜藝》後,劇組決定請趙老師出馬,與楊瀾一起擔任《正大綜藝》的主持。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因為趙忠祥的主持風格是一種溫文爾雅的儒家風範,說話抑揚頓挫,有條不紊是趙老師的風格。而楊瀾又是走的純情路線,好像跟趙忠祥的風格比較接近,這樣的兩個人好像在主持風格上缺少藝術的對比。當下就有人提出來了。但國際部的領導還是覺得應該嘗試一下,在沒有實踐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輕易地下結論。

男主持人有了,大家好像都鬆了一口氣。特別是楊瀾,因為有這樣一位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大叔”做靠山,心裡就更踏實了。出人意料的是,楊瀾跟趙忠祥的合作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了良好態勢。兩個人的風格不但有變化,有對比,而且還在原來的風格上有新的創新。這兩個人的聲音,男的渾厚,女的純淨;這兩個人的儀態,男的靜穆,女的飄逸;這兩個人的語速,男的舒展,女的精雅;這兩個人的主持,男的莊重,女的輕盈,好像他們的黃金組合就是為了《正大綜藝》才出現的。

《動物世界》的男聲,出現在《正大綜藝》的節目裡,那種舒緩、渾厚、親切的男中音,引帶著觀眾進入電視畫面。楊瀾的聲音輕快、真誠、靈秀、動感,把一個個不同的場景串聯在一起。他們的組合馬上讓全國的電視觀眾接受了,《正大綜藝》又一次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合作以後,楊瀾在趙老師這裡學習到了很多,趙大叔對楊瀾也很照顧。有一次,趙大叔對楊瀾說:“主持人的語言功底至關重要,而語言功底的根本在於寫作。有了好的筆頭,才會有好的口才,思路的清晰,邏輯的嚴謹,都在文字裡呈現出來。一個好的主持人不能只靠念別人的稿子來主持,還要有自己的思想。”

楊瀾對於主持,一直抱著學習的態度。楊瀾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可以做到最好,跟楊瀾的刻苦是分不開的。同時楊瀾的學識和熟練的英語也讓楊瀾在蒐集資料上佔盡便宜。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楊瀾就是這樣的有心人。為了鍛鍊自己,嘗試著自己寫主持人的串詞,為了讓觀眾在主持人的“嘮叨”中得到更多知識,也為了主持語言的趣味性,楊瀾利用英語的優勢在中文和英文資料裡蒐集大量的可讀性強的資料,轉換成可聽性強的語言。

在與趙老師的合作中,楊瀾知道了“嘮嗑”一樣的主持風格,會讓整個現場的氣氛達到一種和諧的返璞歸真境界。這樣的境界應該是一個主持人追求的,那種隨意、交流裡容納了更多的真實情感。當然一個主持人還需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來做積澱,才能在電視的世界裡如魚得水。這也是趙老師對楊瀾的忠告。楊瀾說:“要確立一個主持人的形象,相貌氣質固然重要,知識儲備、頭腦靈活固然關鍵,但最要緊的是內心的修養和人格的健全。”

楊瀾個性獨立,古道熱腸,有種俠義心腸。在事業上,楊瀾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讓大家心服口服。但在內心深處,楊瀾不是一個輕易就會滿足的人。隨著視野的開闊,社會經驗的增加,楊瀾越來越覺得自己知道得越多就有一種擔心,電視的飛速發展讓楊瀾感覺到自己在4年的電視主持生涯裡,雖然走到了頂峰,但卻有種需要充實自己的潛意識一直在暗示著自己。就在這時,正大集團的總裁謝國民先生給了楊瀾這個驚喜。謝國民先生對楊瀾說:“楊瀾啊,我覺得你應該到國外去學習,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主持人。”

楊瀾當時並沒有認真,因為在聊天的時候談,給任何人的感覺都是隨便說說。所以,楊瀾就用開玩笑的語氣說:“謝謝您,謝先生。不過,我要真去留學的話,《正大綜藝》豈不是沒有主持人了?”謝國民先生沒有聽出來楊瀾的玩笑語氣,還是很認真地對楊瀾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楊瀾這次聽清楚了,意識到謝國民先生沒有開玩笑。兩個人之間的對話陡然上升到了一個決策的高度。

有些人註定是要隨波逐流的,但有些人卻是選擇自己的命運。楊瀾從到《正大綜藝》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有天會離開,一個女主持人吃的是青春飯,總不能到無法站到臺前的時候,再選擇退路吧。楊瀾不是那種人。楊瀾說:“繼續學習,我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但出國留學我還真的沒有考慮過。”謝國民先生笑了說:“有想法就好,年輕人還是要有上進心的。我想你是因為學費的原因吧?你放心,我既然提出來了,當然學費由我贊助了。”楊瀾平靜地說:“感謝您,謝先生,我想知道,您需要我怎麼回報您呢?是不是回來要為您繼續工作呢?”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文化的底蘊還是讓楊瀾很自然地想到了回報的問題。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時候很多單位送自己的工作人員進修,都是一個條件,學成回來幾年之內不能跳槽。楊瀾不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換得學習的過程,所以,楊瀾有此一問。謝先生笑著搖了搖手,說:“不用,你並不是我贊助的第一個去留學的年輕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如果說回報,你有好的前途就是給我的最好回報。”

楊瀾後來說:“我非常感謝他,因為他,改變了我的命運。”

後來,楊瀾在美國認識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吳徵。應該說吳徵不僅僅只是楊瀾的丈夫,更多的時候兩個人是知己、是有著共同追求的是戰友。那時,到紐約不久,在靳羽西家中的一次宴會上,楊瀾認識了在美國發展的吳徵,當時吳徵在美國從事的是國際電視和國際廣告的發行工作。共同的興趣愛好,又同為上海老鄉,使得楊瀾和吳徵很快成了好朋友。在此後的繼續交往中,他們發現兩個人在好多方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楊瀾眼中,吳徵是一個有才華有魄力富有責任敢的男子漢,而在吳徵看來,楊瀾是一個溫柔善良又有進取心的女人。於是吳徵決定把楊瀾作為他感情的歸宿。水到渠成,有情人終成眷屬。1995年10月27日,楊瀾與吳徵在交往一年後,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是在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的,即不奢華也不轟動,僅有包括靳羽西、汪燕燕、費翔以及華納高層、美國新聞署領導、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官員在內的四十人蔘加了婚禮,為這對新人舉杯祝福!

20xx年,楊瀾和吳徵創辦了“陽光文化”,剛創辦時,楊瀾的身價曾一度暴漲到14億港元。楊瀾說:“我覺得愛情是一種氣質上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或者互補。為什麼喜歡他,說得太清楚了可能就不是了。就是覺得挺舒服,挺談得來的,他父母也是做教師的,我們都有著海外留學的經歷,我們的背景、價值觀比較相像,在我遇到的年輕人中,他也是很傑出的。而且他的性格很獨特,他的見識與觀點往往出人意料,我是比較循規蹈矩的人,他有的時候那種靈感火花的碰撞,想不到的點子,讓我特別欽佩。1995年結婚到現在,我們結婚都20xx年了,我們都是希望過穩定家庭生活的人。我很相信家庭生活,不是那種對家庭生活抱有懷疑態度的人,我父母感情很好,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帶大兩個孩子白頭偕老的生活下去。

如果說楊瀾有今天的成功,是因為出國深造在她的人生軌跡中具有轉折意義,那其實還不如說改變自己命運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別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已,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努力。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篇2:林依晨

有記者問林依晨這輩子最恨的東西是什麼。她回答是信用卡;記者又問最愛的呢,林依晨回答還是信用卡。

林依晨:貧窮貴公主這又愛又恨源自她的出身。

父母離異,薪資微薄的單親媽媽為了照顧兩個孩子不得不辦了十幾張信用卡用以應急。這種以卡養卡並不斷透支的生活居然維持了很多年。可靠信用卡救急的結果是長期利滾利,最終,這個家庭背上了近500萬元臺幣(迷戀巧克力和甜品、畫漫畫裡大眼睛的美少女、在裙子上綴滿蝴蝶結和蕾絲的童年,共約120萬元人民幣)的債務。但媽媽從來不在兒女面前訴苦,體弱多病的她堅強地隱瞞著一切——可更悲慘的是,林依晨高二那年的一天晚上,媽媽突然小腦中風了。

林依晨和弟弟手足無措。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倔強地不肯向離家的爸爸伸手要錢。林依晨一個人帶著弟弟把媽媽送進醫院,一邊辦理各種繁雜的手續和醫生溝通,一邊還要安撫受到驚嚇的弟弟和自己無助的情緒。本能的慌亂、經濟上的壓力和麵臨最親的人有可能離去的恐慌,16歲的林依晨面對轟然到來的逆轉,不得不選擇孤獨承擔和堅強忍耐。

就在這一天,她曾幻想的灰姑娘與王子童話一去不復返了。

幾年後,她將這段經歷的感受借鑑給電視劇《惡作劇之吻》——劇本里交代很少,但林依晨演了很多——鏡頭裡的她蜷縮在醫院的灰暗角落裡顫顫巍巍地拿著電話聽筒,恐懼到撥不出一個號碼說不出一個字,最終歇斯底里地放聲哭泣。這段表演震驚了導演,他完全被感染,甚至最後是副導演喊了卡。

林依晨憑藉這部戲的續整合為臺灣金鐘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后”,頒獎詞裡這樣寫道:演員的使命是帶領觀眾看到更深層的人性,正是這樣,林依晨在用生命表演,她的戲具有層次細膩的情感,切膚之痛,表演深刻。

但林依晨更為現實,她直言,獲獎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的利益,“拿到獎後還沒有新劇開拍”。

這是她真實的想法,生活得繼續,她也必須努力,因為家裡還欠著鉅款。

大概很少人知道,林依晨出道的理由僅僅是渴望能賺到些錢為弟弟買一臺膝上型電腦。當林依晨決定去參加臺北捷運美少女競賽並把報名信丟進郵箱的那一刻,她也在想,這,會不會改變自己的一生呢?

競賽第一名——參演周杰倫、林憶蓮、周渝民等人的MV——《十八歲的約定》女主角——《射鵰英雄傳》黃蓉……就如百度詞條裡記錄的那樣,林依晨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由於出道早,她不得不奔波於事業與課業之間,但她做事一板一眼,堅持不缺課,並且甘之如飴。畢業時,政大高材生的她還受到了馬英九的接見。與之相反的是,在校外,雨戲、跳海、吊鋼絲,種種危險她也毫不猶豫,她甚至害怕有一天自己突然發生意外,竟立了一封書信式的遺囑。那年,她才23歲。

認真、敬業、自我要求高,是多數圈內人對林依晨的評價。但很多人也知道,林依晨是世間少見的“摳三兒”。

即便是今時今日,片酬每集15萬元的臺灣偶像劇一姐林依晨,只要在臺灣拍完戲,都會把便當打包帶回家,媽媽和弟弟也從不為吃剩飯而感覺丟臉。她每月生活費不到1萬元,出道至今也沒買過什麼昂貴的行頭,平時穿的都是媽媽在街上買的平民商品,因為出席活動時會有品牌服裝提供。

有一次,林依晨參加臺灣知名節目《麻辣天后宮》的錄影,林依晨和楊丞琳在後臺遇到,一見面就抱頭傾訴。但馬上聊的竟然都是還債的事:“哎!你還多少了?還差多少?”曾貴為臺灣購物頻道一姐的主持人利菁,提前四處張羅名牌手袋帶到現場,然後發揮其勸服功力進行兜售。利菁本來決定只要林依晨一喊底價立刻就賣給她,但不料說破嘴,不動聲色的林依晨拿著9萬元臺幣的LV手袋豔羨地把玩了半天,卻連一口價都沒有喊,還提前封主持人的口說:“噢,剛我忽然想到房貸還沒繳……”

她的經紀助理也無法想象她的節儉程度。拍攝《射鵰英雄傳》時,胡歌車禍毀容,劇組停拍,林依晨回臺前拉著助理去逛街,她蒙面戴口罩進了一家店,挑了一雙涼鞋,又挑了十幾條項鍊,最後還跟店家殺價一番,竟只花了300元。“天啊,你無法想象一個明星會在街邊小店跟老闆花半個小時砍價。她自己還覺得沒什麼,可就算是個普通人也不會這麼掉價吧!”但這對於看電影從來只選擇第二輪放映時才去的林依晨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林依晨不辜負媽媽的期待,努力拍戲、拍電影、接廣告代言、跑活動;從沒去過西門町、沒去過KTV、沒騎過摩托車,做事總是理智戰勝感性。這個習慣讓她終於在入行第六年還清債務。

可這時,林依晨的身心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有一次體檢,醫生髮現林依晨的腦下垂體蝶鞍部分長了腫瘤,後來發現腫瘤已近下視丘。其實這之前的林依晨長年瘦不下來,深受水腫困擾,並且睡覺淺常做噩夢。夢裡常被人追殺或是跳下高樓,都是這個原因。

醫生勸她手術,雖不是大型手術,但第一次面對,林依晨還是很害怕。擔心手術疏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跟醫生商量可否讀秒替代麻醉。後來手術成功了,但林依晨卻突然行為反常——醫生淡淡地說這是手術的副作用,會讓患者“情緒化”。那段時間,林依晨就像一個話癆,不停地說說說,一股腦地不顧後果地說。媽媽被煩到求她不要說了,但她還是要說,連說了六天六夜之後,喉嚨急性發炎掛急診。

其實生活裡的林依晨也有一些偏執性格,專業術語叫“官能強迫症”,逼迫自己事事做完美。比如她的手袋,乾淨整潔,大包裡有小包,每樣東西都各有所歸;再比如她的房間,擺設井然有序,化妝品一定要按照規定的順序且正面向前;飾品和衣物也一定要整齊地碼好,只要別人稍微一動,她馬上就能知道。而她的生活規律更是讓人讚歎,只要沒拍戲,她都會晚上10點睡覺,凌晨4點50分起床聽英語新聞廣播,因為她曾經的志願是新聞系,所以有空永遠都在讀報紙。

林依晨就這樣一路走來,在娛樂圈20xx年,唯一與感情有關的新聞是自己主動爆料曾在國小時談過戀愛。但談了5年,卻連手都沒有牽過。如今,這位不知名的男友早已成了林依晨的摯友。他會在某個情人節冒雨騎單車送一朵鬱金香,或是在發片會上偽裝成歌迷索要簽名來給林依晨驚喜。

可如今,她還是一個人。雖然她極有“旺夫運”——和她搭檔過的男主角都能大紅,賀軍翔、鄭元暢、吳尊、胡歌無一例外。但林依晨卻好像雲淡風輕事不關己一樣,完全與緋聞絕緣。

此時的她,只想去完成另一段愛情——她的媽媽和爸爸。

其實在林依晨大學畢業時,爸爸也偷偷參加了她的畢業典禮,但兩人並沒有說話,直到有一次林依晨看了德國電影《當櫻花盛開》後被深深打動,進而反思自己的行為。這之後的她主動聯絡爸爸,兩人開始經常一起去騎單車、吃飯,後來爸爸希望能夠接林依晨上下通告,林依晨答應了。這之後,爸爸是林依晨的司機兼保鏢,他也會把自己的風流史搬出來,交代林依晨什麼樣的男人要少碰。“人真的是會變的,以前埋怨爸爸未曾對我們付出,但我們又為爸爸付出過多少?我居然都不知道他最喜歡吃菠蘿包。”林依晨直言,與往事和解,才是真正鬆綁了自己。

據說,林依晨88歲的爺爺不久前過世,媽媽除了出席喪禮,還與林爸爸恢復了講話。

如今,經歷過種種磨難的林依晨終於可以望見自己的幸福,她也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幸福遇見》。她用歌聲告訴我們:每件事自有它發生與存在的意義,是一體多面、環環相扣的,無論如何,珍惜當下,是別讓自己日後後悔,最好不要再等待,不要再錯失,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

但她並不知道,每個認真的女生,絕對都有資格成為一位高貴的公主。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篇3: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是世界聞名的電影明星,曾經三次獲得世界電影的最高獎——奧斯卡金像獎。說起她踏入影壇的經過,這裡還有一段關於她第一次應試的小故事呢。

這天,小英格麗走在去皇家戲劇學校應試的路上,心想,如果她錯過了今天的機會,她就全完了。她已經向叔叔許下諾言,如果應試失敗,就會去做一個售貨員或是什麼人的祕書,而不再夢想成為一個電影明星。她知道今年有75個人申請,但只有幾個人能入選。如果裁判只選取一個人,她就必須是這個人,否則生活就再也沒有意義了。

主考官叫到了她的名字,英格利三步兩步跳到了舞臺中央,快樂地大笑了幾聲。這時,她瞥了臺下的評判員。她簡直不敢相信!他們一點都沒有注意她,而是在互相聊著天。在極度的驚惶之中,她忘詞了。不一會兒,她就聽到主考官說:“行了,行了,謝謝你,小姐。下一個,下一個請開始。

她的世界頓時陷入了黑暗。她什麼人也看不見,什麼聲音也聽不見,一個勁地衝了出去。

她不得不回去告訴叔叔,她在臺上只呆了30秒鐘就被扔了出來——她不能實現當演員的夢想了,所以了不能活著了。她穿過一條又一條馬路,一直往碼頭走去。

她想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投河自殺。她終於來到了碼頭邊。水是暗黑色的,發著油光,一點也不像莎士比亞戲劇中那晶瑩而散發著荷花香的溪水。噢,這可不行!就算死也要演得漂亮一點,否則怎麼能讓人感動呢?這時,一個念頭閃過了她的腦際:“我骨子裡不就是這個演員嗎?是的,我只能當個演員——即使我去做個祕書,我還是個演員,只是拿不到演戲的報酬罷了。

“上帝如果決意不讓我走這一條路,就不應該讓我愛上表演。難道我要為了這小小的挫折放棄我的一生嗎?”

她立刻把自殺的念頭拋到了一邊。她決定違背叔叔許下的諾言,但在那之前,她要撲到自己的床上好好地大哭一場。她轉過身去,走過一條街道,來到她住的街區。兩個堂姊妹正在家門口等她,說:“剛才有人打電話來說,你應試通過了。”

“通過了?是真的嗎?”她歇斯底里地大笑著,轉身飛奔出門,就像被一陣風捲起來了似的,轉眼就到了劇院。她擠開一個又一個人,大聲喊著:“請告訴我,我通過了嗎?我通過了嗎?”負責的人笑著遞給她一個白信封——那裡同寫著複試的題目。

多年以後,英格麗·褒曼才知道,當時主考官一眼就看中了她,所以沒看她表演就決定錄取了。

後來,每當英格麗遇到挫折時,她就會想起她當年在暗黑色的、漂浮著油汙的河水旁邊立下的決心。她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因為上天也眷顧執著的人。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篇4:周星馳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因為生活拮据,一家5口,擠在一聞四面漏風的木板房裡,睡的是上下鋪的高低床,把豉油撈飯當作天下最好的美食。他從小就長相一般,寡言孤僻。小夥伴們都覺得他又髒又不好看,都不願跟他在一起玩。上學後,更是受到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因為生活拮据,一家5口,擠在一聞四面漏風的木板房裡,睡的是“上下鋪”的高低床,把豉油撈飯當作天下最好的美食。他從小就長相一般,寡言孤僻。小夥伴們都覺得他又髒又不好看,都不願跟他在一起玩。上學後,更是受到同學的奚落和羞辱,被人稱為“沒有父親的野孩子”,他曾經自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讀書時,他非常頑皮,好動、貪玩,成績也一直不好,為此,每次的家長會,他的母親必被請到。

他對拳擊和武術有著狂熱的興趣,每場比賽必看。從小,他練得最多的就是詠春拳和鐵砂掌,後來還偷偷練過泰拳,最喜歡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他幾乎每天勤練功夫,甚至還與其他小孩打架比試,以切磋武藝,為此,沒少受到母親的責罵。他曾經渴望做一名像李小龍那樣的功夫高手,但卻因體質較弱,最終沒能被體校選中。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公司做助理,但因種種原因,他沒能繼續在那家公司任職。

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但結果都未能長久。

1983年,他結業成為香港無線藝員。同年被選派到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當時有記者寫過這樣一篇報道,說他只適合做兒童節目的主持人。他把這篇報道貼在床頭最為醒目的位置,時時提醒和勉勵自己:握緊拳頭,一定要創出一番像樣的事業,讓人們對自己刮目相看!

從此,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痴迷上了演藝事業。從早期的跑龍套開始,他一步一步地邁進了影視圈。但是,在繁星璀璨的香港影視圈,他只能扮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配角,勉強混個盒飯。對待失敗,他從沒有選擇放棄,也不去和別人攀比。他在日記中寫道: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做好自己!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個人經歷:在片場,他曾扮演一具死屍,大火燒身,在導演沒有喊停時,他一直強忍劇痛。這種近乎殘酷的堅毅表演,使他在圈內逐漸有了名氣。繼而,他獨闢蹊徑,賦予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幽默俏皮的風格。正是看似荒誕不經的“無厘頭”表演。以及那種小人物的市儈和富有正義的矛盾對立,使他開了喜劇表演的先河。

雖然,他最終沒有成為李小龍那樣的功夫高手,但他卻用另一種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了一個最出名的喜劇演員,他的名字叫周星馳。20xx年前,他是被人呼來喚去的“星仔”,20xx年後,他的名字叫做“星爺”。僅《功夫》一劇的全球票房就超過了6億港元,他開創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神話。

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像周星馳那樣,無論身處什麼崗位,都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更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攀比。過去不等於未來,關鍵是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中,演繹好自己不平凡的角色。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篇5:成龍

孩童時期:成龍的父母親最初在法國領事館工作,父親是廚師,也是京劇票友。成龍小時候很喜歡打架,跟那些外國小孩子打。因為他住在山頂領事館區,幾乎附近的盡是法國人,美國人,......這種情況一直到他國小一年級,由於常打架,鬧事,所以無法升級。成龍除了喜歡打架之外,還喜歡看武俠片。那時候,武俠片大行其道,曹達華,于素秋是當時最紅的明星,成龍崇拜他們,一心想上山學藝。一天,他的父親帶著成龍來到尖沙咀的美麗都大廈,拜訪京劇武生於佔元師傅,他正是成龍崇拜的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成龍看到這邊的學生在旁勤奮的練功,覺得非常羨慕。便要求父親讓他在這練武。

於是,成龍便成為這的一員,于占元師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戲行規矩的嚴厲與苦練。管束孩子做事,練功的方式就打、罰。不到四天,成龍就後悔了。最初的那段日子,成龍常常在晚上暗自哭泣。父親在把他送進學院之後,就飛澳洲美大使館了。後來的十一年漫長生涯,他心裡打顫。在這十年間,父親曾回港探望過成龍好幾次,為了於師傅能更加照顧好孩子,父親要成龍拜于占元師傅為乾爹,但這卻沒討到便宜,反而管束得比別人更嚴厲。

練武的日子:每天大清早五時便起床練功,練至晚上十二點止。早上練各種功,練壓腿的時候倒可以睡點覺,幾乎所有人都是架著腿睡覺的,吃過飯,就練聲調嗓或讀書。讀書時間,就是打盹時間。每天這樣過著有規律的生活,每月等派救濟品時,便是他們最興奮的時候了,幾十個孩子聚在一起,等紅十字會的人來送救濟品,當中有白米,奶粉,食品等等,孩子們排半天隊等待分配給自己的食物。平常他們吃的飯,是大鍋飯,燒飯就由女孩子輪流負責,飯是夠吃,至於配菜,就得用搶的。

成龍在七小福時期的藝名是元樓,憑著一副身手,他們駐在荔園遊樂場,長期表演京劇,他們幾個人,一齣戲裡什麼都做,像孫悟空大鬧盤絲洞,他們一會兒是妖女蜘蛛精,一會兒是孫悟空用手變的小猴,一會兒是天兵天將,總之,幕後換裝穿衣忙,幕前武打北派的忙。此外,片場本是他們經常出入的地方,小時候,演些童角,臨時演員之類。所以成龍很早就出道,成了真正的功夫良才。

當武師的日子:成龍白天當武師,晚上回師傅家睡覺,輾轉就是十七歲了,成龍滿師的日子也快到了,結業那天,依照老例,徒弟滿師需向師父下跪叩頭,以謝師父提攜之恩。師父會向徒弟施十下庭杖,作為最後提點。成龍莊而重之,于占元師傅下跪,垂頭靜氣,等候師傅的庭杖。後來師傅喚他:“起來!不用跪了。時代畢竟變了,不用這套了。”成龍這才鬆一口氣。

成龍結業後便做武師的工作,在當武師時期,他的名字是陳元龍,他專門做名演員的替身。像嶽華,羅烈,田峰,谷峰,劉丹等,都是做些危險的武打動作。這段時期可說是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或許是禁制太久了,工作之餘,成龍便盡情玩樂,跳舞,喝酒,上夜總會等,像其他武師一樣過著沒有明天的放任生活。

當武師,出賣的是勞力,出生入死,可惜地位卑微。每天等候導演來挑人,為了在眾多人前被挑中,成龍常賣力演出。成龍常被導演選上,因為他年輕,身手靈活,且勇於嘗試。導演都樂意用他,有什麼高難度動作,就會想起陳元龍。

走上主角之路:七五年,新天地公司成立,簽了成龍,安排他拍一兩部片,但票房慘淡。後來陳自強投入羅維在香港的電影公司工作。推薦成龍給羅維,成龍替羅維拍的是古龍作品,少林系列(《少林木人巷》)但都不得志。差不多一年後,吳思遠計劃拍《蛇形刁手》便向羅維借人(成龍)來拍,接著《醉拳》二部諧趣功夫喜劇,把成龍活潑精靈的動態表露無遺。

《醉拳》走紅後,成龍便正式當起導演來,他的頭兩部導演作品是《笑拳怪招》,《師弟出馬》都有不錯的成績。這時嘉禾公司注意到成龍,便籌劃安排他到美國荷里活拍《殺手壕》,《炮彈飛車1,2》《威龍猛探》,但在外國拍戲,受洋人導演指揮,使他不得發揮,因此這幾部片在當時不紅。

八三年他執導《龍少爺》,再度掀起熱潮。其後,他與洪金寶,元彪,拍《奇謀妙計五福星》,《快餐車》,《福星高照》,《夏日福星》,《龍的心》。這個時期,成龍一方面幫助洪金寶,而洪金寶也有某程度上影響成龍,所以作品,都是洪家班的風格,直到警察故事才自然流露出成龍自己的風格。這部片除了在香港賣座之外,在日本是瘋狂,並替成龍爭取到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受歡迎演員等。

之後,成龍推出的作品,像八七年《龍兄虎弟》,《A計劃續集》,八八年《飛龍猛將》,《警察故事續集》,八九年《奇蹟》,90年《飛鷹計劃》全都是三千多萬以上的票房。當然日本更不用說。

走向國際

成龍早在1982年時便開始打入好萊塢市場,但他邁向國際之路並不順遂;他首次進軍國際的作品是《炮彈飛車》,可惜票房失利,令成龍要相隔多年才再闖好萊塢。而真正令成龍打入國際市場是1994年拍攝的《紅番區》,在美國上映時創下高票房紀錄,進而接下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尖峰時刻》(香港譯:火拼時速rush hour),亦獲得極高的票房,登上《時代》雜誌,終而奠定今日在國際的地位。但是接下來的好萊塢影片如《環遊世界八十天》,在全球票房普遍不佳。成龍曾經表示,其實好萊塢並不是他的天下,只有回到香港成龍才是如魚得水的。[3]儘管成龍票房影響力不如以往,20xx年在北美上映的《尖峰時刻3》仍創下將近1億4千萬美元的票房紀錄,總計《尖峰時刻》系列三部在北美累積票房超過5億美元、全球累積8億3千5百萬美元;目前為止,尚沒有其他亞洲演員領銜主演的電影能在國際達到同等成績。

演員成功背後的故事篇6:王凱

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播,讓扮演“靖王”的王凱大紅大紫。微博上成群結隊的擁躉者,爭搶著要當他的“靖王妃”。對於他的忽然爆紅,很多人一開始很驚訝,而事實上,王凱為了自己的夢想,已經足足準備了十年。

書店“搬運工”,偏想做演員

其實王凱從小就對錶演感興趣。在高中學業最緊的時候,他看課本上有《雷雨》,就“不務正業”地組織同學們拍話劇。當別人都在刷題刷分的時候,他卻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時候心氣比誰都大,表現欲特別強。”

雖然有個“演員夢”,但並非出生於演藝世家的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培養。相反,從來沒有人看好過他的表演夢想,包括其父母。

王凱的父親是體育迷,希望兒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願望,所以5歲時王凱就開始踢足球。而老家湖北出了一批跳水冠軍後,父親又打算讓兒子去學跳水。母親則希望他好好讀書考大學。王凱想學表演,他想像趙薇一樣去考中戲!“我當時本來想考藝術院校,我媽不同意。恰巧,高三大學聯考壓力很大的時候,新華書店換老總,可以給內部職工造福,新華書店的工作當年算是不錯的鐵飯碗。母親給做工作,我就直接去工作了。”

可是王凱不開心,工作穩定卻無聊,女生負責站櫃檯,男生就負責搬書,好像一眼就看盡了20xx年後的生活。而那個本來就縹緲的演員夢,似乎更遙不可及了。但無聊的工作給了他很多的私人空間,不用像上學時再受父母管制。那段時間王凱參加了很多電視臺的活動,終於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去北京拍廣告的機會。當時的廣告導演看王凱形象不錯,便問他是中戲的還是北電的。就是導演的這句無心之語,激發了王凱人生中全部的信心。

最後他瞞著父母,偷偷辭去了新華書店的工作,隻身前往北京學表演。當時,他第一個知道的學校是北京電影學院,因為《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知道趙薇還有這個學校;《永不瞑目》火了陸毅,讓他知道上海戲劇學院;《將愛情進行到底》火了李亞鵬,讓他知道中央戲劇學院。“雖然這些當時對我來說很遙遠,但不去試一下怎麼知道。”

後來他查到,中戲在北京教育學院租了一個地方辦培訓班,四個月。可一問,學費要一萬多,還已經開課兩個月了!怎麼辦呢?沒錢呀!難道就這樣灰溜溜回家?肯定不行。可人家說了,要來也可以,一萬多的學費一分錢不能少。當時是20xx年,一萬多元可不是個小數目,王凱只能給爸媽打電話。父母也想通了,至少孩子還是想學東西,不是辭職在外面胡混。讓王凱想不到的是,在關鍵時刻,竟然是一直反對他演員夢的父親伸出了援手。

這短短兩個月的培訓,卻讓王凱受益匪淺,熱愛+努力,20xx年他就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和張翰、張儷、馬麗是同學。

從此王凱躊躇滿志,“讀大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外形不差,專業出色,相當自信。”果然,剛畢業,就被當時國內最負盛名的一家經紀公司簽約。同學豔羨,家人欣慰,王凱甚至把之後能拍什麼樣的角色,演什麼樣的戲,走什麼樣的路都欣欣然地規劃好了,彷彿走紅只是一夜之間。

20xx年,公司12週年慶典上,老闆將王凱、趙麗穎等7大新人介紹給馮小剛、徐克、張紀中等圈中大腕級人物,在臺上被連連稱讚,可現實的殘忍卻讓人瞠目,下臺後卻將近一年基本沒戲拍。簽約公司名氣大,藝人幾乎每天都能參加大小晚會、走各式紅毯。可是那些高額的制裝費、化妝費都要王凱自己付。“走在紅毯上笑臉盈盈,可是轉念一想,兜比臉還乾淨呢。就是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好像和我想當演員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應該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王凱說那段時間很消沉,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打遊戲,懷疑人生。

演“娘娘腔”

成了“黑歷史”

快要走投無路時,20xx年王凱在電視劇《虎穴》中飾演一個小角色,算是“正式進入娛樂圈”。

20xx年他又接了部戲,叫《醜女無敵》,因為瘦削的外形,王凱在劇中飾演娘娘腔“陳家明”。紅色框架眼鏡是他的標配,搭配紅色紫色等誇張配色的衣服,有時甚至還有豹紋絲巾等同樣誇張的配飾。而且劇中的這個角色說話時翹著蘭花指,妖性十足。儘管王凱非常不喜歡,但他還是咬牙堅持演了4季。“說實話,這個角色在當時的中國電視劇史上是開了先例的,那會兒大陸的電視劇哪有娘娘腔這樣的人物呀!所以我是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覺得應該給自己勇氣。”

就這樣一拍就是兩年,將近200集。一個大家印象中娘娘腔的角色,被他成功塑造出來了。但當時也有很多人搞不懂,王凱怎麼會去演娘娘腔?其實他也是迫於生計,再說新人有戲演就算很不錯了,根本沒有選擇權。

“娘娘腔”對王凱的福兮禍兮也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醜女無敵》熱播時,嗲嗲的“家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算轟動一時。就連王凱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鄰居都來圍觀,可他卻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對味,尤其是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卻憂心忡忡。終於有一天父親忍不住問,你怎麼演了一個那樣的角色啊?原來爸媽總覺得人生如戲,怕生活中的兒子也和“家明”一樣,甚至一度懷疑兒子的性取向。無奈,孝順的他又一次次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那僅僅是角色需要。

由於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家明”簡直成了王凱的“黑歷史”。因為這部劇,讓剛剛出道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生目標:能留在北京,能有錢吃飯繼續拍戲。但也曾一度遭到鋪天蓋地的各種非議……“家明”風波之後,王凱不想再演娘娘腔,於是他把同類型角色全部都推掉,但因角色深入人心,始終沒有其他角色找過他。之後曾經有八個月時間,王凱根本無戲可拍,眼看著要山窮水盡。

就在王凱以為自己的演藝道路要到頭的時候,20xx年,導演張建新大膽啟用他去參演一部年代大戲《知青》,此劇的製片人正是現在“山影”的大神級人物侯鴻亮。至此,好似新人身份,王凱才一步步積累起人氣並擺脫了“娘娘腔”的形象。王凱說,如果沒有張新建導演大膽起用他,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挺多久。

在侯鴻亮眼裡,王凱從來都不是什麼小鮮肉偶像派。“他是個非常認真紮實的演員,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和他第一次合作是《知青》,那部戲在冰天雪地裡拍攝了七個月,不少年輕演員沒撐住,走了,但他堅持了下來。”

當時為了這個難得的機會,王凱是真拼了。為了製造暴風雪的效果,在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裡,他還讓劇組搬了一臺鼓風機對著自己的頭吹!到後面一場戲拍下來,王凱剛躺到暴風雪中,臉上就立刻敷上了一層薄薄的冰雪,雙手都凍得沒有知覺了。“不誇張地說,拍這部戲,除了地震,什麼自然災害都遇到過,我被晒傷過,也被凍傷過。”同爸媽笑著談起這些“小艱辛”時,兒子的努力和拼命令他們心疼得偷偷抹淚。但值得慶幸的是,天道酬勤,因為這部戲兒子總算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

20xx年,因為侯鴻亮,王凱得以進入《北平無戰事》,終於迎來了事業新高峰。王凱在劇中飾演方孟韋,是劉燁飾演的方孟敖的弟弟,剛一開播就讓人眼前一亮。由於七大影帝同臺飆戲話題足,“北平”播完後大家只記住了“方孟韋”,沒能讓王凱大紅起來。不過《北平無戰事》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王凱因結緣孔笙導演、侯鴻亮團隊,之後才簽約到山東影視,這才有了後來的《偽裝者》等。

轉型硬漢

《琅琊榜》一戰成名

看完《北平無戰事》之後,導演覺得王凱演技很棒,在籌拍《琅琊榜》時,認為他的形象和性格挺適合劇中的“靖王”。

後來王凱才知道,《琅琊榜》是根據海宴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大型古裝傳奇電視劇。靖王蕭景琰和林殊之間的情義深深打動了王凱,而比起男女情,王凱更感動於兄弟情。當時他把這個劇本看完就哭了,“我看過那麼多劇本,沒有哪個劇本像《琅琊榜》一樣讓我哭了那麼多次。你說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誰願意為了一個不知死活的人拼命?沒有,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所以能夠在戲裡完成這樣的角色,有一種夢被實現了的感覺。”

其中有一場戲王凱記得特別清楚。他去“母妃”那對峙,說:“為什麼你們所有人都知道梅長蘇就是小殊,而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那場戲拍的時候,王凱拿著劇本走到孔導身邊說,這場戲應該怎麼表現?演員和鏡頭語言怎麼結合才能把內心的那種痛苦、悔恨、各種特別複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兩方面王凱都很頭疼,沒轍。後來孔導就對他說,“你先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走一遍。”

王凱把劇本唸了一遍,沒想到竟然忍不住哭了,眼淚噼裡啪啦不停地掉,控制不住。導演說,先別有情緒,留著,不然一會兒拍的時候就沒了。王凱就一直很難受地忍著。等正式開拍時,他從門口走到母妃面前,只有十來步,但感覺像走了上下五千年。事後大家都說他演得特別好!

鮮為人知的是,為改變自己瘦高的“娘炮”外形,早在《琅琊榜》開拍前,為塑造久經沙場的“靖王”這一硬漢形象,王凱就開始拼命健身。從簡單的慢跑開始,到基礎的立定跳遠、俯臥撐,再開始接觸重量訓練,包括啞鈴和槓鈴臥推。在不斷增重、塑造線條的同時,王凱也在揮汗如雨間找回了男人味。

《琅琊榜》中,王凱的形象帥氣十足,不僅徹底甩開了曾經的“娘娘腔”形象,而且他詮釋的靖王,十分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堅定,通過冷酷眼神將靖王這個角色塑造得隱忍而又堅毅果敢。

20xx年9中旬,《琅琊榜》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飆升。到10月上旬,創下了高達3億3千萬次的網上點選,在中國50個主要城市收視排行第一。接著,該劇還將陸續在美國、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播出。

與此同時,憑著精湛的演技,並非主角的王凱卻一躍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小鮮肉”。微博上成群結隊的粉絲,爭搶著要當他的“靖王妃”,就連王凱自己也有些不適應,機場大規模的接機粉絲一度嚇得他躲進了廁所。有網友說,王凱的經歷可謂“十年磨刀,一朝成名”!

然熒屏外的王凱今年已經33歲。事業上順風順水,但生活中的他同常人一樣,也有很多煩惱,比如每次回家媽媽都催他快找女朋友,甚至還介紹朋友家的女兒給他認識,王凱一聽這個頭就大了,立馬叫停。父母被逼急了就說,“你先給我生個孫子出來行不行?”這讓王凱啼笑皆非:“我不結婚,哪生孫子啊?”王凱有個妹妹,都已經結婚生子了,也難怪爸媽為他的婚事著急上火。

潛心修煉20xx年,如今終於成了人氣偶像派,王凱說,很多人曾有過夢想,但大多數人不敢拋棄太多,不敢執著地為夢想努力,而他是一個敢於放棄很多東西的人。“如果沒有當初堅定地離開,我可能現在還是一個書店的搬運工!”

標籤: